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实践研究
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实践研究
[摘 要] 河南省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于2013年正式开展,旨在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为国家战略规划制定、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灾害预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有力保障。项目过程中在组织、设计、推进等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优化。
[关键词] 地理国情;普查;内外业一体化;基础测绘;地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 P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52-3
Abstract:The first national geography census in Henan Province was officially carried out in 2013,which aimed at master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eography elements and humane factors,and revea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economical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so as to realize the service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for government,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and to provide a powerful guarantee for national strategy planning,spatial planning management,regional policy making,calamity warn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public service.During the project process,the organization,design,progres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need to be considered and optimized.Keywords: geographical condition; census; inside and outside Integration; basic survey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前言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学管理需要,更好地反映我国各类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与关系,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决定2013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实践
2.1 组织实施
按照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统一部署,河南省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普查领导小组由26部门联合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普办)设在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小组成员单位需要结合本省、本行业实际提出地理国情普查的设计建议,提供本行业已有的专题资料,在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的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小组成员单位间有序的组织和沟通很重要。但是,当前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间存在着沟通不畅、行业自我保护、数据资源共享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
具体承担普查项目的生产单位,需要分别成立组织实施组、技术支持组、项目监督组,其中组织实施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落实、项目进度的统计;技术支持组负责技术设计,技术指导,资料分析和基本汇总统计等;质量监督组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促使项目顺利实施。
2.2 顶层设计
国家地理国情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普办)负责编写全国范围的实施方案,普查内容及指标的总体设计,全国范围的总体设计是根据一般情况开展的,满足国家级基本统计分析的需求。作为省级普查机构,省普办负责依据国家的总体实施方案设计本省实施方案,依据国家基本内容指标分类结合本省普查特点及普查目的扩展本省的内容指标。地理国情普查讲究边普查边应用,在开展普查前,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县、市、省级的不同普查目标展开设计,因地制宜地进行普查数据内容分类体系设计、对国家级普查内容及指标进行有效扩充,以满足本地区的特殊应用需求。这一步工作做得好,普查应用可以在本底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很方便地开展。如果顶层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应用需求,在后期将会出现大量补充数据采集的情况,否则该地区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将仅仅满足国家基本的统计分析,失去地域特点。
2.3 资料分析
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中明确,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和统计分析阶段,收集利用权威专业部门现势性较好、规范程度较高的资料,特别是充分利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属性内容,为普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1]。通过国家和省级普查办公室的协调,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收集到了一些行业和部门的专业资料,其中主要利用的有交通部道路资料、国家水利普查资料、河南二调境界资料等,这些数据资料现实性较好,图形和属性表达完整。卫生、教育、民政等资料多是属性表格,没有图形信息,可以作为属性参考使用。行业和部门资料格式多样,数据的语义与地理国情有较大差异,资料的分析利用非常关键。宜采用整个省级任务区为单位统一分析利用的方式,一个部门作为资料分析处理的出口,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生产单位各自的理解不同而导致利用方式不同,产生的数据属性内容不统一、无法接边等问题。
河南从事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的单位多达19家,资料的分析利用存在不统一的现象。例如境界资料的利用,未在数据生产之前与周边省份、省内各市、县的界线利用上达成共识,导致数据采集范围不统一,接边困难。
