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林县“农事村办”工作经验材料
深化“农事村办”法律服务 创建信访维稳工作新模式
中共田林县委组织部
2011年3月
为破解信访工作难题,维护社会稳定大局,2008年以来,田林县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农事村办”法律服务,积极探索县域信访维稳工作新模式,创新开展“农情乡解”服务活动,及时有效地将区域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农情乡解”服务网络,夯实信访维稳服务阵地 为了突破信访工作无“脚”的瓶颈问题,我县以收集整理农情信息、化解基层纠纷为目标,依托全县“农事村办”服务平台,构建县、乡、村、屯、户五级“农情乡解”服务阵地,形成以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服务中心、村服务站为基础,以屯服务点和信息服务户为触角的“金字塔”式信访联动服务网络体系。
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将县信访办、调处办合署办公,从法院、司法、国土等部门抽调人员具体协助,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常设机构,落实了4个编制,负责全县“农情乡解”工 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乡镇成立“一办三中心”和设立“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以组织、行政、经济等手段,整合乡镇相关站所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配备充足专兼职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处置各类信访矛盾问题和突发性事件。村级服务站一般管辖3—5个行政村,成员由村干部、驻村指导员、乡(镇)包村干部等人员组成。屯级服务点聘请服务中心户,及时收集上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全县已建立县级“农情乡解”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中心14个,村级服务站34个,屯级服务点1183个,信访服务中心户3378户,覆盖了全县165个行政村,1200多个自然屯,38250户20.5万人。配备县、乡专职接访工作人员87名,村专职信访信息调解员165名。县、乡、村、屯、户五级信访联解网络,一级联一级,一环扣一环,形成了治安防控、信访信息、纠纷调解、为民服务等四张网络,夯实了信访维稳工作“网底”。
二、强化“农情乡解”服务指导,形成信访维稳强大合力 我县坚持党委、政府主导、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努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立体工作框架。县、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政府县长、乡镇长为组长,副书记、组织、政法、政府分管副职为副组长,宣传、综治、信访、调处等有 关单位为成员的县、乡“农情乡解”领导小组,组织、政法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上下一心、部门联动的齐抓共管工作新格局。紧紧围绕稳定、发展两大主题,利用“农情乡解”服务中心、站所网络阵地,通过县、乡、村、屯“四级联动”,开展大接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筑牢县域信访维稳第一道防线。在具体工作中,“公、检、法、司”以及法制、调处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重点开展法律服务,认真调解矛盾纠纷和做好治安防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宣传、广电等部门重点开展宣传工作,利用横幅、标语、报刊、广播电视以及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信访条例,增强群众对调解工作的信心。工会、团委、妇联以及民间各协会、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依托自身优势,在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的同时,重点开展其他服务活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三、创新“农情乡解”活动载体,提高信访维稳工作成效 我县以“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责任下移、工作感情下移”三个下移为抓手,以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己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县、乡镇党政领导轮流在服务中心带班、值班接待群众,服务中心领导和乡镇领导干部随时接待来访。通过定期接访、现场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跟踪回访等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和群众面对面谈心,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救助以及感化等手段,逐步消除群众对立情绪,确保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激化的疑难杂症,实行领导包案、一包到底的办法。对乡(镇)无法办结的案件,由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提出办理意见,并安排县领导带案下访,限时办结。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及矛盾纠纷问题,不断减轻区域信访压力。围绕“事要解决”这个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做好群众上访接待工作;通过“四张服务网络”,加强治安员、信息员、调解员、志愿者等“四员队伍”建设,组织治安员、信息员、调解员、志愿者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情况摸底排查工作;整合全县领导干部力量,组织100名后备干部、200名领导干部、300名新农村指导员、1000名村干部下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全力做好村屯信访排查及纠纷调处工作;开通“网络视频调解”系统,充分发挥乡镇服务中心与县城服务中心可视频对话的功能,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重大信访问题,通过网络视频,向县“农 情乡解”服务中心提出咨询和建议,并通过视频使县领导和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不断提高信访调解工作效率;在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设立信访接访大厅,建立“三大联解”联合办公窗口,形成人民调解为主导、行政调解为主力、司法调解为后盾的上下联动“大联解”格局,真心化解矛盾,真情消除纠纷。做到“两覆盖”目标,即下访工作覆盖所有村屯、覆盖到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据统计,开展活动以来,全县各级服务站和各级领导干部共接待来访群众32638人次,受理2939件,已办结2569件,办结率达87%,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一般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目标,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建立健全“农情乡解”工作机制,开创信访维稳工作新局面
