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固县二中教师熊汉平事迹
二中教师熊汉平事迹
城固二中教师熊汉平。今年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她,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城固二中任教至今。19年来,她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古训,教书育人,竭诚奉献,关心爱护学生,长期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助推一个又一个的学子成才成长,改变了人生命运。特别是多年来,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她的同事、同学、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都自觉加入到这个“爱心接力”之中来,形成了一个担当责任、奉献社会的“爱心磁场”,为桔乡城固平添了一泓美丽色彩。
熊汉平老师用执着的追求谱写了人生的辉煌。19年来,她所带班级始终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最受欢迎的教师”,还被评为“十佳特色教师”和“师德标兵”。
19年风雨历程,19年爱心奉献。熊汉平老师的凡人善举点亮了莘莘学子的的希望,感染者她的学生,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用知识教书,用爱心育人”是熊老师执著的工作理念。“点亮每一个学生成才成长的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尊严的度过难忘的求学岁月。”更是她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事业追求。1994年9月,正值青春年华的她,踏入了人民教师这个神圣而光荣的队伍。在这青春最有激情的岁月中,她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勇挑重担,工作能力和教学业绩不断攀升,成为全校唯一一名女性班主任、科任备课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扮演着学生的严师、良友,甚至慈母的角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爱心,铸造出自己“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的品牌教师形象。
城固二中有不少来自本县南北二山,家境贫寒却吃苦好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正常学习因家庭经济状况受到影响。冬天单薄的衣服,平时营养不济的体魄,她的内心隐隐作痛,暗自下决心为他(她)们做些什么。
高冬梅,家住南部山区的一位女生,是她走上工作岗位后带的第一届学生。该生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完成高中学业举步维艰。于是她经常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点接济这位女生,时常给其一些衣物,周末将其叫到家里改善生活,加强营养,还时常带她去看病,鼓励她坚定信心,让学习改变人生。在熊老师的持续关爱和支持下,高冬梅同学一路勤奋努力,一举考入江汉石油学院。就在高冬梅大三考研时,因家里经济困难不支持,五百元的资料、报名费一时难以凑齐,熊老师得知后,二话没说,当即向朋友借了五百元钱给其寄去,后又陆续汇钱资助,解除了高冬梅的后顾之忧。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那时刚参加工作的她月工资还不到四百元,小孩还小,两家的父母还需要照顾,公婆刚做完手术还躺在医院,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爱莫能助的。爱心孕育希冀,高冬梅同学如愿她考取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了辽宁省一大油田工作,成为业务技术骨干,并曾作为国家对外援建人员赴非洲工作,为国争光。
程梅同学是城固二中2005届的女生。家在天明,父亲外出打工,杳无音信,母亲内风湿加肾结石,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头卧在墙角的小猪。熊老师家访时了解到这一切,当即决定再难也不能让孩子失学。从此,她主动把程梅作为自己助学帮扶的对象,无微不至的向其倾注浓浓的关爱之情。一次,程梅在军训期间染上了恶性痢疾,上吐下泻,躺在床上起不来。熊老师得知后,立即带她去医院,又为她买来换洗衣物,在家里熬好粥送到医院,照料她直到病愈。临近高考时,程梅的弟弟被蜂蛰,全身肿胀,住进了市中心医院。熊老师一边安慰程梅不要着急,一边赶到汉中看望其弟弟,并当场给程梅的母亲了一些钱,解了家庭燃眉之急。2008年,程梅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科技大学。程梅同学心存感恩,学习优秀,年年取得一等奖学金,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如今已被免试保送为研究生。
用真诚传递爱心的使者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行天下是人性的光辉。如何使爱心善举的涉及面更广,受益人更多,激发更大的社会效应,是熊老师一直萦绕脑海的问题。多年来,她一直积极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接触到大量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学生,深感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在她多年坚持爱心奉献的同时,她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依托人际关系,向同事、同学、师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发出倡议,恳请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关爱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熊汉平老师的善行义举得到了县内外许多“爱心人士”的广泛赞誉,也引发了大家的牵手行动。她的许多朋友纷纷慷慨解囊献爱心,全校20多名特困家庭学生实现了结对帮扶。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熊老师迅速发动所带班级学生积极向灾区群众捐款,她以身作则,率先拿出500元,通过中华慈善基金会捐赠灾区群众,就连她7岁的儿子也将积攒的50元压岁钱捐了出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的师大校友——中宣部的刘向军同志,主动要求每年结对捐助四个学生,还给学生们寄来了许多书籍,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她的师大学姐,早年毕业于城固二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何蓉,收到她的倡议书后,百忙之中多次联系助学相关事宜。就在她去美国讲学期间也不忘关心孩子们,除了捐资捐物,她还时常关心孩子们的成长,2012年底前,何蓉博士从网上购买了数百本科普读物寄到学校,委托熊老师代她把这批书捐赠给图书馆。春风催拂,爱心荡漾。在一次次的爱心活动和爱心奉献中,全校师生都积极参与,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商务出版社,北京建筑总院,陕西师大等数名师大校友,和城固的一些朋友都自觉加入到这场爱心活动中来,构成了一副动人的“融融慈爱情,滴滴暖人心”的感人画面。
2012年年底,期末考试期间,她得知本校高二(9)班叶世莲父亲在外打工,因老板拖欠工资,孩子没了生活来源,期末考试都没法参加。她很快从班主任那里查到该生的电话并和她姐姐取得联系,核实了情况,让学生回到学校参加考试,资助300元钱让她先用,并连夜和北京校友取得联系找到了长期资助人,放下电话已是深夜12:30.对于每笔捐资助学金她都详细记载,发放时间、学生的签名他都认真核对,然后把复印件寄给捐助人并附上感谢信,期间还定期让同学们向资助人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19年来,熊汉平老师总是春风细雨般的关爱学生,在她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一视同仁。她时刻把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放在心上,常谈心多交流,化开他们思想上的结。对于那些因家庭的缘故,很敏感或很自卑的学生,她总是细心呵护他们。每次发放生活资助费,她总是在休息时间把她们叫到办公室,在保密的环境下发给他们,并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告诉他们不要有任何压力,讲明叔叔阿姨们对他们的帮助不求任何回报,让他们安心学习。该校某生父亲在外打工,因失手成了杀人犯,畏罪潜逃,警察来校调查,孩子很害怕,她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并告诉孩子,你是你,你父亲犯罪不是你的错,你不要因此而自卑,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这名学生放下了包袱,一直专心学习,如愿考上大学,如今已上大三。多少特困学生、学习差生和行为偏激的问题学生都在她的无私付出中成长成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近年来,经熊老师重点帮扶的特困学生就有30多名,仅08届就有9人。在过去低工资时,她坚持每月为资助学生拿出30-50元不等的生活费,如今,她已将资助金额提高到每月200-300元。她的关爱化作了受助学生刻苦攻读的强劲动力,一个个都如愿考入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每看到受助的学生因自己的关爱而成才成长,她感受更多的是喜悦与收获。每年春节期间,是熊老师最感欣慰的日子,她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学生们的祝福贺卡,她的家里挤满了前来看望问候的当年学子。一位当年受助的本县天明镇困难学生,专科毕业后如今供职于省城西安一家大型国企,2013年春节专程回家看望她时,充满感激地对她说:“因为您的关爱,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让我们了解了外部世界......”。在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中,像这样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熊汉平的事迹不胫而走。有人赞叹,有人困惑(因为她的家庭也不富裕)。每当人们问及她为什么这样做时,一向乐观自信的熊汉平老师总是坦诚地说:“不图回报,只图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这些孩子确实需要帮助,他(她)们就是我当年的影子。”质朴的话语透射出一个淳朴厚道人的无私心底。是的,年已41岁的熊汉平老师,家有老母,儿子正上高中,丈夫在企业工作,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对困难学生的接济主要依赖于她和丈夫的工资收入和平时的省吃俭用。她的家人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她常说:“我来自农村,兄妹多,家庭负担重,求学艰辛,是父母的辛勤劳动和国家的培育才使我实现了人生理想。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是我做人的本色。”她是学历史的,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传统美德洗礼了她的灵魂,这或是她精神家园的更高追求吧。善行义举的想法可能人人都有,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很少,而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更是廖若晨星。熊汉平的凡人善举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更显得难能可贵!
