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现状的调研报告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 础,其建设和运营情况受到人们的 格外关注。为了解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的现状,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近期对国内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的相关情况向2007年体育产业年会汇 报。
一、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现状
根据2005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截至1995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总数为615693 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5个。根据近十年体 育场地平均4.1%的年递增率,到2008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数量预计达到104万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7.9个,同时将建成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奥运会 场馆,初步满足了全民健身的需求,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调查,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呈以下特点:
(一)、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期
随着国家和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事业更加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对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场馆投入不断加大。从我们所调研的省市来 看,各省市近年来都对大型的体育中心进行了更新换代,从国家到地方近几年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资金、建设数量都是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这有力地推动了体 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的增大改善提高了当地体育事业发展的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形 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数量还是建设投资规模,政府仍是体育场馆建设投资的主 体。
(二)、社会投资逐渐增加,推动了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
目前,社会各界投资体育场馆热情高涨。在一些地方由民营资本投资 建设成为了体育场馆建设的新渠道,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江苏省 南通市体育会展中心为例,该会展中心由民营企业独立投资11.54亿元人民币建设,建成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全国范围讲,民营资本投资建 设体育场馆成为了政府投资建设的有益补充,对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建成并投入使用的162个高尔夫球场中,有130个由民营或外 资企业投资建设;另外健身房、游泳馆、网球场、保龄球馆等体育场馆也成为民营或外资企业热衷的投资项目。此外,以北京奥运场馆为代表的,以大型国资企业作 为场馆投资建设主体的模式成为我国场馆建设投资的新形式。奥运场馆投资巨大,国家为了减轻投资管理的财政负担,尝试由大型国资企业中信集团等四个公司组成 投资管理股份公司,对“鸟巢”、“水立方”等场馆进行投资管理,国家给予30年经营权。在场馆建设初期投资方便提出“后奥运的场馆经营管理”课题,有效促 进了场馆投资与赛后开发利用相互结合。
(三)、规划和建设理念不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建体育场馆的数量逐年增加,国家和地 方更加重视体育场馆规划和建设,新理念不断出现,各地逐步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体育场馆 的规划和建设与当地
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场馆建设成为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二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 经营相结合。很多地方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体育场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三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与自然环境以及旅游资源相结合,逐步做到了场馆与自然及旅游资源的结合开发;四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与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需求相结合。随着全国竞赛市场的日趋活跃,赛事向各级城市扩展,很多地方围绕打造品牌赛事的目的来建设体育场馆,提高了这些地方的体育设施水平;五是场馆规划和建设与运营使用相结合。如承担北京奥运会摔跤比赛的北京农 业大学体育馆,在规划和建设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有效降低了场馆运营费用。
(四)、体育场馆运营的内容和手段不断丰富
近年 来,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内容体现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并存”的特点,经营结构逐步完善。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培训等体育本体产业蓬勃发 展,体检、康复、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场馆冠名权、广告、连锁经营等无形资产开发的项目也不断拓展,形成了对场馆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的新局面。有 的地方以体为核心带动多种经营的发展,形成了以体为主的集运动、娱乐为一体的健身休闲圈。
(五)、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除存在时间较长的自管、托管和承包方式外,最近一两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运营模式,其中以下两种较具代表性。
如有的省市采用政管分离模式全面推进和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如江苏省无锡市实行体育事业管办分离,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从体育局剥离,由场馆代 表政府行使政府出资人职责,确保体育场馆等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绩效管理,大力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考核激励、优胜劣汰”的用人办法,按照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要求,大力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新途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部分地区按照市场 机制投资管理城市大型体育场馆的模式,成为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典型。如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体,聘请专业经理 人进行管理,建立了盈利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对经理人实行绩效利润提成的激励政策,并设置了一系列的标准进行控制监管。在目标范围内,经理人在经营上可以 发挥更大的自由度,人事管理也完全按企业模式进行。由于完全的开放政策和责、权、利的明晰,经营效果非常显著。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多种多样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不断涌现,充分反映了各地对体育场馆运营的积极探索。
二、我国场馆建设与运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场馆的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
1.体育场馆布局的不尽合理
近年来,部分体育场馆的建设中过分依存于竞赛的需求,出现了场馆不尽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体育场馆的建设过分依存于竞 赛的需求,出现了场馆规划不尽合理的情况,在赛事日期的压力下,很多体育场馆缺乏足够的方案论证和规划设计时间,建成后的赛事利用水平低;二是体育场馆建 设选址不当、功能定位不合理、以及影响赛后使用等问题。如一些城市将场馆建在城市边缘地带,由于大型赛事活动与平
时健身活动的服务半径存在很大差异,因此 距离问题使场馆赛后运营问题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场馆布局与城市发展结合不够,各区域分布不均衡。有的地方体育场馆的布局缺乏长远的目光,将大量的场馆集中 在一个区域,不但不利于场馆的功能的发挥还造成了场馆运营的困难。
2.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问题
由于很多地方把体育场馆的建设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致使场馆建筑体积和观众规模过大。大型运动会后观众看台往往长期闲置,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我国体育场馆观众看台利用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缺乏吸引观众的高水平竞技项目,因此难以形成成熟的竞赛市场,尤 其是受群众喜爱的三大球和田径项目水平低直接影响了群众到现场观看的热情。使体育场馆的观赏功能得不到有效利用。目前,我国体育健身消费市场和竞赛市场还 不够成熟,因此为避免建设浪费,对于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给予认真研究。
3.场馆的环保节能与工艺质量问题
据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建筑能耗惊人,建造和使用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我国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节能不达标的超过八成,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邓晓梅博士认为,很多大型建筑由于盲目求大求新求洋,在一次性的高额投资之后,往往还伴随着长期的高额运营维持费用。
上述 意见是中国工程院的多名建筑专家针对我国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存在问题提出的批评。在我们对全国体育场馆现状的调查中上述意见得到印证。例如: 一些游泳跳水馆建筑风格虽宏伟壮观,但是由于的建筑空间过大造成了能耗巨大难以运营,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有些勉强运营的体育场馆,由于能源费用支出太 高而加大了运营成本,直接导致健身消费者支出的增加。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体育场馆能源和维护成本支出过高的事实,已经成为影响场馆运营的难题。
另外场馆体育工艺技术质量问题,如:场地安全质量、采光照明、色彩噪声、使用流程等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场馆使用的重要因素。
(二)、场馆运营中的问题
体育场馆的本体功能为观赏、竞赛和健身,由于受经济环境和竞技水平的制约,这三项功能的发挥均受到很大影响,目前体育场馆的运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定位不清,政策保障不足
