第一篇:社会热点材料
社会热点材料
围观执法
【背景链接】
2012年1月29日,南京锁金村一处路口路边,占道做生意的部分摊贩在城管 执法时软磨硬扛,于是十多位身着制服的城管队员肃立围观占道经营的鱼摊,不一会,摊主便抵挡不住,匆忙撤摊。城管队员这种围观执法的方式,盯走摊贩受到了社会的热评。
围观执法也称为沉默执法,是指城管们采用的通过肃立围观盯走占道经营商贩的执法方式。这种执法方式既无言语冲突也无肢体冲突,凸显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文明理性的执法理念。【标准表述】
[积极意义]
“围观执法”少了你争我吵、你打我叫的混乱场面,这里没有了血腥暴力、粗鲁无理的举动,这里有的是法律的尊严、无声的谴责、理性的回归,有的是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理性面对、无声交流、执法者与违法者的和谐相处。在当下某些地方矛盾相对集中、冲突较为激烈的时候,南京城管的这一理性举动、创新做法瞬间赢得了众多网民的交口称赞和一致好评。
这种温和化的方式本身就是对于传统对抗性执法的否定,在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发展下开始新的篇章。执法方式体现着的是执法者的行为模式,更是中国法制发展的重要程序和步骤。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内,无论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还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都可能由于这样的温和化执法而变得成为一种可能。而更多的这样的“围观执法”透露出来的是执法过程中的人性化光辉,正是这样的人性化光辉,将法律的尊严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上来,成为真正的人人应该遵守的规则。
[存在问题]
第一,执法方式需要的人力成本过高。这样的方式可一不可再,其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执法部门都难以承受。
第二,“围观执法”背后可能隐藏“软暴力”。这种执法并没有人性化执法应有的尊重和礼待内核,严苛地说,确有“软暴力”之嫌。城管眼神所及,是把小贩和顾客当成“假想敌”。这种 “围观”、“盯死你”的战术的“杀伤力”极强,大家一般都难镇定自若。城管“围观执法”难逃“软暴力”之嫌。
[解决对策]
“围观执法”肯定是进步,但它距离执法的本来意义相去甚远,绝不是城管执法的方向和趋势。真正的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打造新型城管队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以学促创,打造学习型城管队伍。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城管执法队伍。使城市管理者能够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和摸索新的管理方式,创新工作亮点。
狠抓作风,打造服务型城管队伍。创新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城市管理工作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把便民利民放在首位,不断实现“城管上水平,百姓得实惠”,努力让城市更美丽、让群众更满意。
创新载体,打造创新型城管队伍。要进一步拓展数字城管建设,实现数字城管的全覆盖,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依靠数字城管这一新型载体为城市管理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提升城管巡查的效率,从而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食品安全
【关键词】
地沟油、一次性餐盒 【背景链接】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实施。此次食品安全法修改的重点是如何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三鹿奶粉事件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问题,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和摊贩的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食品召回制度、食品检验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
2010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典型事例】
● 2010年02月,武汉农业部门检测发现,来自海南英州镇和崖城镇的豇豆含有禁用农药,遂宣布自2月6日起,3个月内禁止海南生产的豇豆进入武汉市场,检测合格后方可再进。此后,武汉共销毁有毒豇豆3000多斤,阻止近2.5万公斤海南豇豆进入武汉市场。
● 2010年3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披露,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 2010年初,经相关部门对一次性餐盒的检测结果发现,一次性白色塑料餐盒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餐盒150亿个,“合格率还不到一半”,而在这些不合格的餐盒中,正己烷蒸发残渣和乙酸蒸发残渣均大幅超标,这意味着,每一次吃饭都是在赤裸裸的“吸毒”。同时,我们平常使用的纸杯、塑料杯和矿泉水瓶都可能隐藏着致病风险。【标准表述】
[原因]
食品安全成为治理难题,我们很多时候只能赤裸裸的“吸毒”。至今的根源在于制度层面,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
二是政府部门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监管不力、审查不严、打击不到位。
三是法律不健全给了生产者可钻的空子,相关规定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
归根结底是缺乏问责,监督力度不够。不仅要完善法律,也要保证现有制度的执行,需要国家进一步大力投入,也需要卫生、质检、工商几个部门的联合行动。
[深度阅读]
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需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食品安全法》是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而出台的一部重要法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可是之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所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需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是《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特别是去年三鹿奶粉事件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给国家声誉和政府形象带来了恶劣影响。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制定《食品安全法》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法制化的手段,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上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约束行业自律,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食品安全法》在食品卫生法律制度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汲取去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惨痛教训,在法律中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以及建立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的要求。《食品安全法》将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手段及明确的职责分工通过法律的方式予以规定,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有利于实现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律法规]
《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通知》指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始终把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第二,公安及时立案快速侦破。(立案侦查)
《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形成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合力。
公安机关对于涉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要及时立案,依法采取有效的刑事强制措施,快速侦破,并及时移送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要切实做好审查批捕和起诉工作,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情况实行监督,进一步强化对立案、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的法律监督,确保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第三,罪当判死刑要坚决判处死刑。(法院量刑)
人民法院要准确理解、严格适用法律。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不仅要考虑犯罪数额、人身伤亡情况,还要充分考虑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恶劣影响等。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惯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以及销售金额巨大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彻底剥夺犯罪分子非法获利和再次犯罪的资本;要从严控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
【一句话点评】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不仅是经济上受到损害,还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社会心态
