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五个实质性问题
1.如何公平公正的评选服务标兵?
答:
(1)各部门无记名投票,选出几名员工,最多3—5名;
(2)将各部门选出来的人员进行汇总,通过各方面考核,最后确定人选。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①将选出来的员工进行服务标准知识的考核,出一份试卷对其进行考核,选出其中较为优秀的10名进行下一轮的考核;
②将选出来的10名员工一对一进行领导面谈,最后经过领导商议以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名员工。
2.如何才能使选出来的服务标兵发挥作用,让所有人向他们学习?
答:
(1)强化保持先进性的责任意识,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坚持服务对象(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使得他们达到最大的满意程度;
(3)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4)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自己的先进性,与各部门的人员协调好关系,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5)将其先进事迹制作成宣传册或宣传页,或者是印成书面材料贴到公司的宣传栏上,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以便于更好的宣传学习。
3.如何加大服务标兵的宣传力度?
答:
(1)为评选出来的服务标兵开一个表彰大会,呼吁所有的员工向其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2)将其先进事迹制定成册,发放给各个部门的人员,以便其进行更好的学习;
(3)为其进行一个先进事迹的宣讲大会,让公司各个部门的员工参加,在宣讲过程中穿插视频或者是PPT,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4)在公司网站上开辟一个特定的专栏,命题为“学习先进服务标兵”专栏,公司网页可以对内也可以对外,可以使公众发起一个投票活动,选出一个认为最优秀最感动人心的先进人物。
4.如何发挥员工关系部的作用?
答:员工关系部作为公司的一个核心部门,需要发挥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在企业文化,还是人员关系管理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关系部的作用:
(1)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搞好上级人员、同级人员、下级人员以及外部客户人员的协调关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让公司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利益;
(3)减少公司员工的离职率,尤其是核心技术员工;
(4)善于与各部门的员工进行沟通,而且是积极主动的沟通,多关心基层员工,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所在;
(5)对员工发放对企业或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可以设计多个问题,比如说:员工做出的成绩是否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上下级意见是否能够充分的进行沟通,能清楚企业的发展计划;员工在企业是否受到尊重;员工对工作性质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对福利待遇是否满意等员工注重的核心问题。
5.如何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他们是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答:
(1)积极主动的与公司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想要的工作各方面的需求是什么样子的,多与员工进行交流,并在知道他们的需求后尽可能的满足,让员工真正体会到公司的温暖所在;
(2)在公司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小活动,比如说是交流会、歌唱比赛等,让员工在紧张的工作气氛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以便于有更好的心态进行工作;
(3)尊重员工和关爱员工。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员工的人格,而且要善于做好与员工的情感思想沟通工作。遇事多与员工商量,注重“察”员工之言,“观”员工之色,认真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想法,增进了解,形成共识,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4)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培养职工的责任感、激发职工的战斗力;(5)要培养职工的敬业爱岗意识,从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着眼,就是要突出“人本为上”的思想;
(6)要想赢得员工的心,管理者必须对员工的诸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共性要求时刻切记在心,对员工的个性需求也应予以合理满足。待人做事必须有感情,动真情,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有益之事,使员工切身感到公司就是自己的大家庭,增强其与公司共兴共荣的意识,做到时时保持敬业精神,处处维护公司信誉;
(7)严密制度和严格执行。和谐、协调的工作氛围是以合理的量化指标和完善的内控机制为支点的。通过建立健全责权分明、制约明晰、操作有序的控制制度,使员工有规可循,及时对日常行为进行自控自纠。通过制订服务标准和量化目标,实施量化计分,实行岗位评估制度和绩效挂职钩考核,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让员工感到完成本职工作就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8)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面警示是有震慑力的。正面激励除了运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进行引导和示范外,还有一个关键是领导干部的形象与威信。凡是领导勤政廉政、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就能赢得威信,就能有良好形象,这样才能号令严、政令通,使员工心正气顺,焕发出工作热情和干劲,同舟共济,奋力拼搏。领导榜样形成了精神力量,那么员工就有了精神支柱。反面警示,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惩一儆百,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按从严治行的要求,在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的同时,注意抓好反面典型教育,“以小见大”,找差距,摆问题,堵漏洞,敢于真抓实管,敢于批评处理,惩前毖后,决不护短,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清楚敬业与失业、爱岗与下岗的辩证关系;
