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的材料
践行依法执政 建设法治黄陂 助力经济腾飞
——氛围营造相关资料整理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湖北建设的意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点带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此方面横店街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广场建设,创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法治文化品牌。继2012年街道建成武汉市首个法治主题广场后,2014-2015年先后投入六百六十余万元新建并提档升级了横店街空港花园法治文化广场。横店街空港花园目前是横店街最大的还建小区,共有还建楼72栋,总容纳户数7460户,按规划居民达32000-36000人。该广场占地面积为3626平米,该广场的建成已成为区、街两级政府普法、居民学法、部门执法的宣传教育阵地,同时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短短一年间,开展法治主题教育二十余场,市相关部门、有关区局、西藏乃东等地的相关部门领导前来参观考察达十余次、400余人次,本地参与学习法治文化的群众达数万人,如今横店街空港花园法治文化刚才已成为黄陂区法制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建设创先 完善生活服务功能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创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法治文化品牌,配合“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的开展,横店街道在区政府、区普法办的指导下,结合横店街自身情况先后投资建设了武汉市首个法治主题的文化广场和横店空港花园还建小区法治文化广场,形成功能互补、内容互补、主题互补的法治文化阵地新格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满足街道居民日益增加的法治需求,切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文化氛围,培育公民法治观念。横店街道在2014年科学选址、超前设计、绿色施工先期投入500余万元对空港花园还建小区法治文化广场进行建设,在2015年又投入150余万元对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元素、广场亮化进行升级改造。投入使用后成为街道全民普法的窗口和阵地以及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全面展现了“法治黄陂”“法治横店”的建设成果。
1、广场规划由单一用途向多种用途转变
横店空港花园还建小区法治文化广场不仅仅是法治宣传的广场,它还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在广场设计建设初期,街道同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对法治广场功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法治文化广场的建设规划需要由建设单一法治宣传用途的广场向建设推进法制宣 传、开展社会活动、服务居民生活多用途广场转变。
广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升级,已经形成了法治元素宣传区、居民生活开放区、文体活动功能区。在建设规划时针对每一块区域都进行了独特的设计、考虑了居民的体验。
法治元素宣传区:在广场建设中横店街把握法治文化建设的规律,在法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广场上建有法治故事文化墙、法治宣传长廊、法治教育宣传栏、法治主题雕塑。在广场建设中就广泛的融入了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的法治元素,街道先后投资一百六十余万元,对法治元素进行包装和升级,将法治元素科学、美观的融入到广场中。居民在健身时、在纳凉时、在娱乐时都能够感受到法治宣传元素的存在,真正做到了法制元素融于生活、法治教育遍布生活。
居民生活开放区:法治广场在设计建设时就考虑到了建成后近千户居民日常文化生活的需求,法治广场现已建成,占地3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中有近千平方的生活开放区域,满足了日常居民生活娱乐的活动场地需求。法治文化广场还作为小区的配套建设,建设时还对生活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和升级,对广场周围地面进行硬化,更着重考虑满足居民小区的日常生活的基础建设,在广场上设立了多个居民停车位和星级公共卫生间。文体活动功能区:在法治广场建设中“开展社会活动 服务居民生活”的宗旨一直贯彻到每一个环节。在广场建设中还考虑了青年体质锻炼、老年休闲健身的需求平,在广场上配备了大量的休闲健身器材,修建了专业的运动场地,充分的满足的入住居民的休闲娱乐功能。
2、广场绿化由普通标准向生态标准转变
横店街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新家园。街道以还建小区法治广场建设为契机,重点对法治文化广场进行高标准绿化。对周边道路绿化进行完善提高。法治广场上修有园林小路、景观小品等园林景观,栽植常绿乔木、落叶乔木、花灌木、地被等,实行造林与造景结合模式。打造“广场此林中,人在此景中”,进一步推动广场绿化从普通标准向生态标准、景观标准转变。
3、广场标识由刻板宣传向形象宣传转变
广场在设计、建设中注重文化融合,既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法治文化。在法治元素建设时抛弃了传统刻板的说教宣传,充分运用典故、格言等形式对法律法规进行生动展示,着重突出法治文化主题雕塑对法律法规的意义和内涵进行文化解读,创新融入超大高清彩色显示屏对法律法规进行滚动宣传。
也正是由于在宣传方式上的转变,进一步推进文化广场的宣传功 能向着立体化、多元化发展。文化广场通过法治象征的展示串起了我国法治发展的道路;通过法治精神的展示叙述了法治理念的变化;通过法治故事的展示构建了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正是由于宣传方式的改变、宣传形式的转变在法治文化广场的建设中构建了一张串联时空、连接海内的法律知识网络,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二、制度创新 提高保障服务质量
横店街道党工委以配合“六五”普法检验查收工作深入开展为契机,以深化精益管理为目标,以优化制度流程为抓手,健全完善法治广场建设管理配套制度,持续推进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在完善的制度建设下使得法治广场管理手段法制化、管理机制市场化、管理目标长效化。
1、完备的日常管理制度
有效提升服务效能
在横店空港还建小区法治广场日常管理制度制定时,街道、社区、小区物业多方讨论,结合第一个法制主题文化的治理经验和运营方法,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
走访了解,针对原有管理制度的漏洞,结合原有法制广场及其附近景观设施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未考虑残疾人通道”等。以及一些周边居民群众反映“经常被广场晨练音乐搅了清梦”、“遛狗族影响环境”等具体情况,根据法治文化广场现有建设进度和使用范围提出了一些针 对性极强意见。
为了进一步完备新建法治文化广场的管理制度,街道专人专班进驻新旧两个法治文化广场进行实地考察。逐段逐项逐件对该广场沿边文化节点建设、沿边养护现状等进行调查摸底,明确重点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借鉴其他广场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适用于自己的日常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了一个绿化葱郁、卫生整洁、设施完好的良好休闲环境。
同时,位于空港花园小区中新修建的法治广场上文化标识景观丰富、休闲娱乐设施种类繁多、宣传展区分布广泛,针对这一特点广场管理部门建立了“日巡查、周督查、月检查”制度,详细制定每日工作流程,确保文化广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并且根据数字管理平台的建立,就广场景观带中的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设施维修、秩序维护等问题进行常态化、数字化的监管。