[背景链接]
政策背景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久前,“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目前,我国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业方式变化导致的心理压力;社会利益格局变化形成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变化产生的心理压力;生活方式变化形成的心理压力;信息及社会流动加快形成的心理压力;社会生活中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热点事件
1.理性对待谣言
清明期间,一场沸沸扬扬的抢盐**在兰州上演。抢购原因,有人称是听闻“停产涨价”传言,有人坦言“不知原因,看见别人抢,就加入其中”。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非典时期的全民抢醋、日本核辐射危机引发的国人抢盐,以及军车进京等事件历历在目。从信谣传谣到戾气弥散,从看客哄客到网络骂客,从养生迷信到山寨文化,听风即雨、不辨真相的跟风狂潮,渐成一种社会现象。
2.山东枣庄“指狗为狼”
3月23日上午,山东枣庄滕州南沙河镇派出所民警捉到一只母狼,当地动物园工作人员鉴定,该狼为一只五岁左右的母狼,但网民王先生却称所谓“母狼”其实是自己家5岁的哈士奇宠物狗。26日,经过动物学专家鉴定判断这只所谓的“野狼”实际上确实为哈士奇。
3.哈医大血案 暴力伤医突破了文明底线
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害案件,致一人死亡、三人受重伤。20天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711医院又发生两起针对医务人员的血案。
在医院的暴力事件之后,经常会有一种声音,觉得暴力虽该谴责,但造成施暴者行为扭曲的医疗体制,更值得抨击。不可否认,每个行业都会存在各种问题,医疗行业或许更为纷繁复杂,一次又一次的暴力事件,也暴露了医疗行业相关制度和规则的诸多破绽,这需要各方的深入反思,加快相关改革的步伐。但需要警惕的是,不能默认暴力行为和体制弊病之间存在直接的合理性关联。体制的弊病,绝非暴力行为的正当理由。任何人也都不能自己充当判官和刽子手,肆意剥夺他人的生命。因为无论是医生、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首先都是一个社会人,处事不能超越社会文明的底线规则。
4.杜甫很忙
3月,在微博上流行一系列涂鸦画,杜甫成了主人公。画面上的他时而手持狙击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该系列的原型是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中《登高》那首诗的配图,由已故的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绘制。图中的杜甫端坐在一块岩石上,瘦削的面庞微微上扬,帽子的系带随风朝后飘扬。而在网友的笔下,杜甫已经变身肌肉男、神龙斗士、杰克船长。【标准表述】
总体来看,当今社会心态演变趋势有以下几个倾向:社会心态中的非理性因素逐渐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当前,社会心态中的不适应感、不公平感、困惑感、矛盾感、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等非理性因素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增有减;传统的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趋向分化和多元化;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由迷茫渐趋明确;对社会公平的心理预期明显增强。
在当下世俗社会,社会心态受到市场交易法则的消极影响,更多表现为它的负面形态。在当下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它们分别是: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装穷、暴戾、冷漠。
[特点]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纷繁变幻、丰富活跃、错综复杂,处于多元、多变、多样的活跃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是积极社会心态与消极社会心态交织增长。现代社会里,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压力加大,各种社会心态应运而生、竞相发声,在不同群体之间,即使在同一阶层、同一地域的人们之间,都会出现双重、多重甚至截然不同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的积极面与消极面相互并存、相互交织。
二是社会心态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多种多样。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自由表现欲望增强,社会心态尤其是一些不良社会心态,借助新兴传媒手段发力弥漫,借助时尚的娱乐方式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表达散射,由“从众内敛”趋向“个性彰显”,纷纷评判社会现实,预期未来走向,可以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都能触及或感受到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心态。
三是社会心态的调控疏导难度不断加大。时下,社会心态与经济全球化、社会多样化的历史背景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利益诉求、民生表达、个人发展等现实问题更深刻地联系在一起,与突发事件、社会热点等具体现象更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生成的触点多,蔓延的燃点多,情绪疏导变得困难,矛盾化解变得艰难。社会心态来源于社会现实,也反作用于社会。
[影响]
社会心态多元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不良的社会心态,却会反过来阻碍社会发展,并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果任由不良乃至畸形社会心态发展下去并最终酿成为社会痼疾,则必然在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措施]
社会心态的培育是时间、环境等因素的积淀和酝酿,其中关键的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社会治理多元化回应社会心态多样化。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可能仅仅在期望中生长,在口号中形成。消除不健康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根本大道。因此,从要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社会与公民等之间的关系层面出发,以社会治理多元化才能有效回应社会心态多样化,其基本思路大致有三条:
第一,以政府诚信示范社会诚信。政府诚信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当是诚信体制。诚信缺失,无论对政府或社会而言都将是有害的、可怕的。但是欲以政府诚信示范社会诚信,不仅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对社会监督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毋庸讳言,诚信归属于道德范畴,诚信意味着一种自觉。对政府而言,诚信程度的提升或保持需要社会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干预。
第二,以政府法治引领社会规则。《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在实践中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新形势和新变化的核心点与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这种新期待的内涵又是极其丰富和不断变化的,但其本质是权利及参与意识的日益增长。解决思路是明确的,只能是通过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在发展中依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引领社会规则体系走向完善的社会氛围或社会环境,引领人们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利益纠纷或矛盾问题,逐步形成人人尊重法律和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理性维权的社会氛围。
第三,以政府公正促进社会公正。通常认为,政府公正包括实质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三部分,实质公正是本质,程序公正是保障,形象公正是条件。政府公正促进社会公正的基本手段或机制主要是通过扩大民主和公众参与。同时,公平正义是培育社会心态的阳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个心态良好的社会必定是崇尚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社会,所以,要为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第四,构建一个顺畅的社会沟通机制,让不同群体可以平等地进行利益博弈,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往往是恶化社会心态的罪魁祸首,所以,有必要努力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构建一个顺畅的社会沟通机制,让不同群体平等地进行利益博弈,把群众利益诉求真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五,培育良好的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一个多阶层、多群体、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社会,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在同一个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和义务,某一个群体的发展不能以影响其他群体的生存为代价。你走你的阳关道,但不能挤占甚至剥夺我走我的独木桥的权利。
三、热点模拟
2012年3月,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少数网站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疏于管理,致使网上谣言传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请对这一谣言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标准表述】
