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道德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道德观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核电花花
前言:
在个人层面上,道德观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举止的一种要求,是一种从小就从生活学习环境中培养起来的习惯,是由自己完全主观地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判断。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也因此有了对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不同的言行。道德观不是绝对的,只是由所处社会的决定哪一种道德观可行,哪一种不可行。而被所处环境大多数人接受的便成为了社会道德观,也就是道德风尚以及社会风气。道德观不同于法律,它没有硬性的要求,没有严苛的惩罚措施,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条文,它很温和,但总能浸渍每个人的心灵。一个地方的道德风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卫生、治安水平。拥有良好社会风气的地方,人们生活和谐,愉快;而道德风气差的地方,则社会混乱,鸡犬不宁。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上最积极的人群,他们充满朝气,拥有创造性思维、开放的头脑、最新的知识,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大学生的道德观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而且需要人人进行关注的重大问题。
报告内容:
调查目的:通过问卷的形式粗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调查时间:12.8~12.13 调查对象: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网络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并统计 设计调查表;见附录
发放调查表数量50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476份,回收率为95.2%
数据统计与分析
1.此次调查回收的问卷中,收到男生份数为283,女生份数为193。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2.在大学生的自我感觉中
(a)其中44.7%的同学认为自己上一个上进青年,对生活与学习以及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积极的人。
有42.6%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生活很平淡,暂时还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自己奋斗,处于在由高中过渡到大学的一个相对空白的时期。他们不想在大学中堕落,但又还没有找到目标,生活相对盲目,日子过得比较平淡,又不想去刻意改变这种状态,我把这类同学称为淡定青年
剩余12.8%的同学认为自己在目前的大学阶段还没有调动起对新生活的积极性,十分空虚地过着大学生活,在游戏,上网,聊天过日子,缺乏对自己以及社会的一份责任心与热情,我称之为颓废青年。
(b)对男女生的分开统计中,男生各类青年的比例相对适中,而女生则普遍对生活更充满
男
女
积极态度。由于大学中的约束相对较小,而且男生更容易迷恋于游戏并且被周围的人影响,因此有部分男生沦为颓废青年。通过调查发现,女生的自律意识相对男生强,在问卷中,没有女生选择自己是颓废的。
3.对于道德的理解
由柱形图可以清晰看出,大学生对道德的了解程度。93.9%的同学都对道德有多多少少的认识,由于道德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名词,具体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大多同学还是比较谦虚的选择了了解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因此对生活上能持有正确的态度,对道德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4.对思想品德课的评价
众所周知,从小学入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结束,除了文化课程之外,一直都有而且从不间断的课程就是思想品德课了,思想品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讲解的不是实用的知识,而是一些最重要但又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思想、道德。这门课程相对沉闷,而且大多数学生、老师甚至学校对此科目的态度也比较冷淡,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此们课程的不重视甚至于忽视和厌恶。社会上的许多不和谐现象,特别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犯罪的缘由之一就是对此课程的不重视。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要是知识被用在了没有道德准则的人手里则是知识越丰富,造成的危害越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柱形图进行分析,在大学生中,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真正感兴趣,而且学到东西的同学只占了18.4%,而不想上这门课程的学生占了44.9%,而且有8.2%学生是坚决不上这门功课的。而为了应付老师点名才去上课和由心情决定是否上课的学生占的比例超过七成。这很直观的反映了一个事实——学生普遍不喜欢这门科目。然而对于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我国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好的结果。在最有文化的地方,学生竟然对道德的学习毫不重视,是一个值得社会反思的问题。是因该修改课程呢?还是需要强制学生听课?或者更多其他方式呢?但总而言之,有一个严肃而且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我们大学生渴望改变现阶段的道德学习课程。
5.是否会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言行 道德是否只体现给别人看? 是不是只用选择性道德? 我们会因为场合而伪装吗? 有数据分析可得知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做人需要真实,道德不是作秀,而是一种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也有不少同学会因为场合而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在需要的情况或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会是一个文明人,而一旦缺少必要的监管,则会对自己放纵,没有始终如一的行为准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社会迫使我们需要学会左右逢源,学会在没人的情况下学会自我放松有关,但我觉得,这与一个人是否对自己严格要求有很大关系。社会需要更多的是真善美,假的美虽然能够欺骗别人,但是骗不了自己,是对自己道德观的一种亵渎。
