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2:2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如何,可以从学生的品德来进行评价判断。学生的品德好坏是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故此学校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要求。那么,一所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呢?

一、重视从小培养从小抓起。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也应该从小培养、从小抓起,因为良好的品德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需要一个较漫长的时间才培养出来的,是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磨练和熏陶下形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形成某种品德行为习惯,就很难改,并随时随地都显示出来。如:小偷就难改“偷”的动作习惯。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这个道理,就决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遵循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小学生进行从小培养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从学前班、一年级学生抓起,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如:让学生认识怎样是讲卫生、怎样是尊敬师长、怎样是团结友爱、怎样的行为是好的是道德的等等。

一、二年级,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形成尊师友爱、爱护公物、热爱集体、勤奋学习、互相帮助等优秀品德。

三、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初步具有辨析是非好坏、善美恶羞的能力。

五、六年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较高的辨析能力,能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入侵,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就这样通过分阶段班班把关,级级抓落实,又通过道德品质的知识竞赛、辨析现实生活的事例和争做“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等形式,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校园里拾金不昧、为同学修理课桌、帮同学补课、主动打扫校园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正所谓:“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

二、加强《守则》、《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贯彻落实。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必须要有行为的准则。知道应该怎样做,知道什么不应该做等等。这样,老师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学生逐条明白理解领悟。学生就会“行”有标准,“辨”有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会运用《守则》、《规范》来判断同学之间的行为,自然就会互相督促,互相指正,互相学习帮助,互相进步。做事就会谨慎、认真。在平时,老师以《守则》、《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做到心灵美,行为正派。长此下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推行制度,促良好品德的形成。

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良好品德呢?我们要有计划,要有制度,要按部就班。计划完成得怎样,要有制度来推动实施。如,我校本学期针对在集会、早操时,学生纪律散漫、队列不整齐,开小会等不良的现象。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行了早操、集会班级评分评比奖励制度,每一周对每一班级进行评比,对表现好、分数高的六个班颁发流动红旗。又把它作为评先进文明班的一个重要条件。结果这个制度的推行,得到班主任的重视,班主任不甘落后,就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集会、早操要求去做好,毫不放松。而每一班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取得流动红旗,同学之间就会互相监督,认真做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校同学就养成自觉守纪、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热爱集体荣誉、尊重他人等良好品德。

四、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活动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活动场所是培养人良好道德品质的最好的地方。一间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往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出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的勇气等良好的品德。如,我校结合第十二册语文课要求学生走出去调查各地厂家、商店招牌写错字的情况,并让学生找各行业的老板、工人谈读书无用的看法。结果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学生了解了各行工作的困难情况,了解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三月份,我校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良好的品德。五月一日,开展“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活动;六月一日,开展“珍惜幸福生活”的活动;七月一日,开展“热爱伟大的党”、歌颂党的征文、谈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家乡变化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榜样激励,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除了讲古今中外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外,还要把本校工作突出、成绩优秀的老师、学生树为榜样,充分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鼓励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工作勤奋、刻苦钻研、遵守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这此人和事都是在学生身边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学生学起来学得真切,学得实在自然,就更能激励学生。如,在“树目标,立理想,勇往直前”的专题校会上,我们以近几年我校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和考进邓发纪念中学、云浮中学的优秀学生为榜样,用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奋发学习,艰苦拼搏的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多想一些教育管理的方法,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工作就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培养出社会主义“四化”需要的“四有”新人。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一位儿童教育学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应该从孩子还在摇篮中就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品德的教育是绝不能忽视的。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行,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要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在课堂学习中、日常生活中、社会活动中的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