互联网时代,人们了解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频度和速率都呈现井喷式发展。而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身处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的漩涡中。网络谣言就像一个毒瘤在人们的网络生活中潜性生长,它以毫无事实根据的信息拼凑而成,以击鼓传花式的“点——线——面”累积扩散,肆意渗透到信息交流的各种平台上,就像病毒一样无孔不入而又传播迅速,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危机,“杀伤力”不容小觑。它使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种恐慌、迷茫与无助的阴霾中,让公众难以摆脱这种恐惧氛围的困扰,生活处于不安定状态。
[原因分析]
网络谣言的滋生与传播,与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存在的焦躁情绪有直接关系。在社会的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尚未理顺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解决的社会矛盾,都容易带来急躁情绪和焦虑心态。而在身份隐蔽的虚拟空间,这种情绪极容易酝酿膨胀,掩盖事实、爆破理性。这固然不是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却能成为谣言大面积传播的心理基础。因此,在依法打击、信息公开之外,还应该从更深远的角度着眼,提供更多表达诉求的途径,及时疏导、解决种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矛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理顺基本权利义务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网上焦躁情绪提供现实出口。注意到深层的社会原因,进行整体性的情绪疏解,对防范此类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策]
依法惩戒网络谣言编造者传播者不能手软。如今,一些谣言编造、传播者,越来越肆无忌惮。网络谣言之祸患猛于虎,不但容易蒙蔽群众,损害社会诚信,更可能造成人们认知的混乱,误导价值伦理观念,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些地方发生的恶性群体事件,往往正是由于有个别人故意起哄、造谣,煽动群众过激情绪,进而导致矛盾升级。因此,对网络谣言编造者、恶意传播者的打击要坚持不懈,惩处要毫不客气。
必须明确网站是“截谣”的第一责任人。网络谣言防不胜防,关键在于网站要有社会责任感,不为利益所动,做到真防实防,才能及时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传言、蓄意编造的谣言挡在网络门外,以免误导群众、误伤社会。因此,网站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必须坚持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截谣”无所为甚至为搞噱头拉人气刻意制造、传播谣言的网站,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要形成全民合围之势。网络谣言的恣意传播,危害社会的诚信之基,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的谣言主体模糊、捏造事实,容易造成人心惶惶;有的谣言则具有特定对象,会给当事人及其亲属、同事等构成直接的伤害。网络谣言伤人害己,当我们今天以谣言伤人时,说不定明天就可能为谣言所伤。因此,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更要勇于抵制谣传,做网络舆论环境的维护者。
加快制度法规完善优化网络传播生态。遏制网络谣言的滋长和危害,关键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网络舆情传播环境,不给其生成、传播、发酵的土壤和机会。因此,微博实名制的实施,编造、传播谣言者的责任追究,网站内部审核制度的健全,监管工作机制的完善,等等,都应该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以制度约束人们的言行,以法律法规警示人们的心理,从而发挥制度规范的长效机制,促使网络生态积极健康发展。
反腐
【背景链接】
201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提振人心。
反腐败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处不有的诱惑,使得各种腐败行为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和顽固化的特点。而腐败现象的高官化,更表明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依然存在。看病贵、上学难、食品药品安全、征用拆迁中侵害农民利益,因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引发上访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群众往往是从身边看得见的小事、摸得着的实事上,来评价党和政府工作。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任其滋生蔓延,最终将不断削弱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进而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损害人民利益福祉。
因而,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发生的腐败问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措施]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一是要着力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是要着力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作决策、定政策必须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三是要着力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大力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大力推行依法行使权力,大力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大力实施各项公开制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要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切实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中央惠民政策落实保障机制。
五是要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维护群众利益。
六是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帮助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要理解基层工作的困难、体谅基层干部的艰辛,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使他们不断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工作业绩。
纵观腐败新特点
(1)涉案金额依然巨大。如,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涉嫌受贿的数额为2226万元;从海南文昌市原市委书记谢明中广东化州老家搜查出的藏在19个密码箱内的现金赃款高达人民币2500余万元;被称为“中国第一贪纪委书记”的湖南郴州市原纪委书记曾锦春涉案金额为6800万元;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则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
(2)“群蛀”现象依然严重。除了在绍兴、重庆、福建等地都出现了地产“窝案”外,其他一些领域或地区也出现“窝案”。如,浙江岱山盐业局受贿窝案中贿赂犯罪案件达28件38人;窝案的阶段性爆发表现出该领域权力制约机制的严重缺失,以及腐败机制的形成。
(3)“带病提拔”和“带病在岗”现象依然存在,用人机制的弊端再次显露。因为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的晏大彬从2001年底担任巫山县交通局局长到2007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63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2226万元(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入的1/5),其行为的败露不是制度的原因,而是带有某种戏剧性(因藏有巨款的家中水箱渗漏,被邻居叫来的保安发现)。
(4)商业领域“潜规则”的恶果开始显现。去年奶制品行业“三鹿奶粉事件”震惊中外。之后,晏大彬案件暴露出交通领域因收受贿赂泄露标底,或出卖承包工程的“潜规则”,以及“豆腐渣”工程的后果。
(5)“裸体官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即任职期间有意将妻儿送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后立即逃去国外的腐败谋略。而某些干部利用出国考察机会滞留不归的情况更是暴露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长,以及日常监督制度和干部出国审查制度方面的缺陷。
(6)“官员走穴”问题引人注目。陕西山阳县委、县政府几位主要官员在一水电站开工仪式上进行剪彩时领取工程投资方负责人所送红包,及在四川省最大的“书记卖官案”开庭审理中南充市高坪区原区委书记杨毓培称自己作为领导每次开会都会给其发钱的新闻,使一些干部变相收受贿赂的方式及其灰色收入的来源显现和被质疑。
(7)立法领域出现首例腐败案件。在商务部任职20余年,一直参与和负责外资法律、投资法律的制定及修改的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因涉嫌受贿被中央纪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调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起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官员受贿的案件。
(8)新腐败犯罪形式的出现。如,晏大彬贪腐之时,其妻付尚芳帮助他洗钱,所以付也走上被告席,被指控犯“洗钱罪”。付尚芳洗钱一案成为刑法修改后新罪名的全国首例。
反腐形式多种多样:
