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

时间:2019-05-13 13:4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

第一篇: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

中盐安徽盐化集团组织干部员工

学习沈浩和小岗村精神

6月1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集团总部组织人员到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那种勇于改革创新并对全国农村改革带来深远影响的“小岗村精神”; 学习和弘扬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沈浩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首先参观了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聆听了工作人员对小岗村30多年来创举历程的详细介绍。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鲜红手印,创造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大包干”纪念馆则通过《决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等,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参观完了“大包干”纪念馆,一行人径直来到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陈列室内沈浩同志生前工作、生活的照片以及实物真实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沈浩同志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以说是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短暂的小岗之行,大家感触颇深,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扬“小岗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要把小岗村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积极应对新形势变化,不断探索盐化工企业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机遇;同时,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舍己为公、无私奉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高尚品德。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为集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赴凤阳小岗村参观考察报告

赴凤阳小岗村参观考察报告

唐智慧(政法管理系13级法律事务一班)

摘 要 本文以2014年12月6日至7日,随思政部老师去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为线索,通过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大包干纪念馆,具体描述了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心得。

关键词: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大包干纪念馆 红手印 改革 正文

2014年12月6日,第一次踏上了小岗村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诞生、孕育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因此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一、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感想

(一)、奉公无私,情系小岗

“两人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是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的前言,也是沈浩同志兢兢业业六年的真实写照。

2004年,当他第一次走进小岗村,就仿佛注定了与这片土地的生死相依,沈浩同志被选派为安徽第一批下派农村干部,赴凤阳县小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间3年。此时的小岗虽然中国农村改革发祥地的名声在外,但是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刚上任的头两个月里,他跑遍了全村108户人家,与每一位村民促膝长谈,谈的话题只有一个小岗只有发展才能富裕。沈浩同志为小岗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小岗修上一条水泥路,这条路并没有采取招标的方式,而是发动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按劳分酬,既省了钱又凝聚了全村人的心。沈浩同志也天天扎在工地里,与村民们一起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没有一丁点儿的官架子,而这条路就是后来的“友谊大道”。通过这件事小岗人的心里有了数,这个书记是真心来为小岗办实事的!

春去秋来,转眼间沈浩的任期满了,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和他的老伙伴们,又聚到了一起,这一次他们的集聚不是为了别的,他们要把沈浩留下。几天后,一张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了省城,请求让沈浩在小岗再干3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红手印更能一个中国农民最质朴的情感呢?组织上征求沈浩的意见,他低头沉默,家有牵挂的老母妻女,然而他还是做出了留下的抉择。98个红手印,牵住了他的心„„

(二)、干事创业,生死相依

在第二个任期内,沈浩凭借着极其敏锐的经济头脑,以及财经专业毕业和省财政厅工作的经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带领小岗村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引进多家大型现代化企业入驻小岗。新小岗,在深化改革展翅高飞,2005年获得“中国十大名村"荣誉称号。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是沈浩来到小岗之初的三倍。

2009年秋,眼看着沈浩的第二个任期又快到了,小岗人又坐不住了。沈浩同志这样对满心焦虑的村民们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一辈子留在小岗!”9月24日,小岗村村民又摁下了186个红手印,再次挽留省城来的好书记,这一次的红手印寄托了富裕起来的小岗村人更远大的梦想!

一语成谶,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太累了,太累了,他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这一天,小岗村哀云笼罩,小岗人无不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一张“请愿书”默默地在一双又一双手中传递,洒满泪水的纸上,再一次摁下了一个又一个红手印,这一次他们请求将他们的亲人——沈书记永远留在小岗。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同志“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是这样写的: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三)、学习榜样,反省自身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习沈浩精神,那么学什么,怎么做,才是真正践行沈浩精神呢?沈浩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村级组织的带头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内涵,那满是红手印的请愿书,代表了群众最高的褒奖,一座座现代化企业坐落小岗,小岗旧貌换新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然而小岗人仍忘不了心心念念的好书记——沈浩,泪水已然不足以寄托对群众贴心人的深深怀念,唯有沿着榜样未竟的事业方向,努力奋斗,才是对榜样最好的致敬。

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准确找准自身定位,努力扎实学好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现今,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早已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学习沈浩精神,就一定要学习沈浩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劳动换来,还是依靠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难的实干精神,绝不浪费父母任何一分血汗钱。六年的时间,沈浩改变的不仅仅是小岗村的经济面貌,改变的还有当地人陈旧的思想,这几年里小岗先后引进了一批现代化模式的大型企业,带动了小岗经济的发展,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所以我们在学习沈浩精神的同时,还要不忘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作为有着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更加要充分发挥好大学的基础作用,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不断锻造自己成为优秀的生力军!

