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教师但我绝不相信教育深圳老师的独白doc
我是教师,但我绝不相信教育!--深圳老师的独白
编者按:这是一名“折腾”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的心言。无论在城市还是山村,教育都笼罩在形式主义的飓风之下,政府和学校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那么,如何面对“学校机关化,校长政客化,教师工具化”这样的质疑和指责?教育是不是孩子精神的坟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许多问题值得曾经或正在受教育的我们回味和反思。
十年前师大毕业后来到这座繁华都市——深圳,三个月后,经不住功名的诱惑,走进机关深宅大院,置身仕途官场。七年前,揣着激情梦想,背起行囊走进贵州乌蒙大山扶贫支教。支教结束,仕途坦荡,破格提拔为这个城市中心区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以不到两年的时间走完了通常要七八年才能走完的仕途历程。然而文山会海成为煎熬,功名利禄淡而无味,经历了两年仕途生活的千锤百炼后,为了生命中的泥土气息和阳光雨露,最终向坦荡仕途挥手告别。四年前,独自一人背起行囊再次踏上了西去的征程,还是在偏远的乌蒙群山,还是在那所山村学校,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三尺讲台带给我生命中最简单真实,最浓厚醇香的快乐。因为支教,我变成一个在现实生活边缘徘徊的理想主义者,一个顽固追寻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者。经历数年起落浮沉,我早已心如止水,别无他求,快乐是我生存的唯一理由。于是从大山深处重回这座都市后,我再次选择了教书,我相信,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学校还是一片净土,快乐还可以延续。
然而,回到这座繁华喧闹的都市,在这所条件优越的省一级学校,我根本就找不到教书的感觉,根本就体味不到为人之师的快乐。在这所学校任教不到两个学期,我甚至已经开始厌恶教书,这样的心境变化连我自己也感到难以置信。支教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我有多么喜欢教书,而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我竟然开始厌恶教书。在贵州支教期间,我写了三十多万字的山村教育调查报告《生命的底线》,我曾经想告诉大家真实的山村教育,但最终我压制了自己的这份冲动,我不想因这篇调查报告伤害无辜的山村教师。回到都市里,我的所见所闻更令人忧心,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相信自己目睹的绝非是一所山村学校和一所都市学校的问题,这是整个教育的问题。“教育一年不如一年了。”这是我在贵州和深圳听到老师们最多的感慨,我不知道教育官员和专家是否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这些声音。
小学六年,这些孩子究竟学到了什么?!
我终于忍无可忍了,整整一节课时间,我把学生劈头盖脑地训斥了一顿,这也是我在深圳市的这所“省一级学校”任教两个学期以来,第一次因学生的考试成绩迸发雷霆之怒。
我不想再去翻阅办公桌上的数学试卷,那上面的分数不堪入目。我的深圳学生的成绩竟然远远赶不上我的山里学生,这让人难以相信,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学校初二年级进行了一次“月考”,这套没有什么难度的数学试卷竟然把这所省一级学校的学生考得落花流水,全班四十二个学生中得分在二十分以下的有五人,而在初二年级380多个学生中,及格率仅50%,三十分以下的超过五十人,十分以下的有近十人!事实上,如果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如果排除作弊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得分是几分甚至0分!也就是说,这群孩子从小学到初中读了八年书,他们什么也不懂,他们什么也没有学到!考试结束后,我把一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了他几个问题:①:三角形一个角是90°,一个角是30°,第三个角是多少度?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面积是多少?③:一个圆的半径是2cm,面积是多少?④:-23+7等于多少?⑤:21a-9a等于多少?尽管我有心理准备,但结果还是令我非常震惊!他只会做第一道题!而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上至少有5人,在全年级更是“星落棋布”!数学全军覆灭,英语也惨不忍睹,四十二个学生仅八个学生及格。这个班至少有十几人对英语一窍不通,这些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英语,很多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会超过一百个。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漫长的八年,我真想问问,这些孩子们都学到了什么?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吗?差生面如此之广,真是闻所未闻,前所未见。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是与这座繁盛都市不相符的事实,那么究竟应当由谁来为此承担责任?“这些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下辈子再也不教书了!”“教育太失败了!”老师们的呐喊声中浸透着满腹的忧虑和绝望,但是这样的呐喊声只能在狭窄的办公室里弥漫,不会引起任何人的警醒。
