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场村人才开发工作先进事迹
农场村人才开发工作先进事迹
护家乡农场村辖8个社,460户,1890人,海拔高度在1100—1300米之间,属典型的立体农业立体气候的半高山地区。农场村农经作物以产烤烟、玉米为主,是护家乡烤烟主产大村,去年该村种烟1800亩,实收烟叶51万斤,产值近260多万元。所收烟叶占全乡总产量的40%,今年种烟2800亩,占乡下计划的112%,目前烤烟长势良好,可望丰收。该村农业经济正在走向发展产业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的轨道,逐步形成了烤烟挂帅、粮畜补充、基础配套的发展格局,以水、路为主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充分发挥了乡土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村党支部的作法主要是“三死抓三不放松”,充分依托现有人才资源,发挥乡土人才的积极作用。
一是抓死人才管理培训不放松,为使全村乡土人才和外出务工返乡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村党支部对全村各类人才进行建档管理,建档了烤烟技术人才186人,煤炭开採人才45人,各类工匠43人,种养殖人才22人,通过对各类人才的登记管理,采取分层次、分类别与乡农技、烟办、劳保等部门联系,实行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专业技能,使村内各类人才在全村种、养、加,农、工、贸和劳务输出等经济发展上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二是抓死烤烟产业不放松,巩固村域经济支柱的持续发展,为有效整合现有经济人才优势,充分发挥现有乡土人才作用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无论全县烤烟产业走势如何,村党支部总是死死抓住烤烟产业不放松。组织全村烟农迎难而上扩大种植面积,充分利用20多年所积累的种烟 技术,发挥全村人力、物力、地力等资源优势。坚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粮烟畜并举”的经济发展原则,采取连片规划、科学育苗、规范移栽、精细管理、成熟采烤等措施,对全村常年种烟的180多户烟农实行分类指导、建立协会、户籍化管理、开展技术培训,使全村烟农真正掌握了种烟技术,并发挥了乡土人才的作用。实现了全村烤烟生产100%优良品种,100%单行起埂,100%规范移栽,100%成熟采烤,推进了全村烤烟产业的标准化发展。三是抓死粮畜配套不放松,培养粮畜生产人才,确保农业经济的牢固增长。为充分发挥全村地大物博、人均耕地富余的自然优势,形成种、养业配套的经济发展格局,村“两委”坚持粮烟轮作,大力种植玉米,以粮养畜、粮畜并举的生产方针,采取推广先进粮食种植技术、科学的养猪方法,组织村内懂养殖、善经营的乡土人才积极发展生猪,带动全村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村粮食生产和畜牧人才的成长。目前全村养猪达20—100头的大户10多户,年出栏肥猪1500多头,户平达3头以上,畜牧产值占全村农业总值的30%以上,粮畜的配套发展牢固了全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四是抓死基础建设不放松,挖掘现有人才潜力,突出人才为我所用,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几年来,村党支部始终把路、水作为改善全村基础条件的关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组织群众自发行动的途径,充分利用村内乡土人才的特长,合理分工,各尽其能。从2003年起狠抓了农场至桂香,上坪至青山等14公里乡村道路的维修改造和新建,实施了烟水工程项目,实现了公路社社通,烟水社社有。今年年底还将争取实施烟水喷灌项目工程,使全村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农场村党支部“四死抓四不放松”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了农村乡土人才在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中的作用,为全村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也为全乡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
2008年7月2日
第二篇:农场党委先进事迹
为了大地的丰收
——某分局某某农场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分局某某农场现有在职民警23人,在职工人88人,自种耕地16672亩。近年来,在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某某农场党委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保障作用,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连续多来超额完成分局下达的经济指标。2010年,农场夺得利润总额全局第一,荣获分局“模范集体”的荣誉。今年,小麦单产XXX斤,总产XXX万斤,水稻单产突破XXX斤,总产XXX万斤以上,均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推行组织管理标杆 带一流队伍
有人说,一个好的党委就是一面红旗,一个战斗堡垒。他们能把自己的思想想法勾勒成一幅生动、耐人寻味的作品。农场党委紧紧围绕农场的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锐意进取,注重班子自身建设,从严管理干部,知难不畏难,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和队伍建设,为农场的各项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场党委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一方面,农场党委正确理解和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度、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正确处理工作关系,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多沟通、多包容,既讲感情,更讲原则;另一方面,农场党委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使
党组织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营造心齐、劲足、务实、真干的良好工作氛围。
从严管理,磨砺干工队伍。强化民警的职责意识,坚持从严治警,健全完善民警考勤考绩制度,坚持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民警队伍的骨干和示范带领作用。重视以工人为主的队伍建设,不断适应农场发展的要求。农场党委探索激励机制,按照工人做工、单位增效、个人增收的宗旨,进一步完善做工激励机制。目前,农场职工人人有位,人人有为,工人做工积极性明显提高。坚持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任人唯贤,培训选拔优秀工人走上分场管理岗。近几年,监狱体制改革大潮涌动,很多民警进入押犯农场,导致农场民警队伍人数减少。农场党委审时度势,创新工作形式,通过竞聘和民主推荐的方式把那些能干事,想干事的工人选拔到分场长岗位,让工人成为分场管理的主体。
在今年开展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中,农场认真梳理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学习,增强了制度的有效性和落实力度。今年农场对公车管理、招待费管理、办公费管理等敏感问题进行了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年来,农场无一人因违法违纪受到处理。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树一流作风
农场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和抓手,深入开展民警职工的学习教育活动。