《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国家法规对于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已经明确规定。但是在公共体育场馆的实际运营中各地普遍存在对体育场馆公益性定位不清晰问题,给体育场馆和体育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维修费用问题
大部分场馆建设资金由政府投入,但场馆维修资金却得不到保障(按照正常标准,场馆应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由于目前各地普遍还没有制定对待 场馆公益事业的相应政策,在没有大型赛事推动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再有款项对场馆进行正常的维修。这导致许多场馆由于年久失修而无法保证正常的安全使用寿 命。
(2)税收和能源费用问题
虽然体育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已经非常明确,但是由于体育场馆在服务竞赛、健 身和开展多种经营时有收费行为,各地财税部门便将体育场馆作为商业企业 而收取多种税费。经我们调查,税费种类计有:营业税、房产税、原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城建费、教育附加费、文化事业建设费 等十种左右。许多地方对体育场馆的能源使用费也完全按商业标准收取。
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需要人力、水电和维护等各种成本支出。为保障场馆的公益性质,场馆常常采取低收入措施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但是目前的税收和能源费用已成为场馆公益性运营的沉重负担,甚至导致场馆无法正常开放,有的只能“关门了之”。
(3)缺乏促进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政策
利用体育场馆的附属资源开展多种经营,以达到“以商养体,良性循环”的目的应是值得倡导和鼓励的。目前世界体育场馆建设发展已经进入第五代体育 场馆的时代。即公共部门接受靠体育场馆本身很少盈利这一事实,以体育场馆的竞赛、健身功能为主、向观光旅游、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会议展览等全方位商业服 务发展。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以商养体”的经营模式却还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目前,各级政府对体育工作的要求与期望很高。但是在实际工作 中,由于得不到对体育场馆公益事业的政策支持,使体育场馆难以生存发展。其后果是背 离了城市建设体育场馆的目的、弱化了体育场馆为群众健身的社会功能、缩短了体育场馆的使用生命周期、制约了体育场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2、人才问题——缺乏场馆建设和运营专业人才
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中需要既懂体育运动规律又懂场馆建设和运营规律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这类人才缺乏,人才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的质量。
(1)体育工艺技术人才
体育场馆是建筑专业与体育专业完美结合的产物。但是在场馆建设中却经常发生建筑人才不懂体育,体育人才不懂建筑的尴尬局面。目前正式批准的体育 运动项目为99项,各项目之间对竞赛场地和建筑的功能要求差异极大,在建筑实践中,需要一批既懂建筑又能熟练掌握这些体育功能要求的人才。该类人才我们称 之为体育工艺技术人才。
体育工艺技术是融合了建筑和体育两个专业的边缘学科,体育工艺技术是体育建筑的核心技术,达不到技术要求的体育场馆即使投资再大也不能称其为合格的体育建筑。
例如:有的地方建设场馆由于不重视体育工艺技术,建成后不能用于正规竞赛,也有的造成多次返工,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因此在体育场馆建设中,培养体育工艺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
(2)体育场地施工技术工人
体育场地的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场地的功能质量,但是我国不但没有对其进行职业鉴定,也没有培训技 术工人的任何机构。建设部颁发的《体育场地建筑承包企业资质标准》中也没有制定对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因此竞赛场地存在施工质量的问题较为普遍。如:塑胶 跑道属高档运动场地,但是跑道的裂缝、起鼓和脱层等质量问题非常普遍。更严重的是某大学新建的塑胶跑道只使用四个月便由于全部鼓起而报废,成为使用寿命最 短的塑胶跑道。不但造成巨大浪费还影响了正常 的教学工作。
(3)场馆运营管理经理人
体育场馆经理人需要具备策划、组织、管理等 综合素质,首先能够根据当地群众的年龄、性别、爱好策划服务项,以保证场馆正常运营的经济效益;同时 又要满足大多数群众的健身需求以体现场馆的公益性性质;另外还需维持场馆的安全使用寿命。目前我国这方面专业经理人才非常缺乏,这也是影响体育场馆运营效 益的重要因素。
(4)场馆维护技术工人
该项人才的职业鉴定工作已经由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完成,并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目前正在进行培训试点工作。
3.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很多公共体育场馆属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集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于一体,存在职责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换,经 营者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现代化服务意识尚未建立,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们要巩固和扩大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的 积极成果,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继续改革和完善体育场馆的现代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三、对场馆建设与运营问题的初步建议
“十一 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时期,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新的动力。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奥运建设工地时,也对场馆的赛后运营问题极为关 注。统筹促进体育场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场馆在服务于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服务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素质提高中的独特作用,是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我们的调研,对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公共体育场馆定位,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1、明确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定位
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 体育馆、场地和设备是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属于公益性设施,体育场馆的经营是为了维护场馆可持续性发展的成本,其经营收入主要用于体育场馆的再发 展。因此,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是为促进体育场馆功能的发挥、实现其社会效益、促进体育场馆可持续性发展的公益性事业。
2、制定对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配套的扶持政策
限于目前体育健身和竞赛表演市场不成熟,体育场馆经 营不能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建设、维护好公共体育场馆是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 要工作,因此,建议政府制定对公共体育场馆公益事业相配套的扶持政策:促进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融资优惠政策,保障体育场馆维护保养的资金保障政策,以及降低 运营成本的税收和能源费用政策等等。
3、建立“公共体育场馆发展基金”
建立由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力量资助的“公共体育场馆发展基金”,使国外保障公共体育场馆维护发展的成功经验。
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我们号召各级政府建立“公共体育场馆发展基金”。如果条件允
许,建议该基金由以下五部分资金组成:列入计划的政府财政拨 款、场馆缴纳的税费(通过先征后返的形式投入基金)、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赞助费和捐赠。维修基金与体育彩票公益金一样,由政府财政部门掌 控,专款专用,以确保体育场馆建设与维修的良性发展。
(二)科学统筹体育场馆布局,合理规划体育场馆规模
1、合理规划不同规模体育场馆建设布局
发达国家一百多年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表明,体育场馆的建设必须遵循体育场馆建设的规律,量力而行,适度建设。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处理 好三个关系:一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二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全民健身体系的 建设相适应。目前对体育场馆的科学布局可以从全国层面上根据我国经济带发展格局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布局在人口密集、信息发达的大型核 心城市,以保证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益。
2、重点发展社区体育中心建设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基本完成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具备了承 接高水平比赛的能力,因此体育部门应立足于对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维护与利用。据测 算到2008年我国每万人体育场地7.9个的拥有量距美、日等发达国家每万人200个数量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标准,适度规划各级城市体育 场馆的建设规模,加强大型体育场馆工程的论证,鼓励建设多功能、经济、适用的社区型体育中心,真正做到为全民健身服务。
3、建立《城市体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要改变场馆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政府的责任是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建议制定《城市体育场馆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将城市体育场馆建设数量、新建场 馆的体育功能质量、保证体育良性发展的管理政策和为群众健身服务水平等内容作为评价各级政府体育部门主要内容,以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
(三)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和促进体育场馆行业科学发展。
1、传达场馆呼声,做好政府助手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各类行业协会在这一时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了大批体育场馆,在经济社会的转型的 历史背景下,场馆建设与运营中暴露出了很多共性问题,这迫切需要一个民间行业协会进行协调。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应需而成立,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可以搭建好政 府与场馆之间的桥梁,既可以传达场馆的呼声,又可以做好政府的助手。同时促进场馆与场馆之间、场馆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体育场馆步入健康的发展轨 道,实现场馆行业的整体发展。