总之,关爱职工是“第一资本”,强化“人本管理”是关键,从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处处为集体着想,时时为公司奋斗,这样公司才能在将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二篇:朝核问题的实质
朝核问题的实质研究
徐欢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 0081)摘要:朝鲜核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很高。朝鲜核危机中,中国被动地卷入其中,难以独善其身。中朝之间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和政治联系。朝核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安全利益、政治外交利益和战略缓冲空间。如果朝核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一旦发展到武装对抗的地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战争的波及。
关键词:中国;朝核问题;影响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2589(201 0)01—0063—02 朝鲜核问题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国际政治中的热点问题。它并非始于今日,朝美核争端由来已久。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凭借其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资料,朝鲜于20 世纪50 年代末就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朝鲜核危机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朝鲜是否开发核武器演变到朝美两国在处理核问题上积累起来的矛盾的爆发。期间可谓一波多折,不断激化,持续升级。十几年过去,朝核问题在经历了由“否认———承认———否认”的种种反复和对峙之后,仿佛回到了原点。对于现阶段我国来说,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所希望的。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争取和平发展的环境,对周边实行睦邻、安邻政策。这个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任何一个区域性大国来讲,周边存在着不可控制的因素或具有威胁性的国家都是不可容忍的。朝鲜是我们的邻邦,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所以在经济等各方面我国对其实行了援助政策。但在发展核武器问题上,我国是反对的,因为这将加剧南北朝鲜的对立,甚至有可能危及我东北边境。因此我国支持朝鲜和平发展核能,但坚决反对它发展核武器。时隔十余年,朝鲜核危机不仅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朝核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做出战略选择, 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鉴于以上问题我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中国的影响做一综述。
一、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军事安全和政治外交两个方面。
1.朝鲜核危机对军事安全的影响
朝鲜的导弹和核武器能威胁讹诈美日,当然也能威胁讹诈中国;能打到日本,就更能打到北京,在这一点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理空间。只要朝鲜有核武器,就是对北京、对中国的威胁,是实质性的威胁,中国就必须要防范。
第一,如果任朝鲜拥有核武器,5 至10 年后,至少中国以上8 大城市将受到巨大核威慑。考虑到朝鲜的继续行动将会把中国的战略利益处于危险之中。朝鲜核武器主要威胁到三个国家:韩国、日本、中国。其中:朝鲜核武器对中国的主要威胁是:吉林、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烟台、青岛这八大城市。
第二,假如美国颠覆并占领朝鲜,将改变东北亚安全形势。中国将丧失400 千米安全纵深,美、日联盟的军事力量就一直会推进到鸭绿江。届时,中国不但需要在整个鸭绿江沿线重新布防大量精锐部队,而且随着每次美军演习,中国都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现在这一压力由朝鲜承担着)。如果美军在朝鲜北方建立军事基地,北京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丧失了防御纵深以后,对空袭的预警时间就大大缩短了。东北地区的安全形势就倒退回20 世纪70 年代中苏对抗的时代了。在中国北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统一台湾就成了一句空话。美国除了台湾海峡之外,又多了一条牵制中国的北方战线。
第三,当亚洲成为核武器国家最密集地区,中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朝鲜拥有核武器,这意味着韩国与日本将会面临朝鲜的核威胁,而不得不进一步思考发展本国核力量的对策。从两国的条件来看,它们发展核武器的能力远远胜过又穷又落后的朝鲜。一旦它们从无核国变为有核国,那么亚洲就会成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国家最密集的地区。如果情况真的发展到这一地步,那么受害者首先是中国。因为北有俄罗斯,南有印度、巴基斯坦,东有朝鲜、韩国、日本,中国将会处于有核国家的三面包围之中。2.朝鲜核危机对政治外交的影响
多年来,中国一直劝说朝鲜调整内外政策,推行内部改革,对外缓和紧张关系,以利于加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六方会谈的东道主,中国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在朝鲜多次反复无常时主张采取冷静克制的政策。但在2009 年初朝鲜发射远程导弹之后,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制造紧张局势的行为,朝鲜竟然要求联合国向它道歉认错。中国是联合国这项决议的参加者,这就意味着朝鲜也把中国列为它的对立面。在中国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之后,朝鲜对中国的态度也不言而喻。可见,此时正是中国朝核外交瓶颈阶段,步步须小心谨慎,沉着应对。
第一,来自朝鲜的利用动机。朝鲜在面对国家存亡与否,面对美国等的包括核打击在内的外部打击时,可以通过对中国动用核武器,迫使中国对美国等国家进行核反击以遏制美国等国。