二、大包干纪念馆感想

(一)、敢为天下先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去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这是一首传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的凤阳花鼓词,也是那个年代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凤阳现在是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地方,但凤阳被大家熟知,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出了个皇帝朱元璋;其二是解放前讨饭出了名;其三是包产到户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走进大包干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当年大包干的生死契约,鲜红的十八个红手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年按下这十八个手印的人,是在拿生命做赌注,由于大包干不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邻村的村民疑惑、检举,公社进行批评,勒令合并,还暂扣了分配给小岗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十八位村民担惊受怕。1979年是小岗农村改革最关键、最艰苦的一年,前有多个中央文件明令禁止“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后有春耕农时的不待,滁县地委给大包干报户口,省委批准干三年,才让小岗人悬着的心稍稍放松。

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指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大包干从此有了全国的“户口”。1981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大包干得到了小平同志的肯定,紧接着的1982年1月1日,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从小岗开始,吹绿了整个神州大地!

(二)、与时俱进,不断向前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如今的凤阳花鼓歌早已不是当年的讨饭谣了,而是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曲了。如今的小岗村推动土地流转,并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为契机,正在开启新一轮改革。

首先,明确了小岗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依法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实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用循环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发挥小岗村品牌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小岗村旅游品牌,发展以红色旅游基地和观光生态农庄相结合的旅游业。紧接着,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基础上,小岗村村集体为全村村民统一购买了养老、新型合作医疗;农作物和家庭财产等四项保险,建立起了小岗村教育教学奖励、困难家庭生活保障、创新发展奖励等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小岗村社会保障体系;每年春节期间村里都举办春节联欢会和红歌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利用农家书屋、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等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开展文明户评选;成立锣鼓队、花鼓队等村民文艺队伍,经常组织村民开展集体舞、健身舞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三)、抢抓机遇、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 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充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然后,大量乡镇企业出现,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和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渐开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拥有八亿农村人口,“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发展和僵人民的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将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语 小岗村,一个普通而又非凡的中国农村,普通是因为它只是千万个中国农村中的一个,非凡是因为它用四纸红手印书写了一段传奇。农民的选择,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动力。大包干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明确农民的责、权、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扭转了中国农业徘徊不前的局面。沈浩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年人艰苦奋斗、扎根基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作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行宇.欢迎您来小岗村.中国小岗村,2014-12-16.[2] 张严平、王圣志、周立民.《永远的红手印》.党建.2010(02).[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三篇:参观凤阳小岗村有感

参观小岗村有感

3月28日,在董部长的带领下,我们宣传部集体成员来到小岗村学习。

**省**县小岗村,是一个中国既普通又独特的农村,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源头,因为沈浩和大包干为世人熟知。

在沈浩同志的墓碑前,大家首先为他送上一捧鲜花,并在他的深深鞠下三个躬。沈浩同志从**省财政厅来到基层小岗村,告别家乡,告别家人,只身一人,一干便是6年,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勤奋务实,勇于创新,鞠躬尽瘁。最终积劳成疾,倒在工作的第一线,年仅45岁。这一次,小岗村居民的红手印,永远的将他留在了这里,陪伴他心爱的这片土地长眠。他以实际行动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学习。

随后,我们一行人又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个个栩栩如生雕塑,真实地再现了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从怀疑到肯定,从小岗村到全中国的历史进程,使同志们切身感受到,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如今新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的发扬这种精神,攻坚破难,向社会主义更高的方向前进。

沈浩同志走了,当年18位农民大多也走了,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不朽,依然在绽放着光彩。在如今一名名高干落马,一只只老虎被打的时代,反腐倡廉不仅仅需要法制的严厉,也需要加强官员党性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向沈浩、焦裕禄等党员模范。如果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都能俯下身子,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真真切切做好事、做实事,何来贪官污吏?何来腐败贿赂?怎能不提升政府公信力?怎能不增强民众好感度?

作为一名党员,我承诺,我会向沈浩同志学习,向小岗村18位农民学习,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今后以实际行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从思想、工作、作风上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奋工作。

第四篇:安徽凤阳小岗村服务业创业计划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2010年“三小”论文

题目:

安徽凤阳小岗村服务业创业计划

学 号: 600921315 姓 名: 罗

刚 专 业: 商务管理 班 级: 09商务商务策划 指导老师: 马志荣 完成日期: 2010.9

安徽凤阳小岗村服务业创业计划

09商务商务策划 罗刚

7月11日由师生共八人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经过近9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第二天一大早我没就奔赴我们期待已久小岗村。