大力推进先进性建设。农场党委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为契机,开展党员承诺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主体意识;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突出抓好主题教育和争先创优活动,建立健全支部组织,配齐配强支部书记,建立农场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放置党员标识牌,亮明党员身份,从而形成农场党委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五好”党组织为内容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把农场的总体目标分解为每名党员的岗位目标,定期召开点评会,使争先创优常态化、制度化。
切实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农场党委坚持集体学、分散学和主动学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党委理论中心学习制度,努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干部教育在线为学习的平台,百分之百完成计划任务;大力开展唱红歌、红色旅游等革命传统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对党情、国情、世情的了解,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工作,奋发有为。
栽花结硕果,插柳树成荫。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农场已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一批先进典型和工作骨干脱颖而出。三年来,共涌现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7人,6名民警职工受到分局表彰。在今年建党九十周年表彰大会上,农场党委被省监狱局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分场长某某某被省监狱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咬定发展目标任务 创一流业绩
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入,某某农场科技人员少而缺的现象日渐凸显。对此,农场党委勇于创新,从管理上寻找突破口。
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合理安排品种结构,把农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根据不同季节工作中心的转移,农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印发了相关技术资料,每年对分场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开展不少于400多人次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能力和农民工的科学种田水平;农场合理安排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种粮种植。合理利用干支渠边角土地资源开展合作造林3万株,目前长势良好,已有部分成材。
加大投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2010年,农场投入近XXX万元新购置4台推场机和1台起粮扒谷机械,增强农业机械化程度;2011年5月,投资XXX万元建成投产一条烘干线。三年来,农场自筹资金200多万元购买农业机械、维修输变电线路、机耕道路、新建和维修水泥晒场。2011年上半年完成复垦土地108亩,完成土地整理现场勘查和工程方案申报工作。通过投入和积累,我农场已基本实现播种、收割、晾晒烘干、运输全程机械化,为农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调整种植结构,创新订单农业。以优化品种结构布局为方向,农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2009年与浙江“XX”绍兴酒厂合作糯稻订单开始,形成万亩糯稻种植基地,与对方形成比较稳固双赢的协作,构成比较稳定的赢利优势。农场农业生产经营取得可喜成绩,2009年盈利XXX万元,2010年盈利XXX万元,2011年全
年预测盈利XXX万元。
创新管理模式,体现公平合理的激励措施。创新财务指标分配方式,农场以日常的财务管理和全年综合考评相结合,对下属农业分场跟踪问效,既体现日常经营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也体现效益优先的激励机制;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建立资金使用约束机制,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合理安排生产资金,充分利用负债资金,缓解了资金供需矛盾;创新成本管理思路,以变动成本管理为重点,主要考核短期雇工、大宗生产资料消耗、维修费用、水电费等成本项目。
没有犹豫,没有动摇,长路当歌,只为多收三五斗,某某农场党委必将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主业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坚实的步伐,开创农场的美好明天。
第三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村料
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村料
陈恒,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上蔡县蔡都办事处民政所所长。他已在民政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七个春秋。他坚持十七年如一日,热爱民政工作,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对工作认真负责,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己、为群众,处处做民政工作的有心人,时刻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深得群众的称赞。曾先后多次被办事处党工委和上级有关部门授予“优秀镇干部”、“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工作的所在单位连续六年被上级部门授予 “先进单位”。
一、克难求进,甘于奉献
陈恒同志在平凡的民政工作岗位上多年如一日,各项工作处处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总是把生活最困难、情况最特殊、最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众作为自己的朋友,牢牢装在心里,处处予以帮助。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为领导、为组织分忧。由于民政工作是一项社会性行政事务性工作,民政所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工作大都在基层,为做好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到群众家里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办事处民政对象的“活字典”
蔡都办事处辖12个村(居)委会、5.6万多人口,民政对象比较多。各类低保对象上千人,对于一般人,要记住户主的名字就相当困难,但是陈恒却对每一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每年县里开展“千名万户”走访慰问活动、领导慰问让他作向导,他总能轻车熟路地带到贫困户家里,做到不错不漏一户,介绍家庭成员情况不漏一人,介绍困难原因如数家珍。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人来到陈恒办公室,叫他帮助查一下某某低保户的某项情况。陈恒随即说:“不用查,他那情况是这样的……”把情况说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有一个人打通陈恒的手机:“麻烦你帮我查一下某某社区某某的具体住址,我等下再打你的手机。”陈恒随即说:“不用挂断电话,他的户口是在市场巷XX号,因为那已是危房,他在上个月就搬到白云大道XX号住了,那家房东的名字叫某某某。”
不少人都说陈恒的记忆力好,其实,这是他用脚走出来的。他走遍了全镇的每一个村落、每一条街巷,每个困难户的家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陈恒同志对每一户申请或需调整的低保对象他都得户户登门,不漏一户。对各村(居)报来申办低保的材料,他都仔细审查,如有对象的姓名感到生疏,就对报材料的同志说:“要带我上户调查了解情况”。即使报了很详细的困难情况,他还是要亲自上门调查确认情况属实后才予以向上呈报。
