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领域专家

时间:2019-05-13 13: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领域专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领域专家》。

第一篇:建筑领域专家

刘俊

专家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专家职位:副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高级工程师

擅 长:建筑给排水、水景、市政给排水、工业废水

专家领域:消防工程、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工业供水技术、饮用水水质安全技术与管理、应急供水技术与管理、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排水系统及管网技术与管理、轻工业废水、规划、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水再生利用、阀门、泵、景观水设计与水体治理、节水技术与管理、雨洪控制与利用、医院废水、垃圾渗滤液、自控模拟、游泳池及温泉、给水设备、管材管件、过滤器材、材料、泳池、水景观、喷灌设备、加热、冷却、软化脱盐设备、消毒、投药设备、污、废水处理设备、饮用水设备、膜处理设备

个人简历

教育概况(大学至今):学位、学校、专业 大学、同济大学、给排水专业

工作简历及成果业绩:

1986~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 获建设部、教育部、省市优秀工程十几项

论文及专著:

住宅设计资料集、建筑消防技术、江苏省民用建筑水消防设计规范、PAP铝塑复合管设计规程、浅谈1211全烟煤组合分配系统设计、浅谈自动喷洒灭火系统设计、论雨淋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论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

科研及项目动态:

江苏省建筑节能标准、箱泵一体化标准图

郭劲松

专家单位:重庆大学B区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家职位:教师 专家职称:教授、博导

擅 长:

1、排水工程;

2、污(废)水处理工程;

3、水污染控制规划。

专家领域:消防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技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化学工业废水、规划、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水再生利用、自控系统及软件、垃圾渗滤液、其他废水、自控模拟、过滤器材、材料

个人简历

教育概况(学位、学校、专业):

1985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给水排水专业本科 1991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市政工程硕士

工作简历及成果业绩:

1985年大学毕业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工作,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及工程建设甲方现场管理。曾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多项重大、重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建设。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重庆建筑大学工作至今,其间参加主研了国家“

七、五”、“

八、五”、“

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完成过多项重庆市及横行科技项目,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曾获北京市、建设部、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项,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次。

专业论文、著作:

自92年以来:在《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排水》、《水处理技术》、“Water Ttreatment”、《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重庆环境科学》、《环境科学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环境工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姜文源

专家单位:中国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专家职位:主任 专家职称:教授级高工 擅 长:给水排水

专家领域:建筑给水、建筑排水、节水技术与管理、雨洪控制与利用、水业政策、水业市场、工程施工、消防工程、过滤器材、材料、管材管件、泵、阀门

个人简历

1935年12月生于浙江慈溪市。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名誉委员等职务。1953年起在上海市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习,1957年分配至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1969年下放至湖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978年转入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1985年调入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1998年退休,受聘于上海沪标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自参加工作43年来,参加并完成《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规范16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等手册11部18册,《建筑给水排水设备器材术语》等产品标准9项,《水泵隔振及其安装》等标准图集18项,《气压给水技术》等技术书籍12册,《建筑给水排水的范畴和体系》等论文百余篇,1992年获全国工程建设标准与定额先进工作者称号。

吴赳赳

专家单位: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 专家职位:调研员

专家职称:高级工程师

擅 长:粒状材料过滤,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给水与废水处理,水厂设计。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技术、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工程施工、工程监理、消防工程

个人简历

1942年11月出生,四川威远人。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调研员,高级工程师。1967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198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84年任广西建筑工程学校副院长,1987年任广西建筑职工大学校长,同年评为高级讲师。1990~1993年任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1993~2000年任院长,2000年2月改任调研员。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广西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广西给水排水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务。30多年来先后从事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教学、科研、设计和管理工作。在粒装材料过滤技术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人工轻质新型陶粒滤料过滤技术”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型双层均匀滤料过滤技术”1993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过多篇论文、译文,出版过《给水工程》等中等教材。1985年获广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86年被评为广西建筑业劳动模范,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获建设部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被评为广西优秀专家,1998年被广西选为国家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

刘超

专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专家职位:副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管理、轻工业废水、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地下水污染修复、垃圾渗滤液、自控模拟、泵、风机

