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齐树华-记者第一课
新浪微博:齐树华(西安晚报总编助理)
【记者第一课:(以报纸记者为例)了解报情】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报社,第一项功课是了解报情,熟悉报纸的历史、定位、风格等,掌握报纸的编辑思想、采编流程等。然后跟着报社给你确定的师傅,向师傅求教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报纸采访要求、写作标准(包括写稿的格式、采编软件的权限及程序)。
【记者第一课(2):熟悉市情】尽快熟悉报纸所服务的城市。第一步是它的交通情况,最好先买一份城市交通地图,先找到自己上班和居住的位置,查到两点之间的公共交通线路,还要了解这些线路的末班车时间。下来要尽快熟悉城市的行政区划、主要街道、重要的机关部门所在位置等,特别注意近音地名。
【记者第一课(3):熟悉市情】熟悉城市的主要街道、公交线路,重要的机关部门、单位学校所在位置等,可以基本保证你以最快的方式到达采访现场。接下来,要尽快了解并熟悉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等方面的特点、特色等,有助于你对发生的新闻的价值作出准确判断。还要熟悉当地的方言,方便交流。
【记者第一课(4):养成两个习惯】每天早起看新闻,看自己的报纸,看同城主要兄弟报纸,尤其要对比同源新闻,一比事实部分的差别,二比新闻写法的不同,三比版面表现的不同。每天坚持写1000字,可以是采访手记,可以是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想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随想,关键是要完整成篇。
【记者第一课(5):厘清三个概念】新闻、信息、宣传大不同,时效:新闻讲即时,信息讲及时,宣传讲适时;内容:新闻重事实,信息重作为,宣传重影响;表现:新闻抓点,信息抓面,宣传讲意义。对一起事故,新闻关心事故后果、原因和人;信息关注领导做了什么;宣传关注事故的影响和意义。
【记者第一课(6):守住一条底线】说真话,写实情,是记者的追求,但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你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还可能受到自己采访不到位、文字功底不厚的影响。结果发表出来的新闻稿件就有不实、不真的现象。对此,要先练好内功,然后,守住底线:说不了真话时也绝不说假话。
【记者素质(1):从八个方面规范自己的行为】记者素质指的是胜任新闻工作的基本条件,是记者知识、技能、才干、心理等个性特征的综合体现。我认为应包括: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记者素质(2):坚持不懈学习】记者的第一素质就是学习,坚持不懈的学习。工作性质决定了记者每天都可能接触到新事物,仅靠自己在学校和从业前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应对工作的需要。所以,必须保持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求知兴趣,把每一次对新事物的采访都当成学习机会,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记者素质(3):坚持质疑】记者要执着于追求真相,要保持一种质疑精神。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切皆有可能,真相只有一个。而真相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显性的,需要记者通过采访,去伪存真,在这个过程是要保持质疑的精神。质疑不是怀疑,是要对采访对象所说的进行辨别、核实、求证,把真相找出来。
【记者素质(4):慎重对待不愿透露姓名者】记者采访经常会遇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这种人所说的事又往往是猛料。对此要慎重对待。一方面要考虑他们是否怕被打击报复,或者是怕惹事上身;另一方面要考虑是否不愿为自己所说的担责。如果是后者,一旦报道,风险极大,可能会失实或伤害到别的人。
【记者素质(5):保持好奇心】记者要保持一种好奇心,一方面,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通过探究去了解并熟悉它;另一方面,每个事物(包括人和事件)都有其个性的一面,需要去发现并表现它。在一个具体事件中,每个人的表现都有不同,每一次的发生都有独特的原因和过程,要以好奇心去挖掘、求证。
【记者素质(6):懂得回避】记者对事实负责,为公众服务,绝不可在职务行为中为自己谋利益。要懂得回避,遇到当事人是家人、亲戚、同学、好友甚至是自己时,应果断地退出,做得更好的话,也不要让同事参与,让当事人通过法律、行政或者其他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对所在媒体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记者素质(7):要耐得住寂寞】记者是社会活动家,是历史记录者,需要有比较深的社会阅历,有比较高的分析能力,有比较强的文字功底,有比较准的观察眼力。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积累,这种积累需要不断地学习、分析、总结、提炼,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耐得住寂寞。
【记者素质(8):要能吃苦】记者注定是个苦差事,酷暑严寒、风霜雨雪,只要发生新闻,就得赶往现场。截稿时限前,不管心情如何、身体是否舒服,都得把稿子交上去。其实,这只是身体上的累,挺一挺就能过去。还有伤及心灵的“苦”,采访中受阻,甚至被伤害,稿子因种种原因被毙,这也都得承受。
