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工作1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严抓师生养成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生命教育、绿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学校的“和谐绿色德育”。
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要牢固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德育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岗位的育人功能,自觉承担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工作。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该确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观念,把教书和育人的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
本学期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拿起表扬、赞美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继续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要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相关管理和考评细则。以2008年一月参加的省班主任培训高级研修班学习为依据,制定详实的班主任培训方案,认真组织班主任培训学习,并继续组织班主任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用专家的理论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努力在本学期内在绿色班级创建上取得成效。
3、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科德育功能。
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4、抓好“三个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这一有利资源,定期召开会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要定期召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建立家校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全体教师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作用,通过家教经验交流、给家长的一封信、课堂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引导。
二、强化“育人”目标意识,突出养成教育重点,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本学期的养成教育确立以“抓养成教育,建和谐校园”---学生绿色行为训练周为主题,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并实施养成教育系列化工程,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的教育、培养,促进学校良好的风气形成,促进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积极研究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对策、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人,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
1、用“规范”育人。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农大子弟校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农大子弟校学生绿色行为训练周活动方案》、《农大子弟校常规检查细则》、《农大子弟校学生大课间活动管理细则》为依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加强观察、监督、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和卫生等习惯,继续以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争夺流动红旗”、“读书之星”、“绿色少年”活动为抓手,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体系。
2、用“活动”育人。学校坚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继续规范升旗仪式、提升国旗下讲话的教育
含量。以班会课为平台,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课教育活动,本学期我校德育活动将以“2008!感恩—回报”为主题,设计具体详实的活动方案,深入细致地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将主题宣传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宣传教育,使学校成为文明创建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利用纪念日、节假日时间开展实践感恩活动,通过学生的社区公益活动等,深化教育效果。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用“文化”育人。我们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内涵,协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的氛围,提高教育品位。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科学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目标,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高水平、高品位的德育活动。
常规工作:
一、加强体卫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目的,按质量,按课程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认真落实“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日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值日生及值日教师每日做好督导工作。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监管力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校卫生监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督促学校整改,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学校群体性传染疾病的发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降低学生近视率。
3、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做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好各类艺体竞赛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艺体特长和竞技水平,争取在区六月份艺术月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重视师生心理疏导,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能使大家心情舒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要耐心倾听、全面分析、积极引导,防止感情用事,简单粗暴,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本学期将继续重视特殊家庭儿童的生存状况,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的监督,力争家访面达到100%。利用这一途径及时详细了解学生情况,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结合学校省级科研课题《创建绿色学校》的阶段研究---本学期研究重点为“师生绿色行为、绿色心理探究”将更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加大力度。投资建设标准心理咨询室,以成为香坊区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为目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和资料。
三、继续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加强学生法制、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制度,不断增强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着重抓好交通、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四、提高德育科研意识,申报德育科研课题。
本学期将申报省级德育科研课题---《创建绿色班集体》,用课题引领,在班级管理、特色集体的创建上寻找新途径,新方法,班主任应以科研课题为契机,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将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班级管理工作,通过科研提升自身能力,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各月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各班制定班队工作计划。
