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史考研大题(10年-13年)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气泡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想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2
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就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有了果实。
(2)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强林。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夷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 “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5分)(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5分)
【答案要点】
(1)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王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革命的目的不只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且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因此即使是汉族人当皇帝,也必须革命。(5分)
(2)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建立民主共和理想,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5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分)(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6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
(2)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虽然历经“大跃进”、“十年文革”的波折,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案要点】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政党作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未理想和信仰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制度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1935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候,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2年12月12日)、《方志敏文集》 材料2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民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仔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4分)(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分)答案:(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代以来的奋斗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因此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人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第二篇:近代史大题题目
四、辨析题: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4、洋务运动是一场由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变革运动。
5、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为了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6、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而且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7、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8、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9、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0、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12、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5、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6、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1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8、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19、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
20、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一条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总路线。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五、论述题
1、试论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2、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个学说有何不足?后国民党一大宣言对其作了什么新的发展?。
3、《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试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国共两党在20世纪20—40年代,进行了两次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有关知识回答: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对中国革命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7、分析概括1949年至1956年,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具体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有何特点?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8、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和条件。9、1956—1966年,我国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上有哪些成功和失误?从中可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10、1956年,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共 “八大”有哪些正确决策?中共“八大”的决策为何未得以贯彻执行?其经验教训是什么?
11、试论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六、材料题:
第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第2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上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与今日有什么不同?
第3题:有人把19世纪中期在相似机遇面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作“中日洋务运动竞赛”,竞赛的结果是中败日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1)根据材料1,归纳李鸿章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2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3)根据材料3,简要评析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过这次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第4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1、2、3的观点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些政治力量?并各举2个代表人物。(2)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作用或影响方面简要说明以上材料的观点是怎样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
第5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1的作者是谁?其“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什么?
(2)材料2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含义是什么?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
(3)材料3中反映了戊戌维新中维新派向西方学习较前人有哪些进步?(4)材料4中孙中山提出用什么手段建立一个什么国家?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寻求真理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第六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1中表明了当时孙中山的什么思想?
(2)材料2中, 孙中山为什么说中国革命“仍失败”?造成当时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对比材料3和4,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并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第7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第8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1所述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提出的背景。这种作战方针是否具有正确性?为什么?(2)毛泽东所说“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试从国共两个方面的抗战加以说明。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2)材料2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的解决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在今天,当我们重温以上经典歌曲,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第10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2)根据材料2,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3)与材料2相比,材料3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第11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2)根据材料2,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东条英机等战犯死刑意义何在?(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
第12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1)“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是指什么?
(2)蒋介石的“和议”是否真诚?从材料中找出证据加以说明。(3)分析蒋介石“和议”的原因。第13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结合有关知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它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材料2中,毛泽东为什么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第14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
(1)材料一中“糖衣炮弹”的进攻实质上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解放后干部队伍里发生了哪些严重问题?
(3)为粉碎“糖衣炮弹”的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于1952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了什么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第15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2、3各项数据上升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教训?
第16题:
(1)根据材料1分析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对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出现“隔着纱窗看晓雾”的情况?他们当时是怎样做的?(2)根据材料2请回答十月革命给予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及其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哪些思想启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单项选择题
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1840年 B、1845年 C、1850年 D、1858年
2、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4、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C.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6、《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主要是因为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 分配是不可能的
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施该理想的社 会客观条件
农民领袖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太平天国运动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
7、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
鸦片战争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 百日维新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8、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 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9、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薛福成 B.马建忠 郑观应 D.冯桂芬
10、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
《日本变政考》 B.《仁学》 《新学伪经考》 《变法通议》
1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2、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 清朝皇帝决定退位 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 D.袁世凯已掌握清政府的实权
13、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约法》 多项选择题
《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当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D.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
2、鸦片战争前,中国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但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下列对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
政治上,清王朝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已腐败 不堪。军事上,清王朝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文化上,清朝统治者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的反抗意识。
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3、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影响有
中国旧的经济结构加速解体 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中国海关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中国越来越多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太平天国