【记者素质(9):要敬畏新闻】敬畏新闻就是要敬畏新闻的本质,树立新闻专业精神,一件新闻事件有无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大小,是新闻事件本身所固有的、蕴含的,记者在处理新闻时,不是按个人想法给事件赋予价值,而在通过对事件的梳理、分析、比照,把事件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发现并提炼出来。
【记者素质(10):要敬畏事实】记者要永远尊重事实,对事实存敬畏之心。所报道的事实可以看得见,摸得到,找得着,经得起查询、求证、质疑。任何时候都不要合理想像,不要主观猜测。采访当中力避粗枝大叶、浅尝辄止、道听途说,绝不把模棱两可的、似是而非的、把握不准的事实写进新闻里。
【记者素质(11):要敬畏文字】敬畏文字首先要准确,其次要简洁,然后才是注重文采,记者写新闻,还要特别注意不说空话、套话、虚话,不说正确的废话,慎用顶级形容词,避免前后行文矛盾,避免常识性的文字差错。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强调敬畏文字,是对历史负责,是对后人负责。【记者素质(12):有所说,有所不说】记者不可有闻必录,对采访所获得的材料,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应该做必要的分析。要学会保护当事人,尤其是受害人,如果使用有些材料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即使再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舍其不用。如果一条新闻会伤害到更多无辜者,宁可不写出来。
【记者素质(13):平等待人,尊重采访对象】记者会采访到各种人群,有官员、专家、学者、大师、明星、大老板等,有工人、农民、售货员、个体经营者等普通劳动者,还有拾荒者、乞讨者,甚至是犯罪嫌疑人。只要他们成为自己的采访对象,就要平等对待,不亢不卑,对上不低声下气,对下不颐指气使。
【记者素质(14):坚定职业操守】当今社会存在诸多诱惑,无时不刻地在考验记者的人格和操守,要当好一名好记者,必须要管好自己的欲望,抵制金钱、财物、享乐等各种诱惑,坚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不因获取利益而伤及良知,特别是要对那些来自“朋友”的红包大礼保持警惕,提防一失足成千古恨。
【做记者(21):练好基本功(1)】(只是想记下自己当记者的体会和感受,不知不觉已写了20段微博,其中记者第一课6段,记者素质14段,此段为总的第21段。)记者要练基本功,个人认为,记者基本功包括“四勤”,即勤读书、勤动笔、勤观察、勤思考。以丰富学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明晰事理。
【做记者(22):练好基本功(2)】把读书作为记者的基本功,就是要养成精读的习惯。每天读五到十页书,要做标注,要做笔记,要刨根问底。精读是一种个人修炼,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背景,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从容、更智慧、更精彩,有利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好新闻,采到好新闻,写出好新闻。
【做记者(23):练好基本功(3)】记者要坚持写作,每天写一篇千字文最好。写作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必须经常练习,勤动笔可以让自己保持活跃的思维,言为心声,要写东西就要去想问题、想事情,不断拓宽思路。掌握丰富的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工夫,就得常练习,俗话说“三天不写手生”,不练不行。【做记者(24):练好基本功(4)】记者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记者往往是事后到现场,通过采访还原事件真相。应牢记客观物体不会说谎,要通过观察那些留有事件痕迹的物体,寻求真相。另外,记者要善于做好平时的观察,做好积累,发现同一事物的细微变化,从中发现新闻线索。观察能力需要锻炼。
【做记者(25):练好基本功(5)】发现新闻的能力是记者基本能力之一。世上每天发生很多事,哪些事能够成为新闻?新闻价值有多大?传播效果如何?这是记者每天都要思考的。要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包括判断能力,就要经常分析对比社会格局、社会心理、社会发展的种种现象,不断积累,不断思考。
【做记者(26):采访准备(1)】新闻采访的准备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专业准备,是采访的基础准备,属于记者基本素质,包括知识储备和能力养成;第二层专门准备,主要是要掌握所跑行业的专门知识,尽力成为所跑行业的专家;第三层次专项准备,包括采访提纲、问题设计、意外的预测及规避等。
【做记者(27):采访准备(2)】专业准备是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记者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士,谈及各行各业的事情,所以,要努力让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起来,当一个杂家。还要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能力、沟通能力。不能放弃学问,要不断提升发现能力,提升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宽容、谦卑。
【做记者(28):采访准备(3)】专门准备实质就是要尽可能熟悉所跑的行口,记者所跑的行口会进行调整、变更,这种针对某行业的准备工作也是长期的。这种准备熟悉行业整体情况、发展趋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行业内的竞争、重点企业和单位、知名人物和领军人物等,还要随时关注行业新变化。