2、健全各项检查评比制度。
3、开展《雷锋精神伴我行》系列主题班队会活动。4、3月8日开展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5、各班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农大子弟校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农大子弟校学生绿色行为训练周活动方案》、《农大子弟校常规检查细则》、《农大子弟校学生大课间活动管理细则》。
6、《2008,你感恩了吗?》动员活动。
四月份:
1、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遗志。
2、班主任工作培训。
3、申报省级科研课题。
4、召开主题班队会。
5、“感恩”活动课堂教育系列。
6、绿色行为训练。
五月份:
1、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主题教育,通过活动培养队员的劳动技能,激发队员热爱劳动的热情和情感。
2、开展大队竞选活动。
3、班主任工作培训。
4、“感恩”实践活动。
5、绿色行为训练
六月份:
1、组织参加艺术月竞赛活动。
2、《欢庆六一》队报评选活动。
3、评选先进班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队干部。
4、班队工作总结
5、绿色行为训练
七月份:
1、期末家长会。
2、假期活动安排。
根据市、区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班主任素质为重点,明确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专题培训、校本培训、自我研修”三种形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知识渊博、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型团队。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为全体教师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总结
针对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改革深化、社会转型、思想开放、道德多样、价值多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及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系列要求,根据我校的德育工作基本思路,坚持方向性,增强时代性,注重基础性,突出实践性,强化针对性,发挥主动性,提高实效性。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初中德育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认真实施落实构建学校新型德育体系。确立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通过调动校内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良好的德育工作体系,正确地处理好学校的德育教学与其它文化课教学的辩证关系,抓住德育的契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德育的良性循环。
一、坚持德育创新,构建新型德育体系。
在近几年构建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中,学校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初步构建起具有时代风格的、符合中学生特点的、彰显学校特色的新型德育工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特征是: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途径多样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评估规范化、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成果实效化。
(一)确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既有层次性又有衔接性的德育目标体系。
例如我们校确立的德育目标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注重理解、竞争与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求知精神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自觉成为四有新人。
在德育目标的定位上,实现了理想的目标与现实的目标的机有结合,体现了德育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能面对现实又能适应未来。
(二)创建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既有传统性又具现代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
根据德育目标确定德育内容。我们在构建德育内容体系时,既秉承传统,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又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德育内容以新的内涵。坚持遵循德育主体性原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人文精神,创新德育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创新,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为两翼,即“一主两翼”的德育工作特色。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体细化为“爱国、爱校、爱班级、爱亲、爱友、爱自己”。依此确定各年级教育内容。
2、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我校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说脏话、净化校园”的口号,长期开展了“遵规守纪,做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学生举止端庄,行为典雅,形成了严谨、勤奋、活泼、上进的优良校风。我们把养成教育看成是对学生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提倡要用21世纪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养成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中,我们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设立了心理辅导员,定期请心理专家作心理辅导报告,开辟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时间,不定期出版心理健康小报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八大系列,即课程系列、咨询系列、活动系列、渗透系列、家庭系列、社会系列、教师系列,心理环境系列。这些系列的有效进行,彰显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三)开辟由课上到课下、由校内到校外,既有主渠道又有多载体的德育途径体系。
1、狠抓主渠道,实现教学的育人功能
学校教育的性质和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不仅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且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阵地。由此,要实现德育的基本目标,抢占德育工作的制高点,就必须熟练地把握课堂教学,以实现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对象三要素的顺畅传导,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教育。语文课主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教师们都能深度挖掘、准确捕捉教育点。
2、精心设计载体,创造活动德育。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
——设立专题活动月。确定每年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学生养成教育,五月份诚信系列活动,六月份社会实践,九月份学尊师爱校活动,十月份“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十一月份感恩系列活动,十二月份文化艺术节活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和谐优美环境。如艺术节、读书月、体育周、书画展等。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风雨无阻,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班、团会活动,此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在班集体建设上,我们首先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选用有正确教学思想、师德高尚、热爱学生、善于科学管理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其每双周集中培训一次,每学期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其次抓实班团干部队伍建设,对班团干部民主选举,每学期提前上学2天集中培训,总结班级工作、述职等。以班团会各种活动为载体,尤以班会突出,每次班会主题鲜明,如以身边出国学生来信为主题设计的“游子思归”的爱国主义教育班会,“超越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等成效显著,各班均有反映班级特色的班风。