2、积极引导场馆建设与运营的发展
在引导体育场馆发展方面,协会可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响应国际 奥委会倡议建立优秀体育场馆大奖赛制度。国际奥委会为提高体育场馆的建设质量,从 1987年开始与国际体育设施与休闲协会和国际残奥会共同组织世界体育建筑大奖赛。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对推动各国体育场馆建设向节能、环保及与自然相 融合的方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建筑政策要求,评选在建设中节约能源、环保、体育功能质量高、实用性强以及在场馆运营中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优秀体育场馆,进行奖励并推荐参加国际比赛。通过评选活动的宣传,达到合理引导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发展方
向的目的。
3、发挥协会人才优势,积极做好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及相关规范标准制定工作
积极完善场馆行业新职业鉴定工作,培养专业人才,该项工作可由场馆协会配合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完成。近期需要进行新职业鉴定申请和培训工作的有: 体育工艺设计师、体育工艺施工技术工人、场馆运营管理经理人。同时协会积极参与体育场馆相关标准化工作,协助场馆做好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社 会。
(四)提升体育场馆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无形资产。
开发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提升其文化内涵及其重要。例如:意大利的圣西 罗、英格兰的老特拉福德、西班牙的诺坎普等体育场,不仅仅是一处球场的名 称,更有其深刻的体育文化内涵。我国也有很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的体育场馆,根据其独特文化,建立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国已有体育场馆利用现有的健身管理经 验、管理品牌和管理人才、体育场地管理设备开展的连锁经营的探索。
无形资产的开发在国外体育场馆经营中是最大的收入,包括冠名权、广告及知 识性无形资产等。美国的大型体育场馆90%以上都进行冠名权的交易,而 且收益不凡,像美国休斯敦的某体育馆冠名权达到了一年一千万美金。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对无形资产重视不够,开发上更是欠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一些体育场馆在无形资产开发的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建议体育场馆借鉴社会上运作比较成熟行业的先进经验,聘请具有文化策划、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经理人或管理团队对体育场馆进行经营管理,提升场馆的文化内涵,做好品牌经营。
(中国体育场馆协会 张汝栋 王先亮)
上海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体育场馆经营是以场馆在内的体育不动产为对象,以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市场开发与商业运作。其外延涵盖了场馆的设计、筹建、运营、功能开发和市场拓展等。狭义的场馆运营仅指对既有场馆进行的商务策划与市场运作。
一、研究的总体状况
从研究成果看,近几年文献数量呈递增趋势,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关于体育场馆经营的论文近百篇。期刊的性质主要是体育类,其次是建筑、商务及经管类。
二、上海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问题归结
体育场馆功能单一,上海体育场馆存在数量庞大、市内分布不均且与闲置并存的不平衡状况,而功能单一与需求多元的矛盾是国内各城市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有:设计之初缺乏预见、运营中对现有资源挖掘不充分及体育部门的重视不足。
体育场馆开放、开发力度不够。大型场馆为体育精英的展示量身定制,高标准超豪华的建造使赛后经营艰难。如果面向大众开放,那么高额的运转成本将转嫁给消 费者使其负担过重,导致消费减少,产生规模不经济;由于场馆消费的价格弹性很小,降价将导致入不敷出;一旦闲置,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投入巨额维护费 用,造成资源浪费。
体育经营人才缺乏。目前体育场馆的管理者主要是体育系统内部人员,专门性的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与国外相比,不仅专业化管理程度过低,而且人员冗余,经营效率不
高。
资金不足、场馆设施老化。由于大型体育设施维护费用较高,一般占年经费支出的20%。因此,国外都有针对场馆的补贴政策。而上海场馆维护资金比例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在运营方式上缺乏政策支持,致使场馆设施老化较快。此外,布局不合理也是阻碍赛后经营与开发的重要因素。随着上海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程度的 提高,场馆也呈现大规模远郊化的趋势,如位于上海西郊的旗忠网球中心等。
三、改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对策
体育场馆经营要秉 持以赛事运作为主体,其他多种经营内容为补充的经营理念,充分挖掘场馆的商业潜力。不仅要积极承办包括赛事在内的体育核心产业,而且要大力开发体育本体产 业,拓展体育相关产业,营造综合、立体、全面的场馆产业格局。要在场馆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功能拓展、人才建设等各方面着手。
管理体制方面,要使场馆从传统的体育计划体制中独立出来,减少行政干预,尽快完成由行政型向企业型的转变,实现所有与经营的两权分离,让经营者成为独立法人,按市场规律参 与竞争。此外,吸引能够对场馆经营形成有效补充的会展、物流、物业介入,发挥多领域专业管理的比较优势。经营机制方面,上海需要提高场馆经营的标准化,贯 彻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倡导实施SMS(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s)等比较成熟的服务理念。市场营销方面,要为不同顾客,提供有差别的个性化服务。运用营销组合策略、推行直效营销模式、建立消费者数据库、推广会员制,出售区域观众席、增设广告载体,将职业体育融入场馆整体战略等具体策略。
此外,多方面拓展体育场馆的功能,提高场馆的复合化程 度,使其不仅能承载各种体育比赛,而且要能服务全民健身、丰富群众生活,并且场馆不同功能之间要容易相互转换。做到集比赛、训练、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 的综合型体育超市。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阿贾克斯俱乐部把trade和stadium结合,将新馆取名“商贸体育馆”,就是典型的多功能体育馆,反映了场 馆经营的新理念。
场馆经营人才建设。重点高校建筑专业的研究生已开设了体育场馆课程,研究领域涉及所有类型的体育场馆,且涵盖了场馆的方方面面。但是软件方面的经管人才缺乏,即缺少市场历练,也缺乏专业素养。
四、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国内场馆运营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体育行政部门委托二级单位的托管模式,即场馆由半事业单位管理,国家给予财政拨款,鼓励其自主经营,以期逐年减少拨 款。其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执行政府指令、政令畅通;缺点是面对市场竞争缺乏压力、动力不足,过多依靠政府和财政且产权不清。此种模式是传统体育体制的延 续,和市场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也就留下了许多可以诟病的地方。
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模式包括自然人 承包和法人承包两种形式,在场馆运营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发现这种经营模式带来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严重,经营期内缺乏维护,承包期结束后仅简单 “装饰”一番,以掩饰过度使用,致使场馆折旧加速。与国外更多地将场馆承租给私人企业所不同的是,国内的承包主体往往是与体育部门有关联的企业。
国外典型模式包括以下两种:一是集团化管理,将场馆委托给企业纳入集团,场馆仅
作为集团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该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场馆的独立法人改 组,实施企业化管理。二是理事会模式,由体育行业人员和社会人士组成理事会,理事会选聘管理层运作场馆,这种形式在国际体育场馆管理领域被普遍采用。其优 点是:通过理事会管理,实现了政府由直接经营向间接管理的转变。相对而言,理事会管理模式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目前准公益性场馆的实际需要,而且能够实现场馆管理由行政型向市场型的稳健过度,值得研究和推广。
对我国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和管理对策的研究
综合性体育场馆是指能进行多种运动项目竞赛、训练和群众活动的专门场所,具有承接正式运动竞赛、专门运动训练和群众观看比赛的功能。综合性体育场馆是国家 对体育投资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是竞技体育训练竞赛基地,也是发展体育产业、搞活体育经济的重要场所。为了使 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发展体育事业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深入研究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分析综合性体育场馆管 理体制、现行运行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总结出适合国情、接近世界先进水准的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思路。这是深化体 育改革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十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有综合性体育场馆近60个,主要集中在省会、直辖市等大中型城市。1992年至今的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综合性体育场 馆实行差额预算拨款以及自收、自支等多种运行机制,使经营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崭新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本体经营”初具规模,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综合性体育场馆“以体为本”的体育市场框架日趋清晰。“以体为本”的竞赛表演市场前景更加乐观,健身、体育培训市场蓬勃发展,体育科技与咨询市场成绩显著;充分挖掘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潜力,积极开办体育用 品、广告、旅游、资产运营等相关产业;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宾馆等馆办企业,形成了多种经营并存的局面。
2、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开发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意
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项目投资、引进和管理,由过去的单一型逐步形成场馆、社会、企业、外资等多元化的参与局面。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的文化性、竞争性和娱乐 性吸引了不少企业家,纷纷投资、参与场馆建设,使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工作从投资、管理到经营出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