在这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的“省一级学校”任教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怀念乌蒙山深处那所山村学校,我的山里学生。在支教的日子里,由于师资紧缺,我每学期要任教两个年级两门甚至三门课程,每周课时超过二十五节,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繁重的教学负荷下,我依然有时间画画,写日记,拍DV,打牌,下棋,和山里学生走村窜寨,采风写生,和山教师吹拉弹唱,举杯痛饮,在世外桃源快乐地度过每个时刻,我从来没有感到过苦累,从来没有感到过厌倦。每天搂着书本走上三尺讲台,面对山里学生,我都感到心境明快,心绪畅然。当然,我的畅快心情源于孩子们出众的学习成绩。1998年我的山里学生曾经创造了地区统考数学平均分95.2分的记录,2001-2004年由于受取消小学升学考试以及“普九扫盲”的影响,我的第二批山里学生成绩已经大幅下滑,但他们的数学中考成绩依然占据榜首。一个毕业于历史系的志愿者,带着一群山里学生一路走来,一所偏远的山村学校的数学成绩超越省重点中学,校长说这是一个奇迹。
也许这样的奇迹让很多人不相信,但我和我的山里学生相信。其实第一第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让我体味到了教书的愉悦和快乐,只是这样的快乐消逝得太快,这样的快乐在繁华喧闹的都市里荡然无存。在这所都市学校任教数学近两个学期了,实事求是地说,孩子们的数学成绩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现实情况是,我任教数学以来的最低平均分,最低及格率都是在这所学校创造出来的。想想学生的数学基础,我就感到头皮发麻,临近初三了,居然还有学生连简单的四则运算都不会,面对如此巨大的后进生群体,我该坚持还是放弃?有老师奉劝我,赶走几个差生,班级成绩就可以直线提升,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不少学校都在明里暗里采取措施,或劝退,或通过纪律处分让差生“自觉”离开,面对分数压倒一切的教育现状,我该怎么办呢?说实话,我算是一个很宽容也很有耐心的老师,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辅导后进生,也曾经在暑假里放弃了外出写生的计划给孩子们补课,但事实证明这仅仅是我的“一厢情愿”,没有什么效果。在这座都市学校中,仅仅两个学期,我已经疲惫不堪了,我的信心,耐心和宽容心都被这群孩子消磨殆尽,我的绝望情绪与日俱增。
就在我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新闻媒体正在对这个城市的高考成绩进行轰轰烈烈的报道。全省12个高考状元中有4个出自这座都市,全省538个成绩在800以上的考生有78个出自这座都市。
这样的成绩足够辉煌,这反倒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看看眼前这群数量巨大的后进生,他们如何读高中考大学?前不久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2005年深圳市的高考录取率为92%,位列全省前茅。也许有人为这样的成绩卖力吆喝,但我不会相信这些数字游戏。《深圳晚报》刊登了另一则消息,广东省的考生只要总分达到300分就可以被大专院校录取。高考总分是900分,300分竟然也可以读大学,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科平均分30多分就可以成为大学生,大学生的含金量究竟还有多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进行高考录取率统计,就算录取率达到100%,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并不能说明一座城市教育的辉煌,只能说是整个教育质量的下滑。在这座城市里,有超过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考取公办普通高中,高考的辉煌是建立在初中阶段高淘汰率的基础上的。其实,这座城市的高考状元,清华北大名校学生冠绝全省,是这座城市“尖子生”工程的胜利。在残酷血腥的高考搏杀中,一所学校成败荣辱往往是取决于这所学校是否有高考状元,是否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这样的评价标准已经代替了以前的平均分和升学率,“尖子生”的成功掩盖了多少“差生”的泪水和教育中的问题呢?
事实上,从小学开始,这座城市中的很多学校就开始实施“尖子生”工程了。中小学的成败荣辱也是看有几个学生考进了当地名校“深圳中学”和“深圳外国语学校”。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所“省一级学校”的差生面如此之广,这样的状况令我感到非常震惊。由于小学升入初中不再需要升学考试,因此小学六年,这些孩子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评价标准,某些学校总是拿几个尖子生来宣扬成绩,来掩盖教育的缺失。无论成绩好坏,读完小学的孩子都会进入中学,教学压力和升学压力就这样不公平地转嫁给了中学教师。
我又想起了支教。近几年来,深圳源源不断地派遣中小学教师,志愿者到贫困山区支教。可是,我们真的有资格去支教吗?我的深圳学生成绩赶不上我的山里学生,这是现实的一部分,而且是很残酷的现实。
折腾,折腾,为什么要拿教育来折腾?
“这届初三学生怎么样?”“比上届初三差远了。”“你们初二怎么样?”“别提了。”“你们还不算差,看看我们这届初一,都不知道怎么教。”这是我经常听到的老师们的“共鸣”声,而这样的共鸣声在这座城市的很多学校漫延。从贵州支教结束后,我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山村教育步步下滑,为什么都市教育难如人意?为什么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投资成倍增加,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却发出“教育却一年不如一年,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感慨?