6.怎么看待不道德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不道德,违反规章制度的事情随处可见,是否需要人来制止?谁来制止?怎么制止?这些问题现实而深刻。一方面我们痛恨那些不道德的行为,但另一方面,我们缺乏意识,勇气去揭露这些问题。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对此问题处于分立状态。大部分选择忍耐得同学大多是因为不愿意伤害同学之间的友谊或者是害怕打击不道德者的打击报复造成的,也有一定的同学在评论中说忍的原因是因为今天你忍耐了别人的不道德,明天可能就会你在做不道德的事而需要别人忍耐,所以要互相谅解。
7.是否有过不道德的行为
大学生是相对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虽然对不道德的行为定义有或多或少的分歧,但是都普遍比较守规则。有七成的受访者都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形象,较少做违反规则与道德的事情。只有不到一成的同学会比较管不住自己或者是从小就开始的坏习惯导致一些行为迟迟不能改正。
8.道德观是否需要纳入法律
这是一个热议多年的问题了,这次我又再次将这个问题提给了当代大学生。其中65%的同学认为道德是不需要纳入法律的。由于道德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不定性、难监督性以及自律性,因此很难将道德纳入法律并付诸行动。在评论中不少同学认为道德是相对于法律的另一种约束力,是软性而且主观的,不能强行地进行规定。道德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而不应该升级为犯罪类别。而且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也难以统一一个标准来约束各种职业、年龄段、地区的人群。
9.道德是否会影响自由
这个问题,有83.7%的同学认为道德与自由之间是有冲突的,有时候,选择了道德,便要舍弃一部分的自由。当然有75.5%的同学还是很肯定自己能协调好道德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在不违反道德的情况下,享受合理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大多同学观点一致,有些时候,道德对我们的约束力的确会使我们被迫做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或者我们喜欢单不能做的事,但这些时候往往是可以进行协调的,只要充分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性,就能做好安排,既不违反纪律,不违背良心,也能开心、放心。
10.最痛恨的不道德行为
社会上不道德的事情还是挺多的,而且不少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当然面对不同的不道德行为,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见解
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同学选择了暗地伤人为最不道德的事情,有评论说暗地伤人是一种最极端而且最可恶的害人方式,对此我也有认同。因为这是一种十分虚伪而且狡诈的行为,往往导致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当然令我意外的是没有人选择放你鸽子这个选项,可能是由于出题不清晰的缘故导致一部分的受访者不懂其含义。对我而言,我最深恶痛绝的事情就是被人放鸽子,说得字面意思一点就是不诚信。社会上相互诚信是合作的前提,也是朋友之间交往的前提,失去诚信,也将失去一切。
11.道德需要统一的标准吗?
在这个问题上,四分之三的同学与我观点是一致的,道德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许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禁止随地吐痰”能够普遍被人接受,但是由于行业的关系,地理位置生活习性的不同,以及年龄段差异等关系,很多东西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过硬或者死板的规定反而会引起社会的不满,以及大众生活的不习惯。
12.对于道德观宣传的评价
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有效与无效的比例为五五开,但是接近八成的人认为国家对于道德的宣传是不足够的。许多评论中说道:电视报纸杂志上都是些商业性质的广告,缺少公益性质的广告广播,电视台只在赚钱的方面下足功夫,却一直不肯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在道德宣传工作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此,我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加强对道德的宣传与教育,这虽然不是一个能够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但是却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百姓的思想,慢慢地提高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13.违反道德观是否应该惩罚
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违反道德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哪些是不正确的行为,因此,将每一件违规不道德的事情都进行严惩是不可行也是不实际的,只需要抓出一些典型的不道德案例进行教育,使大众对不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定义,起一些警示作用更有必要,更易实施,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14.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放纵的最低要求,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对他的行为举止起到十分强的约束力,因此有无道德,及执行情况是对一个人约束力的很好评价。
可喜的是,在我所调查的所有大学生之中。100%做到是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而且超过半数的人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原则,不为外界所动摇。超过四成的同学虽然自制力不如前者,但也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直坚守自我,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会有所松懈。由数据也可以看出,经历过长期教育的人往往都是有一份比较完整的道德体系以及对自己的道德底线要求。
15.如何看待网络和谐
由于男女生对这个问题的分歧较大,我将男女分开进行统计
男
女
男生中对网络和谐的支持度不高,其中44.8%同学报以无所谓的态度,而48.3%的同学反对网络和谐,一方面,他们认为这限制了许多互联网链接,导致许多东西难以差周,另一方面,也由于和谐的缘故而屏蔽掉许多男生的网络游戏,导致一部分同学的不满。而女生则有一半的人数是支持网络和谐的,这与她们的道德观念也有一定缘故,其次,女生对游戏的依赖不及男生,因此网络和谐可以帮助她们过滤掉许多垃圾信息,更方便安全地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
16.过了十八岁,会浏览“十八禁”的内容吗?