另外,资料利用如何更加方便,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可以采用生成资料数据层,作业中与地理国情数据层在作业软件中叠加,使用属性拷贝或属性刷的方式,提高效率。
2.4 生产流程
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从事的传统测绘项目生产流程不同,地理国情普查采用了内外业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不同于传统纸图调绘的底图打印、现场标注、外业转绘及内业整理等复杂工序,采用一体化外业调绘设备,能够同时实现底图缩放、符号化显示、属性信息调取与修改、图斑编辑修改、调绘信息标注等功能,内业数据生产人员同时也是外业调绘人员,对自己生产的数据和调绘的区域情况都很熟悉,核查的同时进行数据编辑与修改,避免了内外业作业人员及作业场所交替变化带来的流程拖沓及质量隐患[2]。一体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需要电子调绘系统或者便携式电脑的硬件支持,内业和外业能较为顺畅的衔接,提高生产效率。
2.5 成果整理
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工作内容,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包括数据成果、普查报告、图集图件、软件系统等,成果形式多样,组织方式严格。有些成果需要以省级行政区统一汇交,有些则需要以县级行政区域范围来汇交。文档、元数据、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的文件名和格式、放置路径均有完备的要求。成果整理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需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此项工作。每类成果在生产中依据相应技术规定,如:《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地理国情普查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集成建库设计方案》等。在成果完成生产后,依据《GDPJ 07-2013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整理汇交。
2.6 质量检查
地理国情普查的质量要求高于以往的传统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从生产过程监督到一级、二级检查、预验收、正式验收,多环节控制,检查手段由人工检查与计算机自动化检查相结合。其中计算机自动化检查分为概查、详查两个过程,可以说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检查环环相扣、层层把关、逻辑严密。自动化检查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数据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在数据属性录入、拓扑关系、逻辑一致性、分类精度、表征质量检查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地理国情普查是全新的项目,在项目开展初期,由于数据要求复杂,检查软件的开发有所滞后,经过数据生产、质检和软件开发商的长期磨合,不断提升数据自动化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程度,最终满足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数据采集生产质量目标。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质量检查的依据有《GDPJ 13-2013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抽查规定》、《GDPJ 09-2013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和相关的数据采集、生产技术规定。分析应用
党和国家领导对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据张高丽副总理对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要求:“普查的成果重在应用。„„要促进信息共享,规范普查成果管理,促进普查成果转化和广泛利用;要强化数据分析,加强对普查成果的深度开发,寻找规律性,预测趋势性,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是应用的基础,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设计及采集的初期,即每个地域的顶层设计时就应该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普查数据内容分类体系设计、对国家级普查内容及指标进行有效扩充,以满足本地区的特殊应用需求、突出地域特点。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经过基本统计、综合统计、分析评价等一系列统计分析,得到相应的普查成果,国家级、省级地理国情普查将基于“天地图”或政府内网发布地理国情信息成果。根据不同地域的需求,基于专题地理信息成果,组织开发相应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地表覆盖、遥感影像和地表三维数据库开发地理国情监测平台。转型升级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传统的基础测绘工作,生产包括DLG、DOM、DEM、DRG在内的基础测绘产品,向政府和各行业提供的是纸质或电子图幅。在社会经济、政府决策、行业规划和监测等领域参与甚少。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测绘工作的新职责、新任务和新要求,是测绘服务科学发展的新手段、新途径。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应立足于基础测绘,重点为各级政府综合规划、决策、监督等服务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参考信息和数据,与此同时,要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测内容互为补充[3]。同时,地理国情普查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也为基础测绘工作带来良多启发,极大地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工艺流程的革新。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应把握好历史机遇,积极转型升级服务方式。结语
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为普查数据的统计提供翔实的数据基础,建立统一时点的本底数据库,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承担常态化、动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实现“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持续进行地理国情监测,形成多样化地理国情信息产品,以利于充分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为国家战略规划制定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灾害预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有力保障”[1]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2013-9-17.[2] 杨靓,等.地理国情普查一体化生产组织模式探讨[J],遥感信息,2014(8):29.[3] 刘若梅.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定位思考[N].中国测绘报,2011-4-8.
