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校版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方法和成果最终版
商都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方法和成果
商都县委统战部就所承担的理论调研课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方法和成果>>,采取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与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交谈、走访部分个体工商户、发放征求意见表等4种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合商都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思考、归纳总结,认为当前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方法和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商都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把非公经济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政策上扶持、发展上引导,以培育壮大为目的,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富裕城乡群众、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商都县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多方协调下,在速度、效益、结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4549户和350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7亿元和12.5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6877人和1342人。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147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65户。非公经济对地方经济贡献明显增强,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二)社会效益日渐显现。伴随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回报社会、展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日益广阔。近年来,我县有 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评为市级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4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评为全区公益之星人物,截至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捐资 100多万元,用于救灾扶贫、帮扶特困生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涌现出周玉海、李如杰等一批光彩企业家”以及全国劳动模范,在全县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另外,非公经济企业在自身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承担起了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社会责任,安排从业人员约达1万多人,极大地减少了社会就业压力,扩大了社会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
(三)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全县非公有制经济逐步以传统产业为主逐步向多领域发展,产业涉及工业、农牧、建筑建材、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行业,产业布局不断合理。一类行业有170家(包括批发零售、仓储邮政、食宿餐饮、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二类行业有157家(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和体育娱乐),三类行业有23家(包括采矿业)。
(四)发展环境继续改善。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毫不动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和区、市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法规的宣传,全县“亲商、扶商、重商”的环境逐步形成,有力保障了非公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采取措施,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设立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园区、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2012年全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1 个,项目总投资90亿元,到位资金10亿元;二是高度重视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作用。截止目前,商都县现有非公有制企业
350家,从业人员达 1342人,党员159名,党员业主14人,其中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26家,现已有1家企业建立党委1个,11家企业建立党支部9个(其中有3家企业建立联合支部1个);规模以下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的7家,另有14家选派了党建指导员,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中很好的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商会组织作用发挥明显。县工商联共有企业会员45家,充分发挥基层商会的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各类服务及活动,尽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五)企业管理逐步规范。由于对非公经济的重视与引导,近年来,全县大部分企业能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环境,企业文化和科学管理理念逐步形成。同时,部分企业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产能,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保障员工权益,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政策宣传,形成发展合力。今年,随着全区非公经济政策的不断加强及‘‘8337’’战略要求,结合我县‘‘1233’’工程,县委、政府及统战部、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区、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精神,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成功事迹,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提高了其社会和政治地位。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界党外人大代表13人,党外政协委员22人,这些先进代表人士,直观的教育和引导了广大群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心和信心,激励社会各界形成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大突破、大发展。
(二)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经济环境。一是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项目网上审批、企业网上年检等措施,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开展了机关效能、干部作风整治等各类活动,认真查处“三乱”,实行投诉责任追究制,凡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此外,还严格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从行政执法、政策扶持、征用土地、税费减免、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组织工商、税务、金融、商务等部门为全民创业提供绿色通道,并且坚持每年开展行风政风评议活动,邀请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参加,从源头上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深入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非公有经济,重在实事求是地将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把工作做细、做实。县委、政府实行了县级领导分片包重点企业和重点民营企业在建项目制度,带领有关部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呼声,针对企业反映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主动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的困难和问题。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促成格莱珉小额贷款公司、工商银行商都支行入驻我县营业。全县金融机构2012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1亿元和15.1亿元,增长23.3%和18%,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实行跟踪帮扶,确保项目落实。商都县对列入重点调度的项目,分别落实有关县领导实行跟踪服务,全程进行帮扶,形成了“未开工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项目建设氛围。2012年县级领导联系21个工业项目,全部是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兴建的,为了保证这些工业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按期投产竣工,县委、政府始终把项目的跟踪服务、考核和工程建设调度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按照“四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和“四定一包”(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定奖罚、包发展环境)的办法,切实加大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促进重点项目早日投产。到目前为止,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12个,完成投资10亿元。
