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12: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

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

写议论文就得举例子,如果不举例子肯定写不了议论文:这是一些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的认知。正所谓“拥有语言是作文的基础,占有材料是作文的关键”,例证法的确是议论文主要的论证方法之一。但是,是不是学生认真积累了材料,广泛占有了写作素材,议论文写作就会出现亮点,就会有理有据、有叙有议呢?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即使是高三的学生,在议论文论据的使用上,依然问题多多。学生常常出现的毛病,大略总结为三种,简称“写作三病”,即:

一、牛顿、居里、诺贝尔,陌生不如熟悉的好。

二、诗词歌赋一箩筐,材料好找分析少。

三、事例运用欠灵活,题目一变没辙了。

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海伦·凯勒、诺贝尔……不管什么观点,只要沾边,这几位名人的故事一律几详几略加以运用。事例的陈旧与单一,主要原因看似在于学生平时没有注意没有加以积累,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是没有积累材料,而是对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过于熟悉,从初中开始尝试写议论文时这些名人就已经烂熟于胸了,于是只要进入写作状态,首先进入脑子并组织成语言的就是这些写熟了、写顺了手的名人,而平时积累的名人事迹,就如同是熟悉的陌生人一般,写作时要么想不到,要么想到了却不知道或懒得想应该如何运用,在学生心中那些刚刚积累的“陌生的”人和事,毕竟不如自己写了好多年的更容易把握,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而一些学生在写文章时的确是运用了自己积累的材料,但是运用的不得法、少章法。如一些学生的作文中会出现诗词歌赋满篇飞、罗列事例浮于表象的问题。这些学生基本上语言功底比较好,语言的感悟力与组织能力较好,反应较快,能够把平时积累的诗词歌赋顺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但是,由于学生对文章中的诗词歌赋喜爱有加,难以割舍,于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看似文采飞扬,实则仅是诗词的简单联缀,缺乏对诗词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深入分析;学生常满足于优美诗词的排比、华美文句的联缀,却没有考虑其展现的精神内涵是否合于论点,忽视了诗词背后思想的千差万别。以致理解浮于表象,缺少深入的分析,造成文章论据与论点看似貌合、实则神离的情况。例如200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一些学生的论点是:人应当淡泊名利,恬淡生活。为证明这一论点,大多数学生找到的论据是:李白、陶渊明、苏轼、刘禹锡等。这些作家笔下的诗词文句看似相类,实则不同,因为恬淡只是表象,恬淡的缘由与恬淡之下的差异,学生却没有看到。

还有的学生,由于能够证明观点的论据相对较多,学生很容易找到众多名人事例来证明观点,于是在列举论据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罗列事例,似乎只要将论据堆积在一起,论点便成立了。而且对于事例过多地叙述、描写,也会造成文章文体不明。甚至是由于对自己的论据极其喜爱,以致于将论据扩大成为一篇人物传记,从而使文章中由议论文变成先叙后议的记叙文。

而有的学生,他能够积累材料并且也会运用材料来证明观点,但是,只有在写作目标明确、老师出题有针对性的时候才能写出有理有据的好文章,如,在总结并积累了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后,学生们以王百姓、华益慰等为例写出了一批比较好的作文,但是一些学生认为这些人物与事例只能用来证明“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一观点,一旦进入考场,写作题目变动了,或者写作内容比较宽泛、或者有一定限定时,便又回归到老材料中,一切照旧。

在针对课文或文章进行材料积累时,也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读后感写的不错,但换个题目、换个写作要求,就会再次忘记自己积累的材料,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表现出眼光狭窄、思维死板的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材料的积累,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广泛的积累材料。但是,光让学生心中有材料还不行。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论据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证明观点,因而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让学生实现从心中有材料到文中会用材料的飞跃,做到能积累、会运用、有理有据有新意。

那么,如何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呢?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论据来有效地证明论点。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我把它简单总结为“三个反复”:老师反复提、学生反复说、综合反复写。