【做记者(29):采访准备(4)】对行口情况要做好资料积累。分类要清晰,包括整体情况、历史沿革、在当地及全国同行中的位置和作用、经营业绩、主要产品特色、消费者口碑、不良纪录等,不同特性的行口,分类方法亦有不同。还有就是资料要不断更新,随时掌握最新的情况。及时发现变化捕捉新闻。【做记者(30):采访准备(5)】专项准备是具体一件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采访前所做的准备,包括一次性报道和深度(系列)报道。即使是一次性报道也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对名人的采访,必须要做采访意外的预测及规避。这里要特别注意,一是名人报道很多,怎样出新意;二是怎样挖掘出最新的情况。
【做记者(31):采访准备(6)】深度(系列)报道采访准备需要做的案头工作更多。针对一个具体事件,要搜集事件主角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相关的主要节点、事件发生地的地理特点及民俗风情等,对人物还应了解他的经历、阅历、主要业绩等。若是系列报道,要认真梳理出不同又相互有联系的要素。
【做记者(32):采访六字诀(1)】采访要调动一切手段,采访过程一般要经过六个环节,即:听、看、问、查、核、析。听就是倾听各方意见和说法;看就是现场观察环境和人;问就是询问当事各方人士;查就是查找相关资料、证据;核就是对素材进行核对、核实;析就是对素材进行分析、评价、判断。
【做记者(33):采访六字诀(2)】采访过程是与人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者所要得到的不是对方说出是与非、有或无这样的答案,而是要让对方说出事件的起因、过程、要点、结果。所以,启发对方说话十分重要,而一个好的倾听者往往容易打开对方的心扉。记者的倾听是与对方平等对话的基础。
【做记者(34):采访六字诀(3)】在采访中要善于听取当事各方的意见和说法。一件具体的事,当事各方因利益、权益等关系,对事件的定性及看法会带上鲜明的个人感情色彩,会奖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放大来说,把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说小甚至不说。要学会对比各方意见说法,找出最接近事实的素材。
【做记者(35):采访六字诀(4)】听三种人的话要慎重,要找佐证核实。一是口若悬河者,这种人表面看起来出口成章,实际上话中往往水份较重;二是特别不善言辞者,采访过程中几乎没有说过完整的一段话,只是肯定或否定你的提问;三是感情特别丰富者,大喜大悲大哭大笑的人,所说往往不够客观。【做记者(36):采访六字诀(5)】倾听要有耐心,要学会保持沉默;倾听不是被动地接受,要让自己的大脑不停地转动,善于在对方不经意的话语中发现新的线索和信息;倾听要保持真诚的心态,并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愿意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和正确事实告诉你。倾听过程中要掌握做记录的节奏。
【做记者(37):采访六字诀(6)】倾听要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说辞,不偏听偏信任何一方的单方说法。人在表达意见时,总是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说,而把对自己不利的意见隐瞒或者歪曲,对此记者应有所知并有所警惕。当和采访对象出现交流困难时,则要反思是否没有认真地听对方的说话。
【做记者(38):采访六字诀(7)】看。即观察。就是要看现场,包括场景、人物动作、表情等。记者必须具备随时赶赴新闻现场的心理准备,记者的工作岗位不在办公桌前,而应在事发的现场,不到现场,听人一说,打个电话一问就写稿,永远不是好记者的作为。须知,现场的实物、环境是不会骗人的。
【做记者(39):采访六字诀(8)】观察环境要注重细节,包括地形、环境、场景,“这个黑作坊垃圾遍地、残渣满坑,肮脏不堪,环境极为恶劣”,不应这样观察。“这家熟食加工作坊前面是条污水渠,后面堆积的垃圾有一人多高,旁边的猪圈躺着四头猪,一口大锅支在中间的空地上”,应提倡这样观察。
【做记者(40):采访六字诀(9)】环境观察可以帮助记者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事的动机,在观察环境时不但调动视觉感受,还要善于调动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在写新闻时把看到、听到、闻到和触摸到的有序的写出来,不是直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是用准确的描写让读者去感受发生了什么。
【做记者(41):采访六字诀(10)】在人物采访中既要记录采访对象的语言,还要十分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非语言”,如动作、表情等,注意收集采访对象“非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素材。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信息往往比语言符号更加丰富、更加形象、更具感染力,有助于透视和传达人物情感层面的东西。【做记者(42):采访六字诀(11)】在观察中要善于发现异常以及不协调的细节,并在询问时予以求证对照。比如:车间里很忙碌,仓库里却空荡荡的;穿着西装革履在农田里干活;一队中小学生中有人没穿校服等等,这种不协调的背后往往有故事。还有,从办公室的摆设可以看出主人的爱好和性格等。
【做记者(43):采访六字诀(12)】提问是记者的天职。采访目的是探寻事实真相,记者要通过不断提问,剥茧抽丝,去伪存真,一步步靠近事实的真正原貌。在提问中,要时刻想着受众会提什么问题,会有什么疑问,要准备在新闻中回答受众可能提出的所有问题,因为受众的多元性,要敢提“外行”问题。
【做记者(44):采访六字诀(13)】在提问中最忌提那些让对方能用“是”或“非”来回答的问题,要尽力让对方来说出事实,而不要让对方就事实做出判断。一般情况下,“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呢”这样的提问较好,而“是不是这样”、“有没有伤人”、“当时车速是否很快”这样的提问不好。