(五)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近年来,我县以“一园三区”为主体框架的长盛工业园初具雏形,建成面积达22.5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45家,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在巩固提高轻工科技区和冶金化工区的同时,开工建设了新兴产业区,完善了冶金化工区、轻工科技区,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项目建到哪里、配套设施跟到哪里,吸引更多企业入园,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壮大产业规模,努力实现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目标。进一步提升长盛工业园的集聚功能和承载能力,促进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了私营企业规模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非公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非公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加上受地理环境、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我县实际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扶持力度不足。一是部分部门单位重视和鼓励、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深入企业调研和帮助企业分析对策少。对一些优惠政策措施的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个别部门和单位对非公企业缺乏必要的支持,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够实,办事效率低,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便,大大挫伤了非公企业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三是管理服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叠,缺乏有效的综合协调手段,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不够到位,企业遇到困难时,有时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二)思想解放不够。中小微型企业是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不同程度地带有小农意识。加之大多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企业发展生产的原始资本大多来源于家族或朋友,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愿聘请专家、能人管理企业,排斥外部资本进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财缺智,也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一些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狭隘意识,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相对落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县大部分私营企业原始积累资本少,发展中大多要借助贷款来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但我县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管理不规范、风险不确定、经营状况一般,银行无法从容放贷,由此形成了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二是管理不科学。绝大部分非公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实行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管理人才缺乏,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运作不规范。三是规模总量小。
(四)总体实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少、小、散、低”。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户数“少”,规模“小”。大多数企业档次不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有350户私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26家,与其它县(市)相比,规模小、数量少,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同时大部分企业比较“散”。很多企业基本还处在打游击的状态,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集团化、集群化模式还没有形成,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比较“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发展理念落后,市场信息不灵,缺少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三、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针对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先进地区的做法和我县实际,就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服务,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对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努力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的硬环境。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加大专项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审批环节,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在优化环境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开发等方向发展,向社会短缺的服务行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内部经营管理,推动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切实增强政府部门的引导协调作用;县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该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把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培养同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切实解决非公企业用工的问题。
(二)提升企业素质,使非公有制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素质,取决于新型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企业经营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职业教育,重视非公企业职工的培训教育,为非公企业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其次,要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第三,推进企业文化创新。非公经济企业经营者要弘扬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商业道德,积极倡导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推动非公经济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经营宗旨,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商都县委统战部
2013年8月28日
第二篇:依托快速通道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依托快速通道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高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文万春
“宜宾—庆符”快速通道一级公路,南起高县庆符镇,北至宜宾市南岸,全长41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总投资13亿元。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即将开工,预计2012年峻工投运。宜庆路是高县缩短联结成都、重庆、川南城市群空间距离的战略通道,是充分开发宜宾南部、滇黔北部资源的经济通道。宜庆路快速通道建成后,必将给高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空前的发展。
一、高点定位,培育经济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