男
女
“十八禁”是一个大家谈到都比较忌讳的词语,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和谐的东西,例如情色、暴力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之间依旧有着较大分歧,于是还是选择分开统计。
由两份数据对比,可以直观地发现,大部分男生在十八岁之前就开始接受成人的内容,而女生则更偏向于等长大一些再看甚者绝对不浏览。由数据可知,96.6%的男生中(上了大学一般超过18岁)都浏览过“十八禁”的内容,而且超过八成是自己主动地去接纳而不是被动接受。
当然这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海量信息,可以使人们更简单更广阔地吸收各种类型的知识。男生普遍对生活更具有一种挑战的心理,他们追求新鲜感,于是也通过互联网提早进入成人的世界。对于浏览“十八禁”是不是一个道德上的问题,分歧也是相当大,有人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儿童的早熟,“十八禁”早已过时,应该变为“十六禁”甚至“十二禁”。我的观点是不反对浏览这些内容的,而且对于道德与否也不是取决于是否浏览这些内容,而是浏览了这些内容是否能够约束自己和不沉溺。如果能管好自己,提早一些进入成人的世界又何妨呢?
总结
对于此次的调查,结果是值得我们大家重视的。一方面,大学生的确在许多方面有更为独到的见解,道德观念也较我们以往的认识有挺大的不同,这是由于社会在发展,知识的多途径获取以及咨询发达的缘故。当然我们大学生现阶段的道德观还是相对比较和谐和有原则的,这与高等教育也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数量同学对道德观没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他们都没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这是值得我们大家警醒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社会未来的力量,其道德修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大家要重视大学生道德观的问题。希望国家政府,大学,以及中小学的领导、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都能重视道德观的培养,以创造我们更美好的明天!
附录:
关于大学生道德观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A 男 B 女 2.自我感觉如何 A 上进青年 B 淡定青年 C 颓废青年 3.知道什么是道德吗?
A 很了解 B 了解一些 C 不了解
4.对思想品德课的评价
A 浪费时间,果断翘课 B 怕点名,不去也只好去
C 看心情,偶尔去打打酱油 D 受益匪浅,一直去 5.是否会在不同场合言行不一
A 一直都是好/坏形象 B 多数情况展现真实一面
C 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装装样子 D 一直在装 6.怎么看待不道德的事情
A 劝说改正 B 忍,见怪不怪 7.做过不道德的事? A 无 B 很少 C 有一些 D不少 E 常常 8道德观是否需要纳入法律 A 要 B 不要
9.守道德会影响自由?
A 会 B 会,但能协调好之间关系 C 不会 10最痛恨的不道德行为
A 不讲卫生 B 不守纪律 C 不诚实 D 暗地伤人 E 给你绿帽
11.道德是否需要一个统一标准? A 是 B 否
12.你认为道德观的宣传
A 足够,有效 B足够,无效 C 不足够,有效 D 不足够,无效 13.违背道德观是否应该接受惩罚
A 严惩 B 抓典型批斗 C 不用,说说就好 14.有没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A 有,而且坚守 B 有,但偶尔做不到 C 有,经常做不到 D 没有 15.如何看待网络和谐
A 好,过滤不健康信息 B 影响不大 C 不好,很多需要的东西都找不到了 16.过了十八岁,会去浏览“十八禁”的内容吗?
