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省联社经营管理经验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咸阳市淳化县联社副主任 郭永利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办社宗旨,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贷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农村信用社正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其思想观念、经营环境、监管要求、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信贷管理,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最近,省联社组织在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八个先进单位在全省做巡回演讲,它们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为一名信贷管理者,面对本单位的现状感受颇深。
一、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自身信贷管理现状看,各级信贷从业人员普遍风险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观念陈旧、意识落后、认识模糊、缺乏危机感;有章不循、随意变更、执行不力;检查难深入、发现问题迟、处理较轻;避责不避险,防范风险注重“形似”而非“神似”;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独立性弱;贷款流程和条件变更随意性大。信贷管理现状令人堪忧,与“风险为本、资本约束”的监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2、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存量清收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信贷管理的粗放,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3、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在信贷实践中,合同文本使用不正确,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的问题较为突出。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
4、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首先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贷审会和审贷小组作为提高信贷决策
水平的议事机构,应该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制约,但是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对贷款管理责任相互依赖,相互推诿。四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贷人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5、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思想状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规范信贷管理培育健康信贷文化
鉴于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紧迫性,各级信贷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农村信用社尽快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外延型的做大向内涵式的做强转变。
(一)转变观念,切实加强信贷决策和贷后管理 信贷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各种落后的信贷决策、信贷管理、财务分析观念,重点解决“重贷轻管、重
大轻小、重放轻收、重利润轻拨备、重奖轻惩”的“五重五轻”现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激励约束、加大审计处罚等多管齐下,尽快解决风险偏好过度问题;切实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反对“不作为”的行为,倡导“无功便是过”的责任意识,消除各种“潜规则”,推行“阳光信贷”,用极其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信贷管理工作。同时,正确处理好贷款营销与风险防范、贷款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信贷支农的政策性与商业运作的安全性的关系,从思想上增强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性。
(二)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化解信贷风险。
1、要切实防范增量信贷风险。
在风险防范上,应特别重视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信用风险的最大源头,堵住了道德风险就防住了信用风险的大头。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使认真履行职责、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要重视和研究道德风险防范问题,实行差别化授权。
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坚持“四个倾斜”,发展优质客户,即信贷资金向重点基础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倾斜;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客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能够自主创新的产业倾斜;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需求倾斜。要坚持“四个控制”,防范潜在风险,即
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潜在过剩行业贷款;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并逐步退出存量贷款;适当控制房地产信贷总量,适当限制对大户型、大面积、高档商品房、别墅等项目的投放。
在贷款管理上,突出管好以下三类贷款。一是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对房地产贷款进行综合治理,要从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责任追究等方面建立健全防范房地产项目贷款和“假按揭”贷款的相关内控制度,防范风险。二是加强异地贷款管理。严格执行异地贷款的相关规定,完善审批手续,进一步明确其管理责任。三是积极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市场机会很大,但是风险却不容忽视。要逐步规范、完善和建立中小企业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全面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市场营销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2、要有效化解存量信贷风险。
要逐笔逐户分析不良信贷资产成因,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扩大清收盘活效果。
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在经营目标责任制中加大考核力度和分值比重,制定贷款质量专项考核办法,重奖清收盘活有功人员,提高清收盘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考核有力、奖惩过硬、确保实效。对不良贷款下降难度较大的社,在内部考核上可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
待、划段考核”,让职工轻装上阵,积极做好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二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要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排队,实行“一户一策”,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加快处置速度,防止“冰棍效应”。对不良贷款按形成时间的长短,可采取划段管理的办法进行处置,采用打包出售并经公示引入竞争机制。县联社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不良资产处置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对不良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专业化清收、批量处置,并指导基层信用社盘活、化解和重组风险资产。