具体来说,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完成材料积累由陌生到熟悉的转化,并将议论文写作与语言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熟悉材料、灵活运用材料、精炼叙述语言、议论充分到位。

一、教师反复提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材料的有意识积累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导开始的。教师 在课堂中、在周记的批改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关注作家生平、关注报纸杂志……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但是,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就如同学生记字词、背课文一样,学生的“积累本”里没少记,但要由本子进入学生的脑子,如果不反复说、说反复,那么很快就会被学生淡忘,结果是本中有、脑中空。因而,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只是做完了第一步,要完成陌生材料的“熟悉化”,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还要做到有意识的提及这些材料。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提及这些材料,实现材料的“熟悉化”呢?

其一,在文本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总结课文主旨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是自己写文章论证这一观点,自己将如何论证,拿什么材料论证?或者在讲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探讨本文出现的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这样做,既可以将作文教学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论据、提炼论点,同时课堂的讨论与发言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在发言的过程中又复习、熟悉了积累起来的材料。如,在讲完《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后,我让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本文,可以得出哪些观点?请说出观点并举例加以论证。”通过一节课的讨论,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准确提炼观点,而且在举例论证的过程中,在老师引导和同学间的互相启发下,不仅能够做到会用论据、用新论据而且能够运用论据恰切的证明论点。

其二,在周记评语中、作文讲评中反复提及积累起来的材料,并结合作文题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可以在“作文交流园地”张贴运用材料新颖到位的学生作文,鼓励学生间互相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重新选择论据论证观点。可以指定事例,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方法不一而足,但训练的目的明确,即积累材料、理解材料、使用材料三位一体,综合在作文写作实践当中。

其三,在试卷分析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累材料、运用材料。试卷的信息量大,不仅是平时学习情况的检验,更是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材料的“阵地”。整张试卷中,古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试题,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积累。或是积累人物事迹,如古文阅读多是古代清官廉吏的事迹;或是积累名词佳句,如古诗鉴赏题中的诗词;或是积累名家名言、生活感悟或事例,如现代文大阅读多是名家名篇,或感悟生活,或阐发哲理,或点评往事,或叙事抒情……这些都可以作为材料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加以积累。同时,还可以边积累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能否运用到试卷的作文题中,能否运用到我们写过的作文中、周记中……教师这种有意识的积累与引导,不仅丰富了一套试题本身的内涵、提升了试卷的使用价值,而且可以指导学生勤思多想,边学边用,活学活用。

二、学生反复说 使用材料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反复说,就如同反复记忆才会记牢单词、默 写课文一样,学生反复说才熟悉的快、记得牢、会运用。

学生反复说的途径很多,比如说,课前演讲就是很好的方法。

其一,讲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不

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爱讲、有的讲,讲得好,写的就好。

其二,必须提炼出论点。讲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的兴趣爱好虽然各不相同,但作为同龄人,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往往是一些人共同感兴趣的,同龄人喜好的东西往往也会在同龄人中引发兴趣,于是,学生间的材料便可互通有无、多方积累。因为喜欢所以能牢记,材料也就不怕忘记。但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运用。要会运用,教师就要在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要求,即要有观点,要让学生从自己讲述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并要求学生围绕观点展开演讲,从而训练学生深入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同时,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的那样:“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要想引发共鸣,要想自己的演讲获得“满堂彩”,材料就要与观点相统一,文章就要既说理又有说服力,还得有情趣,让大家愿意听,爱听。这样,材料就变成了论据,演讲就成为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其三,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讲新闻,做新闻评论。唐弢说:“一些常见的现象,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需要我们很好地去采掘,去总结,只有总结得深,才能概括得高。”在讲喜欢的事的基础上,规定演讲内容,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做新闻评述。通过讲新闻,引导学生在关注文本、关注试卷的同时,也去关注时事,关注我们的生活,去积累新素材,并通过评论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深意,把握事件的本质,从而训练学生的洞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三、综合反复写