第二篇:北京地理国情普查
北京市第一次全市地理国情普查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市地理国情普查是为掌握本市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把地理空间信息与经济、人文、自然等基础统计数据相结合,形成全市经济、人文、自然专题空间数据和综合统计分析报告,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空间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市情监测应用奠定基础。
二、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全市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实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三、普查的时间安排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地理国情普查作业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为此成立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委,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成立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专家顾问组,协助普查办公室研究普查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普查工作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普查办公室研究提出需领导小组决策的建议方案,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沟通联络,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负责组织编制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申请普查经费,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做好管理、成果上报、信息汇总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提供数据资料,建立共享机制。
五、普查的经费保障
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并加强管理,专款专用。
六、工作要求
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础测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测绘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要逐级上报,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对在普查中所获得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保密。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要求,为开展普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地理国情普查宣传口号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1] 地理国情普查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 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普查的时间安排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
工作要求
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础测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要逐级上报,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对在普查中所获得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保密。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三个方面,即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国情和分专题的地理国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
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数字高程模型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自然营造物和人工营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地表覆盖不同于土地利用,一般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等。地表覆盖通常采用规则格网形式的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进行描述。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信息(以下简称地理国情要素)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如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要素实体,湖泊、河流、沼泽、沙漠等自然要素实体,以及高程带、平原、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通常采用要素模型(也称作对象模型)来进行描述,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基本对象。
综合考虑上述三类信息,提出本次地理国情普查使用的内容分类对象 及采集指标。本文件未涵盖完整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指标体系。
地理国情信息分为 12 个一级类,58 个二级类,135个三级类。[3] ★论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两者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又有区别的概念)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为社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经济、适宜的人口密度、良好的居住环垅、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宜的生活氛围等,从而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又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两者的关系在于:(1)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上的。
(2)土地可持续利用比集约利用土地具有更深刻的涵义。
(3)土地的合理利用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能以牺性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代价。土地的可持续
利用必定是合理利用。
(4)可持续利用土地是比土地集约利用更为广泛的概念。
总之,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效集约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最终取向。
★我国是基于什么背景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如何理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时代背景:
①人地矛盾尖锐需要注意耕地资源保护
②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压力迫使我们关注有限的耕地资源
③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造成对大量耕地资源的占用
理解:在我国未来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应不断提高,达到耕地的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动态平衡。所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及其特点★ 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资源调查中,rs和gps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源,同时gps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gis则对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1、利用rs技术获取遥感影像资料、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rs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成熟。它能快速、动态地提供地球表层的信息。通过rs获取现势性较强的遥感影像资料,能最直观的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应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纠正、色彩平衡等处理后,生成更新调查所需的正射影像图(dom)。特点:信息量丰富、全天候、信息获取周期短和多光谱特性
2、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和接收机价格的进一步降低,gps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在内的资源调查各个领域。现在gps在实时状态下,精度已经能够达到厘米级,这种被称之为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已被新西兰规范权威机构确定为地籍测量的一种适合方法。事实上,gps作为一种成熟的数据采集技术,无论是在采集精度、作业速度适应性还是在数据质量等方面,都能够满足土地资源调查中数据采集的要求。特点:(1)全天候;(2)全球覆盖;(3)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4)快速省时高效率:(5)应用广泛多功能。