2、创新的机制建设制度
切实落实普法工作
横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殷武明在《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为建设幸福横店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汇报材料中强调为确保普法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横店街每年定期召开依法治街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同时街道平均每年用于普法工作的专项经费共20余万元,遇有重大活动视情况及时追加,并做到专款专用,为 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同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构建法治文化示范点。街道党工委在普法工作中勇于创新,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基层普法事业建设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层普法教育活动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全面落实街道普法宣教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政策,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普法活动开展的保障责任,黄陂区横店街坚持把支持普法宣传教育发展、普法宣教活动开展、普法宣教阵地建设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截至目前,街道已及时拨付到位普法阵地基础建设公用经费660万元、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经费20万元,共开展活动20次,服务参与人3万人,有效促进街道普法宣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街道每年将普法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按财力状况逐年增加,2012年至2015年普法工作经费年均增长率为10%。同时,配合“六五”普查验收工作深入开展、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更新科普宣传栏。累计安排专项经费33万元。
三、活动创优 提升宣传服务效果
横店街依托法治宣传广场,利用法治宣传标识,扎实推进法治实 践,深入宣传法治精神,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街道利用法治广场先后开展法治主题教育数十场,不断优化宣传活动,吸引社会人员广泛参与,进而提神宣传服务效果。于此同时,扩宽法治宣传活动思路,开展新形式的法治主题教育,增加活动趣味性、知识性及服务性。随着广场功能不断完善、内容不断丰富,服务人员会进一步增加。
1、依托小区文化广场服务功能 深入推进“法律到家”服务活动 我街在过去一段时间结合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律知识送到家”活动。依托空港花园还建小区法治文化广场为活动中心,站稳法治文化广场宣传阵地,针对弱势群体,做到“法律援助帮到家”;创建和谐社区,做到“调解工作做到家”。同时,我们将“法律进社区”与法治文化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文艺演出活动,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法律素质,而且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乡村”活动作为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是“法律七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店街在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以来,不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宣传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法治广场的宣传阵地,在空港花园换进小区开办市民法治教育课堂、社区法治宣传活动站、法律宣传漫画长廊,积极开展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积极宣传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法规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
2、发挥校外第二课堂教育功能 积极落实“每周一法”宣传活动 街道坚持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同时注重发挥校外教育的“第二课堂”作用。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做到教学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充分运用校外第二课堂进行“每周一法”宣传教育活动。在横店法治文化广场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运用法制报告会、图片展、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利用横店法治文化广场为各中小学提供法治宣传教育展示平台,学校通过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而法治宣传教育成果选定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空港花园还建小区内的法治广场进行展出。这样进一步丰富了广场的活动形式,增强了居民之间的法治宣传效果。
2、巩固法治主题广场监督功能 扎实推进“宪法宣誓”教育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审议通过并正式公布,文件充分彰显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力度。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决议中强调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我街利用法治文化广场宪法宣传主题雕塑——“宪法”石书作为 “宪法宣誓”活动依托,对选聘、任命的领导干部开展“宪法宣誓”活动,积极响应和落实领导干部宪法宣誓制度。利用法治广场的宣传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组织街道政府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法治文化广场进行法治教育、开展法治宣传。
街道在过去的时间依托空港花园法治广场开展了多次领导干部法治教育活动,主题活动开展不断强化了党员干部法治意识、推动党员干部知法守法、依法执法,于此同时,推动群众知法用法、依法监督,利用法治广场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街道的法治氛围,进一步强化居民的法治观念,真正做到全民知法、尊法守法、依法执法的社会风气。
四、先试先行 构建广场多重价值
1、构建街道法治宣教中心 体现广场教育价值
横店法治广场时常开展法律、法治主题的宣传活动,向居民发放《法律援助条例》等宣传资料,邀请律师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并配有相关法律知识竞答。同时,横店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六五”普法原则,组织街道党工委、工会、新居民、劳动保障、市场监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食药监、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解答。