高县把推进宜庆路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和首要突破口,作为加快建设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一号工程”来抓。“县委县政府发展通道经济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一轴两极三园四基地”的战略构想。一轴:以宜庆路为主轴,积极融入川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战略联系,打造一条特色鲜明的景观通道,一条内涵丰富的文化走廊,一条产业互动的经济动脉,形成规模、效益、生态、文明相统一的通道经济发展主轴线。两极:建设大窝新区和庆符县城两个经济增长极。依托宜庆路建设,把大窝建设成高端住宅、商务会展、白酒庄园、温泉疗养的特色产业聚集区,打造为宜宾市“后花园”。依托宜庆路建设,把庆符建设成面积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经济发达、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宜宾山水园林卫星城。三园:以福溪电厂为支撑,打造福溪高载能100亿元工业集中区;以高洲酒业为龙头,打造庆符—文江100亿元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以双河温泉开发为突破,打造大窝100亿元特色产业聚集区。四基地:统筹宜庆路生态建设,打造川南生态休闲观光农
业基地;充分利用南广河资源,打造四川水上运动休闲基地;融入白酒金三角,打造中国白酒窖藏基地;加快双河温泉开发,打造国际康体养生基地。
二、拓展优势,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通道经济也是产业经济。依托宜庆路建设,从战略层面规划大产业,最大限度发挥高县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产业基地,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
(一)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全力做大工业增量。重点打造高洲酒业年产20万吨白酒及包装行业生态园区,“十二五”期间达10万吨生产能力。发展粮、酒、饲料循环经济,实施15万吨多肽饲料项目,发展生猪肉牛养殖和肉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抓好白家薯业年产10万吨精制淀粉和5万吨方便粉丝扩建项目,“十二五”期间达到6万吨精制淀粉、2.5万吨方便粉丝生产规模。二是打造工业发展平台。不断加大投资强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福溪工业园区打造成省级电力、煤化工、生物能源、机械制造园区。加快推进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以高洲酒业、立华蚕茧、白家薯业、早白尖茶业技改扩能为依托,延伸优势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上档次、上规模。三是促进优势资源转化。调整煤炭生产力布局,提高规模开采和产煤总量,积极推进贾村背斜、蕉村和双河煤田资源开发,以福溪电厂为依托,通过大通道,促进本地及周边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大力发展生态能源工业。
(二)加快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积极谋划好宜庆路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着力开发宜庆路沿线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调优结构”为主线,加快
建设油菜、水稻轮作基地5000亩,蚕桑基地7000亩,花卉苗木、优质水果基地4000亩,生态养殖基地10000亩。
(三)积极培育特色乡村旅游业。一是以“醉泉之乡,绿韵高县”为主题,发展田园观光、滨水休闲、民俗体验、度假疗养为重点的旅游项目,精心打造宜庆路“绿韵山野景观走廊”特色旅游带。二是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的花、果、林等农业资源,拓展农业文化和休闲旅游功能,积极融入宜宾旅游环线,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带动农村餐饮、物流、娱乐等服务业。三是充分利用南广河沿岸旖旎的湖光山色,分三段建设乡村滨河休闲带,开发水上人家、游船观光、水上运动等项目,重点建设二夹河至来复天凤村河段,打造滨水乡村休闲走廊。四是依托庆岭乡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和花卉产业带开发田园观景台、乡村茶坊、田园菜馆、农耕体验等项目,开展乡村观光旅游。五是依托省级湿地公园“七仙湖”,充分利用其浪漫爱情传说及丰富的水域景观资源,打造浪漫七仙湖景点。六是依托双河得天独厚的温泉地热资源,整合大窝、双河、来复等毗邻乡镇资源和优势,打造国际性的乡村观光与温泉体验相结合的特色休闲生态旅游区。
三、联动城乡,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发展“通道经济”,必须搞好城市建设规划,引导产业向枢纽聚集,人口向场镇聚集,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重点打造中心县城。把县城庆符镇打造为连接川滇结合部资源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全力推进庆符东区3平方公里城市开发建设,拉动城市扩容,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建设新框架。二是辐射带动沿线乡镇。以宜庆路为主线,有重点地发展一批“生态工业小镇”、“生态农业小镇”、“生态旅游小镇”,做大城镇容量,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辐射功能,加快大窝镇、庆岭乡等沿线乡镇城镇化步伐,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独具特色的示范乡镇,培育起规模适宜、协调发展的城镇带。三是统筹推进村庄建设。结合村庄规划编制、新农村农房建设和宜庆路沿线风貌整体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搞好宜庆路沿线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农民的生活居住地点,合理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四、完善网络,提升通道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加快构建县内骨干公路网络。把宜宾至庆符至筠连一级公路打造成为连接成渝经济区、承接川南至云南物资集散人员流动的大通道,依托宜叙高速、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穿越县境,构建高速公路网。加快改建宜高路、巡高路,与已有的宜珙路、高筠路等二级公路,形成二级公路网,使之成为我县的骨干公路网络,使我县与宜宾市及周边城市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二是加快完善县内产业公路网络建设。依托宜庆路,重点打造庆符—文江环线通道,促进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改建和美化文(江)仁(爱)路,使之成为我县白酒基地的运输通道和旅游路;新建福(溪)赵(赵场)路,使福溪工业集中区与宜庆路紧密相连;新建大屋村(宜庆路)—双河温泉休闲区公路;打通和完善庆符—可久—林湖—罗场、陈村—羊田中心村—华丰村等环线,推动沿线蚕、茶、竹、畜、花卉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三是加快提升县内农村公路运输档次。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统筹发展城乡运输。分批完成可久至云南兴隆等10条出境公路,完成11条乡镇连接公路,新改建村道80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班车,实现农村交通与城市交通、宜庆路等大通道的有效衔接。四是加快构建县内旅游公路网络。改建福溪至胜天公路和流米路,使红岩山风景区通过福赵路与宜庆路相连;将符可路升级为县道,加宽改造华家、中寨、屋基、团包通村公路,使红岩山半边寺公路与符可路形成畅通环线;硬化罗蕉路,续建和硬化惠泽水库
环湖公路,畅通进出道路;对复兴至来复公路进行完善修建和美化、绿化,联结宜庆路,改善七仙湖景区道路状况。
第三篇:以思想解放新成果 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以思想解放新成果 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精神,是当前杨地镇党委、各党各支部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我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上级党组织工作要求,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解放思想的成果加速转化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力量,在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在体制创新上快人一拍、在工作措施上高人一筹,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以思想大解放运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精心组织,以大学习大讨论促进思想大解放
(一)在解放思想中更新思想观念。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要求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科学审视镇情,找准当前与发展不相适应的症结,找准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突破口,找准当前加快发展的有利政策和机遇,理性思考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发展思路,以思想观念的大更新促进全镇经济的大发展。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惰性观念,封闭保守、自我循环的陈旧观念,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消极观念,视困难和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想事、谋事、干事、成事,以善谋实干、加快发展的不凡业绩,履行好职责。
(二)在解放思想中完善发展思路。面对全市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要求,立足于新的实践和发展,跳出本地区的狭小圈子,把我镇的发展置于为全县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大环境中,立足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人文生态等比较优势,激活后发优势,用好用足政策,在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
