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审计理念,服务当地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审计精神,服务河津发展》。
审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名词。说它古老,是因为我国国家审计的雏形出现在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西周;说它年轻,是因为新中国的审计机关仅成立了三十余年。
当人们还不了解审计为何物时,这颗略带稚嫩而又充满了生机的种子已经被播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在党和人民的重托中起步,在艰难的探索开拓道路上前行。谁能忘记那些难眠的日日夜夜,我们顶着压力、历尽艰辛,清理着一摞摞厚重的帐册,纠正了多少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我们用手中的笔、用一颗敬业的心、用我们的坦荡赤诚,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领导经济责任监督,规范社保、支农、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寒暑中我们活跃在乡镇厂矿,非典一线同样闪现着审计人的身影。三十载的风雨征程,审计人用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信念筑起了钢铁般的长城。
自1983年审计机关恢复建立以来,审计事业从无到有,审计队伍从小到大,审计从默默无闻到风暴频频。34年来,是什么支撑着审计事业的发展,是什么支撑着审计队伍的建设,又是什么支撑着审计之路越走越宽广?是审计精神——“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正是骨子里有了这种精神,审计人筑起了守卫国有资产的钢铁长城,谱写着无愧时代的赞歌,为审计事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审计工作是辛苦的,枯燥的。然而审计人深深地懂得,成堆的账册和繁杂的数字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每查出一笔假账,就能为国家挽回一笔损失。大家深深知道,审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每个审计人都有着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都有着守护国有资产的浩然正气和赫赫雄风。
审计是严谨的,审计从来与大大咧咧、马马虎虎格格不入。这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让被审计单位打心眼里折服;也是凭着这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精神,我们审计人堵上了一个又一个漏洞和缺口。
选择了审计,就是选择了不畏艰险,选择了勇敢攀登,勇往直前。困难,每每象山一样横亘在审计人的面前,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审计人常常要作不容犹豫的选择。面对难题和推诿,面对或明或暗的威胁与恐吓,我们审计人浑身是胆雄赳赳,为保护国家利益,千难万险都不怕。审计战场没有硝烟,可我们审计人却以打硬仗、打恶仗闻名。
“雪里梅花霜里菊,炉中宝剑火中钢”,审计人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雪雨,经受了二十多年的千锤百炼,默默耕耘,默默奉献。同一些轰轰烈烈的事迹相比,或许审计人做的这些都太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铸就了审计人不平凡的精神,正是“依法、求实、创新、廉洁、奉献”的审计精神,鼓舞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这就注定了审计人必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错综复杂,物质与金钱的引诱,比枪林弹雨更能考验人的灵魂与情操。面对金钱贿赂,断然回绝;面对威胁利诱,没有一丝动摇。有什麽能比人民的重托更神圣,有什麽能比国家的利益更重要!心底无私天地宽、人无他求品高远。审计人一身正气,傲骨昂扬,无愧于人民的期望,无愧于国家对我们的选择。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多少个日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审计工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在家庭与事业、个人与全局之间作出义无反顾的抉择。在当今滚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依然保持着心中的那份信念,把自己的青春、汗水献给了共和国的审计事业,却把对家、对亲人的愧疚默默地埋藏在心底。审计人是平凡的,像绿叶,不图名利甘愿衬托在鲜花的背后;像蒲公英,在祖国每个落脚托起一朵朵金色的希望;像蜡烛,不求索取只献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人就是需要有这样一种精神,为了燃烧不怕化为灰烬,为了理想不惜奉献一切。我愿把我的青春和热诚融入音符,汇成旋律,以澎湃激越的歌声和发自肺腑的真情,歌唱平凡而又伟大的审计事业。
在即将结束今天演讲的时候,我想说:让我们张开双臂,迎着时代的召唤,用我们无私的奉献,为美丽的河津加速发展保驾护航;用我们的激情与热血,为神圣的审计事业增辉添彩!