3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据调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七家体育场馆,1997年创收一亿多元人民币,这与当前大型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比,综合性体育场馆 的经营情况是良好 的,基本上弥补了差额拨款的不足。按收入和支出(场馆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维修费、管理费和税收等)比,有53%的场馆盈利,33 6%持平,13%亏损。由此看出,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已走出低谷,进人良性循环的状态。综合性体育场馆建在城区经营效益好于郊区
调查表明,我国综合性体育场馆中有57.5%设在城区,42、5%设在郊区。位于城区的综合性体育场馆活动人数大于郊区的活动人数,致使位于城、郊两区的 综合性体育场馆的消费人群有着明显的差异;此外,综合性体育场馆主要收人还依靠房屋、土地出租。由于远离市中心和经济中心,对商家吸引力不大,出租房屋、土地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将综合性体育场馆建在市区、人口稠密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是最合理的选择。5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项目逐渐多样化
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与项目种类的多样性有着直接关系。除“以体为本”,提供健身娱乐项目外,还提供桑拿、康复理疗按摩、健身咨询、美容以及餐饮服 务。项目越多,种类相对齐全,形成健身娱乐系列,为消费者提供更大方便,就能形成集中的体育娱乐消费市场,从而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
6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对象的基本情况构成
从经济收人水平看:高收人者占统计人数的30%,中等收人者占56%,低收人者占14%。中等收入者居多,表明场馆开放并没有脱离大众化方向。从消费者性别看:男性占消费者总数的74%,女性占26%,男性比重较大。从消费者年龄结构看:儿童占统计人数的 10 5%,青少年占 55.7%,中年人占 17 3%,老年占 16.5%。青少年体力充沛,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最多。调查表明,大部分对外开放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在项目投资中,以满足一次消费20元以内(单位时间)低档消费为基础;注意发展一次消费50元左右(单位时 间)的中档消费,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设置高档消费。7 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性开放比率不断提高
综合性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场馆的效益。按产权性质分类,开放率为:国有场馆占统计总数的30%,集体占60%,外资占80%,股份制占 100%。目前,综合性体育场馆开放率为 67 5%,特别是国有体育场馆,开放率过低。1995年普查结果表明,体育系统的场馆已全部开放了,只是其他系统所属的场馆开放的还很不够。8综合性体育场馆用于健身娱乐项目时间的比例最高
在 已开放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中,健身娱乐占总使用时间的53 6%,学校体育占 8 3%,运动训练占 13.7%,运动竞赛占14、4%,体育培训占1O.0%。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综合性体育场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比例甚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时间的比例不断提高,体育系统所属的综合性体育 场馆用于群众性体育活动时间比例已达卯%。但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开放率还不很高,如韩国,1996年政府体育预算经费是8亿韩元,是我们的三倍多。这是由 于我国群众体育消费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体育场馆对群众开放很少能收回成本,因此直接影响了场馆对群众开放的积极性,从而造成有些场馆不愿开放。
9、综合性体育场馆开展会员制是经营创收的有效办法
采用会员制的场馆占统计总数的35%,散客占65%。从调查结果看,采用会员制的场馆并不多,因为大多数场馆并不具备采用会员制的条件。但采用会员制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会员消费比率明显高于散客消费比率。故 大力发展、完善会员制,是综合性体育场馆创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存在问题
1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发展不平衡
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由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人、体育普及程度、消费观念、场馆的管理水平不同等因素,造成了综合性体育场馆之间经营工作不平衡,表现在经营项目、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综合性体育场馆所在地理位置看,北京好于其他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落后地区,沿海地区 好于西部、北部地区。2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人才,影响发展速度
有些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管理人员,对体育市场经济的政策和理论研究不够,使得经营工作管理缺乏力度,经营管理办法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先进。有些 经营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实施细则,加上管理者的思路和模式不尽相伺,使得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参差不齐,经营管理与经营开发不能协调发展。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院校及专业,也没有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专业书籍。所以体育经营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政府和 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短缺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因此,国家应对综合性体育场馆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如减免税收、返还税金,返还国有资产占用费和有偿使 用费等方式,从而推动现有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维修改造,以便使综合性体育场馆更有效的为全民健身及竞技体育服务。
4.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必须改革体制,转变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的综合性体育场馆所采用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少数采用封闭式管理,全额预算拨款,统收、统支、统管。这种运行机制没有与市场接轨,主要承担上级机 关分配的体育训练比赛任务,造成大量国有资产闲置。大多数采用经济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但承包责任制的经济指标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客观标准,不利于健全和完善场方自主经营、自负盈子 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阶段。采取资本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如股份制,合作形式等,可以突破单纯靠自身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这样的场馆还较少,如长春的五环休闲城,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 准的股份制形式运作,收效显著。目前,改革现行的运行机制,根本问题是产权归属问题和缺乏改制政策问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推动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和制 度。各综合性体育场馆也应按照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体育场馆管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二.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发展趋势及对策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加大改革力度,与国际体育经营方式接轨,探索出一条结构合理、效益较好、整体素质高的快速发展的路子。
(一)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功能应多样化,设施配套齐全
现有的多数综合性体育场馆在设计和兴建初始,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型运动会结束后的经营开发问题,受当时资金问题的限制,大多考虑到眼前的使用性观赏性,很少 考虑其对外开放后的盈利性,往往在建筑结构、设施配备k,对群众锻炼、商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为了更加适应飞速发展的体育健身市场的需求,让更多 的百姓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迫切需要增加新兴的体育项目,但功能设计单一,缺乏开发新项目的辅助设施,使得
消费人群减少,导致综合性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低、收人下降。
(二)综合性体育场馆应适应群众体育需求,全面向社会开放
体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体育场馆是国有资产,应该也必须为民服务;随着国家政府性拨款的逐年减少,为解决经费不足,综合性体育场馆必须全面向社会开放,这 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群众需求,必须大力开发引进先进的现代新兴的体育娱乐项目,全方位提供更适合百姓娱乐的、健康的、高 雅的体育娱乐场所。做好全面开放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管理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完善,使综合性体育场馆成为贯 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坚实基础
(三)综合性体育场馆应围绕本体产业规模发展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很多场馆为增收节支,解决资 金短缺等问题,出现了“变形”现象,如有的场馆办家具城,破坏了场馆的结构,违背了“以体为本”的原则。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体育场馆经营逐步明确了思路,即:以场馆资源为基础,利用体育专业人员技术指导性强的优势,发展技术培训;增加横向联系,广泛开展健身、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保健、咨询、服装等 “一条龙”服务。这样才能推动综合性体育场馆逐步实现由事业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的过渡,并解决场馆管理办法不完善、资金短缺等自身的问题。
(四)综合性体育场馆的数量应与城乡人口的数量相匹配
为了既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的需求,又使综合性体育场馆发挥最好的效益水平,这就要求综合性体育场馆的数量与城乡人口的数量必须相匹配。据测算,匹配率为 1:1,000,000,即百万人口的城市,拥有一座约三万个座位的综合性体育场馆较为适宜。当场馆的数量大于1:1,000,000,容易造成国有资产 闲置浪费,难于取得经济效益;当场馆的数量小于1:l,000,000,满足不了人们健身娱乐的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场馆经营优势,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 益。