(三)规范管理,严守信贷管理的“三道防线”。当前,在信贷管理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审批察言观色、贷后检查走马观花等现象。鉴此,必须努力构建好传统的信贷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
1、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把贷前调查关。
要对潜在客户广泛调查,对往来客户重点调查。可以县级联社为单位,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中小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形成中小企业客户资料库,做到“放得准、有效益、收得回”;要坚持“进社区、走市场”的特色发展战略,把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情况摸实;要发扬“老农金”精神,把信用工程基础打牢,为发放贷款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贷款发放前,要做好尽职调查,防止利用假
证件、假抵押、假按揭、假担保骗贷款;防止利用合法关联企业,母子公司名义,多头贷款,逃废金融债务;防止借款人利用抵押物低值高估向信用社贷款,进而抵偿成倍的贷款。
2、加强贷款审查审批,严把贷时审查关。
信贷决策流程各环节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有问责。联社职能部门要切实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机制,充分发挥贷款审批委员会作用,落实银监会关于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规定”,严格按照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表决通过的方式运作,每项决议、委员意见都要记录存档备查。要弱化最终决策人的决策权力,对信贷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清岗位职权和责任,并同时授予一定的权限,做到职能明确,责权统一,奖惩分明,逐步走出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怪圈。
3、健全贷后管理体系,严把贷后检查关。
一是分级落实贷后集中监督检查。要加强对新增信贷业务的合规性、担保的合法性、贷款条件落实的真实性等情况集中监督检查,强化对信贷人员的监督和制约,督促解决执行力较差的问题。
二是加大非现场监测的工作力度。要做好新增贷款和大额贷款客户的监测工作,对有疑点的客户进行重点检查分
析,提早排除风险隐患。要加强系统性、趋势性的信贷风险的监测,重点做好大额贷款、中长期贷款投向的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改进信贷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供支持。
三是及时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在贷款业务发生后,要及时开展跟踪检查,重点检查贷户是否按约定使用信贷资金,掌握风险状况变化情况,确保贷款用途合规、按约使用、按期收回。同时,根据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不同贷款对象,及时研究此类贷款贷后管理中最容易发现的风险信号,逐项明确贷后必查的具体内容。
四是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作为真实反映信贷业务和信贷运行,明确信贷责任的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按照“完整、实用、规范、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标准、内容、范围,将审贷会运作资料和客户资料分别归档保管。档案管理员岗位变动时,要进行责任移交。
(四)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信贷文化品味。
1、建立岗位制约机制。
一是强化授权经营,减少和降低决策风险。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本着既有利于信贷业务发展,又考虑资金计划,既提高决策效率,又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原则,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区别不同的信贷业务种类、科学进行内部转授权。对法人类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审慎转授权。同时,必须严肃查处超越审批权限发放贷款的行为。
二是坚持审贷分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设置权力制衡、流程制约、环节相隔的信贷前、中、后台管理部门,从制度上保障审贷分离。在审贷过程中,必须将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的工作职责进行分离,由不同的部门或岗位承担,明确各环节、各主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审贷会议事决策程序,使信贷业务按程序决策、按权限决策、按制度决策,真正使信贷流程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三是强化合规意识,进一步规范操作行为。发展是硬道理,合规经营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要针对制度执行层层递减的现象加大执行力建设,教育员工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对信贷人员操作行为的监管,推行信贷操作“阳光工程”,避免“暗箱操作”;要建立违规经营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职业操守或可疑的行为,并充分保护举报人,真正做到“执行制度无弹性,按章操作不违规”。
2、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违规问责制度,提高违规成本,真正起到震慑违规行为的作用。切实落实主要负责人责任,对不良贷
款上升较大的信用社,联社要及时进行书面警示,并对主要负责人约见谈话。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形成贷款风险的,要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和法律追究,努力营造不敢违章、不愿违章的制度氛围。
3、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是培育健康信贷文化前提。一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现有员工进行优化组合,精心挑选高素质信贷人才,同时合理分布业务骨干,尽最大限度使用人才,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放在信贷决策岗位上。二是要加大开发力度。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测评、专业知识考试等方式发现人才;对确定的业务骨干采取交流、轮岗等方式进行专门培养锻炼,多渠道开发信贷管理人才。三是要强化教育培训。特别注重信贷人员工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风险分析和控制技能;根据业务发展的要求和信贷人员的需求,及时补充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具备本职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水准。四是要营造环境留住人才。建立公开透明的用人制度,真正把那些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积极主动、愿意扎根农村的优秀人才选聘到队伍中来;要大胆启用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信贷管理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第二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和发展的轨迹,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我们中国船舶工业物资东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东北公司)自2002年10月由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凭借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和全体员工十足的干劲,按照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物贸集团“四统一”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促进了公司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一、“以人为本”强化人才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建设。人才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动力。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能否取得长远的发展,人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引进竞争机制选拔、使用人才,力争做到人尽其才,能者优先,同时,注重培养人才,并保持人才的稳定性。