其实老师反复提也好,学生反复说也好,其终极指向都是让学生能够实现从 积累到运用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反复写作当然不可少。但是,要让学生反复写,必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让他们提笔有话说,有东西可写,想写,愿意去写。于是我尝试将写作与语言运用结合起来。

(一)仿写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了诗词单元后,诗词作品学到了不少,作家生平及名作也知道了不少,但时光是知道和了解还不行,还要能用、会用、用得好。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仿写: 仿照下边的示例,请你选择一位诗人或词人,写一段文字,用以描述该诗人的特点。示例:李白——

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算不得那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之所以选择这一仿写训练素材,主要是因为学生诗词作品背的不少,但是如何理解作品的内涵?如何透过作品了解作家?体会作家寄寓在作品里的情感?如何深层次理解作家的心灵?……这一仿写素材不仅涵盖了作家的名篇名句、体现了作家的写作特色,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作家的情感内涵。由于是当堂仿写训练,学生的写作热情被调动起来,在类似于竞赛的热烈氛围中,学生将自己腹内的诗词作品、作家解读诉诸笔端,这样,不仅复习了已经学过的诗词作品,而且还增加进了学生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而在一片“才子”“才女”的呼声之下,学生们往往是面带兴奋甚至是得意的写了一个又一个,在反复写的过程中,材料在不断地累积与运用,语言水平在不断提高。

如,学生写苏轼:

①他眼中的岁月,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他眼中的事业,是“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即使是被贬黄州,面对并不雄伟的赤壁,他也能叹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身处逆境,远谪穷乡僻壤,他竟也能悠然地吟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面对政治生活中无情的风雨侵袭,他淡然面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春日游玩时,他想到:“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秋季出猎时,他眼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 月色之下,孤独寂寞的他期盼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夜半梦醒时分,魂牵梦绕的是他的亡妻,他深情的怀念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九死一生被贬黄州,也没有销蚀他的一腔豪情,他酾酒临江,高歌“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学生写李清照:

她的相思,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的愁苦,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身为妻子,她满怀柔情,等待着丈夫的归来,以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身为女子,面对靖康之难,她亦是慷慨悲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当自己孤身一人,晚景凄凉之际,她的落寞更无法言语,只能是“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学生写李煜:

他眼中的秋天,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他怀念的春日,是“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他曾经是一代君王,锦衣玉食,闲来吟诵着:“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他终为阶下之囚,月下独思量,不禁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家国已丧,故土远离,梦中梦醒,永难忘怀“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学生写辛弃疾

他念念不忘的沙场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他眼里的爱情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独自一人,他悲歌一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路过乡村,他也会悠然的欣赏田间美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然而真正让他惦念的,却是收复山河,保家卫国,只可惜:“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学生写陆游

他魂牵梦绕的金戈铁马,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他回想自己的诗剑生涯,是“换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他有着万丈豪情,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山水,在他看来也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他桀傲不羁,充满信念,却又惨遭排挤,“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可是就是这位阳刚的男子,却有着似水的柔情,不忘表妹唐婉,“一番别绪,几年离索”。通过仿写训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作品和作家的理解,而且也能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从而将仿写与写作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材料,而且能够恰当运用到写作当中去,防止了材料的简单联缀和运用浮于表面等问题的出现。

(二)从演讲到写作

现代文章家邹韬奋说:“我所看的书当然是不能都背诵的出的,看过了就好

像和他分了手,彼此好像都忘掉了,但是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只要是用得着的任何文句或故事,他竟会突然出现在我的脑际。”其实文句或故事不会突然进入脑际,之所以会这样,关键在于平时能够多看、多想、多写。

