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正 党风端 政风清——优秀家风、家训主题征文
家风正 党风端政风清
——优秀家风、家训主题征文
“家风正,则党风端;党风端,则政风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家风”不仅代表着一个家庭的道德传统,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缩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下面,我就结合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谈一谈我对家风的理解。
在我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和一些令人警醒的语句结合在一起的,其中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属于你的东西,即便是一丝一毫也不应索取。我想这就是苏轼的为人之道和立家之本吧。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当不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营造清正廉洁的家风永远是时代的呼唤。但总有一小部分不法之徒,他们无视党纪国法,将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利作为攫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自己贪污受贿在先,同时又任由贪腐风气在家中肆意滋长,最终使自己和家人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中纪委于2014年查处的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涉嫌受贿一案就是这其中的代表案例,王敏案最大的特点就
第二篇:家风正方能党风清
家风正方能党风清
2016-02-08 12:2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过年了,家是关键词。有首歌这样唱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是国家社会的细胞,而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紧密相连,家风正方能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重家风、抓党风,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满满的家国情怀。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习近平用言而有实做表率,成为广大青年人见贤思齐的榜样。
传家风:家风正、党风清,带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
习近平在去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习近平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他再次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家风与廉政紧密相连,家风可以说是党风的“晴雨表”。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家风正才能党风清,领导干部只有正家风才能有好作风。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后代,习近平也在家风的影响下,接受了良好的熏陶。习近平生活简朴,在小时候就经常穿姐姐剩下的衣服、鞋子。在走上从政之路后,习近平秉承家风,告诫亲朋好友不得以他的旗号谋私利,也曾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欢迎人民群众监督。
在父亲习仲勋八十八周岁生日时,公务繁忙的习近平无法亲自为父亲庆祝生日,于是他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信中写道,“我从您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一是学您做人;二是学您做事;三是学习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您的赤子情怀;五是学您的俭朴生活。”习仲勋为党国事业奋斗终生,作为儿子,习近平也耳濡目染,投身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
通过传递家风,习近平以身作则地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表率。在习近平的带领下,广大党员正家风、清党风,带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抓党风: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13年7月,习近平在平山县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同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2013年7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后,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考察。在西柏坡纪念馆内的一块展板面前,习近平久久驻足,这张写着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规矩的展板让他感叹,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保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清贫廉洁的品质,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心连心,最终带领人民走上民族独立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并没有停止正党风、治腐败的步伐,致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后,党始终把反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拥护。
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就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制定实施了“六项规定”,号召领导干部“真刀真枪干一场”,实现正定经济起飞。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主持制定执行“十二项规定”,强调肃正风气,要求领导干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主政浙江四年半期间,习近平也始终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要求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实行自我约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十八大以来,通过出台和执行“八项规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抓作风建设、大力反腐倡廉、坚决从严治党,取得了突出成就。
习近平曾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他强调,“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国梦的时期,习近平继承和担当党风建设的历史使命,以作风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党有号召青年有行动:大学生党员深入基层展现十足党员“范儿”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班党支部联合白堆子社区党委在社区内开展绿色环保承诺书、绿植入户、废物利用等“红色1+1”共建活动。王剑供图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抓党风重家风”同样也要从年轻党员开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班党支部书记王剑入党四年,在过去的一年中,他没有单单沉浸在象牙塔的书香中,不仅带领其他党员一同走进基层社区,开展党建活动,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也参与许多志愿活动帮助他人。王剑说,在党建活动和志愿活动中惠及他人,在深入基层中服务群众,这就是大学生党员应该有的“范儿”。
“在过去的三年中,***紧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而党风建设与我们大学生也并不遥远。我想,大学生党员传承优良党风,首先应当脚踏实地学习,做好科研工作,另外应当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结合所学力所能及服务他人,并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王剑说。
王剑说,虽然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党员,但是他们一直期盼着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现在,王剑也担任着班级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他说希望通过言行,在今后让自己的党员精神和党员“范儿”感染更多身边的同学。
