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2:0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篇: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

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高庆涛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中作为各家学说理论基础的人性论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很多人认为韩非的人性论是性恶论,甚至有人将其人性论提升至绝对性恶论的程度。然而韩非从未明确提出过 “人性恶”的论断,实际上他主张的是一种自然的人性自私自利论。

韩非人性论的形成原因

社会现实的影响。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各国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侵犯争夺,道德准则荡然无存,韩国的没落加上君主的无能,韩非富国强兵的主张终不被采纳。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一方面,王权衰弱,土地使用权下移,土地私有制得到承认,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占有更多的土地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战国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王公贵族对财富的贪婪急剧膨胀。另外,社会下层民众在货币财富的召唤下,从事商贾、争为技艺之风日盛。商品货币经济对传统社会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是韩非以利害———交换关系来定义社会关系的社会根源。

思想观念的熏陶。首先,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不可避免地受到法家前期代表人物的影响,法家历来主张人性好利。商鞅说过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容,此民之情也”,他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驱动力都是利益,于是韩非做出了 “(人)皆挟自为心”的论断。其次,韩非在继承并改造其师荀子的人性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论观点,他透过 “性恶”的表象,从唯物的观点更进一步地看到了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要受到物质利益的支配,从而得出人性自利的观点,又以此为基础来考察一切社会关系。

韩非的人性 “自为”论

韩非提出人性自私说。他认为: 人生而好利,物质利益关系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社会关系,人都是利己而不愿利人的,并且人的这一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他在 《解老》篇中说道 “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欲利之心”,从人的生理机能入手,认为正是人的生理上的需求以及生存需要造就了人自私自利的本性。在韩非子心目中,人与人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君臣之间没有真情可言,不是儒家讲的 “仁义” 和“礼让”,而是 “利害”和 “算计”,是以利相合。

人与人之间。《备内》篇说道: “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开马车铺的,天天盼望别人升官发财;开棺材店的,天天盼望别人生病早死。从表象上看,舆人和匠人的外在表现似乎迥异其趣,而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则其深层心理动机,其实皆出于利己目的。开马车铺的并不比比开棺材店的更 “仁义”因为只有别人升官发财,开马车铺的才有利可图;只有别人生病早死,开棺材店的才有钱可赚。他们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父母与子女之间。《六反》篇指出: “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韩非子认为,父母之所以重男轻女,不过是从利己利家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父母甚至不惜残害自己的亲生女婴。

晚辈对长辈亦毫不逊色。《备内》篇举例述说: “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儿子为了能顺利继承君位,则期望其父早死。于是韩非感叹说: “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夫妻之间。“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语曰: 其母好者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丈夫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女子事好色之丈夫,则身死见疏矣。”(《韩非子·备内》)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妻子过了三十岁就美色渐渐衰退了,而丈夫到五十岁依旧是喜欢漂亮的女子,上了年纪的妻子逐渐地被疏远,因此夫妻之间也没有真感情。

君臣之间。君臣关系也一样,在韩非看来,君臣关系实质就是一种买卖关系,即 “主卖官爵,臣卖智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于是就形成“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难一》)这种现象。既然是这样一种利害关系,他们之间就不能不 “算计”。君主靠算计来雇佣臣子(君以计畜臣),臣子靠算计来服务君主(臣以计事君)。“爵禄致而富贵之业成,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 《韩非子·六反》,大臣们不满足于现状,大富大贵、成就功业才是他们最大的 “利”。

韩非人性论的现代启示

韩非认识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但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归之为一个 “利”字,并将个体的特性视为普遍的人性,以及他指出的父母杀害女婴、妻子与儿子合谋杀害君主等现象难免有些偏激。但韩非的人性论也有可取之处,通过对其具体深入地分析,采取其中合理成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承认 “人性自利”的本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积极意义。韩非承认人的利己行为,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之处在于它更有效率,“市场经济唤醒、激发了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己心并推动其活动,大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体现市场经济的效率特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 “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这将更加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由人性不能改变而引出铁腕和“因人情”两种有效的统治手段。韩非认为,人自私自利、喜利畏罪与好逸恶劳的本性无法改变,“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能以学于人也”。(《韩非子 显学》),只能以严刑峻法来打击犯罪分子,“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严刑峻法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官员腐败问题、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网络犯罪等问题无不威胁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法律手段予以严厉打击,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另外,韩非认为虽然人自私自利的本性无法改变,但可以对其加以引导和利用。“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这就启发领导者们在进行国家管理的时候,要利用人性的特点来引导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不要强制地改造学生的本性,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天性,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们实现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重点:了解《共产党宣言》的重点内容,利用其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现实问题

教学目的: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介绍和分析,增强学员对共产主义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发展历史的了解,激发学员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主讲人:朱振康 中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党校教师

教学过程:

一、我们为什么要重读《共产党宣言》

(一)宣言的产生背景

一是经济前提。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布的时候,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步入成果期,新能源引爆了巨大的生产动力,纺织工业、采矿、冶金、运输,都进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工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随着资本主义越来越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引起人们的思考:资本主义的道路往哪里走。

二是政治基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1831-1848年,欧洲英、法、德等国出现了三大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矛盾凸显,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政治基础上就诞生了科学的思想。《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三是思想材料。1516年,英国首席大法官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传世之作《乌托邦》,《乌托邦》的发表是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这个“乌托”是“没有寄托”的意思,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想象。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到达顶峰,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走了300多年,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看透资本主义的根源,但是它是无产阶级自发地对资产阶级的进攻,从伦理道德层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指出了私有制,并且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设想和实践。所以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有高度评价:“德国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

四是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845-46年,马恩合作了一部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唯物史观思想,论证社会发展的方向。1847年马克思写了《哲学的贫困》,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工人阶级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然性,奠定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从空想到了科学。

1847年11月,在伦敦,召开了共产主义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恩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的总纲,1848年2月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就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宣言的基本内涵

1848年到今天,166年来,《宣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恩格斯说过:“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句讲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前进的动力,这一句讲的是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一句讲的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规律,也就是全人类解放的规律。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创新的思想之一,是宣言的核心思想,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贡献,“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对我们今天也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它给我们提供了唯物观,看问题要从生产力、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的视角分析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践观,历史是人创造的,要把全部历史看成是人的活动的历史,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放在第一位,重视人的社会实践。正如总书记说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根源”