3、指导家庭教育,主动争取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首先提高家长的素质,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校长公开电话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运用典型案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其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教育民主的具体体现。
(四)选择适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既有针对性又有科学性的德育方法体系。
落实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德育观,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开展教育,我们采用了正面教育法(学雷锋报告会、参观访问、传统报告会等)、评价激励法、榜样引导法、自我启迪法、实践锻炼法、学科渗透法、环境熏陶法、个别谈话法、艺术陶冶法、行为训练法、亲身体验法等。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实现了德育内化,如春风雨露,育人无声。
第三篇:德育工作材料
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概况
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201人,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3368人。其中城镇学生1083人,农村学生2285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而有偏重农村的初级中学。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甘肃省标准化无烟学校”、“甘肃省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庆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镇原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镇原县示范性初中”等荣誉称号。2006、2007、2008、2009年毕业会考名列庆阳市前一,二名,连续四年夺得 “镇原县初中毕业会考一等奖”,多次被评为 “镇原县教育工作管理综合考核先进集体”。得到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学校取得瞩目的教学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学校有一支业务精良,善于教学的教师队伍,和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教学传统,更得益于学校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一支敢于管理长于管理的管理队伍,才使得学校巩固率连年提高,流失率逐年降低,已连续四年控制在1.8%以下,使98.2%的在校学生享受九年义务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
一、完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打造一流德育教师队伍。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近年,学校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德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分管,政教处牵头,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的立体化管理模式。校内建立“学校-年级组-班级”的三级管理机制。确立了“严管理、重考核、创特色”的总体思路和“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方配合”的指导原则,制定了德育教育工作整体规划,强化了学校德育教育常规管理,健全完善了岗位责任制、班主任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表彰制度、例会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等,使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走上了制度
1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全员动员,多措并举,齐心协力,提升学校巩固率。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组织人员清查各班人数,重点查清各班未报到学生的去向,并分类登记,要求各责任人或电话调查或亲自家访,千方百计动员其返校。
三、丰富德育教育内涵,注重德育教育序列化。
我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确定了以“讲究文明礼仪、发奋努力学习、积极健康生活”为内容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和以“感恩、爱国、安全、心理”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四个好习惯”教育,即: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究文明,懂得礼貌;良好的学习习惯——渴望求知,努力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情趣向上,生活有序;良好的健身习惯——锻炼有恒,体魄健康。
1、完善制度保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诸如《城关中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城关中学学生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要求》、《城关中学学生一日文明生活化细则》等多项具体的规范要求和制度,利用每周班会课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贯彻,保证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2、细化常规管理。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七年级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养成教育的内容,在学生中大力宣传“五提倡、五禁止”(即提倡文明礼貌、提倡遵章守纪、提倡助人为乐、提倡勤奋学习、提倡艰苦朴素;禁止吵嘴斗殴、禁止乱涂乱抛、禁止偷窃赌博、禁止看黄打牌、禁止抽烟喝酒),明确文明学生标准(即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
3、狠抓一日常规,加强习惯养成。政教处制定并向全体老师下发《学生养成教育、习惯教育提纲》,要求每位老师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在抓好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目前,学生到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学生尊敬父母,教师爱护学生已蔚然成风。
4、围绕“敬”、“静”、“净”三点要求对学生进行品德养成教育。政教
处、团委、年级组、学生会形成自主、交叉、立体、互动管理机制和齐抓共管的主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员、多层次、全过程的强化教育。政教处检查各楼层、各班课间秩序、自习秩序、卫生情况,对在楼道、教室、楼梯上追逐打闹、乱喊乱叫、打口哨、乱扔废弃物的学生及时进行制止、记载并进行批评教育,限时纠正。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加强检查评价,实行“文明中学生”、“文明班集体”的评比和“流动红旗”发放并挂牌活动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文明中学生”、“文明班集体”的评比并挂牌活动,并在班级间展开竞争。教导处、政教处对各班学风、纪律、卫生等情况,坚持每周检查评比,及时公布,利用公告栏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为先进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有效促进了各班的自律。
(二)针对学生青春期成长的特点,进行感恩教育,爱国教育,安全教育,青春心理健康教育。
1、深化感恩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1)学校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述感恩孝敬故事。在学生中开展“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和“文明标兵”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二十四孝》、《弟子规》、《孝经》等内容的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开展唱感恩歌曲、讲感恩故事、颂感恩诗句、讲感恩格言、写感恩文章、开展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使感恩教育形成氛围、深入人心。
(2)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突出育人特色。