第二,来自美国和日本有可能的“离间计”。朝鲜拥有核武,最受威胁的当属日本,其次为美国。现在美国和日本却在朝鲜问题上耍滑头,利用核危机设“局”,以政治激将法让中国冲在前面处置朝鲜。若中国不同意制裁朝鲜,则鼓动全世界舆论攻击讨伐之,若中国同意由其发起的全面封锁制裁,则正中美国和日本离间中朝关系的下怀。
第三,朝鲜核危机真正危险的地方,也许不在朝鲜半岛,而在一些国家阴暗的动机里。目前核危机还没有到最后时刻,但日本和印度趁火打劫的意图已显露无遗。日本又想像第一次朝鲜战争一样坐收渔利,利用朝鲜核武装的借口,修改和平宪法,加速大型武器装备购买和研发、出口,为下一步对付中国做准备;美国也有意附和日本主张,准备对日本重新武装进行更大幅度的松绑。印度则从第二次核危机前就在其非法占领的中国藏南地区制造事端,总统视察,修建战备设施,直到突然大幅增兵六万陆军,部署重型远程进攻型战机,并将从以色列接回的费尔康预警机也摆上,同时宣称在和中国谈判边界问题上“决不妥协”。
二、中国在朝核危机中做出的战略选择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见,外交斗争中不去努力控制对手,就会被对手控制。不主动去影响目前事态的发展,就将被动地应付未来的危机。朝核问题凸显了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因此,积极应对朝鲜核问题,尽力促成其和平解决,才是中国的上策,才可能争取我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那么, 如何考量未来中朝关系的走向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呢? 第一,应继续保持中朝传统友谊。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朝之间有着传统友谊。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待朝鲜核问题,中国将立足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利益而制定基本方针。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推进六方会谈,解决影响六方会谈的关键问题,实现半岛的无核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半岛的安全和稳定,从而也能够保证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对朝政策,从而提高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美、朝、日间围绕朝鲜核问题的对立矛盾仍然非常尖锐, 所以朝鲜为应对美日的制裁和朝韩南北关系的胶着状态,依然需要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援助。中国积极支持朝美关系正常化也是扩大在朝鲜半岛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同时中国应尽可能采取对待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均衡政策。如果中国以牺牲同韩国的利益来强化中朝关系, 反而可能导致美韩同盟的强化和美、日、韩三国间的协调体制的强化;对朝政策过激则可能导致中朝关系的疏远。因此,中国既要对朝鲜明确表明我们的“政策底线”,以防止朝核危机进一步升级,也应该同时辅以对美施压,迫使美国从强硬政策上后退,最终促使双方回到理性对话的轨道上。
第三,由于朝鲜半岛的形势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中国的政策也应随机应变。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和不确定因素正在进一步增加。朝鲜的火箭发射对朝鲜半岛乃至世界和平形成了严重的障碍。未来中国一定要充分考虑朝鲜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改善关系之后, 如何定位中朝关系的问题;也要提前积极制订相应的对策,以防止在局势骤变过程中造成中国的国家利益受损。
第四, 中国应为朝核问题及朝鲜半岛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并做好应对的准备。朝鲜半岛形势错综复杂,朝美历史积怨和制度歧见积重难返,双方围绕核问题展开的政治外交手段一度将朝鲜半岛推向战争边缘。
统一是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共同愿望和目标,是一种客观趋势,中国缺乏限制这一进程的理由。__________半岛统一的客观性使得中国只能把维持半岛现有格局的稳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把长远目标定位于与统一的朝鲜半岛国家建立长期和平友好稳定的双边关系。鉴于此,中国关于朝鲜半岛的危机处理方案,既要为应对可能的半岛形势突变做准备,同时也必须为应对突变导致的统一做准备。前者是如何维护半岛现有格局,维护中国在半岛的政治遗产和安全利益问题;后者则是如何维护和扩大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利益,防止外来大国借半岛统一国家或者半岛统一国家本身威胁中国安全的问题。显然,解决前一个问题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问题,解决后一个问题则是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预先讨论确定长远方案,即首先明确朝鲜半岛统一后中国面临的安全态势,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安全目标以及实现利益和目标的战略筹划。在确立长远方案后,再明确应对半岛形势突变的现实处理原则。最后,要指出的是由于南北实力过于悬殊,半岛形势突变的开始和走向统一的结果之间可能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会迅速转换。历史证明,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时间压力是对各国政府和战略家们反应能力的最大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虑中国应对朝鲜半岛统一的长远方案并不是为时过早,相反,它与现实方案密切相连。因此,中国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朝鲜半岛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 使我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邵峰.朝核问题走向及中国的应对[M].亚非众横,2007,(1).[2]亦葩.朝鲜核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前景[M].党员之友,2003,(6).[3]郑继永[韩],都允珠.试析新形势下的朝鲜核问题及其发展[M].国际政治研究,2005,(3)(总第97 期).[4]姜龙范.朝鲜半岛核问题———朝核问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东疆学刊,NO.3 Jul.2007.
第三篇:企业文化的实质