历史观,看问题要有长远的历史眼光。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是社会发展的最后一站,要把事物当做发展中的过程来看待,任何事物有其不断生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我们正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际上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得出的结论。

辩证观,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光明前途,又要看到曲折的路径。

所以它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意义,就像一部望远镜,让我们看到更远更多的东西。

(三)宣言开创了伟大传统

《宣言》开创了共产党的伟大传统——包括思想的传统、精神的传统、文化的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个传统。

1.从《宣言》汲取思想力量,科学把握并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理论。

《宣言》作为世界上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实际上是共产党人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当年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党的最大优点,就是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这是具有长久的理论价值的,是通古今之变的,今天仍然是我们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我们来说,《宣言》就如同木之本,水之源。

2.从《宣言》汲取精神力量,培育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和浩然之气。

《宣言》不只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它确立了一切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它是科学真理和价值目标的完全的统一结合。打开宣言,我们就能感受到马恩为这个目标不懈奋斗的情怀和境界。所以丢掉了这样的崇高情怀和浩然之气,就是丢掉了共产党的灵魂,共产党及其意识形态就不会再有感召、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尤其是面对现在社会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时候。

3.从《宣言》汲取文化力量,涵养共产党人的文化气象。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学者。没有这样的学者,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需要一流的学者、知识分子,俄国有普列汉诺夫,中国有李大钊陈独秀。没有杰出的学者、知识分子,共产主义是很难传播的。

所以说,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党,在德国是这样,俄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尤其是我们面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所以说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党员干部就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就要不断学习,包括《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仍然是我们在文化上汲取力量的源泉。

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一)宣言的正文内容概括 第一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章:阶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党 第三章:政党的思想武装,就是主义

第四章:斗争的策略,在具体实践中怎么开展阶级斗争 各章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阶级中的核心成员组成政党,政党通过主义进行思想武装,并在具体革命实践中使用策略进行阶级斗争。

(二)宣言的两个重要原理

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两个自由发展,“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宣言》概述了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宣言说“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也就是说,资产阶级也是发展的,是先进的。《宣言》强调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积极肯定。资产阶级的作用之二是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全球化,“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宣言》强调:“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封建所有制的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阻碍了生产,于是灭亡了。

《宣言》接着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那就是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占有之间的矛盾。宣言说“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无法适应的地步,再容纳不了它本身制造的财富了”。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要想让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生产力。”这是一个逻辑关系,为什么资产阶级必然灭亡。

这是第一个原理“两个不可避免”的前半句,资产阶级的灭亡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呢?

纵观历史,封建社会不是自己消亡的,而是被资产阶级打破的,同样,资产阶级也不会自我消亡,也需要人来消灭它。谁来承担这个历史的重任呢?从发展的情况看,只有无产阶级了。

无产阶级有“进步、革命、群众基础、超越民族”四个特点,所以说“资产阶级在生产它自己的掘墓人”。

(2)第二个原理:“两个自由发展”,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由,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人们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而是要发展自己的本质能力,所以人们的第一需要是劳动;人们的活动不被限制在某种领域,没有社会分工,没有职业;人们不受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控制,而是能够支配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人的能力由此得到全面发展。

无产阶级必须在宗教、政治、经济各方面得到解放,从而实现自由发展。这个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打破旧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来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最终要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发展。

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有过多次起义的实践了,三大工人运动最终都失败了。《宣言》第二章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放在共产党人的肩膀上。因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的基本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上,共产党人是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理论上,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过程和一般结果。”在共产党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一步步地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第一步是无产阶级专政。“就像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一样„„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是最高纲领,“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第二步,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无产阶级专政后,首先是消灭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我们关注每个人的利益,劳动异化克服了,公共权力的暴力性质消失了,阶级对立消失了,阶级本身消灭了,国家统治也消失了,于是新的时代就来临了,这就是自由人联合体。

在这个理想中,人人是自由人,不依赖他人,也不依赖物,在联合体中,人人平等,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这是全人类的解放,是最高理想。

1894年,恩格斯去世前一年,两位意大利记者写信给恩格斯,说有一个新办的杂志叫《新纪元》,请恩格斯帮忙题个词。恩格斯左思右想,就题了“自由人联合体”这几个字。可以说,自由人联合体是马恩毕生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

这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重要原理,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在现实中一些思考和启示

我们重读宣言,为的及时解除精神、思想上的疑惑。刚才我们讲了《宣言》的原理,讲两个不可避免,两个自由发展。两个避免,那为什么资本主义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灭亡?社会主义为什么遭遇挫折?自由发展,共产主义到底是不是空中楼阁?这些问题,不只是我们在思考,全世界都在思考。

第一,为什么资本主义到今天还没有灭亡?原因有三: 一是战后全球资本扩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发达的经济、科技的优势和国际制度霸权,在世界市场上垄断,获得巨大利润。

二是科技革命。根据唯物史观,宣言提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在催生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可以说科技革命挽救资本主义。

三是自我调节。1928到1932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成功实施了第一个5年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了工业国,整个社会欣欣向荣。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引起了西方的高度关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他的著名观点,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力量推动经济运转。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社会主义的做法,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困境,比如国家掌握资本、干预经济,比如收入均等化,增加工人阶级收入,比如免费教育,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下得到了启示,可以说是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以西方有人说:“马克思是西方病床边的医生”。

如果这样,资本主义会不会必然灭亡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源源不断的经济危机表明,周期性经济危机难以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挫折?

苏联在70多年的历史中,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从1917年十月革命起,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美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苏联沦陷,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最后胜利。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1000万兵力,占了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则以2000万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国家。

苏联成就很辉煌,但是苏联的很多做法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不符合《宣言》的基本精神。

第一,文明传统的制约。俄罗斯文明有三个基因,一是斯拉夫民族,二是农村公社,三是宗教。斯拉夫民族强调民族统一,集体高居个人之上,而在斯拉夫各国中,俄国又处于核心地位。俄国农村公社则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俄国没有商业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没有市民中产阶级,农奴主以军队维持公社,形成强有力的政治控制。此外就是宗教,俄国的东正教与基督教不同,它追随王权,宣传对王权的紧密结合。所以从文明传统来说,苏联政权产生在一个缺乏民主自由传统的土壤上。这和宣言精神是不合的。

