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非之道德观
韩非之道德观
韩非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有些论者据此便认为,他唯法为务,完全否认道德的作用。其实,韩非在主张以法治国的同时,认为道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是从他那个时代的治国原则和方略上说的。道德不作为治国的原则,但可以作为治国的辅助。韩非说:“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五蠹》)显然,这既突出地反映了韩非的法治思想,也体现出他对道德在治国作用中的认知。韩非在强调厚赏重罚、信赏必罚的同时,主张用“誉”、“毁”来辅助赏罚,即是用道德的力量来促进法制的施行。
韩非的根据是:其一,毁誉与赏罚合则赏罚更有效。他强调:“明主之道,赏必出乎公利,名必在乎为上。”(《八经》)奖赏的目的是鼓励民众和官吏去做事,因此一定要给予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荣誉也一定要给予替君主效劳的人。另一方面,“赏誉同轨,非诛俱行”(《八经》),即赞誉和奖赏一致,贬斥和处罚同行。对奖励的行为以荣誉相辅,以示肯定和提倡;对惩罚的行为以恶名相加,以示否定和杜绝。在韩非看来,如果法律支持的得不到道德上的称誉,那么奖赏将起不到鼓励人们守法的作用,如果法律反对的得不到道德的谴责,那么惩罚将起不到禁止犯罪的作用。“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
其二,毁誉与赏罚相悖则乱。“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贵轻物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夫吏之所税,耕者也;而上之所养,学士也。耕者则重税,学士则多赏,而索民之疾作而少言谈,不可得也。……夫斩首之劳不赏,而家斗之勇尊显,而索民之疾战距敌而无私斗,不可得也。国平,则养儒、侠;难之,则用介士。所养者非所用,所用者非所养,此
所以乱也。……是而不用,非而不息,乱王之道也。”(《显学》)在韩非看来,受到奖赏却得不到舆论的赞誉,而得到赞誉的又不是为国家出力的人,那就会发生混乱。在《六反》篇中,韩非列举了对国家无益却反而受到社会舆论赞赏的六种人:畏死远难,降北之民也,学道立方, 离法之民也,游居厚养, 牟食之民也,语曲牟知, 伪诈之民也,行剑攻杀, 暴憿之民也,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真正对国家有利的六种人则是:赴险殉诚,死节之民也;寡闻从令,全法之民也,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嘉厚纯粹,整谷之民也,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这种“赏者有诽,不足以劝,罚者有誉,不足以禁”(《八经》)的状况,起不到鼓励和震慑的作用。
韩非对君主的道德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君主起码要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要圣明,要作“明主”。在韩非看来,能真正实行法制的君主只能是有德行的君主。他希望有像尧舜那样的贤明的君主:“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安危》)第二,要重视民心。在韩非的心目中,民心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天时”。他说:“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功名》)禁令能先治本的才有效,用兵能服民心的才能胜,圣人治理民众,因为先治本,所以能强大;因为先服心,所以能取胜。第三,立信立德。韩非强调“信”为君主必具之德,是维护统治的必要手段。在韩非看来,君主是政令的发布者,君主守信,才能树立威性,做到令行禁止。君主对人民诚信无欺诈,是安定国家、实现富国强兵的关键之一。“安术有七,危道有六。安术:……七曰有信而无诈。”(《安危》)韩非认为,君主的信用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外储说左上》)。
韩非认为,官吏是君主的帮手,在治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韩非看来,臣子应具备如下之德:其一,公正廉明。韩非指出:“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外储说左下》)要求官吏严以律己、正直无私,不避权贵、严格执法,尽臣子应尽本分。韩非提出大臣
应秉公荐才,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外储说左下》)。韩非认为,如果官吏都能公正廉明,那么国家就能呈现出清明盛世的情景:“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利,货赂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八说》)其二,要有所长。韩非盼望有贤臣,认为没有贤臣就治理不好国家。他心目中的贤才是指有能力的法术之士。其人格素质:在价值目标上,以“公义”为宗旨,“去私心行公义”;(《饰邪》)“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饰邪》)。在处世态度上,既有变故革新之精神,又有刚毅正直之品质。在办事作风上,能明察与实干,反对华而不实、言行不一,“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孤愤》)。其三,忠诚务实。在韩非看来,为人臣必须具备“忠”的品质,并且应当把为君主“尽忠”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忠”的内涵:一是绝对的忠,不允许有丝毫的犯主。“忠臣之事君也”,“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忠孝》)为臣应当“北面委质, 无有二心。”(《有度》)二是臣对君之“忠”是“公忠”,是天下“公义”,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三是“忠”应当符合“法”的要求,“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南面》),“尽力守法,专心事主者为忠臣。”(《忠孝》)由此,韩非把尊君事主的主张发展到了极致,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忠孝》)。这一思想后被发展为“三纲”, 使“忠”的思想成为封建道德的重要内容,成为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政治伦理原则。
第二篇:韩非《用人篇》之法治思想
《用人》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
韩非的思想当然尤其时代局限和制度局限。但是其思想的闪光点直到今天仍有重大意义。韩非并非主张重刑主义。而非常强调法本身的合法性、合理性。循天顺人,从今天的法学理解来看,就是强调立法必须符合自然与社会的基本规律,而且必须认真研究人性。法律需要规范人的行为,但不能建立在完全漠视扭曲人性的基础上。“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是法律实践理性的重要表述。法不责众的道理正基于此。这样的法律只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无法实施形同虚设;要么强力推行严刑峻法。
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
法术与心治:这对词很有讲究。法术其实就是正式颁布的明确的行为规范。凭借个人的智慧、良心、好恶当然也可以实施管理,但是不能长久稳定。即便是圣贤智者也有人性局限。圣贤治国为什么不可靠?法治从来就不追求最优、最善的制度,而是最不差,恶性最小的制度。“万不失”——正是法治追求的状态。法治不依赖最聪明、最贤德的人执掌权柄。拙匠、中主只有守法,中规中矩也可以实现稳定的统治。但是法家思想的悖论就是,法家统治的前提是君主守法,而君主恰恰是最不容易守法的人。在民主制度没有建立完善的时候,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这都成为法治的死结。
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之祸,不肖者少罪而不见伛剖背,肓者处平而不遇深谷,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古之人曰:“其心难知,喜怒难中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上下之恩”:说的是君臣关系的问题。韩非子通篇所论的一个重点问题。有一种误读:认为韩非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强调君臣关系的对立,猜忌、防范、利用等阴谋之术成为重点。法治中的君臣关系有阴谋也有阳谋,韩非在此认识到了实际政治的阴暗面。这对现代政治也同样适用。但是法治是以阳谋,也就是“可为之赏,可避之罚”的法术,作为调整君臣关系的首要行为准则的。政治交易、政治阴谋即使在现代最成熟的民主法治国家也屡见不鲜。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不断完善的正式制度可以将政治中的丑恶减到最小。
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一难知之心,如此,则怒积于上而怨积于下。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
“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三者立而上无私心,则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动,随绳而断,因攒而缝。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而下无愚拙之
诛。故上居明而少怒,下尽忠而少罪。” ——表易见,教易知,法易为:这三易实际是从立法角度,对法治推行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要求“三者立而上无私心”才能实现。那么什么的私心呢?可能包含这样几种内容:1.君主需要执法公平,不能偏私。最容易偏私的也就是皇亲贵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人。2.君主个人的意志不能凌驾于正式规则之上。因人、因事或者因一时好恶而轻易变更法律或者虚置法律。
第三篇:韩非经典语录
韩非经典语录
韩非经典语录1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学者须要自信,既自信,怎生夺亦不得。程颢程颐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我从来不曾有过自我怀疑。我从来不曾灰心过。
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4、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
5、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6、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7、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9、如果您喜欢《韩非子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1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1、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1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3、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14、第部《韩非子》韩非(战国公元前-前)