企业文化的实质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 , 既 是一种客观存在 , 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作为企业实践的结果 , 又影响未来的实践。企业文化 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 所以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 , 企业文化也会发展变 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 , 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 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 , 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 , 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 功的企业 , 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 , 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 即优质 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 蕴。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 '99 《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就说 :“ 海尔过 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 , 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 是价值观。” 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 , 他认为 “ 第一是设计师 , 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 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 : 第二是牧师 , 不断地布道 , 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 , 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 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实际上 , 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一一收购一个企业 , 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然而 ,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 , 改造企业文化首先要冲决的是旧有观念、习惯以及制度的 束缚 , 正所谓有破才能有立。
·企业人心态的理性化
《解放日报》曾经刊出过一组照片 , 是记者在哈尔滨北郊虎林园摄下的。这个虎林园 1996 年 初建成的 , 占地 100 万平方米 , 建园的目的是把动物园里的东北虎放回丛林中让其恢复野性 , 提高其野外捕食能力和生存本领。据说 , 当时 , 虎林因为了让记者拍摄到精采的 “ 群虎噬牛图 ”, 特 地放进了一头小牛。在场的人们以为会看到血淋淋的场面 , 但 “ 初生牛棋不怕虎 ”, 小牛用牛角 拼命抵抗老虎的轮番攻击 , 结果老虎灰溜溜地走开了 , 小牛成了胜利者。记者在图片说明中解释 说 : 造成虎性消退的原因是老虎所享受的喂养制。由此使人联想到我们的一些企业 , 何尝不是如 同这关在笼中的老虎。现在企业转制 , 企业要到市场上去找饭吃 , 就象笼中喂养的老虎一样 , 己经丧失了 “ 虎性 ”, 缺乏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或许这正是许多国有企业连年亏损不能自拔的症 结所在。如何能使企业恢复 “ 饿虎扑食 ” 的元气 , 当务之急是让企业真正的 “ 放归山林 ”
因为 , 企业的竞争文化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 又带有历史的烙印。目前 , 我国的市场经济机 制还没有完全成熟 , 以往的 “ 人治 ” 及 “ 浮夸 ” 作风还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存在 , 加上在改革开放 后所形成的一些利润空间和机会所成就的 “ 暴发户 ” 榜样 , 许多企业人的心理是不理性的 , 有人 抱着幻想 , 认定天上会掉下陷饼 , 有人抱着赌徒的心理 , 想 “ 赌 ” 成巨富 , 也有人面对迅速膨胀 的财富不知如何是好 , 还有人 “ 心理不平衡 ”, 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其结果不言自明。即使一时得手 , 也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 到了一定时间就会爆炸。
·企业行为规范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 , 中国即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机 遇 , 但这更是一个挑战(当然机遇与挑战本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迎接挑战并在市场中保持一席 之地 , 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 其中之一就是要按国际惯例做事 , 实现企业行为规范的全球化。不按规则办事 , 就会被制裁 , 甚至被罚出场。美国一个世纪以来所构筑的反垄断法律体系使美国 许多经济巨人吃了不少苦头。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 分别于 1890 年、1911 年和 1984 年被美国政府分解。今年 4 月 3 日美国司法部与 19 个州联合控告微软案宣判微软 垄断。当天受这一消息影响 , 微软公司股票狂跌 15%, 缩水高达 115 亿美元。
市场经济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公平竞争原则 , 这不仅仅局限于一国国内 , 也涉及到对外贸易。
1997 年 11 月 ,34 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订了第一个反国际贸易中贿赂外国官员协约。签约国包括经 合组织中 29 个成员国以及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亚、智利和斯洛伐克。反贿赂协约使贿赂在全球 范围内成为违法行为 , 使公司行为更趋于检点。1987 年 , 埃及议会议员雷拉·爱·泰克拉建立了 泰克拉公司(TaklaInc), 成为洛克希德股份有限公司(LockheedCorp)的拿薪水的 “ 顾问 ”。洛克希德公司是美国主要的国防设备供应商。当时 , 洛克希德公司急于使埃及空军向它购买三架 C-130 巨人(C130Hercules)运输机 , 向泰克拉公司转移了价值 100 万美元的 “ 咨询费 ”。1995 年 1 月 , 生意做成后 6 年 , 公司服罪 , 承认伪造了帐册 , 付了 2480 万美元的罚款。这笔罚款相当于公司
那笔生意所获利润的两倍。而且 , 公司负责国际市场开发的拿赛尔