一、注重学习中的德育。

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1、根据学科特点自然渗透。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材,把握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有关的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人的道德行为的学习,受到有关优秀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音乐课利用音符、节奏、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术课通过形象、画面、色彩、线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优美情操;体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比赛等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从各学科教学中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2、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前者使学生信服,后者使学生佩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大凡优秀的班主任都很重视身教。如果要求学生语言美,而老师又常常说粗话;要求学生不给同学起外号,而老师间又常常叫外号;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老师又常常言而无信;教育学生爱劳动,老师总是充当指挥者,要求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自己却从不动手,学生会怎样想你。这样做本身就失去了教育的力量。所以,我在做班主任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讲卫生,见到垃圾我总是先弯腰;要求学生爱国,升旗时我首先肃立;要求学生守时,我从来不迟到早退;每次劳动,我总是带头干,与同学生们一起扫地、擦桌凳、门窗、拖地。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觉养成了以上良好的习惯。这说明教师如果处处都能以身作则,时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就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目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教人。这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注重生活中的德育。

品德教育不能离开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应局限于学校里、课堂上、书本中,只有生活中的德育才是真实的、生动的、有效的、也是最有教育力的。在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生活提供给人的影响有时要超过教育本身。因为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空间提供给人的是真实的生活情景。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恶,有美也有丑。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优良品德,如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与他人友好相处等,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学生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相反,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有的家长爱占便宜,常为一些小事和邻居大吵大闹,这一切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家长要注意到自己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热爱环境、理解他人、关爱生命等良好的品质。此外,社会舆论、社会公德,影视作品、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三、注重活动中的德育。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有效的载体,它具有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所不及的生动活泼。好的活动可以真正解放学生的身心,可以给他们带来比课堂上和生活中更令人感动和难以忘怀的快乐和自由。让学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志趣、特长与才能的好机会;能让他们在广阔的活动空间自由驰骋,展翅翱翔;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小培养他们爱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爱祖国、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良好道德信念的形成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优势。如:通过开展“你丢我检”、“弯弯腰”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邀请法制交警作《遵纪守法》和《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手拉手”活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互相交流,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逐步树立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开展书法、绘画、歌咏、拔河等各类竞赛活动,在校园生活中培育学生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帮助他们把老师的期望化作对自己的责任感,做学习的小主人;开展“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活动,体验父母辛劳和家庭生活,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帮助他们把父母的期望化作对家庭的责任感,做生活的小主人;组织学生到社会进行参观、访问活动,了解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树立对民族的责任感,做社会的小主人;通过参于小养植、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等活动,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培养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以上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种品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欢乐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丰富情感。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总之,品德教育,任重道远,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必须讲究方法。采取课内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配合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切实加强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成为新世纪富有高尚情操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内容:目的和意义: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而且家庭教育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孩子按照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目标成长。

原则上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与学校教育内容相配合的。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六点: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烫发,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配戴成人的道饰。

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2、关注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已开始走进我国社会的家庭。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未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虚拟性。即各种网络行为、形式没有现实社会行为的实体性、可感知性,是虚拟的、非真实的。二是互联、互动性。即网络传播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信息交流方式,并以此改变人们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人格。三是多元性。即文化传播的多元性和受众选择的多元性。前者指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共存于网络之中,后者指接受信息的公众可心得到全方位的信息。四是快捷性。即任何一种网民关注的现象,瞬间便可传遍世界。五是开放性与非中心全球性。即网络传播是开放的、无中心的,没有把关人的控制功能。任何网民都可以成为中心。六是自主性,即任何网民都可以自由、自主和不受约束地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和吸取信息。七是创意性。即网络为所有人提供了各种潜能发挥的机会。八是交互式思维。即多元性和互联性的网络文化特点为网民提供了交互思维的条件。

网络文化的特点表明,它将对当今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们可以在网上开拓视野、学到新知,也能受到网上错误的、不健康思潮的负面影响。因此,网络道德教育是家长们不可忽视的。这里主要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网络免疫力教育。教育孩子对网络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的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以免受到侵蚀、传染。

(2)网络公德与自律教育。教育子女自觉遵守网络的有关法律、规则及公德,不危害网络,不制造传播非法及有害信息,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引导网络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成为合格的网络社会公民。