15、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1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7、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1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9、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0、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21、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22、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韩非
2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24、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
25、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26、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7、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2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
2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
3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32、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33、先秦诸子中,孔子让我读到一颗仁爱之心,以和为贵孟子让我善养浩然正气,平治天下墨子让我涌出一腔热血,救助苦难韩非让我看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老子让我初识艺术人生观荀子让我读到科学进取心。
34、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3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FOT
3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37、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
3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韩非子》
39、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过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
40、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4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4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44、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4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46、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47、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48、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4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50、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管子形势》把亲戚朋友看得轻,把国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到公忠方面去。——张君劢《立国之道》私仇不入公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儿子从宦,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清梁章钜《古仕进》婚姻勿贪势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韩非经典语录2
1、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3、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
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事在方,要在中央。韩非
6、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
7、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管子形势》把亲戚朋友看得轻,把国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到公忠方面去。——张君劢《立国之道》私仇不入公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儿子从宦,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清梁章钜《古仕进》婚姻勿贪势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8、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0、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1、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12、所以韩非首先就说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了。”
1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14、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1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6、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韩非子《显学》
1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8、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19、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20、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2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2、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3、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2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2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26、接下来,韩非从各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道如果你自认为自己的计谋很高明,”
2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2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29、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3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32、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3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4、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3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6、法与时移,而禁与治变。《韩非子.心度》
37、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38、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
3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0、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
42、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43、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44、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45、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46、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47、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48、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5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韩非经典语录3
1、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韩非子
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3、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4、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5、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韩非子《韩非子》
6、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7、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9、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10、钻燧取火,以化腥臊。(《韩非子蠹》)
11、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2、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1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14、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15、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8、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19、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立志”