在时间上,陈恒是“白天不够,晚上凑”。他不打牌、不打麻将、不去娱乐场所,除了在办公室或开会,就是走村串户,走街串巷,晚间上户调查访问是常事。
陈恒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业务工作,还能发挥熟人多的优势,积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由于少数人对现行政策理解有偏差,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有些参战退伍军人近年来经常聚集上访。陈恒发现这一情况后,认真分析,抓住重点,多次挨家挨户走访,向带头人员苦口婆心地讲解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地宣传国家政策,使他们很快明白事理,思想稳定下来,由于陈恒思想工作做到位,在群众中有信誉。通过他做工作,有效地制止了数次赴京、赴市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刻苦钻研业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陈恒除了对村(居)报上来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外,还善于在平时发现困难群众。当他听到有人说谁有什么困难时,即使是没有交申请到村(居)委会,村(居)委会没有报上来,他也会主动去了解情况,发现确实有困难的,他会及时向上级汇报,为困难群众及时解决困难。
救灾工作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考验民政工作者的关键时刻。陈恒总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为群众排危解难,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核灾报灾,尽快争取政府对灾区群众进行救助,把救灾款、物等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四、坚持原则,廉洁自律
蔡都办事处各类低保优抚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繁多,工作岗位十分重要,责任重大。几年来,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政策程序规章办事,他拒请吃喝,谢决礼物,从不把原则当儿戏;他性情耿直,原则性强,为此他不顾得罪了同事、朋友、同学和亲戚,多年来,他廉洁自律,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民办实实在在的事。
由于陈恒乐于助人,不知有多少群众向他“表示感谢”,而陈恒除了收下群众感谢的话语,对于物质的东西一律不收。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是真正的群众的贴心人啊!
陈恒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到他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都能听到对他的一片赞扬声,为群众做过的好事、实事多不胜数。他始终牢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谱写民政工作的新篇章。
第四篇:2021年农场人才工作总结
2021年农场人才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农场人才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市人才办的正确领导下,___农场委员会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和“___”抓“第一资源”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发现人才,管好人才,活用人才”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农场党委高度重视,健全___领导,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引导,认真传达州市人才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目前人才工作开展平稳有序,现将半年来人才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场辖四个办事处___个___(___个___、___个移民队)及茶厂、胶厂两个直属单位。总人口___户___人,__末从业人员2067,其中在岗职工___人,非职工___人;离退休人员___人。__年底,名师带徒在册名师___人,在册徒弟___人,涉及野猪养殖、竹鼠养殖、烤酒、养猪、石斛种植等领域。乡土人才___人,主要从事橡胶、石斛种植,五金百货销售等。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___领导,健全___机构。
为加强对农场人才工作的领导,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统筹协调农场人才工作,年初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党委书记,场直单位、机关各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场人才工作的___领导、统筹规划、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农场综合办,办公室主任由综合办主任兼任,成员从领导小组中抽调。(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根据人才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农场实际,制定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人才___的主要工作职责,将人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为人才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人员配备,上通下达。
为建立市人才领导小组与本单位开展人才工作的桥梁与纽带,保证农场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__月,农场配备并上报了人才工作联络员。主要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贯彻落实上级人才工作政策等重要职责。(四)多措并举,确保人才工作取得实效。
1、摸清底数,全面掌握农场各类人才。结合农场生产实际,针对种养殖人才情况,__月对农场范围内的种养殖大户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重点掌握其业务规模,经营管理,设施设备,带头致富,问题困难等内容。
2、尽职尽责,努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一是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扩宽人才工作宣传范围,把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精神及要求传达到每一个办事处,每一个___,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根据市___人才股的要求,及时帮助各类乡土人才办理劳动技术资质证书;三是结合实际生产需要,选定培训主题,认真___乡土人才参加业务技能培训。
3、督促引导,全力抓好名师带徒工作。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的形式了解各乡土人才名师带徒情况,要求各名师及所带徒弟,结合实际,严格按照《农村乡土人才名师带徒协议书》的内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择不扣地践行服务承诺,抓好业务技能学习,维持好良好的师徒关系。
三、当前面临的形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场人才工作在市人才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农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产业已经流产。
由于受市场经济等大环境的影响,受资金、技术水平的制约,农场名师带徒中的竹鼠养殖已经流产,师、徒各谋职业。(二)部分产业仍处于摸索经营阶段,规模较小,收益不大。