A 之前就会 B 过了十八才会 C 别人逼我看没有办法 D 坚决不会
第二篇:大学生道德观(模版)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充盈与丰富。然而,物质文明发达的代价却是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正是近年来严重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最主要诱因。
一、生态道德与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也称环境道德,主要是指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在自然界中所应遵守的生态规律以及生态规范。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指教育工作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
二、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实诉求
(一)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客观要求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紧张和对立: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植被减少和土地荒漠化、污水横流、废弃物泛滥、农药化肥危害加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等。目前,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还在不断地遭到破坏。如果环境问题继续恶化,在不久的将来,新鲜的空气和水也可能成为稀缺品。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威胁。在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应该加强对生态道德伦理的宣传。
(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注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大学生的环境审美能力较强,对环境要求较高,但是生态道德意识淡薄,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都与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不协调,对生态环境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尚未真正达成共识,生态道德素质总体不高。
(三)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更高要求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高等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生态道德教育实质上是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还要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和较高的生态道德素质;不仅能正确认识并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能正确认识并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三、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充分发挥教育对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特殊功能日显重要。生态道德教育不是一般的公德教育,而是公民德性人格养成的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教育。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理论教育
没有理论根底的生态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是不牢固的,所以,夯实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不可或缺的。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
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伴随着人们的道德认知而产生和发展的、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休谟曾经说过,没有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只有当下、直接的情感才能激发意志,产生行动。在人类生态活动中,只有对善与恶、美与丑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爱憎感情,才能产生合乎道德的行为。
(三)注重生态道德实践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是在生态道德教育作用和生态道德情感的影响下,在其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公益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道德素质。环境的行为习惯。四是广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生存体验、公益劳动、志愿者宣传等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切实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情感,使他们能够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调查报告
一、摘要:本次调查以“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及分析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情况。
二、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素质。
三、前言: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系统的认识和看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却在下降,尤其体现在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作为知识青年的我们应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水平。我们小,于2010年11月份期间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___________进行调查。现将此次调查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四、正文:
(一)、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我们小组以问卷方式,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问卷设置涉及到被调查对象的年纪、专业、性别、以及出身农村还是城市。问卷题目涉及生活中的细微行为和当代普遍的一些道德观念。
经过我们调查发现在问卷的低3题“在公共场合看到别人不遵守秩序,自己尊不遵守秩序”的问题上70%多的人选择的是看情况和随主流,只有不到20%的人选择的是遵守,还有10%多的人选择不遵守。这反应在当代大学生中并不是没有道德素质,而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太浅薄,意志不够坚定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从而形成跟风的情况。在第4题“是否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幼病残让座”的问题上,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人都是选择“让”这也正好再次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还是有素质的只是做得不够。在关于考试作弊的问题上,33%的同学对考试作弊表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这种行为,认为作弊比补考好,分别占到了27%和32%。甚至还有8%的同学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也曾经作弊过。从这道题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正确的认识,但仍然因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这一问题反应大学生在对于自己切身利益和被现实学业所迫的情况下表现的不够诚信和坚决。
在有关网络聊天时是否注意文明用语问题上部分选择不注意,大部分选择看情况,这反映在对于没有舆论监督的情况下,大学生容易缺失文明。然而在一些问题上,有大部分人选择那些模糊的答案,体现他们对道德观意识的浅薄和不确定性。在第10题“当别人在言语上中伤了你时怎么办”上,大部分人选择了“一笑了之”和“看心情”,极少人选择“以牙还牙”。在关于对我国道德现状的认识方面。大部分人都认为我国公民道德现状的认识方面,大部分人都认为我国公民道德水平“一般或较差”,体现出大学生对我国道德水平的不满足和要求改变的情况。而在问题“你认为决定青年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上,大多数人认为是社会环境和家庭陶冶。所以社会整体道德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道德观。
(二)、纵观整张问卷,我们进行了综合与分析,认为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整体状况是:
(1)、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迅
速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他们在道德认识上是非分明,崇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中华美德,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进行鞭笞,而对于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在学习生活上,表现为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表现为缺乏奉献精神。大学生道德行为滞后于积极向上的道德认识,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存在断裂和脱节现象。
(2)、道德评判标准多元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再以一个尺度、一个模式来衡量一件事、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出现了相对化、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解放了大学生的思想,拓宽了道德评价的尺度和方式,使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但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观念,再加上各种传统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民族的道德观、外来的各种道德观多元并立的影响,这种多元化的选择会导致青年大学生产生选择的困惑,也往往会出现了道德评价是非混乱问题。