3、应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设。gis具有区域综合能力、动态预测能力,能用于自然过程的机理分析与建立预测模型。土地资源调查是针对土地的各种资源、各种自然属性进行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各种自然属性的空间和统计数据库,信息来源有土壤图、气候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自然灾害图等。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这些图的叠加建立起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库,存储大量的土地资源及其背景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服务。
★空闲宅基地比例过大:
(3)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对空闲宅基地进行台理开发,可以下几方面入手: a开发改造旧宅基地。b.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镇发展。c.健全审批制度d.实行有偿使用。
★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专门化技术方法及新技术的应用★
专门化技术方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对所研究事物的实际考察方法。这是土地资源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2)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按事物特性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事物的分级与归并。
(3)评价法。评价方法是研究事物在一定用途条件下,对事物进行鉴定或分等定级的方法。(4)规划法。规划法是根据需要与可能及未来发展的目标要求,对事物利用的各种方案优化,以使对事物利用后可达到经济、社会、环效
益综合最优的结果。(5)决策法。决策法是对事物利用方向的选择,因而它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一种研究方法。
新技术在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1)数学方法在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数学方法一方面能使土地资源研究趋于定量化,另一方面也可使最优化及预测能够得以实现。(2)遥感遥测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即利用航空相片和陆地资源卫星相片进行解译,以研究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编制不同
比例尺的土地资源图。
(3)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信息系统是一个根据一定的目的收集信息数据(资料),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最后输出适用的,并满足一定目的的系统。篇二:重庆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培训方案(报批稿)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培训方案(报批稿)根据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需要,为建立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技术规范的地理国情普查队伍,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办公室计划开展全面、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特制定此方案。
一、培训工作的主要原则及依据
(一)培训工作的主要原则
1、分期举办:按照普查工作整体部署和实施步骤,分阶段、分期举办培训班。第一阶段为管理及上岗培训;第二阶段为专项技术提高培训及技术交流。
2、分类培训: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分三类人员进行培训。第一类为市委办局国情普查相关人员;第二类为区县普查办相关人员;第三类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普查生产作业员等生产技术管理人员。
3、统一教材:统一使用由市普查办编制印刷的包含总体方案、实施方案、技术规定等培训内容的学习教材。
4、持续培训:在第一阶段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普查工作实际需要,适时推进第二阶段专项技术提高培训及技术交流。
5、人员考核:每一阶段培训结束后,由市普查办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对考核合格人员颁发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二)培训工作的依据
1、《国务院关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
2、《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地普发[2013]1号);
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重庆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 领导小组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195号);
4、《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5、《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2-2013);
6、《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3-2013);
7、《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4-2013);
8、《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pj 05-2013);
9、《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20130918);
10、重庆市普查办发布的有关规定。
二、第一阶段管理及上岗培训
1、面向普查生产管理人员
(1)培训对象
符合普查任务培训资格的生产单位分管领导、生产及技术管理人员。
(2)培训目标
使受培训人员熟悉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内容、主要任务、工作流程、技术方法、预期成果和相关管理规定。具备开展技术方案设计、生产装备配置、实施进度监督和质量过程控制等工作能力。
(3)培训内容
讲解地理国情普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讲解普查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讲解普查实施办法、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规定;介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讲解普查内容与指标;讲解普查质量管理办法(质量控制、监督管理、成果检查与验收),讲解质量检验与评价相关技术规定与标准。
(4)培训安排
拟定于10月16日;地点:重庆市勘测院6楼会议室;课时:1天;人数:预计30人。
2、面向普查技术员培训
(1)培训对象
直接承担正射影像制作、数据采集、核查、处理、统计分析和质量检验等地理国情普查生产作业工作的全体技术人员。
(2)培训目的
使受培训人员了解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内容、主要任务、工作流程、预期成果等,了解普查实施办法、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各项管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熟悉掌握普查的基本技术路线和流程,准确把握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熟练掌握正射影像制作、数据采集、核查、处理等具体生产作业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具体的质量要求,具备承担具体普查作业任务的能力。
质量检查员应重点掌握普查成果质量检验的基本技术路线和流程,掌握普查成果质量检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承担具体普查成果质量检验任务的能力。
(3)培训内容
讲解地理国情普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讲解普查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讲解普查实施办法、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规定;介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详解普查内容与指标;详解正射影像制作、数据采集、核查、处理等生产作业流程与操作;介绍统计分析流程与操作方法;讲解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要求;介绍普查预期成果;详解相关软硬件工具使用方法和技巧。
详解普查质量管理办法(质量控制、监督管理、成果检查与验收),详解质量检验与评价相关技术规定与标准。
(4)培训安排
拟定于10月至11月;地点:重庆市勘测院9楼会议室;课时:4天;人数:预计600人。
3.面向市委办局普查相关人员
(1)培训对象
市委办局地理国情普查负责人。
(2)培训目标
使受培训人员正确理解地理国情普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掌握普查实施的目标内容、主要任务和相关管理规定,了解普查运用的相关技术、普查生产作业流程、组织管理模式和预期成果,具备协调完成有关普查工作能力。