法治宣传活动多:横店街道按照“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结合 各类主题活动,在历年“5·29”计生协会员活动日、“6·26”国际禁毒日、安全生产月、湖北法治宣传月、“12·4”全国法治宣传日等特殊节日期间,在法治广场积极开展集中法治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扩大群众受教育面,营造群众学法、信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法制服务形式多:在法治宣传中,横店街道突出重点,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法治宣传教育。以“法律进学校”、“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家庭”为平台,在法治广场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横店街道还以“法律进家庭”、“法律进社区”为依托,利用法治广场的宣传橱窗、电子屏、法治建筑标识等载体,宣传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横店司法所还制作了一批法治宣传资料,利用法治广场宣传活动发放到居民手中,联合新居民事务所在法治广场开展与新居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咨询活动。
充分利用法治广场的宣传栏、宣传标识、宣传荧幕积极开展街道法治宣传活动,利用法治广场处于居民生活小区中心、服务人群广、宣传效果好的特点,将法治广场打造成为街道法治宣教中心,在街道普法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街道法治宣传阵地。
2、构建社区休闲娱乐中心 体现广场生活价值
目前,横店街道已完成对空港花园小区内的法治广场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广场的服务功能,凸显广场改造的实用性,满足社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生活需要。现已完成广场绿化、广场亮化的改造,构建了社区精细化、人性化休闲环境,更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休闲娱乐、闲话家常等个性化需求,受到广大居民群众普遍好评。
下一步,横店街道将继续对法治广场的功能和设施进行完善,进一步提升改造成果,以“服务基层百姓 营造幸福生活”为着眼点,努力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功能健全广场。于此同时,街道、社区将积极开展广场活动、丰富广场文化内涵、将法治广场打造成为社区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活动中心。
3、构建小区灾害疏散中心 体现广场功能价值
水火无情,避免灾害最有效的手段是事前做好防范。横店街道,汲取此前周边许多小区发生的多起火灾的惨痛教训,结合我市有关部门关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空港花园小区实际情况制定灭火疏散预案,并每年组织一次疏散演练。其中位于小区的法治广场将在灾害疏散中起到重要作用。
法治广场在建设时就充分考虑灾害疏散时广场的容积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物资供应问题,科学规划、超前规划,现法治文化广场建设面积能满足小区居民疏散场所和救援场所,并建设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在灾害发生时能有效起到疏散安置作用。如今广场建设以达到灾害疏散的基本标准,能够起到灾害疏散的重要作用,满足小区灾害疏散的要求。法治广场的建设也达到街道提出构建小区灾害疏散中心的构想。
五、总结
横店街利用还建小区的建设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创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法治文化品牌,随着法治广场的建设使用,法治广场已成为街道普法、公民学法、部门执法的宣传阵地,同时也是全区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的全面体现,为横店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切实的法治保障,为全区法治文化建设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也能够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让老百姓在休闲的环境中接受法治宣传的教育。
同时,法治文化广场的建设是区和街道两级政府对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试点,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制度完善等方面还有不足、不全的情况。空港花园还建小区法治文化广场作为试点项目为街道、区进一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黄陂区横店街一直走在法治文化宣传的前沿,在今后的法治文化建设领域横店街还将进一步完备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广场管理制度建设,使广场功能更加多元、广场利用更加充分、广场价值更加凸显。横店街在依法行政及普法阵地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些小的成绩,但是纵观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依法行政及普法阵地建设等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横店街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将上下齐心、克难奋进,为横店及临空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全区的依法行政及普法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成效。
第二篇: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经验材料9.23(正稿)
弘扬法治精神 全面提升办学实力
--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创新开展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了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营造出“人人学法,人人讲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开创了学校法治工作的新局面,大力推动了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现就我校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76年,前身为新楼中学,为纪念上世纪20年代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的周其鉴烈士,1991年,政府更名为其鉴纪念中学,目前是肇庆市唯一一所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普通中学,是肇庆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三位老省长刘田夫、叶选平和朱森林同志分别为其鉴纪念中学的校名、周其鉴烈士铜像和周其鉴纪念馆题字。
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人数1843人,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学校占地面积47805平方米,建筑面积17309平方米,有教学楼3幢,学生宿舍楼3幢,教学实验综合楼、纪念馆(县青少年德育基地)、许世聪图书馆各1幢,教师宿舍楼4幢,有200m环形跑道附100m直跑道的塑胶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2个,有规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有较完善的生物园、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和文印室,有多媒体教学平台35个。此外,校
园内各楼层、各班级共安装了视频监控120台,实现了学生安全的全方位监控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实施机构。
我校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处室领导及班主任为组员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各部门处室及班主任基层抓的立体局面。学校与各部门、各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确保将责任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法治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及依法治校工作,在经费上舍得投入,保证了普法所需经费,确保普法工作正常运作。近几年,共投入了 元,加大宣传的力度了,增加了3个法治宣传橱窗,在图书馆开设了法治文化图书专栏,并对法治文化园地进行了改造翻新工程。