目前,农场乡土人才经营的产业以种养殖为主,受自然环境、病虫害等的威胁较大,家庭自主经营,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不高,再加上资金有限,产业发展缓慢。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针对石斛种植,养猪等行业,农场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有大力发展的想法,但是由于受地域环境、资金、技术等的影响,个人难以经营发展。拿石斛种植来说,搭棚、搭床、买种等前期成本投入过大;种植管理期间,农药、肥料等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到采收环节,仍需投入大量劳动力。再者石斛种植技术不成熟,销售上受市场环境影响颇大,目前,都只属于小规模、摸索种植。
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及打算
农场将继续贯彻落实市人才领导小组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抓好落实农场人才工作,全力推进人才工作进程,确保人才工作取得实效。一是继续深入调查了解,及时发现人才,管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农场人才工作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沟通交流,积极___农场人才交流经验做法,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多方筹措,为人才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抓好抓实产业发展。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五篇: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强村工程
**区突破传统人才工作的思维模式,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多渠道开发、储备农村人才,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一、抓龙头,形成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合力。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制定《建设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乡镇的具体实施意见》,成立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任组长,组织、人事、农业、财政、科技、教育、水利、畜牧、水产、林业、农机、科协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专班。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此外,结合**实际,由区内涉农专家、专业技术人才、乡土拔尖人才为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辅的农业科技服务团。
二是加大部门配合力度。组织人事部门十分注重与其它部门之间的配合、沟通,主动上门协调关系,争取支持,制定总体规划和方案。通过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使我区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形成了合力,实现了“党委政府指挥、组织人事领唱、其他部门合唱”的格局。
三是加大开发网络建设力度。农、林、牧、渔等涉农相关部门在全区7个乡镇均建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联系点,形成了区、乡、村三位一体协调一致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网络。
二、抓环境,形成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态势。
一是打造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区“十一五”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及2015年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区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乡土人才提供优先入党、学习培训、评定职称、技术服务、发放农业贷款等激励扶持措施,对全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二是营造舆论环境。运用现代新闻媒体,积极向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撰写有关乡土人才开发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报道、新闻及经验交流材料,录制有关科技下乡、先进乡土人才典型事迹等音像节目,通过这些措施,营造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舆论环境。
三是优化管理环境。我们为全区乡土人才建立专门档案,建立联系卡片,并实行微机管理,严把“进口”和“出口”关,确保乡土人才种类信息的真实性。目前,我区被评为区级乡土拔尖人才120名,市级乡土拔尖人才6名,省级乡土拔尖人才2名。与此同时,我们为147名农村乡土人才评定了农民技术职称,对62个农村科技协会进行了重新登记。
三、抓培训,形成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格局。
一是校乡联姻,把人才“送出去”。我们先后与湖南农大、**高技院等6所大专院校,采取代培、联合办班、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开展人才共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是跟踪辅导,把人才“引进来”。农林局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区是我区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工程之一,去年引进了宝大903番茄、津春5号黄瓜、伏龙茄、荠菜等新品种,为确保新品种的引种成功,先后与省农科所、上海九久种子公司、《长江蔬菜》杂志社等单位取得联系,网络了7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辅导。
三是示范辐射,把人才“聚拢来”。以3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基地、12个示范村、62个协会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会、技术座谈会、观摩会,在互帮互学中促进了乡土人才素质的提高。
四、抓使用,形成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效益。
一是让乡土人才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我们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东部无公害蔬菜、北部养殖业、城边的修闲农庄菜、西部种植业等农业四大板块,形成了诸如蔬菜乡、水产乡、莲藕乡、养鸡村、养猪村、休闲农庄等专业村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蔬菜、畜牧、加工、休闲四大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二是让乡土人才成为了农业科技的“排头兵”。我们积极推行“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的发展模式,与乡土人才结“对子”,确立对口帮扶关系,采用技术扶持与经济扶持相结合,租赁与自我开发相结合的办法,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普及。
三是让乡土人才成为了农民致富的“智囊团”。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与外界联系密切、掌握信息灵便准确的优势,让他们面对市场、熟悉市场、挖掘市场,切实为广大农户当好“信息智囊”。市级拔尖乡土人才、农民经纪人郭大庆2005年为芦山乡蔬菜种植户提供了20余次蔬菜种植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