第三篇: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将治家与修身、平天下并重。清代曾国藩曾在《家书》中敦敦教诲家人:“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乃是真正受用。”给后人留下了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影响深远。在现代社会,尽管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成文的家规,但家家都有家风,大都推崇正直、守法、勤俭、淳朴、孝顺、诚信、友善,求学、上进等,清正的家风同样向社会道德注入了正能量。风成于上,俗行于下。于社会而言,一家虽小,但正如一句歌词:“家是一个国,国是千万家。”千家万户的家风汇聚一起就是社风民风、进而影响党风政风。家风正则民风醇,民风醇则政风清;家风乱则民风劣,民风劣则政风浊。
什么是“家风”? 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经典、无穷的力量,其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非常深刻的,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理想追求、道德素养、性格特性、生活习惯及行事作风等等。从字面意思看是一个私人的问题,但因为社会是由一个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织,“家风”就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这个社会问题反映到现实中就是“民风”。家风更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家风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在家庭内部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能对家庭和谐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数。每个家庭在传承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塑造好家风”这个根子不能放,这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难的。好的家风是超越了家庭成员个人特质的,深入渗透到家庭每一个成员意识中的价值选择。这种选择能够为良好家庭环境的确立打下基础。
许多有大成就的人,对于子女的教育都十分重视。毛泽东对于子女教育的严格就是一个典型。他要求自己的女子不得搞特殊,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甚至将长子毛岸英送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最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上大学时,有一次放寒假,给父亲的司机打电话,说自己想带一些行李回家,让司机去接她。刘少奇听说这件事以后,非常严肃地批评女儿说:“车是公家的,你有什么理由向单位要车?你坐着小车回家,那些工农的子女会怎么看?你年纪轻轻,坐公共汽车不是很好吗?那么多人都受得了,你为什么受不了?”直把女儿训斥得眼泪汪汪。勤俭持家,忠厚诚信,知书达理,孝敬父母……其实每个家庭好的家风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教育后代要做一个遵纪守法、有道德、有用处的好人,为社会贡献正能量。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治家,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方面把对子女和亲属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摆在首位,明确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目的,端正对于物质和权力的看法,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会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个人幸福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好的家风的形成,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家训传统的继承,又是对新时期和谐家庭建设的发展,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示范性特征,对于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和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家风”决定“民风”,“民风”反映“家风”,这是从家庭和社会角度的认识,是一个静止的看法。“家风”不是一成不变的,“民风”也是可以改变的,缺少的是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先进理念的引领。当下,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看似党内的事,实则全民的事。反对“四风”不是简单的目的,而是一种净化风气的手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其根本是要引领“民风”。开门搞活动,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做法,也是联系领导干部与群众的纽带,提醒领导干部要与群众同频共振。
家庭是国家、社会的细胞,而家风是国风的基础,故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浑,则国风浊。家庭乃一切活动的中心──社会是由家庭所组成的,而社会的状况,深受各家庭的家风所造成的。社会的安宁,个人的成就,国家的兴盛,均不同程度受到家风的影响。而每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个人的人格深受他(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影响。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长幼无序,任意随便,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那么,也很难保证个人的顺利发展,进而可能对整个社会形成危害。家庭是社会的微小细泡,社会是由这些微小细胞构成的。这些微小细胞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如果,家家学习社会就会形成奋发向上的风气;家家迷信社会就会污浊满天;家家讲文明礼仪社会就会祥和美好;家家趋炎附势,利欲熏心,社会势必权势当道,相处庸俗,滋生腐败。因此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助推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可谓家风纯,民风正;民风正,则社会风气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
有了好家风,才有好民风,好国风。家风虽小,却最重要,古人讲,“修身齐家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修养,塑造良好家风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把家国的关系密切到这种概念上,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纵观历史,家风有其历史渊源,受其家庭背景,从事职业,生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相伴家庭成员,尤其家长的素养而生成延续的。大抵教育世家弘扬的是学习礼仪之风;军人世家铸就的是血性和刚毅;木匠世家彰显的是精细和巧慧;商人世家精到的是算计和得失;普通百姓养成的是勤俭和朴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烘托了各自的家风和特点。山西祁县有一个乔家大院。乔家兴盛百年,六代不衰,据说靠的就是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乔家子孙基本上做到了,保持了家族的昌盛。
老一辈革命家的家规也堪称楷模。周恩来有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
一、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去看看;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二、三、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无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五、六、车子;凡是自己能做的事,七、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八、九、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能炫耀自己;不谋私利,十、不搞特殊化。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调节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国法与家规约束不同的层面,对一个家庭来说,家规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关系后人成长。
家有家风,民有民风,党有党风,国有国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家风直接联系着党风、国风。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共产党员的家庭也要讲规矩,党员干部的家风除了严格的自律外,更突显出对社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从来贫贱出俊杰,自古纨绔少伟男。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础,也是人生的大后方。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严守党纪国法,身体力行做好样子,还应该从搞好家风做起,制定严格的家规,形成良好的家风。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是廉政的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