学生在进行演讲的时候,他们的演讲内容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片段。而一旦演讲的内容引发了共鸣,学生们便会有讨论和争论的欲望。此时,就要及时将演讲与写作结合起来。我的做法是:学生选择本周五个演讲主题中的任何一个,可以沿用原观点也可以自己重新立论,并选择其他事例加以论证,写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好作文将在写作园地展出。

其实,作文写作不过是将演讲内容扩展开来。学生演讲时由于有时间的限制,所以常常是一肚子话只说了一半便遗憾的离开了讲台。于是,写作就为他提供了尽述心中言的机会,在自己演讲时由于受到同学的支持或反驳而没有时间来补充的内容、没有说透的话,都可以尽情诉诸笔端,所以学生不会担心自己没的可写。同时,在同学演讲时,一些学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但是在课上不是只能插上几句话,就是没机会说话。于是,现在他们可以通过文章来尽情书写表达自己的意见,驳斥对方的观点。而那些同学已经讲过自己不好再讲、可是又很想讲的话题,此时也都可以借助写作来充分展开,尽情展示出来,不用在担心题材的雷同。

课前演讲,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新闻、关注生活,而将演讲内容写下来、写成议论文,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它将学生的写作事例与眼界由课本引向了生活、由古典引向了现代、由关注事件进入思考本质……由于学生演讲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听演讲的学生都是同龄人容易产生共鸣,而一周五个演讲内容,学生也总能找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想驳斥的内容来进行写作。

演讲,使演讲者有了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听众有了补充或驳斥的欲望;要演讲就得有稿子,于是演讲又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于是写作,则为学生提供了阐释观点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演讲与写作 的结合,使学生有话说,有的写,想写,这样文章就不会空洞。要想说服别人,文章就要写的有理有据,这样材料就顺利的转化为论据,由材料积累进入到论据的运用,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议论文写作离不开材料的积累,但积累的终极目的是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到、运用好自己积累的材料?我的经验就是这“三个反复”:老师反复提、学生反复说、综合反复写。让学生在反复中积累、在反复中熟悉、在反复中牢记、在反复中运用、在反复中实践提高,从而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生动化,进而实现积累到运用的飞跃,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二篇:实现从学生到企业职工的转变感想

亮剑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进入柳州供电段已经一个月了。对于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我,面对自己接下来所要走的路,有的只是迷茫。这时的我就像一只扒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我却不知何去何从。离开了校园,没有足球场洋溢的青春,没有轮滑队擦肩而过的震撼,没有图书馆那安静而又和谐的氛围……如今,我已经走向社会,成为了一名铁路职工。徜徉在繁华街市,看着那穿梭的车辆,心中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新的学习又将开始。那些快乐与美好的时光只能成为我人生跳动的音符,剩下的只有怀念。

刚刚从校园走出的我们拥有的只是一颗火热的心,很想在即将的工作平台上做出一番事业,然而过程是迷茫的,我们只能原地徘徊。如何让自己尽快的从一个大学生蜕变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工作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在入段教育开始的第一天,段长给我们讲解了高速铁道概论。他很幽默,整个过程很轻松,我感觉在讲课的就是大学的教授,没有了现在讲课的是领导那种隐形压力。但是因为授课时间短暂,我们也就是能做到对高速铁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的是纪委韦永生讲的《实现从学生到铁路员工的转变,为铁路建设和发展建工立业》。韦书记是以一个父亲的口吻来讲解这堂课的,因为他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刚离开大学校园,所以他对现在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了解,他近乎完美剖析让我们感觉在他面前我们就是透明的。他说道:“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自身与身边的人慢慢差别的体现。”态度决定命运,这是我从这段话里听到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现在在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即将要踏上的岗位。我需要做到的是尊重,就像侯总说的一个人要做事先得学会做人。文凭只是我们进入单位的敲门砖,如何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及在将来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就需要我们去尊重身边的人,虚心学习。没有人可以敢说自己就可成功,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团结力量,就需要尊重,沟通,学习。懂得感恩、付出,才会得到回报。领导班子轮流给