一位哲人说过,真、善、美总是相连在一起的。熊汉平老师和她的爱心团队用真诚、善良铸造了人性之美,她(他)们的无私奉献为美丽城固添光加彩,53万桔乡儿女为其人格魅力而感动、而喝彩、而自豪!
第二篇:熊灿平讲话(1226)定稿
在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精神,总结2012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经济工作。刚才,家耀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2013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就抓整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站位高、立意深、思路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关于2013年的经济工作,要点已经印发给大家,请下去后认真抓紧组织讨论,及时反馈意见,这里我就不再面面俱到。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研究的意见,我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2012年经济工作基本评价
过去的一年,面对全国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突出主基调,推进主战略,跑省进京争取支持,内引外联招商引资,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成功举办第七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总量扩大,增速加快。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4亿元,增长16%;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增长108%;
— 1 —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21%;完成财政总收入7.18亿元,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亿元,增长35.8%;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7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增长20%。在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预计今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市0.7个百分点、超全省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全市24个百分点、超全省26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超过全市9.2个百分点、超全省6.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超过全市2.2个百分点、超全省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全市6.4个百分点、超全省2.1个百分点;旅游综合收入增速分别超全市123.6个百分点、超全省143.6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增速超全市564个百分点、超全省571个百分点。
(二)结构优化,后劲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全年推广种植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油菜、小麦、烤烟、蔬菜等14万亩,实现夏粮、秋粮产量5万吨,烟叶收购2.2万担,实现农业增加值1.7亿元;流转土地10028亩,建成水果种植专业村1个,专业户50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增规模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家,全区规模2000万元以上企业达28家,规模500万元以上企业达33家,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1亿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旅游产业、商贸流通、公共
服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张,登记注册各类第三产业企业及个体经营户325户,注册资本6.68亿元,三产从业人员1.5万人,全年实现税收7991万元,三产经济在全区经济中占比25%,呈良好发展态势。
(三)基础夯实,条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交通投资6亿元,实施交通运输项目21个,建成杭瑞高速连接专线花海大道、大洞口至雨灌、箐门口至天桥等一批旅游公路,全区公路好路率达91.35%。特色城镇建设加快推进,花海文化城一号、二号、三号主干旅游公路和五号旅游次干道、五号支路、二号桥、旅游服务中心、中心幼儿院、扶贫生态移民等工程快速推进;建成普底彝族风情小镇、戛木“同心”新村等一批特色旅游集镇和五园新村,以城带乡、城乡统筹能力明显增强。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投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489万元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争取项目资金949.4万元解决了1.9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加快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强电迁改7条,投资2332万元建设低压供电线路274 km,供电总面积达到504.1km,供电可靠率达98.95%。新建移动、联通、电信通信基站13个,覆盖率达95%以上,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通讯条件明显改善。
(四)影响扩大,活力提升。以成功举办第七届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提升了百里杜鹃旅游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整合资金28.8亿元完成旅发大会51个保障性和
2— 3 — 20个带动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旅游示范村9个,发展农家餐馆和农家旅馆52家。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杜鹃花展暨首届国际杜鹃花博览会、百名驻华使节文化交流、国际彝族火把节等系列活动,接待游客141.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173%。促进国发二号文件项目化、实物化,积极“跑省进京”,争取各类建设项目25个,争取资金3亿元;编制包装融资贷款项目7个,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贷款10亿元,到位5.39亿元。加大招商力度,签约项目资金43.5亿元,到位25.1亿元。
(五)民生改善,社会和谐。16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8.84亿元。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加快教师公租房、幼儿园、学生食堂、薄弱学校改造等教育工程实施进度,投入财政资金1400万元、每生每餐增加1元改善学生营养餐,惠及11275名学生。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各行政村农家书屋,完成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375户、4个村的“五古一特”建设工作。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2517人,建档率81%;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12年参合率达99.83%;提高新农合补偿顶线,降低起付线,全年兑现补偿资金1963.92万元,惠及群众41260人。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259万元、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救助金520万元。抓好创业就业工作,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669人,同比增长621.18%,全市排名第一;实现再
就业82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2132人,完成各类培训2500人。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年社会保险累计参保56779人,征收基金380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3974人,参保率93.27%。扎实抓好产业化扶贫,净减少贫困人口6967人,普底、金坡两乡实现“减贫摘帽”。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现“零事故、零死亡”的目标。加大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的排查化解力度,矛盾纠纷化解率95%以上,息诉息访率90%以上。创新人口计生管理模式,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同比分别下降1.54个、1.59个千分点,实现“双降”目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面临的困难大于预期,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实践证明,党工委、管委会年初确定的总基调、总目标和总要求,符合省、市要求,符合百里杜鹃实际,是完全正确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以原煤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受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波动大,运行风险不可控;二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新型产业规模小、高端产品少、效益低,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不明显;三是项目建设资金瓶颈继续存在,拓展政府融资渠道、改变金融基础薄弱现
— 5 — 状,破解发展难题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五是旅游产业缺乏城镇化依托,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产值比重小,贡献率低;六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任务仍然较为繁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脚踏实地干事业,奋力赶超求突破,在全省、全市千帆竞发的大格局中赢得主动,在转型跨越的新征程中创造骄人业绩。