(五)综台性体育场馆管理的几种模式 之一,完善承包责任制
目前,大多数综合性体育场馆实行的承包责任制,能使管理目标清晰、有层次,内部运转较为有序,是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承包责任制在核算经营 收人确定承包指标时,核定指标不科学不准确,与场馆拥有的资产不成比例,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对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系 统、全面、合理的评估,科学确定承包指标;并对承包部门实行有限责任承包和有限授权。之二,开展租赁经营
租赁经营是通过合同形式把经营者同所有者的关系确定下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体现了经营者责、权、利三者的统一。承租人除按合同规 定交付租金和维护资产外,享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能够不受行政干预地安排和组织场馆的人、财、物。充分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租赁经营可采用的三种 形式,个人承租、合伙承租、法人承租。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于1994年将英东游泳馆租赁给新奥特集团,开始经营后,其公司对原游泳馆投人2000万元以上的大量资金进行了改造,并全面向社会 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三,建立或改建股份制公司
综合性体育场馆应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进行股份制改造,从体制上真正做到管办分离,充
分发挥经营者的经营权利。由于股份制实行科学的法人经理机构,从而确保 了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而股份制的有限责任的特征,也充分保证了场馆资产所有者对所投资项目的风险范围,场馆通过股份制改造真正起到 “转机建制”的作用。但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也应充分考虑场馆特点、经营情况、人员结构、管理水平、项目组成、市场前景等因素。同时如何贯彻好“抓大放小” 的原则,对场馆经营有重要作用。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股份制改造,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制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改制机会,理顺产权关 系,步人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
(六)应采用适合本身待点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管理形式 1.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
目前,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大多采用内部承包责任制办法,形成各场馆、项目、相对独立经营的局面,不利于消费者系统消费,容易形成单一消费的局面。采用场馆集团化经营,可以合理地配置场馆资源,有效避免单独经营、单独消费的情况,充分有效的利用场馆优势,合理利用资金形成拳头项目,并且在人员分工 上,责任明确,专职专责,做到管办分离。从经营效果看,由于集团经营容易形成项目优势,利于消费者进行系统消费,便于采用通卡、通票的做法,带动其他相关 产业经营,使场馆经营逐渐向大众体育健身的会员制过渡。场馆采用集团化经营对于场馆多、项目全,且现采用独立经营的单位是较易操作又合理有效的方式。
2引人体育经理(经纪)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 体育经理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和办法。体育经理公司能够根据场馆的资产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 场定位,合理引进能够适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并通过市场商业运作,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由于管理公司在人员培训、资源配备、场馆设施的维护、保养等 方面具有先进经验及一整套管理办法,能带动场馆的管理水平,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年限。引人体育经理公司及管理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资产所有者对资源、项目的 监督作用,进而形成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的一整套科学经营管理流水线――‘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流水线”。引人体育经理公司的做法,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普遍采 用,如比利时、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引进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可以直接、快速有效地培养综合性体育场馆需要的人才,为自我发展积累丰富经验
第二篇: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5000年有历史长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但如今人们在追逐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文明的热情日益益下滑。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担当。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都应该成为良善道德环境的维护者,都应该成为躬身行德的实践者而不能只当评头论足的“批评家”。
关键词:道德 社会化 问题
一、道德社会化的含义
所谓道德社会化就是行为主题在特定的社会中经过一系列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接受该社会所认可的社会伦理文化的基本准则,遵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切实履行这些规范,以获取社会认可和参与资格。简而言之,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道德社会化对于社会个体和社会共同体来说都是必需的。就社会个体而言,道德社会化是个人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在此过程中,“自我”得以确立、个人的德性品质得以形成和完善,实现了从生物人向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的转变。对于社会来说,通过道德社会化的过程,培养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成员。同时,民族的道德传统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的道德秩序得以维持和发展。
道德的具体内容与社会的价值标准有密切联系,在分析某特定社会中个体的道德社会化问题时,必须考虑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标准。
二、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为什么处在大体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处在相同的制度、体制之下,同样经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同样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人们的道德境界、道德表现却差异甚大?少数官员贪污腐败,是因为他们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滑坡,而这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些企业和商人诚信缺失,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一些社会成员公德失范,是因为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在作祟。这印证了一句话——“内因是变化的根”。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在人类历史的本源意义上,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而不是相反。个人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个体地位,人的因素是最值得关注和分析的。
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关系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过程、不同的程度影响这个人的道德教育效果。对此,个人在道德社会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个体的道德教育程度也严重制约着道德社会化的发展。社会道德、教育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他的作用在于对个人品德在本质上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环境育人的一些特殊功效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作用。
三、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旧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体制逐渐被打破,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在各种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变革为人们追求效益和务实创新,最大限度的解放自己和才能和智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带来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多样化途径,促进了社会道德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正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道德与西方的思想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传统道德的某些积极因素被淡化,出现了一些文化失范、社会道德滑失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社会体系存在一些“规范缺失”、“规范权威的合法性危机”、“社会规范调控机制的弱化”等等。部分社会成员的“失范”理想目标的短期庸俗、急功近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迷失人生价值的追求。社会生活中非规范行为盛行,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比比皆是。
1、商业领域缺乏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交换、消费的情形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生产环节看,人们原来直接从田地里收获食用的庄稼,现在往往只是现代化大工厂流水线上的原材料,食品加工业产出的商品五花八门,把超市的货架摆得琳琅满目。从交换环节看,原来直接的以物易物和即时交易行为,被越来越多的间接订货方式所替代——支票结算、信用卡结算成为基本的结账方式,期货交易、网络交易等成为新型的时空分离的交易方式。从消费环节看过去,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只有一步之遥。现在,不仅粮食蔬菜水果的生产可能被施以各种化肥和农药,而且还要经过复杂的加工环节,消费者个人很难有能力检测餐桌上的食物是否“绿色”和“有机”,更检测不出“地沟油”和“瘦肉精”。在这样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可以制假贩假的链条全方位延伸诚信缺失的风险空前放大。