(Nassar)在做了 10 月的逃犯 后 , 被捉拿归案 , 判处一年半的监禁 , 罚款 20.5 万美元。目前 , 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步深透到各个 方面 , 企业的行为规范不得不与国际惯例接轨 , 一个企业只有实现行为规范的全球化 , 才能在国 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E 企业文化的共性与异性
正如人之所以为人 , 其属性是一样的 , 企业之所以为企业 , 其属性也是一样的。既然属性一 样 , 则企业经营的总体原则也是一样的 , 不论此企业在何方 , 更何况现在 “ 企业是世界的企
业 ”。人们在谈论自然科学时 , 很少说(我还没听说过)西方的自然科学或东方的自然科学 , 如 西方物理学 , 东方化学。西方人也好 , 东方人也好 , 大家都知道 l+l=2, 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 直线距离。但是在谈论社会科学时 , 却经常贯以 “ 西方 ” 和 “ 东方 ”, 如西方经济学、东方管理 学。这没有错 , 这是对客观现实的描述一一当然客观现实是理论引导的结果。然而 , 我国企业现 在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就目前来说是一种新的经济体制下的新的实践 , 是企业管理科学的新学科。如何进行新的实践的探索 , 如何进行新的理论思考 , 是极为重要的。企业是社会的最基本的 经济组织 ,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从而实现企业成员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及自 身价值的最充分实现。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共性 , 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 现其目标的士壤 , 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 式等方面。同时 , 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 , 企业文化的特征又不相同。如有的 企业重市场的开拓 , 有的重产品的创新 , 有的重售
后服务 , 有的重经营绩效 , 有的重竞争意识 ,有的重团结合作 , 有的重稳定。不同的经营理念 , 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 式。就象北京一家知名企业的管理思路是全厂围着销售转 , 销售围着市场转 , 所以全厂最好的轿 车不是厂长坐的 , 而是由销售部门的人员以及客户坐的。因此 ,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 “ 千篇一律 ”, 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自己企业的经营环境 , 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第四篇:廉政建设的实质(范文模版)
一、廉政简介
我国有学者从现代社会廉政的特征和实质出发,认为廉政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廉正”,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二是“廉朴”,指政府及其官员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节”,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国家管理活动和处理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活动中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也称廉德;四是“廉制”,即有关廉政的制度。还有学者从廉政的内容出发,认为廉政的基本涵义有四:其一,就“政局”而言,要造就一个公正l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其二,就“政制”而言,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其三,就“政策”而言,要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和措施以取信于民,其四,就“政德”而言,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简言之,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廉政就与腐败相反,起码要具备三个要素: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受国家委任从事国家公务的人,主观方面没
有牟取私利的动机,客观方面不滥用权力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反公认的规范的行为。廉政建设近年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新时期廉政建设的特点
1.廉政建设体系化
党在十五大以后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从教育、制度、监督等各个环节出发,建立标本兼治的综合体系进行廉政建设的宏观战略和清晰思路,既全面又有重点,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理局面,迈出了廉政建设体系化的坚实的一步。这种体系化的廉政建设方针突出反映在2005年1月中央颁布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里。该纲要明确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所规划的廉政建设体系既是一个着眼全局的体系,又是一个遵循规律的体系,还是一个注重预防的体系,更是一个依靠民主、法制和德治多管齐下防治腐败的体系。
2.廉政建设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的规划;200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颁布实施;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和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之中,如2001年7月起中央纪委法规室和监察部法规司多次组织召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廉政法的专家论证会,目前正在酝酿出台廉政法。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有关廉政的制度化建设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群众利益成为廉政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行为;认真清理、整顿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乱加价、乱收费等现象;继续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这些举措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具体化和微观化。