教育越来越让人读不懂,看不透。近几年来,教育也成为民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被质疑,被斥责,被声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风气已经严重地伤害到教育的根基,学校渗透着越来越多的功利色彩,很多事情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仅仅是为了检查评比,为了一个奖杯,为了上司的嫣然一笑。我们的教育在经历着越来越多改革的同时,也经历着越来越多的折腾,被这样折腾拖累的不仅仅有千百万的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
还是从贵州那所山村学校说起吧。支教四年,我对那所山村学校有着圣教徒般的情感,但从2003年开始“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普九和扫盲)以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实事求是地说,我支教所在的那个偏远乡镇根本不可能达到普九验收标准。以我在2001-2004年支教的这届学生为例,在初一的时候有3个班180多人,初二时剩下两个班140多人,到初三毕业时只剩下了100多人,辍学率超过40%!,作为一个志愿者,任教的年级辍学率竟然达到惊人的40%,除了痛心之外,也是我的奇耻大辱。但我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大学收费越来越昂贵,巨额的学费断绝了越来越多山里孩子求学的梦想,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更让“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变得苍白无力,很多获得资助的孩子依然辍学打工,每学期走几十个学生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老师们都会到村寨去劝学,但很难成功。辍学率居高不下,直接威胁到验收工程。后来乡政府出台了一个强制规定,要求老百姓必须把外出打工的子女都叫回来读书,否则就罚款。在政策高压下,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孩子回来了,但这群孩子的回归却导致宁静的山村学校走向严重的混乱,因为这群孩子回到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仅仅是为了避免罚款,他们在学校里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威胁教师,学校也毫无办法,在另一所山村学校,还发生了学生调戏女教师的事情。在那段时间里,老师们是不敢训斥学生的,要是学生因老师的训斥离开学校,老师就要负全部责任,就要受到斥责,就要低声下气地去把学生劝回来。为了验收,教师们两年来疲于奔命,很多次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由于不符合验收标准而变成一堆废纸,支教几年来,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验收的时候,为了能凑齐学生人数,某些学校和当地政府甚至招募一些社会青年坐进教室里,冒充学生,应付检查,老师们还要自己掏钱付给这些人一定的报酬。这样的作弊手段尽人皆知,但验收组“视而不见”,因为我们的验收大都是材料的验收,数据的验收,至于这种验收究竟给山村教育带来多少影响,给山村教师带来多少苦痛,没有人理会。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学校风气越来越混乱,导致老师开始考虑外出打工,也导致山外来的志愿者逃离。2004年9月,团中央派遣了四十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这个贫困县扶贫支教,时隔不足半年,有五六个大学生志愿者不辞而别,一个大学生志愿者曾经这样对我说,“其实这里根本就不需要志愿者。”这些话语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现实呢?
如果你以为只有偏远贫寒的山村学校才会受到形式主义的冲击,那就错了,在都市中,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也渗透到每个角落。我的一位朋友在深圳某中学任教,当我在山村学校为“两基验收”忙碌的时候,他所在的学校也正在为“省一级学校”验收而疲于奔命。他告诉我,老师们已经忙碌了两个学期,文件材料堆满了一个屋子,他不知道这些材料和数据究竟有什么作用,但为了这些数据和材料,老师们经受的折腾难以言述,不少老师甚至搞垮了身体。我的朋友是班主任,身体上的苦累不说,精神还备受压力,他不得不时时“教育”自己的学生“以大局为重”,替学校隐瞒实情。他很认真地对我说,他的学生一出校门就可以当政客了,因为他的学校经常有领导视察,而每次视察,他都会带着学生折腾好一阵子,时间长了,学生也明白了很多事情是假的,是做给那些当官的看的。一个学生曾经问了他一个很尖锐的问题:“老师,你骂我们考试作弊,又教我们弄虚作假。”这句话让我的朋友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学校机关化,校长政客化,教师工具化”,愤世嫉俗的朋友这样来总结他眼中的教育现状,两个月后,他离开了学校,他说教书没什么意思了,他无法忍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口号曾经激起了千百万教师的激情壮志。但现在究竟有多少教师因自己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感到自豪呢?有多少教师因为自己固守三尺讲台而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呢? 网上有一则“中国教育十大谎言”的帖子,其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位居十大谎言之首。教师自我认知度的降低是教育面临的最深刻的危机,这可能严重地影响到教育的根基。四年前我辞职到贵州支教时,一位领导干部曾经这样劝我:“你是机关里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是组织培养的重点,前途无量,一个年青人应当干点大事,一辈子当个教师有什么意思?”也许这位领导是无意中迸出这句话,但无意的话或许是最真实的话。
在整个中国的现实社会中,一个年轻人把自己的人生轨迹固定在三尺讲台上是没有出息的表现,离开学校,离开讲台是很多老师的梦想。那些教学成绩突出,才华出众的年轻老师会被党政部门作为“人才”调进机关的深宅大院。你可以认为这样的举动是党政领导惜才,爱才,但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讽刺。当然进入机关并不意味着贪求功名,其实很多教师进入机关的动机非常简单,除了物质待遇丰厚外,就是不堪忍受教学生活,觉得教书没多大意思。“一个年轻人教一辈子书有什么意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一个“真理”。