【做记者(45):采访六字诀(14)】提问要葆有两种基本态度,一是真诚,一是尊重。真诚指向对方真诚地表达采访目的,不提诱导性问题,给对方挖坑;尊重首先是相信对方,即使已经发现对方在说假话,也要让对方觉得你没有怀疑他,而通过深入交流,让对方自己意识到你没有受骗,继而把真话说出来。
【做记者(46):采访六字诀(15)】采访不是辩论,提问中应避免和对方为某事或某细节起争执,要努力营造一个让对方轻松表达的氛围。要尽量减少对方信马由缰,过于偏离事实,如果发现对方离题太远,应适度加以引导,把话题引回事实上来,但不宜因此影响对方的谈兴,要让对方愿意说话,又不跑题。
【做记者(47):采访六字诀(16)】在提问力求多侧面了解事实的全貌。问过程:了解事件发展;问起因:了解事件的因由;问背景,了解影响事件发展的因素;问结果:了解实际效果并与预期进行比较;问难点:影响事件的关键问题,遇到什么障碍,采用什么方法,怎么解决的;问有什么体会和教训。【做记者(48):采访六字诀(17)】查。即针对事实,查找相关的资料、材料、证据,借以了解事实的历史、环境、人文等背景,从而对事实有一个准确、客观、全面的认识,有一个公正的评价。查证据:文件;书面材料;查背景:历史;关联;查异同:同类;相关;查出处:原作;原意;引申义。
【做记者(49):采访六字诀(18)】查找资料的关键是看原件,退一步也要尽量看到原件的复印件。如果是文件,要查看发文机关、时间、文号、有效期。如果是合同,要查看合同双方的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委托人,看签字人是否具备法律资格。如果是史料,要尽量找到正史原本,笔记类的只作参考。
【做记者(50):采访六字诀(19)】查资料是确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一环,有几种情况是必查的。凡涉及法律法规有规定的,必查原文;凡属于有关部门作出决定的,必查原文;凡遇到有法院判决、调解部门调解、相关部门发文的,必查原文;凡有关双方达成协议的,必查原文。同一事多个文件以最近为准。
第二篇:张齐华 1
张齐华
张齐华,男,1976年出生,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1简介
从最初课堂上蹒跚学步的“丑小鸭”,到如今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有人惊叹于他教学技艺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于他对数学课堂的深刻见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诗化演绎因为热爱、执著和超越,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王国里演绎精彩自我的真实历程。男,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被誉为“数学王子”。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人民教育》《小
杨瑞科
学青年教师》先后对其在数学文化领域的探索给予报道。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2005年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优课大赛获一等奖,连续四次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六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参与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2荣誉成就
1998年,执教的“圆的面积”一课,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在数学教学领域引起积极反响。1999年,执教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因大胆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封闭、陈旧、机械的套路,有效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给传统应用题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0年,执教的“平均数”因充分关注“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在听课教师中引起颇大反响和思考,并引发了一场有关“平均数内涵”的大讨论。
杨瑞科
2001年,执教的“简单的统计”因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并借助现场的调查,增进学生对统计方法及价值的理解,在江苏省“教海探航”颁将活动中获得充分肯定。
进入新世纪,永不满足的他开始了对于数学文化的关注、思考和实践。其间,从“走进圆的世界”中对于数学历史性及数学美的关注,到“美妙的轴对称图形”中对于自然、社会、民俗等众多文化领域的有机涉猎,再到“因数和倍数”中对于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魅力、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等文化力量的有效开掘。每一次探索,都见证着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足音。
3教学方法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所积淀下的“前数学经验”,使得他们每个人的数学背景都是如此丰富而独特。我们可以称之为“街头数学”,或者是“民间数学”,但它们的存在至少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提出一种崭新的要求与表达方式,那就是:唯有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才能真正和孩子们一起并肩看风景!
