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点拨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23:1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点拨教学法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点拨教学法的运用》。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点拨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标下点拨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标理念表明,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架设知识大桥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承担起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呢?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那必然会导致学生研读不得法,最后造成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所以我认为在新课标课程中教师注重运用点拨教学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排除疑难,教给学生方法,发展其能力,必定使课堂教学获得显著的效果。安徽特级教师蔡澄清在《简论语文点拨教学法的要义和操作》中指出:“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眼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是点拨教学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给予引导,针对需要,及时点拨。下面,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例子谈谈我运用点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用激趣点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还是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在课堂之初注意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提出问题,进行点拨,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了自主研究得出成果的欲望,那样就奠定整个课堂教学活跃探讨的气氛。例如我在讲授裴多菲的《我愿我是急流》时,教学重点是感悟诗中意象之美,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我则通过读的点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是这样点拨激趣的:这首诗有人理解是爱的表白,所以读得激情满溢;有人理解为爱的独白,所以读得细致轻柔,你认为该怎样呢?请读三次给自己听听。要求读三遍:①未成曲调先有情;②通过节奏停顿和快慢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③进行情景,读出个性。通过朗读的点拨,学生已基本走进诗中意境,对诗中的感情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感悟。

不仅诗歌可以通过朗读激趣,其他的文体也可以通过诵读、提问来激趣。再如学习《论修身》时,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人读完《论修身》,必须感悟到五种修身的方法精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认真阅读起课文来。

这样在文章中开头以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心理为出发点的激趣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品读,自主体悟。

二、用推导点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不足、思考问题浅尝辄止的习惯等原因,往往会出现分析不透彻,理解不深入的情况。这时,运用推导点拨法就能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理解。例如在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在探讨小说的主题时,学生仅仅把矛头指向了李甲以及孙富,没有想到背后的社会因素。因此,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杜十娘和李甲路上不遇孙富,他们的命运又会怎么样?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不少学生把思想的矛头不仅指向了李甲以及孙富,还指向了整个社会制度:封建家庭容不下杜十娘,所谓富家公子只把她当作玩乐的物品,即使他们不遇孙富,李甲的变节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杜十娘的命运里有着太多的社会因素。这样一个假设推导问题就轻易地解决了把握小说深层意义的学习任务。

再如教学《汉家寨》时,要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予的“坚守”的含义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不仅仅是文章浅层表现出来的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顽强抗争的坚 1 守精神,还寄寓汉家寨的深刻含义,那就是对家国、文化、信念这些精神世界层面的执著保护、追求和不离不弃。对于前者,学生容易理解,而由于学生的文化视野窄等因素要把握后者就比较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则通过“环境的恶劣我们可以迁移,不必坚守在原地。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处境窘困而我们不能转移改变的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例如汉语、越剧、昆曲”,“传统优良的道德品质,例如劳动致富、乐于助人、讲求诚信”等等的答案,还能列举了社会现象、社会人物来分析说明。这样一个深入推导的问题,学生讨论积极,思维活跃,他们深刻地理解“汉家寨”的象征意义,“坚守”在人生中的意义。整个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用对比点拨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对比阅读、对比理解是学生深入理解探讨的最好方法。在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或主人公的性格品质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内容(这里的知识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文里的、可以是历史课本的、甚至是化学课本的),联系现实生活等角度去补充、印证或对比课文内容。这样的引导方法使学生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对问题的把握更准确更深入。

例如,在上戏剧《俄狄浦王》时,在讨论俄狄浦斯王是否是一个英雄形象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俄狄浦斯为了揭露真相而不惜毁灭自身的做法,我们怎样看待呢?现实中有没有与之相反的例子?请列举现实生活中为了怕牵连自身而失去了求实精神的例子。通过这个问题,学生把握了俄狄浦斯这个人物形象,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再如上《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只是狭隘的家族世仇,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相比浅薄多了,它为何感人至深百年不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我运用对比点拨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自主解决:朱丽叶与祝英台相比怎么样?与林黛玉相比又怎么样?与刘兰芝相比又怎么样?与身边人相比怎么样?学生的回答是多姿多彩的,但都能从正面来肯定朱丽叶:她比林黛玉更有冲破世俗思想的勇气,她和祝英台一样敢于反抗封建家长,有坚守不移的对爱的执着;她比刘兰芝更勇敢,她比自己身边那个为了金钱地位而结婚的人更可贵——通过对比,学生理解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魅力,也对爱有了新的较理性的认识。