高旭

专家单位:吉林东北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专家职位: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高级工程师

擅 长:给水处理、污水处理

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技术、排水系统及管网技术与管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筑给水、自控模拟、消防工程、过滤器材、材料、泵、自控系统及软件

赵锂

专家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 专家职位: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 院长 给水排水设计

专家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擅 长: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专家领域:

个人简历

教育概况:于1985毕业于哈尔滨建筑与工程学院学士学位。工作简历及成果业绩:1985—1992,建设部建筑设计院;1992-1994;也中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也门共和国);1994--1997:建设部建筑设计院;1997——2001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巴基斯坦文化综合设施;

2、乌干达国家体育场;

3、二炮清河营区幼儿园;

4、外交部怀柔培训中心(建设部直属单位二等奖);

5、北京外语大学出版大楼(建设部二等奖,北京市9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6、麒麟广场;

7、北京和平友好会议中心;

8、深圳威尼斯大酒店;

9、深圳第二工人文化宫。专业论文、著作:

1、《开创节水先列的马萨诸塞州大便器新标准》《建筑设计通讯》1990.4;

2、《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写人之一);

3、《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给水排水》2000.7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程师论文二等奖;

4、《管道特性曲线和水泵的选择》《给水排水》2000.3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程师论文一等奖。

工作经历:

1981-1985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给水排水专业 学生 1985-1991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工程师

1992-1994 也中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也门共和国)工程师/翻译 1995-1996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

1997-2003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公司 副总工程师/机电设计部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3-2008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设计研究院 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工程业绩:

1988年4月-1990年1月 乌干达国家体育场 4万人座综合体育场 工种负责人 1994年9月-1995年5月 北京外语大学出版楼 2万m2 综合办公楼 工种负责人 1994年3月-1994年8月 外交部怀柔培训中心 2万m2酒店及会议中心 工种负责人

1996年6月-1994年12月 北京和平友好会议中心5万m2 四星级酒店及国际会议中心 工种负责人 1997年12月-1998年6月 威尼斯酒店 6万m2 五星级酒店 工种负责人 1997年4月-1997年12月 远洋中心18万m2 高度149m 综合公建 工种负责人

2000年2月-2000年6月 徐州国际商厦13.43万m2 建筑高度170m 综合公共建筑 工种负责人 2002年10月-2003年2月 华融大厦 5万m2 高度129m 工种负责人 2007年3月-2007年6月 南通新城小区冷暖热三联供 35万m2 设计总负责人 2007年6月-2008年3月 北大国际医院 30万m2 机电设计总负责人、审定 2008年2月 黄山玉萍假日酒店 7万m2五星级酒店 工种负责人 2008年2月 深圳京基金融中心 40万m2 高度439m综合公建 审核审定 社会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 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 资深会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 副理事长

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热水分会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工程师协会 理事长

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题设计 专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家库 专家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 专家 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教育评估委员会 委员 建设部房屋建筑强制性标准咨询委员会 委员 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 委员 全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工程 评审咨询专家 全国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管路附件标准化委员会(SAC/TC237)委员 《给水排水》杂志 常务理事 《亚洲给水排水》杂志 编委会主任 《水务世界》杂志 编委 《给水排水技术动态》杂志 编委 北京工业大学 客座教授 主要论文、论著:

1997年 《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措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者之一 2001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实例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者之一

2004年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实例范本-给水排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委会主任 2004年 《实战型房地产EMBA课程精选(2)》 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者之一 2005年 《建筑给水排水实用设计资料

(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编之一 2005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实例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编之一 2006年 《住宅建筑规范》实施指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者之一 2006年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实施指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编之一 2008年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实施指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编之一 2008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制组负责人之一 2008年 《绿色建筑(200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者之一 2008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委会主任 2004年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测试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 《亚洲给水排水》杂志社 主编

2004年 《2004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备考题及答案》 《给水排水》、《亚洲给水排水》杂志社 编委会主任