20、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
21、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2、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23、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24、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韩非经典语录4
1、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ue004莎士比亚事以密成,语以泄败。ue004韩非子
2、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接下来,韩非从各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道如果你自认为自己的计谋很高明,“
4、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8、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9、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韩非子》
10、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
1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2、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
1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1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5、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16、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17、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1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1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0、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2、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23、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韩非子
2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5、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6、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7、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30、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31、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2、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33、对此时机韩非进一步解释道等到历经了很长的时间之后,国君对游说者有了印象加深了了解看清了游说者的人品感知了游说者的才能等等”
34、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35、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36、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3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8、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39、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0、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41、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4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3、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4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第四篇:韩非名言集锦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
2、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韩非
3、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
4、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
5、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
6、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
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8、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
9、矜伪不长,盖虚不久。——韩非
10、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韩非
11、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
12、明主之道,明于公私。——韩非
13、祸难生于邪心,邪心生于可欲。——韩非
14、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
15、治民无常,唯法为治。——韩非
16、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韩非
17、远水不救近火。——韩非
1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
19、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
20、人处疾则贵医。——韩非
2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韩非
22、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
23、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
24、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韩非
25、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
26、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
27、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韩非
28、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
2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30、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韩非
31、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
32、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
33、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韩非
34、一家二贵,事乃无功。——韩非
35、治民者,禁奸于未萌。——韩非
3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
37、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韩非
38、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
39、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韩非
4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
41、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韩非
42、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
43、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韩非
44、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
4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韩非
4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
47、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
48、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49、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韩非
50、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
51、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52、抱法处世则治,背法处世则乱。——韩非
53、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
54、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
55、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
56、不劲直,不能矫奸。——韩非
57、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
58、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韩非
59、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
6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61、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
62、敏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
6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