我们讲的课程很快就结束,这期间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对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目标。

虽然和领导们接触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能很清晰的看到段领导班子强大的领导能力,我很荣幸能在这样的队伍中成长。这不禁让我想起《亮剑》这个电视剧。剧中的刻画的李云龙和赵刚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可以说李云龙领导的是队伍的行为,而赵刚注重的是队伍的思维。经过长期的合作以及对作战经验的总结,他们互相学习,达到性格上的互补方能领导出一支金锐的队伍。李云龙对亮剑精神的解释是: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遇到敌人,就算明知道不敌也要勇敢亮剑,就算倒下,也要成为一道岭,一座山。他的目的是给自己的队伍注入一种魂,只要这种坚强,虽死犹荣的魂存在,那么无论是谁领导这只队伍,它的战斗力都是强大的。段里给我们安排的各种培训、课程教育等,其实就是要给我们注重一种魂,这种魂就是爱岗敬业、虚心学习、乐于奉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的我们这一刻就是那刚出炉的剑,如何让这把剑变得无坚不摧,这需要段领导班子强大的领导能力,同时怎么去磨砺就需要我们自己一步步去体会,去学习。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年轻就是我们最好的筹码。亮剑吧,让我们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未来的一切挑战和困难都将成为我们的磨刀石。其实不是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我们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去雕饰。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今天开始,因为明天就是未来。

第三篇:实现从学生到企业职工的转变感想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进入柳州供电段已经一个月了。对于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我,面对自己接下来所要走的路,有的只是迷茫。这时的我就像一只扒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我却不知何去何从。离开了校园,没有足球场洋溢的青春,没有轮滑队擦肩而过的震撼,没有图书馆那安静而又和谐的氛围……如今,我已经走向社会,成为了一名铁路职工。徜徉在繁华街市,看着那穿梭的车辆,心中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新的学习又将开始。那些快乐与美好的时光只能成为我人生跳动的音符,剩下的只有怀念。

刚刚从校园走出的我们拥有的只是一颗火热的心,很想在即将的工作平台上做出一番事业,然而过程是迷茫的,我们只能原地徘徊。如何让自己尽快的从一个大学生蜕变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工作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在入段教育开始的第一天,段长给我们讲解了高速铁道概论。他很幽默,整个过程很轻松,我感觉在讲课的就是大学的教授,没有了现在讲课的是领导那种隐形压力。但是因为授课时间短暂,我们也就是能做到对高速铁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的是纪委韦永生讲的《实现从学生到铁路员工的转变,为铁路建设和发展建工立业》。韦书记是以一个父亲的口吻来讲解这堂课的,因为他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刚离开大学校园,所以他对现在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了解,他近乎完美剖析让我们感觉在他面前我们就是透明的。他说道:“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自身与身边的人慢慢差别的体现。”态度决定命运,这是我从这段话里听到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现在在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即将要踏上的岗位。我需要做到的是尊重,就像侯总说的一个人要做事先得学会做人。文凭只是我们进入单位的敲门砖,如何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及在将来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就需要我们去尊重身边的人,虚心学习。没有人可以敢说自己就可成功,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团结力量,就需要尊重,沟通,学习。懂得感恩、付出,才会得到回报。领导班子轮流给我们讲的课程很快就结束,这期间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对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目标。虽然和领导们接触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能很清晰的看到段领导班子强大的领导能力,我很荣幸能在这样的队伍中成长。这不禁让我想起《亮剑》这个电视剧。剧中的刻画的李云龙和赵刚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可以说李云龙领导的是队伍的行为,而赵刚注重的是队伍的思维。经过长期的合作以及对作战经验的总结,他们互相学习,达到性格上的互补方能领导出一支金锐的队伍。李云龙对亮剑精神的解释是: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遇到敌人,就算明知道不敌也要勇敢亮剑,就算倒下,也要成为一道岭,一座山。他的目的是给自己的队伍注入一种魂,只要这种坚强,虽死犹荣的魂存在,那么无论是谁领导这只队伍,它的战斗力都是强大的。段里给我们安排的各种培训、课程教育等,其实就是要给我们注重一种魂,这种魂就是爱岗敬业、虚心学习、乐于奉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的我们这一刻就是那刚出炉的剑,如何让这把剑变得无坚不摧,这需要段领导班子强大的领导能力,同时怎么去磨砺就需要我们自己一步步去体会,去学习。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年轻就是我们最好的筹码。亮剑吧,让我们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未来的一切挑战和困难都将成为我们的磨刀石。其实不是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我们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去雕饰。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今天开始,因为明天就是未来。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享】绩效考核如何实现从对抗到双赢(本站推荐)