(3)培训内容
讲解地理国情普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详解普查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说明普查实施办法、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规定;说明普查内容与指标;介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介绍生产作业流程;介绍数据库设计与建设;概述统计分析流程、方法和结果;讲解各类资料收集与使用的原则与方法。
(4)培训安排
时间:待定;地点:重庆市勘测院6楼会议室;课时:1天;人数:预计30人。
4.面向区县普查办人员
(1)培训对象
各区县普查办人员。
(2)培训目标
使受培训人员正确理解地理国情普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掌握普查实施的目标内容、主要任务和相关管理规定,了解普查运用的相关技术、普查生产作业流程、组织管理模式和预期成果,具备开展区县普查工作能力。
(3)培训内容
讲解地理国情普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讲解普查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说明普查实施办法、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规定;说明普查内容与指标;介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介绍生产作业流程;介绍数据库设计与建设;概述统计分析流程、方法和结果;介绍关键技术;讲解各类资料收集与使用的原则与方法。篇三:10号——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 gdpj 0x-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8月 5.1.1数字普查底图.......................................................5 5.1.2纸质普查底图.......................................................6 5.2作业步骤及要求.............................................................6 5.2.1数据准备...........................................................6 5.2.2数字普查底图.......................................................7 5.2.3纸质普查底图.......................................................8 6 质量控制....................................................................9 6.1检查要求...................................................................9 6.2检查内容...................................................................9 7底图输出....................................................................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纸质普查底图图廓整饰.....................................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理国情要素符号设置.....................................12 本文件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规定之一。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文件起草组成员:梁安宝、曲平、王刚、李军、汲旭生、岳昊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的相关要求。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环节,是内外业衔接的关键点,基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者基础地理信息与必要的专题数据,叠加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用于外业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的充分利用,可提高外业调查的效率,减少外业工作量,对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的模式和方法,本规定适用于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是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的依据。
第四篇: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探究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探究
[摘要]地理国情在基本国情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国情普查可以了解国家的生态环境、自然地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于空间物体的分布情况、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作用的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要素内容进行探究,为国家开展地理国情的监督和测量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 基本要素 内容探究
[中图分类号] P622+.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113-1
地理国情普查对于了解地理空间的分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使国家能够根据地理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经济建设、使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得到科学的配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技术难度非常大、工作过程非常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对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便于提高地理国情普查的水平,为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前期准备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可以为国家开展地理国情的监督和测量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但是它又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工作过程复杂的工程,因此,在进行地理国情普查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笔者具体阐述如下:
1.1信息资料的收集
收集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通过卫星作用形成的影像,地理分布的一些数据。
这需要几个部门的分工配合,例如,需要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关于土地权属和使用方面的数据信息;水利部门提供关于湖泊、水流方面的情况以及水利设施的建造情况;需要交通部门提供新修建的或者改建的道路的具体情况,这不仅包括道路的具体名字、级别、代码,还包括道路的建设材料、尺寸大小、道路的铺设情况以及周边的附属设施情况;旅游部门要对保护区的建设、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公园的建造、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政部门负责对乡镇、城市街道或者行政区划的情况进行汇总和收集;规划部门主要负责对国家规划的区域进行统计;教育部门和医疗部门就负责对学校等教育教学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分布进行资料的收集;当然,还可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对相应的项目进行收集,例如地图、行政区划或者其他的一些参考数据。
1.2机器设备的选用
在进行地理国情普查的时候,会用到大量的机器设备,不仅包括软件系统,还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可以采用专门的测绘系统,检测系统;硬件设备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皮尺、定位系统、摄影机、交通工具等。
2收集的信息资料的选用
在做好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机器设备的选用等地理国情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后,就要开始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选用。对于收集的比例尺不相同的基础的地理信息资料,二者如果在差别比较小的情况下,就选用比例尺比较大的资料进行信息的选用,而将比例尺比较小的资料作为备用或者补充。
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信息资料,则需要根据一定的地理国情普查的指标和标准进行选用,从而能够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料进行一个完善。
在选用地理国情信息资料的时候,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对于采集的数据信息同真实的地理国情之间的差异必须要小于等于五个像素,在特殊情况下,必须要小于等于十个像素。要保证一基本要素与另一基本要素之间的衔接的准确性,相互之间的过渡不能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对于地理国情基本要素在内容上和分类上不够明晰的,可以参照试点方案进行具体的操作。