64、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
6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
66、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韩非
67、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
第五篇:道德观感言
我的道德观感言
周家勇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正兴镇中学
邮编:666407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感谢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融东西文化合力,健全公民教育体制。处处渗透培养良好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爱好和平、尊重人权、建设民主社会的思想。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人格魅力的教育作用。养成健全的人格,有道德规范,有善恶标准,关键词:感恩公民教育体制人格魅力教育作用
看了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明兴华写的“我们需要怎样的道德观”一文有感。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加入了少先队成了少先队员,唱着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顽强学习,…..时刻准备,建立功勋,……为着理想勇敢前进,…..。”老师还常常教育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长辈,尊老爱幼;在社会要扶弱助残,看见老弱病残妇孺过街要搀扶,坐车让座;在校团结同学,尊师爱校,见了同学问声“早”,见到老师常问“好”!需要帮忙说声“请”,“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常在口,面带微笑和谐相处。父母长辈和老师从教做事到做人,从教学会学习长知识到长本领,有本领才能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孝敬父母。学校老师还常教育学生做“四有”新人,进行“五爱”和“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思想品德教育。教育莘莘学子不要放弃在校学习真善美,能识假恶丑;不要放弃向书本、向老师、向同学求知的机会,只有在校夯实了基础、技能和技术,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军和接班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不是交易作为一线教师,又是分管学校德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深感任务艰巨,而道远,无时无处不在冥思苦想切合的、与时俱进地思想道德教育方案和策略。甚至劳心苦思熬肌肤,两鬓斑斑,黑发增银丝。试想有成才者没有父母长辈养育成人的?没有经过学校老师的教导成才的?更不会无端的去感恩于国家,如果有就怪哉。一个能历经苦练获准参赛而夺冠的运动员,兴奋的举着国旗彰显国威,让世界人都知道,这不是在感谢国家的培养之恩吗?然后激动的发表感言谢谢父母、或队友教练,感谢对象的先后,我想这无需按大小排列吧,在这个过程中有用肢体语言表达的、有用口头语言表达的,也无需一一说明吧,只是有人不能领悟肢体语言,只知口头语言而已,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没有谁可以不学习就能对这个世界拥有发言权。所以不要轻视学习,不要轻视向书本学习,更不要轻视向别人学习。”其实感谢父母也没错,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嘛!我们教育学生也要求他们从身边小
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爱祖国从爱家乡爱校园做起,会唱国歌尊重国旗;爱人民先知道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
融东西文化合力,健全公民教育体制时下确实有重智轻德,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思想品德的现象,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是变换形式的“作秀”,加之道德“刚性”不够给力,致使公民道德每况日下,社会公德成为人们的一块心病。有个别因学校疏于管理而持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行凶,甚至有校园性侵犯行为,把视频传播到网上等校园安全事件。学校德育暨精神文明建设目的是将学生由他律转化成自觉自律的升华,这是一个耐心享受的过程。因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然而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教学生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教会学生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向着适应21世纪的时代需要发展,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共同推动。以学校为德育教育基地,健全体制加强力度整治类似“三鹿婴幼儿毒奶粉”、“大头娃娃”、“瘦肉精”、“牛肉膏”、“城市地沟油”、“上海染色馒头”、“城乡结合部的三无食品”、“回炉面包”等食品安全事件;建筑行业的“豆腐渣”工程,交通方面违章载客或驾驶造成事故人员伤亡,以及坑害农民的“假农药”、“假肥料”、“假种子”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必须加快健全体制的步伐,以我国文化土壤的营养为基础,以民主方向为牵引积极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创办自身特色的公民教育体系。如李光耀说的“单靠儒家思想是不足够的”,只有给予“不同的形式和一套纪律”,“团体的动力”才会起作用,这里的“形式”和“纪律”就是西方可以借鉴的政治体制,处处渗透培养良好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爱好和平、尊重人权、建设民主社会的思想。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塑学生健全人格。“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认为。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亦有著名的“三品之说”,即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让榜样的人格魅力教育作用成为时代的旗帜2004年3月刚从日本讲学回国不久,就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的北大古代文学系博士生导师---孟二冬,因气候干燥出现严重的嗓子暗哑症状,医生作出“禁声七天”的医嘱后,忍痛为学生上课至倒在讲台上,至2006年4月22日因食管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49岁。孟二冬最后在石河子大学的黑板上给我们留下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只著一字空”的永恒记忆。从《孟二冬》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倾心钻研古代文学,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学科交叉点上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他虚心讲学,细心导学,诲人不倦,细致批注学生论文;他为人谦和诙谐,铭记恩师“严谨扎实”的教诲;他“许诺之轻,践诺之重。”的人品,对生活“安贫乐道”,不在乎“贫”,而在“乐”的人格。北大校长季羡林曾说: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孟二冬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人民教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看到了一位学者无比丰富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怀。孟二冬是党培养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数十年的求
学与教学过程中,将做人和做学问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默默无闻地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养成健全的人格,有道德规范,有善恶标准,有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从而对自身不断完善,彰显人格魅力,达到可持续发展,不断超越、自主创新,提升人格魅力;但非朝夕之为。西班牙大提琴家、演奏家、作曲家卡萨尔斯在97年的人生历程中,完善了大提琴的演奏技巧,提升了大提琴的音乐地位,并发现了巴赫失传已久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总谱,最终成为大提琴音乐艺术的一代宗师。他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受到了世人的敬仰,被罗曼.罗兰称作“保持着人道主义和始终为大众捍卫人类信念的伟人”。一位年轻的大提琴手向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意味深长的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再说让全国掀起学习热潮的杨善洲同志事迹,“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杨善洲同志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回乡扎根施甸县大亮山,二十个春夏秋冬,大亮山荒山秃岭变成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附近村寨通电通路,一片生机盎然。最后,杨善洲同志把价值过三个亿的林场交归国有,只说:“我只是在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还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多么朴实而又响亮话语,从简单的实在的言行中人格魅力得到彰显,有多少仁人志士像卡萨尔斯、孟二冬、杨善洲一样用一生的心血铸成的人格魅力,使世人举颈敬仰,积极向上的追求精神、人格操守、价值观、世界观将传承无数有志者,弘扬世界文化,复兴世界文明。
论文字数:2600字左右
参考资料:1.“加强德育”还是“强加德育” 明兴华(2010.10新德育)
2.新师德与教师教育
3.琴系人生---大提琴家卡萨尔斯 芊川(2006.9.13--15)
4.《孟二冬》影片及综述
5.《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6.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马荣村(2002.09.03)
7.国外公民意识培养经验借鉴 王爱莲(2010.10)
8.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王春玲(2011.4新德育)
9.孙云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