(1)加大反腐的规划性,确定反腐进程、工作和目标。2008年中纪委出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从八个方面,对2008至2012年五年中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原则性的安排。其中,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完善党内民主的规划格外引人注目。
(2)加强国际联合被再次强调。2008年中央纪委召开了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法制办、监察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23个部门的工作会议,落实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二阶段的工作,并积极组织力量参与研究制定、细化《公约》规则的工作。
(3)加强反腐败的法制建设。这方面最重要的举措主要有三个:一是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最高刑由5年提高到10年,并将受贿罪的主体扩大到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和已经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贿赂的范围及数额认定、“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贿赂与馈赠的区分界限、商业贿赂犯罪的共同犯罪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三是审理了首例洗钱案(晏大彬之妻付尚芳案),且作出判决。
(4)对一些腐败重点领域(如地产业)的整顿效果明显。地产窝案一度呈集中性爆发态势是中央治理整顿地产业的结果。
(5)加大惩治力度,对一些广为民众关注的重大案件及其人员作出判决。如,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河北省原副省长丛福奎、湖南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和原市纪委书记曾锦春、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等人被判刑。责任追究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如,“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有关领导和商家的责任得到及时的追究,受到严惩。
(6)预防腐败环节被重视,对重大资金投入环节的监控加大。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及之后的灾后重建的捐款或基金的使用上,建立了严格的监督制度,保障了救援资金的安全。
(7)网络反腐开始成为公民实现参政的形式之一。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普及,借助网络高科技技术的便捷、传播范围宽阔、覆盖面极大和成本较低的特点进行反腐败,已成为民众参与廉政建设的一种途径。一些贪官的落马与民间反腐网站和网民的不懈追究不无关系,如湖南郴州群蛀案的暴露,以及2008年年末网上连续几位“最牛”局长的曝光等。
(8)公民反腐败意识和热情空前提高,民间反腐败组织或研究机构逐渐增多。各种反腐败会议召开,众多反腐败研究成果出版。各电视台、网站和报刊反腐败栏目的设立,推动着社会廉政文化的形成,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腐败根源:
1、制度和监督体系的不到位。
一是“一把手”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力度疲软,导致“一把手”腐败问题非常突出,而“一把手”腐败往往带动了其他官员的腐败问题。《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就针对“一把手”监督问题专门进行了规定;二是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机制,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提供了机会,同时又成为派生其他腐败的源头;三是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不能严格守法和忠于执法,导致腐败现象的不断滋生,甚至是执法犯法。四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为一些领导干部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四是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监管不力。
2、思想观念的错位
特权主义、“官本位”思想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在人们观念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部分领导干部放松学习和加强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是导致腐败分子走上严重违纪违法道路的根本原因。
2009年反腐工作任重道远
(1)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权。二是继续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快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编制综合财政预算。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四是认真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四项制度等等。全面整顿商业领域的行业秩序,排查和消除各行业的“潜规则”,建立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行风。
(2)严格且完善干部出国考察的审查,特别对被群众不断举报官员的出国的审查或控制。细化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干部诚信档案或记录。在各种制度规范中增加公示环节。
(3)完善纪检监察巡视制度,了解面应深入基层单位及其群众。完善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制定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4)坚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干部八小时外行为的管理,设立对干部“包二奶”现象的党内干预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接收“回扣”或“红包”违纪行为的教育。让反腐败课真正成为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和干部培训班的主干课程。同时落实“两高”的司法解释,加强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教育。
(5)完善举报制度,明示安全举报的有效途径,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
(6)将“反腐败法”的制定提到议事日程上。
公车改革停滞不前 何日重启
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提出了控制公车总量、取消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电子监控公务车、用车社会化等建议。据报道,发改委在与财政部商讨后近日对这份提案进行回应,称“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会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民革的建议”。
这条新闻的背景是,记者在为“缓堵”这个话题调查北京这个曾经的公车改革试点时,悲哀地发现:北京自2000年酝酿启动车改试点以来,已经历了近10年的长跑。可试点非但未能换来车改的大规模推行,反有止步搁浅之嫌,没有部门愿意给出车改的明确时间表。
实际上,不仅北京如此,全国的车改试点都早已陷入这种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或如辽阳那样沦为借“车改”变相给领导发高补贴,或如杭州那样遇到阻力就裹足不前了。
发改委的回应,重燃公众对车改这个老大难问题的改革期待,看到了停滞的改革重新启动的希望不过,由于未看到具体的改革措施,没有看到与以前不同的改革思路,舆论和公众对改革能否出现拐点、走出困境依然悲观。
公车改革所以陷入停滞的困境,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的治理陷入僵局是一样的,也与财产申报制“进一步退一步”的尴尬如出一辙,源于既得利益者的体制性阻碍。一个地方主导公车改革的决策者,本身就享受着公车福利,寄希望于他们放弃这种既得利益,非常困难。让享受着利益的人主动放弃利益,这样“自己改自己”的同体改革,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赎买和补贴的车改逻辑,是一种妥协,可这种让步在很多时候使官员得寸进尺,拿了补贴后又不放弃公车。
公车改革十年未动,何时能动呢?车改的重新启动,须依赖于能不能突破原有的那种改革路径,有外来的力量推动着改革向前走,逼着既得利益者放弃这种滋生腐败、浪费纳税人钱财的福利。
从政协那份提案就可以看出外部力量推动的重要性。这份“建议取消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的提案,是由民革中央在政协上提出来的。民革无疑在公车问题上有着比较超然的利益身份,参政者和监督者的身份,使他们能够成为一种推进车改向前走的外力。
媒体还提到了另一个坚定的改革者: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作为人大代表,他连续7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疾呼公车改革;他也最身体力行调任副厅级官员当天,他“炒”了司机,婉拒单位专车,被舆论盛赞为“全国公车成本最低的厅官”。他的改革者身份,与他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民进中央委员。正是这种身份使其在公车改革上有着坚定的态度。
公车改革要有真正的进步,需要包括公众在内所有外部力量的推动。而这些力量能否重启停滞不前的公车改革,我们拭目以待。但愿,有关部门对政协提案的回应,充满诚意,而不仅仅是一种程序上的“客套”。
公车改革16年仍无头绪 每年支出已达2000亿
公车治理16年来,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已有的几种改革模式也屡屡招怨,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分析人士称,如果体制不改,公车改革不可能奢望有实质性的突破。