咋一看,小岗村与其他村差不多,但心里有感觉视乎又不一样。呆着许多问题我们踏入了小岗村,看着小岗村的一笔一划,不时的在脑中回旋、思索。看着昔日的毛草房,再看看如今的大马路和绿化带,小岗村就像一个历经沧桑后平静祥和的老人。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安宁和美好。

我们在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中充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实践活动,在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的讲解员学习,然后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开展服务,进行讲解。了解了沈浩同志带领小岗人民大包干的足迹及改革历程。当日,同学们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并向小岗村干群和电影的部分主创人员深入了解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让我们看到了沈浩同志是如何将昔日的小岗建设成如今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同学纷纷表示,他们吃住在小岗虽然条件有些艰苦,但此次实践活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以沈浩同志为榜样,深入基层,为农民服务的决心和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精神面貌。㈠小岗记忆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东部,隶属小溪河镇,距京沪铁路5公里,距省道307线7公里,距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均20公里。但这些看似方便的交通网络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在1978年之前此地一直为饥饿和贫穷困扰。它当时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然而这样一个村是怎样成为中国新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到了找到答案的地方——大包干纪念馆来寻找改革的根源。

小岗村的大包干存在它的必然性,也存在它的偶然性。凤阳花鼓传遍天下,“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它描述的是这一地区长达600年的生存困境,仅仅为了博取自己生存的权利,凤阳的农民们要背井离乡,四处乞讨。家庭人均收入仅1000元,所以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要寻找新的出路,改革是必然的。同时它也是偶然的,当年的茅草屋的主人严俊昌。他是这个拥有571亩地和10头牛的生产队的最高领导者。在历次的社会运动中,这样的民间领袖总是不断地冒出来。他们是旧时代的家族领袖,是新时代的生产队队长或者村长,或者任何时代和统治者加给他们的名称。而严峻昌的弟弟严宏昌的弟弟是这18户人家中唯一读过中学的人。按照农村尊重读书人的传统--在过去的时代中,乡村领袖基本上都是基层的知识分子--这个大耳大嘴,高颧高鼻的年轻人和他的兄长一样,成为这些村民中的领袖。按照作家凌志军的说法,他的相貌“与他的那位同乡,即600多年前横扫天下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很有相似之处”。所以在这样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改革又存在着偶然性。

终于在1978年12月,这个冬天,农闲,缺粮,心慌,小岗村所在的凤阳县遭遇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穷则思变,无路可走的小岗村村民做出了大胆的选择,把原来的公有土地,分给每一户耕种。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人家聚集到一间草屋中,开始密谋一件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18户村民,签订了一份秘密合同,按下手印,立下生死状。同时无意中传遍整个中国的事。新的农村改革制度就这样诞生了!㈡小岗现状

目前,小岗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拥有849户、3823人,耕地面积8713亩。;从人均纯收入来看,小岗村2007年人均达到6000元,比该村2003年的2300元增加了近2倍。随着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家庭都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用电器和小型农用机械,许多农户看上了数字电视,有4户村民购置了高档轿车,102户翻盖了新房,2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⒈农业方面

从此,小岗村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1978年,小岗村拥有五百一十七亩耕地和十头牛,““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也就是说1955年到1970年这15年间小岗村年均每亩耕地生产粮食133000/517/15=17斤。目前的生产水平小麦每亩需种子15~20斤。(数据参考扩展阅读《风起青萍末》)⒉基础建设

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小岗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修建多条水泥道路,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有112户农户通上自来水,修建

了“大包干”纪念馆、档案馆和信息中心等。⒊发展旅游

以“纪念馆”带动旅游业。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自2005年6月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去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还被列为省市县青少年教育基地。凤阳县已把小岗村旅游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与县内的皇陵、皇城、韭山洞等景点连线、捆绑推介。目前,小岗村已开发形成的旅游项目有: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村文化广场、葡萄采摘园、蘑菇大棚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景点。

⒋引资促经济

着力办好工业园,实现小岗村跨越发展。2004年初,组件成立小岗村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打开了小岗村工业经济发展之门。小岗村大学生创业园、外来人员创业园等均初具规模。第二代小岗人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办起了小岗面业、钢构厂、装饰材料厂、节能电器公司等工业企业。