教师的苦累有多少人能理解?如果我们还以为教书仅仅是上几堂课而已,那就完全错了。上课,备课,改作业,给后进生补课,教育违纪学生,接待家长,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会议,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这都是老师们的“任务”。某校教务主任告诉我,他每学期他至少要应付三四十次关于教学的检查考核,有检查考核,就要写汇报材料,就要加班加点甚至弄虚作假,耽误了很多上课时间。曾几何时,教师的日子相对清闲,但现在绝对不是这样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用50%的精力来教学就算不错了,另外50%的时间就要用来经受折腾。
教师是弱势群体,除了牢骚怨言外,还得本本分分地教书,没有更多的选择。我说老师苦累,并不是指他们的物质收入,而是指他们的生存状态。就拿师生关系来说吧,我们倡导“师生平等”,结果导致学生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甚至凌驾于老师之上。随着各种各样教育规章制度的出台,教师这个职业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教书之外承担着太多的责任。我们越来越尊重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越来越放纵学生,以至最终无法管教学生。我已多次听说学生以跳楼自杀甚至决斗的方式来对抗老师了,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有些学生赌博,偷盗,抢劫,收取保护费,但学校却根本没有惩治措施,因为我们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学校无权开除学生,即便是某个学生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秩序的进行,威胁到师生的安全,学校也只得妥协退让,养虎为患。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尊重几乎到了溺爱的程度,可是老师呢?有什么制度来加以保障?如果教书育人渗透着太多的风险,那么快乐从何而来?
教学改革也是个沉重的话题。看看现在不同版本,乱七八糟的教材,你只能叹息,教育改革究竟要用多少孩子的未来作为实验的代价?我现在使用的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我接触到很多数学老师,几乎没有何一个老师认可这本杂乱无章的教材,甚至有不少老师对这本教材进行措辞激烈的抨击。我不知道那些整天坐在房间里编撰教材的专家中是否有在第一线任教的教师?如果没有,他们又是否到教学第一线倾听过老师的意见?如果还没有,那我无话可说了。与数学老师相比,科学教材的改革更是招致骂声一片,把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本教材合为一体,科学科目横空出世。如果我们做一个调查,恐怕没有几个科学老师自认为能胜任科学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教,这让很多科学老师陷入窘境。昨天听老师们讲了一个“笑话”,深圳市某名校的一位科学老师是生物系毕业的,物理化学知识很薄弱,每当孩子们拿物理化学的题目来问他时,他都很紧张,甚至很恼怒,命令学生不准问物理化学题。这是一个笑话,一个教学改革的凄凉笑话。科学老师的苦累超越任何学科的老师,要一个生物专业的老师精通物理化学,或者要一个物理专业的老师精通生物化学,这对老师来说本身就不公平,但老师们还要生存,尽管还要不断地犯错误,甚至经受学生的怀疑和指责,科学老师还是要坚守三尺讲台。
新课程教学也是老师们要面临的另一挑战。去年刚到这所学校时,正是“新课程教学”推行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新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热烈讨论,自主思考,要让学生支配课堂,老师是课堂的配角。我听了很多公开课,够热闹的,学生似乎也很开心,但很快我发现了这些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老师为了追求公开课的效果,动辄让学生讨论,事实上,参与讨论的学生大都是那些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一大群基础很差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无所适从,他们被所谓的新课程教学法忽略了。老师们左右为难,一方面要服从教育局的命令推行新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的考试分数着想,处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之中。后来老师知道如何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边缘上“逢场作戏”,领导听课的时候就精心设计一堂热热闹闹的公开课,在平时,老师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直面中考。
其实一个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制定一大堆教学常规,让教师遵照执行是教条主义,至少这忽略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忽略了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理所当然,但刻意强调学生的主角地位和老师的配角地位,似乎又有些矫枉过正了。让课堂轻松,让教书和学习都成为一种享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只是回到这座都市两个学期了,我从没把自己的课堂演绎成理想课堂。
还想谈谈“班主任”的苦日子。临近期末的时候,班主任要填多少份表格?要写多少份评语?我曾经很“无聊”地进行过统计,结果令我震惊不已,我竟要填写超过四百张表格!学生学籍表,学生评价手册,教学常规检查册,备课手册,听课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后进生转化手册,德育统计表,评优评先统计表,教学论文,班主任工作论文„„我想问的是,我们真的有必要填写那么多的表格,撰写那么多的材料吗?班主任老师的日子真的非得过得这么苦这么累吗?我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要把原本很单纯的教育复杂化?为什么作为一个老师,却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面对文件材料,表格总结?一个老师不能把精力用在思考如何教学,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这是教师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剧。
是该减负了,谁来给老师减负?