二、关于2013年经济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无论从全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来看,我们都必须咬定目标,负重加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抓实干搞好经济工作。
2013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总的来说机遇、压力、优势并存。一是机遇。就是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赤字比今年增加4000亿元,中央预算投资比今年增加350亿元,并适当扩大融资总规模,有利于项目和资金争取。国发二号文件深入贯彻、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和即将出台的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规划等历史性机遇为我区发展提
供了重大政策保障。二是压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市委、市政府要求百里杜鹃2016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的三个核心指标中,人均生产总值要求达到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求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求达到1000美元,今年全区的完成数仅为1777美元、1890美元和525美元,巨大的差距说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当低,要超过全市、全省、全国的水平,任务非常艰巨。三是优势。第七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影响力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加上杭瑞高速、毕节机场的建成,花海文化城建设的快速推进和旅游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升了我区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向上争取支持的路子更宽,开发开放步伐更快,旅游带动效应更明显,游客可能出现“井喷”现象。
结合我区实际,党工委、管委会确定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完成16亿元,增长1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8亿元、11.5亿元、2.7亿元,分别增长5%、20%、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亿元,增长32%;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增长66%;实现财政总收入8.6亿元,增长20%,省口径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亿元,增长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40%;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 7 — 收入20386元,增长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增长18%。
这一预期目标,是党工委、管委会分析研判各种因素,充分考虑了全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提出来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各乡、管理区和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要在做大工业、巩固农业、开发旅游、主攻项目、保障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实现大突破。
(一)必须坚持工业的支撑地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继续巩固工业支撑地位。这次胡锦涛主席来毕节考察座谈时指出,“如果工业在三次产业中不能处在应有的地位,那怎么实现工业化”,我们工业的支撑地位没有改变,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还是工业。今年我们要继续下功夫做大工业,实现“一增二超三突破”。“一增”,即确保在全市排名中实现增比进位;“二超”,即工业增长幅度超2012年增幅,超全市工业增幅平均水平;“三突破”,就是在提高科技含量、壮大企业规模和填补园区空白上取得突破。一是要大力巩固煤炭工业经济。统筹推进煤矿扩能技改和整合步伐。要深入挖潜力、搞好服务、加强调度,确保安全生产、正常生产,实现煤炭产量400万吨以上目标任务。要积极鼓励和引进煤炭洗选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二是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要积极鼓励
和引进煤化工龙头企业进驻,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资源配臵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煤炭资源、劳动力资源就地转化,降低工业经济运行风险。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结合交通、资源、土地等实际因地制宜,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尽快完成全区工业发展规划,努力构建集约发展、持续稳定、关联度高、效益良好、风险可控的新型工业体系。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及旅游商品加工业,集中开发九龙神茶、蜡染、刺绣、蚕丝制品、金银花及中药材、特色农产品。要加快发展新型建材,推进龙竹生态环保建材项目,仁和年产6000吨塑管厂项目、200万吨水泥项目建设。
(二)必须坚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强基固本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在稳定2012年粮食生产面积基础上,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扎实开展全程农业科技服务,力争种植玉米5万亩、水稻0.4万亩、蔬菜3.2万亩、马铃薯5万亩、确保粮食生产再夺丰收。二是要进一步抓好烤烟生产。旅游虽然是我区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受基础条件、旅游季节性强的制约,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烤烟产业是老百姓增收最直接、最现实、最快捷的种植业,必须认真宣传落实好2013年继续实施的烟叶收购价格整体上调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强
— 9 — 技术指导、收购协调服务,不折不扣完成1.56万亩烤烟生产任务,确保广大烟农增产增收。三是要加快结构调整、降低粮经比例。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全面完成3000亩茶园、10000亩核桃、1000亩天麻种源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要大力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积极鼓励和发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三)必须立足旅游的优势地位,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2月2日胡锦涛主席视察百里杜鹃,要求继续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杜鹃花资源和生态资源,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胡主席对百里杜鹃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给与了充分肯定,我们必须常抓不懈,以旅游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完善服务功能。要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尽快形成杜鹃花文化旅游区、米底河生态旅游区、百里杜鹃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大草原高山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区“四位一体”旅游目的地。要以开展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继续加大景区景点、交通路网、电力通讯、宾馆酒店等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档次和品位,推进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旅游产品竞争力。二是努力破解旅游季节瓶颈。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走中长短结合、— 10 —
高中低结合的路子。在精心策划举办好春季观花游,提高观花游综合效益的同时,强势推出高山草甸游、生态休闲游、夏季避暑游、乡村体验游,把百里杜鹃打造成中外游客的大观园、周边城市人群的后花园、火炉城市人群的纳凉园、老年人的疗养园、年轻人的伊甸园,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提升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游客听到就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回头,延长旅游周期和链条。三是提高景区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从2012年全区游客进入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来看,游客人均消费不足550元,旅游仍然处于典型的“门票经济”阶段,必须加快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符合旅游和深度旅游,加快转换旅游宣传营销模式和机制,深挖消费潜力、增加消费层次、拓展消费空间。四是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办节模式,突出杜鹃花文化和彝族文化,精心策划、举办2013年国际杜鹃节、避暑季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其平台优势,大力开展文化、商贸活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实现节庆活动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最大化。