在2002年10月中船东北公司的改革改制中,公司积极推广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力求做到优胜劣汰,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才竞争机制。这充分开发了全体员工的潜能,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公司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一
般员工都是经过激烈的竞聘产生的。同时形成制度,公司的中层干部和员工每年都进行个人述职,并重新进行竞聘上岗,最大限度地体现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做到量才适用。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除了引进、使用人才外,更重要的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公司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创造各种机会,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对业务员举办营销知识讲座,如对料帐员进行财务知识讲座,对综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管理知识的讲座,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培训,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目标和企业文化都有了深刻地体会和了解,极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注重人才激励,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中船东北公司改制以来,一直注重对人才的激励,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使员工感到每一天的工作都是自己在向未来挑战,都是在实现人生的价值。为此,公司实行了新的内具公平性外具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按照“有保障、顾积累、重绩效”的原则核定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的工资标准和奖惩办法,极大地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制定相应政策对能力强、贡献大的员工给予提高待遇或特殊的奖励,充分体现公司对人才的重视,以防人才流失。
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除按月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外,还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由于公司的经营性质,多数员工需要经常出差,为此,公司为每名员工购买了交通
意外保险。这些完善的保障,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二、科学管理着力制度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此,中船东北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强化制度建设,推行先进管理办法,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一)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办公、管理现代化
中船东北公司引进天心ERP管理软件,通过运行已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同时,公司还积极向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靠拢,获得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连续三年顺利地通过了年审。近期,公司还将向取得国军标认证方向努力,以不断提升公司管理建设方面的综合实力。
(二)完善制度,规范行为
中船东北公司改制后,制定并完善了有关经营、薪酬、股权管理、劳动纪律与考勤、财务和合同审计管理等规章制度,作为员工行为活动的准则和约束,使各级人员都有章可循,保障公司的有序发展。
(三)严控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和资金管理
在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航运及造船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船东北公司顺应形势发展,通过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地防范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一是加大思想认识力度,提高防范风险意识。上下一心,充分认识危机的严重性和持久性,紧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统一员工思想和行动,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二是积极开辟新的经营业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是全面开启鞍山钢材加工中心理货功能,实现新的创收手段;二是加大铜材销售规模。通过深入研讨,公司加大了对铜材销售的支持力度,想法设法增加资源的占有量。同时,努力开辟上海市场等新的销售渠道,争取将铜材的销售量进一步扩大,用量保利,力争销售量少减,利润额多增;三是努力开发建材销售的渠道。鉴于当前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这一政策机遇,公司决定开发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关系更加密切的建筑用钢的经营。
三是注重强化管理,节约开支。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资金的控制和使用,强化合同的审批、识别和管理,充分利用和挖掘天心ERP办公管理软件的多种潜能在进、销、存等多方面的应用,有效地规避经营的风险。
三、树立品牌狠抓环境建设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有序性,不仅依靠纪律和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公司员工的行为,还要通过无形的文化氛围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中船东北公司通过搞好大环境的建设,不断塑造形象,提高企业声誉,为企业增加无形财富的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
公司天心ERP办公管理软件不断地升级和完善,适应了各业务处不断扩大的业务需求;公司板报宣传专栏,内容紧跟形势的变化既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教平台,也是员工娱乐和获取信息的平台;按照集团公司“四统一”的要求,公司实现了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企业宣传手册、统一名片格式等等;公司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提高了团队精神;在献爱心活动中,公司广大员工积极为四川地震灾区的群众捐款捐物、为公司所在社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帮扶特困学生,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公司的员工食堂,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卫生、营养搭配合理的早餐和午餐,确保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还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强化防病意识,提高健康理念,使员工以最充沛地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胜枚举的事例昭显出中船东北公司不断增强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公司员工团结一致、爱岗敬业,不断激发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公司求真务实、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中,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东北公司2009年上半年又实现时间过半,销售、利润双过半的好成绩。实践证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好,企业才会兴旺发达,永久不败。◆