我们真的在推行素质教育吗?
素质教育。对了,无论在特区和山村,素质教育的大旗都在迎风飘扬,这面旗帜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先说说取消小学升学考试的事情,这一直令我耿耿于怀。这几年目睹基础教育步步下滑的现状,没有几个老师不感到痛心。1998我第一次到贵州支教,那届初一新生都是通过小学升学考试升入初中的,2001我第二次到那所学校支教,小学升学考试取消了,1998年的时候,我的学生期末统考平均分通常在八九十分,而从2001至2004年,他们的平均分已经下滑到六七十分,这近三十分的差距就是取消小学升学考试后立竿见影的“效果”。
说到这儿,某些领导和专家可能已经怒不可遏了:“你口口声声地讲分数,我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分数已经不重要了。”住口吧,我们不要再自欺欺人,遮遮掩掩了。在这座城市里,有几个校长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也许某些小学校长可以,因为他们没有升学压力,但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素质教育呢?在相当数量的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出现数量惊人的差生群体了,有些小学从不进行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也取消了。多少学生读了六年书,连最简单的数学题也不会计算,作文中没有几句通顺的话语,记不住几个英语单词,谁敢说这是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呢?
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的土壤,只要中考高考存在,分数就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分数的重要性就不容置疑,应试教育的痕迹就永远不可能抹去。我们还是处在“分数决定未来”的阶段,因此,任何对应试教育的否认和逃避都显得虚伪。素质教育的口号叫嚷了多少年,到头来,素质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幌子,严严实实就如一块遮羞布,遮住了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令人忧心的问题。
别以为举办几次体育艺术科技活动,获得几次级别颇高的奖励,就宣称自己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了。临近中考高考的时候,哪一所学校不组织学生昏天黑地地补课?哪一所学校不把学生推进“题海战术”的深渊?深圳学生的作业负担之重超乎想象,每天晚上做五六张试卷是常有的事情,周末的作业更是铺天盖地。作业成为压在学生身上心上的沉重负担,由于作业太多,绝大部分学生把作业当成任务,而抄袭则成了这些学生完成任务的主要方式,孩子的厌学情绪严重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老师们难以容忍学生“不学无术”,因为这会大大拉低班级年级的平均分,为了分数,也为了名誉,老师们除了对后进生进行训斥责骂外,还会想尽一切办法逼着这些学生学习,把知识压进他们的大脑,或者是劝退这部分学生以获得分数上的突破。
深圳的学生其实很可怜,远远没有我的山里学生幸福,也远没有山里学生子那样珍惜学习机会,体味到来自学习的快乐。很多孩子缺乏交流与沟通,网络,暴力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孩子的生存空间,在学校里感受不到校园生活的乐趣,但家里难以与父母沟通,流连于网吧,混迹于社会成为很多孩子的消遣方式,他们很少有纯真快乐的童年。
说来也许很多人不会相信,从贵州返回深圳教书后,我也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我的教学技巧越来越退步了,在三尺讲台上给予学生的快乐和自己体味到的快乐也越来越少了。在贵州支教结束的时候,一个叫陈梅的学生对我说,“张老师,上课我们都嘻嘻哈哈,数学还这么好。”支教四年来,赞赏话语不算少,唯有学生陈梅的话让我时时记住,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是我教书生活的一个部分,而带给学生快乐才是我教书的终极目标。但是回到深圳后,我根本无法快乐教学,学生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我不得不采取传统的方法把知识灌输给自己的学生。在支教的时候,我几乎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即便是布置作业,也绝不会超过四五道题,但在返回深圳任教不到两个学期,每天都要布置作业,每天都分批改作业,每周都要考试,每周都要给学生做“周末卷”,有些时候连我自己都非常厌恶自己了。
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痛苦麻木表情,看到学生因成绩太差而被老师训斥被家长责骂,看到堆积如山的考试卷练习卷,我想,我所见的是素质教育吗?我们推行的是实实在在的应试教育,为什么我们总是想掩盖这一点呢?我们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我们为什么总想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我们派遣校长到美国去,到澳洲去,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先进教育经验,我们的教室里有了多媒体,我们让课堂热闹起来,于是我们就开始大呼小叫地宣称我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思想,会动手,会创造的学生了,诺贝尔奖快到了,你相信吗?