杨瑞科
走进儿童,首先就意味着一种宽容、一种理解和欣赏。当孩子与众不同的想法、思想以及思考问题的视角展现在你面前时,你是否首先能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是否善于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是否能排除自我经验的干扰和成人的“文化优越感”,而以一种“平等中的首席”之身份介入对问题的思考,进而与他们一起交流、沟通、协商?其次,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具有自我批判的勇气与气度。一个不善于进行自我批判和深刻反思的教师是很难真正看清孩子眼中那片美丽的风景的。当孩子们的想法与你发生冲突时,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是否定、改造他们的想法,还是更愿意相信他们思维的合理性,更愿意从肯定、理解、揣摩的角度去对待?事实上,这当中面对的恰恰是一种教育的抉择,而抉择的背后映射的正是为师者思想和人格的魅力。
生活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无法预设儿童的生活,也就势必无法看透和把握每个儿童的前数学世界。试想,如果没有“帮我剪圆”的经历,“剪出圆的周长”这一怪诞的想法又将从何而来?是生活丰富了儿童的世界,而儿童世界的丰富又拓展了我们的数学和教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的数学教育必将走向一个更为开阔的高原,数学课堂亦将走向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流动不居、更富理智挑战的崭新历程。
4教学艺术
“永远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工作格言。“课谁都能上好,但如何上出特色,走出别人没曾走过的路,让别人从你的探索中获得启迪,这才是我真正努力的方向”。就这样,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携着一股小年青永不言败的闯劲,齐华踏上了一条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教学之路;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齐华的座右铭,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真实写照。有人说,张齐华课堂的这份独特源自于他过人的语言功底,我以为这话至少说对了一半。数学是一门理性十足的学科,数学语言本身的准确、概括、凝练自然制约着数学教学语言的风格。然而,从小喜好文学,博览群书,对朗诵、表演等又颇为爱好的他,无形中成就了那种既有数学教师的准确、凝练,又有语文教师的激情、诗意的教学语言,加上在课堂上快捷的反应与准确的判断,又使其教学语言多了一份特有的敏锐与智慧。至今,我们都能清晰地记起,“圆的认识”一课,那段诗意盎然的课堂结语,“轴对称图形”一课,那段妙语连珠的师生对话,以及更多的课堂上,那用无数个浑然天成的语言细节连缀起的华彩的教学乐章。教学首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门借助于外部言语实现内在心灵沟通的艺术。独特而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恰恰构成了他数学教学艺术的第一张名片。
当然,张齐华课堂的那份独特,绝不仅仅源自于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一旦进入到他课堂的“内里”,教学目标的多元、课堂立意的深远、教学结构的精巧、课堂进程的丰富,则又构成了他数学教学艺术的另一张独特名片。“听张齐华上课,你很难预料到他下一个环节可能会做什么。”这种对课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着听课教师,更拨弄着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圆的认识”一课上,从水面上漾起的层层涟漪,到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从光线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到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进而再到建筑、美学、民俗、艺术等各个领域,“圆”这一抽象的平面图形以一种瑰丽的姿态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并悄悄改变着他们对数学抽象面孔的最初印象。“认识分数”一课,当张齐华呈现出他一周岁和成人后的两张照片,进而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头长占身高的几分之一”时,倍感惊讶后,所有人都会心地笑了;结束新课前,他为孩子们播放的那则“多美滋奶粉”的广告,则让大家又一次品读出了其匠心独运的教学智慧。有人慨叹:“哪有这么巧,这则广告简直就是为这节课量身定做的!”可是,又有谁知道,为了设计好这则教学结尾,让孩子们真切体验到“分数对于生活不可或缺的意义”,他翻遍了多少资料、开展了多少教学调查!顿悟源自于持续思考与强烈关注。可以说,正是这份“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自我约束,成就了其教学的内在独特。
杨瑞科
然而,如果这种独特仅仅源自于“为创新而创新”的话,其又未免失之于标新立异。在张齐华的思想深处,他对独特有着更深刻的体悟。“认识整万数”一课,张齐华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简易的“四位计数器”。为了拨出像30000这样的整万数,已有的计数器数位不够了,怎么办?有学生在千位后添了一个数位万位,问题迎刃而解;更有学生灵机一动,同桌合作将两个计算器“拼”在一起,“四位计算器”一下成了“八位计数器”„„至此,所有听课教师恍然大悟。原来,这一“拼”不只是解决了数位不够需要添加的问题,“4+4”的“拼合”过程,恰恰暗合了我国计数方法中“四位一级”的规则,并为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新的计数规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因为有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深刻理解作支撑,而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5教学思想