第三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发展中,着力提升战略文化
企业要谋求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战略规划,将文化与企业的长远利益联结,建立共同愿景,从而为全体员工树立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谋求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此,哈物流中心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前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坚持以企业理念为统领,做到文化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本着重在建设、不断创新的原则,适时调整、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慎重、精心地提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提出了企业的发展定位,建立了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并将企业发展战略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企业文化手册》中。为了确保全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使之能深入人心,成为全员的共同目标,中心通过企业文化宣贯活动和举行企业文化培训、研讨等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独特的导向作用,引领员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达成一致方向。可以说,在中心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正是因为将企业文化作为赋予企业永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协调等功能,才创造出了有利于企业变革并持续发展的良好企业环境,消除了传统文化障碍,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二、将企业文化凝结到管理上,着力革新管理文化
管理创新不仅为技术和产品创新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生存环境,而且能强力冲击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人们去旧迎新,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维,从而实现“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经营文化。首先,顺应市场需要,适时退出没有发展前景的防腐加工行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造仓储物流和钢材市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培育和发展起了以家电物流、钢材市场和木材市场为主导的物流产业,并借助自办钢材市场的有利条件开展了钢材贸易和金融物流业务,成功实现了由生产加工型企业向物流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在经营空间上进行了调整,突破了原来物流运输只局限在省内的局面,紧跟市场导向,先后在长春、济南、青岛、大连、牡丹江等地建立区域运输配送和金融物流网点,初步实现了“立足哈市,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的市场战略。
二是实施流程再造,创新组织文化。为了适应企业转型变化和新产业发展需要,企业从调整组织机构入手,着力实施业务流程调整再造。首先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初步调整,机构和机关人员得到较大幅度的压缩,管理职能得到初步理顺;随后以调整业务流程为重点,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强化管理、方便客户、有利于经营的原则,对业务和管理流程重新规划调整。通过业务流程调整,裁短了管理链条,精简了办事环节,提升了效率文化,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以客户、竞争、变化为特征的市场环境。
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增强执行力文化。员工行为靠制度来规范,而团队的执行力要靠文化去支撑。这就需要把制度化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起来,对那些管理制度规范尚未涉及或无法涉及的领域,当管理难以干预而又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时,通过文化的力量,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去行动,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的目的。因此,哈物流中心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以绩效为目标的执行力文化,用文化引导员工自觉维护、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打通了员工能进能出的渠道,在员工聘用和提拔上,条件公开,赛马不相马,公平竞争,择优选用。员工上岗之后,不搞一岗定终身,仍然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同时,中心实行绩效考核制,每半年对员工的岗位业绩进行定期考核评定,并对中层干部民主测评,年终按民主测评和绩效考核结果评定名次,实行末位淘汰制,绩效优异的提拔,碌碌无为者下岗。这样,不仅使员工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保持了高涨的工作激情,也为年轻员工提供了广阔的事业舞台。
三、将企业文化贯穿到服务中,着力打造品牌服务文化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表明,服务竞争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哈物流中心在彻底退出防腐生产经营,成为商贸物流企业后,提供的产品已由有形的枕木产品转变为无形的服务产品,培育服务文化,实现“服务增值”对于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哈物流中心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理念,通过高标准的服务行为营造强势的服务品牌文化。
1.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企业服务文化的灵魂。在服务理念培育的过程中,哈物流中心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引导、教育员工树立 “服务为本,客户至上,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和“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永远是正确的”服务理念,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开展了“树立新理念,提供新服务,塑造新形象”的“三新”活动,努力使员工真正地确立“客户是上帝的”的思想,从而让企业的服务理念得到了全体员工的共识,变为企业员工共享的精神财富。
2.养成客户称道的服务行为。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只有通过“增值”型的服务行为才能达到创效的目的。尤其当前客户导向经济的新时代,如何做好服务,巩固老客户与发展新客户,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课题。哈物流中心在大力宣传企业服务理念的同时,通过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员工服务手册》等在制度上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提供标准服务。同时在员工中实施“四全”,即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身心的“金牌服务”,对待抱怨客户、刁蛮客户要坚持“为建立忠诚顾客群、终身顾客群和传人顾客群而尽职尽责地忠诚服务”,还对为此设立了“委屈奖”和“优质服务奖”, 并对为此做出显著成绩的员工进行宣传表彰。中心还将服务行为视为一种特殊的“情感式劳动”,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提供优质服务,还利用节假日与客户们举行联谊、联欢、座谈等活动,从而在企业员工与客户之间搭建了富有成效的相互沟通的“互动关系”。在中心诚恳服务理念的感召下,通过卓越的服务行为,让许多老客户成为了企业能行走的“活动广告牌”,他们发挥了“客户告诉客户”的口碑影响力作用,创造了更多的新客户群。