2、公共道德出现滑坡。一些人一面抱怨“人心不古”、“人情冷漠”又对廉价仿冒名牌趋之若鹜;一面抱怨公共秩序混乱,一面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逆行闯红灯等等。这种相互矛盾、“双重标准”的心态,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正是当前道德问题突出的温床和土壤。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德失范现象,绝大多数不是发生在“熟人”之间,而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人们照样会为亲朋好友“两肋插刀”,但面对陷入困境的“陌生人”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公德水平普遍滑坡了,而更应该说,一些国人在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道德价值观产生了纠结,陷入了道德选择的困惑。
四、道德社会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对各种败德现象同声谴责的批评声中,我们听到的是对加强道德建设、改善道德环境、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强烈呼唤。对道德问题,既要回答“怎么看”
1、优化家庭德育环境,提高家庭德育质量。家庭美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到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和道德社会化进程。坚持男女平等,制止家庭暴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夫妻相互忠实,禁止插足他人婚姻,保障老人安度晚年,在家庭中切实保障每个成员的权利和利益。
2、优化社会德育环境,提高社会德育质量。加强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创造有利于人道德社会化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形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然而不良文化的涌现也玷污着我们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了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意识的培养道德规范的内化,使之在包括婚姻家庭领域的各个领域中自觉产生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3、法治德治紧密结合,有效促进道德建设。道德的后盾在法律,道德的底线在法律。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对更多的利益诱惑和欲望冲动,面对新旧道德规范的碰撞激荡,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新的道德良心的养成,既要靠学习教育、靠舆论引导,更要靠制度强制,包括靠法律惩处的“威慑”。人们往往只看到发达国家公共秩序良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发达国家社会公德背后的法律支撑,当闯红灯、乱停车、随地吐痰等轻微违法行为的代价都高昂到承受不起时,人们自然就会变得更加“有道德”。中国自从实行“醉驾入刑”以来,酒后驾车的人数陡然下降。这是道德觉悟提高了,还是惩戒机制奏效了?答案显然是:双赢。因为法律本身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力量,可以促使人们将道德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并通过正确行为的反复强化、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矫正,逐渐使遵守道德规范成为一种不再需要外部监督和意志努力的自觉行为。
治乱当用重典。治理当前的道德突出问题,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萍.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3]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新疆财经》2002年第5期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汪美荣(厦门大学财金系)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个人账户“空壳化”;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养老保险基金 贬值严重.改革对策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发展私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个人账户;取消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限制,对其开放资本市场;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管理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关键词:养老保险金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隐性债务监管
.养老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 重建经济,保证人民的生活稳定,西方各国纷纷建立了社 会保障制度,其中,养老保险制度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 系.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随着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促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历了几 次重整,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养老保险制度,它属于半基金制.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 运行中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这些问题及其 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984年我国退休金统筹在全国城镇范围内普遍展开, 1986年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实行完全基金制,1995 年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模式,199r7年 国务院明确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一方 案,统一了个人缴费比例,统一了个人账户规模,统一了养 老金发放标准.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例为
和即将退休人员的养老融资,致使再分配功能挤压储蓄功 能,从而造成资金积累不足,个人账户“空壳化”.这种制 度安排导致不缴费的“老人”和部分缴费的“中人”的逆选 择,给原有制度中的“中人”和“新人”带来退出制度的逆向 激励,甚至在社会中产生信任危机(李绍光,2000).我国 保费收缴率的日趋降低即是证明,1992年全国收缴率为 96.3%,而1999年上半年为87.6%(鑫然,2001).所以,再 分配功能与储蓄功能安排在同一个管理体系中是不相容 的,这也给公共管理机构提供了“寻租”及腐败的机会,挤 占挪用养老基金,为贷款提供担保,建设公房,提前发放养 老金等违规现象层出不穷.到1996年,全国养老保险金 被挪用,占用乃至损失的达92亿元,这严重影响了养老保 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到1999年底,全国养老保险个人空 账已超过1000亿元.2.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隐性债务”问题是养老 保险基金由现收现付制向半基金制或基金制转轨的必然 现象.“隐性债务”是指特定时点累积的对政府部门索取 养老金的权利价值减去历年滚存的养老保险基金余额.在现收现付制下,“老人”和“中人”未形成积累,他们将来 的养老金即构成新旧制度的“转轨成本”,即“隐性债务”.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到1994年底养老保险金债务大约为5 万亿元人民币,等于名义GDP的6%(cIsA,1998),低于智 利和阿根廷在开始改革养老金体制时的比例80%和 120%.但199r7年中国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规模占当年 GDP的145.4%(宋晓梧,2000).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 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积累资金都转化成了国有 资产,且一部分为非生产性资产,如公共住房,医院等,长 期以来国有企业以及一些集体企业就没有养老保险基金 预筹积累.也就是说,中国的高积累中包括职工的养老金
21.9%,2050年为26.1%(删B锄k,199r7).为防范人口
老龄化高峰时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及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
完全积累的养老金制度平稳过渡,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 金制度实行半基金制,而改革前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 的是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但半基金制即统账结合制度 在我国运行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1.个人账户“空壳化”.社会统筹基金的基本功能是 进行收入再分配,而个人账户基金的基本功能是储蓄.从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在实际运行中的结果来看,由 于体制转轨期间,既要为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缴费,又要 为个人账户缴费,存在着“双
重负担”,其结果是要么企业 缴费率大幅度上升,要么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为已退休人员 54
万方数据
权益.此外,我国还存在严重的养老金拖欠问题,有关统 计结果表明,至1998年5月底,全国共拖欠养老金87亿元 人民币,涉及离退休人员283万余人.3.投资管理效率低下,养老基金贬值严重.社会统 筹基金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收入再分配,因而其方式是现收 现付制,其投资的首要原则是流动性,即满足支付需要.而个人账户基金的基本功能是储蓄,因而筹资方式是完全 基金制,在个人账户到期前基金应通过积累不断扩大规 模,其管理的重点是保证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抵御通货膨 胀风险,实现保值增值.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原 则曾规定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行政管理职能与基金收缴营 运职能相分离,但实际运行中交叉管理.两种资金统一管 理的结果是忽视了个人账户资金保值增值的要求,从而造 成养老保险基金贬值.同时,公共管理机构由于缺乏激励 约束机制,在现收现付制下管理养老金,执行简单的收付 结算职能已勉为其难,弊端诸多,更不用说管理统账结合 下的养老基金执行投资职能了.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养 老保险基金只允许投资于国债和存款,在我国连续8次降 低存款利率的情况下,盈利空间有限,这使得养老保险基 金投资收益率远低于资本市场回报率,且只限于投资国债 与存款,难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资本易遭受侵蚀.在银 行仍为国有情况下,国家限制投资范围即等于限定投资收 益,为国有银行获取巨额的廉价资金铺平了道路,这其实 是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一种隐性税收.总之,养老基金投资 国债和存款并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目的.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策 1.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资金分开管理.由前面的分 析可知,个人账户的储蓄性质需要实行市场化经营,由私 营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管理,其管理绩效已被许多国家证明 优于公共管理机制.而社会统筹部分可继续由公共管理 机构运营,即实行“老人”,“中人”的养老金与“新人”的养 老金彻底脱钩.“老人”,“中人”的养老金负担问题应由政 府来解决,不能因为政府没有社会保障预算而取消该负 担.在目前的统账结合模式中,政府并未承担任何转轨成 本,而新旧制度转轨成本理应也只能由政府来负担,特别 在中国的国情中,“老人”,“中人”的贡献都体现在庞大的 国有资产上.现时段老人的福利可能会遭受一些损失,但 中青年以及更后面的子孙不会遭受福利损失.我国虽名 为半基金制,但实为现收现付制.一个完全的基金制的养 老金计划无论是对代际的再分配还是对代内来说,都不具 备再分配的功能.但一个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则不 管是对代际还是对代内来说都具有再分配的功能,它始终 不会是再分配中性的.我国的统账结合模式就体现了收 入再分配的非中性特征,使“新人”承担了几乎全部转轨成 本,损害了“新人”的福利.在目前我国个人账户“空壳化” 严重的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防止这种情况的继续恶 化.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分离,由社会统筹分担一