(3)网外社会教育。加强子女网外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指导与辅导,引导子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避免沉溺于网络,将人机交流模式带入现实生活,代替复杂的社会关系。

(4)安全上网教育。家长要教育子女坚持以下准则:

1)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时,要保持礼貌的态度;2)邀请父母和自己一起上网,并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3)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4)不把自己和家长的照片、地址、电话等自然情况告诉对方;5)千万不要与从未谋面的网友约会、除非有人陪伴,见面地点一定要在公共场所;6)未经网站管理人员允许,不要任意使用站上的图片、文字,也不可随意张贴文章、图片等,以免侵犯他人著作权;7)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和保存,尽快删除后告诉父母;8)不要将自己网上使用的密码告诉别人,以免别人冒用;9)只要看到感觉不舒服的网站、点或邮件,马上离开告诉父母;10)当在公共场所上网时,离开后一定将浏览器关掉,以免别人有机会使用自己的个人资料。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孩子的学习中最强大的动力就是来自孩子自身的学习动机,如果孩子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他的自觉性、刻苦努力的程度都会很鲜明的表现出来,在学业上,子女是否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所得出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有关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家庭长者对孩子学习的看法和学业的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尤其对于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多是来源于外部影响,家长对于学习动机明确的孩子要使他们维持下去,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维持具有短时性和易变性,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改变。而对于缺乏明确学习动机的孩子,也可以巧妙应用奖励的策略,对于孩子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不管是多么微小,家长都应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这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进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但要注意,对孩子的奖励一定要适度,过分的奖励反而会使孩子依赖于父母的表扬,或产生骄傲情绪,削弱良好学习动机形成的力度。

兴趣爱好是孩子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而是愉快、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去。学习兴趣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主要对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如早上背起书包去上学,在课堂上一会儿念拼音,一会儿写字,一会儿做算术题。这些形式的变化让他们充满了兴趣。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如先阅读一篇文章,再做手工。然后再学一会儿数学,听一段音乐,这样用不断变化和富有新意的学习内容充分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就开始喜欢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了。因此需要一些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内容。这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制订一步步适当的学习目标,既让孩子感到新颖又具有挑战性还不会因为大难实现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如鼓励孩子读一些有趣的数学读物,科普书籍,有适量生字和思想内涵较深刻的文章,以对孩子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调动与开发。一些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对各个不同学科的兴趣分化,这和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天赋、家庭内的学习氛围和家长的期望都有密切的关系,不过这种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还不十分稳定,很容易发生变化。家长应鼓励孩子对特定学科的主动探索,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性,也许这就是一个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事业道路的开始。

在培养孩子学习品质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展孩子的智力优势

作为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弱项,注意发展孩子的智力优势,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孩子的某一方面智力潜能最优化发展,而且更在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发挥智力优势并不是对弱项不管不顾,而是帮助孩子把在优势领域获得和自尊心、自信心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如家长可以这样试着引导幼儿:“如果你在学儿歌时能够像绘画那样,不走神,积极地动脑筋,不怕困难,你唱的儿歌一定会和你画的画一样好,来咱们试试。”

每个孩子都渴望认识世界。把孩子领出家门,让他多与外面的环境接触,有利于孩子开阔视野,健康成长。玩,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也有助于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玩要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和同伴们一起玩耍,既完善了孩子的个性,又发展了相应的社交能力。善玩的孩子有许多优点,聪明、伶俐、乐观、愉快、朝气蓬勃,有幽默感,乐于与人交往,富于幻想,勇敢大胆,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倾向。

注意和孩子语言交流的方式。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时,请弯腰或蹲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孩子感受到重视和平等。多用直接的肯定句说出要求,不让孩子总是感到被否定。需要孩子做出选择时才用选择句,可避免某些情况的为难。不要同时给孩子多种指令,低年级的孩子无法理解复杂的、连续的命令。