“农情乡解”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深受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在民意调查中,群众普遍担心怕不能坚持长久,为此,我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一是规范工作运行制度。制定完善服务中心、服务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人员接待群众来访和办事做了详细的要求,增强承办人员责任心;完善各种工作流程图,将接访、调 解的相关工作程序、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上墙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二是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实行县财政年度统一预算,县、乡镇、村“农情乡解”服务中心、服务站每年的业务经费分别按10万元、3万元、5000元划拨,每月定期给村级信访信息员发放补贴。强化财政预算的执行监督,保障资金到位。三是完善考核考评制度。出台《“农情乡解”奖惩暂行办法》,制定《量化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结合每年的乡镇党委书记履行述职评议活动和每年的村干部考核工作,将“农情乡解”作为述职评议和考核考评内容,以办理群众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调处办结率、承诺期限兑现率和群众满意率等来核定各级各部门干部政绩。每年开展社会测评,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进一步高涨。四是建立督查督办制度。通过设立投诉电话等方式,接受社会和群众全方位监督,服务态度不好,群众意见大的工作人员,坚决迅速调离;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严格追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五是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好风气。通过开展“六见面”,即县四家班子领导每月与所联系的乡(镇)主要领导见面一次以上;乡(镇)主要领导每月要与辖区重要工程业主各见一次面;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各见一次面;联系村乡(镇)干部与各屯信访信息员各见一次面;村级联解委员会成员每月要与治安防控员、治安防控对象、重点信访户见一次面;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每月要与困难群众各见一次面。及时解决矛盾纠纷,确保“案结事了,群众满意”,让群众有冤有处申、有苦有处诉、事情有人管、问题有人解,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我县“农情乡解”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威信,对建设“平安田林”、“和谐田林”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农事村办”服务平台为依托,在巩固过去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情乡解”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实践载体,使之成为了解民意的窗口,化解纠纷的平台,促进发展的动力。
第二篇:平果县农事村办工作经验材料
创新载体丰富内涵
深化拓展“农事村办”服务工作
中共平果县委组织部
(2011年3月)
自2007年9月开展“农事村办”工作以来,我县以便农利农惠农为出发点,以“农民办事不出村”为目标,积极推动服务窗口前移下沉,大胆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程序,健全运行机制,全县“农事村办”服务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开展“农事村办”工作以来,“农事村办”服务网络累计开展各种便民服务活动9万多次,为群众办实事好10万多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13万多人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6.5万多件,办结5.9万多件,受益群众达23万多人,群众满意率达97%以上。
一、以“一办三中心”为依托,拓展“农事村办”服务工作 为打破乡镇站所各自为阵的运行体制,拓展“农事村办”服务平台,从2009年10月开始,我县以乡镇机构改革为着力点,以政务服务为突破口,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资源,理顺部门职能关系,先后在新安镇、坡造镇、旧城镇、榜圩镇等6个乡镇试行“一办三中心”服务模式(“一办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产业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政策法律服务中心),分别负责机关事务、经济发展事务、社会发展事务、社会治安及法律服务等工作。“一办三中心” 按照“保留现行机构、业务一岗多责、人员统一调配”的运行机制,设立机关服务岗和驻村服务岗两类岗位。机关服务