1998年11 居住建筑的机电设计 《建筑学报》 第二作者

2000年 管道特性曲线和水泵的选择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2000年7 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给水排水》 作者 2001年3 威尼斯酒店给排水工程设计 《给水排水》 作者 2002年1 游泳池的一池多用技术 《给水排水技术与产品信息》 作者 2002年4 大型地下停车库消防设计 《给水排水》 作者 2002年3 塑料给水管道在热水供应系统中的应用 《给排水与水工业》 作者 2003年1 热泵用于生活热水的制备 《给水排水技术与产品信息》 作者 2003年5 非吊顶场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布置探讨 《给水排水》 作者 2003年10 住宅建筑排水设计 《给水排水》 作者 2003年 住宅小区室外环境给水排水设计浅议 《给水排水》增刊 作者

2004年1 三种常用铜水管及管件标准的异同对比与应用《给水排水》 第二作者 2004年3/4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编制概要 《亚洲给水排水》 作者 2004年 SARS过后看住宅排水的卫生性能 首届中国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 作者 2005年3 住宅建筑热水设计 《给水排水》 作者 2005年1/2 建筑给水排水实用设计资料

(一)简介 《亚洲给水排水》 作者 2005年3/4 《住宅建筑规范》简介 《亚洲给水排水》 作者 2005年5/6 关于衬塑钢管系统在节约资源方面的思考 《亚洲给水排水》 第一作者 2005年10 《住宅建筑规范》有关内容介绍 《给水排水》 作者 2006年8 二次供水水质保障技术 《水工业市场》 作者 2006年10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实施指南介绍 《建设科技》 作者 2007年3 建筑给水排水技术规范(标准)现状与发展 建筑机电工程 作者 2007年20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编制探讨 《中国给水排水》 第二作者 2007年7 氯化聚氯乙烯(CPVC)管道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应用 《给水排水》 作者 2007年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确定 《给水排水》 第二作者 2007年4 管道直饮水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给水排水》 第三作者 2007年10 《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内容简介 《给水排水》 第一作者 2008年Vol.34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编制要点介绍《给水排水》增刊 第一作者

2008年9 建筑节水关键技术与实施 《给水排水》 第一作者 2008年12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的任务与展望 《给水排水》 作者 2008年10月 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 第一作者 2008年10月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简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 第二作者 2008年10月 钢塑复合管连接件的改进方向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 第一作者 主要科研项目:

国标《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设备章负责人 给水排水节编写人 国标《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编制组组长 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技术规程》 CJJ110-2005 编制组组长 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 CJ94-2005 编制组组长 行业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5 编制组组长

行业标准《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08 编制组组长 协会标准《小区集中热水供应技术规程》CECS222:2007 编制组组长 国标《食品和供水工业用不锈钢螺纹接头》(GB/T21359-2008)编写人 国标《食品和供水工业用不锈钢弯头和三通》(GB/T21472-2008)编写人 协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CPVC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34:2008 编写人 行业标准《餐饮废水隔油器》CJ/T295-2008 编写人 国标《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 编制组副组长 国标《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编制组组长 国标《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标准》 编写人 国标《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编写人

《二次供水技术规程》 编写人 国标《薄壁不锈钢管道连接技术规范》 编制组组长 行业标准《公共浴室水质标准》 编制组组长 行业标准《公共浴室给水排水技术规程》 编制组组长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城市旧居住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 负责人 主要获奖项目:

1996年 丰泽园饭店 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 铜奖 主要设计人 1999年 外交部怀柔培训中心 获建设部直属单位优秀工程设计 二等奖 工种负责人 2000年 北京外语大学出版楼 第九届国家优秀工程设计 铜奖 工种负责人

2005年 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培训中心及福田分局办公楼 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 二等奖 工种负责人 2007年 深圳威尼斯酒店 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 二等奖 工种负责人

2007年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华夏奖)二等奖 设备章节负责人 2007年 《管道直饮水技术规程》CJJ110-2005 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华夏奖)三等奖 项目负责人 2000年《管道特性曲线和水泵的选择》获第二届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作者 2000年《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获第二届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作者 2002年《住宅热水系统的循环》 获首届全国太行杯热水技术优秀论文 二等奖 作者 2002年《热泵用于生活热水的制备》获首届全国太行杯热水技术优秀论文 优秀奖 作者