(二)挖掘校本资源,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我校抓住“红色学校”德育资源的独有优势,以“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的其鉴精神作为培育核心指导理念,大力激活革命烈士纪念学校独有的德育资源,并结合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努力打造校本特色,大力推进法治工作的创新。我校充分利用周其鉴故居、周其鉴纪念馆等宣传阵地,努力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抓好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并针对不同年级,分层次地开展主题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和集体主义情怀。我校每年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纪念日先后组织学生进行瞻仰周其鉴烈士铜像和参观“周其
鉴光辉的一生”的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法制的信念,让学生树立以遵法守纪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法律意识,营造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我校因地制宜,积极拓宽法治文化建设平台,着力打造法治文化特色阵地的建设。我校充分发挥LED大屏幕、校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及时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报道依法治理的典型经验,促进了法制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并依法办事。此外,为了进一步有效增强了法治文化的引导力,我校在图书馆设置法治文化书架,并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校园网站开设法治文化专栏。使师生们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今年9月,我校打造了200米的“法治文化建设宣传长廊”,将图文并茂的法制知识制作成图板,镶嵌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让法律法规内容融入了生活化当中,营造了浓郁的法制氛围,起到了“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以艺示法”的作用。
(四)多举并进,开展普法活动,推动学校建设。为更好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特点和优势,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辅助,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推动校风、学风建设。一是利用党支部学习日和教师例会,将法制教育融入日常的学习之中,增强对普法意义的认识。二是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晨会、班会课、致家长的一封信、校讯通等宣传阵地,定期向广大师生宣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我们先
后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制体系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觉,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有效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近几年来,学校师生违法率一直保持为零。三是以师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法律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法制讲座”、“观看优秀法律安全教育影片”等活动。
我校在法律知识宣传上不仅着力于学校,还能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在向社会宣传法制的同时,提高师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学校德育处积极发挥家长分校作用,通过家长会、家教知识专题讲座等。近三年,共到村一级开展家长法制讲座10多场次,参会家长达3000多人。向学生家长传授法制意识,强化家校合力。与此同时,我校还与执法部门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发挥其社会效应功能。聘请东乡派出所警官为我校法制副校长,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并要求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为师生进行法制讲座和报告,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并善于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此外,我校还不定期邀请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交警大队、县消防大队、南街镇东乡派出所等执法部门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近五年来,讲座累计达20多场次;参与师生人数累计达5万多人;发放法制宣传手册、发放告家长书等累计达5万多份,进一步地扩大了普法效应。2012年10月,2013年1月,先后邀请县交警大队来校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并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的教育;2013年5月,邀请县公安局来我校进行禁毒图片展,开展禁毒教育活动;2013年6月,邀请
县检察院来我校进行法制图片展;2013年11月,我校联合县公安局、关工委、镇团委联合开展法制知识座谈会;2014年5月,肇庆市三防教育人防技能演示现场会在我校召开,集中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以学法知法守法为重点,突出“法律伴我行,保护你我他”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开展教育学习活动,营造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使我校广大师生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此外,我校还注重加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同公安、交通、市政、卫生和食药监局等部门,依法对学校周边环境定期进行综合治理,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成功创建为广宁县平安校园。
(五)组织师生开展普法学习,落实法治软硬保障。
我们在普法学习中,首先,学校行政领导带头学法。经常组织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使全体班子成员带头知法、懂法、守法、维法,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意识,自觉按照法律法规处理行政事务,依法维护学校的权益。
其次,加强教职工的法制学习教育。学校每制定普法工作计划,做出学习安排,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了《宪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政复议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划》等40多部法律法规,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一是抓好普法工作人员培训。按要求派员参加各级各类法制培训,为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人才基础。二是抓好普法学习投入。2013年,投入1500 5