㈢小岗对中国的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上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的关系。而这一直接结合的特殊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题中应有之意。马克思认为,“不论社会生产形式如何,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要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不同的经济时期。”在阶级社会里,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紧紧地与土地直接结合在一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农村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962年,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为陶铸和王任重在广西龙胜调研基础上,写的关于实行产量责任制的报告,作了“问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的批示。毛泽东也曾经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至1984年的8146亿斤。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由于利益的内在推动,使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总之,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㈣对小岗的思考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注重从多方面去考察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情况。队员们走访小岗村村民,就小岗村发展现状及远景与村民进行详细交流,同时他们还以“拉家常”的形式来了解村民的生活满意度状况。随后,队员们在村委会走访学习,进一步了解到了小岗村目前以发展农业为主,轻污染工业为辅的规划方向以及小岗村面临的发展瓶颈。通过此次与村委的交流,同学们收获了可以提供给其他农村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回校后,我们仔细思考,小岗村现在一栋栋新楼房、宽大的马路、还有葡萄园无疑是让小岗村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要富起来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农民的土地有限,虽然葡萄的种植使他们收入增加不少,但毕竟无法搞大规模。大量的土地闲置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同时小岗村的旅游也很不错,有着广泛的市场,可也有着他的制约,问题就是留不住人,游客的人均消费低。没有广泛的打开市场,形成了“有钱没地儿花”的情况,着严重的阻碍了小岗村旅游业的发展。

要想致富小岗人民还要不断奋斗,旅游要进一步开发,农业要机械化。还有更多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待处理。这次实践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都是我们在学校都学不到的,对我们大学生将来创业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0一0年九月

第五篇:赴凤阳小岗村实地考察教学活动

赴凤阳小岗村实地考察教学活动

2012年4月8日,滁州学院53名同学赴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那种勇于改革创新并对全国农村改革带来深远影响的“小岗村精神”,学习和弘扬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沈浩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首先,参观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聆听了讲解员对小岗村30年来的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鲜红的红手印,创造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大包干”纪念馆则通过《抉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等,真实的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参观完“大包干”纪念馆,回望入口处按着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不禁深受触动:“18位农民以托孤形式签下的生死契约让我想到,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是我们学生需要着重培养的,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永不过时。”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小岗人解决了温饱,也是凭着这种精神,沈浩带领小岗村人,走出了“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的困境。带着崇敬,大家来到了沈浩同志的墓地。由于正在新建,队员们并未停留太久,只是庄严的注目,一些队员默默地留下了热泪。

接着,我们来到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进入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14个鲜红的大字“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这是胡锦涛对沈浩同志说的话。是的,简单的语言却是对他最大的肯定。虽早已学习过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但今天实地参观他的住所,队员们还是感动得流下眼泪。陈列室内沈浩同志生前工作、生活的照片以及实物真实的向我们展现了沈浩同志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沈浩同志可谓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沈浩同志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从群众最关心,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干实事,赢民心。门上那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对联道出了他为民服务的精神,他因此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这是无声的褒奖。紧接着,队员们观看了纪录片。短短的18分钟,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动情处,大家留下了泪水。为这位好干部感到自豪与骄傲。沈浩同志生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通过认真观看沈浩同志纪录片,大家一致认为,沈浩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切实履行科学发展观,扎根基层为民做实事、做好事,是当之无愧的楷模。参观结束后,走在沈浩生前主张修建的快速通道上,摩托车、小轿车不时疾驰而过,新民房、大企业等不断跳入眼帘。“去年,实现固定资产投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听到如此解说,大家感叹道,30多年前“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只能在纪念馆才能见到了。

短暂的小岗之行,大家感触颇深。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要切实发扬“小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无私奉献,严于律己,舍己为公的高尚品德。

文学与传媒学院

凌乱

下载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凤阳小岗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东北大学赴凤阳小岗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理学院 数学1001 20100738 徐甜甜 摘要: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沈浩是前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探访乡村改革足迹,投身三农科学发......

    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范文

    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2010年7月12日,在指导老师唐世海、马志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访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展开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暑期社会实践。这......

    朝阳三小党员参观凤阳小岗村及沈浩纪念馆

    朝阳三小党员参观凤阳小岗村及沈浩纪念馆 金秋十月,朝阳三小全体党员来到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 党员们怀着对开创“包产到户......

    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

    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在电视上看过《永远的忠诚》后,眼中浮现了去小岗村的场景。今年有幸,得以实现,甚是高兴。走进小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听导游说,这条路以前不好......

    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

    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 摘要:本文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重点考察 发展 集体 经济 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强有力的精英人物不在场,团结务实......

    赴小岗村考察学习体会

    赴小岗村、华西村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以学习沈浩精神和借鉴新农村建设经验为目的,我市委组织部安排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40多名党支部书记到享有“中国改革第一村......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新闻稿[样例5]

    2013年7月24号到7月28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顺利完成了他们的暑期实践活动 小分队以“重温大包干历史,关注小岗村发展”为主题,对农村改革的发源......

    最美安徽之凤阳(推荐五篇)

    最美安徽之凤阳 凌晨三点近四点,在芜湖火车站边的高价网吧,我从垂下的眼皮下救回自己在凤阳的那段最真实的经历。 出行,最先应考虑的问题该是乘车,可是偏偏很无语,作为极易脑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