(二)认识和了解孩子的长处,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意味着及时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超常表现。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脑功能类型

科学家根据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现象,即人类脑功能活动的特点,把人划分出三种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艺术型的人脑功能活动的特点是具有直接印象的鲜明性、知觉和记忆的形象性、想象的丰富性;思维型的人脑功能活动特点是倾于分析和系统化,倾向于比较概括和比较抽象的思维;中间型的人,有的两种系统发展平衡但水准较低,有的两种系统发展平衡而水准较高,尤为重要的是,教育中间型的孩子,父母应按照科学的方法,开掘孩子的潜能,打破两种系统的平衡,使孩子被埋没的潜能得到迸发。

关心和培养儿童的天赋

有天赋的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很苛刻,他们经常用捣乱的方式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如果他们在家里或在学校里不能引起父母或老师的重视,那么他们经常会成为捣乱分子。强烈的好奇心经常会使这样的儿童把听来的东西付诸实施,所以很容易成为吸毒、或犯罪的牺牲品。如果成年人不知道如何对待这样的儿童,那么他们的天赋往往不能得到发展,以至最后完全泯灭。

(三)孩子需要创造教育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过程中,要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发现,靠培养、靠挖掘,尤其是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他们成才的环境,并善于引导其正确的思路,在创造中享受成功。

一般来说,一旦孩子的好奇心受到家长的重视,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大胆的提问。这种问题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所以可以会经常出现错误。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抛开平日里习惯于纠正孩子错误的意识,注意给孩子留有余地,启发其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珍惜和保持孩子不断探索的好奇心和创新的兴趣。如果纠正过多,管理过严,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就会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啥也不行,只有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安排结论,使孩子丧失信心、自尊心和创新精神,从而阻碍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于探索。如果是新奇的问题,即使是错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关键是孩子在思考。

2、珍惜孩子创造的萌芽

创造力是正常人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的一种普遍特征,孩子同样有与其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的萌芽,家长要加以珍惜,为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打好基础。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大多表现出: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质疑问题:目标专一,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性,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孜孜不倦,不达目的不罢休;自信心强,即使受到别人的嘲讽也不改变信念;想象力丰富,喜欢虚构和叙述;思维灵活流畅,主意多,喜欢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复杂的事物。

(四)多给孩子一些启发式指导

提出一些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人类创造智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核心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将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子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加以指导,以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

21世纪是以信息为特征的社会,若要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强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课题。教育的重要性已不仅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为此,要让孩子充分参与教育过程,积极培养自我训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积极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李政道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做报告时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用具、家具的习惯,动手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18世纪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搞的,因此不会动手决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现在学生不重视动手,这显然是错误的。”我国的留学生与外国学生相比,动手能力远远不可,其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和家庭忽视实践能力培养,二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尤其是劳动的机会太少。有统计数据表明,上学生每天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美国是1.21小时,泰国是1.1小时,韩国是 0.7小时,法国是 0.6小时,英国是 0.5小时,日本是 0.4小时,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呢,仅有 0.2小时。上海市家庭美德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指出:只有31.2%的家长“每天要求女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天津的一次对低年级小学生生活能力的调查显示:一年级小学生,不会洗脸的有49%,不会穿衣服的占37%,而不会整理书包的占90%以上,这样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那就更谈不到家务劳动了;另一个调查显示,1/3的城市小学生极少参加家务劳动,更谈不上公益劳动和集体劳动了。这是孩子劳动教育严重不足的真实写照。有专家研究认为,学生劳动教育应作如下的划分:

低年级:穿衣服,系鞋带、洗手、洗脸、洗脚、叠被、洗手帕,洗袜子、整理图书和玩具,擦桌子、扫地、削铅笔、整理书包、作值日。

中年级:洗小件衣服,收拾屋子,倒垃圾、钉纽扣、包书皮、帮家长买菜。

高年级:布置房间、缝补衣物、刷鞋,打扫院子、打扫楼道,积极参加社区和学校组织的活动。

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这些事情,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应指导孩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锻炼实践能力。