二是阶级斗争的惯性。俄国长期处在阶级斗争的状态中。从1917年开始,2月革命到10月革命,俄国半年经历了从沙皇到布尔什维克五届政府。20年代党内路线斗争,30年代对党政军干部大清洗。1940年屠杀波兰人,卡廷惨案。俄国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持续化,制约了人的自由发展,违背了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的方向。宣言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也就是发展经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而不是无休止地进行阶级斗争。

三是体制模式的僵化。唯物史观讲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发展变革,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枷锁。从1936年苏联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建成开始,就把斯大林模式固化了,保持20、30年代战后的发展模式,比如工、农业全盘集体化,单一国有制,计划体制,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等,1945年卫国战争的胜利,斯大林的地位如日中天,更没人敢于改革。此后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是小修小补,没有改革。到了戈尔巴乔夫,终于出现偏差,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是发展道路的封闭。宣言明确提出,资本扩张推动全球化。这是全球化的时代,不能封闭。斯大林,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结果社会主义失去了开放性,放弃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成果的机会。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创造了大量物质的精神的文明,人为的封闭失去了借鉴。造成了两种制度的长期对立,长期军备竞赛严重消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精力和资源,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恶化了国际环境,封闭僵化,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邓小平强调,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实际上,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赢得和资本主义相比的优势。结论很自然,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没有错,错在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甚至背离。

第三个问题,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不是空中楼阁?

首先澄清一个概念,我们一直说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资本主义灭亡后进入一个过渡时期,叫做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然后发展再发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两个阶段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有发展程度的区别。新社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在各个层面都带有资本主义的痕迹,比如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财富还不那么充裕,人们还摆脱不了旧有社会分工的束缚,分配上还是按劳分配,用马克思的话叫做“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人们劳动能力有差别,最后的报酬也是有差别的,这不是还有社会矛盾吗?但是马克思说这是个过渡阶段,不可逾越。到高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了,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后来1917年,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写了《国家与革命》,他把这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别等同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或者说列宁把第一阶段取名为社会主义,把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来源于列宁。在列宁的基础上,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很多人把社会主义看做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这是错误的,我们目前所说的社会主义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我们目前就处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

从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要经历多少时间,马克思主义没有明确回答。但是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邓小平讲,“巩固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过程是漫长的,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只要坚持走共产主义道路,就能实现理想。

我们到底坚持的是什么呢?我们给共产主义下个定义。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种终极理想,都比较片面。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我们已经建立了,马恩在1846年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句话,给共产主义下了定义,说“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共产主义一直在发展,但是它的核心是不变的,它要消灭现存状况,追求它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又是什么呢?

《宣言》阐述的第二个原理叫做“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后提出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可以说,共产主义追求的就是人的自由发展,用唯物史观来看,人的自由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的,不断上升发展的,这个渐进的、不断上升发展的过程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所以说,共产主义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一种运动,一个发展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我们怎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那就必定要先打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所以要采取阶级斗争的方法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了,我们怎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那我们就要发展生产力,不断改进人的生存状态,不断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消除劳动异化,人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平等,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所以说,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尽管我们离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已经走在共产主义的大路上,就不会感到理想的渺茫了,就有动力,有热情,共产主义信念就坚定了。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闭幕会时的这句话,我觉得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人的自由发展在中国现阶段的最好体现。“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是我们党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最好承诺。

所以,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非常明白。总书记近两年的讲话中强调多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决不是空喊的口号和盲目的信仰,而是不断解决面临的历史课题的真经法宝。”

我们中华民族有两大历史课题,一个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解决了第一个课题。第二个课题,我们探索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方法。经历一番曲折,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所以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标志。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道路。一方面我们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通过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30多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道路,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我们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努力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所以我们党在实践中获得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带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体现。12个词,24个字,“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代表着我们党的理念也从革命党正式转为执政党,也代表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这种自信我相信大家在这两年尤其感受越来越深刻。总书记在内政外交上有很多作为,中国梦的提出,反腐、作风建设我们亲眼目睹,这两年习总书记外交出访40多次,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理念到做法,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下去,要坚持三个自信。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实际上,共产主义理想确实是很远,但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八大提出两个100年,第一个就是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理解共产主义之后,不光翘首以待,还要为这个目标奋斗,苦干实干。那么我们就有自信,说2050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让新中国改变100年以来没有变的世界版图。

“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所以关键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存不存在问题,不是当下的现实社会存不存在问题,而是能不能直面问题,能不能有办法解决问题。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能够解答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个历史性的课题。

所以对当下来说,我们要做到“四个把握”:

理论、历史、群众、现实基础,尤其是历史基础,是我们自信的来源。单纯地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没有说服力,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世界历史中去考察,去认识他的来龙去脉。比如有人问,社会主义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连资本主义都没经历过,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呢?我们就要回答,中国的确没有经历资本主义,但是世界经历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将延续科学社会主义的香火,向着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这就是把握历史基础,以此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

列宁说过:懂理论的人对行动更有信心。

就像邓小平20多年前在南方谈话中所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第三篇:人性论读后感

读大卫.休谟的《人性论》后感

人性(human nature)问题是人生诸问题的核心,既是人们伦理道德生活的依据,又是实施政治主张的基础。著名社会学家雷蒙.阿隆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性的发展和成长过程”①因此千百年来,各个学派的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性问题进行反复深入的思考、探索,提出各自的人性主张。大卫.休谟建立了以道德为核心、以情感原则为根本依据的人性科学体系,开启西方传统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向,实现了思维范式的深刻变革。休谟的《人性论》因此在众多的关于人性的论述中脱颖而出,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的后感内容有三部分,一是关于休谟的生平,二是我自己对休谟的《人性论》这本著作及书中的一些观点的看法,三是我在阅读此著作过程中的一些摘抄。

先来认识作者。

大卫·休姆(后来改名为休谟)在1711年4月26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座公寓里,父亲是在宁威尔区(Ninewells)担任律师的约瑟夫·休姆、母亲是法尔科内夫人。休谟在长大后偶尔也会回到宁威尔区的老家居住,他在1734年将名字从休姆改为休谟,因为英国人很难以苏格兰的方式正确念出休姆这个名字。休谟在年仅12岁时就被家里送到爱丁堡大学就读(当时正常的入学年龄是14岁)。最初休谟打算从事法律职业,但不久后他发现自己有了“一种对于学习哲学和知识以外所有事物的极度厌烦感,当我的家人想象我正在阅读屋埃特和维尼阿斯(两位当时著名的法学家)时,我实际上却是在阅读西塞罗和维吉尔的著作。在十八岁时休谟的哲学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使他得以让自己彻底面对这个“全新的思考领域”,也使他下定决心“抛弃其他所有快乐和事业,完全奉献在这个领域上。”休谟并没有说明这个重大突破为何,但一般推测很可能是他在因果上的理论—亦即我们对于世上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取决于我们的情绪、习俗、和习惯,而不是取决于理性、也不是取决于抽象、永恒的自然定律。