(3)、道德信念缺失
全球化浪潮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思想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迷茫,甚至对人生信仰、道德观产生怀疑或者歪曲,从而在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上变得消极和落后。一些学生竟然反对任何道德约束,主张随心所欲,放任自由,对待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表现冷淡,在道德信念、道德义务方面表现出“无动于衷”,对于学习先进认为无用,这些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一部分大学生对“常德”的无知、对“美德”的麻木,对“失德”的无视。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观念淡薄,艰苦奋斗精神较差,常夸夸其谈、敷衍塞责、见异思迁、挑肥拣瘦等等,从整体上呈现出“道德信念滑坡”的趋势。
另外,从分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还可发现:往往大一比大
二、大三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水平稍强些。从生活观察和体验,加上我们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有:①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由于刚刚踏入一个新学校,一个新城市,出于这种陌生感,他们或多或少对人对事都要客气些,所以更能体现道德水平。②大一新生高中时期本就很纯真,过渡到大学这个新的阶段还没有很久,因此还保留着那份纯真,待人待事都比较礼貌认真。③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熟悉了周边的环境,对人对事都为现实利益考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观念也日益现实化,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从性别上来看,男生在一些大问题上体现的道德水平更高,而女生在细节的事情上体现出更高的道德水平,其原因可能是男女性别本身所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在城乡学生关于道德观的对比中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些行为上体现着更为明显的文明些,但也存在着问题。而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从小置身城市,在礼貌方面表现的明显些,而在一些现实利益方面则体现的更为自私些。不过这只是从某些方面的分析。究其原因可能是从小所受不同环境的影响。由于调查范围和手段有限,在此也不便妄加评论和分析。
(三)、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现状呢?我们经过查找资料和分析认为原因有: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
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根据我们的实践调查与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认为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自觉锻炼和修养中逐步形成的。面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现状,我们既要进行客观分析,同时也要以历史的眼光正确对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和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加强全社会大环境的道德建设
有人把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看作与教育的影响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认为环境的影响要超过教育的影响,以警示社会关注环境建设[4]。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强大的,以至于人们认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必须对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倡导,鼓励全体人民参加道德建设活动,特别是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上各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是重要的舆论工具,能够及时地对大学生道德建设作出正确的导向,一方面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从正面产生积极的引导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错误言行进行有力的批评,从反面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舆论氛围是开放式的、平等的、互相的、直观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监督,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当前尤其是要重视网络氛围的作用。学校作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最直接的“小社会”,应该更好地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观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大学生的发展成长规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就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进行讨论,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大学生能够尽情地探索真理,追求知识,尽情地发挥个性,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塑造良好道德观的平台。
(2)、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以后直到长大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仅能为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抵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强化社会教育的积极因素,而且能够影响一个人的道德观乃至价值观的形成,使一个人终生难忘、受益无穷。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儿童和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善恶、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够在耳濡目染中远离邪恶和犯罪,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品德,能够在诱导感化中获得向善的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5]。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视了道德品质的要求,只注重学习成绩的优劣。
(3)、注重方法和措施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我们还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德育工作势必失去实效性,道德观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实施德育创新,不断探索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品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二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手段,启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大学生道德情感共鸣,引导大学生自学修身,变道德外化为道德内化,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三是充分发挥高校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载体作用,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态,进行道德观教育。坚持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突出道德观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教育功能,磨练大学生道德修养意志,让大学生更多地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大众,了解疾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信”与“行”的问题,切实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这是解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地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了解国情,引导他们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水平。其次,大学生应认识到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道德践行来反思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教育。通过在实践中的道德行为,增强自己明辨是非、分清正邪的能力,从而激发自己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兴趣。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充满了积极与消极、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和斗争。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会制约大学生的成长方向和抑制个人的才智。
五、结束语:通过调查我们感觉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在我们的小组工作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把这份调查做完,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六、谢词:
我们这次调查的成功,要感谢所有积极配合调查的同学们和给予我们指导与帮助的老师们 谢谢你们!