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和愿望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
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C.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
6、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是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社会革命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7、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D.颁布新的学制
8、辛亥革命对戊戌维新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C.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 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9、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10、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
袁世凯承认共和 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新总统到南京就职D.新总统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正确的说法有
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 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2、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多因素指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中 编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 .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3、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 .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 D.它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
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军阀拥有武装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5、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的革命联盟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 资产阶级 6、1927年中共“五大”的一个文件认为:“自五卅运动起„„我们党只注意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而忽略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这段时间本党没有正确政策”,这段话
A.错误攻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B.强调反对资产阶级具有“左”的错误 C.批评了党忽视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错误 D.贬低了反帝反军阀斗争的重要性
7、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井冈山的斗争》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毛泽东阐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极端重要性的文章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反对本本主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的斗争》 9、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一个原则性纠正是 A.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为归农民自 己所有 B.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C.改按人口平分土地为按劳动力分配土地 D.改“抽多补少”为“抽肥补瘦”
10、“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1、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
.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1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1935年9月,红25、26军在陕北会师
B.1935年10月,红1方面军同红15军团在陕北 吴起镇会师
C.1936年7月,红2、6军团同红4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 D.1936年10月,红1、2、4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华北事变 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4、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奋起抵抗 A.第二十九军 第十九路军 第二十六路军 D.第二十五军 15、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为呼吁一致抗日,发表了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1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的策略是 A.以军事打击为主, 政治诱降为辅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17、“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与美国的矛盾
B.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D.民主党派与国民党政府的矛盾、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和平、民主、团结 D.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20、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的会议是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建国方案是要建立一个
工人阶级专政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C.资产阶级共和国 D.社会主义的国家 22、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
《新民主主义论》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曾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共产党宣言》C.《阶级斗争》D.《社会主义史》、下列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C.是进步学生参加的革命运动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有
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5、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 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 特点和规律不了解 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全面、正确地结合起来
6、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实质含义是
.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C.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态度最坚决,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 .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中国革命就不能取胜
7、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A.实事求是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武装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蒋介石在 庐山发表抗日谈话 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 共合作宣言》
C.宋庆龄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
D.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 位的谈话
9、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争取中间派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是
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C.将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D.将开明绅士和一般地主与大地主加以区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反对投降势力、通过重庆谈判和签订的“双十协定”,中共取得的成果有
A.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 B.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C.实现了中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法地位 D.团结了民主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努力和斗争主要有
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D.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的热潮 1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 “两个务必”的思想,即
A.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团结协作的作风
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下 编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宣告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的是、土地改革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D.抗美援朝运动、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方针是
A.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 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发展国民经济,三者间的顺序为
重、轻、农 农、重、轻 C.农、轻、重 D.工农业并举
5、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农业由 A.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B.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集体土地公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承包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国家土地公有制
6、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决心通过立法形式表达出来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反分裂国家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8、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开始
9、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表现为
革命性和妥协性 主动性与被动性 剥削的一面与接受改造的一面 进步性与顽固性
10、毛泽东提出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正确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1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3、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文章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动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二月提纲》的通过 《五一六通知》的通过 D.《十六条》的通过
15、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A.中共十一大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十二大上
1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 A.统一战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和桥梁 B.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
D.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3、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80多年的时间里,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的三件大事是
A.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主要依据有 A.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两面性
B.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 线的关系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施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5、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有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C.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D.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
6、“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这是1976年4月贴在天安门广场的一首无名诗,这首诗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信息 誓将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呼声 抵制“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决心 D.彻底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志
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8、下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的有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B.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C.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D.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0、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
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
第三篇:考研政治大题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题考点)第一章
总论
无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模板(主要从实践角度):
(1)(2)(3)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正确的实践观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关系(新大纲新增):
(1)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2)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若是不当的实践活动,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环境问题;而适当的实践活动,会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
(3)习近平指出,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新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都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两大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最核心、最前提,万能模板):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特点。