部分隐性债务,而政府负担一部分,则转轨成本的分摊不 会拖延好几代,最终可平稳过渡到完全基金制.智利隐性 债务偿还安排估科鼍要30多年时间完成,我国也应确定一 个期限.政府负担部分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 国有资产变现,收取土地地租等,也可利用可能实施的“国 有股减持”的好时机填充养老保险债务.而且分开管理可 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腐败,促进经济增长.这就需鼓励发 展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给予其合法地位经营个人账 户.总之,分开管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能分离统账结合 模式的再分配功能与储蓄功能,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又 有利于提高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营运效率,且为最终过 渡到完全基金制扫清障碍.2.允许设立私营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对其放开资本市 场,使养老保险基金实现多元化投资.欧美及东欧国家的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表明,由私人经营养老保险基金能达到 理想效果,这也是完全基金制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所要求 的.作为一项长期资金计划,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需达到财 务收支平衡,这需要良好的管理技术及投资技术,而私人 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在利
益的驱动下,用激励去管理好养老 保险基金.当然,资金保值增值需要一定的市场条件,如 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众多的金融工具及健全的法律法规 等.但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是互动的,在我国目前需要稳定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情况 下,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作为长期投资者能促进资本市 场的发展,改进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因此,需要对私人养老保险公司放开资本市场,这既能满 足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需求,又能活跃资本市场.只 投资国债与存款已使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低下,这只是使 国家无偿获得一部分隐性税收.名义上国债与存款投资 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但实际上受通货膨胀影 响,养老保险基金实际安全性低下.由于我国银行存款利 率长期略低于当年通货膨胀率,且银行存款以单利计息, 通货膨胀以复利计算,加速了通货膨胀对养老保险基金的 贬值影响,削弱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实行多 样化投资使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还可减轻社会保障的 负担.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资本市场回报相比,过低 的社会保障回报,使得目前一对中等收入的夫妇在他们的一生中实际损失了大约100万美元(Fe咖等人,1995).引起的.让私人经营养老保险基金还可增强公众责任感,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贬值的部分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 收益率过低,这又是由于管理效率低下,投资范围受限制 行使外部监督职能,个人拥有自己的养老金账户会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参与管理自己的养老金.3.对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 管.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更关系 到一国的政治稳定.因此,在养老基金公司投资管理过程
万方数据
中,在注重流动性,收益性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安全性.正 因为养老保险基金公司地位特殊,对其监督管理也就要格 外谨慎,形成一套有效的进入退出的约束机制是必须的.政府应对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严格 监管.一般各国都是通过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的投资 范围,风险种类,投资上限限制,保证最低收益,最低资本 要求,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准备金,以及政府财政承诺 承担最后风险等对养老保险基金公司进行全程监管.(1)投资范围:养老金可投资于政府债券,公司债券, 股票,存款,生产性投资基金,可进行抵押贷款,投资不动 产等.下面是智利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结构.表1 智利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结构
表2 国
家
最低资本(美元)
资料来源:QIleis一,1998,转自<养老金体制》,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0.(6)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准备金:养老保险基金公 司的投资收益率在低于最低收益标准时,可用收益波动准 备金和现金准备金予以弥补.若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 准备金不足以使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达到最低收益率,可 令养老保险基金公司破产退出市场.(7)政府财政承诺承担最后风险:当养老保险基金管 理公司经营失败破产时,政府承诺担保投保者的100%最 低养老金的部分,对于高于最低养老的部分则担保75%, 使投保者也承担部分风险,激励其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 司进行监督.三,结语
年份政府债券熊抵押债券股票银行存款
资料来源:<国外社会保障与财政管理》,中国财经经济出版 社.1999.(2)风险分类:对资本市场债券及股票进行风险评级, 规定只有某一级别以上的债券及股票养老保险基金公司 才可进行投资.(3)投资上限限制:即对某一投资工具规定最高投资 比例或
对某一类型工具规定最高投资上限等.(4)保证最低收益:法定最低投资回报率是一个随机 的投资回报率,其计算公式为: A>MiII[B_2%,(1/2)B] 其中,A表示某个养老基金过去12个月的平均实际 回报率,B表示所有养老基金过去12个月的平均实际回 报率.智利规定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不得低 于过去12个月全部养老金平均实际收益率2个百分
第四篇:体育场馆运营合作协议
场馆运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繁荣当地的文化市场,秉承互惠互利、长期共赢的合作原则,甲方、乙方双方就体育场馆(地址:)的运营管理及开发达成一致,为保证该体育场馆(以下简称场馆)的顺利运营,经双方友好协商订立合同如下:
一、合作关系
甲、乙双方是就该场馆整体合作的关系,本协议签署后由甲方全
权负责场馆的曰常运营及全部市场开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场地
出租、活动举办、商品销售等等经营行为)、运营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乙方负责场地的曰常维护、场地服务人员的管理、安全防护、顾客及
场地外围关系的维护。
二、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暂定为
年,即从2012年月曰起
至
年月日止,合同期满时双方有权选择续约或终止合同。
三、场馆及设备
本协议签署后,乙方向甲方移交该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权,在未
经甲方同意认可的前提下,不得擅自将该场馆的各类经营权向任何第三方转让。场馆在甲方经营过程中若需要增减相应设施,乙方需根据
甲方情况及时配置设施。
本协议签署后,由甲方安排人员对场馆内设施及配件进行盘点,在盘点过程中乙方应给予甲方必要的配合,共同保证场馆设备的数量
准确。
四、营业收入
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需利用自身的经营活动,不断提升乙方
场馆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甲方对场馆运营管理的回报,甲
方独自享有协议期限内场馆的全部营业收入所得,乙方承诺除正常的能源费用、通讯费用外,不对甲方营业收入提出任何分配主张。
五、其他费用约定
甲方负责场馆各项运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包括各项活动的前期策
划、组织、后期实施等工作,并做好各项经营帐目的监督与核算,所
有与组织运营活动相关的组织费用由甲方承担;
乙方负责提供良好的场馆经营环境,如完整的提交场地、保证装
修、水电设施等符合甲方经营所需。因场馆及设施出现问题需要进行
修缮的均由乙方负责并承担费用。
六、甲方权利义务
1.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打造场馆的品牌影响力、探索管理经营
模式、营销策划经验用于场馆的长久发展。
2.本协议签署后,全权负责该场馆的各类经营活动的开展。
3.享有全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收益。
七、乙方权利义务
1.本协议签署后,乙方应完整的向甲方移交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
2.乙方应保证其向甲方移交的场馆符合国家要求的消防、电力、用水、暖气等设施标准,且保证该场馆适合于开展各类大型群体性活
3.乙方应于本协议签订后,于2012年月曰前将符合上述条件的场馆交付甲方验收用于经营活动的实施。
4.甲方运营管理该场馆期间,乙方负责协调处理与地方各部门的关系,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等。
5.乙方应保证协议有效期内:整体的场馆、土地所有权人是乙方,乙方不得将场馆、土地分割、出租,在签订本协议时乙方应向甲方提
供产权资料的复印件,乙方保证该资料的真实性。
八、合同解除
乙方场地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无法营业,双方各自承担各自的损失;双方各自处理各自的财产,双方合作终止。
九、其它事项
此合同其它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两份,经
甲、乙双方代表签字后正式生效,协议双方各保留一份,并具有同等
效力。根据场馆经营情况双方签定的新的协议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
共同有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