七:参考文献
1、《人生观通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王云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袁晓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第四篇:当代青年大学生恋爱道德观调查报告
当代青年大学生恋爱道德观调查报告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及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周围初中和高中同学朋友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39份,有效率为97.5%。
3.调查时间为2010年2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
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
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
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的道德观修养[定稿]
浅谈大学生的道德观修养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系统的认识和看法,中国也一直是把道德修养当做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无论是传统文人,还是新时代高校,德育一直是重中之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却在下降,尤其体现在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作为知识青年的我们应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道德,在汉语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正是由于其差异性,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人们所独有的道德尺度和规范也不相同。而也正是由于对这种差异性的不同理解,不同人群才有自己特定的践行方式和做法。
对于当代来说,我国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和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在: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和发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从封闭、落后向开放、振兴的转型和发展。这些重大的基础性变化必将引起三个相互关联的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转化:即深刻而普遍的社会重组;社会规范、社会评判标准的重新确认;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活动方式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校园中的萃萃学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冲击。大学生是一个最敏感、思想最少保守的知识群体,其道德观念变化具有社会互动性和先觉先知性,大学校园思想是社会的“晴雨表”,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社会意识流变的影射,处于社会变革期间的大学生对于社会道德的认知、社会道德状况的评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自身的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行为现状。对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评价进行研究与反思,对于新时期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而在我看来,新时代的大学生在道德观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矛盾。其一,大方面旗帜鲜明,生活细节往往放任自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迅速提高了我们的道德认知水平。我们在道德认识上是非分明,崇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中华美德,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进行鞭笞。但对于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其二,多元化发展的道德标准带给我们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再以一个尺度、一个模式来衡量一件事。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出现了相对化、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这种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拓宽了道德评价的尺度和方式,使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但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观念,再加上各种传统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民族的道德观、外来的各种道德观多元并立的影响,这种多元化的选择会导致道德观念还不成熟的我们产生选择的困惑,也往往会出现道德评价是非混乱。其三,道德信仰的缺失。全球化浪潮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前我们的思想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思想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迷茫,甚至对人生信仰、道德观产生怀疑或者歪曲,从而在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上变得消极,所提倡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表现冷淡,在道德信念、道德义务方面表现出“无动于衷”,对于学习先进认为无用,这些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一部分大学生对“常德”的无知、对“美德”的麻木,对“失德”的无视。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观念淡薄,艰苦奋斗精神较差,常夸夸其谈、敷衍塞责、见异思迁、挑肥拣瘦等等,从整体上呈现出“道德信念滑坡”的趋势。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现在统统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自己解决。
首先,应正确看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应回避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回避和忽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就会贻误大事,出大差错。但是也不能因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中的严重问题而就此认定他们是垮掉的一代,放任自流。其次,大环境的良好氛围应当是首要条件,外界环境如果没有起到熏陶反而起了消极影响的作用,那我们谈何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这方面我们能起到的也只有建议和监督作用,具体落实我想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正确引导。无论是学校这个小社会内更好地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观教育环境,亦或者是社会大环境下鼓励全体人民参加道德建设活动,我想都是必要的。再次,我们应该自觉主动地去了解去接受道德信念,我们应该去体会古老相传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去接受世界化浪潮中传递过来的积极部分。应该认识到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来规范和维系。道德兴则国兴、家兴、业兴;道德不振,于国于家,于人于己都意味着是一种灾难。再其次,具体到生活各方各面的道德规范也应该为我们所知,无论是古代“仁义礼智信”的标准,还是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具体要求,我们都应该去努力践行,我们应该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去努力实践诚信待人,公私分明,乐于助人等等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在这种提高具体践行道德修养。而这也需要学校,社会和我们的合作。首先,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地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了解国情,引导我们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水平。其次,大学生应认识到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道德践行来反思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教育。通过在实践中的道德行为,增强自己明辨是非、分清正邪的能力,从而激发自己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兴趣。
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充满了积极与消极、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和斗争。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会制约大学生的成长方向和抑制个人的才智。大学生的道德观现状,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决定了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民族的发展壮大。只有准确地把握大学生道德观念的现状,因势利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才能引导大学生道德观念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格人才。
我想,大学生如果坚定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就必然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和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我们是即将成材的祖国栋梁。在大学里,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当代大学生们才能以崭新的形象和过硬的水平,找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坐标,也才能在改革和发展各项事业中更加自如地挥洒壮丽青春。让我们大家都牢记这样一句话吧: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拥有良好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