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必然战胜旧事物。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一方可以从另一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A. 推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B. 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方法论:
(若不需要转化)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种把握对立。
(若需要转化)(出现如何对待和处理错误与失败等)我们要正视…(错误和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促成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新大纲方法论增补:
构
1、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把斗争性和同一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
2、揭示了任何事物发展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在当前和平发展全球化的时代下,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和为贵)、取长补短、双赢共赢,建和谐世界。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特殊性:
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统一的 C.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新大纲补充要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方法论:
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
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现“分类”概念时)。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A.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B.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 全面看待问题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全面看问题,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新大纲补充要点(如何对待矛盾)
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变辩证关系: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认识度才能确切把握事物的质,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肯定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A. 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 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
1.原因和结果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复杂多样性: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2.现象和本质
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看得见摸得着,人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把握。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次飞跃)
3.必然性和偶然性
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
方法论: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事物发展的机遇。
4.可能性和现实性
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
A. 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 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 C. 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方法论: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5.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方法论: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四章 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的本质(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与认识(辩证统一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万能模板):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反映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表现在:
A.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B. 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两次飞跃,无限循环
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A. 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A. 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念; B. 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正确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 C. 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反复性: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
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无限性: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的主要体现:
A.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B.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C.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凡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价值的特性:
A. 价值具有客观性; B. 价值具有主体性; C.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价值具有多维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有的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有的则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无 第七章
科学社会主义
无
《毛中特》(35题考点)35:
一、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市场的作用/好处: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政府的作用: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二、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第二,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第四,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
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
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主动得力:
1、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实施宏观调控;
3、调整产业结构;
4、推进城镇化;
5、促进区域发展,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
6、保护生态环境;
7、保障和改善民生。或
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7、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因)
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 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 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措施)
(1)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2)建设文化强国
毛中特万能模板: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改革开放(总动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改革,在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几种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解决型问题的万能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三件大事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更为远大的目标。正是在这充满希望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提出了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我们需要共产党?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建国)
(36题考点)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社会主义改造)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改革开放)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迫切。另一方面,党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肩负着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党所肩负的重任与党所面临的新的、更大的考验与风险,要求党必须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所以说,“赶考”远未结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7题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意义: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意义: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思想版块: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如何实现理想):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与升华。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4、平等原则;
5、诚信原则;
6、宽容原则;
7、互助原则。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8、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9、正确人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10、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道德版块: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怎么做才能做到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法律版块:较少出分析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8题考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模板: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担心自身优势地位丧失,竭力维护其经济、科技的主导地位,不断地抛出类似“中国威胁论”;
2、西方一些国家和民众长期以来对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虑和误解,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偏见。只有
3、亚洲新一轮的发展,使该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地区;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与地区主动融入世界,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才能消除误解,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 影响力,使美国有种“霸权焦虑”,要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主导亚太事务。我们要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协调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4、西方某些人士关于中国“责任”的种种言论,仍是冷战思维,其实质是推卸责任、掩盖矛盾、打
5、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使强大了,也不会走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崛起模板:
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中国好了,世界得利;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使强大了,也不会走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
中国梦对世界的影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1)外交理念有重大创新 2)宣誓维护领土主权信心 3)凸显对外政策主动性
4)首提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5)高度关注非传统安全
第四篇:2013年考研政治必备大题范文
2013年考研政治最后20题
34.材料1:2007年3月7日,胡锦涛同志看望出席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政协委员时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材料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中指出,“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与我国2020年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确立了今后5年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战略任务,突出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
请回答: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哲学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的创新性运用
第一,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而且还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参与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参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人民进行历史创造活动的过程,始终是他们为争取自身利益而不懈奋斗的过程,是他们为实现和发展自身利益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选择的过程。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就必然要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不懈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着眼于实现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完全贯通起来。正因为这样,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讲话,不仅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享有者。没有共同建设,就不会有社会持久的繁荣;离开了共同享有,就不能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建设就会失去动力。
第三,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首先,共建共享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其次,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再次,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2.实践意义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合力同心构建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5.材料1: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讲话
材料2: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讲话
请回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是什么?