(三)在解放思想中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振奋精神,团结鼓劲,保持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豪迈激情,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工作落实上,工作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不怕困难、不回避矛盾,敢打敢拼、敢闯敢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减少应酬、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在落实上狠下功夫,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落实上,保证工作抓一项成一项,事业干一件成一件,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超前、作风过硬、善打硬仗、能成大事的干部队伍,形成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四)在解放思想中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实现由快中求好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大力调整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树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观念,持之以恒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促进更多、更好、更大的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绝不以牺牲环境谋求一时发展。
二、科学审视,以思想大解放形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共识
(一)理性审视镇情,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我镇是典型的农业镇,与工业化强势推进、城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现状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的发展压力明显地体现在“三农”工作上,推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也在“三农”上。这些镇情和竞争压力决定了我镇发展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着眼于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全面、协调发展的大局,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在推进“美丽与发展双赢”路子上迈出新步伐,在加快推进农区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取得新进展,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二)顺应农民期待,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近年来,随着各级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提升,广大农民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但全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这与各级党委、政府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我镇必须通过支持、扶助和引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把全镇广大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愿望变成现实。
(三)突破发展束缚,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但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的矛盾始终存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全镇经济的健康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镇的社会稳定。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客观面对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提出了“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做出了重大部署。为了顺应党和国家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我镇必须坚定信心,加倍努力,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三、强化举措,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全镇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贯彻热潮,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强力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努力做到以下九点:
(一)顺应形势,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三化”并重,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城镇化战略带动城乡一体化,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次。
(二)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强村富民主导产业。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努力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一村一品的强村富民产业,做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富民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强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产销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注册绿色商标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品牌收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培育强村富民主导产业方面,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三)强化基础,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整合农业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进行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的机遇,充分调动农民种粮、乡镇抓粮的积极性,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鼓励农民积极改良土壤,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现有耕地的详查力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大型农机具应用力度,积极推广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新技术,逐步培肥地力。继续实施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安全、广播电视村村通、清洁能源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快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建设,力争取得新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实现乡镇工业破题,引导城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探索实施“转移、收缩、集中”战略,让更多农民进入城镇,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坚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五)强化服务,强力推进农业快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富民行动”,加强科技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全面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电化教育平台优势,加大科学普及和结构调整引导力度,帮助农民种好田、养好畜,促使农民依靠科学来增收致富。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良种繁育推广、先进种养生产技术应用,不断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育懂文化、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采取政府引导、中介介绍、劳务能人带领等多种方式,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利用血缘、人缘、地缘关系,更多地转移劳动力,将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强化输出地与输入地就业供需衔接,吸引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兴办企业、吸纳农民就业、签订农民就业合同,着力打造劳务品牌。