3对特殊信息的收集需要进行实地调查
对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的数据资料进行选取的时候,往往由于资料的局限性而仍然无法对具体的信息数据进行确认的情况,这就可能需要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实地的调查,对于一些属性和范围无法确定的基本要素,需要进行实地的调查,补充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例如,对于铁路信息资料进行具体的核查的时候,就要对铁路的具体名称、始发和终止地点进行调查;对于道路的核查,需要对道路的名称、道路的建设材料、道路路面情况进行核查;一般可以采用定位系统进行有效定位、采用测量距离的仪器对道路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测量,然后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和测算;对水系的测算则要对水系的岸线进行测量和标注,对无法判别的则要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测量,例如水系的名称、种类、水质的特点、作用、面积和体积等等。
4严格保证收集的地理国情基本要素的质量
地理国情基本要素的内容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例如数据信息的内容是不是够全面,是否有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数据信息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数据统计表是否准确,是否出现偏差;数据各个属性和数值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各个要素之间是否合理的衔接,是否会有空白区域或者重合区域,造成统计的数值的不准确。
在实地调查中也要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例如,在实地调查中是否全面地考虑到了诸方面的影响,是否有考虑不周全的情况,各个要素的属性判断是否准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关联性,要及时地对实地调查进行总结和报告。
5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可以了解国家的生态环境、自然地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于空间物体的分布情况、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作用的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必须要对个基本要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基本要素的收集、选用和审核都要保证一定的质量,这样才能根据最具代表性的数据信息对国家的发展作出决策和预测,从而全面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测绘技术装备.2013(04).[2]孙艳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J].测绘标准化.2013(01).[3]文学虎,鲁小丫,倪文辉.利用P5影像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探讨[J].遥感信息.2012(03).[4]任娟,周旭斌,陈泽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技术方法[J].北京测绘.2009(01).
第五篇:地理国情普查信息
江夏区全面启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2014年3月27日,江夏区召开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江夏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武汉市副市长张光清出席会议并讲话,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泽江主持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全面总结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市测绘研究院积极配合完成。市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示范意义,值得全市各区借鉴。
张光清在会上强调了开展全市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前期试点工作的成绩,指出了各部门在本次普查中的职责,并对下一步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
会议要求从五个方面开展下一步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把握目标要求。各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时、规范、创新”地完成普查工作;二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由市国土规划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区级政府、市直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并全力参与。市财政和各新城区、开发区财政要确保普查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各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成立相应机构;三是科学普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要按照“统一领导、统一组织、部门协作、共同参与”的原则,科学设计,切实强化过程质量,确保普查数据真实有效,并落实有关的保密要求;四是注重应用,发挥普查效益。应坚持需求牵引,边普查边应用,促进信息共享,强化数据分析;五是要以扎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精神圆满完成为期两年半的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2月26日下午,湖北省人民政府召开湖北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和安排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会议由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新武主持,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克振出席会议并讲话。
许克振充分肯定了湖北省前期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我省普查工作开局良好,为确保普查工作全国“一盘棋”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下阶段普查工作的开展,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同等重要。全面系统掌握我省地理国情信息,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推进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
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全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各项工作。重点从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加快进度、保证质量,保障经费、强化监督,创新方式、确保安全,加强宣传、凝聚力量等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三要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边发展”,推动我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要抢抓机遇,把普查、监测和应用有机结合,扩大成果应用,加快产业发展,提升工作能力。
许克振强调,地理国情普查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扎实推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确保圆满完成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任务,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五个湖北”建设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陈文海就全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重点任务、进度安排、组织实施、质量控制、成果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作了总体安排说明,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科学筹划,积极协调,主动服务,优质高效地做好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省财政厅副厅长洪流对做好普查财政保障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意见,表示省财政部门将深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履行财政职能,积极支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联络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有关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市、州、县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