在那个时代,一个贫穷的苏格兰人能选择的生涯途径相当少,休谟面对的是成为家庭教师或是成为商人的职员这两个选项,他最后选择了后者。1734年,在于布里斯托经商数个月之后,休谟前往了法国安茹的拉弗莱舍旅游,在那里休谟经常与来自Prytanée军事学校的耶稣会学生进行哲学讨论,勒奈·笛卡尔也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在那里定居的四年中休谟替自己订下了生涯计划,决心要“过著极其简朴的生活以应付我那有限的财产,以此确保我的独立自主性,并且不用考虑任何除了增进我的文学天分以外的事物。”在法国定居时休谟也完成了《人性论》一书,当时他年仅26岁。虽然现代的学者们大多将《人性论》一书视为是休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也是哲学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此书刚出版时并没有获得多少重视。休谟在记载到当时自己缺乏大众重视时这样写道:“媒体对这本书的反应是一片死寂,甚至连对那些狂热的读者群都没有半点交代。不过我本来就养成乐观而开朗的个性,很快就从这样的挫折里站了起来,并继续在乡下努力的进行研究。”他继续写下了《人性论摘要》一书,但没有写出自己的名字,他试着缩短并精简他之前的冗长著作以吸引更多读者,但即使经过这样的努力,他依然没有成功使《人性论》一书重获重视。

休谟逝于1776年,享年65岁,相对于其他高龄哲学家来说不是特别高寿。但是他研究的领域极为广泛,视野很开阔。他的著作除了哲学的一般论题外,还涉及情感、道德、政治、宗教、历史、文学、经济等领域。除了《人性论》之外,他的著作还有《道德和政治论说文集》、《人类理智研究》、《道德原则研究》、《我们的一生》、《自然宗教对话录》及《英国史》等。休谟无疑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最重要人物之一。②(袁鸣《简明西方哲学史》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我的感想。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阅读《人性论》还有一定的难度,感觉其中许多逻辑很强的论述不能够被我理解,我只能谈些没有很大深度的观点了。

首先是对休谟的看法。在我看来休谟是一个坚毅的、进取的、勤恳的、智慧的思想家。体现在休谟早丧父,家产不多,只靠母亲一人支持家庭,经济既不富裕,家中又遭火灾,十四岁那年只得退学还乡自学。在自己的努力争取下,经商过,也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过,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在求学路上一直都积极思考,研究方向广阔,虽然年轻的时候身体情况不好,甚至有威胁到自己写作的进程,但是通过自己的不懈锻炼,最后彻底改变了身体羸弱的情况,为自己专心于各种事业准备良好的身体条件。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说明他的智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以形容休谟,我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人性论》上册第一卷论知性。谈到观念与印象,时间与空间,知性与概然性及怀疑主义哲学体系等内容,下册第一卷论情感。谈到骄傲与谦卑、爱恨还有意志与直接情感。第二卷道德学,谈到德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等内容。总的来说我对第二册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我感觉它比较好懂。休谟不论是对于道德或是正义的论述都很精彩,我想谈谈我对休谟的正义观念的看法。

休谟认为正义起源于两个事实:“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需求所准备的稀少的供应。④”针对这两种限制,休谟认为我们不能通过改变人天然的心理结构而去除自私的本性,所以就要从外物下手,此时正义的出现就是必须的。正义就是“使每个人各得其应有物的一种恒常和永久的意志。”⑤保证个人应有之物的办法是缔结协约,许下许诺,然后就有了遵守协约和违反协约产生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休谟的正义观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想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正义问题。在解决了发展问题之后就要解决好分配问题才能维护我们的安定。分配问题与个人财产即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国家不能从制度出发保障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我们社会迟早有一天会陷入混乱状态。在我看来,维护正义首先要明确私人财产的范围及其合法性,其次建立明确的法律制度坚决维护私人财产的完整,最后要严厉打击非正义行为,既损害私人财产的行为。

关于《人性论》的其他部分的内容我就不展开论述了,总之《人性论》绝对值得一读。

最后我将附上我读书的过程中的摘抄,内容会多一点,但是入选的都是引起我的共鸣的,我觉得有道理的。

上册摘抄②

1人类心灵中的一切知觉可以显然得分为不同的两种,这种我将称之为印象和观念。两者的差别在于:当它们刺激心灵,进入我们的思想或意识时,它们的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各不同。(1)

2.至于观念这个名词,我用它来指代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作用。(1)3.产生这种连结,并使心灵以这种方式在各个观念之间推移的性质共有三种:类似、时空关系和因果关系。(11)

4.一切可以分离的对象都是可以区别的,而一切可以区别的对象都是差异的。(30)

5.时间的不可分的刹那也必然填充着真实的对象或存在,这种对象的接续形成了持续,并使它能够被心灵想象。(52)

6.我们必须精确的区别现象本身和我将给那个对象指出的原因。我们绝不可以由于原因方面的任何不确定而推断说现象本身也是不确定的。我的说明即使是虚妄的,现象仍然可以是真实的,说明虚幻并不是现象的虚妄的结果。(74)7.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外,没有任何东西实际存在于心中,外界对象只是借着它们所引起的那些直觉才被我们认识。恨、爱、思维、触、视,这一切都是知觉。(82)

8.一切推理都只是比较和发现两个或较多的对象彼此之间的那些恒常的或不恒常的关系。(89)

9.当我们的记忆观念变得十分微弱的时候,我们对它们时常发生怀疑,当任何一个意向不是表现得色彩鲜明、足以表明记忆官能的特征时,我们就难以断言,那个意向是来自想象还是来自记忆。一个人说,我想我记得那样一件事情,不过我没有把握。漫长的时间几乎把它消磨于我的记忆之外,使我不能确定它是否是我的想象的纯粹的产物。(102)10.一个意见或信念可以很精确的下定义为:和现前一个印象关联着的或连结着的一个生动信念。(114)