第四篇: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郑老师

[摘 要]:从古至今,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美德。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让孩子从小历行勤俭节约,让其以俭为美,以勤为乐。

[关键词]:勤俭节约 良好品德 从小培养

勤俭节约是指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从古至今,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美德。著名诗人李商隐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名言,我们可以看到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勤俭节约对我们国与家是那么重要,但现在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财富的积累,勤俭节约渐渐淡出我们视野,滋生的是浪费与奢华。前不久我们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提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培养孩子首先要培养他的良好品德,我觉得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就我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良好品德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让孩子认知勤俭节约,树立正确观念。

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都不会再为衣食住行发愁。孩子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地位越来越高,想什么有什么,浪费是家常便饭。如一本作业本只写了两三页,铅笔写完一半就扔掉,橡皮擦更是被裁得支离破散,书包一个月换一次,吃东西吃几口就不吃,衣服有点旧了就不穿。平时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家长都包办了,孩子们的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概念,那么孩子们无形中会形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作为我们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勤俭节约,然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对待学习与生活。

首先,树立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消费应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满

第页

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要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赶时髦、随波逐流,比如衣着要以干净、舒适、得体为前提,不要追求名牌与奢华,学习用品与工具要以实用与需要为前提,能不买就不买,能少买尽量少买。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的阳光的消费心态,不要消费太贵的东西,不要有攀比的心理,而且要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审美观,平时去学校尽量穿校服,告诉孩子穿校服是最漂亮的。平时吃东西的时侯我们告诉孩子,需要多少买多少,不要乱卖,更不能浪费,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士,生活水平在世界前列,他们却以节俭闻名于世。瑞士人的富而不奢给我们多少带来一些启示,也更能让我们看到正确消费的重要性。我们要经常提醒孩子让他觉得节约是一件非常光荣和有成就感的事情,让他们明白俭以养德的道理。还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和省钱。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会养成孩子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父母劳动的好习惯、好品德。

其次,树立正确对待资源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我们所拥有资源是有限的,如水源、矿产、电力、树木等都有限的开发一点就少一点,让孩子知道,平时就注意这个问题,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上要讲节约,可引导孩子之间互相调剂服装、图书和玩具等,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铅笔还有一大截就扔掉,玩具玩腻就扔掉,图书看过就扔掉。同时,要在生活细节上养成节约的习惯,平时要绿色出行,爱护衣物、爱护公共财产,如:出行骑车、衣服旧了可以捐给贫困山区的人,在家里与学校人走后要把电器设备关掉、一水多用、废物再次利用等。平时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比如一次杯子、一次性筷子、一次碗子,一次性袋子。要经常提醒孩子并给孩子讲解让他们知道如何节约能源、节约粮食,提高环保意识,提高我们生活品质与节约我的能源。

再次,让孩子们参加一些自力更生的活动,发扬孩子勤劳刻苦的精神。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每一份财富都是来之不易,都是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务事,有条件定时带孩子到田地里参加一些农活,让他知道劳动的艰辛,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让他们能亲身体会“粒粒皆辛苦”,从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知道勤劳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从而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道理也一样,学习也是需要勤奋,我们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的道理,学校也要经常组织一些集体的义工活动,让那些平时没有机会参加劳动孩子也能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与乐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知勤俭的伟大与重

第页

要。

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理财观念,“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让他明白财富就靠积累,靠节俭。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制数额,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予。让孩子们把每一次收入与支付进行登记,父母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实,并和孩子讨论哪些钱该花,花多少,哪些不该花,让孩子初步形式一种正确金钱观、理财观,让其在理财的过程中明白勤俭节约的道理,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通过经典故事,启迪孩子学习古人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的形象思维中抽象思维占优势。喜爱听故事,家长和老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讲述一些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古今中外,有不少的仁人志士,以事业为上,不追求吃喝玩乐,以勤俭节约为荣,克己奉公,一心扑在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直为人们传颂和称道,这些是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古代的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四菜一汤”的故事》、《春秋时代鲁国季文子的故事》、《苏轼之房梁挂钱故事》、《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的故事》;还可讲讲现代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节俭故事,如《周总理的睡衣》、《雷锋的童年》、《朱德的板凳》等。也可讲讲身边贫困孩子的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剖析故事内涵,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对照,从而启迪孩子的道德认知,激发孩子的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