第五篇: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历史长的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但如今人们在追逐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文明的热情日益下滑。本文将着重分析当下我国道德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部分解决的对策。关键词
道德历史现代
目录
前言...................1.道德社会化的含义..............1 2.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2 3.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3 4.解决对策................4 参考文
献................4前言
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道德情感影响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倾向,而道德行为又是道德认知好道德情感的体现,通过到道德行为可进一步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巩固和发展。它虽无形无影,却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端正人们对外界的态度,并时刻调节着自身的行为。中华民族历代的经典道德故事中,无不在向后人传达道德基本规范。远有汉朝苏武牧羊使节不辱使命,北宋范仲淹忧乐心系天下,更有巾帼英雄冼夫人流芳百世;而近也有救死扶伤的“抗非英雄”钟南山等。这些道德模范在不同时代及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传承文明精神,建设文明社会起到示范、鼓励、凝聚城市精神的作用。
1.道德社会化的含义
道德是人们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
中才涉及到道德问题。人们用“道德”表达某种情感和行为的应当。“道德的”即意味着“应当的”。道德、不道德的判断不是以某个人的观念为依据,而是以整个社会的观念为准,因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由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尤其是由社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经济生活决定。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的道德意识的变化。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社会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向社会成员发布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样,成为某种规范,即道德规范。为了达到用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社会依靠利用的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途径或手段。
因此在人的社会生活中“道德的”东西有三类:一是社会或个人关于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的意识和观念,即道德意识;二是社会生活中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三是人们所进行的可以用道德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行为,即道德实践行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不断思考社会秩序的重建,无论是孔子以尧舜时代为蓝本的“大同”理想还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都试图通过公共管理行为来恢复某种道德秩序。通过公共管理行为来推行和执行道德规范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支柱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涵。
儒家认为,社会失序在于维系社会基本秩序的道德体系崩溃了,恢复和重建道德秩序是当务之急。道德秩序何以能得以恢复并发挥作用,儒家认为在于人之基本品性。孔孟倾向于认为人性具有内在的“善端”,后天影响使得人性发生变化。儒家认为,人之道德本性是内在的,人具有内在的道德意向结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即使认为“人性恶”的荀子也承认“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人具有内在的道德善端和道德意向,但要获得符合道德要求的现实行为,需要通过道德教化将人的道德本性 发扬光大,最终重建道德秩序。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上》)强调的是自我道德修养和外在道德灌输的帮助,荀子提出“化性起伪”侧重的是外在的道德教化,孟子和荀子在逻辑起点上存在差别,但在公共管理中通过道德教化来规范和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并实现社会道德秩序这一点上是相同的。综上所述,道德的定义是: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它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道德活动)三个部分构成。
2.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科尔伯格(L·Kohlberg)从道德两难故事入手,根据儿童的相关回答提炼了道德发展的三大水平六大阶段(后发展为七大阶段)。
欧洲有一妇人得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发明的新药镭才能救她。药剂师索要成本价十倍的价格,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钱才凑够要加的一半。他
对药剂师说,他的妻子要死了,请求药剂师廉价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并称发明此药只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药。
讲完故事,主试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回答时,不能简单的回答“应该”或“不应该”,而要说清理由,以此来判断其道德社会化水平。
一、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作出判断好坏是非。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二、习俗水平:以及行为是否有利于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判断。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
三、后习俗水平:能够摆脱外因,看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第七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1989)的研究表明,中国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一般处于前三个阶段,达到第四个阶段的极少,几乎无人达到第五六个阶段。
3.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财富的积累,道德建设逐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并有退化迹象,社会中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人与物的关系被颠倒,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许多人唯利是图;社会诚信严重缺损,假冒伪劣行为比比皆是,主要变现为极端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物质化、道德规范模糊化。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个人甚至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医疗、失业、养老、救助等,个人为保障生活,应对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危机,不得不倾向于储蓄财富,同时集体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导致个人信仰危机加深,从而促使利己观念横行。
近年来,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关注市场经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道德建设有所放松,导致社会个体道德失范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道德调控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一个的重要方式,在帮助社会成员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归根到底要实现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道德调控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高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加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是必经之路。
2006年江苏南京市的一起民事诉讼案引起极大争议,见义勇为与肇事者两种身份的莫名互换,而当地法院根据荒唐的判断依据得出的荒唐的判决结果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的言论骚动。如果说当事人对彭宇的诬蔑还属于道德层面的错误,应该受到良心谴责,那么当地法院的裁决就是公然和我们的社会公德宣战了。为社会公德的加速败坏和堕落提供了法理上的支持。平民的不诚信不可怕,司法不诚信才是最可怕的。人们常说,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可现实就是这样无情,英雄不仅流血,还是要流泪,辛酸的泪,无助又无奈的泪!连法律都没有扶持他们,道德已经被逼到了社会的墙角。
伴随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已凭借政治、科学、经济、体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跻身国际大国行列。但传统文化的宣传似乎又落了下来。从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对道德的重视是首当其要的。目前却演变成大部分人“笑贫不笑娼”的意识。反复纠结道德社会化这个论题似乎成了一个不符合当下“新价值观”的话题,更有些冷饭热炒的不适宜。宏观社会的不重视,加之新生代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不断灌输和矫正过程,使得道德社会化的脚步停滞不前。
4.解决对策
道德”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字眼。它几乎如橡皮泥一样,在律己和律人时,变化万端,判若霄壤,总是能“宽以恕己,严以律人”。道德式微,法律最该亮剑。道德滑坡,法治更需要爬坡。只有在一个公正的法治社会,道德才不会被老是拿出来当万能挡箭牌。法律面前,没有避风港没有特区,只有罪与非罪。不管你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还是执法者,谁胆敢触线,谁就要做好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准备,再无自由裁量的道德盲区。
不可否认的事,尽管道德有很大程度的沦陷,但国家主体机构却从未放松对道德社会化的宣传。始于2003年迄今已举办第十届的《感动中国》便是最好的举证。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该栏目旨在传递身边的大爱,让观众感受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官方或民间,仍然在通过报章杂志、公益广告、街道宣传栏、纸质倡议书等更多渠道传达对道德理想的一份坚持,努力唤醒沉睡人心的公德。
参考文献
[1] 李萍.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厦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3]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