在张齐华看来,数学不只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械传递与搬运。作为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她拥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特有的教育与文化价值,比如理性精神的滋养,或者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等等。数学就是一种文化。这种“作为文化的数学”一旦进入课程,尤其是教学视野,势必会呈现出一般课堂所不具有的文化气质,她既可能表现在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组织上,也可能表现在对儿童数学需要的把握上,更多的还表现在对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作上。有人说,张齐华的数学课有一种淡淡的“文化味”,大抵就是指这层意思。有人说,张齐华的课堂很特别,他的教学艺术是由他个人的内在气质、个性和风格所决定的。这同样只说对了一半。个人既有的教学风格、气质固然是影响一个人形成独特教学艺术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的专业自觉,比如,能否在对自我教学特质作出清晰把握与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确立个性化的教学主张与见解,进而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属于自己独有的教学哲学,则是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张齐华虽然年轻,但他却以过人的专业自觉,凭着对数学教学的敏锐洞察与深刻理解,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搭建出了“文化数学”这一崭新的教学平台。
不妨还是回到“圆的认识”一课。众所周知,“在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可是,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圆这一平面图形的美,进而获得真切的审美体验?课堂上,张齐华设计的几个问题耐人回味:“和其他直线图形相比,你觉得圆美在哪里?”(圆由曲线围成)“可是,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或者椭圆也是由曲线围成的呀,和他们相比,圆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圆看起来更光滑、匀称)“除了外表光滑、匀称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原因,让圆成为最美的平面图形?”“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与圆的美有什么重要的关联吗?”(事实上,正因为半径处处相等,才使得圆具备了一种无限对称的和谐结构,美因此而生)一连串的问题,看似都在探寻“圆为什么最美”,但探究的最终结果却指向了圆的内在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构成的圆的和谐结构。至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美的体验,三者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构筑起了这节具有浓郁文化气质的数学课。
此外,张齐华始终坚持,具有文化诉求的数学课堂并不排斥具体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相反,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正是依托于具体数学知识、方法的学习而得以实现的。知识和方法是载体,是数学的文化价值赖以彰显、实现的母体和根系。在他看来,只有让知识的学习伴随着丰富的数学思考,让方法的渗透伴随着理性精神的培育,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具有文化意蕴的,而他的教学艺术的精髓也正在于此。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张奇华老师充满幽默、激情、机智的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齐华老师不愧为小学数学界的“数学王子”,他集配音演员的音色、相声演员的幽默、演员的表演天份、数学家的睿智„„于一身。正如一位名师评价张奇华老师所用的三个词:“高”,“富”,“帅”,正是恰如其分。“高”:张老师的IQ高,EQ更高!他每一堂课都令人深深陶醉,每一堂课都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每一堂课都能吸引住学生,“吸”住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富”:张老师学富五车。他的知识丰富,具备的深厚的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才能将看似干巴巴的方程,讲得如此生动,解释的如此清晰明了,令学生、老师豁然开朗!“帅”:张老师的每堂课都如此引人入胜,轻而易举地撩起个个如火炉似的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原本沉闷课堂不再沉闷,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探索的目标,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且迫切的发表想法!
在去三明听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张齐华的许多课例,阅读了许多他的文章,算是提前领略了一下名师风采:《认识整万数》、《因数和倍数》、《运算律》、《认识分数》、《走进圆的世界》、《美妙的轴对称图形》无不精彩;对《数学教师理应具备的几种视角》、《数学究竟姓什么》、《学校为谁而“美丽”?》、《为孩子的数学心灵积蓄一种力量》颇有感慨
讲座《孩子的“问题”哪儿去了?》
第三篇:树华作品展策划书(初稿)
树华美术中山分校第一届学生画展
一、活动背景
树华美术拥有18年的美术沉淀,但刚来中山,咱们需要通过美的活动方式让更多周边的人知道,我们来了!我们苹果派这里是一个综合性的一站式教育城!