2004年《三种常用铜水管及管件标准的异同对比与应用》获第三届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一等奖 第二作者

2004年 中国管业十大新闻人物 中国建设报

2006年 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工作 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 优秀专家 2007年 获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突出贡献奖

2008年《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编制要点介绍获第四届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第一作者

2008年 深圳游泳馆 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备(给水排水)优秀设计奖 一等奖 2008年 深圳威尼斯酒店 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备(给水排水)优秀设计奖 二等奖

2008年 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服务用房 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备(给水排水)优秀设计奖 二等奖

2008年 城市天地广场(原:远洋中心)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备(给水排水)优秀设计奖 三等奖 2008年 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原:深圳湾大酒店)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备(给水排水)优秀设计奖 三等奖

刘志刚

专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专家职位:院副总 专家职称:教授级高工

擅 长:给排水结构,民用建筑,整体预应力水池结构设计。English。

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工程施工、结构、污、废水处理设备、过滤器材、材料、保温、防腐器材、管材管件、风机

个人简历

天津大学土木系统建筑结构专业,学士学位,1979--1983;

吉林工业大学数力系计算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85-1988;

工作简历及业绩:

1、鞍山汤河水源供水工程,净水间沉淀池,输水隧洞设计(20万吨/日)。

2、大连引碧工程,输水管线(钢管)、金州净水厂结构专业负责人(120万吨/日)。

3、吉林2水厂,结构专业审核(10万吨/日)。

4、吉林污水处理厂,结构专业审定(40万吨/日)。

5、四平污水处理厂,结构专业审定(15万吨/日)。

论文:

1、山地水厂滑坡处理,《特种结构》98.4

2、钢管设计程序及破裂理论分析,《特种结构》99.1

3、钢管过沼泽地处理,《供水与排水》98.4 现在从事大型水池、地下车库等大型结构无缝设计及施工指导。长春105×95×7m露天曝气池(无缝)正在施工中。

庄明惠

专家单位:中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 专家职位:

专家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擅 长:对智能建筑;建筑给排水,消防;机械工厂的供、排水,及水处理有所了解。专家领域:规划、建筑给水、建筑排水、金属制造业废水

许永敏

专家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专家职位:院主任、工程师 专家职称:高级工程师

擅 长:建筑给排水设计与设计监理、施工等。

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工业供水技术、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工程施工、工程监理

勇俊宝

专家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专家职位:设备总工 专家职称:研究员

擅 长:消防给水、气体消防、建筑给水排水 专家领域:建筑给水、建筑排水、消防工程

罗万申

专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专家职位: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教授级高工

擅 长:给水处理、污水处理

专家领域: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建筑给水、建筑排水、膜处理设备

鲁宏深

专家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家职位:副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高工(教授级)

擅 长:建筑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设计

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供水管网技术与管理、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规划、建筑给水、建筑排水、消防工程

冯凯

专家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专家职位:所副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高级工程师

擅 长:环境工程设计,包括水处理、垃圾治理、河道治理、供排水管线等;污泥处理处置等

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技术、排水系统及管网技术与管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水再生利用、河流治理、金属制造业废水、医院废水、垃圾渗滤液

钱勇

专家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专家职位:综合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专家职称:高工

擅 长:排水工程设计,包括管网、泵站及污水处理

专家领域:消防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技术、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管理、排水系统及管网技术与管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建筑给水、建筑排水、污泥处理设备、阀门、泵、风机、管材管件、消毒、投药设备、污、废水处理设备、膜处理设备

第二篇:建筑领域专家入库标准(试行)

建筑工程评标专家入库标准(试行)

基本条件:

1、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

2、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并具有重大项目实践经验;

3、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 8 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

4、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标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 65 岁;

5、未曾因违法、违纪被取消评标资格的;

6、未曾因在招标、评标以及其他与招标投标有关活动中从事违法行为而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特殊专业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入选条件可适当放宽。

专业条件:

建筑工程类似项目规模标准如下,申请人须有 3 项类似项目业绩。

1、规划:主持编写或评估过建筑工程专项规划;