谢谢大家!(鞠躬)
第二篇: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创新服务科学发展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对基层国家审计机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思考(2010-1-21)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对审计本质最深刻、最精辟的揭示与概括,是对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最宏观的定位。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各级审计进一步理清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推动审计事业深入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基层国家审计,应当在深刻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的形势与特点,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高效之途。
一、准确领会和把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和意义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全面总结多年审计实践经验,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和“审计跟进”要求在审计领域的具体化。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跟进”作为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是对审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与要求,两种理论都要求审计事业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理念,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免疫系统”论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审计工作内在规律,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提出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并在实践中根据“审计跟进”的要求不断修正完善。
(二)是对传统审计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我国审计理论至今共产生“经济卫士”和“免疫系统”两种体系性提法,两种提法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审计定位也都十分准确。从层次上看,“经济卫士”论具有首创性,“免疫系统”论则更多体现出继承与创新性,表现为“与时俱进”。“免疫系统”论继承了“经济卫士”论强调审计经济监督的本质,同时又根据时代要求提出发挥预警、抵御和建设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利益,这是对“经济卫士”论的突破与深化。
(三)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审计工作最具现实意义的实践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审计工作将长期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期,时势发展已使基层审计充分认识到审计转型的不可回避性,但是,对审计转型终极目标的认识却相对浅显。“免疫系统”论适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揭示国家审计的根本性质、功能特性等要素,为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对推动审计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基层审计工作的要求
“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要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对基层审计而言,就是要在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中,通过发现和揭示存在问题,促进解决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审计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首先,基层审计必须牢固树立“三种理念”: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理念。“免疫系统”论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首先,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既要看到发展中的成绩,也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科学审计新举措;同时,要把审计置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二)牢固树立“大局”的理念。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来谋划和开展,通过揭示分析各种阻碍发展、影响全局、损害民利的问题,在制度、体制和机制层面上提出宏观性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牢固树立“绩效”的理念。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运用绩效审计的理念和方法,围绕政府职责履行和工作绩效评估的重点,着眼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积极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对策和建议,有效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其次,基层审计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责是手段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功能,必须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大局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把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查深、查透;另一方面要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问题整改、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二)正确处理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免疫系统”论重申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指导方针,对基层审计而言,要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审计的覆盖面,实施全面审计,消除监督盲区;另一方面要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揭露重大违纪违规和影响全局发展的问题。
(三)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审计要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伴随着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审计项目量逐年增加。在确保完成各项审计任务的同时,基层审计要高度重视质量这条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制定符合审计工作规律、切合审计工作实践的审计业务准则,逐步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正确处理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审计人员和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审计“正人”必先“正己”,因此,要以审计素质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一方面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一方面加强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审计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努力使基层审计的队伍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基层审计工作现状与“免疫系统”要求存在差距
当前,审计的作用正逐渐由经济扩大到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审计的地位也与日提升,领导越来越重视,百姓越来越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与“免疫系统”要求相比,与发展变化的形势相比,基层审计还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审计使命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基层审计在审计使命认识上存在“三个不足”,需要在观念上“三个破除”。“三个不足”是:对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认识不足;对审计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职能认识不足;对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审计科学发展的认识不足。“三个破除”是:思维方式要破除专注微观、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审计目标要破除查错纠弊的狭隘观念;审计方法要破除凭经验查帐的落后习惯。