四、用批判探究法引导学生个性阅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而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创新,教师进行批判探究性点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批判探究点拨即是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传统理解的有理有据的颠覆,也可以是对教材传统理解的补充和充实。通过批判探究,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

例如在上《论修身》时,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我们是否就应该把它当作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来赞美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自身经历等方面来探讨,最后得出的答案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种做法:当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是不好的,那就别施加在别人身上;当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是好的,而别人有需要的,那就征求他的意见,千万不可怀有一种“自己不想要,人人不可得”的心理。这样的点拨探究是有意思的,它能帮助学生获得创新阅读的心理满足感,使得学生有了个性阅读的兴趣和自信。

再如上《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时,关于作品主题,课后赏析是严厉地抨击和鞭挞了民众的麻木、残忍和愚昧。我们一读“麻木、残忍和愚昧”这些词,不免想起了鲁迅和他的《药》。但“麻木、残忍和愚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常态呢?请大家再细读课文,找出依据再阐述“麻木、残忍和愚昧”。问题一抛出,学生兴趣便来了,他们认真地分析了婆婆舍得花大钱来为小团圆治病又有狠心地鞭打她的行为,分析了人们看热闹时既流泪而帮凶的行为,最后他们得了结论:麻木、残忍和愚昧背后是没有对人生命的认识与尊重,是人生百无聊赖的、精神贫穷以致了人性淡失,所以,小团圆媳妇婆婆以及看热闹的人们对小团圆媳妇的死都不会产生道德和良心的压力和遣责,她们对于迫死小团圆媳妇心安理得,甚至还多了饭后的谈资。这样深入的探讨,学生的理解自然就深刻了。当读到现实中三个小青年打死一个乞丐,而群 2 众只是围观无人出来阻止的事件时,同学们都懂得了从生命的角度来评论小青年和群众。这样的理解谁敢说不是比单单表面上的概括要深刻呢?

学无定法,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的点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机诱导、相机而拨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假设、推导等把学生思考引向深入,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体会和见解。所以无论怎样的课堂结构,教师都需要相机诱导、相机而拨,那样才能承担起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

第二篇:新课标环境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法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误区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来,高中语文随着新一轮的课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其他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不注重课题氛围的应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教育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得不到有效解放,教学过程不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造成语文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方法,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教师首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让他们大胆探索学习,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总归是有限的,教给他们寻求知识的方法,作用则是无限的。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和教育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要搞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教法,用什么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等。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要做到适应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能力培养。第三,教师还要掌握现代教学设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设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掌握好这一有效教学手段。

2.不注重学生知识吸收的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毕竟有限,也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让学生走出单一课堂学习的误区,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一是要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当作一个教学范例,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课内,要注重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一篇或一组文章以后,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这一篇文章的学法,而应该是这一类文章的学法,要培养学生以教材为指导,积极向课外延伸,从而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目标。

新课程理念要求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中,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完善与补充,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材的指引下,使研究性教学向纵身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指导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面临的教育对象已经初步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独立思考与表达的愿望,因此,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非常必要。笔者在开展教学时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按照4-7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每个组里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生与后进生,做到各组之间实力的均衡,防止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其次,在进行授课之前,向学生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对照师生共同质疑、归纳出来的思考题,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在各组之间开展巡视,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各组探究结束后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还要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三是利用网络拓宽阅读面。

网络中可以搜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大型图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获得各种知识。有了网络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一次读不完可以选择时间再读,有许多名著已经被搬上了银幕,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有效拓宽了知识面。

3.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创新能力,语文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实效,这种教法行不通,必然会耽误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是务实的工作,来不得任何的形式主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发展实际,要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不能成为老师表演的舞台,而要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舞台,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1.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以课本为中心,对不同的课文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2.重视课堂互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鸭子听雷”般端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下课铃声的响起都能给学生们吓一跳。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3.重视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夸夸其谈,学生即使都掌握了内容,也都是理论,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们切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要领。因此,教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时间性强的课堂互动,如:一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座谈会。要求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然后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上网等)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

总之,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精神文明进步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教学的统一体,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忠;四重关注: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标准的要义[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2).【2】罗良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5).【3】侯永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10,(1).【4】张宇,.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之我见[J].中小学教育(下半月),2009,(9).