(四)必须明确项目的主攻方向,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项目决定发展速度,代表发展形象,牵动发展全局。2013年的项目建设要以花海文化城、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工业转型升级等领域为主攻方向,通过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强化要素保障,以项目壮大综合实力,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一是要全面加快花海文化城建
— 11 — 设。全面拉开花海文化城建设,确保旅游综合服务大楼A栋建成投入使用,B、C、D栋完成主体工程;完成一、二、三号主干道及一、二号次干道建设;加快一、二、三号桥;启动三、四、五、六、七、八号次干道建设;启动供水系统、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馆一中心”、公安、检察、财税、工商、鹏程管理区等单位办公用房及公务员小区、生态移民工程、教育卫生小区建设。二是要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以黔大高速连接线、米底河水库、鹏程变电站为代表的一批交通、水利、电讯基础设施,在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工程性缺水难题和供电可靠性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三是要突出抓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成水西博驿度假酒店,推进生态休闲度假公园建设,开工建设华荣度假酒店,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档次和接待能力。四是要着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龙竹生态环保建材项目、湖北宜化30万吨乙二醇生产项目、仁和年产200万吨新型水泥厂、白岩脚煤矿60万吨技扩能项目和威远一矿60万吨、二矿45万吨、三矿45万吨项目建设。完成化育、滴水岩等5家煤矿2000万规模以上企业申报。
(五)必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强化控辍保学工作,— 12 —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努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同步提升。二是要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完善对创业就业领域的服务、指导和帮扶,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以培训促转移就业,以转移就业促农民增收。三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四是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各类救助标准,加强低保、“五保”动态管理,强化老年公寓内部管理,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加大物资储备力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五是继续加强物价调控监管,做好食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整顿市场价格秩序,努力保持市场物价稳定。
(六)必须坚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切入点,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重心下移为突破口,以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应急体系建设等为着力点,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要保持安全形势的稳定。全面落实企业主体、部门监管、属地管理“三个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力度,切实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事故
— 13 — 起数、死亡人数“双降”目标的实现。二是扎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注重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全面深入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认真开展好“三级联动视频接访”和“三访”等活动,解决好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三是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继续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推进“平安和谐四区”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公共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四是进一步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着力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演练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关于强化工作落实的问题
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要贯彻好、实践好,关键是转作风、抓落实、重实效,抓重点、筑平台、带全盘。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支撑。在新的形势下,思想观念的解放程度决定一个地方发展速度,认识高度决定工作力度,工作思路决定发展出路。在具体工作中,应增强四个方面的意识。一是要增强加快发展的机遇意识。发展形势逼人,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要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善于在实践中把握眼前的机遇、发现隐藏的机遇、创造可能的机遇、扑捉易逝的机遇,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14 —
把蕴藏的优势运用到极至,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至,一刻不耽搁、一刻不懈怠、一刻不折腾。二是要增强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作为毕节试验区的“试验田”,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工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工作要有动力,发展要有活力,必须继续增强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今年我们要下决心解决部门推诿扯皮、领导怕担责任、干部怕穿小鞋、业主怕担风险,相互“踢皮球”、“打太极拳”不敢创新的问题。各乡、管理区和各部门在舆论导向上要弘扬创新,在工作导向上要支持创新,在用人导向上要激励创新,放下架子、丢掉包袱,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三是要增强永不满足的进取意识。进取的动力,第一是“破”。要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弊端,破解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破解影响发展的阻力障碍,放手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迸发出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出来。第二是“比”。从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增比进位的要求以来,全省、全市上下都在一些经济指标和重点领域开展排位,在能够定量和定性的基础上,我们也要加快比的制度建设,纵比成效,横比差距,比出压力,比出干劲,比出成绩,工作要向更高的标准要求,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向标兵看齐。第三是“拼”。坚持拼在经济工作一线,在加快发展中拼项目,在业务工作中拼服务,在执政为民中拼政绩。第四是“超”。抓经济工作要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做到通盘考虑,扎实开局;要有
— 15 — 赶超精神,克服一切畏难情绪,敢同快的比,敢与高的攀。四是要增强无功即过的用人意识。要打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陈旧观念,树立无功即过、功不抵过的发展观念。要扎实抓好干部实绩考核,建立以干事选人、靠发展选人、凭项目选人的全新观念,大胆任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之人,坚决不用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之人。
(二)构筑平台,统筹推进。作为欠发达区域,我们开发开放的水平还相当低,资金瓶颈、体制瓶颈、招商瓶颈还未得到彻底突破。在2013年的经济工作中,要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着力构筑三大平台,变区域边缘为开放前沿,促进大开放、大发展。一是要构筑融资平台。我区财力薄弱,开发建设中资金缺口大,加快推进政府融资刻不容缓。同时辖区内企业大部分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普遍存在资金“瓶颈”问题,缺血贫血现象严重,民营企业贷款比较困难。要构筑政府融资平台,在壮大建设投资公司和旅游开发投资公司两个融资主体的基础上,采取土地储备、资产注入、规费收入、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组建搭建规范、合规有实力的融资平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再举重拳、再出实招,继续加强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的汇报对接,确保融资工作持续取得突破,为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构筑企业融资平台,按照省委、省政府“适度超前发展金融”的要求和即将实施的八个“千亿计划”,逐步优化