(二)审计职能定位有偏差,建设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要从以批判为主的监督者向以监督为途径、以发展为目标的建设者转变。之前,基层审计对审计的定位更多是监督,近年来逐步转向了监督与服务并重,但审计工作立足于服务、反映审计情况着眼于服务、提出审计建议注重于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成果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还不相适应。
(三)审计队伍现状不容乐观,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审计队伍建设还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思维方式、宏观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形势发展不适应,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二是知识与专业结构与审计事业发展不适应,综合性人才缺乏;三是力量与任务不适应,力量未能与任务扩展同步增强;四是技术方法与形势要求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破。
(四)审计成果转化不够,成效有待进一步拓展。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多年来,基层审计在审计成果转化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运用还非常有限,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尤其是完善制度、机制和体制的建议比较少;推进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和整合还不够,审计成果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审计管理科学性不够,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推进。目前,基层审计的计划管理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要表现为:项目选择自主性受限制,缺乏科学性;审计对象选择和项目确定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认证程序;审计计划安排偏重本,缺乏长远性;重点工程项目执行进度受限制,工作开展依赖于资料报送,且跨项目较多;计划完成后的质量评估、绩效评价跟进不及时;项目“调增调减”相对随意,审计成本意识不强。
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把握现阶段对审计工作的特殊需求,认真研究和思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推进审计工作全面、均衡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支持。基层审计不符合“免疫系统”要求的几个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逐步加以解决。
四、基层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
基层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工作的特性,克服和弥补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加大四方面的探索力度: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一是要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把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作为审计重点,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二是要树立“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三是要树立“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理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二)充分履行审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五个观”,发挥好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大局观,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既强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又突出重点部位审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二是人本观,以落实惠民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关注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的执行效果,推动实事惠民;三是绩效观,以促进提高资金和决策效益为目标,探索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四是绿色观,以促进节约型、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目标,关注节能降耗、重大损失浪费和资源生态破坏问题;五是安全观,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为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三)创新审计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全力推进绩效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效益、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跟踪审计,通过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挥预警和控制作用;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自主研发,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督。
(四)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审计监督提供坚实保障。要以创建审计文明为抓手,在审计队伍的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更新升级”;要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打造团结共事、勤勉廉政、开拓进取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强化审计能力建设,进一步抓好教育培训和实践探索,提高审计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要强化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审计工作和谐发展。
作者:苏州市审计局课题组
第三篇:创新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发展
交通局稽征窗口
我窗口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书记、县长***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们征稽工作实际,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依法行政、忠心履职、优质服务当作全窗口稽征执法工作的第一要务,树立“服务为车主、满意在征稽”服务意识,严抓细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基点,全面提升征稽工作水平。
一、完善服务承诺,健全窗口优质服务绩效评优机制。为切实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我们组织开展了“换位思考”活动,积极引导窗口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广大车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理念。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节假日服务、微笑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严格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推行征费办证大厅“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流程,为车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征费窗口优质服务绩效评优、奖惩、评议、考核机制,并通过设立效能监察投诉信箱和举报电话,将窗口人员的优质服务、文明执法质量纳入车户监督投诉范围,接受社会监督。
二、落实便民措施,积极推行“三四五六”服务模式。为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我们始终坚持在文明优质服务上做文章,坚持“在岗一分钟,文明六十秒”的服务宗旨,做到热心、耐心的服务,坚持和完善缴费服务导办制度,准确指导车户办理各项稽征业务事宜。业务办理过程做到:“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四一样”,即:干部群众一样对待、生人熟人一样对待、来电来人一样对待、问题大小一样对待;“五心”,即:接待来访要热心、处理问题要公心、业务操作要细心、解答咨询要耐心、提供帮助要真心;“六服务”,即:服务意识强、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优、服务效率高、服务形象佳、服务纪律严。树立车户利益无小事意识,想车户之所想,急车户之所急,办车户之所需,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赢得了广大车户的一致好评。
今后,我们稽征窗口将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不断强化执法为民意识,积极构建和谐征缴关系,努力实现执法与服务双重和谐,实现养路费征收稳步增长,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08-10-14
第四篇:创新服务理念文化引领发展