(六)保护环境,努力实现美丽发展双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严厉打击毁林毁草开荒行为,对出现的违法开荒行为,坚决依法处理。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广沼气、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七)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改善人居环境、农民增收、和谐平安“八大民生工程”,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统筹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教育、医疗、保障等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重点在公共资源配置、项目支撑和镇财政投入上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确保农村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发展农村教育,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努力向农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五保户供养等工作力度,努力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八)勇于探索,不断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创新永远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法宝。一是认真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探索以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搞好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试点工作,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农业现代化的主人。家庭经营也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二是加快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跨村、跨乡镇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
(九)强本固基,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重点、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重点抓好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建设,注重把发展愿望强、组织带动能力强、市场意识强的人选拔到村两委主要岗位上来,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切实提高村两委发展经济、团结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员致富行动”,努力培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农村党员。要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推进农村道路修建与维护等公益事业建设。
第四篇:当好个私协会秘书长推动个私经济大发展
当好个私协会秘书长推动个私经济大发展
**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
**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共有会员9200名,其中个体会员7800名,私营企业1400名。近年来,在**市工商局党组和上级协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努力当好个体私营业者的“娘家人”、“引路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协会的秘书长,我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步适应,从不会干到逐步入门,带领协会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先后获得省级先进单位、**市级标兵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我本人也荣获省个协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秘书长、**工商局十大标兵等荣誉称号。回顾当秘书长以来的工作经历,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三个素质,是当好秘书长的前提
作为从事协会工作的一名新兵,要做好工作,首先要对协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工作任务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作为协会的秘书长,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白该干什么、怎样去干、怎样才能干好。本着这个原则,我着力在提高自己的三个方面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政治素质。协会是松散型的社会团体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易于被忽视,往往不被重视。尽管如此,协会却不能自卑或放松约束自己,而要丢掉放任自流的态度,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国家的法律、规定。因此,日常工作中,我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与上级保持一致。比如: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我们及时分期分批组织会员学习相关内容。《若干意见》放宽了市场准入,提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员们学习后,拓宽了思路,更加坚定了从事私营经济的信念。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组织部分理事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对协会的工作提出意见。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我们了解了他们所想、所需、所求,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会员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会员知荣明耻,倡导文明诚信守法经营。同时深入挖掘身边的会员典型,推荐1名个私会员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知荣知耻身边人”典型宣传活动,其先进事迹在市内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是文化素质。协会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特别是秘书长要与各个方面人员打交道,这就要求虽谈不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晓”,但毕竟要对各个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对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有所掌握。为适应工作需要,我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水平,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三是业务素质。协会的工作既及不象政府机关那样政策、法规性很强,也不象企业单位那样经营色彩明显,但其涉及面广,并不是不动脑筋就可以干好的。协会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对内对外,对下对上,日常繁杂,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遇到,必须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鉴于此,我注意在提高业务素质方面多用力气,做到脑勤、嘴勤、手勤、脚勤,经常走访调研和浏览信息资料,及时了解、掌握一些新鲜情况。同时,注意总结经验,认真现实问题。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提升思想认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具备五种能力,是当好秘书长的基础
一是思维能力。俗话说:干什么、想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协会工作相对比比较松散,不想干的话,比哪个部门都轻快,想干好的话,有干不完的活。日常工作中,我注意培养自己的创作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对所接触的事物,保持敏感的观察力,追根求源,探求特点。为确保每年工作都有新的特点,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我都花费了很多精力,紧紧围绕上级指示精神,在借助外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特。
二是组织能力。协会工作复杂,既有正常的业务工作,又要适时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还要召开规模不等的各种会议,这就涉及到如何做好组织工作的问题。事实上,协会的大量工作,尤其是重点工作都需要秘书长认真组织,包括思考方案、提出建议、安排实施、督促检查、落实措施、评估成果等。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发挥理事会理事们的作用,借助一些有特长的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会“弹钢琴”,用好每一个键。比如:我们经常组织会员开展一些文娱活动,每次都把活动方案制定出来,按照工作分工让理事成员各负其责,这样大大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又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三是协调能力。基层秘书长处于工作第一线,天天同上下左右打交道,需要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使协会工作顺利地开展,秘书长必须重视协调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这既是秘书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秘书长的一项重要本领。工作中,我着重协调处理协会与上级机关的关系,协调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及其他协会的关系,协调与基层分