位列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公车需要改革,早已是达成社会共识、毋须细说的问题。可面对从公共财政中源源流出的公车消费支出,尽管治理手段花样百出,可公车治理之难,16年来仍旧寸步难行,结果却是愈演愈烈。近十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约是GDP增速的两倍。这就大大增强了公车的消费能力。尤其是一些原先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在地价高涨的今天,土地收入的增长确保了公车消费能力的增长。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中国的公车问题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购买时超编超标配置,使用时公车私用,维修保养费用更是高得离奇,无论是从购买、使用还是事后的维修,公车都在吞噬着公众的利益,因此,民众期待改革公车的声音一浪高于一浪。我国1988年10月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汽车配备标准的规定》,对公务员配车标准规定为:正部级干部配专车,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但保证工作用车。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界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应当说,这些规定与许多国家公务用车的规定大体上是相当的。但直面现实,这些规定早已名存实亡。现在许多地方就连科级干部都早已配有专车,更别说一个处长,美其名曰是“工作需要”,但其实质,就是享受特权。
近年来公车采购的反弹,无疑宣布了历次公车改革的失败。为什么每一次改革反而激起更大的反弹呢?这实际上涉及到政府深层改革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曾总结,在近些年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凡是涉及减福利的,改革都非常神速如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失业下岗和高收入者的收入申报制度,而凡是涉及削特权的,都进展得非常缓慢如公车改革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招怨来看,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不少地方就开始了公车制度改革,但却一直被公众所诟病,社会认同度很低。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许多“车改”模式,不仅没有着力去“改”掉公车使用中的特权,相反,是在“车改”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将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合法化,其弊端集中体现在“车贴”的发放上。
从各种“车改”模式看,以发放“车贴”取代官员专车是改革的主要措施,而“车贴”发放的主要依据就是官职,如杭州市的“车贴”根据公务员的级别分300元到2600元共9档,实行“车改”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司局级公务员月补贴最高额为1200元,珠三角地区的县处级干部的月补贴额已达3500元,辽宁省辽阳市实行“车改”的两区区级领导则每月补贴6600元,而该区一般公务员最低只有100余元。
发展绿色经济 推动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发展绿色经济,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发展绿色经济更具有现实紧迫性,不仅可以促进节能减排,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这是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和环保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更加注重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新的增长点,更加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增效,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模式。
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重大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能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探索构建污染源防控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把项目审核管理关、项目审批程序关、“两高”产品出口关。要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支持重点节能工程、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继续着力抓好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节能。要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要加快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推广节能灯力度。要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范围,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认真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要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继续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三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以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是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新趋势、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要顺应国内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敏锐捕捉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要瞄准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强化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质量和标准建设,培育自主品牌,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紧紧依靠科技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失时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要以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为抓手,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应用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与此同时,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还要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进一步增强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重点开发一批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并高度重视这些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起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二篇: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学生网络道德喜忧参半
贵州民族学院大学生新闻社日前组织的一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显示:无论哪个年级,哪个专业的在校学生,大学生们与网络都保持“亲密接触”。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究竟谁主沉浮?调查结果喜忧参半。
从被调查者来看,72.6%的被调查者非常反感聊天室骂人现象,56.9%的表示不浏览黄色网站或网页;53.8%的进入他人网站也只想看看而已;79.5%的从来没有用非法手段进入或攻击过他人网站,58.8%的不在聊天室骂人。这反映出,作为社会文明使者,践行社会道德、社会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大学生网民,与其他网民相比,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但在网络开放、虚拟、隐蔽、自由的空间里,部分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也折射出网络道德的失衡。由于这部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较少,性格孤僻、心态失衡,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衡。27.4%的被调查者有过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47.4%的学生偶尔在网吧看见别人浏览黄色网站,34.6%的学生对浏览黄色网站、网页持无所谓的态度,28.2%的学生在聊天室骂过人。调查显示:有6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聊天时说真话要视情况而定;37.8%的怕惹麻烦,一般不会在网上填写个人真实资料。66%的人对网上发布的广告和新闻半信半疑。一段时间来,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网络行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寻求多种途径解决中小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盲目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成长的问题。现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又被各界提上了日程。网络文化的纷繁复杂考验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不是虚拟的伊甸园,也不是潘多拉的盒子。点击网络,文明与污染随着鼠标的移动而展现,有灿烂的阳光,也有黑暗的角落。作为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分辨力,自觉规范上网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在挖掘网络深层知识的同时,掌握其实际运用意义,利用网络作为自身腾飞的翅膀,而不是成为它的俘虏。
摘自:贵州日报 教育时评:电脑手机应酬--看大学生消费的误区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社会热点演讲
2012即将来临,网络安全何处寻?