2、投资策划与决策:主持编写过 50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或项目后评价报告;

3、设计:担任过 50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或 100000平方米以上居住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

4、监理:担任过 50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或 100000平方米以上居住建筑工程总监理工程师、副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工程师;

5、工程造价:担任过 30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或 50000平方米以上居住建筑工程土建或安装工程造价主管;

6、施工:编写过 30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或 50000平方米以上居住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担任过 30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或 50000平方米以上居住建筑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项目技术负责人;

7、货物:担任过《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试行)》对应建筑机械、锅炉、起重运输机械、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等科研、设计、生产制造的相应设备技术负责人。

第三篇:质量管理领域专家的自我介绍

请大家一起来欣赏由好范文为大家提供的质量管理领域专家求职的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大家来参考一下。

在公司工作三年多时间里,我先后从事多种工作,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同时,利用工作之余报读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的在职MBA《职业经理人》学习,并顺利通过学校的考试和导师的认可,并取得《国际注册职业经理人证书》和研究生学历,同时不断的自我学习管理学大师余世维博士和知名管理学院的相关课程及大量有关企业战略发展、经营管理、营销策略、人才激励等录像和文字资料,对企业经营有了一个初步了解。通过学习,发现成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正确的目标+详实的计划+顽强的意志=成功;人人都可以成功;经营企业也是这样。也正是因为学习,让我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自信,不但使我喜欢上了质量管理行业,而且逐步明确了人生职业理想,争取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专家。

大胜靠德。我是品德成功论的忠实信徒,但并不排斥个人魅力论。因此,我在把诚信作为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重视培养自己积极主动的心态以及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圆熟技巧。

独木难成林。在以往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与他人融洽相处、团结合作,在培养了我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管理、沟通和协调能力。我渴望迎接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管理公司整个品管部,这个工作非常适合我的发展方向和兴趣所在。

诚然,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我还欠缺很多,但我相信,若有幸得到公司全体同仁的信任和指导,具有谦虚好学、务实上进、追求卓越以及坚韧性格和奋斗精神的我,定能在您的指导下,在丰富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日趋完善。同时,我也会竭我所能献出我的才智,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

第四篇:碳材料领域专家盘点(石墨烯及碳纳米材料)

碳材料领域专家盘点(石墨烯及碳纳米材料)

本文为大家主要盘点石墨烯及碳纳米材料领域的部分专家,供大家参考,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欢迎补充指正。

Andre Geim

石墨烯发现者、201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战略委员会主任。

刘忠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

主要从事低维材料与纳米器件、分子自组装以及电化学研究。发展了纳米碳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方法学,建立了精确调控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结构的系列生长方法,发明了碳基催化剂、二元合金催化剂等新型生长催化剂,提出了新的碳纳米管“气-固”生长模型等。

刘兆平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石墨烯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技术等。

许建斌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石墨烯及新型二维固态半导体电子及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探讨;纳米技术在固态电子材料和器件中的应用(如扫描探针显微术和近场显微术,纳米材料和器件构筑与表征)等。

王立平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新型强润一体化以及耐磨蚀薄膜材料及其航空航天和船舶领域应用研究工作。前不久其所在团队成功突破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研发及应用的技术瓶颈,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等。

王建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有三维碳烯的拓扑Node-Line物性;结构与高压相变;表面吸附与重构;金属的高温非谐效应等理论计算研究等。

任文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等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制备、物性与应用: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宏观体材料的CVD控制制备;高品质石墨烯的化学法规模化制备;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石墨烯在柔性光电器件和储能器件方面的应用探索;石墨烯在热管理、功能涂层、复合材料等方面的规模应用等。

林正得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生长石墨烯薄膜与其它二维原子层材料、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三维石墨烯结构、以及在热管理、传感器、能源领域的应用等。

冯新亮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首席教授

主要从事二维纳米石墨烯的合成研究,宏量制备高质量二维石墨烯材料研究,合成水溶和油溶可加工石墨烯研究,基于石墨烯的二维纳米能源材料和电子器件研究,基于石墨烯电极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和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应用研究,可控纳米结构功能碳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储存和转化的应用研究(主要基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光解水,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和催化剂的研究)等。