11.心灵是被习惯决定了由任何原因推到它的结果,当其中之一出现时,心灵就不能不形成对另一个的观念.它们在过去的例子中恒常的结合,在心中产生那样一种习惯,它永远把它们结合在它们的思想中,并且由一个的存在推出其通常伴随物的存在.(150)12.如果一个对象完整地存在了任何一个时期,却没有产生任何结果,那么它便不是那个结果的唯一原因,还需要其他可以推进它的影响和作用的某种原则所协助.(200)13.怀疑主义的惶惑,既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于对那些题目所做的深刻而透彻的反省,所以我们越是加以反省,越是感到惶惑.(246)14.关于灵魂实体的问题是绝对不可理解的,我们的全部的知觉不论与延伸的实体或非延伸的实体并不是都能够有空肩上的结合的,有些知觉是属于这一种,有些知觉则属于另外一种.对象的恒常结合既然就是因果的本质,所以我们就对那种关系有任何概念而言,物质和运动往往可以看作思想的原因.(280)下册摘抄③

1.身体的苦乐是心灵所感觉和思考的许多情感的来源;但是这些苦乐是不经先前的思想获知觉而原始发生于灵魂中或身体中的。(227页)

2.心灵无论接纳其他什么对象,而在考虑这些对象时,总要着眼于我们自己;否则这些对象便永远不能刺激起这些情感,或者是他们有些增减。当自我不被考虑到时,便没有骄傲或谦卑的余地。(278页)

3.想象对于一切伟大、奇异而美丽的事物都感到愉快,而想象在同一对象中所发现的这些优点越多,他就越感到愉快,因为这个缘故,它也能借助另一个感官的帮助,得到新的快乐。例如任何连续的声音,如鸟鸣的声音或瀑布倾泻的声音,每一刹那都激发观赏者的心灵,使他们更加注意他眼前那个地方的各种美景。(314页)

4.愉快或不愉快的对象,不但要于我们自己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要为我们所特有,或者至少是我们少数人所共有的。在人性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性质,即:凡时常呈现出来的、而为我们长期所习惯的一切事物,在我们看来就失掉了价值,很快就被鄙弃和忽视;这个性质,我们以后将力求加以说明。我们判断对象时也是大多根据于比较,而较少根据其实在的、内在的优点;我们如果不能接对比增加对象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容易忽略甚至是其本质的优点。(322页)

5.我将以根据这五种限制所得的感想结束这个题目。这个感想就是,那些最骄傲而在世人看起来也有最骄傲理由的人,并不永远是最幸福的,而最谦卑的人也并不永远是最可怜的人,虽然依据这个体系初看来也许会这样想象的。一种祸害,虽然它的原因和我们没有关系,仍然可以是实在的;虽然不是个人所特有的,也仍然可以是实在的;虽然不表现出来被别人所见到,也仍然可以是实在的;虽然不归纳在通则之下,也仍然可以是实在的。像这类的祸害,虽然没有减少骄傲的倾向,也总会使我们处于可怜的状况。而最实在、最顽强的人生祸害或许是属于这种性质的。(325)

6.我所谓骄傲是指我们在观察德、美貌、财富或权利时,由于对自己满意而心中发生的那种愉快的心情而言;而所谓的谦卑,则是指向相反的印象而言。(328)

7.美是一些部分的那样一个秩序和结构,它们由于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或是由于习惯,或是由于爱好、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并构成美和丑的全部差异,丑的自然倾向是产生不快。(330)8.关于身体方面所有的其他优点,我们可以概括地说,凡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有用的、美丽的或令人惊奇的东西,都是骄傲的对象;与此对象相反的,都是谦卑的对象。显而易见,凡有用的、美丽的或令人惊奇的事物的共同点,只在于各自产生一种快乐,此外再无其他共同点。因此,快乐和它对自我的关系,必然是骄傲情感的原因。(331)人性有一种性质,就是:想象自然而然地转向一切重要的、重大的事物;当一大一小两个对象呈现于想象之前时,想象通常舍弃前者,而专想后者。(340)

9.财产权可以下定义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则和道德上公平的范围内/允许一个人自由使用并占有一个物品/并禁止其他任何人这样使用和占有这个物品的那样一种人与物的关系。(341)10.在许多场合下,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意志更为变化无常;而且除了强烈的动机以外,也没有任何事物能使我们绝对确实地对于他的将来的任何一种行动有所断言。(344)

11.我们的情感既然永远考虑到对象的实际存在,而且我们永远根据过去的例子来判断这种实在性;那么无需进一步推理,就可以确定地说,能力就是世人的经验和实践所发现的任何行动的可能性和概然性。(345)

12.自我的观念是永远密切地呈现于我们的,我们的意识给我们以自我人格的那样一个生动的概念,以至不可能想象任何事物能够在这一方面超越这种自我之外。因此,任何与我们有关的对象,必然依照前述的原则在同样活泼的想象方式下被人想象;这种关系虽然不及因果关系那样强烈,可仍然一定有重大影响。(349)

13.因为一般我们不但凭因果关系相信我们所同情的那种感情的实在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有类似关系和接近关系,才能充分完满的感觉到同情。(352)

14.我们假设是:我们有赞美所获得的快乐发生于情绪的传导。一个正在热恋的人,如果你责备或谴责他的爱人,他也同样会大为不快;虽然显而易见,你的反对所以对他有任何的影响,只是因为你的反对把握住了他,并由于他对你发生的同情。如果他轻视你,或者看到你是在开玩笑,那么,不论你说什么,对他都不会发生作用。

15.我们的自我,如果离开了对其他人和对象的知觉,实际上就毫无所有: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就一定要把观念转向外界对象,并且也很自然地以极大的注意去考察那些和我们接近或类似的对象。但当自我成为一种情感对象的时候,那么在那种感情消竭之前,对自我停止考虑时不自然的;只有在情感消竭的情形下,印象和观念的双重关系才不再起作用了。(373)

16.印象间的和观念间的双重关系如果能够产生由一个到另一个的转移,那么同一个印象再加上一个观念关系就当然更可以以产生这种转移了。因此,我们发现,当我们爱或恨任何人的时候,那些情感很少继续停留在他们最初的界限内,总要扩展到一切接近的对象,而包括我们所爱的或所恨的那个人的朋友和亲属。(373)17.凡影响最大的东西也最容易被人注意,而凡最容易被人注意的东西,也最容易呈现于想象中。我们容易忽略任何事物中细微的东西,而不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成分;当后者先行出现、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时,情况更是如此。(374)