应试教育的确应当改革了,否则学校真的会成为孩子精神的坟墓。实行素质教育没有错,但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式绝对有问题。前不久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题为《瑞士的真正魅力》的文章,有这样一段话:“瑞士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瑞士教育最突出的,最有特点的就是他的职业教育了。九年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分流,约70%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也称徒工学校),瑞士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正因为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不仅出了16个诺贝尔得主,而且孕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旅游,酒店,机床,钟表,电子等行业。在瑞士,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最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徒工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均出自徒工学校。
看完这篇文章,给我很大感触,我不知道在瑞士是否存在“素质教育”的说法,但我相信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而且是最适合我们借鉴的教育模式。但我们始终把高等教育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高校盲目扩招,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经让我们的大学生“含金量”大幅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奇缺,这些现状都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均衡教育才是真正先进的教育,而我们的教育不是,小学教育根基不牢,高等教育脱离实际。宁愿读最差的大专院校,也不愿意读最好的职业学校,这样的观念流行其实就意味着素质教育的失败。
后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重温这些话语,我的心里已经没有丝毫激动。我喜欢教书,但我不相信教育,我的躯体在这个繁盛的都市里流浪,我的灵魂已经死去了。总有一天,我要到中国最偏远最美丽的山村去支教,谁愿意与一个虚幻的志愿者同行呢?
转自《中国改革论坛》
第二篇:绝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总会成功——我是党员我优秀
绝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总会成功——我是党员我优秀
个人简介:林美意08酒店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大学期间任管理系体育部副部长,曾任08酒店班班长。
个人格言:绝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总会成功。
个人获奖情况:
1、2008年9月,在新生军训中,获“优秀操练学员” ;
2、2008年12月,在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第五届校运会中,获“优秀体育工作者”。
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等情况:
1、2009年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
2、2011年取得英语B级证书;
3、2011年取得酒店管理师证书;
我知道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所以每一件事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因此做任何事的我都绝不放弃,相信自己,总会成功的。
从我到大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未来的三年要自己学会独立,学会做人,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如今,三年已过,回忆以前什么不懂的我,到现在待人处事认真的我。真的很感激学校和老师给我成长的机会。下面,我将谈谈在这两年半的时间中,我个人的一些情况和感悟:
一、在思想上
在2008年,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五期党校学习班,从那天起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关心国家时事政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自身党性的锻炼以及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时刻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取利益思想做事。
二、在学习上
我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人家用一个小时,而我就要用两个或三个钟以上。我知道笨鸟先飞,我知道自己读书不好,我就要比其他同学要努力十倍或者二十倍。向刚入大学,就要考计算机一级证书。自己又没有到电脑上学,一个星期只有两节课学习,真的不够。唯有晚上不用上课到其他班级哪里去多加练习,终于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次过考的了计算机一级证书。在课堂上,专心认真听讲,遇到不懂的都立刻问老师,做到“不懂就要问”的习惯。老师也不嫌我烦,很认真的教导我,鼓励我,经过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三、在工作上
在校内,因为自己从小就热爱运动,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刚刚进入大学又无知的我,以自己对体育的热情进去了管理体育部。刚进大学,也刚进管理系的体育部,第一件事就是要跟好运动员的检录。因为关乎管理系运动会成绩的,做事谨慎的我每天每个项目比赛前半个钟或一个小时,我都会打电话通知运动员提前报到检录,如有特殊情况我都会跟部长或老师说。就是我工作认真的态度,在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第五届校运会中,获“优秀体育工作者” 荣誉称号。
在社会上,因为自己从高考之后就有参加社会工作经验的我,在外实习的我一点都不陌生了。自己所学的是酒店管理,是服务行业。选择了这份工作,就知道它是辛苦的,但我还是时时刻刻以微笑待客人,以微笑处理工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都会主动请教上司,做到“绝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总会成功”,因为有几年的暑期工得经验,工作谨慎,好学的我得到部门经理的认可和信任。
四、在生活上
从小到大,父母都教我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在校期间担任09级酒店管理班助理班主任,真诚地关心师弟师妹们的生活及学习,当师弟师妹们需要帮助时,尽力帮助师弟师妹们解决生活及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从而深受师弟师妹们的欢迎。
五、在文体活动
从小爱打篮球的我,到了大学也为自己的爱好延续下去。在大二期间,代表管理系参加了学院的女子篮球比赛,并取得学院的女子篮球赛第二等奖。在大二上学期,参加旅游管理专业的文艺晚会活动。