1岗主要负责乡镇机关日常运转工作;驻村服务岗实行驻村流动服务,开展农村生产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调处各种矛盾纠纷等工作,并在设立“农事村办”服务站的村选派驻村服务岗工作人员2人以上,做到服务全覆盖。试行“一办三中心”服务模式以来,既解决了乡镇政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问题,又提高了服务效率,实现了整合、精减、优化、共享、高效的目的。如我县新安镇是典型的大石山区,下辖18个村241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最远的顶秾村离镇政府有20多公里,群众出来办事至少要一天的时间。2009年10月该镇试行“一办三中心”服务模式后,每天有9人留守值班,其余53名干部(全镇共有62名干部)全部派到全镇18个村开展流动服务和中心工作,镇政府的服务窗口也由20个减少到4个,村里的事情大部分都可以在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办理,或者通过驻村服务岗工作人员代办;同时,群众到镇里办事也不需要楼上楼下跑了,进镇“一办三中心”就可以办完所有事了。这种做法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办事成本。该镇自推行“一办三中心”服务以来,共为8200名群众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服务,为4305名群众办理低保和有关救助,为19000多名群众提供了各类咨询服务,处理矛盾纠纷1721起,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丰富“农事村办”服务内涵 我县针对政府在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中人员不够、力量不足等问题,结合探索乡镇机构改革,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模式开展农村公共服务,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目前“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服务内容已由原来单纯的农业技术培训拓展到卫生防疫、动物疫病防治、植物病虫害防治、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等领域,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龙头企业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事村办”服务体系,使“农事村办”的服务内容更丰富,服务范围更广泛,服务效果更明显,成为群众得实惠,党委、政府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如县人劳局根据场地、技术和产业优势等条件,主动与广西平果博导铝镁线缆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深入企业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由县人劳局对培训对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政府给予企业相应的培训费用,逐步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2009年以来,广西平果博导铝镁线缆有限公司共举办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班36期,参训人员2300多人次,培训后安置进厂务工人员达320多人。坡造镇在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将信息统计、节育落实、宣传工作、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权责,通过“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模式,下放到村、屯开展,把工作重心下沉前移,有效破解了计生工作中镇干部大包大揽、工作成本高等问题,推动了全镇计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开展,得到了区、市、县领导的好评,2009被自治区评为无政策外多孩生育乡镇。通过“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模式开展农村公共服务是该县探索“以钱养事”工作总结的新机制,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丰富了“农事村办”服务内涵。
三、强化简政放权,提高“农事村办”服务效率
在推行“农事村办”工作中,该县着力从便民的角度出发,大胆简政放权。我县根据审批事项的性质,着重分三类推行简政放权,提高“农事村办”服务效率。一是对于由县政府及其部门审批的事项,能够下放到乡镇甚至村直接办理的,采取授权委托的方式下放到乡镇审批。如县计生局主动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一孩证)的审批发放权限直接下放到乡镇计生站办理。县工商局把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年检验照登记的审批权限授权给乡镇符合条件(5名工作人员以上)的工商所审批。二是对于没有明文规定要县级政府部门审批的,但涉及对象较为广泛的,尽量下放到乡镇审批。如县卫生局将核发出生医学证明的审批权限下放给乡镇卫生院办理。县农业局在马头镇、太平镇、四塘镇设立流动工作检测站,将农产品安全检测项目的检测权限下放到检测站。三是对于确实不能下放的审批事项,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采用网办方式受理,提高工作效率。如县民政局将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等审批事项通过“农事村办”网络办公系统进行办理,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节省了办事成本。同时,在每个“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实行审批事项一次性告知制度,要求审批部门把审批事项所需提供的材料和要求,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避免群众跑冤枉路、花冤枉钱。目前,该县可以直接在乡镇一级办结的审批事项有13项,可以通过网络办理的审批事项有14项,为群众提供的便民服务有近20项,使“农事村办”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四、健全服务网络,推动“农事村办”服务常态化
“农事村办”的核心是“农事”,特点是“村办”,要实现“农事”“村办”(就是把农村的事、农民的事、农业的事放到村里办,实现群众学农技、买农资不出村,一般审批事项办理不出村,文化娱乐活动不出村,看小病不出村,一般矛盾调解不出村的目标),必须健全服务网络,使“农事村办”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常态化。一是合理设置服务站点。以节约农民办事成本、方便管理服务为原则,采取一站管多村、一站辐射多村等模式,科学合理设置服务站点。目前,我县村级“农事村办”服务站由原来32个调整到23个,使站点的设置更科学合理,更方便群众。同时,注重五级服务网络建设,我县根据服务需要,把“农事村办”工作向下延伸到自然屯和农户,建立了屯级“农事村办”服务点198个和服务户517户,基本形成了县、乡镇、村、屯、户五级“农事村办”服务网络联动服务。二是完善办公设施。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配套建设“农事村办”服务站办公用房,确保每一级服务站办公用房面积达标。同时,配备各种办公设施,做到有办公桌椅、活动室桌椅、文件柜、服务站门牌、服务站示意图、信息宣传栏、各类规章制度栏、电视机和DVD“八有”要求。