自2002年初开始,我校以“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的感恩活动。在假期里给每个学生发放《假期活动评价表》,将假期“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活动”的各项要求进行细化,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里做到“五个一”:每天做一次家务、给父母捶一次背、说一句问候语,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洗一次脚。并明确家长配的责任,确保每一项感恩作业的完成。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学校向每个家庭推荐亲子共读书目,提
供家长和孩子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机会。积极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在充分利用好劳动课、积极开展相关竞赛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校外劳动作业,要求孩子周末回家后要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完成劳动作业,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三八”节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送妈妈一个微笑”、“和妈妈一起成长”等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感恩教育成效。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组织开展“不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演讲赛。清明节在全校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扫墓,新团员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入团宣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依托班、团活动,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不忘国耻,爱我中华”、“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共捐四万多元。组织学生参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图片展”。同时充分利用板报、纪念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安全教育凸现成效。
学校与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及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学校综合办、政教处、总务处经常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同时,加强对通宿学生的管理,严禁学生在校外购买、食用膨化食品及无安全保障的小食品,彻底取缔了校门口的小摊点。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实行班主任住校值班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天对学生就寝情况进行检查,落实了安全责任,保障了学生安全。开展消防、交通、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和“青春自护行动”,教育未成年人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学校通过心理健康专题辅导、“校园之声”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和政教主任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和成长环境。
四、构建德育教育立体式育人网络,拓展养成教育育人渠道,注重活
动育人成效。
1、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做好做实养成教育工作,我校制定了相应制度,强化基础管理,构建了“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由政教处、团委、年级组、值周组、班主任、学生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工检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风、纪律状况,指出问题,限时纠正。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最终能达到要求。
学校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并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同时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2、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特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构建了“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的德育课程体系。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思品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做到教材、教师、课时三落实,并依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感恩的心”、“纪律是班风建设的保证”、“寻找身边的雷锋”、“校园是我家,保护靠大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共铸诚信,从我做起”、“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等专题教育,使学校德育课程不断完善。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日常卫生劳动、勤工俭学、消防志愿者,青年先锋号等活动,并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目的,注重实效,每个假期要求学生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篇,将自身实践与个人体会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4、重视后进生、留守儿童、孤儿及单亲子女的教育。各班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并建立了帮扶机制,有效地加强了“后进生”的管理和转化。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孤儿及特困学生救助制度》,建立了留守学生、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档案,做好助学帮困工作,对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给予救助,使贫困生能正常上学,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应当看到,德育工作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现象。今后,我们将齐心协力,团结奋进,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队伍建设,搭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开创一个全员养成教育、全程养成教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崭新局面,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为把我校办成陇上名校努力奋斗!
第四篇:德育工作
近年来,由于幼儿教育备受关注,所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似乎成为争夺优质幼儿园的充分理由,好像入不了名牌幼儿园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谋不出好生活。
虽然在中国和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中,幼儿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系列,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幼儿园开了各种各样的课,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也几乎挤占了儿童的许多玩耍的时间。不仅教育的工作推至胎教阶段,商家和培训机构的忽悠也弄得家长十分紧张、迷惑,以各类知识和艺术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教育几乎形成了不断加码、不断膨胀的怪圈,将儿童学习引入非常危险的迷途。
那么,在0 6岁的学龄前阶段,最需要启发孩子、提升孩子能力的内容是什么?对此众说不一,探索多元,使家长越来越迷茫。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角度看,任何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都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都要使孩子具备接受教育的良好基础。
从古至今,中国的老百姓总爱对孩子讲“要听话”,这个“听话”不是要孩子盲目地服从家长,而是有“注意把话听懂”的深意。因为国人早就明确,儿童的发展要有童趣,要符合儿童阶段性发展的特点,而不能“揠苗助长”,否则知识发展与身心发展不协调,会有诸多后患。为了使儿童健康顺利地成长,首先要使其能与社会环境很好地交融。而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交融媒介,就是人们的语言。为此,从古至今,帮助儿童学会语言交流便是启蒙教育的第一要务。有了基本的语言听说能力,外界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接纳、最初的思维训练有了基础、思维的成果也可以通过表达不断修正完善,知识学习、道德规范、能力提高、自我表现、个体安全等,都可以寓于其中。