玛雅预言我们耳熟能详,在他们的预言里,2012将是我们生命家园的末日。然而,尽管玛雅有关地球毁灭的预言有可能是天方夜谭,但是,12月21日发生在网上的安全泄密事故,却实实在在的让互联网业遭到了电影《2012》般的重大打击:包括CSDN、天涯社区在内,大量网站的用户数据库被黑客攻陷。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5000万用户的数据遭到曝光,一时间,网民人人自危,网站如临大敌。
对于CSDN这个网站,可能我们这些普通学生并不熟悉。不过在IT业界,它大名鼎鼎。它是中国最大的程序员社区,囊括了90%以上的优秀程序员。也许,听到这个消息,在座的同学们可能会想,这与我并没有关系。但是,接下来,天涯社区、新浪微博、人人网等这些我们常用来交流和发泄的网址,用户信息都遭黑客曝光,累计数量超过5000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CSDN这次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可能会给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网上支付平台造成困扰。如果网上支付不能确保安全,我们又怎么能尽情享受淘宝购物的快乐呢?以后我再也不能轻轻的点击鼠标,放心的将钱从支付宝中划出去了。我会担心,我这轻轻的一点,也许我将成为一个穷光蛋,有人会曝光我的用户名、密码,并轻轻松松的刷掉我剩下的全部余额。更让人感到害怕的是,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去登陆网易、新浪、搜狐等邮箱以及支付宝的话,由于邮箱绑定了更为大量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账号,因此会造成更 为巨大的损失。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除了担心个人隐私惨遭泄露,在怀疑这个地球越来越不安全的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人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金山网络这样的安全软件公司,为什么在得知网站用户数据泄漏后,非但没有提醒用户不要下载,反而对泄密资料进行传播?这种违背安全公司起码准则的行为为什么没有人去监管?
我们希望涉及个人信息的网站能改善密码保护的方式。在这600万用户信息未被泄露之前,人们根本不清楚,拥有雄厚技术背景的CSDN竟然采用明文方式保存用户密码,也就是说,黑客一旦进入数据库,不需解密就可以直接看到用户密码等全部信息。木门加铜锁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网络公司只有安装一扇门的资金,那至少也要安装扇防盗门吧,怎么能用山寨版?
而金山网络作为一个安全软件公司,如果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至少请选择隔岸观火,混水摸鱼如果能摸到鱼也就罢了,问题你啥也没捞着,还惹一身腥。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传播泄密资料,作为一家大型安全软件公司而言,多少有点落井下石,幸灾乐祸了。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在网络安全的监管,尤其是用户隐私的保护上还是存在很大的空隙的,这让许多不良的商家有了可乘之机。尽管目前我们国家的网上商城还处于刚刚试行的阶段,许多的立法和监督远远跟不上网络本身的发展速度。但作为普通的学生,普通的一名网上消费者,甚至一名网上游民,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在安全监管上再给力些,神马都是浮云,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我们不希望生活中那么的杯具都因为立法的不健全而注定成为杯具,我们希望,至少杯具发生之后,政府能及时的跟进,及时立法,及时监管,更重要的是,及时加强技术的监督和指导,让网上生活杯具能少点,洗具能多点。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多宅男宅女的后现代,网络安全更是相当重要。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个宅男宅女盛行的时代,在这个网络日益普及,生活中已经不能缺少电脑的时代,我们也欣喜的看到,网民的自我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分散的网民处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而纷纷跟帖,纷纷砸砖,在短短几小时之内,将这条涉及个人隐私和安全的信息顶到头版头条,最终成为社会热点。正在形成的中国市民的力量代表着民主的力量,我们相信,它终将借助于网络而日益强大,让弱势群体借助于网络的平台而变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嗯,就是这样,网络有的时候也的确是一把双刃剑,但我们更希望它最终成为中国社会向民主社会,市民社会演进的一个有力的助推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学生,我们肩负着未来的使命,代表着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少年强,则国强。”我也希望,我们同学们,能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更关心我们的时事热点,多关心时政。修身的同时,也要考虑考虑,不能“齐家”,那就努力“治国、平天下”吧。
谢谢,我的演讲完毕。
第四篇:社会热点分析(本站推荐)
社会热点:
在学校.还是在任何公共场所,我们随处可以听见“MM”“霉女”“衰哥”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青年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也是年轻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果。
然而,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不断冲击着眼球,很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深表担忧,认为现行的语言规范正面临着“礼崩乐坏”的时代。有人指出: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用语,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
分析:
1.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网络语言正是汉语的发展,也是新时代的体现。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上升,旧事物的灭亡。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网络语言一直在不断的丰富和淘汰者,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网络语言发展至今,它的形式,经过诸多的变化。它一直在网民的使用中进行改变和淘汰。可是网络语言的发展还是让人期待的。它符合网民的需要。
4.注意量变会促进事物的质变。要有积极的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用语,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这正是量变促进质变的表现。长期生活在这个环境,难免会耳濡目染。
5.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网络语言是汉语的发展。在交往中,会出现一些低劣,恶俗的语言,我们应该舍弃掉。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我们不应该用有色眼镜看待网络语言,要分清精华与糟粕。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网络语言是网民们辛苦构思出来的,营造出来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民从现实社会中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网络语言注定是个充满争议的新鲜事物,爱它的人爱得发狂,恨它的人恨得刻骨!爱它的人能说出一大堆爱的理由。
我的观点:
我倒是认为,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的全部拿来。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多媒体,语言文字及其表现形式一直在演变着。语言也存在“物竞天择”,变化往往带来新的发展。网络语言虽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事实上,一种语言,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任何社会,只要它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只要它还在不断地进展,就必然会经常出现新的词语。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更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网络语言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果能积极引导,驱利避害,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第五篇:社会热点分析
社会热点分析
人大否决局长任命
【背景链接】
2012年2月23日召开的珠海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珠海市长提请梁兆雄为珠海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案未获通过,有不愿具名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梁之所以未获通过,是因为其发言内容比较空,没有结合拟任命的本职工作阐述履职思路,有种不知所言的感觉。
【预测题目】
珠海市长提请梁兆雄为珠海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案未获人大通过,你怎么看?