二、活动目的1.在读学生成就感的挖掘,充分展示自己作品,拥有成就感 2.结课学生二次邀约销售,创造再消费的可能 3.为转介绍学生带学生提供话题与辅助
4.为市场和销售提供邀约的借口,增加到校人流。
5.增加学校趣味性,活动性,互动性,让孩子更喜欢这里,让大众知道,我们这不止是学美术的地方,更是把美术与玩结合在一起的地方。
三、活动主题 最美中山、最美树华
四、活动时间:2017年10月21日至10月29日(合计:9天)
五、活动特邀合作单位
中山硬笔书法协会、珠江钢琴(楼下)、澳专英语村(对面)、新月跆拳道、华翎朵尔舞蹈、优盟宝贝早教、双星堂书画苑 等。
六、展出作品来源:学生作品、老师作品、外借其它作品
七、活动流程: 1.进场领取参展护照、并盖上第一枚印章,提示游戏环节与排名奖励 2.进行观赏过程中,在所有画里,有8个字需要我们去找寻(以美育人、树我中华),总分80分,分别10分一个,找的字越多,得分越高,最后由工作人员用红笔将得分写到护照上。
3.小游戏环节,通关两个小游戏,分别有对应的分数,最后得出总分由工作人员写到护照上。
4.《你来我往》,去珠江钢琴接受最后考验,参与他们的小游戏,获得最后一杖印章拿回前台,领取通关奖励。5.最后由工作人员统计总分,放到我们通关排行榜。
第一名:奖品:价值1600元步步高点读机,及价值8720元中山树华免费课程一年,可任选一门课程,也可转赠他人。
第二名:奖品:价值600元,儿童定位手表,及价值4360元中山树华免费课程半年,可任选一门课程,也可转赠他人。
第三名:奖品:价值300元,画笔工具箱,及价值2180元中山树华免费课程一期,可任选一门课程,也可转赠他人。
参与奖:只要通关全场,10月报读树华任一课程,直减200元。
赠送美术、钢琴、英语各一节体验课
八、分工:(会议安排)九:活动预算:
1.参展护照制作:500本,约300元
2.邀请函制作:2000份、指引贴+指引牌,约800元 3.小礼品购买:200份,约300元
4.拉网展架1个+门型展架两个+横幅三个条,约500元 5.中山生活网、中山发布、中山网微信帐号(选一家)发布推文两次,约3000元(待定)十:预计效果
预估10天总人次500人,有效信息500人,深入了解树华课程300人,意向报读200人,交费报读100人。
第四篇:一年级开学第一课(齐玲玲)
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课教案
5702小学 齐玲玲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交流知道自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能够遵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讲故事等,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好教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发言先举手等习惯。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一):教师自我介绍、学生自我介绍。(1)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同学们好!首先祝贺你们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老师看着你们的笑脸,真高兴啊!(3)教师简单介绍自己
请孩子猜猜教师的年龄,谁猜对有奖。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表扬孩子观察仔细。
(4)学生自我介绍,表扬孩子自信、大方。(5)奖励一个小故事:“有一个聪明的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曾经用骡子运过盐。有一次,一头骡子滑倒在小溪里,盐洒了一部分在水里,大家知不知道,盐遇到水会怎么样啊?那么这头骡子负担减轻了不少,于是这头骡子每次经过小溪时就故意在水中打一个滚。商人为了改变这头牲畜的恶习,就让它改驮海绵,那你知不知道海绵遇到水会怎么样啊?吸水之后,重量倍增,这头骡子再也不敢偷懒了。”(表扬学生聪明)
二、教学活动(二):了解教学
1、(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聪”字),问:认识这个字吗?
2、表扬:(竖起大拇指)真棒!聪明的聪。那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
3、设置疑问:你们知道怎么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呢? 我们来看,“聪”字是由耳朵、眼睛、嘴巴,还有一个“心”字组成的。同学们,我们只要会用耳朵听,会用眼睛看,会用嘴巴说,再会用心去做,你就一定会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4、那下面我们开始试一试啦!首先是会用耳朵听。听老师说话要专心,不能东张西望,听同学发言,要注意听他回答对了没有,如果你还有想法,就举手(举右手)说出你的想法。谁听懂了,给同学们说一说。
第二要会用眼睛看。上课时老师或者同学在黑板上写字,要认真看;读书时,要认真看书,不东张西望,要看清楚,看准确。
第三要会用嘴巴说话。上课时,老师提问后,请你把右手举起来,回答问题要响亮,让全班小朋友都听得到,每个小朋友都要会用你的小嘴巴表达哦!最重要的是要会用心去听,会用心去看,会用心去说,一句话,就是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去做,才是真正聪明的孩子。
5、文明礼仪引导:
聪明的孩子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护公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学校里所有的东西都要爱护。不踩花,不摘花,不踩草坪,不摘树叶,不在桌子上乱刻乱画,不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二、讲究卫生。在家里,每天早晚要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垃圾要丢进垃圾箱,不随地吐痰,预防传染病。
三、讲文明,懂礼貌。要来上学时,要跟爸爸妈妈说再见,遇到老师同学要问好!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
四、放学路上靠右走,不在路上玩耍,要准时回家。
三、教学活动(三):学好数学的要求和方法。
聪明的孩子更应该在学习上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教学书、作业本、口算本、练习本、文具盒),铃声响轻轻进教室。