18.我们根据意向判断行为,而随意向的善恶,那些行为才成为爱或恨的原因。(381)

19.人类完全不足以以支持自己,当你解除他和外界对象的一切联系时,他便立刻陷入最深的忧郁和绝望之中。他们说,因为这个缘故,人才不断地在赌博、打猎、实业方面找寻消遣,力求借此忘掉自己,而把我们的精神刺激起来,摆脱去他们不被某种活泼和生动的情绪所支持时便要陷入的那种无精打采的状态。我十分同意这个想法,我承认心灵本身不足以自寻娱乐,而自然要寻求产生生动感觉、并刺激起精神的外界对象。在这样一个精神对象出现时,心灵就好像从梦中觉醒:那时血液流入一个新高潮,心情激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焕发,这是他在孤独和平静的时候所做不到的。(386)

20.人类是宇宙中具有最热烈的社会结合的欲望的动物,并且有最多的有利条件适合于社会的结合。我们每有一个愿望,总不能不着眼于社会。完全孤立的状态,或许是我们所能遭到的最大的惩罚。每一种快乐,在离群独享的时候,便会衰落下去,而每一种痛苦也就变得更加残酷和不可忍受。不论我们可以被其他情感所推动,如骄傲、野心、贪婪、好奇心、复仇心或性欲等,这些感情的灵魂或鼓动原则,都只是同情作用;如果我们除去其他人的思想和情绪,这些情感便都毫无力量。自然界的一切能力和元素纵然都联合起来服务并服从于一个人;太阳的升降纵然都听他的命令;河浪海潮纵然由他随意支配;大地纵然自发的把对他有用或是他愉快的一切东西供给他:可是你至少要给他一个人,可以和他分享幸福,使他享受这个人的尊重和友谊,否则他仍然是一个十分可怜的人。(396)

21.人们的心灵是相互反映的镜子,这不但是因为心灵互相之间反映他们的情绪,而且因为情感、心情和意见的那些光线,可以互相反射,并且可以不知不觉地消失。(398)

22.对于与我们相关的每样事物,我们都有一个生动的观念。一切人类都因为互相类似与我们有一种关系。因此,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利益、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痛苦和快乐,必然以生动的方式刺激我们,而产生一种与原始情绪相类似的情绪; 因为一个生动的观念很容易转化为一个印象。

23.人类在情绪和意见方面很少受理性的支配,所以他们总是借比较而不借其内在价值来判断各个对象。当心灵考虑或是习惯于何种程度的完善时,则任何东西虽然实际上是可以尊重的,如果达不到这种完善的程度,它对情感的作用便和它是残缺和拙劣的时候是一样的。(405)

24.对象是因为和其他对象比较而显得大些或小些的。我们因为他人的苦难,而对我们的幸福有一个更为生动的观念,因为他人的幸福,而对自己的苦难发生一个更为生动的观念。因此前这就产生愉快,后者就产生不快。(409)

25.嫉妒是由于别人现实的某种快乐刺激起来的,那种快乐在比较之下就削弱了我们自己快乐的观念。而恶意是不经挑拨而想嫁祸于人、以便由此比较获得快乐的一种欲望。成为嫉妒对象的快乐往往比我们所有的快乐占有优势。一种自然似乎使我们相形见绌,并呈现出令人不愉快的比较来。但是甚至就他处于劣势的情形下,我们仍然希望有一种较大的差距,以便增大自我的观念。(410)

26.动物既然不易感受想象中的苦乐,所以就只能借助对象所产生的感性的祸福来判断对象,并且根据这些祸福来调整他们对那些对象的感情。(431)

27.我所谓的意志是指我们自觉的发动自己身体的任何一种新的运动,或自己心灵的任何一种知觉时、所感受到的和所意识到的那个内在印象。(433)

28.大家公认,外界物体的各种活动都是必然的,在它们运动的传达、互相之间的吸引,以及互相凝聚这些作用中间,并没有丝毫中立或自由的痕迹。每一个对象都被一种绝对的命运所决定了要发生某种程度和某种方向的运动,并且不能离开它运动所循的那条精确的路线,正向他不能将自己转变为一个天使或精神,或任何较高的实体一样。因此物质的活动应当被认为是必然的活动的列子,并且一切与统一物质处于同一地位的东西,都必须被承认是必然的。(434)29.我们只能说,行为所以使一个人成为罪恶的,只是因为行为是心灵中罪恶的情感或原则的证明;当这些原则有了任何改变,以至行为不再是正确的证明时,行为就再也不是罪恶的了。(446)

30.理性是并且也应该是情感的奴隶,除了服务和服从情感外,再不能有任何其他的职务。(449)

31.情感是一种原始存在,或者可以说是存在的一种变异,并不包含有任何表象的性质,使它成为其他任何存在物或变异的一个副本。(449)

32.当一个情感已经成为一个确定的行为原则,并且是灵魂的主导倾向时,他通常就不再产生任何明显的激动。重复的习惯和那个情感自己的力量既然已经使一切都屈服于它,所以这种情感在指导和行为时,就不再遭受到每一种暂时发作的情感所自然的引起的那种反对和情绪。(453)

33.最有力地刺激起任何感情来的方法,确实就是把它的对象投入一种阴影中,而隐藏其一部分,那个阴影一面显露出足够的部分来,使我们喜欢那个对象,同时却给想象留下某种活动的余地。除了模糊现象总是伴有一种模糊之感外,想象在补足这个方面所做的努力,刺激起了精神,因而给感情增加了一种附加的力量。(456)34.凡先行于或伴随着一个情感的每一种情绪都都容易转变成那种情感。(457)

35.人性中有一个很可瞩目的性质,就是:任何一种障碍若是不能完全挫折我们,使我们丧胆,则反而有一种相反的效果,而以一种超乎寻常的伟大豪迈之感关注于我们心中。(468)36.我们平常所谓的情感,是指任何福祸呈现出来时,心灵所发生的一种猛烈的和明显的情绪;或者当任何一个对象呈现出来、借着我们的官能的原始结构特别适于刺激起一种欲望,这时也有情感发生。(472)37.真理有两种:一种是观念本身互相之间的比例的发现,一种是我们的对象观念和实际存在的符合。(483)