众所周知,古代杨家将,为保卫边疆,前仆后继,涌现出了满门忠烈。毛泽东一家六口,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堪称现代史上的满门英烈。谁不为这样的家风,这样的壮举而折服呢?伟人的家风固然可敬,平凡百姓克勤克俭,奉公守法的家风同样可爱,我们对此不能苛求一律。只要不违犯社会公德,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家风,我们都应当提倡,都应该弘扬。人间正道是沧桑。好的家风,可谓利国、利民、利家,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君不见,那些贪官,那些暴徒,不仅自己铤而走险,而且还牵连家人身陷囹圄,甚至全家覆灭,走向了不归之路。好的家风,会让人们和谐相处,共享美好,催人奋进,就会少些贪欲,少些懒惰,少些奸诈,就会引领社会走向文明高尚,走向和谐美好。
如今,家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较之过去更具有鲜明的家国情怀,诸如平等、包容、谦和、诚信、担当等具有现代文明特色的家风正在形成,这一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家规家风,应当得到大力地提倡和传承,并成为现代家庭中为人子女、为人父母需要养成的品性、坚守的准则、确立的新观念。唐朝诗人杜甫写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千古名句。家风就是这样能够起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作用。面向美好的未来,我们是应该很好地思考下建树什么样的家风,以及怎样地把好的家风传承下去的时候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期待,通过我们每个家庭,通过我们整个民族的共同努力,一个有高尚文明的国度,一个有不屈气节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只有倡导优良的家风,醇化社风民风,方能正人心,正天下。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源,欲木之高者,必先植其根。有道是“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财富,需要一代代人学习、借鉴、传承,发扬光大。
第四篇:家风家训征文
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一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其中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在个性方面,有的突出学习之风,有的彰显勤劳之风,有的信奉孝敬之风,有的倡导节俭之风。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的总和。从文化学的角度评说,又可理解为一种家庭文化或家庭精神。
良好的家风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孩子行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们成长的风向标。一般说来,学习型家庭的孩子喜欢读书,勤劳型家庭的孩子热爱劳动,和谐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礼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不同的家风都会在孩子的意识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于他们性格、品质、价值观的形成。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风中,心情舒畅、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学习奋进;反之,则精神空荡、心神不宁、态度消极、学习松懈。这便是家风的重要性,便是家风的感染和陶冶作用。
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的积淀、伦理道德的传承。在现实生活中,要把握传统和现代之间内在的承接性关联,注意反映时代的特征,也要继承传统的经典,要重在建设上下功夫。建设和谐的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风,关键在于主要成员的学识、修养、气度和作风。家长之间关系正常,互相尊重、谦让、理解、宽容,孩子感受到的是温馨、和睦的真诚亲情。家长习惯读书学习、善于思考,孩子品味到的是勤奋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家长爱岗敬业、勤俭持家,孩子体验到的是认真踏实的作风。也就是说,家长想把孩子塑造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应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风虽是家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它通过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日常生活准则、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经常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教育和影响,往往比单纯说教、管教的作用大、收效好。它不仅影响孩子的现在,还会作用他们的未来。要形成好的家风,父母应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力争将家庭变为孩子德行修炼和素质增强的课堂。
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三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家风家训征文
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
家是每个人的港湾,他可以包容你,爱护你,尽最大可能的原谅你。但这不代表家就没了家的样子,家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家虽然没有明确的家规家训,但是也潜移默化的成了形,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做什么事,有个度才好。如果要总结一下的话,我们家的家风家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官之道,二便是为人处世之道。
所谓为官之道,就是重在四个字上,“清正廉洁”,就是不贪,有作为,以民为本,爱民如子。这四个字也让我想起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并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受,说:“您以宝石为宝,我已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宝玉,那我们俩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我觉得子罕便是把为官之道最好的体现了。
当然,作为人民的好官不贪是件好事,但不贪却不作为可不是一件好事。记得我看过一部电影叫《私人订制》,心灵麻醉师马青对第一位顾客做了一句话,“作为一个官,不作为也是一种贪污。”对此,我表示赞同。为官,就是为人民做个好表率,领导好人民。不干点儿事,谈何为官。我爷爷年轻的时候也当过一小段时间的官,虽然官位不大,但是爷爷还是保持十万分的认真的态度。做到了不贪,虽没有为人民办什么大事,但也解决了不少小事。虽没有做到爱民如子,但也与人民为善,大家和气气的,遇到困难人家也愿倾力帮助。爷爷虽没有什么特殊成就,但也把韩家的家风家训中的为官之道体现了一二。
再说说韩家家风家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讲的就是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美德的传承。韩家人在为人处事之道中有三样是必须做到的。首先,韩家人必须要做到“孝”这个字。孝,不是嘴上说说,心里光想想却无实际行动。爷爷心中对“孝”这个字也有一个定义,而这个定义在我和哥哥小的时候爷爷就已成天挂在嘴边了:“正真的孝不是在于你们给予父母多少物质,我和你娘生你们养你们的时候也没图过这个。你们别让我和你娘操心就行。”可是对于这个简单的要求,绝大部分子女还是没能够做到。对于“孝”这个字韩家的小辈也让长辈担心了,所以做的不够好。可虽然如此,在每个韩家人心中依然有“孝”这个字依然存在,它已经深深的烙在每个韩家人心中。
再者,便是善了。善又分了好几种,有友善,善良等等。友善便是与人为善,不相识的人见面后,交谈几句能做个普通朋友。要广交朋友吗!但也必须有一个准则:不交损友。我觉得我自己是把广交朋友这一条体现到了淋漓尽致。在生活中,与我交谈过的人都是与我十分有缘的人,日后定能再相见。这正是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嘞!
善良,想必大家也很有了解。善良并不是不敢客观上认定的坏事,富有一点同情心罢了,同样是需要实际行动的。就想爷爷经常挂在口变得一句话一样:只说不干,算什么“英雄好汉”。要是你的善良让你成为了《农夫与蛇》故事里的农夫,这样就是愚蠢了!
不记得善良二字是什么时候深入脑海中的。小时候,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人的,虽然那时自己也做不了什么,但一句温暖的问候也好。
最后,便是简。“简”字也是韩家对于生活的一个道德标准:不能铺张浪费。穿衣要从简,不攀比。物品不在多,不在样式,而在于实用。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也许不能给予后代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宽泛的人际关系,但我们会努力将父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影响并引领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