2、课中: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要认真听,动脑筋,想办法。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同桌交流时轻声细语。拿学具、文具要轻拿轻放。
3、课后:整理学习用品,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
4、作业:每天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及时上交;作业一定要工整、认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家长要签字,第二天早读之前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上交老师办公室。当天的错题及时改正交给老师复批,不欠账。
四、教学活动(四):跟老师说儿歌。
第五篇:认识负数 张齐华 课堂实录(模版)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T::现在我想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请把你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放在课桌右上角,最近老师总是忘记字,请大家写上拼音。
T: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类,叫做负数。有谁见过负数?在哪里?(预设)S:电梯;温度计、、、T:电梯按钮去1层以下的,温度计上0度以下都用负数来表示;…… T:好,谁能在图里面写上负数(叫5个学生)记住,尽量写跟别人不一样的;(学生写负数)
T:好的。谁能来说说负数有什么特点?(预设)S:数字前面有减号(负号)
T:有人认为这是减号;有人认为这是负号。其实,这个符号在运算过程中是减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负号。T:除了这个特点,还有吗?(预设)S:负数都要比0小。
T:好的这位同学不紧看到了负数的表面,还看透了负数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火眼金睛。谁能来总结一下负数的特点。(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T:说的不错。谁能再来说一下;(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
T:恩,说的真不错。好,同桌之间说一说。说完以后再纸上写上负数。(学生说)
T:既然有负数,那么相对的,肯定有(S:正数)
T:谁能上来写一下正数,一人写一个,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直到学生写+)
T:我也写个数,0,认为是正数的请举手;认为是负数的请举手;没有举手的请举手,好,你来说一下为什么不举手?
(预设)S: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T:为什么呢?也就是说正数要怎么样?(预设)S:正数都要比0大。
T:好的,那我这个0应该写在哪里?边上?还是中间?(预设)S:中间
T:写大点,还是写小点?(预设)S:大点
T:好我们来看这些同学写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S:有正号(T:+号在运算中是加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正号)T:那不写正号还是正数吗?(预设)S:是。
T:既然可以不写;为什么有时候要写上呢?(预设)S:为了看起来方便。
T:看来有没有正号不是正数的关键;那你认为,正数的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预设)S:比0大。
T:好的。刚才说到0,0除了表示数,还能表示什么?(预设)S:表示起点。
T:好的,这是数轴(PPT出示数轴),负数应该写在0的哪边?(预设)S:左边。
T:(PPT数轴显示负数)没有负数的时候,数轴是一条什么线?(射线)有了负数呢?(直
线)而这个0就是他们的(分界点);
T:(出示PPT5个-2)这里有5个-2,四人小组讨论下,然后把这里-2的意思按你的跟同学说一说。
T:某盆地的海报高度是-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2,谁已经理解盆地海拔-2米的请举手,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海拔?听懂的请举手,掌声送给他。(PPT出现海拨)盆地在哪里?这个盆地是要比什么还要低?为了准确的表示某一个地方的高度,我们都把海平面所在的高度看成什么?(0米)好,现在谁能换句话说说某盆地的海报高度是-2米,是什么意思? 好,下面郑老师随便点一个地方,你觉得它的海拔高度是正数还是负数?有谁知道我们地球上最高的海拔高度在哪里吗?最低的呢?这2个数一正一负,分别表示什么含义,你能不能,结合海平面来具体的说一说,同桌一人说一个
T:北京最低气温-2,第二个-2,这是温度计,画的好不好?对不对?确定吗?很坚决,那好,我也带了了4个温度计,大家找找哪个才是真正的-2°。同意第一个举手……
千万不要看他是0下面一格就是-2摄氏度。来说说这些是几度? T:张老师把车停在-2楼。第三个-2,楼房中什么是0?(预设)S:地面
T:(第四个-2,我的银行卡还剩-2,PPT显示)这个专业术语叫透支。想知道张老师为什么卡里还剩2快钱吗?(PPT显示)我的银行卡还剩98元,买电影票用去100,还剩(),买爆米花又刷去10元,还剩()。回到银行,赶紧给卡里冲了100元,现在卡里还剩()。
T:张老师的儿子高-2cm,到底是什么意思?
T:(PPT出售我国10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是140cm)现在知道-2cm是什么意思了吗?谁来说一下?
(预设)S:比平均身高矮2cm T:在这里我们把哪一个身高看做了0,如果用140cm做标准,我每指一个人,看你能不能理解他真正的身高是多少?这里有一个人的身高很标准,谁?因为他是0,正好是平均身高(+3,143;-2,138;-4,136)看来身高能成为负数,那体重能不能成为负数? T:我们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都在找一个数,是什么?(预设)S:0 T:我们现在回顾一下,这里的5个负数都是用谁当做0的?看谁反应快,我就知道谁今天掌握的做好。T:这些0都一样吗?(预设)S:不一样。
T:是的,有的时候0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时候是要去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