38.我们认为,关于道德的每一个判断都与社会的安宁利害相关。(491)39.我们已经说过,理性,在严格的哲学意义下,只有在两个方式下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个方式是:它吧某种情感的确当的对象的某种东西的存在告诉我们,因而刺激起那种情感来;另一种方式是:它发现出因果的联系,因而给我们提供了发挥某种感情的手段。(495)

40.我们并非因为一个品格令人愉快,才推断那个品格是善良的;而是感觉到它在某种特殊的方式下令人愉快时,我们实际上就感觉到它是善良的.(507)41.德和恶是被我们观察和思维任何行为/情绪或品格时所引起的快乐和痛苦所区别的.这个论断是很适切的,因为它使我们归结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任何行为或情绪在一般观察之下就给人以某种快乐或不快,借此就可以指出道德邪正的来源,无须去寻找永不曾存在于自然中的,甚至也并不存在于想象中的任何不可理解的关系和性质.(512)

42.显而易见,当我们赞美任何行为时,我们只考虑发生行为的那些动机,并把那些行为只认为是心灵和性情中某些原则的标志或表现.外在的行为并没有功.我们必须向内心考察,以便发现那种道德的性质.我们并不能直接发现那种性质,因此我们就把行为当成外在的标志/而且注意于其上.不过这些行为仍然被视为标志,而我们称赞和赞许的最后对象仍然是产生那些行为的那个动机。(513)

43.在栖息于地球上的一切动物之中,初看起来,最被自然所虐待的似乎是无过于人类,自然赋予人类以无数的欲望和需要,而对于缓和这些需要,却给了他以薄弱的手段。(521)

44.人只有依赖社会,才能弥补他的缺陷,才可以和其他动物势均力敌,甚至对其他动物取得优势。社会使个人的这些弱点都得到了补偿;在社会状态中,虽然他的欲望在时刻增多,可是他的才能也在时刻增长,使他各个方面都比他在野蛮和孤立状态中所能得到的境地更加满意、更加幸福。当个人单独地并只为了自己而劳动时,(它的力量过于单薄,不能完成任何重大的工作:(2)他的劳动因为用于满足他个人的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任何技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达到出色的成就;(3)由于他的力量和成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相等的,所以不论哪个方面受到挫折,都不可避免地招来毁灭和苦难。社会给这三种不利情形提供了补救。借着协作,我们的能力提高了;接着分工,我们的才能增长了;接着互助,我们就较少的遭到意外和和偶然事件的袭击。社会就借这种附加的力量、能力和安全,才对人类成为有利的。(523)

45.人类所有的福利共有三种:一是我们内心的满意;二是我们身体外表的优点;三是对我们凭劳动的和幸运而获得的所有物的享用。(524)46.协议只是一般的共同利益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全体社会成员互相表现出来的,并且诱导他们以某些规则来调整他们的行为。(526)

47.一个人的财产是与他的关系的某种物品。(527)48.只有这种为自己和最亲近的人取得财务和所有物的贪欲是难以满足的、永久的、普遍的、直接摧毁社会的。几乎没有任何人不被这种贪欲所激动;而且当这种贪欲的活动没有任何约束、并遵循它的原始和最自然的冲动时,每个人都有害怕它的理由。因此,整个说来,我们应当认为在建立社会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是大是小,就决定于我们在调节和约束这种情感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是大是小。(528)

49.没有一种情感能够控制利己的感情,只有那种感情自身,借着改变它的方向,才能加以控制。不过这种变化是稍加反省就必然要发生的;因为显而易见,那种情感通过约束,比起通过放纵可以更好地得到满足,我们维持了社会,就比在孤立无援状态下,在获得所有物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进步。(529)

50.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需求所准备的稀少的供应。(532)

51.感动我们最深切的就是我们的名誉,而我们的名誉在最大程度上是决定于我们对于他人的财产的行为。由于这个缘故,顾到自己的品格或想与他人和好相处的人们,都必须给自己立一条不可违反的法则,即不受任何诱惑的驱使、去违反一个正直而高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那些行为。(537)

52.财产的稳定对于人类社会不论如何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他却伴有重大的不便。在分配人类的财产时,适合性和适应性永远不应该在考虑之列;我们必须遵循那些可以较为一般的应用的、而又较少怀疑和不定的规则。属于这一类的是社会初成立时的现实占有;后来又有占领、时效、添附和继承。(550)53.人们通常把正义下定义为:使每个人各得其应有物的一种恒常和永久的意志。(562)

54.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和平等的;政府和权势只能借同意建立起来;人类既然同意建立政府,因而就给他们加上自然法所没有规定的一项新义务.因此人们必须服从其行政长官,只是因为他们许诺了这种服从;如果他们不曾明白地或默认地表示愿意保持忠顺,那么忠顺永远不会成为他们道德的一部分。(578)

55.许诺本身是由人类的契约而发生,并且因为着眼于某种利益才被发明出来的。因此我就寻找与政府有比较直接关系的利益,即既可以为建立政府的原始动机,同时又可以为我们服从政府的原因的那样一种利益.我认为这种利益就在于我们在政治社会中所享受的安全和保障,而我们在安全自由和独立的时候/是永远得不到这种利益的.(587)56.当人们服从他人的权威时,那是为了给自己寻求某种保障,借以防止人的而性和非义,因为人是不断的被他人的难以控制的情感,被他的当前的直接的利益所驱使,而破坏一切社会法律的。(588)

57.当公益并不显然要求一种变革时,那么原始契约、现实占有、继承法和成文法等一切权利要求就会聚集起来,形成对统治者的最强的权利要求,并且正确的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当这些权利要求在各种程度上混合并对立起来时,他们往往就会引起困惑,就不能凭法律家们和哲学家们的论证来解决,而要依靠军队的力量来解决。(599)

58.使我们对他人的骄傲感到不悦的,乃是我们自己的骄傲;他人的虚荣对我们所以是不可忍受的,乃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虚荣的。(635)

59.自然才能所以被人推崇的主要理由,是因为这些才能对于具有它们的人有一种有用的倾向。如果没有明智和谨慎指导我们实现任何一个计划,就不可能成功的完成这个计划;单有善良的意图并不足以促使我们的事业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649)

60.谈话和书籍一样,也是心灵的一个抄本,所以那些使书籍成为有价值的性质,也必然使谈话得到我们的推崇。(651)