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所在协会理事会成员及会员之间的关系。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努力做到左右逢源,上下认可,进退自如,得心应手。平时团结、有序地工作,出现问题后,通过沟通、解释,及时化解矛盾,心平气和地解决各类纠纷。
四是表达能力。协会秘书长经常接触上级、下级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因此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和
文字表达能力,否则难以应付出席一定规模会议或联谊活动时讲话的场面需要。事实上,与协会有关的活动,往往需要秘书长参加(单独或陪同协会主要领导),这就决定了既要动口,又要动手。讲话时,虽不需出口成章,长篇大论,但要言之有礼,言之有理,表述明白清楚。而动手,就要会写,确保文稿顺溜、通畅。因此,我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学习,加强锻炼,留心观察,做一个“用心人”。
五是凝聚能力。协会秘书长想要在会员当中有一定的威信,得到会员的爱戴和拥护,就必须与会员加强感情上的沟通,具有亲和力。感情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想让会员们理解你、尊重你、信任你、支持你,首先你应懂得如何理解、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对到协会办事的会员我们总是一张笑脸相迎、一杯茶水相待、一声暖语相送,使会员感到协会是他们的“娘家”。我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走访会员企业上,了解会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他们提供投资信息,帮助协调各种关系、排扰解难,做到访企业、学企业、帮企业、促企业。从思想上理解他们,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从政治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必定换来会员发自内心的“诚”,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只要我们发出倡议和号召,总能达到一呼百应的局面。
三、处好四种关系,是当好秘书长的关键
一个再有才干的秘书长,如果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上级“顶牛”,与同事搞“窝里斗”,与会员冷漠疏远,与邻居“以邻为壑”,他非一败涂地不可。相反,如果处理好这些关系,既会得到上级的信赖,又能得到下级的拥护,既能得到同事的支持,又能得到四邻的关照,为自己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上下同心,左右同步,关系融洽,配合默契的良好氛围。
一是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做领导放心的人。协会工作比较繁杂,临时性应急的工比较多,对上级交办的任务,我向来坚决服从,不折不扣地完成。实际日常工作中,及时向上级汇报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将下步的工作打算向上级请求,使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取得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当好参谋助手,有些工作要想在领导前面,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是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做同志信赖的人。一个协会秘书长不可能有三头六臂,事必亲躬,许多工作要靠基层分会去完成。凡属下级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我充分信任他们,授权给他们,让他们放手大胆工作,对方由于受到信任、得到重视,不仅乐于接受,而且会努力去做。对分会同志提出的意见和设想,只要对工作有利,即使与自己的想法相反,也要给予积极支持,并创造条件促其早日实现。
三是处理好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系,做地方认可的引线人。我们非常注重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主动为政府做好一些社会广为关注的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平日里,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其他部门的领导汇报工作,特别是协会里的一些重要工作,主动向地方政府征求意见,推进工作。加强与兄弟县市区协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在联系中互通信息,了解情况,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交往中增进友谊,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与其他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部门之间在工作上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问题需要协商解决,我们尽可能提供方便,尽最大能力给予支持和帮助。
四是处理好与会员的关系,做个私企业的“娘家人”。会员是协会的细胞,是协会存在的组织基础,离开会员,协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关注会员单位的发展,掌握会员的脉搏是每一个协会应尽的基本职责。具体到日常中,我们一直关注企业会员,在理事会中不断增大企业单位代表的比例,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需,倾听呼声和意见,改进工作,搞好服务。
四、开拓创新,是当好秘书长的保证
生命在于运动,协会的活力在于活动,协会无事可干就会默默无闻,难以产生大的影响。因此,我适时组织会员开展各项活动,以此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协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组织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召开文明诚信建设座谈会,创建文明诚信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弱势会员红盾帮扶,组织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每年五一、十一以及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我们都组织会员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在会员中积极倡树“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我们号召全体会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成竹在胸。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能盲目乐观,而应当居安思危,再接再厉。立足点定位于有为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务实不图名。今后,要继续发扬自信、自强的精神,明确自主活动、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方向,内聚人心、服务企业、外联政府,努力塑造服务热情、工作认真、作风踏实的协会形象,在自编、自导、自演过程中推动各私协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五篇:提高质量.扩张总量,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提高质量,扩张总量,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2006-08-2
3宁陕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海庆
面向新世纪,非公有制经济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历史使命。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经济有退有进的战略性调整,更需要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来填补相应的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以及加入WTO,新的国际形势、经济社会转型和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展开,使民营经济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为制订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一、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现状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艰难起步,逐步发展壮大。1998年至2000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林木采伐、加工、销售企业迅速发展,210国道又带动餐饮、服务业兴起,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上、从业人数上、效益上达到鼎盛。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林业政策调整,天然林禁伐,210国道聚集效应减弱,非公有制经济出现大滑坡。经过近年努力,食品加工、特种养殖、矿产开采、生态旅游等产业开始兴起,西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又带动了商贸、运输、服务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复苏。