【答案要点】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其回答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2.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6.材料: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及其局限性
【答案要点】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2.康有为等维新派与孙中山等革命派关于救国救民道路的根本区别
2.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没有真正解决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缺乏发动广泛社会革命的群众基础。因此,其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意义
4.事实证明,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37.材料: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摘自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
结合材料请回答:(1)诚信的内涵及公民道德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1)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当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什么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2.)第一,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注意发挥包括诚信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
第二,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
第三,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等。诚 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3)如何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3)第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人们认清诚信是生存法则。第二,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引导人们诚信做事,诚实为人。切实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38.根据“中东革命之春”的有关材料,请回答:
(1)中东革命的原因。
【答案要点】(1)中东革命是在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
第一,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改善生活的需要,尤其是2010年以来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中东各国发生输入性通货膨胀,使失业率高企、生活水平下降,成为矛盾激化的转折点;在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人们再也不能承受以贫富差距过分悬殊为标志的严重社会不公,这是根本原因。
第二,在失业、生活水平下降的国境中,年轻人是首当其冲的弱势群体,又极容易通过网络接受欧美输入的民主、自由、人权观念和反政府思想,成为政府反对派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第三,中东一些国家长期以来政府腐败,领导人专制,甚至大搞家族统治,以假改革欺骗人民,拒绝改革,社会僵化停滞,人民看不到希望,是人民反抗,举行革命的重要原因。
第四,欧美大国一方面输入民主、自由和种种反政府思想,一方面又在一些国家直接使用武力进行空中打击,直接帮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人民推翻了本国的专制领导人。是关键性的外部原困,客观上有利于中东各国人民反专制反腐败的正义斗争。
(2)结合中东革命中欧美大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应该怎样认识欧美主张的民主、自由与人权。
(2)第一,民主不能依靠输入,应该由中东各国人民决定本国的命运和道路。
第二,欧美向中东各国输入民主,在革命时期受到一些中东人民的拥护与欢迎,但是以武力打击造成的战争和**,同样给各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甚至埋下了某些国家和地区今后长期**和分裂的祸根。
第三,在民主、自由、人权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欧美大国的霸权利益,欧美之所以对利比亚、埃及、叙利亚反复采取双重标准,不仅表现了虚伪,而且暴露了其维护中东霸权尤其是维护中东石油霸权的本质。
34.西方国家借助于网络媒介工具,向中东北非国家宣传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成为引起中东北非国家**的一个主因之一。
结合中东北非**的材料,请回答: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为什么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不具有“普世价值”。【答案要点】(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念也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那种适用于所有主体、所有时间、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专一的、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是不存在的。
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这些价值观念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又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认识和实践往往并不一致。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民主、自由和人权问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②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及其所表现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为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所扬弃,并发展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西方国家把代表西方资产阶级利益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发展模式用所谓的“普世价值”包装起来,推销给世界,把他们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剥夺其他国家创建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权利,企图把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牢牢地套在西方资本主义这个“魔权”中。另外,西方国家对中国宣扬“民主、自由、人权”具有“普世价值”,是他们遏制中国的一个手段和道具,其目的在于否定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和历史选择,妄图使中国改弦易辙,改旗易制,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2)中东北非国家接受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后出现的国内**问题的教训
(2)第-,不同利益集团在民主名义下争权夺利,牺牲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计。第二,稳定压倒一切,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宽松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各国应该学习、分享中国政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 系的成功经验。第三,民主的实现同样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基础,必须与法制并行,失去法律约束的民主必然导致社会**,阻滞国家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背离民主的真谛,破坏民主的信誉。第四,民主建设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一些国家由于内外原因急于推行民主,照抄多党政治,导致党政恶斗加剧,政府更迭不断,社会不稳,经济受阻,人民生活受困,凸现政治转型失误。
35.《人民日报》10月11日在头版头条处刊登了题为《文化高地正崛起——重庆推进文化建设纪实》的3000字长文,文章对重庆推动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文章指出,“重庆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担当,催生了抗拒低俗文化的精神底线和建设主流文化的自觉行动”。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说“重庆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担当,催生了抗拒低俗文化的精神底线和建设主流文化的自觉行动”。
【答案要点】(1)重庆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国家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一系列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通过“唱传经典”活动,重温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有利于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同时通过“唱传经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化熏陶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唱传经典”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又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支撑。
(2)如何看待重庆的“唱传经典”活动?
(2)重庆的“唱传经典”活动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担当,催生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拒低俗文化的精神底线和建设主流文化的自觉行动。
36.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资料,请回答:
(1)试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答案要点】(1)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有:第一,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第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三,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第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主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第五,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和好形式。
(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2)毛泽东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带来严重困难,因此党的建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一项工作是相当艰巨的。所以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工程。
37.结合当前就业与择业形势,请回答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答案要点】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就能够适应多种岗位,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当前,就业困难的原因: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其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国家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敢于创业的勇气和创业的能力。
(3)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的问题上,除了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外,还应当具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和抱负。
①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过程中,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
②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38.(1)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10周年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及中国自身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说明“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哲学依据及其实践要求。
【答案要点】(1)①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要求
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这是辩证法的实质所在。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
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既对立有统一,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其中。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③贯彻矛盾基本属性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实现各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各国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个统一世界中的一部分,它们在竞争中共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的实践证明,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合力应对挑战,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求同存异,努力寻求包容性、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4.结合日本福岛核危机的材料,请回答:
(1)世界各国必须加强联系,共同应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的哲学依据。
【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为世界中的一员,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趋势。因此,中国主张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来共同应对核能应用危机。另外,在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是全球核电建设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而核辐射是没有国界的,必须要采取共同的措施。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和日本又是地震等灾害的多发国家,由此,给核电开发和应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因此,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要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能源资源短缺这一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面性?如何解决全球问题?(2)第一,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第二,“全球问题”既深刻地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又提出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定向问题。科学技术能否造福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合理控制。从某种程度上看,“全球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事业,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
(3)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的核能开发利用政策?