注释: ①(法 雷蒙.阿隆.葛智强等译.社会学主要思潮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53)

②上册摘抄选自[英]大卫.休谟《人性论》 关文运(译)郑之骧(校)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

③、④、⑤下册摘抄选自[英]大卫.休谟《人性论》 关文运(译)郑之骧(校)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年

第四篇:《人性论》读后感

《人性论》读后感

薛胜伍

这本书,说实话内容并不是很吸引我,它没有情节,看起来有点枯燥,可是我还是看下去了。因着自己最近的心境,感触最大的地方,还是第二卷的论情感部分,其中第二章第一节,论爱与恨的对象和原因,我印象深刻。

休谟说,骄傲和谦卑的直接对象是自我,或是我们亲切地意识到它的思想、行为和感觉的那个同一的人格;而爱和恨的对象则是我们意识不到他的思想、行为和感觉的某一个其他的人。这一点在经验中就表现得充分地明显。我们的爱和恨永远指向我们以外的某一个有情的存在者。当我们谈及自爱时,那不是就爱的本义而言,而且自爱所产生的感觉和一个朋友或情人所刺激起的柔情也并无共同之点。憎恨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因为我们自己的过失和愚蠢而感到耻愧;但是只有由于他人所加的侵害才会感到愤怒或憎恨。爱和恨的对象显然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前一种情感的感觉永远是愉快的,后一种情感的感觉则永远是不快的。我们还可以大概地假设说,这两种情感的原因永远是和一个有思想的存在者相关的,而且前者的原因产生一种独立的快乐,而后者的原因则产生一种独立的不快。凡对自己的性格、天才、财富感到满意的人,很少有不想在世人面前显露自己,并取得人们的爱和赞美的。显而易见,成为骄傲或自负的原因的那些性质和条件,也就是虚荣心或名誉欲的原因;我们自己最为得意的那些特点,我们

总是要炫耀于人。但是假设爱与尊重不是和骄傲一样由同一性质产生的仁它们的不同点只在于这些性质或是与我们有关,或是与他人有关,那么这种进行方法将是非常荒谬的,而且人们也不能期望每一个其他人的情绪和他们自己所有的情绪互相对应。

其实我觉得,正是因为人们不能期望每一个其他人的情绪和他们自己的情绪互相对应,才有了那些“求而不得”之类的怨恨或难过。其实这是一种很普遍、很自然的现象,这个世界上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无数这样的情节在上演,这只是人们最基本的情感反应。所以,即使是失业、失意、失利、失势,甚至是失恋,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谁没有那么几件让自己受伤到骨子里的事呢。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这一卷、这一章、这一节最大的收获,也是用来努力说服自己的信念支撑。

第五篇:韩非经典语录

韩非经典语录

韩非经典语录1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学者须要自信,既自信,怎生夺亦不得。程颢程颐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我从来不曾有过自我怀疑。我从来不曾灰心过。

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4、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

5、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6、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7、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9、如果您喜欢《韩非子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1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1、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1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3、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14、第部《韩非子》韩非(战国公元前-前)

15、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1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7、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1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9、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0、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21、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22、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韩非

2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24、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

25、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26、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7、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2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

2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

3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32、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33、先秦诸子中,孔子让我读到一颗仁爱之心,以和为贵孟子让我善养浩然正气,平治天下墨子让我涌出一腔热血,救助苦难韩非让我看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老子让我初识艺术人生观荀子让我读到科学进取心。

34、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3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FOT

3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37、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

3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韩非子》

39、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过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

40、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4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4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44、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4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46、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47、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48、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4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50、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管子形势》把亲戚朋友看得轻,把国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到公忠方面去。——张君劢《立国之道》私仇不入公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儿子从宦,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清梁章钜《古仕进》婚姻勿贪势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韩非经典语录2

1、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3、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

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事在方,要在中央。韩非

6、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

7、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管子形势》把亲戚朋友看得轻,把国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到公忠方面去。——张君劢《立国之道》私仇不入公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儿子从宦,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清梁章钜《古仕进》婚姻勿贪势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8、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0、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1、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12、所以韩非首先就说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了。”

1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14、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1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6、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韩非子《显学》

1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8、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19、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20、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2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2、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3、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2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2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26、接下来,韩非从各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道如果你自认为自己的计谋很高明,”

2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2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29、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3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32、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3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4、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3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6、法与时移,而禁与治变。《韩非子.心度》

37、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38、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

3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0、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

42、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43、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44、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45、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46、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47、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48、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5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韩非经典语录3

1、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韩非子

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3、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4、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5、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韩非子《韩非子》

6、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7、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9、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10、钻燧取火,以化腥臊。(《韩非子蠹》)

11、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2、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1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14、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15、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8、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19、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立志”

20、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

21、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2、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23、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24、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韩非经典语录4

1、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ue004莎士比亚事以密成,语以泄败。ue004韩非子

2、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接下来,韩非从各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道如果你自认为自己的计谋很高明,“

4、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8、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9、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韩非子》

10、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

1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2、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

1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1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5、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16、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17、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1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1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0、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2、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23、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韩非子

2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5、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6、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7、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30、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31、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2、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33、对此时机韩非进一步解释道等到历经了很长的时间之后,国君对游说者有了印象加深了了解看清了游说者的人品感知了游说者的才能等等”

34、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35、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36、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3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8、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39、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0、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41、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4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3、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4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下载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韩非名言集锦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2、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韩非3、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4、小知不可使谋事,小......

    韩非法治思想对当代依法治国的借鉴意义

    韩非法治思想对当代依法治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法家思想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学说批判吸收借鉴了先秦法家思想的精华和儒墨......

    中国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行动动机在道德评价和道德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为仁由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荣辱观上。今天重温传统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讲稿[精选合集]

    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观》,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上:5000年文明;空间上: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古希腊、地中海文化;发展上:不断吸收外来......

    《共产党宣言》及当代价值学习心得

    《共产党宣言》及当代价值学习心得 《共产党宣言》本身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它的产生又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立了新的战斗旗帜。从《共产党宣言》中看到了......

    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兼析质疑列宁主义当代价值的种种观点 顾玉兰 【内容摘要】科学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当代价值,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迫切需要。......

    休谟《人性论》读后感

    休谟《人性论》读后感 在大概的看了下《西方哲学史》的情况下,我知道了休谟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人性论》让我很好奇,看书名,就让我觉得比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康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