【京佳点拨】
人大否决局长任命,严肃对待官员的任免权,是对人民赋予权利的尊重。
【参考答案】
市长的提请任命被人大常委会否决,比较罕见。若我们细细追究其原因,就会发现人大否决局长任命并非坏事。
首先提名程序过于简单。在此次珠海市人大常委会上,市长提请任命梁兆雄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的评价,这让人大审议和表决无从依托。市长提请的任命案未获通过,提名者(市长)应当反思,是不是忽视了人大在官员考察、提名过程中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如果党委或政府考察推荐、提名官员人选过程中,很少和人大沟通,在提请人大任免时,也只是作简单的一句介绍,那么人大对拟任免人选缺乏了解,其决定就可能无法达到任免公正、为民选官的价值追求。
其次参与主体发言单薄。在此次珠海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提名者(梁兆雄)的发言只有短短的两分半钟,过于简单的发言或许是导致常委会组成人员不投赞成票的重要原因。在提请任命时,拟任人员必须将任职前工作表现和任职后工作思路向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作全面陈述,陈述结束后,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先行审议和询问,然后再进行表决,两分半讲话显然让人大的审议和询问无从谈起。
因此,人大否决局长任命是有充分理由的。选举任免权、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最重要的四项权力,是各级党委、人大和“一府两院”都必须严肃对待的权力。人大严肃对待官员的任免权,xds.lgwy.net真正体现了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是对宪法和法律的尊重,也是对人民赋予其权力的尊重。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应当正本清源,健全党委推荐管理干部和人大选举任免干部的良性互动机制。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在提名考察拟任命官员过程中,应当保障人大的参与权和知情权,让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工作机构参与需经其选举任命的官员的考察工作,在确定拟任命人选后,党委组织部门应当与人大常委会党组提前沟通,介绍拟任命的官员人选名单、任
命理由、拟任命人员基本情况、工作业绩等,使人大代表或者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会议前就充分了解相关官员的情况,以便作出决定。
三公消费公开的意义
首先,公开让人大和民众对政府开支的监督权落到了实处。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会无限膨胀。一直以来“三公”经费作为民众、媒体最关心的一个环节,迟迟暗箱运行、不透明操作显然是与我们政治现代化建设格格不入的,在审计中也发现很多部门也不乏用此冲账或谋私利的现象。可以说,“三公”消费这一部分成为了违规甚至违法的高发区间,只有公开透明才是从根本上杜绝其产生问题的基础。
其次,可以预见的是,这还会引发全国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浪潮。中央对地方一贯有很好的示范效果,不管是好是坏地方政府都会模仿一番。而对相比之下还算较正规和合法运作的中央部门“三公”消费来说,长期以来备受高接待费、高出国费用指责的地方政府才是更应该首先公开的对象。
最后,“三公”经费的公开标志着政府政务公开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在一直以来被视为政府开支中最隐晦部分的“三公”经费公开后,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是不可以面向群众公布的了。我们也希望在此之后,公务员个人财产公开制度也能尽早提上议程。向社区举报违规
没有理由唱衰中国经济
一段时间以来,质疑中国经济、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什么“投资拉动不可持续”啦,“不公平竞争”啦,“国企垄断”啦,“地方债务风险巨大”啦,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客观地说,这些问题确实或多或少地存在。而且,历史的发展是不可以跨越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即使出些问题也是正常的,不出些问题反倒有些不正常了。但是,会不会出问题是一回事,能不能把问题处理好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不能被浮云遮住视线,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坚实的,我们对当前问题的认识是充分的,应对措施是有力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7.3万亿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或将超过11万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和资本技术吸纳能力。中国经济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家底,能够承受得起转型期的阵痛。陕西人事考试网
中国经济的家底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已完成初级工业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拥有强大的自持发展能力。中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拥有世界45%的钢铁产量,中国的汽车产量已和整个欧盟或是整个美洲的产量相当,中国有2000多种商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相对许多国家的转型,我们应更有底气。
中国经济是富有活力的。一位来自新加坡这个在国际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国家的同行告诉我,他对中国移动通讯服务商连帮用户裁剪手机卡这种小事都能做感到惊讶,他认为中国经济太有活力了。别人对我们有信心,我们也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是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必然会引发生产方式改变、产业布局重构、利益分配调整等重大变化,这其中出现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跨越的障碍。态度决定结果。面对问题,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胸中是有数的。我们调降经济增速,为转变增长模式留出了空间。我们集全国之力,总结经验,着眼全局和长远,拿出了我们的顶层设计——“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实施一年多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57项重点工作,绝大多数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新增贷款减少5%。国家投入近3000亿元资金,推进企业技改,扶植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25个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超过20%。“三农”投入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教育经费增长28%,今年要再进一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社保和新农保试点已扩大到60%的县。中国经济正稳步向前。