四、将企业文化体现在人本管理上,着力建设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兴、企业则兴。美国优秀企业管理者戴维?奥格尔认为,“如果人们得不到任何乐趣,他们就很少有出色的工作表现。”中国古代管理者也认为,要想真正得到别人的忠诚与归顺,必须从情感和良知上征服他。因此,哈物流中心在培育人本文化,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还努力为员工们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
1.重视关怀员工情感。把员工的冷暖装在心里,以情感人、以情留人,实施“暖心工程”,是哈物流中心人本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心坚持从员工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关心、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如当员工遇有婚丧嫁娶的事情,中心工会和中心义务服务队都会到现场提供帮助和服务;逢年过节中心主要领导都要陪没能回家休假的单身大学生吃饭、联欢,家住外地的大学生结婚时中心工会帮助他们操办婚事;当有员工生病住院或手术时,中心领导都及时到医院探望,送去慰问金。中心还多次为身患重病而且家比较困难的员工组织“献爱心”捐助活动,并建立了员工重病互助金制度。正是这些在员工身上投入的真挚情感,营造了哈物流中心良好的人文环境,融洽了干群关系,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了强烈的认同与依恋。
2.创造良好的人本氛围。实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不仅要做好感情投入,还要把员工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体,重视员工的角色,重视员工的参与。为此,哈物流中心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结合员工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通过内部办公网络设立专栏、论坛等形式与员工进行交流,创造民主的人本管理氛围。中心还把经营过程和决策信息尽可能地对员工公开,以厂情发布会、办公网、公开栏等形式定期向员工报告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情况,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另外,中心还根据中心任务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各主要节日来临前以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目的,组织座谈、联欢活动、球类比赛、爱心捐助等活动;年终开展“双先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优化了企业人本文化氛围。
3.建立整洁的工作环境。在“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能影响人”的思想引导下,企业领导班子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人本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哈物流中心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活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方针,努力营造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有序可控的安全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心先后投资30多万元,改善了职工休息室条件,开设了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和职工健身房等,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并把企业理念和安全口号等用办公网、标语牌、板报、书法作品等展现给职工,让职工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和教育。
几年来,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哈物流中心的两个文明齐推进,共发展,成功创办了仓储物流和钢材市场,实现了由传统生产加工型企业向商贸物流型企业的彻底转型,建成了黑龙江省最大的钢材市场和家电仓储配送中心,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大幅增长,使一个深陷困境的夕阳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企业还先后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火车头奖杯”等荣誉称号。□(编辑/李舶)
第四篇: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防腐方针的要求,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又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廉洁文化的内涵
廉洁文化,是廉洁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简言之,就是反腐倡廉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思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中央纪委公报强调:“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就企业而言,廉洁文化就是要建立“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廉洁文化观念,促进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枣矿集团从2007年初开展的廉洁文化“六进”(进班子、进机关、进项目、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就是廉洁文化贴近企业实际的一个有效例证。
二、如何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当前,加强和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应在四个结合上狠下功夫。
1、坚持重点与载体相结合,体现群众性。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职工群众是企业各类文化的创造者和执行者,企业的一切文化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职工是廉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建”中引导职工广泛参与,在“建”中培养职工的廉洁意识。一是突出廉洁文化的教育重点,紧紧围绕树立廉洁文化价值观深入开展。应该说为民、务实、清廉是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为民”是核心,“务实”是基础,“清廉”是内在要求,企业廉洁文化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职工认同这一核心价值观,并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二是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要使廉洁文化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必须不断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广泛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企业党政领导定期主讲廉政党课、举办反腐倡廉文艺晚会、廉政图片、书画展、廉洁文化演讲比赛、有奖征答等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枣矿集团联创公司开展的“小
1手牵大手,争做廉洁小助手”活动,既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又实实在在感召了家长。企业廉洁文化教育如果没有重点,则会失去灵魂和方向;如果没有载体,廉洁文化教育则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人入胜、深入人心。