三、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样作用,潜移墨化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努力改变自身的生活和教育习惯,合理消费,积极指导。家长与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开的车子、住的房子,以及身上穿戴的选择上的高消费,都可使身边的宝宝耳濡目染,从小就大手大脚地消费惯了,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与坏习惯。在日常衣、食、住、行,父母和老师都要起到表率,小到碗中的一粒米饭,随手关电灯和自来水,尽量少开空调,大到不随便购置衣物

第页

等。平时可以跟孩子讲讲你的工作,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让他们对家长的工作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让孩子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同时我们家长与老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一个勤奋、节俭的人,起到榜样作用,这样对培养孩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家校要积极配合、经常联系,沟通信息。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这样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正确引导孩子,坚决拒绝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质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学校可开展一些传统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倡导崇尚节俭的风气;抓好节能减排教育,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践行节约的习惯;让学生多参加有益的募捐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学校还可以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宣传活动,比如评比“劳动小能手”、“勤劳之星”、“环保卫士”等活动,还可以参加一些劳动活动、义工活动,在劳动的基础上体会勤俭节约品德的高尚性与重要性。

从小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人只要能够勤俭节约,不贪图物质享受,追求奢华生活,一直保持勤俭节约的这种美德,在学习与事业上就会不断追求进取,奋发图强,终将有会一份成就。“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让我们老师、家长、孩子一起努力将勤俭节约融于生活,让美德扎根心灵!

参考文献:

[1] 《幼儿教育》 2009年第4期

[2] 《怎样培养孩子好习惯》 陕西旅游出版社

[3]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新世界出版社

[4] 《好孩子,好习惯》系列丛书

[5] 《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小”做起》 《人民政协报2009年07月06日》 [6]《孩子节俭意识的培养》 《中国教育报 2013年8月16日》

2017年6月25日

第页

第五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摘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指引着人们具有良好的行动,它会使人生活乐观,学习或工作努力,积极要求进步,无论在何时何地,总能把握住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事业的成功者。每个人从小就应该从各方面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思想品德;爱心投入;引导形成正文: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作为一个班主任,对培养一个班的学生的良好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是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从心理角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发展、成才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说是决定因素。只有心理健全的人才能把创造力转化为美好的现实,并进一步促进创造才能的发展。

培养和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首先从是爱心的投入,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教育家淘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少年来,有些班主任把给学生以“下马威”或以“道貌岸然”来维护班主任的尊然当成“经验”。结果往往是造成学生敬而远之,心灵的交往被堵塞了。因此,任何一个教育者,都要树立热爱学生的形象,有一颗充满真情的爱心。例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交谈,总是满脸春风,面带微笑。学生会感到班主任和蔼可亲,感情得到升华,由爱班主任升华到听班主任的教导,乃至爱学文化科学知识。爱心教育关键要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心理,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学生的是非善恶标准尚未完善,都不可避免地有时会违背教师的期望,因此教师对学生犯错的宽容,能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以感情爱心感化学生,进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信念上的自觉、行为上的顺应、目标上的认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是情感的激励,所谓情感激励,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人的情感,使之产生人们所希望的倾向,并形成持久、稳定的热情和人们所期望的上进心、内驱力。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心理、精神上的愉快体验往往会超过对物质的追求。他们希望自己的能力、价值得到表现,并希望得到同学的赞同,特别是老师的肯定和承认。运用情感激励 1