绩效考核如何实现从对抗到双赢?

【问题提出】绩效管理过程中,无论HR还是考核部门面对的阻力和压力都非常大,人力资源部希望企业建立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顺利推进,希望各部门充分理解和配合,各部门经理也希望考核过程中制定的考核指标得到下属的支持,但是我们在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上述抵触(所谓的对抗),企业如何建立从对抗变为双赢的企业文化?

【问题分析】

绩效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而是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已为广大的管理者所认同,有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

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通过绩效管理达到预期目的企业却很少,企业实施绩效管理遇到的阻力和抵触很多,大多数企业最后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文化,说到底就是绩效管理没有和“绩效文化”关联起来。

如何建立卓越的绩效管理文化,以下是作者的主要建议:

(1)通过绩效管理打造卓越的执行力文化

绩效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民主参与绩效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这个过程需要全员参与民主公开,核心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执行。

绩效实施过程中,考核指标能否落地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执行力问题,哪些员工有执行力,哪些需要培训来推进绩效管理落地,这些都是绩效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通过绩效管理打造卓越的沟通文化

要建立卓越的绩效文化,充分有效的绩效沟通必须贯穿绩效管理的始终,可以说绩效考核整个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是企业战略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宣贯的过程,是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过程。

(3)通过绩效打造卓越支撑互助的文化

绩效考核目标制定以后,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的问题,而不是放下不管。绩效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困难在所难免,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一起,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员工改进业绩,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

>>>本案例摘自贺清君最新专著《人力资源常见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及风险防范—轻松应对HR管理那些闹心事(精华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第五篇:实现从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的新跨越

尊敬的党组织:

过去我们讲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最早说的是国家统治,后来讲国家管理,现在我们又从国家管理确立了国家治理,治理和统治、管理肯定是有区别的,而且是比较大的区别。从国家统治来说,那就是你强我弱,我是国家的统治者,我管着你、管着社会,管着被统治的对象。后来更多用“管理”,“管理”也有管的意思,我管着你,你要听我的。

现在用治理,治理是一个新的词汇,现在在全球也是比较流行的。这个治理是什么意思呢?它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这是主体。现在我们的人民也是社会的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一个方面的角色,都是主体之一,所以这是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

再有就是渠道,过去是单向的,从上到下,我从上到下统治你、从上到下管着你。现在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这个词也表明了这个方式的变化。

汇报人:xiexiebang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累运用教学设计范文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① 背诵和积累课外选编的成语。 ② 阅读短文,练习讲故事。 ③ 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学会演讲的方法。 ④ 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讲......

    新兵教育--尽快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文库

    从你穿上军装,跨进军营大门的那一天起,就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成员了。但是,把在家时穿的“T恤衫”、“牛仔裤”换成绿军装,就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了吗?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换装,只......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的口才素养 灵川二中 王丽云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 :“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古浪县职教中心王满槐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借助研究性学......

    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一、创造宽松环境,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就需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到在一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兴......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如何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綻放出生命的光彩,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成為學生嚮往的樂園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添點“......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容词重叠后的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情感的四字词语。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