第三篇: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的阅读课形同虚设。然而语文阅读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文整体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理应积极尝试高中阅读课的新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阅读;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46-02

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人类的文明与阅读密不可分,一部文明史便是一部阅读史。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本文笔者作以下简要探析。

1.激发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习之母”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可先向学生讲深讲透,讲活讲美,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理所当然的把阅读作为人生的第一大事,而不仅仅是把阅读当成获取高分的工具。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试想,一个总是以自己为权威的语文教师,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知灌,不懂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如何培养?适当地把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营造一个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已是阅读教学迫在眉睫的事。笔者曾经尝试由学生代表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备课、上课,或不定期召开鉴赏品评会,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理解结果。教师要对有独到见解的想法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观点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予宽容呵护,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激情被进一步激发,使他们的阅读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

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自己和教参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精读、泛读、细读、速读、默读、朗读、研读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特点,如散文、诗歌宜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时让自己深深地融入作者与作品中最好。

在此,教师可通过具体教读一些散文、诗歌例作使学生掌握停顿、语气、语速的技巧,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遇小说,一般可同时使用三种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结构,了解环境描写;第二步精读小说,赏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细读小说,由细节描写赏析入手,结合三要素把握小说艺术特色、主旨和社会意义。如遇价值不高的文章,泛读是最好的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一目十行”的技巧。只要是值得探究的文章,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好好研读,当然首先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文章不外乎由字、词、句组成,研读课文不可以撇开它们,要坚守“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由文本语言出发,从修辞、构造、表达方式、句式特点、句子成分关系等出发探究文章的内涵及文化意蕴。

3.课内外阅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我们知道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心灵是会干枯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但是并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学生的审美观和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并不可靠,他们须要被引导,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学校老师和家长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去读。

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的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引入了一多并举的选文内涵,以优秀的文本激起学生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兴趣。而我们的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以导促读、以读促教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从而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4.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知识就是学来运用的,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应用,只有把“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融为一体,学生才能掌握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其次,要鼓励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知识为生活服务,生活为知识提供实践。语文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教材与辅导教材相结合,少讲精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果能做到这四点,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会大大提高,视野也会得到扩展。

总之,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是教会学生阅读,这也就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和不甘平庸的创造精神,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真正将新课标的精神真正溶入到每一节课中,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人性的光泽,使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进步。

第四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学校:中牟四高

姓名:张海霞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中牟四高张海霞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段时间笔者围绕着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番回顾和反思,现做一梳理。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冲击,再有“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后有“不懂英语与计算机是现代文盲”的观念打击。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周国平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文章中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的说:老师有点空就讲、学生有点空就练,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坚守的确实不牢、不死。当前,河南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极力倡导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能力还给学生。我觉得实施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特别有利:以前,学生“两眼一睁,就开始竞争”,丝毫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阅读的时间也会多起来。“既然留得阅读在,学生就莫怕作文难啦!”。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打开网页你会发现信息是按秒来更新的,学生的“教科书”就是现在的世界。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能行吗?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坚守两块阵地、关注三种习惯。这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

底。

第五篇: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河源市和平县阳明中学陈风华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无论从宗旨、目标、方案,还是从观念、模式、方法上看,都发生了深广的变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应该把握其精神,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个性得到鲜活的发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大难题。作文教学低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突破这一道制约语文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瓶颈,业界也涌现过许多种“作文法”,如钱梦龙老师的“模仿—创造”训练体系,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高原老师的“三级训练体系”,章熊老师的“语言—思维”训练教学法,周蕴玉老师和于漪老师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经”体系等等。不一而足的“作文法”我们试过不少,但收效甚微。本文试图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交流与表达”部分共九条。最重要的是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将要求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引领高中作文教学在差异中实现质的提升。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作文教学理念之一:“能考虑不同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中明确责任意识,陈述自己的看法时考虑为自己的观点负责,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的看法。

以往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魔棒的指挥,往往给学生甚至老师(包括家长)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作文就得“高、大、全”,似乎作文的主题思想越高越大越全,就越能得高分。这样一个长期应试作文的模式,早已造就学生说假造假的主动适应性。相信大家对1998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还有些许印象吧。这次作文要求学生写心理承受能力。许多考生为了追求“感人效应”,就瞎编滥造,写自己在高考路上所受到的挫折:或是亲人谢世,或是父母离异,或是家人下岗,或是自己重病,等等。考生虽远隔千里,但作文却是类同,这就是造假的结果。须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今中外的名篇,都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都有作者真实情 1