转化弱势生,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作为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努力为弱势生创造一种关怀、宽松、平等、和谐的精神氛围,给予他们慈母般的关爱,满足他们正当的需要,要循循善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对弱势生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并且相信学生能够弥补不足。老师的信任与殷切期望,能使他们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这样,他们自然乐意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接受老师的教育,渐渐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从行为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工作上,班主任应该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校本课程,品德与生活,班会课,向学生讲述有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爱人民,守纪律、爱学习、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同学们团结友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故事。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住集体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注意扶持先进,维护正气;而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影响要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逐步做到好人好事个个夸,不良倾向有人抓;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风气。例如:在创建文明广州的活动中,河沙小学在郑健恒校长的指挥下,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广州,从我做起”、“人人争当创文志愿者”等活动。学校的班主任,在每次活动中都选出10名积极分子加以表扬,让他们的正气在班里树立起来。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人教学品德与社会的《请到我的家乡来》的课文时,还设计了课外活动,让家长带子女参观家乡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渗透到每个人的心扉。

三、从追求人生目标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让每个学生都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沿着目标迈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刻苦学习,长大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在抓好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同时,恰时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正面教育学生;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例如:“集中培养一种品德”、“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领悟到理想是心中的太阳,是人生海洋中导航的灯塔,是前进的方向,是刻苦奋斗的力量源泉;为实现理想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例如河沙小学的品德科老师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在宏伟壮观的长城脚下开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一时间节点上,进行爱的教育、爱国的教育,要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更要面向未来。《开学第一课》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口号,融入演讲与互动,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激发观众在心中建立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要想实现梦想就要从小学习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后本人因势利导地还让学生写《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有的学生在写观后感时,抒发了自己长大后要当一名人民警察,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奋不顾身地工作。为此荔湾区河沙小学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市小学品德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开学第一课我的梦·中国梦》的观后感征文大赛的优秀组织奖。在正确目标指引下,只要再进一步教育学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那么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又得到发展。市品德教研部发出关于开展传承中华美德,争当“礼仪之星”——广州市小学生“寻找青苹果”读后感征文比赛暨“礼仪之星”评比活动真是一场及时雨,荔湾区河沙小学的学生在寒假里就到各大书店购买了《青苹果文库》,开心地与父母一起阅读。开学了,老师们利用午读时间组织同学们集体阅读《青苹果文库》系列的书籍,并让同学们畅谈读书体会。六年级的陈哓彤同学看了激动人心的《西红柿战争》后,是这样说的:“我们要的不是优哉游哉的日子,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只求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无情,要真情;不要残忍,要温暖。如果大家都快快乐乐的在一起,没有战争,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愿世界和平!”五年级的冯景辉看了《诚实守信》的故事后,深深感到: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缺乏了信用,还把诚实丢失。我要象李前光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诚待人,诚实就是财富。荔湾区河沙小学在组织学生参加广州市小学生“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暨“礼仪之星”评比活动中荣获学生征文优秀组织奖和“礼仪之星”评比优秀组织奖,冯景辉同学获得广州市小学生“寻找青苹果”征文比赛一等奖并在“传承中华美德,争当礼仪之星”活动中荣获“礼仪之星”光荣称号;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从追求人生目标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是为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规范要求,是为了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总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要从心理角度、从行为上、从追求人生目标上引导;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增越:《终身受益的教育》,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

2.刘祥和:《一生的教育》,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宝祥:《教子有方》,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邓洁萍:小学语文高级老师,本科学历。

下载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文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今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我认真发现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各种关于......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内容摘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为学生一生的成功与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本文从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他律”与“自律” 自律,是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求自己,影响自己,促进自己进步的一种自我努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教育活动。对小学生来说,自律......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小学阶段,关键之关键又是小学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融化了的铁水,可以......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课题阶段性总结 本课题自开展实验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自我意识

    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新桥路小学 江涓 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括许多方面认识与能力的提高。它是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个体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