20世纪60年代和后来的70 80年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吕敬先研究员曾在北京市的门头沟、宣武区等不少小学和幼儿园进行过专门关注儿童听说的教育实验,试图通过教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读话、写话锻炼,使小学生在学前获得的听说等母语能力能为其语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第五篇: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性科学。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其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的把思想品德课等同于德育工作,似乎只要上好思品课,德育工作就自然做好了。没有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的内涵;有的对德育工作缺乏艺术性,手段生硬、呆板,纯粹把学生摆在受教育的被动位置上,用一整套的“大理论、大理想”来“迫使”学生接受所谓的理想化人生观教育,而忽视启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适得其反。付出了很大的工作量,而收效甚微。因此,改变目前德育工作不重视科学性、艺术性、效果差的状况,已成为德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实践中,要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就必须重视工作的艺术性,通过科学灵活的方法和手段使之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手段、方法之一——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就特别容易接受新的信息,如:满意、喜欢、模仿等;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种否定的情感,会拒绝接受外来信息.如:厌恶、愤怒、排斥等。如果能唤起和开拓学生肯定的情感,克服消极因素,并将学生的情感控制在积极上进、勤奋求知的最佳状态,那教育的效果是最大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参观游览等,用娓娓动听的言语,辅以大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产生急切积极向上的情感需求。
手段、方法之二——典型教育。大力开展学传统、学英模、学先进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可以利用故事会、演讲会、录相、电影、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光辉的战斗经历;大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和事迹,开展“学英雄见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等主题班队会活动,树立典型形象,用英模人物的言行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检查自己、监督自己、教育自己、激励自己。
手段、方法之三——激励教育。学校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不同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评比活动,树立各种类型、各方面的身边的先进形象,进行表扬、宣传。针对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依靠与事物直接接触和模仿能力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这些先进人物,鼓励先进,以达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后进赶先进,先进超先进,造成一种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热烈气氛。手段、方法之四——渗透性教育。过去学校的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脱节,只是单渠道。实践证明,这样教育方法效果差。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中去,可以通过艺术欣赏、环境布置,开办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兴趣小组,举行田径运动会、科技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不断提高思想境界。
德育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就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手段来实现其目的。而教育的方法、手段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总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育的艺术性,把各种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通过教育,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人。
2008 年5月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依据这一层次划分,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 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作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内在统一。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由于科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部分。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也只有从全球的大局出发才有可能解决。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世界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将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国际合作和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所以法制意识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应当努力对小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对民主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及其条件有较为感性和直接的了解,从小树立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同时还应当采取适合小学生发展实际的形式进行其他有关国家政治生活常识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小学德育在处理这一方面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小学生年龄和发展的实际决定着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地完成启蒙和奠基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的任务。第二,采用适当形式开展这一教育不等于完全否定这方面的教育。适当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以上是德育内容的重点。在这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小学德育纲要》上。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四、热爱集体的教育;
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姑妈网”快于互联网 美大力加强品格教育
人民网6月20日讯
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劳拉周三在白宫主持会议,表达了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决心,强调希望看到更多的学校懂得价值观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成功。
美国教育部正在推行一项资助计划,目标是提倡“核心价值观”教育,如鼓励尊重,抵制仇恨和暴力等。布什政府已将此项教育资金增加了两倍,达到2500万美元。
布什对与会的学校和社区代表说:“我们不能只教孩子们知识和技术,他们必须学会如何谋生,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懂得如何生活。”
正在忙于制定中东和平计划的国务卿鲍威尔也参加了会议,这位在自传《我的美国之路》中详细介绍了自己成长历程的美国首位黑人国务卿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鲍威尔是在“姑妈圈”里长大的,他认为对不良行为的最好抵制力量是认识到家人的担忧与关切。鲍威尔说:“她们在窗口探着身子,等着我回来。‘姑妈网’的速度比任何互联网的速度都快。我常常想:只要让我回家,就足够了。不要简单地对我说:‘你让家里蒙受了耻辱!’,那只会有破坏力。”
劳拉说,当小孩子们被问及理想时,他们往往会说想当救火队员或宇航员,那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孩子们应该在早期教育中就懂得“他们不一定非得到燃烧的房子里去救人,也不一定飞得到月亮上去”。
布什表示,思想品格教育很简单,但行之有效,它通过学习历史和文学人物或行为准则,让孩子们牢记信仰与誓言。
布什说:“尊重、容忍、责任心、正直、自我约束、家庭职责、市民义务、公平和同情心,这些是成功生活的道义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