感的参与。而我们的学生在为文造情,无病呻吟,存在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也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健康”。这实际是强调作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于漪老师曾经说过:“用真情浇灌的文章才有活泼的生命力,千万不能为写文章而说假话,造假情、虚情、浮情。虚情假意,不仅写不出好文章,对语言文字也是一种亵渎。”这朴实的话语无疑在告诫我们:中学生作文应该去矫饰,存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培养学生应有的个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建议”部分对写作有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设计来看,强调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主张在写作中进行富有创意的思想表达。在历届高考满分作文中,有相当数量的作文具有虚构想象的色彩,虚构想象的魅力吸引和征服了阅卷老师,成了作文出奇制胜的法宝。但是,“虚构”不能等同于“虚假”。它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话得说回来,如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真正将虚构想象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探索的一条途径,让学生尝试进入另一种写作状态,进入另一个自由想象的世界,那就意味着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写作个性自由张扬的开始。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作文教学理念还提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强调了写作中张扬个性的意识,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事实上,在以应试为目的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判断有个性和创意的作文时,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隐忧和担心,害怕这样写会铤而走险。教师的这种担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放开手脚作文并不难,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判定什么是富于“个性”和“创意”的作文,这种价值衡量和判断标准的确立,才会真正起到激励和向导的作用。如果平时作文都无法让学生自由写

作,那么,在面对一个具有开放特点的作文试题时,指望他们突然灵光一现是不现实的。

要改变目前中学生写作水平低及写作时造假这个尴尬处境,迫切需要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去振臂疾呼:让真情回到作文中来!

作文的“真”主要体现在材料和技巧两个方面。写作是要真实地再现生活。大千世界,事事可写,情情可叙,只要你对这些生活有独到的感受和触悟。为了使学生在作文时做到“真”,我认为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

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灵的枷锁。我们有着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如果过分强调“文以载道”,就会左右学生的选材、构思,使学生作文时回避现实,掩饰心迹,而不得不造假。比如有些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某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教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写作应该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对作文就增加了一个新的要求——感情真挚。这是衡量考生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从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卷来看,写真情实意、实话真说的作文往往比那种虚饰矫情的文章得分要高出许多。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自觉地冲破以往作文“左”的禁区,去崇尚自我个性的张扬和真诚感情的抒发,就敢于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其次,要提高情意心智。作文是一项富有情感的心智活动,写作者应有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但目前学生对弱小及不幸缺乏同情心,社会责任感相对淡薄。每当作文往往勉强为之,敷衍成篇。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留意身边琐事,关注邻里同学,培养高尚情操。正如罗丹所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第三,要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丰富写作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围绕这个要求,我们可以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之类的活动,要求学生就自已最关心的话题、最喜欢的事物设置一些热点问题,抽签进行演讲;可以指导学生办班刊、出墙报,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结合教学的内容,可以开展“我编、我演、我评、我感”的综合性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写作能力。

最后,应设计实在的灵活的作文题。每次作文都应使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时学生就会敞开心胸,展露真纯,畅所欲言,写出具体而不空泛、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的文章来。

正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情来自生活的真实,是发自内心的呼喊。央视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之所以名声大振,妇孺皆知,是因为“实话实说”。说话如此,作文也不例外。实践表明:写真话是作文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的题词对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大胆鼓励学生说实话,表真情,想什么就说什么,不要定高调,否则,我们的作文训练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弄巧成拙

2004 年 11 月

(此文“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文评比一等奖。)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点拨教学法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点拨教学法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共5篇)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论文摘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这里指: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阅读观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阅读观 摘要:学习语文重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

    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认识新课标时,必须保持理性的态度,尽管进行多次改革,但也必须正视它,同时切忌盲目崇拜跟风,以新课标的一切为标准。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隐性教学法探究论文

    所谓隐性教学,通常是与显性教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潜在的,无法通过考卷的分数、量的测试来衡量。一般来说,现阶段的语文课程安排决定于《语文课程标准》各自的教学目标......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教育论文[推荐]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资源观,要求我们实现课程资源信息化,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完成课程资源由单一的印刷材料向网络资源过渡。在这种根本性的变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开发和利......

    如何正确运用交际教学法论文(精选合集)

    交际法教学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效果如何?广大教师如何看待和评价它?本文就是要分析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澄清部分误解,分析产生误解的原因,阐......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改革理念对一线教师的思想观念带来强烈的冲击,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正确、全面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下教学反思

    着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赵立玉 大罗学校 ***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