(3)福岛核事故后,目前在国内行业内的共识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这种共识是由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我国已承诺到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使用率达到15%。从目前来看,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都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并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且新能源发电还面临电网不稳定,电价较高的问题,相比较而言,核电则更清洁高效,且发电价格要低于火电价格。因此,除一方面加强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外,更要根据核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地质条件,审慎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从而中国核能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35.结合中国共产党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材料说明:(1)为什么要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答案要点】(1)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但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获得执政地位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问题。
①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必然会脱离人民群众,会被人民群众抛弃。
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③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因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
(2)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2)要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关键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根本立足点是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着力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三是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②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但是重点是让低收入群体受益甚至可以多受益。
③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6.结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材料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及和平赎买方针的意义。
【答案要点】(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有利干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7.结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的表现,说明:当代青年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案要点】(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3)当代大学生在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以下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4)当代青年做忠诚的爱国者应自觉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38.2011年6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请回答:(1)中俄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内涵及其实质
【答案要点】(1)①中俄关系的内涵:中俄关系的基础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平等互信,承认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利益,尊重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内政,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互利共赢,开展全方位合作;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②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实质:中国与俄国罗斯立战略伙伴关系,这只是协作关系,不是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目的是加强与该国的合作利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也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2)中俄发展战略协作关系的原因
(2)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得益于两国牢固的共同利益基础:
首先,在战略目标上,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两国的优先战略目标是振兴本国经济,因而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及一个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环境;
其次,在安全上,中俄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俄罗斯仍面临北约东扩的挑战,中国正面临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加强所造戚的外部压力,此外,中俄还共同面临中亚三股势力的威胁。
其三,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是中俄两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
但中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临美国的巨大压力;“中国威胁论”在俄国仍有市场:中俄经济关系相对滞后,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将是今后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之一。
(3)《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和实施的国际意义
(3)《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倡导的新安全观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确立新型国家关系树立了典范。条约不仅成为中俄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和实施向全世界展示了大国之间和谐共处、平等信任、互利共赢和建设性关系的成功典范。中俄以条约为基础开展的战略协作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因素,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3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看,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所体现的忧患意识的讲话的哲学依据
【答案要点】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宇宙沧桑,天地万物,无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有机结合于一个整体之中,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它们的矛盾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双方所处的地位也常常发生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就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辩证地、全面地看待成就与问题的关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从而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勤勉地工作,更加严格地自律,更加自觉地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35.结合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材料,说明:(1)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答案要点】(1)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2)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做到“两个坚持”,实现“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6.运用相关材料说明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和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答案要点】(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促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新文化运动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去倡导改造国民性,没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影响了整个运动的发展。
(2)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并没有抛弃而是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发扬。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之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37.材料: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已经好转,救人女业主吴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2011年9月12日,吴菊萍和坠楼女孩妞妞约好,回家过中秋团圆。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运用以上材料说明:(1)道德模范的社会作用
【答案要点】(1)社会弘扬道德模范事迹的作用
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要自觉向吴菊萍这样的道德模范学习,这样的道德模范诠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印证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吴菊萍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2)第一,吴菊萍事迹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的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个人既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人,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古训讲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第二,吴菊萍的事迹彰显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8.结合当前世界反恐形势的相关材料,说明:(1)当前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1)恐怖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背景。它与和平与发展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尖锐以及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主义的抬头有密切的关系。而单纯的武力反恐、反恐中的双重标准及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或文明混为一谈,更引起强烈反弹。
(2)中国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政策是什么?