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引进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机构体系,疏通银行融资主动脉,为民营企业和重大项目输血。二是要构筑政策平台。要加快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着力转变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筑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平台。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政务公开工作,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基层决策自主权,大胆放权到乡、管理区一级,将执行、服务、监管等职责的重心尽量下移,确保乡村两级在事权与财权方面更加匹配,权利与责任更加对等。要积极拓宽民营经济准入,在企业准入和经营范围上,除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不能经营的,都允许企业经营,确保政策更加宽松,更有利于发展。三是要构筑招商平台。要强化招商责任,通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传递压力,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招商潜力,努力形成人人想招商、人人谋招商、个个为招商引资献计出力的良好局面。要筹划招商项目,搞好项目储备,把工业化、城镇化、特色农业等细化为具体项目,把开发项目延伸到各个领域,建立全区统一的招商项目库。要改进招商方式,重点要再突出一点,路子要再拓宽一点,胆子要再加大一点,办法要再增多一点,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新办法。要认真研究对策,勇于突破,大胆创新,招商引资中只要不违法,不违纪,一切优惠条件都可以谈,— 17 — 针对业主反映强烈的用地、用电、税收、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坚持一事一议,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给予解决,让业主满意、促企业发展。
(三)转变作风,推动落实。12月初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总书记亲自带头践行八项规定,可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重要性。面对今年繁重的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转变作风入手,树形象、抓具体、攻难点,努力推动各项经济工作的落实。一是要转变作风。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省委提出的“十破十立”和市委提出的“五克服五强化”的要求,继续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全面克服“锐气不足,暮气缠身,怨气较盛,才气不够,硬气欠缺,阔气攀比”等不良风气,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激情干事的精神状态,提振精神,铆足干劲,推动工作。二是要狠抓具体。当前我们各项工作都有其自身的复杂性,牵一发动全身,千万不能一般化地要求、一般化地部署、一般化地落实,必须亲力亲为,务求具体,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落实。要坚决做到一个步骤紧跟一个步骤、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地抓,保证抓住重点,抓出成效。三是要敢抓难点。当前我们在工作中最难以得到落实的,就是涉及稳定的事项,归根到底是大家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不发展求稳定,为慢发
展找原因。为困难找理由,不会为困难和问题找原因,想办法。在征地拆迁、地灾赔付和工程建设等领域开展工作,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敢抓难点,善抓难点,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同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必要时采取行政手段,对那些别有用心阻碍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群体,毫不手软、从重从快坚决予以打击。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新形势鼓舞人心,新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以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追赶一流的历史使命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奋斗,为在全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好第一局、起好第一步。
第三篇:修改十大感动城固人物名单及简要事迹
附3:
十大“感动城固人物”名单
1、胡胜强,男,1969年10月生,桔园镇升仙村六组村民
2、张平,女,1959年6月生,县第二人民医院总护士长
3、王菊明,女,1970年8月生,博望镇莲花办事处莲花池村三组村民
4、肖开兴,男,1958年5月生,二里镇五里教学点教师
5、郭建国,男,1958年4月生,县中医院内科主任
6、杨春慧,女,1957年3月生,崔家山镇计生专干
7、毛建华,男,1969年8月生,县火葬场司机
8、胡芯,男,西安朝华现代关贸学院在校大学生
9、吴培元,男,1954年10月生,天明镇三化村党支部书记
10、唐艳,女,1984年6月生,联硕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附4:
十大“感动城固人物”简要事迹及颁奖词
1、胡胜强:诠释“吃亏是福”的诚信桔商
【简要事迹】
作为商人,追逐利益本是无可厚非,可是农民出身的他,在经商过程中却一直奉行“诚信是金”的信条,彰显出崇高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光辉。
2006年寒冬的一天,胡胜强显得惴惴不安:自己多收了邻村桔农张某210元的桔款,他不顾妻子劝告,冒雨贪黑骑着摩托车硬是把钱款还到张某手里;2007年年底,由于大雪封路,他代新疆客商收购的10余万吨柑桔无法及时运输而腐烂变质,他二话不说承担全部损失,将新桔按数装车发往新疆……于是每年10月初的售桔季节,不少外地客商总是不等动身先汇来数十万货款;2010年11月,胡胜强负责的柑桔专业合作社收购桔农任某柑桔3万余斤,由于市场桔价浮动,成交时市场价格低于协议价格两成多,胡胜强坚持按照协议价格成交,多付收购款近7000元……
作为第三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胡胜强不仅组织建立柑桔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搭建联产销售平台,积极帮助广大桔农增收致富,多年来还把“诚实为本,守信经营”作为经商准则,从不缺斤短两、克扣钱款,赢得整个社会的一致赞誉。
【颁奖辞】
厚重的汉子,在过犹不及的天平上,从容自若。经商不能冷却他如火的热情,世俗不能改变他质朴的良心。一个人最诚实的情愫,在人群中激荡起信任的涟漪。
2、张平:播散爱心的白衣天使
【简要事迹】
张平,现年53岁,是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的总护士长。南丁格尔的名言“作为护士就应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是她从业30余年来的座右铭。
在工作中她以院为家,敬业奉献。2003年“非典”期间她连续加班2个月,任劳任怨;2008年地震时,人人都在惊慌失措中夺路逃生,正在为病人做护理的她不仅冷静指挥全院同事、病人有序转移,还背起一名无人照看的病患撤离到安全地带。
在家庭中她孝敬公婆父母,关怀备至。平时忙于工作,她就和丈夫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常回家看看”,老人有了头痛脑热,总是随叫随到、端汤送药。特别是公公患病多年,2009年脑梗塞发作时,她利用医护知识临场急救,果断将公公背上救护车,一整夜协助抢救,直到老人暂时脱险。那段时间她跑前跑后,既要照顾病人还要工作,真是做到了“忠孝两全”。
2005年起,张平主动联系三里桥办事处敬老院,用节假日业余时间为那里的18名老人洗头、剪指甲、理发、洗衣服、送医送药,一直保持至今。这些年来,她还自费1万多元,为敬老院购买彩电、洗衣机,给老人们送来棉被、棉衣、床单等生活用品;买来理发器具,到理发店拜师学艺,坚持为老人们每月洗头理发。每到传统节日,她总会自购礼物和水果前去慰问,用儿女般的亲情驱赶老人们内心的孤独。
【颁奖辞】
她,平凡的护士,化作播散爱心的白衣天使。她心中之爱,潺潺流淌,从未停歇。她是心比海宽的奇女子,要把弱者一个一个带到幸福的彼岸。
3、王菊明:久病床前有孝女
【简要事迹】
这位刚过四十的农村女子,似乎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结婚、生子、做农活、照顾家庭——生活并没有太多奇特之处。2005年,母亲因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祖母本已卧病在床多年,命运之神在那一刻加倍考验起这位朴实女子的良心。
1996年,祖母双目失明后长年卧病在床,很快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吃喝洗漱都由王菊明照顾。2005年年迈的母亲也因中风导致瘫痪,她除了要照顾祖母、丈夫、儿子的生活,肩上一下子又加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面对责任,别人可能会推卸或者逃避,但她并没有放弃。
从那一年起,王菊明开始服侍着起两位卧病老人的生活,重复着繁重而琐碎的劳作。每天早晨起床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老人们的房间换掉尿湿的褥子,帮她们洗脸擦身。做好早饭,祖母看不见饭菜必须递到手上,母亲偏瘫必须一口口把食物喂到嘴里……忙完这些,王明菊又匆匆赶到责任田里收拾庄稼,看到村头别家的厨房烟囱冒烟了,又回到家为一家人做饭。夏夜她为两位老人扇风、驱蚊,冬夜她为老人烫热水脚、按摩穴位,还灌上暖水壶放在老人手边、脚边。冬来暑往十几年,她天天为老人接屎接尿、端汤喂药,她从不嫌脏、从未叫苦,没有在老人面前表现过任何消极情绪。
2009年,王菊明96岁的祖母安详离世。别人都说,这些年为了照顾两位老人,不仅拖穷了家里,还拖累了你的身体,这下你可以松口气了。而王菊明表示,奶奶虽然走了,她还将陪妈妈走好最后一程,苦点、累点,没啥,家庭的需要是她最大的快乐。
【颁奖辞】
肩挑重担,她任劳任怨,从容坚强,用女性的柔韧战胜种种脆弱;面对责任,她无怨无悔,返璞归真,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几千个日夜,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4、肖开兴:留守深山讲台的最后一人
【简要事迹】
五里坝位于城固最南部的山区,距县城70多公里,那里山峦叠嶂,树大林深,交通非常不便。五里教学点就坐落在这仿佛与世隔绝的的沟沟坎坎里,低矮的教室、陈旧的课桌椅、简陋的教学设备,1名教师,4名学生,这就是一所小学的全部。教学点共有学前班、1年级和2年级3个年级,任教的是现年54岁的肖开兴老师,他也是学校唯一的教师。就是这样的环境下,他在学校一待就是28年。