三是建设稳定的服务队伍。从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干部、县乡科级后备干部等人员中选聘183人兼任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工作人员,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农事村办”志愿服务队伍。四是强化经费保障。将服务站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挂点的县直单位和结对共建的企业帮一点”的方式,整合资金600多万元投入“农事村办”工作。目前,全县“农事村办”每年办公经费达到一级服务站不低于2万元、二级服务站不低于1.5万元、三级服务站不低于1万元、四级服务站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五是规范运行机制和考核体系。乡(镇)驻村岗位根据本地实际,试行全周工作日全日制驻点、圩日驻点、每周定期驻点等服务制度,采取发放便民服务卡、公开办事电话、办事预约等方式,形成稳定的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事村办”岗位责任制、代办制、乡(镇)村联办制、值班制、公示制等工作制度。完善监督激励制度,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三篇:大发乡农事村办总结报告
大发瑶族乡推行“农事村办”工作
总结报告
大发瑶族乡全乡辖10个行政村,19062人,其中瑶族人口935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9.05 %。全乡共有15个党(总)支部,577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10个,农村党员423名。为全面加强全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积极为农村党员、群众开展党员服务、生产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等六大服务,夯实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大发瑶族乡以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乡、村、屯三级服务工作网络,在全乡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工作。通过开展党建进村带经济、培训进村带素质、图书进村带科技、网络进村带信息、协会进村带市场、普法进村带权益、活动进村带活力、项目进村带发展的‚八进八带‛活动,使‚农事村办‛工作真正成为了解民情的窗口、办理民事的载体、解决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和造福民众的平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工作措施,搭建“农事村办”服务群众工作平台
1、建立帮扶联系点,落实工作责任制。为了加大各级领导对农事村办服务工作的领导力度,为农事村办服务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普通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并下派新农村指导员,采取‚两定‛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一是定人员,党员干部联系5户、普通党员干部和新农村指导联系3户生活困难党员群众。二是定任务,经常到困难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每年帮助困难群众办5-10件实事,并提供有关致富信息,不脱贫不脱钩,建立长期帮扶对子。据统计,自开展农事村办活动以来全乡党员领导干部共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50余户。
2、实行党员定岗定责,增强服务意识。针对工作实际和不同类型党员的能力特长,设臵农技服务、政策宣传、矛盾调解、计生服务等党员服务岗,按照‚自愿认岗、组织定岗、按岗定责‛的原则,对农村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实行一人一岗、一岗一责。党员根据各自的服务岗位、职责,开展好为民服务活动,在规定时限内妥善办理好群众的诉求。乡(村、组)服务机构和服务岗党员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既有工作指导,也有分工协作,形成乡党员服务中心、村党员服务站、小组党员服务室以及服务岗党员四级互动的工作局面。2009年以来,农民党员就有278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66.4%)通过认岗定责的方式参与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事业中,强化了党员为民服务理念,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关系,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3、推行党员承诺服务,争做服务先锋。大力推行党员公开服务承诺制,农村中有能力的党员每年都向社会公开承诺为群众办5件以上实事。农村党员在为民服务体系建设中,根据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求助的事项,在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质量等方面作出承诺,通过公示党员为民服务承诺,公开党员的联系方式、承诺内容、服务举措等内容,接受群众的监督。一年来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向群众兑现承诺事项500多条,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明显增强。
二、理清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农事村办党员服务活动
1、延伸联系服务群众触角,建立三级‚党群联系链‛。为使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达到全覆盖,结合实际,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级‚党群联系链‛,通过走访联系、调查研究、组织恳谈、参与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听取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实现了‚党员群众有呼应、党代