创新服务理念文化引领发展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大力加强交通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对于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高效率、树立良好服务形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交通运输属于服务性行业,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人文关怀。淄川区交通运输局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用文化建设引领交通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以集约化为重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按照二级治超站标准投资180余万元建设了面积 1100 ㎡的监察大队办公楼,并且有效整合办公资源,投资2600万元建成了以监察大队为中心,与运管所、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所、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实行集约化办公,总占地面积50亩的综合办公场所,为运输业户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二是不断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按照“站所合一”、“四位一体”的要求,先后投资980余万元,对西河、寨里、岭子、昆仑、杨寨、洪山、罗村、磁村、太河、峨庄、商家、东坪12个乡镇交管所和客运站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形成了“乡镇交管所、客运站、地方公路管理站、货运源头管理办公室”四位一体的交通管理模式。
三是办公场所在外观设计、上墙图版等方面全部导入省厅统一的VI视觉识别系统。按照“职责明晰化、业务程序化、形象统一化”的要求,制作了统一规范的政务公开栏板,办公桌统一放置工作牌,挂牌服务,持证上岗。推行了“七个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外观颜色、统一办公桌椅、统一政务公开栏、统一执法装备、统一上墙刊板、统一内业档案。
二、以规范化为目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全区交通运输中心任务,以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先后制定实施了35项日常管理制度规范,交通管理业务逐步规范,运输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抓好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不断修订、补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坚持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和管权。编发了制度综合文本《淄川区交通局制度汇编》。该汇编包括交通运输的运管、修管、稽查、公路管理等子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局机关办公制度等,内容涵盖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方方面面。为了加强局办公车辆管理,降低车辆费用开支,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制定实施了《淄川区交通运输局车辆使用管理规定》,从车辆的购买和处置、管理职责、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责任处罚五个方面对办公车辆的使用作出了明文规定。特别是对车辆使用管理的责任进一步细化,对违反管理规定的责任人明确了相应处罚措施,按照责任程度大小分别规定了惩处标准。在全局实施禁酒令管理规定,严禁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严禁酒后上岗;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严禁驾驶公车或着标志服饮酒;严禁到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场所饮酒;严禁酗酒。对违反禁酒令的行为,分别制定了通报、警诫、降职、撤职等处罚措施。
二是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制度的学习宣传,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制度内容和要求,达到从内心真正重视,从意识上保证自觉执行。利用局机关每周一的集中学习时间,由专人带领学习制度内容,讲解制度制定的背景及相关要求,指出贯彻落实制度的重要意义,让参加学习人员充分了解制度制定的初衷,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以科室站所为单位,开展自学活动。给予大家充分的学习自由,根据各自学习能力和自有空闲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积极开展制度知识竞赛,通过参与四项制度学习教育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重视制度,学习制度、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三是健全监督体系,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淄川区交通运输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深入推进制度执行力建设。领导带头,减少制度执行的摩擦力,强化制度执行的制约力。提高执行力,离不开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
肃性。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还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不断加大检查力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论谁触犯了制度,都依法依纪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按照“全面覆盖、全程监督、全员执行”的要求,科学设计制度的运行程序,配套实施监管措施,以加强制度运行的过程化管理为抓手,对制度制定、制度发布、制度公开、制度落实、制度修订等环节进行了规范统一,理顺了信息沟通和反馈途径,完善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体系,达到了“制度运行到哪里、监管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
三、以人本化为核心,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在全局树立了以人为本,全力打造“学习、服务、廉政、和谐” 团队的发展理念。设置各类文化展板160多块,建立文化长廊2处;建成“淄川交通辉煌五十年”公交车展室;开通了网站和党务博客;创办了《淄川交通》信息刊物;自行设计、制作完成了交通卡通形象,并在基层服务场所亮相;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淄川交通建设五十年” 书画艺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般阳桥记》交通史书结集出版,为交通运输行业又增添了一份精神食粮。该书详细记载了古般阳县境内78座古桥的概貌及其结构形式、地理位置、所经道路,或重修情况和历史作用,对现存的40座拍了照片,并介绍了许多历史路桥知识。这是一部桥文化的专辑,也可作为一部交通地理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另外,《般阳桥记》对淄川古今志书没有记载的41座桥梁作了详细调查记录,对其中现存的23座拍了照片,填补了我区交通志书的空白,这对于古桥的发现、挖掘、保护亦具有重要意义。该书还记载了与桥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风俗人情、桥梁轶事、故事传说,既具史料性和实用性,又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大力推进交通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交通文化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两个方面,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外塑和辐射等基本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导并实践的价值理念通过外化而为广大社会公众所了解、所感受,并将激励我们为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
淄川做出贡献。
第五篇:创新审计理念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创新审计理念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自2001年全国财政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近十个年头,我局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理念,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财政收支绩效为目标,财政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积极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摸索
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跟进改革,努力拓宽财政审计思路。财政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神圣职责,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随着我市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收付核算中心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帐制的全面推行以及干职工津补贴的统一规范管理,使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的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审计工作,我局与时俱进,率先变革,在保留部门预算、国库支付、政府采购等传统财政审计项目的同时,不断整合和拓宽财政审计的领域和范围,及时把握热点、关注焦点、突出重点、抓住龙头实施审计监督。一是逐步开展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民本及“三农”资金审计。如农村沼气池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生猪大县奖励资金、民政抚忧救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近三年对31个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审计,移交案件三起,查处违纪违规金额资金2736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785万元。二是加强对税费征缴、管理环节的审计。通过独立审计或与其他监督部门联合执法方式,每年都有重点的选择1—2个项目,分别对房地产开发、陶瓷、食品加工、汽车运输等行业的进行一次税费清缴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如2007年房地产税费清查审计,为市财政追缴各项税费共计2400余万元;三是延伸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以资金流向为主线索,及时跟踪追进,摸清上下级财政往来资金结算方式、方法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四是加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审计的力度,规范