“要让家乡人消除愚昧,走出贫困!”怀着这样的初衷,1978年肖开兴高中毕业决定留在山区教书。无论是邱家山、倒角坪、庙沟等教学点,还是现在的五里教学点,这些他曾执教过的地方都地处深山,学生居住分散,肖开兴往往身兼数职。校长、教师、炊事员一肩挑,开会、上课、烧水、做饭样样行,不仅教授文化课,还照顾学生的衣食住行。午饭时分老师做饭,学生烧火,大家边吃边聊,学校里充满着欢声笑语,亲得像一家人;晚睡前,老师总要叮咛学生“被子盖好没有”“记得上厕所,不要尿床”……
1985年冬大雪封山,任教于倒角坪教学点的肖开兴,坚守讲台,一个多月没有回家;1996年在庙沟教学点,为将一名发病学生送往医院,他自己竟然累倒在乡医院过道里;2011年暑假,妻子癌症住院期间,他等妻子病情略有好转,立即返回教学第一线……
肖开兴不仅是一位好老师,他还常怀恻隐之心,救济老弱。肖开兴夫妇从1981年起将同村孤寡老人李多寿接到家中居住,夫妻二人伺候他20多年,直到2003年老人去世;2008年“5〃12”地震后,肖老师夫妇照顾聋哑人邹同能日常生活至今。
【颁奖辞】
心中有爱,他眼里的世界比别人更美;心中有爱,他付出的汗水比别人更多。当回眸命运时,别人曾经快活,如今失落;他曾经坎坷,如今安乐。
5、郭建国:被患者捐款救助的医生
【简要事迹】
2011年10月5日在县中医院,84岁的薛姓老人怀揣3660元现金和一封赞助信,请医务人员将东西转送给该院医生郭建国,发生了“患者捐款救医生”的感人一幕。原来,老人是一位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多年来得到郭大夫的精心照料,3次把他从死神身边拉回来。在得知郭大夫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消息后,几次登门致谢都被拒绝,只好请人转交捐款助其治病。(郭建国心怀大爱,怜悯天下苍生,群众也怜悯他,老人为他捐款治病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期声:采访薛老: “郭大夫是个大好人啊!本来我们想给一万块钱的,但又怕太多了他不接受。”)
郭建国,现年54岁,1980年卫校毕业后分配至县中医院工作至今。他曾拜李超吾、马祥庆等中医名家学习传统医术,多次外出进修,还不断钻研西医知识,探索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病获汉中市科技进步奖一项。
从农村走出来的郭建国,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2007年沙河营镇袁家营村11岁学生小宽患有胸膜炎,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一个80多岁的爷爷,因无钱看病导致病情恶化,郭建国带头捐助,每天还为小宽送水送饭,最终救下一条鲜嫩生命。
由于长期从事内科临床一线工作,积劳成疾,2011年6月30日,郭建国不幸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住院期间,他仍每天接听患者就诊电话并做耐心解答,半个月后病情稍好又立刻返回临床一线。住院前后,先后有100多名患者前来探望他,他都用一个小本子挨个做了记录。他说,要趁着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加倍努力工作,并为所有关心过他的人写幅书法表示感谢。
【颁奖辞】
悬壶济世,源于医术精湛;杏林春满,赢得群众爱戴。作为医生,他眼里满是待救的病患,心中满是激流的热血。他为人民赤忱服务,人民对他有口皆碑。
6、杨春慧:舍小家为大家的计生干部
【简要事迹】
在计划生育这个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岗位上,有一位女性一干就是34年,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挚爱的事业,她就是崔家山镇计生干部杨春慧。
1984年,杨春慧在大盘乡开始了计生工作,条件艰苦,群众婚育观念陈旧,计生工作很难开展。但她却不怕,挑起了重担。两河村盲怀妇女莫某一家经常躲避检查,杨春慧就守在莫家3天3夜,为他们做饭,照顾老人,最终感动莫某做了引产手术。山区一呆就是二十年。二十年里,她进村入户近万次,步行路程数万公里,在干部眼里她是一张“活地图”,在群众心中她是“知心大姐”、“好阿姨”。
2003年,杨春慧调到崔家山镇计生办工作。得知孟家坪村孕妇何某丈夫在外打工、父母年老体弱的情况,她经常去家中看望,生怕出现意外,小孩出生后,她上门探望,与这个困难的家庭结下了感情。2006年元月,杨春慧发现何某盲怀二胎,当天她就到去做工作、讲政策,并亲自将其送到医院引产。谁知术前一查,何某患有三级肺结核,那段时间里,杨春慧时常穿梭在肺结核专科医院和何某家中,面对被传染的危险,她丝毫没有退缩,悉心照料,嘘寒问暖,直到痊愈后顺利实施引产术。这几年来,杨春慧积极为何某落实计生政策,送医送药。如今何某的病情已彻底治愈,孩子高兴地走进了校园,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有点紧,但生活的很和睦。
杨春慧的家距单位73公里,在自己身患颈椎病的情况下,还要照顾常年卧床的公公。单位领导特许她冬季每周一可以迟来上班,可她从未享受这种“优待”。已到退休年龄的她,依然奔波在工作第一线,她说:计生工作还需要我,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颁奖辞】
计生工作不好干,但她将工作困难当作前进动力,用个人温暖化解他人不幸。她是计生战线上的一颗明星。
7、毛建华:为圆满生命护航的勇敢骑士
【简要事迹】
毛建华1985年应征入伍,2000年从部队退役,因有驾驶技术被分配到县火葬场作司机。“你会开车,可以选别的地方啊,为什么偏偏去火葬场工作?每天与死人打交道,多晦气啊!”毋庸讳言,殡葬行业让人瞧不起,毛建华却冲破世俗成见,选择了这个职业一干就是十二年。
他刚参加工作时,亲戚走动少了,朋友疏远了,路上碰见熟人,有的远远绕开,有的勉强打个招呼却也是满脸疑虑,没人再敢和他握手,怕不吉利。因为这些,他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曾经也疑虑过。但在一次车祸现场,当他把支离破碎的尸体,连着浸满鲜血皮肉的断肢,汗流浃背地拼好、装车,死者家属哭泣着向他表示感激,那一刻他这才领悟到这份职业的高尚——工作的低贱,却尽到对亡灵的责任;职业的卑微,却蕴含着温馨的人情。从此,他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像一名勇敢的骑士一样为逝去的灵魂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司机,他勤勤恳恳,技术精湛,成为驾驶能手,并主动承担全场3辆服务车的日常维护工作,熟练的维修技术还降低了车辆保养费用。他勤奋好学,自学了遗体敛容技术,成为全场技术最好的敛容师。他主动请缨到收敛一线工作,每年搬运和处理遗体几百具,出现突发事件他第一个赶到收敛现场,遇到连工作几十年的收敛工都畏惧的“恐怖”场面,他却能应付自如。
【颁奖辞】
讥诮紧盯着肤浅的外表,人性的纯真在成见中异化。他向世俗抗争,守护着生命的完整,向逝者表达生者的敬意。他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8、贠建成:侠骨丹心的人民卫士
【简要事迹】
贠建成,这位浓眉大脸、身体结实的关中汉子,警察的职业正好契合了他身上古道热肠、敢作敢为的精神气质。他从事公安工作近30年,完成任务数不胜数,多次临危受命,解救群众于危难之中,正是践行了心中的这一信条。
2011年11月12日,博望镇大西关村妇女王某在汉江河大桥段失足落水、生命垂危,三合派出所贠建成等三位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积极开展营救。面对初冬冰冷刺骨的江水,贠建成没有丝毫的顾虑,当即脱下外衣,只穿背心、短裤径,跳入水中快速向河心被困老人靠近。一个个激流将他打翻在江水中,但他丝毫没有放弃。在距离老人仅20米的地方,有一处10多米宽的深潭,当时他一心只想救人,凭着这股心劲,他深吸一口气,挥开双臂向前猛游,最终在群众帮助下,在水中奋战近一个小时,成功将被困老人营救上岸。上岸以后,他才发现腿部被河床杂物划伤,这位壮汉还因长时间浸泡水中,感冒发烧住进了医院。他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熟悉贠建成的人听说他救人的事情都不会奇怪,因为他见义勇为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少年时代。1979夏,年轻的贠建成救起过本村一个落井小孩;1983年,在略阳嘉陵江边,他与战友成功救起两名溺水少女;从警以来,他惩恶扬善维护一方治安,受到群众交口称赞:个体商贩王某品行不端、群众素有怨言,有“鬼见愁”之称,贠建成对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其改掉了以前的恶习……老贠常说:“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一定要弘扬正气,时刻为老百姓着想。”
【颁奖辞】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有侠骨,他万险不辞;有丹心,他忠于人民。爱岗敬业的小干警,急人之困的大丈夫。
9、吴培元:采茶姑娘们的“老爹”
【简要事迹】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吴培元作为天明镇三化村——一个偏僻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因地制宜,利用本村山区种茶的先天优势,于1987年率先建起村办企业——山花茶厂。吴培元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厂子的经营过程中,潜心钻研,不怕挑战,迎难而上,一心改变本村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迈向小康之路。
茶叶生产对生长环境和采摘时间要求很严,吴培元坚持定期召开村干部会议,动员群众科学种茶;为提高茶叶品质,他积极争跑项目,先后投资近千万元,聘请技术专家,对全厂生产设备进行技改、对人员进行培训,相继研发出“城固银毫”、“城固炒青”等茶叶名牌,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评选中获得奖项。看到乡亲们只采春茶,夏秋茶销路不宽的情况下,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8年带领群众发展500亩优质大叶乌龙茶有机茶园,新建车间,引进设备,开始加工、生产夏秋茶叶,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西北大市场,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如今,三化村茶园面积已达6000亩,产值近2千万元,全村200多户群众每年增收3000多元;在吴培元的带动下,天明镇现有茶厂7个,种植面积达1.3万亩。致富不忘乡亲,发展不忘集体。吴培元历年来帮扶贫困户26户,组织修建镇村公路4.6公里……村里的采茶姑娘都亲切地叫他“老爹”,这是对老支书的最佳褒奖。
【颁奖辞】
当吴培元种下第一株茶树,他或许没有想到这里将绿海连坡;当村民们放下锄头,踏上第一畦茶田,他们或许没有想到从此将踏上小康之路。吴培元与茶结财缘,三化村因茶出美名。
10、唐艳:从打工妹到董事长的华美转身