截至2003年底,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达1756户,较上年增长36.8%;从业人员5878人,较上年增长31.7%;注册资金累计新增3000万元;上缴税金581.7万元,占全年税收总额的58.9%,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营领域上,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事第三产业的商贸、餐饮、服务业占绝大多数,逐步向农业、交通运输、医药、信息、公用事业等一、二产业发展,除极少数垄断行业外,已渗透到各行各业。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是与全市及全省的发展形势相比,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少,2003年底,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仅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2.26%,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二是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如餐饮、运输、食品加工等行业,据统计,第一产业占7.5%,第二产业占8.56%,第三产业占83.94%,结构比例失调。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规模都比较小,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平均不足5000元,私营企业也不足10万元,没有对县域经济产生影响的龙头企业,没有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发展速度很慢,例如豆制品加工从2001年起步,至今还是小作坊式企业,企业规模没有明显提升。
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
近年,我县制订的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不少,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议,优惠、鼓励、扶持的政策措施都有了,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却不能令人满意。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观念更新慢,思想不解放。进入新世纪,运行体制的市场化,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不断渗透,面对新形势,我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要求。一方面,从领导和管理层来看,缺乏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的认识,认为抓国有、集体经济保险,抓非公有制经济危险;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甚至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意或无意地设置障碍。面对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没有吃深吃透,操作方式是一等二看,然后把它变成一些抽象的、模棱两可的条条框框,让老百姓去干。没发展就规范。另一方面,从民营企业经营者来看,相当一部分观念陈旧,思想落后,认识不到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进一步融合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埋头苦心经营传统式的小作坊生意,小富即安的狭隘意识普遍存在,缺乏做大做强、低成本扩张的胆识与魄力。
2、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政策不宽松,手脚放不开。近几年虽然出台了许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仍缺少减压鼓励,解忧助跑的宽松环境。特别是政策到位率差,实施措施很不完善,办事繁杂缓慢,具体落实差距较大。个别部门只从个别小集团利益出发,服务观念极差,只罚款收费,不服务,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瞎指挥。有些行政部门依靠行政权力,“管、卡、压、吃、拿、要”,甚至有个别管理人员以管理为名搞不正之风,管理工作缺位了,个人腰包充盈了,挫伤了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在金融、税收、土地征用、能源供应和项目审批上对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和其他经济成份一视同仁,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扣证现象仍时有发生,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过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3、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筹措困难。资金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积累的资金很难满足进一步扩张发展的需要。申请向银行贷款,银行在“零风险”的新责任制度下,对信用制度未建立,规模小而且分散的非公有制经济则更加“惜贷”,私营企业很难取得国家银行的信贷支持。谋求向民间融资,一方面,受金融法规限制,缺乏各种担保公司一类的中介组织保证其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向民间举债,利息远远高于国家贷款利率,企业难以承受。一些私营企业受资金困扰,生产形不成规模,产品上不了档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4、政府引导服务少。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有着不可低估的潜在力量。多年来,我县的民营企业多在三产商贸饮食服务业游弋,水域狭窄。由于受市场准入的限制,加之政府部门缺乏产业政策、产业信息和项目建设的宣传与指导,没有从措施上、行动上很好地扶持和引导民营经济从服务领域向加工领域、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的转变,致使民营经济在商贸餐饮业中一哄而上,相互挤兑,微利经营,自生自灭,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5、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不平衡,自身行为不规范。我县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低下,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人才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私营企业人才更为匮乏。由于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致使许多企业沿袭着陈旧的管理方法,大多都停留在大家族式管理状态,更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缺乏技术则使其产品往往停留在简单仿制的低级水平而不能及时升级换代,使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有少数经营者不是通过诚实劳动,以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上乘的质量,合理的价格,良好的服务来赢得市场和消费者,而是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用不正当手段,在生产经营当中制假售假,骗买骗卖,缺斤少两,欺行霸市,坑害群众,更为严重的还搞偷税漏税、抗拒监督管理,破坏经济秩序,不但损害了自身形象,而且在社会上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也阻碍着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
1、大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我县是贫困山区,经济、地理、区位、交通等硬环境没有优势,缺乏吸引力,因此,人为地创造优越的软环境显得尤其重要。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营造人人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氛围。
首先政策上鼓励、引导。要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政策、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政策,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又颇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切忌照搬照套条文,不与本地实际结合,努力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歧视和限制,积极创造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对非公有制经济做到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登记平等、税收管理平等、规费标准平等、金融贷款平等、市场准入平等和部门服务平等,使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步入公正有序、平等竞争的环境。
其次管理上鼓励、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本着“对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管,对该管的事情要认真管好”的思路,积极探寻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处的位置,不断矫正自身的“坐标”,努力正确地发挥自身作用,以保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采取“先放后导”、“先予后取”、“先市后城”的方针。所谓“先放后导”,就是先放开市场,让干部群众放开手脚,大胆地去试验、创新。在此基础上引导,针对在放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甚至存在的诸多的不良行为,加以引导、规范和惩治。“先予后取”,就是先支持帮助非公有制者发展起来,然后让他们照章纳税,回报社会。大多数群众创业的起始条件非常艰苦,让渡一定的利益给予扶持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形象地把这叫做要养鸡生蛋,不能杀鸡取蛋。所谓“先市后城”,就是先培育市场,积累资金,然后进行城市建设,搞好基础设施,推进经济上新台阶。
最后,政府及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在执行政策上,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支持不包办,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要严格依法行政,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建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考核中,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发展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政府要予以大胆表彰和奖励。对为了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巧立名目,层层设卡,重复收费,甚至打着依法管理的幌子吃拿卡要,把管理变成收费,把服务变成要钱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要依据党纪国法予以严惩。