高超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高分子基纳米化学与材料:

有机纳米大分子(树枝状聚合物、柱状聚合物刷及其它复杂结构/构造聚合物): 设计、合成、组装及应用;无机纳米材料的高分子化;生物--纳米化学、材料与器件;石墨烯纤维等方面的研究等。

孙立涛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动态结构表征等研究工作。

李雪松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等。

成会明

炭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先进炭材料的研究,促进了碳纳米管的研究与应用。制备出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材料、毫米级单晶石墨烯,发展了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技术等。

李永舫

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受体光伏材料。

马振基

左一为马院士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台湾高分子学会教授,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的癌症诊断与治疗研究。

戴黎明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碳纳米材料(碳管)在医疗和能源应用。

康飞宇

清华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层间化合物,石墨深加工技术。

戴宏杰

斯坦福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片。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以及纳米生物医学以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是国际碳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刘开辉

北京大学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一维碳纳米管、纳米线,二维石墨烯等。

甘良兵

北京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开孔富勒烯,杂富勒烯,富勒烯包合物等。

赵宇亮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富勒烯在肿瘤治疗方法应用等。

朱彦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及其他新型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纳米材料的光电转换特性;高性能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研究等。

智林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富碳纳米材料的构建与结构控制;高性能富碳纳米材料;富碳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重点研究以高效、清洁能源为应用背景的多功能富碳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组装及其化学及物理性质的调节和控制等。

朱宏伟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等。

冷金凤

济南大学教授,有色合金及复合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长期潜心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研究工作,近几年主要致力于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品质制备技术及微观机制研究,在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已申报多项技术发明专利并发表多篇论文。

史浩飞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微纳加工与新型材料研究。

邱介山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炭素材料研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多相催化等方面的研究,涉及碳素、碳纳米材料等。

Rodney S.Ruoff

著名石墨烯专家、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多尺度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大学教授。在材料领域尤其在碳纳米材料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曾经在金刚石、富勒烯、纳米碳管和石墨烯领域做出了多项杰出工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最早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Nature2006)、利用铜基底生长单层石墨烯薄膜(Science2009)并得到了厘米尺度石墨烯单晶(Science 2013)。

冯冠平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

冯冠平先生致力于石墨烯的产业化发展,从全世界带回70多名石墨烯领域的人才,成立了30多家石墨烯企业,被誉为“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

Stephan Roche

ICREA研究员,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icn2)纳米理论与计量组组长,理论物理学家

主攻量子传输和纳米材料设备的计算以及模型的发展。

卢红斌

复旦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的制备研究;石墨烯复合材料及相应产品的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

海正银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涂料核电应用。

Luigi Colombo

剑桥大学石墨烯中心博士

Antonio Correia

欧洲石墨烯大会主席

Francesco Bonaccorso

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路线图制定者、意大利技术研究院石墨烯中心储能负责人

Ahn Jong-Hyun

韩国成均馆大学柔性电子实验室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在柔性电子应用。

Kim Sang Ouk

韩国科学技术院首席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传感器。

吴忠帅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及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

Jari Kinaret

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和碳管。

Andrea C.Ferrari

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战略委员会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为柔性电子、传感器、生物医疗。

Vincenzo Palermo

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战略委员会副主任

Vladimir Falko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双层石墨烯光电特性。

Byung Hee Hong

Graphene Research Laboratory Director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在光电器件、能源应用。

Soon Kyu Hong

韩国釜山国立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碳管&石墨烯海水淡化。

Rahul Raveendran Nair

英国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防腐涂料等。

杨世和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富勒烯新型光电转换材料。

Kenichiro Itami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筒状碳纳米带。

Robert J Young

英国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等。

Seung Kwon Seol

韩国电气技术研究所KERI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碳管与3D打印等。

Wang Qijie

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图像传感器等。

Vittorio Pellegrini

意大利技术研究院(IIT)石墨烯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制备及其在储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等。