4.廉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体系化与制度化是廉政建设力度加大的重要表现。从客观现实结果来看,廉政建设的力度加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惩处力度加大。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对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一直有增无减,中央纪委、监察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严肃查处了一大批有腐败问题的省部级干部。二是廉政教育力度加大。中国共产党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着力通过化解内因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发生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十六大以来,党更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推出新的措施加强廉政教育,如规定新任领导干部必须接受廉政谈话和廉政培训,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在述职的同时要述廉等。
5.通过深层次体制改革推动廉政建设
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从深层次彻底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目前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司法、行政审批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在体制改革方面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重点解决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问题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理顺权力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上下级之间权力的健康运行。
6.注重廉政的社会环境建设
廉政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整个社会对腐败行为麻木不仁,廉政建设就难以取得成效。2005年初中央颁布《实施纲要》的主要用意之一就是要形成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反腐败的局面。从2006年到2007年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并把这种教育活动深入到学校、企业、工厂等各个领域,大力营造弘扬正气、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已真正觉悟起来,正以实际行动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廉政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
四、新时期廉政建设的路径
在现阶段,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教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教育、制度、监督有机统一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廉政建设。
制度建设是前提
1.制度建设是前提: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法律制度。廉政建设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前提。加强制度建设包含三方面含义:其一,要树立起制度意识。要意识到制度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把制度作为制约权力和廉政建设的基础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更需要走出一条依靠制度改革的治本之路。其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廉政制度。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公务员责任制和领导问责制。其
三,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得不到执行,其效力将化为虚有。目前特别要注重加强对法律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发展是根本
2.发展是根本:在改革和发展中推动廉政建设。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廉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发展,廉政建设的许多问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以解决。廉政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大多是长期以来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同时,制度又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这也要求重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重视制度本身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这些既是对我国反腐败历史经验的根本性总结,也是当前和未来深入推进廉政建设的根本思路和办法。总之,我们要注重制度创新,使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使制度科学有效、行得通、做得到;要注意借鉴国外经验,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廉政建设的制度性和源头性问题。
权力监督是关键