2、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要着力培育生产要素市场,通过正确引导,利用市场机制调动更多的资本合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纳县外资本进入我县资源开发,激活民间资本,兴办非公有制经济实体。首先在招商引资中必须以实现招商引资和资源、项目的良性对接,实现优化环境、诚信服务和形象竞争的有效关联,抓住国内外资本转移、产业整合的机遇,拿出我们基础最好、回报率最高的企业、行业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其次拓展诚信体系。从源头和体制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组建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并使其有效运行,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定期评议职能部门,努力打造“诚信宁陕”,在全县形成“形象就是财富,信誉赢得市场”的共识,为我县搭起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平台,让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人才流源源不断注入宁陕,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完善非公有制经济融资体系。融资难已成为困扰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的“瓶颈”因素。解决这个问题,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为担保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鼓励企业间金融互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包括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构建由政府政策性担保、社会商业担保、民间互助性担保等组成的多层次、多形式担保体系。对确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政府给予优惠贷款和贴息贷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国民待遇”。允许非公有制业主以土地证、房产证和有价证券抵押贷款,降低申贷“门槛”。政府出面在银企之间建立信息协调机制,委托诸如资产评估、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银企双方业务流程,建立非公有制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和项目风险评估制度,为银企之间的合作提供信息服务,抓好银企合作项目执行落实、监督、检查和协调,促进资金发挥效益,规避风险。
4、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企业一般因其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拥有稳定的市场和技术等信息来源,容易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或者不能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其竞争能力。县级政府可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机构,搜集、分析、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如从扶持的角度出发,开展财务顾问服务,对其资金运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政策咨询、人员培训、科技服务、信息交流、监督检查等;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行业协会等业界自治组织,建立产品销售渠道等。要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将一些条件成熟的个体、私营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范围内。新闻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市场竞争是人才、技术的竞争,企业拥有人才、技术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政府要加快人才市场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步伐,为非公有制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经营人才,特别是输送中高层管理人员。要采用多种手段转变人们就业观念,废除一切对非公有制以及城乡集体企业的歧视性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必须转变生产方式,走科技发展之路。要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培养、引进技术人才,引进本行业先进的技术,外部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形式技术合作,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自身形成科技创新的主体。
实现由传统家族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变。企业家族式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突破狭隘家族意识,改变纯粹家族式的管理,启用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从个体业主制、合伙制逐步向公司制、工厂制转变。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经营形式上要以县外大企业为龙头、县内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组织,推进联锁、联合、联营等经营手段,构建县内小企业与县外大企业的协作关系,使县内小企业尽快纳入现代化生产的体系,改变小企业孤军作战的低水平与分散状态。通过大企业实力雄厚的资金和营销网络,把我县的小商品、小产业同大流通、大市场联系起来。
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皇帝女儿不愁嫁”,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向质量要效益,切实改变产品低质、低档、低价的状况,向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创出企业自己的特色产品。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企业更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目前,我县企业规模小,单个企业很难承受巨大的广告宣传投资,几个企业可以共同投资创立一个品牌,例如豆制品企业可联合出资,统一产品标识、产品包装、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大力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逐步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6、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优势资源,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创出特色,才能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才能搞活县域经济。近年,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稳果、优菌、扩药、强牧、兴菜”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我县农副产品的种类及规模都有大幅度提升,但只有香菇、木耳、板栗、核桃、蜂蜜等少数农副产品进行了加工增值,大部分仍然是初级原生商品,并且未形成拳头产品,难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户才能稳定增收。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农业加工业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畜禽、蔬菜、豆制品、淀粉等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形成“专业村”、“专业乡(镇)”等块状非公有制经济,同时促使农工贸一条龙,既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又使农产品增值,还能吸纳大量城乡剩余劳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狠抓优势资源开发。陕北立足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燃气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实现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启示我们,只有依托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工业才能避免走弯路。我县有丰富的矿产、生态、水能资源优势、林业特色产业优势和西汉高速公路建设机遇。我们应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突出重点、分类引导、梯次推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差异性经济优势。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和市场机遇,不失时机的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作为县域经济的突破性产业来抓。搞好矿产开发规划,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矿产开发主体,在广货街、江口、金川形成矿产采选经济带,尽快形成规模。要抓住西汉高速公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建材、沙石、交通、运输、商贸零售、餐饮娱乐、农家乐、蔬菜副食供应等为主的“公路经济”,积累资本、积蓄力量,奠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