(2)对恐怖主义,中国主张,要坚决反对,严厉打击,加强合作,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反恐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同时,要着手解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问题,重在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同时,应以国际法为准绳,以确凿证据为基础,不伤及无辜平民。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或文明混为一谈;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借反恐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稳定的别的政治意图。
第五篇:13年考研政治大题解析
2013考研政治真题解析:从毛中特分析题看十八大
报告
来源:万学教育发布时间:2013-01-06 10:40:07
【阅读:469次】
2013年的考研政治已落下帷幕,纵观今年的考研政治试题,其突出特点就是时政性较强,尤其是十八大报告的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毛中特分析题的知识点就涉及到了十八大的内容,下面对此内容做一解析: 毛中特的分析题35题考的是有关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讲的是浙江武义县后陈村有关财务方面的制度创新,实现了透明化,解决了很多问题。由此材料,本题设置了两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是后陈村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证权利是在阳光下运行的。第二个题目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有何启示?本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涉及到了第九章的一点儿内容。但是,从此题目回答的具体内容来看,应该说和我们教材中的相关考点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它比较直接联系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
那么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七项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强调要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的制度,所以说这道题目主要针对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一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来命题的。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题目讲的是后陈村如何通过制度的创新来保障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后陈村的这个制度创新其实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材料里边首先体现的就是信息公开,在后期讨论的比如说垃圾清运招标会上所采取的这个决策的过程,其实就体现了参与的特点。那么十八大体现了强调对权利进行监督,后陈村之所以能够解决一些长期以来的棘手问题,那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创新,专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使得权利从产生,决策,运行到最后的结果,都始终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来实现的。从而能够使得权利真正的为当地的村民造福,为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服
务。所以,后陈村他们所实现的这个制度的创新,就是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可见,第一问主要是扣着十八大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来出的问题。如果考生能够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比较熟悉。特别是对怎样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比较熟悉的话,此题的答案就容易写出来。
第二个题目问的是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推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有何启示?当然我们首先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到,它的这种做法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确保了基层的权利是在阳光下运行的,那么他们的启示应该怎么把握,对于我们完善基层制度有什么意义,这就要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十八大报告指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需要确定四个重点,即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这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浙江武义县后陈村通过成立的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我国建立乡村“阳光权力体系”共建和谐社会带来重要启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全国推行。这说明需要我国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对于本题来说,它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今年毛中特的分析题,对我们2014年考生来说有极其重要的启示,这门课的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特体系,而中特体系的分析题,往往是和最新的中央精神紧密相关的,时政性的特点较强。从以上对此题的解析中可以看到,十八大的精神在今年概论的分析题当中得到了直接的贯彻,本题涉及到教材知识点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只有把十八大报告相关的内容掌握好了,那么这道题也才能做出准确回答。所以,以后在复习毛中特的时候,不仅要重视教材理论考点,而且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中央的会议精神,使得考研取得成功。
最后祝愿2013年考生金榜题名!
2013考研政治真题解析:民族复兴
来源:万学教育发布时间:2013-01-06 10:40:34
【阅读:440次】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2013年研究生考试围绕“民族复兴”设计题目。
在人们广泛讨论中国梦时,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深思,就是究竟哪一个梦想能够影响民族命运、体现中国自信、坚定国人信心?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
来最伟大的梦想”。很显然,总书记从千万个中国梦中点出一个最明确的中国梦,并为其加注了一个前缀——“最伟大”,蕴含了深刻涵意。
伟大,意味着高尚、伟岸和强大;中国梦体现积极向上、不懈奋斗的动力。当把伟大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就意味着这个“梦”非同寻常,意义深远。“实现民族复兴” 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奋斗目标、普遍期盼和最终梦想;“最伟大”体现出这个“梦”是经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最为明显的成效,与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关;“近代以来”体现出这个“梦”是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追求的目标中最高尚、最突出、最重要的梦想。作为国家领导人,在常委们参观中国从昨天走到今天的复兴之路时强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最伟大中国梦”,其实不单单是对参观活动的感慨,更是宣告天下: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将做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定奋斗者,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传承革命先辈的意志,接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力量,为之不懈奋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光有梦想没有行动就是空想,只说不做就是空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有赖于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因此,作为共产党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应当勇于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立足国情,立足当前,立足本职,以积极实干的热情,勤奋务实忘我地工作;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奋勇前进。
2013年研究生考试设计了两道考题:一是“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二是“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第一问实际上考查的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二问考查的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做的三件大事”。此题考查的比较灵活。考生如果平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很难很好地答对这个题目,所以,要求同学平时必须灵活,不要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