表有所应、党组织有所为‛的良性互动。大发瑶族乡9名党委委员共联系党代表27名,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405名,致富能手104名。党员在为民服务中,认真开展了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信息、送资金等活动,对群众反映问题和困难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同时,把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真实情况记录到《民情日记》中,作为衡量党员工作作风、对待群众的感情和宗旨意识的重要依据。进入冬季以来,有不少群众向党员反映,可否根据实际,举办一些冬菜种植、网箱养鱼等培训班,乡党委获知这一信息后,立刻着手以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
2、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为让党员、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我们在推行‚农事村办‛制度时,为确保服务群众工作做好,使群众办事‚少跑一次腿、少进一个门、少找一个人‛,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乡党委、政府建立群众工作中心,整合农业、民政、国土、城建、林业、司法、计生等与群众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实行一站式服务,全天候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群众工作中心制定了办事登记、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制度,对服务内容、程序统一公布上墙,将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上墙公示,并制定500多份《服务指南》发放给群众或放臵在服务中心大厅指导前来办事的群众如何办事各种事项,使群众一目了然。为强化党员服务意识,乡党委在群众工作中心因地制宜,建立了群众工作中心党支部,并结合工作党员的工作业务,为中心的6名党员分别设臵了咨询服务先锋岗、计生服务岗、司法服务先锋岗、城建服务先锋岗和民政服务先锋岗。要求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把党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情况、工作态度‚亮‛给大家,以督促党员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服务群众。2010年以来,为群众办理各种服务项目490多件,接受农业技术咨询2500多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90多个,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150多条。
3、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窗口前移,建立村级‚农事村办‛服务站。在村一级建立‚农事村办‛服务站,把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窗口前移到村屯,变群众到乡政府找干部为干部下村屯送服务,并形成固定规章和长效机制;‚农事村办‛服务站由村干部、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县乡挂点联系干部轮流值班,为农民群众提供党员事务、生产指导、文化娱乐、卫生医疗、法律援助、政务办理等六大服务,并组织县、乡有关部门定期到服务站为农民群众办理各类政务,实现‚证件村里办、小病村里医、矛盾村里调、补贴村里领、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信息村里询、技术村里学、问题村里解‛的便民、利民、惠民目标,深受贫困村特别是边远村屯群众的欢迎。目前,全乡建有村农事村办服务站10个,屯农事村办服务点20个,农事村办服务户51户。全乡共为各种优抚救济对象办理民政业务2000多件,发放各种补助70万元;办理计生业务500多件,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5万多元;办理农民工反乡优惠证1000多份,进行培训500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3600份;提供法律等各种咨询800多人次;在医疗卫生、法律、技术、文化、信息等方面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多份、便民联系卡1520张;受理事项483件,办结455件,按期办结率为100%;调解纠纷127件,调结115件。
三、回顾工作旅程,农事村办取得喜人成绩
自全乡开展农事村办活动以来,各村结合实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是促进了全乡核心村屯的建设。通过为群众提供‚六大‛服务,全乡核心村屯的基础设施、产业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据统计,至2010年年底,全乡共投入经费300
多万元,建设了农田水利设施、村屯道路、村屯书屋、村卫生室等一批基础设施。
二是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打通了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使政府的工作前台由乡向村屯推进,变群众到乡政府找干部为干部下村屯送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办事难,实现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三是提高了办事效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后,为乡、村干部服务农村搭建了工作平台,干部主动服务群众,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办事来回反复次数多、等待时间久的问题,方便了农民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开展‚农事村办‛工作后,乡村干部主动下村了解情况,排查矛盾纠纷,努力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发村的朱爱珍与邻居发生山场侵权纠纷,双方的矛盾虽经多次调解,但一直未能得到圆满解决。村‚农事村办‛服务站成立后,经过一个上午的调解就把这件近两年的矛盾纠纷解决好,朱爱珍激动地说:‚感谢‘农事村办’服务站把我两年的心事了结了,‘农事村办’真是好!‛
中共大发瑶族乡委员会
二0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第四篇:农事村办服务站启用仪式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村“农事村办”试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丰塘镇榃朴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得以顺利建成并将正式启用,在这里,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榃朴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的建成启用表示热烈的祝贺!