2、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把握时代性。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既要保持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特色。我们的先辈创造了丰富的廉洁文化,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建国后,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把反腐倡廉作为坚定的政治追求,这些文化资源,是新形势下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石。企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注意把握时代特点,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体现时代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如在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不仅要弘扬传统廉洁文化中的精神营养,把节欲守操、正直爱民作为重要内容,而且要根据时代要求唱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主旋律。在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现代传媒来传播廉洁文化。如运用广播、电视、板报、专栏、网站、手机短信等,进行廉洁文化的宣传、灌输。只有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使廉洁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发展,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3、坚持内容与对象相结合,增强针对性。
就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而言,应立足实际,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如针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活动,要坚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职工的廉洁文化教育,可通过举办廉洁主题讲座,给职工发放廉洁教育读物,设立廉洁宣传实物橱窗,将廉洁文化教育作为职工政训、技训的重要内容等,让职工树立“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思想观念。针对领导干部配偶的教育活动,可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举办贤内助廉政培训班,每逢新年由领导干部给配偶发一封廉洁公开信,签订助廉承诺书等,运用情感交流,时刻提醒亲人做到不义之利不沾、不道之财不取、不法之手不伸,切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4、坚持领导带头与职工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性。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成效如何,关键在领导干部的认识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得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具体措施,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来抓,进而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职工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廉洁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要注重发挥企业“大宣教”的作用,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宣教格局,整合各方面的宣教
资源,调动各方面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上下联动、干群合力和广泛持久的廉洁文化建设,让廉洁文化进班子、进基层、进机关、进项目,进社区、进家庭,在企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1、惩治腐败仅靠“严惩”是不够的。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有人说违法违纪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是因为惩治的力度不够,其实不然。以史为鉴,惩治腐败最严的莫过于朱元璋。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朱元璋大量滥用律外重刑,刑罚手段令人发指。他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出使办事时私贩茶叶,朱元璋下令依法把他处死,惩治腐败的决心可见一斑。尽管朱元璋采取了重典的方法惩治官吏,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腐败的滋生蔓延,因此朱元璋到死都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在临死前仍然在叹息:“奈何朝杀而暮犯”。
现代刑法学的开山鼻祖、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此,反腐败,既要严肃查处一些违法违纪的案件,更要注意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社会思想根源,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营造出一种“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理念,努力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良好文化环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顾大局识大体、不为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人情世俗所困,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努力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廉洁文化,使其成为引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持久动力。
2、制度建设是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一种文化的建立,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建设企业文化,不但要从精神文化层面搞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还应对制度、机制做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初始阶段,人们认识还不能完全到位,必须通过“规矩”形成“方圆”。在133个国家廉政排名中,芬兰连续五年列为榜首。芬兰政府之所以能最廉洁,透明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是主要原因。公共部门一切公开,实行透明、透明行政,例如开放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接受市民和媒体的监督。监督机制是建立廉洁文化的关键,用严格的制度规范用权行为,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要跟到哪里。但就目前而言,在监督上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一是上级监督不到;二是同级监督不了;三是下级监督不好。
所以我们要在以下环节上加强监管。第一,要关注“重要时间”。如婚丧喜庆、职务升迁调动、逢年过节等,以及“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亲属圈”,都要察言观色,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监督。第二,要关注“苗头”,主要是听群众议论,如果群众经常议论一个干部,这就不正常,对在重要岗位担任重要职务的,如果发现苗头就应该果断采取措施,不能任其发展。第三,疏通监督渠道。关键要疏通群众举报渠道,北京采取了网上无记名有赏举报的方法,举报人不用署名,还给一个密码,如果该案被查处,举报人可以根据号码领奖,举报人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
3、事前控制是建立廉洁文化的前提。
古人曰:“大防,防患于未然”。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关键是事前控制,不能等到出现了重大问题才寻求弥补、亡羊补牢。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如果问题接二连三,能建设什么文化?因此,廉洁文化必须建立在勤政务实的基础上,事前控制是创建廉洁文化的根本。那么,如何抓好事前控制?