【简要事迹】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唐艳在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她一直遵循着并以之奋斗着。正是凭着这种执着的信念,短短十年间,她由一名农村出身的外出打工妹转变成汉中联硕电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从小生长在二里镇同裕村的唐艳,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2000年初中毕业后,她怀着改变家庭面貌的梦想,开始了艰辛的打工之路。在广东东莞,她先后做过电子车间流水线女工、产品销售员、部门主管等工作,在尝尽现实辛酸的同时,她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强,关系网越拉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甜是家乡水,亲是故乡人。身为游子,唐艳常常想家,却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家乡与东部地区发展上的差距。“自己富了不行,乡亲们也要富起来”——这个弱女子要干出大事业,她想要改变整个家乡的落后面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胆识!2010年6月,唐艳毅然回到家乡二里镇同裕村,投资230多万元创办了拥有9条流水线、占地240㎡的联硕电子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通讯电压器,乡亲们有的到她的车间当上了工人,有的从她那里领到半成品回家加工,周围200多名闲散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工资。作为一名年轻女性,她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公司还将进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为员工购买基本养老保险,其超凡的胸怀和魄力令人刮目相看。
【颁奖辞】
她是一朵“故乡的云”,曾轻轻地走了。她来时,带回满天云彩。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她拥抱着同裕村久违的乡亲,用坚定的眼神倾诉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弘扬雷锋精神 勇救落水者
——胡芯故事之一
“舍生取义”,“舍已救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汉中市城固县双溪镇韩家坝村村民、西安朝华现代关贸学院在校大学生胡芯,以己之力勇救两名落水儿童的事迹,在城固县广泛流传,引起强烈反响,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2012年7月31日下午18时左右,双溪街下面不足300米的湑水河边突然哭声一片,救命声不断。正在河边帮父亲种菜的胡芯,抬头一看,发现有十多人围着河岸奔跑,边跑边喊救命,湍急的河水中漂着两个人。见此情景,胡芯未加多想,就叫上父亲,甩下手中活,向落水者冲去。到了河边,毫不迟疑地跳入湑水河中,在父亲的帮助下,迅速将离岸较近的一名小孩拖向岸上,在交付岸上的人照顾后,又转身向深水中游去,那时,深水中的一名女子已不省人事,随水迅速向下游。胡芯奋力游到女子跟前,经过几次努力,将女子翻转过来,令其面部向上,然后一手托住女子头部,用另一只手奋力划向岸边。上岸后,这名女子生命微弱,胡芯急忙打电话向双溪卫生院求助,然后,在父亲和围观者的配合下施展救助。经过胡芯和随后赶到的卫生院医生近30分钟的救治,女子终于脱离危险。
这一大学生勇救两名落水人员的事迹,在城固县引起极大反响,被广为传颂,大家都为身边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胡芯本人却不这样看,他说:“其实他只是做了一件常人都会做的事情,谁碰到了都会去救的。”说到当时为什么会有勇气跳进冰冷刺骨的湖水里,胡芯平淡地说:“其实没想那么多,小孩已经在水里挣扎了,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我早一点下去,他们就可能会被早一些救起,早一点脱离险境。”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小伙子在不经意的回答中露出了一丝腼腆的微笑。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他们的这种见义勇为,勇于奉献的精神,似一泓甘甜的清泉,滋润着人们久枯的心田,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勇于奉献和见义勇为的行动让我们感觉到了社会更加的安全、更加的温暖和更加的和谐。(张武)
第四篇:陈汉平艺术简历
陈 汉平艺 术 简 历
1.陈汉平1958年出生于山西省汾西县佃坪乡陈家庄村。
2.1996年专业从事民间剪纸艺术。
3.1999年6月剪制出38米工的《清明河图》。
4.2001年3月剪制出30米长的《百龙图》。
5.2003年获山西省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举办的“榆次老城杯”金奖。
6.2004年3月荣获由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届民间艺术节“万
件民间艺术珍品展”金奖。
7.2005年3月,作品《清明上河图》获临汾民间艺术精品展“创新奖”。
8.2005年8月加入山西省民间协会。
9.2006年8月由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
程工作委员会颁发“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
10.2005年12月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11.2005年9月获由中共汾西县、汾西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对外宣传贡献奖”。
12.2006年3月获由临汾市文化新闻出版社举办的“2006年民办文化”
模范个人和先进工作者。
13.2007年8月获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29 届奥林匹
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帆船委员会,青岛市文化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奥林匹克贡献奖”。
14.2010年5月剪制出85米长的《五百罗汉图》。
15.2010年6月加放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
简介
陈汉平山西省汾西县佃坪乡陈家庄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办会会员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
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万件民间艺术珍品展金奖”获得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民间剪纸艺术,多次参加过国内外举办的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大型活动。
1997年4月,应“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之
邀,展于山东省烟台市,同年六月参加了珠海“迎回归”庆典活 动。
1998年春节,配合“中国乡镇旅游年”活动,展于“中国
七大古都”的开封市。
1999年6月10日,新作:北宋时期张择端的神品名作《清
明上河图》历经八百多天,剪制而出,该画共绘各类人物810多 个、牲畜94头、树木170多棵、大小舟船28艘、各种车辆20余 辆,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
同年7月1日,这幅总长为37.5米,高1.8米和30米长的《仕 女图》应“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之邀,展于昆明国际贸易中心。
1999年12月20日,应“中华梨园协会”“中国儿童基金会”“西安妇联协会”之邀,展于西安艺术大厦。
2000年,千禧千龙年之际,应: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成灯会”之邀,展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同年4月又前往新加坡展出。
2002年以参加了在中国山东维坊“第十九届国际风筝”节活动。2007年8月10日,应“中国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扬帆奥运”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精品巡展。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展出。
其中:作者共有作品千余幅,37.5米长的《清明上河图》30米长的《百龙图》以及的确85米长、1.8米高的《五百罗汉》巨幅连体剪纸。
本作品均用透光彩剪制而成,打破了传统的剪纸,只能在室内展出的局限性,从而走出室外与更多的观众见面,填补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上的一项空白。
为以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置之脑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作者正在筹划剪制《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四大名著的全部人物。本作品各30米长左右,相信不远的将来这几幅作品将于更多的观众见面。
联系人:陈汉平
联系电话:******
第五篇:于维汉事迹
于维汉院士先进事迹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维汉教授因病于2010年11月17日逝世。
于维汉院士1922年1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38年考入原满州医科大学,1945年毕业考入大连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中国医大二分校军医,参军后连年立功。1950年28岁晋升为副教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任内科主任。1951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任克山病研究室主任、教授,1978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克山病研究所所长。1978年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1982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1984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名誉校长。1987年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名誉主任。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地方病领导小组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曾任日本医科大学、久留米大学等4所国际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于维汉院士为第十一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和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挺身而出,投身“克山病”防治事业 克山病属一种骤然发作,发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的疾病。1935年冬克山县张云辅屯死亡70余人,由此被称之为“克山病”。这种病并不仅限于克山县,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很多省份的农村均有此病发生。因此,控制和消灭克山病成为医学界的一项重大课题。