Il-Young Song

韩国三星集团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大薄膜制备及设备开发等。

Tianyi Yang

日本东芝研究科学家

Tao Hong

日本索尼锂锂电池研发工程师

Kosuke Nagashio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电子特性、界面行为等。

戴贵平

北卡中央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锂离子电池。

Gianluca Fiori

比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Alberto Bianco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刘建影

上海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

阮殿波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博士(总工程师)

张华

南洋理工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Synthesis of noble metal nanostructures;

2.Investigation of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 of novel nanomaterials;

3.Synthesi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

4.Computational chemistry related to novel 2D nanomaterials(such as metal dichalcogenide nanosheets, metal and semiconducting nanoplates, etc.)。

Norbert Fabricius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德国)

在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主要负责“微系统技术”“纳米技术”等项目。

Felice Torrisi

博士,剑桥大学剑桥石墨烯中心的研究助理,三一学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石墨烯和二维纳米材料分散体,油墨和涂料的开发以及它们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基于Felice Torrisi博士的研究成果在印刷柔性/可拉伸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有良好的应用。

Pedro Gómez-Romero

西班牙巴塞罗那材料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科学家

主要从事导电高分子与氧化物材料的研究,并开发其在燃料电池,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应用。

Dusan Losic

澳大利亚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领军人物、阿德莱德大学石墨烯中心主任

其团队研究涵盖石墨烯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纳米应用医药学等多个学科,以及新纳米材料的研究工艺与设备,旨在解决健康、环境和农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Alain Pénicaud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发展了溶解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的方法,特别是熵驱动的热力学与解离,最重要的是溶解过程无需超声。

吴恒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阻隔材料等。

王晶晶

中船重工725所厦门分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等。

金章教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等。

张亚妮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定向碳纳米管及其连续纤维在储能与轻质防弹领域的应用等。

Barbaros ZYILMAZ

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石墨烯柔性穿戴等。

第五篇:关于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

关于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

今天,我们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听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出席今天座谈会的,既有经济学家,也有社会学家。刚才,专家学者们做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对“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任务、举措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参会的其他专家提交了书面发言,请有关方面研究吸收。下面,我就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讲点意见。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8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第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多次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二,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我多次讲,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对这个客观现象,理论界进行了很多讨论,可以继续深化研究,并提出真知灼见。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当然,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加大投入,鼓励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第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改革已进行40多年,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体制机制随之不断完善,才能不断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第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当前,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有不少担忧。我们认为,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当前,在推进对外开放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二是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第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事实证明,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认真研究并作出工作部署。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上我重点讲了几个问题,以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其他问题,希望大家深入思考,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2015年11月23日,我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作了讲话,最近《求是》杂志发表了这篇讲话。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在,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一是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二是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三是把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四是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下载建筑领域专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领域专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医药领域专家1——江英桥 - 南山政府在线(5篇)

    南山区核心技术突破项目(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责任专家名单及简历 生物医药领域专家1——江英桥 一、 工作单位:广州市药品检验所 二、 研究领域:中药检验、中药分析、......

    建筑系

    系(部)工作职责 系(部)是学院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部门,全面负责本系(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其职责范围是: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

    建筑

    附件: 山东建筑大学校级优秀毕业生名单 1、 土木学院(76人) 李伟张维杰沈健刘晓艳王利陈娟汤济旭魏开佳李书蓉刘聪 孙梁刘林王宇峰 尚兴磊孙乾于犇 刘军张绪峰李海霞 韩笑周子......

    建筑文档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特征值”的说明[转帖]好像有人以前问过,不知道现在对他有没有用.一、原因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

    浅谈建筑

    经常看到其他专业的好多不十分了解建筑学专业的人士希望跨专业重读建筑学专业的情况,其心可嘉,其诚可感,但是我想说的是,多数情况下“其志必惑”! 原因如下: 1、建筑学专业的学生......

    学建筑

    土木工程专业考证种类及条件 一、本科毕业后一年后自动转为助理工程师,评为助理工程师后四年评工程师。如果是搞施工就考建造师做到一定时间后可以考一个监理工程师.如果搞预......

    学习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重要讲话要点解读[共五篇]

    学习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重要讲话 要点解读2020 年 9 月 22 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

    学习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汇编)

    学习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 重要 讲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 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