执法部门的收费行为,当好政府的经济卫士。近三年来共查处“小金库”55个,涉库金额1031.42万元。
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财政审计,从广义上讲,是指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支及资产真实、合法和效益的监督行为,其涉及单位多,涵盖范围广,工作难度大,为使财政审计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局党组每年均要向审计人员征集书面意见和建议,大家就如何搞好财政审计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磨合,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财政审计监督体系,即以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乡镇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审计为重点,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为突破口,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补充,尤其是近年来推出的以行业、系统为项目单位的财政收支“一条龙”审计,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与工程造价决算、项目绩效、“捆绑”审计,均取得了预期的审计效果,如2008年对某单位行业“一条龙”审计过程中,揭露该单位违规出借国有资金2000余万元,帐外收支借款利息等一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审计要情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对该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责令其尽快追回了出借的款项,规避了潜在的国有资金损失的巨大风险。2009年在对本市财政投资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东方星河”项目竣工决算和投资绩效审计过程中,追缴了施工单位偷漏税款230余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0余万元,并揭露了两房建设在分配、管理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全部采用,问题整改到位。
三、协同作战,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财政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是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在审计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也是审计机关最根本性、首要性的监督内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举全局之力才能实现审计目标。为此,我局从强化计划项目管理、突出财政审计重要地位入手,彻底打破了各股室审计管辖的范围,做到审计项目统一组织管理,大型项目调配优势力量集中行动,在审计工作中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上下联动,分管领导
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一线审计,审计中十分注重四个结合和一个共享的原则:一是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合理性、预算的合规性、收支 “两条线” 的执行到位性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结转的合法性。二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对《预算法》的执行力、乡镇(部门)财政决算的真实性、财政纪律执行的合规性(含主管的下属单位);三是财政收支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的流程,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项目发挥作用的绩效性;四是主管单位财政资金流向与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分配执行的原则性,下属单位财政决算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五是资源共享。通过审计项目、审计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方法、审计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业务股室主动沟通,积极配合的主动性增强了,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打歼灭战、打硬仗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因势利导,强化财政审计质量意识。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机关树立审计形象、发挥审计威摄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财政审计工作的关键点。为此,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组织审计干部参与各种专业培训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使审计人员在AO软件应用、审计程序各环节把握、现场审计发现线索、捕捉问题、审计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突破,同时,通过党性修养、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增强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二是集思广义,积极探索审计方法。通过定期召开审计业务点评会、审计案例讲评会及成立科研课题攻关小组,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并逐步形成了一谈二查三访四看五分析的综合审计方法;三是整合审计资源,合理安排审计计划。鉴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特点,我局对现有审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力求做到既不面面俱到,又不留审计死角,既突出审计重点,审计资源又相对平衡 ;四是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这就要求审计人员
要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掌握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动态和阶段性的信息,写好审计调查报告,并据此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责任,避免审前调查流于形式,审计方案虚以应付的尴尬局面;五是加强现场审计,提倡文明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项目审计在“精、深、透”上多下功夫,提高搜集审计证据、甄别审计信息真假的能力;六是完善审计复核制度,全局实行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审计复核小组三级审计复核制度,保证每个审计项目从审前调查、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现场审计实施、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拟写审计报告等环节都符合法定要求。近三来,我局有七个审计项目在审计署、省厅和宜春市局组织评比中获得优秀项目、AO应用实例三等以上的奖励。
五、问责监管,提升财政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水平。我局始终坚持财政审计是按照规范财政预算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维护财政经济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一是敢于问责,通过审计要揭露在财政预算执行、乡镇财政决算、税费征收管理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等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查处违纪违规帐外设置“小金库”的问题,对个别违犯法律行为的人和事及时给予移送;二是在监督上加大力度,透过对具体审计事项的评价与查处,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综合分析,解剖本质,提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回访制度,责成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对审计建议抓好落实;三是在成果运用上营造氛围,我局每年都要对财政审计结果形成综合材料上报市委、市政府,争取领导批转批示,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审计环境,既提升了审计的执行力,又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和可靠依据,当好政府参谋,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杠杆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