1953年冬,哈尔滨医科大学接受黑龙江省委指示,派于维汉参加克山病抢救。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坚定地选择了地方病防治事业,奔赴我省克山县农村的重病区,开始了制伏瘟神的战斗;这一仗一打就是半个世纪,他为我国克山病的防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于维汉本着“从头开始,从调查研究开始,从搜集第一手材料开始”的精神,常年深入黑龙江省北部克山病发病重病区克山、北安、德都等农村,结合现场实际搞调查研究。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术思想,在病区不分昼夜地诊察、治疗、抢救。最初,效果不理想,有的病人抢救过来了,但多数病人在抢救中死亡。这种情况迫使他更加勤奋地研究防治措施。他常常赶几十里、上百里路去病人家,顾不得暖暖冻僵的手,就跪在炕上为病人诊病,为抢救重患,常常几天几夜不休息,实在困得受不了就蜷在病人身旁眯一会儿饿了甚至用连当地人都无法下咽的馊饭、冷饭充饥。每到冬天发病的季节,他和助手就在克山、北安、克东、德都等地的克山病病区没日没夜地奔波,诊断、治疗、观察这种疾病,积累资料。有的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他就口对口的做人工呼吸。一年冬天,于教授从病区赶赴齐齐哈尔开会,为了赶路,就让关振忠老师开车,由于雪深路滑,车子翻到了沟里。关老师拼命地把几乎窒息的他从车里拽出来,由于脊椎伤情严重,被送进医院,躺了两个月。期间,他一直还在研究克山病防治。还有一次半夜,于教授坐着雪爬犁去抢救病人,途中人们发现他不见了就又往回赶,结果发现他已经在雪地里睡着了。
1953年到1985年32年间,于维汉常年在克山病重病区奔波,救治患者、调研。他与“瘟神”展开30余年的生死对决,经过艰辛努力,以他的勇敢、睿智拯救了困扰我国黑、吉、辽等16省区309个县(旗)、1.24亿病区人口,使病区彻底摆脱了克山病魔的侵扰。在克山病区防治一线,哪里有克山病患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为了病区百姓的健康,他有20多个春节都是在克山病重病区渡过的。自己的母亲病重逝世,他都没能送上一程。当他看到母亲去世的电报时,竟泣不成声,这成了他一辈子的心痛。由于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为百姓救死扶伤,人们深情地称他为“百姓的教授、百姓的好医生”。
十年**期间,于维汉教授遭受迫害,蒙冤隔离18个月。1969年8月,他在解除隔离后的第二天就奔赴我省富裕县病区开展克山病防治研究工作,这一去在农村生活工作了整整两个年头。上世纪80年代,每逢过春节,他就会带着夫人和孩子到克山病病区——富裕县繁荣乡过年,车子一进村,全村的人就呼啦一下子围过来,抢着让他到家里吃年饭。有的甚至早上5点钟就盯着找他。10点钟,又会有一拨人将他抢去吃饭。中午,又会有几家人拉他吃饭,但他从不推辞,谁请都去,目的不是吃饭而是要跟乡亲们聊聊天、见见面,就像一家人一样。前几年,他的儿子于秉柯一行到富裕县办事,当地百姓听说于维汉教授的儿子来了都蜂拥而来,争着抢着邀请他到家里吃饭,说是十分想念于维汉教授,看见他了,就像见到了于维汉教授一样。
上个世纪50年代,是黑龙江省和全国克山病病情最严重的时期,他采用樟脑注射液、升压药物和冬眠药物治疗克山病,效果很不理想。经过多次探索,1957年他开始采用葡萄糖代替樟脑、亚冬目民及适当补液的办法抢救急症病人,收到意外效果。从此,于维汉教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的亚冬眠和适当补液疗法就成为抢救治疗急型克山病人的通用疗法,急型克山病的治愈率由30%提高到95%,在克山病防治史上取得一大突破。接着,在60年代,由陕西提出在黑龙江广为试用的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疗法也收到显效。这两项防治成果的推广,使黑龙江乃至全国急型克山病的病死率骤然下降,因急型克山病致死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在长期防治实践中,于维汉教授还找到服用毛地黄治疗慢型、亚急型克山病的方法,经临床治疗,75%以上的患者心力衰竭可得到控制。其后,他还总结出服用毛地黄和改善膳食结构的结合疗法,使克山病不但可以医治,而且一些病人还得到了根治。为研究防治克山病奉献了一生,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克山病防治专家,被同行称为“我国克山病防治泰斗”。
努力探索,大力推进地方病防治工作
1964年,中共中央北方地方病领导小组决定在哈医大创建克山病研究室。在他主持下,哈医大创建了克山病研究室,后扩建为研究所,于维汉教授为首任研究室主任、所长。他走遍了全国16个省、自治区的170个克山病病区县,开展调查研究,培训当地医生;并与同事们一道调查60余万人,抢救医治6000多病人,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掌握了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规律、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确定了防治措施。同时,在克山病的临床诊断、分型等方面有重大建树,制订了我国统一的克山病诊断标准。在克山病临床治疗上,探索出亚冬眠、适当补液治疗急型克山病的有效方法,挽救了无数病区人民的生命。
5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克山病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1984年,他主持领导了由7省市、17个防治科研单位组成的历时三年的云南楚雄克山病综合性科学考察,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和我省的克山病防治工作。原来每年有上千人发病死亡的黑龙江省,自1991年以来,已经多年没有急型克山病例发生,克山病得到有效遏制,为克山病诊治作出卓越贡献。他在积累了丰富的克山病防治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于1961年提出了克山病病因假说,指出克山病发病与单一膳食条件有关,是一种与营养因子有关的地方性心肌病。1973年,他又明确提出克山病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在此病因假说上做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为克山病病因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为防治克山病探索出一条新路。1979年以来,他先后15次赴日、美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1982年他应邀出席了在布拉格召开的第14届世界内科学会议,被选为心肌代谢组执行主席。1984年,他在东京心肌病国际学术会上发表的论文受到高度评价。多次获得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科研奖项。1978年,他负责的科研课题,有4次获全国科技大会奖;4项获国家医药卫生成果奖;他所主持楚雄克山病综合科学考察获1990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专著多部,其中,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地方病控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竭诚奉献,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与尊敬 于维汉院士医术精湛,学识渊博,思维活跃,重视科学研究,注重开放式办学。1978年起,他先后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熟知国内外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进展,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国外医学界对他的学术工作十分关注,日本心脏财团、美国华盛顿大学等4所大学多次提出与其合作并邀请讲学。他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国际先进教学经验,运用到学校管理之中。在任副校长、校长期间,坚持原则,光明磊落,积极推动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特别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他提出教学要上去,必须科研先上去,既要抓教师队伍建设,又要抓科研队伍建设。他建立研究所、研究室,选派老中青骨干教师出国研修,推动学校与日本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提升了学校师资水平和研究水平。经他牵线搭桥,哈医大共派往日、美、加、英等国家和地区著名医科大学研修、攻读研究生和参加学术会议人数多达2500多人次,为学校师资力量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术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书育人、师表天下。他从教近60年,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1978年起开始培养,心血管疾病和地方病(克山病)的研究生,20多年来共培养硕士生38名,博士生32人。目前,他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科研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从而提高了哈医大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从来不领取院士津贴。2000年,他用院士津贴设立了“于维汉院士贫困大学生奖学金”,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截止目前,已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40余人。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维汉院士1956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962年 1966年多次被授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和标兵;1978年在黑龙江省科学大会上被授予“科学标兵”称号;同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特殊贡献奖;1979年至1981年连续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73年1994年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于维汉院士的先进事迹,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健康报》、《中国建设》、《人民中国》、中央广播电台以中、英、日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