(1)教育常抓,超前预防。首先要重视廉洁文化理论学习,广泛宣传党的廉政方针、政策、要求。培养廉洁理念,丰富精神内涵,提升思想境界,增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信心,扩大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其次,要重视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总结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创造,积极创新企业廉洁文化理论,以科学的廉洁文化理论成果拓展企业文化,以丰富的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实践进一步完善企业廉洁文化理论,逐步从根本上铲除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的文化条件。
(2)监督到位,抓关键环节。一是教育的对象不但要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还要签订《行风廉洁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二是公开常搞,职工监督。三是积极围绕生产管理,推出阳光决策、阳光采购、阳光管理和阳光监督,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警钟长鸣,扫盲点,进行全方位的警示教育,制定《重点岗位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从业准则》,把管人、管事、管财、管物的“四管”人员列入正常的监督教育对象。同时,加强外来队伍的管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3)坚持廉政谈话,强化廉政理念。对新任职、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早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对群众有反映、出现轻微违纪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做到“红灯亮在越轨前”,防患于未然;对受到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跟踪回访谈话,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交谈中使廉政理念逐步为党员干部所认识、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行
为准则。
总之,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的。廉洁文化如此,腐朽文化也如此。如果不重视廉洁文化的建设,腐朽文化就会乘虚而入,腐蚀人们的意志,误导人们的行为。因此,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要提高认识,乘势而上。当务之急,是提高人们对廉洁文化的认识。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做到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保证廉洁文化建设任务的落实,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如今企业发展大都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险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最终达到“文兴企盛”的目标。
一、构建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形成和建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思想”,并且通过制度和机制得到集中体现。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如不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融贯于创新的经营管理机制之中,如不通过加强企业管理,转换机制来促进观念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将企业的经验理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渗透到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的。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杜绝随意性,增强企业自身的约束机制,实现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员工岗前、岗位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改善和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健全和完善在用人、用工、薪酬、升迁、奖惩、安全生产等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知竞争机制,加大力度,兑现承诺,激发员工敬业爱岗,争创一流,奋发向上的热情。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和谐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谐。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首先,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其次,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
三、构建企业文化关键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环节切入,重点突破,持续投入。
一要靠领导者的示范带动。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精神领袖。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影响示范的表率作用,团结信任的激励作用、培训员工的“园丁”作用和发现典型的“伯乐”作用。因此企业领导者要用高度的热情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更要身体力行,鼓掌助威。
二要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网络。企业党组织和党政领导要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涵盖机关各部门、基层、单位直至生产一线的企业文化建设网络,党政工团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之中,做到制定企业发展目标、经营战略与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建设、热爱自己的企业文化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
三要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原则和具体措施。通过对企业历史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和职工思想动态的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企业文化发展方案。使文化建设目标清晰、有的放矢、指向明确、有章可循。四靠职工的积极参与。干部职工对企业理念、精神的认同感及主人翁意识是提高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的关键。要在职工中营造和倡导昂扬向上、守信明礼、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使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信念抱负。使文化建设由被动转主动、自发转自觉,能动转行动,形成文化兴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五要持之以恒。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绝非朝夕之功,要舍得投入,耐得寂寞。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时而具,随事而动。通过挖掘、整理和宣传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企业文化内涵丰满、继承创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