“农事村办”是经过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服务农村基层群众的新模式,是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破解农村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为了贯彻和落实好市委、县委关于开展“农事村办”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县“农事村办”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提高认识,切实把“农事村办”工作作为转变作风,加强行政效能,服务群众的全新平台。在当前形势下,“三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对于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保良好发展势头,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行“农事村办”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好“农事村办”这一全新平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动我县农村工作有效开展。
第二,要明确目标任务,把“农事村办”建成党委、政府了解民情的窗口、办理民事的载体、解决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造福民众的平台。各相关部门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形式,尤其是要结合当前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政务服务、生产服务、法律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和党员服务等“六大服务”,积极探索“农事村办”的新办法和新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实现“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领、矛盾村里调、小病村里看、信息村里问、技术村里学、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的目标。
第三,要加强领导,确保“农事村办”工作取得实效。“农事村办”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加强部门协调,统一步调,进一步整合组织、人力、财力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科学推进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推行“农事村办”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各级各部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同心协力,真抓实干,确保“农事村办”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第五篇:共青团员青年志愿服务农事村办工作实施方案
“农事村办”工作是我市党建工作亮点之一,中组部李源潮部长、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陈际瓦副书记等领导分别关于我市“农事村办”工作作出批示,肯定了我市“农事村办”工作,并要求在全区各地推广“农事村办”工作经验,为深化和拓展我市“农事村办”工作,在全区树立典范,更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才智优势,长期有
效的服务“农事村办”工作,扎实开展党员服务、生产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等六大服务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推动百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奋发成才,共青团百色市委员会、百色市教育局决定,组织万名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服务“农事村办”工作,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社会动员优势和教师的群体优势,组织动员农村在读大中专团员学生、村(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所在小学的青年教师分别深入出生地和所从事教育教学的村(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长期有效的开展服务“农事村办”工作,扎实开展党员服务、生产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等六大服务活动,切实为“农事村办”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经常的、反应迅速的服务党政工作和党建、团建工作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在村(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创设团员青年志愿者服务岗,成立县、乡(镇)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各村(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根据新形势农村、农民的需求,围绕“农事村办”六大服务内容,在服务群众主题上下功夫,全方位开展“农事村办”服务活动,通过不断延伸和拓展六大服务活动范围,提升基层团建工作,达到党建带团建的目的。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百色市万名团员青年志愿服务“农事村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办公室主任由覃玉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黄绍琪、农琳同志兼任,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各县(区)也要相应联合成立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县(区)这项工作的协调组织领导的工作。
四、工作原则
(一)坚持青年志愿者服务岗服务原则。每周除安排两天休息外(由各服务站定休息时间),坚持暑假和寒假由在读的大学生志愿者值班、非暑假和寒假期间由服务站所服务覆盖的村(社区)的小学校青年教师值班的原则。在暑假和寒假期间,通过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集中培训、骨干管理、统一派遣的方式,组织一批在读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假和寒假时间,到各县(区)“农事村办”站(社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岗通过轮流值班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在非暑假和寒假期间,组织“农事村办”服务站所服务覆盖的村(社区)的小学校通过合理安排青年教师志愿到青年志愿者服务岗轮流值班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
(二)坚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原则。坚持县(区)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个季度分别深入重点“农事村办”服务站和非重点“农事村办”服务站开展服务活动一次以上的原则。针对“农事村办”六大服务内容,各县(区)、乡(镇)分别成立六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党员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生产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文化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卫生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法律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政务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可从在读的大学生、中小学校教师及县、乡(镇)直各单位招募。县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主要深入53个重点“农事村办”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乡(镇)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主要深入本乡(镇)各“农事村办”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五、工作内容
依托“农事村办”服务站,创新团组织设置,建立文化、体育等社区化民间组织,培育各种青年养殖协会、青年合作社等农村专业性经济组织,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农事村办”服务活动的作用,切实把服务群众工作从单一的经济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深入“农事村办”服务站开展党员服务、生产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等六大服务。
(一)党员服务
组织党员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特困农民提供服务。同时,根据群众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服务,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
1.组织留守在家的团员青年,为村(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贫困户等弱势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救助服务。
2.组织开展“万名团干下支部”活动,帮助各支部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青年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