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感谢老师对我的教导,感谢党对组织关怀与培养。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会加倍继续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但我深知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的党员同志学习,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三篇: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但我有着一颗童心特岗教师演讲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但我有着一颗童心
亲爱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但我有着一颗童心》。
也许大家听到这个题目会感到很疑惑,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为什么却有着一颗童心?那么,下面我将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个在我任职期间发生的事情,这件事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就能回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这件让我难以忘记的事,发生在我刚就任幼儿园教师不久时。在一次班级活动中,班上的一名幼儿在桌上不停地蹦跳,在我多次劝阻之下,他顽皮地躲到了桌子下面。情急之下,我用手捏着他的耳朵,本想略施惩罚,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何曾想到,我的动作幅度过大,竟在他的耳背上留下了一道指甲的划伤。
虽然最后孩子清楚了自己这样的做法是不安全的,但我还是心有愧疚,在下班时便陪同孩子回家,与其家长进行了交谈。交谈之中,孩子的父母表示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并且孩子的耳朵也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尽管这件事最终在孩子和其父母的理解中划上了句号,可是在我心里却打开了一道迷惑的门。
自这件事之后,我无数次问自己,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育人养德、教书识字,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在桌上玩闹定是不正确的事,劝阻无果稍施惩戒也本是正常之事,既已取得孩子及父母的理解,为何心中还迟迟不能平静。
因为,我忽略了,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幼儿教师。
在一名教师的眼中,什么是好学生?那自然是行为规范、德才兼备、成绩优良,这才是一名好学生的标准。
但在孩子的眼中,什么是好老师?也许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也许是性格严肃、做事严格,也可能是能够陪同他们玩耍打闹的老师,就是一名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其实,他们还没有像成人一样完备的世界观、价值观,只要是能够与他们亲密地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真实需求的人,就是他们最喜爱的人。
因此,身为一名幼儿教师,也应当如此。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还在茁壮成长的孩子,一群天真可爱的天使,他们的世界里还没有善与恶、对与错,他们随心而为的一些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也许他们只是在表达着什么。只是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能够倾听他们内心声音的耳朵,和一颗跟随着他们跳动的童心。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因我的职业而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因我能有一份童真而感到自豪。
第四篇:《山东教育》,你是我无言的老师
《山东教育》,你是我无言的老师
岚山区安东卫实验中学 杨英
从教十几年来,利用订书、买书和借书的机会,我手头积累了各种教育刊物、书籍。在这五彩缤纷的书海中,最让我难以割舍的还是山东省教研室主办的《山东教育》,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师成长参考书。是她,一直陪伴着我、启迪着我,使我从一位茫然无助的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区级 “教学能手”。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订阅《山东教育》的情景。那是1996年秋,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手捧教科书,却无从说起,我茫然了。我向老教师们请教教学的秘诀时,她们热情地告诉我:一个教师要想很快成长,必须不断学习、勤于积累,从多方面充实自己,为学生准备一泓鲜活之水。咱们学校每位教师手中都有《山东教育》,你平时应该多看看,相信她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于是,我当天就向她借了一本《山东教育》学习。当晚我喜出望外地一口气从头读到尾,那里既有教育动态介绍,又有教学设计的传递;既有教育管理富有创意的经验文章,更有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心想,这本极富导向性、实用性、知识性、资料性和探索性的杂志不知能消解多少教师久悬未决的疑问。我庆幸,我有了一位难得的教学伴侣。我暗下决心要交这个朋友,学好她,学透她。
首先,我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的学。在学校里,我既要认真备课、上课,又要全面抓好班级工作;在家里,我既要做好家务照顾孩子,还要对第二天的教学及其他工作进行一个整体思考。学习《山东教育》的时间哪里去挤?经过深思熟虑,我采用了统筹兼顾地学习法。漫漫长路,有了《山东教育》与我相伴,竟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在校期间,也会忙里偷闲地多翻几页。晚上回到家,把第二天的一切工作思考好后,手捧《山东教育》,在柔和灯光下,贪婪地吮吸着她的甘露,一天的疲劳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满脸流淌的全部是喜悦与憧憬。
其次,我始终坚持虚心踏实地学。“虚心、踏实”才能学有进步,对于《山东教育》中的每篇文章我都仔细研读,一篇、一段、一句及至一字,也要认真思索,业务笔记本上一个个跳动着的字符记录了我学习钻研的足迹,那厚厚几大本子、悠悠数万字的笔记凝刻着我的耕耘和收获。
再次,我始终坚持开放创新地学。我总在想,“创新是一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光有机械地吸收,单纯地采蜜,一个教师是学不到实质与精华的。只有开放创新,才能真正为已所用,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于是,我在摘抄大量的文章、论文的同时,不断地写随笔、写心得,写自己的感悟。与此同时,也悄悄地练笔,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写成论文,至今为止我已有十余篇论文获奖,而这一切离不开《山东教育》给我的无私帮助…… 端起《山东教育》,我会被她端庄典雅的外表所吸引;读着《山东教育》,我会被她丰富的内涵所吸引;用着《山东教育》,我会由衷地赞叹她是一座航标,准确而有实效。她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包容万物,任我贪婪地采撷,为我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提供最先进、最科学的帮助。