3.权力监督是关键:健全权力配置、制约与监督机制。廉政的直接客观现实目标就是遏制腐败,而“腐败的核心问题无疑是一个政治权力的基础和运作问题”。廉政建设必须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而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的前提是权力的合理配置。我国《宪法》规定了基本的国家制度,为权力的配置提供了总体的原则和程序。据此,实践中要根据客观实际和权力运行的规律,进一步理顺具体权力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理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和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在权力运行过程当中,既要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又要高度重视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既要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又要高度重视党外监督,把党和政府的内部监督与来自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新闻舆论、人民群众等的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完整而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特别要强化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突出监督主要干部。当然,这些权力监督和制约都是以制度为前提的。
利益协调是重点
4.利益协调是重点: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获取机制。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利益被排除在廉政的范围之外。其实,利益一直居于社会生活的核心地位,权力的配置实际上是在形成利益分配的基本格局,而权力被滥用的源动力则是权力能给其掌有者带来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利益。很多具有体制性和制度性的腐败问题之所以成为廉政建设的攻坚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利益问题。如果单靠惩罚和监督,不去解决深层次的利益问题,则惩罚和监督的效果将大大降低。如果能从根本上协调利益,化解廉政建设中的深层次体制问题,就会大大减小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廉政建设就能深入开展。因此,进行廉政建设必须完善利益分配和导向机制,特别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被滥用的空间;要警防由于利益分配不公而造成廉政行为规范的失效,消除因利益分配原因而产生的商业贿赂现象。
社会环境是基础
5.社会环境是基础:培育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社会支持力。廉政建设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因而必须在全社会培育起廉政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我国当前的主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已认定了廉政在法律或者道德上的普遍性标准,但这种标准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民众的普遍性标准,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鸿沟,廉政的主流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和消解了,社会“潜规则”得以盛行。因此,培育廉政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人们对廉政的认同感。此外,还要注意消除对待廉政问题的双重标准现象。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腐败既深恶痛绝又身体力行,当他人腐败而自己没有得到好
处时义愤填膺,而一旦自己掌握权力资源或关系到自身利益时则另当别论。这种现象危害十分严重,对廉政文化的培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必须通过加强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加以消除。
第五篇:企业竞争实质是什么
各位评委,观众,大家下午好!
我方的观点是企业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对外形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实质”指的是关键所在。今天我们的辩题是企业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说在文化和人才兼存的情况下,何者对于企业的竞争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企业竞争表面为产品的竞争,其背后却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的内外两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企业的内部:第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向心力,是企业的灵魂,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坚定基石,乔布斯的“灵魂不倒基业永存“就体现了这一点。第二,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合力,使企业员工相互了解和沟通,加强团队意识。第三,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力,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例如海尔公司的 “砸冰箱事件” 使海尔的文化理念进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
就企业的外部来说:第一,企业文化对外作为一面旗帜,企业的信誉、形象等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诺基亚能赢得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第一名,除了自身硬件外还离不其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第二,企业文化具有辐射功能,通过宣传,交往等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第三,企业文化具有品牌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发挥巨大的作用.如麦当劳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品牌世界中独占鳌头,所以全世界的麦当劳被世人所熟知
总之,成功的企业总是与成功的企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优秀的企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铸就品牌,品牌吸引人才。巨人华为说:文化资源生生不息,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俗话说:三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所以说企业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