前面的路是艰险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坦然面对各种声音,我们就能够战胜挑战,将机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历经风雨后的中国经济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阶梯电价重点应在价格结构调整
发改委副主任彭森28日表示,居民阶梯电价要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已经讨论、争论了多年。当前看来,今年全面推动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势在必行。从宏观经济环境看,统计局公布的当前物价水平处于较低位置,给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改提供了宽松环境。从环保节能节约资源压力看,能源资源类价改已经非常迫切。从企业经营成本和运转压力看,加快改革,理顺价格,也不能再拖。
在看到促使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有利环境和必要性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些不利因素。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经济下行压力是最大的不利因素。前两个月,我国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都在减速,出口对经济拉动力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为负值。投资不可持续性越来越严重,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投资隐患正在暴露。同时,房地产、汽车行业等受调控和高油价、环保压力影响,对经济拉动作用正在大幅度降低。中国经济在痛苦转型时期的拉动力究竟在哪里呢?社会各界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需消费上。但是,消费受到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影响,启动非常之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电气油价格再打着价改名义提高,必将增大百姓生活负担,挤占消费支出,阻碍消费扩大,甚至抵消减税等其他刺激消费、刺激经济手段的威力。这是格外需要注意的。陕西人事考试网
资源能源价格改革的难点在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用油价格改革。牵扯居民使用资源能源成本利益的调整,涉及到公平公正问题,稍有不慎,社会反响巨大,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今年上半年在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时,一定要把握好几点:
首先,居民阶梯电价改革主要应按照用电量多少以调节价格结构为重点,居民用电价格总水平不应提高。这就要求按照发改委设定的第一档基本用电,80%的居民家庭用电价格不是不作调整,而应该略有下降。第二档覆盖95%的居民正常用电应该保持稳定、不作调整。第三档高质量用电价格可以适度提高。总体来看,应当基本保持居民用电量价格总水平不提高。
其次,应保证用电公平公正。阶梯电价核心在于以用电量多少为标准、以价格为手段、以鼓励节约用电为目的,对节约用电、用电量少的家庭给予价格优惠,对用电量多甚至奢侈享受型给以较高价格,实际上是用电价格以用电量为标准进行的结构性调整。要将收入较高者多用电多交的钱补贴给公共事业,进而补贴给收入较低者。因此,对城乡困难群体享受免费电量的幅度可以再大一些。
最后,由于电水气油等都是经济的基础性产品,价格不能过高,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下滑压力增大和通胀上行压力增强的宏观前提下,更应该如此。水电气油价格如果增加幅度过大,一方面提高了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挤占了居民消费支出,还可能抵消了减税等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抑制了整个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商品成本,必将推高物价,进而助推通胀,这是我们格外需要警惕的。
莫让“代理扫墓”戏谑清明
清明节扫墓,竟有人推出了代理痛哭、磕头喊爹妈等一系列服务。在天津,日前,记者对推出这项业务的“老板”探访发现,为了获得丰厚的报酬,“老手们”不到10秒钟,眼泪就能不断往下掉!
据“老板”介绍,他这里的代理扫墓价位一般是3000元左右,如果是在河北省,最高则要两万元。要是去外地扫墓,那就另做计算。“趴在墓前哭”则是这里面收费比较高的:最少可以哭10分钟300块钱;最多可以哭30分钟,需要900块钱。
当然,谁也不能武断地说,有“代理扫墓”需求的客户,都是一些钱多情淡的“不孝子孙”,客观地讲,现代人都很忙,清明节虽然有法定假期,但对于离家太远的人来说,专程回去扫墓,时间也未必允许。再者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清明假。对于这些人来说,花钱让人代替自己给亲人墓地清理一下杂草、摆上一束鲜花,其实同样也能代表一份遥远但真诚的孝心在里面,不妨宽容待之。
但从本质来讲,清明的拜祭,表达的是一种对已逝亲人的怀念,这种内心的感情是谁也代替不了的,虽然祭扫的仪式和方式都可以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但情感应该保持纯真。如果离开了这种亲情的内涵,恐怕任何形式的“代理扫墓”都只会沦为一种虚假的表演。
对于那些职业“代理扫墓”者来说,无论怎么毫无心理障碍地在陌生人坟前磕头喊爹妈、泪如泉涌,说到底都不过是一种练就的技艺,毫无情感因素在里面,目的还是为了丰厚的报
酬。事实上,依据传统的伦理,死者为大,对逝者寄托哀思的方式,作为生者,无论磕头还是痛哭,都应该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难以想象,让一群陌生人代自己在坟前“磕头喊爹妈”、“放声大哭”,到底是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尊重,还是戏谑与侮辱呢?
国家将清明节设为法定假期,体现了对于民俗民风的尊重,作为普通民众,更不应该践踏这种风俗。别人可以代理扫墓,但不可能代理哀思,对于“代理扫墓”的行为,理应有一个伦理上的底线,否则,无疑是对逝者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