如读了《理想的语文课堂》等文章后,我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地位,重视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做到“活、新、实”。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师爱的阳光充满每个学生的心房。时刻牵挂着每个学生,对特困生奉献爱心;对厌学学生将心比心;对后进生处处留心。班上经常开展许多属于学生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了“我能行”的自信,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整个班级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我班,只要你在进步,有特长,有一颗热爱班集体的心,人人都有获奖的机会。奖励有时是一个微笑,有时一个赞许的目光,有时是一句评语,有时只是一颗顺手画来的五角星。这些做法,都缘于《山东教育》对我的启迪。她让我感悟到“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只有当我们用感情激发感情,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时,才能成为学生才智觉醒的过程”。她的清香已深深沁入我心。我知道今后教学路上只要有她继续相伴,那么我将信心百倍。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我对《山东教育》的整体感觉和评价。在我看来,它永远充满着质朴、纯厚的气息,代表着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她开设的“教育版”、“教学版”“校园文化”等专栏,让我读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能以此作为指导,展开活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最后,作为《山东教育》的忠实朋友与学生,我想对她说一声“谢谢!” 感谢那些从未谋面却给予我无尽帮助的编辑们,过去,你们用勤奋和智慧为我指点迷津;如今你们用勤奋、智慧、探索与创新,为我撑起一个更加明媚的天空,让“新世纪、新理念、新教师”成为我永远的追求。祝《山东教育》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第五篇:教师征文:我幸运,我是一名幸福老师
在二十五年前,在我的父亲的撺掇下,选择了老师这一富有荣誉而光荣而神圣的职业。而今的我,已成长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绽放人生的光彩,收获着为师者的幸福。
我永远记得1984年的那个夏天,那个让我实现了由学生向先生跨越的美丽季节!当时我还是一个年龄不满二十的大姑娘,带着憧憬,满怀希望,背起简单的行囊,回到我的母校,走进了乡村的初中课堂。在那里,我感受了初为人师的困惑,也品尝出传道授业的艰辛,还体验到了乡村教师的清苦。但是,还是在那里,我编织着自己五彩的梦想,探寻教书育人的真谛,诠释为人之师的涵义,把自己有限的智慧和无限的情爱注入了钟爱的事业和可爱的孩子,收获着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人生季节,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
我幸运,我是一名老师。
从教以来,我努力实践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追求课堂教学的美好境界,因此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我一直追求师生平等的和谐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观,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把培养健康向上的生命个体放在首位。于是,我时常摸索出一些既符合教学规律,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亲切的“谈话法”,巧妙的“点拨法”,“示例引导法”等。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善于吸收先进的教研成果,向教育界的先贤学习,向教学能手讨教,真正让学生有所获,让自己的教法行之有效,做到教学相长。
1998年,我参与了武汉蔡甸区“读式”模式实验,写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等论文,后入选《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近年来,我又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尝试多种课型的教法,有单元综合课,诗歌联读课,作文训练课,专题复习课等。xx年,我和学校语文组成员一道试验了“洋思模式”,两年来,我们反复摸索,多方实践“一课一练”,本人几次讲授公开课作示范引导,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其中由我设计的“诗歌联读课”《行路难(其一)》,在全县援教活动中用多媒体作了展示,教学效果良好,我又一次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誉。
在作文教学中,我敢于实践,身先士卒,下水示范,效果显著,做到让学生人人能动手,个个能为文。我写的作文教学随笔《训而有方》一文在全县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从教学到反思,由实践而总结,我的教学渐渐成熟,日臻完善,学生的进步显而易见,此乐何极!
做一名老师是幸福的,做一名班主任老师是完美的,有人如是说,我赞同。如果说课堂教学给予了一个教师授业的舞台,那么,班主任工作则为一个教师提供了最适宜的育人途径。从教二十五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工作,其间就做过接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苦耶?乐耶?只有心知道。在班级管理中,我对学生的要求注重一个“严”字,而对学生的教育则贯穿一个“情”字,让学生有向心力,使班级有凝聚力。我在《班主任工作的“情经”》中,列举了一个班主任的感情投资方式与取得相应效果的成功实例,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表达了一个班主任老师的自豪与喜悦。当然,身为一班之主,所担当的责任是大的,而付出的艰辛也是多的。我曾经给贫困的学生以物质上的帮助,为他们做过饭菜,送过衣物,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真爱,人间的真情;我也曾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还使一部分心灵荒芜的孩子找到精神的依托,帮助他们健全自己的人格,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做了很多,我的收获就不会少。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给了我最大的喜悦;家长的信任与支持给了我最大的欣慰;各级组织的关注与鼓励给了我最大的动力;朋友家人的关心与爱护给了我最大的信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构成我成长的元素,是我为人之师的快乐源泉,从而更坚定了我一辈子做老师的信念。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于漪老师的话我谨记在心。为了配合“两新教育”活动,我和我的同事又开始了新的教学实践,“只要行动,总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思想将引领我走向更新更美的境界。
我是老师,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