多元,安装了无纸化考试系统,实现普法考试无纸化。每学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学法用法考试,参与率、合格率均达100%。
再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遵纪守法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为基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育学生明法理,懂法规,守法纪,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动员学生利用休息日收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法制节目,了解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加深学生对法制的认识。三是都把法制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尤其是在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社会实践课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充分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五)学用结合,推进普法进程,管理有章可循。我校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依法治教为重点,结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依法制定和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依法进行,有章可循,按规运作。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公平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民主决策,重大决策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实行重大事项全校“公示制”,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体
现,坚持政务公开,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等问题,全部纳入校务公开的内容。真正做到了公开政策、公开程序、公开过程、公开结果,保证了教职工的知情监督权。如今关心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热情高涨,蔚然成风,学校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其次是保障依法合理并节约使用办学经费,确保有依法治校经费。严格遵照上级部门规定,坚持办学经费规范管理,按规、节约、阳光开支,财务校务及时公开。学校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每学期均组织教职工代表集中审账。自觉杜绝乱收费、乱挥霍等违纪违规行为,成功创建成为广宁县廉洁学校。
三、主要成效
在有效的法制教育管理措施下,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依法决策的自觉性,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得到了重要保障,学校办学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使学校取得了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目前,学校校风学风纯正,教师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依法执教,规范管理,学生管理符合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未收到任何家长投诉,进一步树立规范办学的良好形象。
(一)依法治校成果明显。学校办学实现“八无”:一是无教育乱收费行为。二是无违规补课行为。三是无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为。四是无教辅资料散滥行为。五是无工程建设违规行为。六是无违规采购物资行为。七是无违规招生录取行为。八是无其它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二)普法教育成效显著。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校形成了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用
法的良好风气。多年来,从没有发生侮辱、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乱收费等违法违纪现象,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学生违法犯罪率一直保持为零,文明学生占全校学生的98%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96%。学生讲文明、讲礼貌,遵守社会公德尉然成风,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三)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通过普法教育,也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2009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和“肇庆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学校党支部获肇庆市“红旗党支部”称号;中考成绩荣获全县23所初中综合总分第二名;2011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肇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其中:单科成绩(800分)5人次获全市第一名,全县排名第一;总分700分以上人数15人,全县排名第二;650分以上人数46人,全县排名第二;600分以上人数87人,全县排名第二。综合质量创下了建校以来中考成绩的历史最高记录。2012年学校被评为“广宁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中考,梁家才同学数学科成绩全市并列第一,升中考试成绩650、600、550、500、450分以上各分数段人数居全县第三名。2013年中考成绩获县二等奖。2014年中考:700分以上人数2人,全县排名第二;650分以上人数16人,全县排名第一;600分以上人数53人,全县排名第一;550分以上人数131人,全县排名第一;500分以上人数223人,全县排名第一;450分以上人数426人,全县排名第一;在全县22所列入统计的初中学校中:冯秋诚同学物理单科以762分全县排名第一,化学单科以740分全县排名第一。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充分好评。
(四)引领示范作用突出。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安全文明学校”、“广东省安全教育示范基地”、“肇庆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肇庆市德育示范学校”和“肇庆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肇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肇庆市德育示范学校”、“广宁县德育示范学校”和“广宁县先进学习型党组织”等光荣称号,多次承办全县德育工作现场会,师生违法犯罪率一直保持为零。在县内外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今后努力方向
总之,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了全校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决策的自觉性,在全校形成了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推进了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我校的改革与发展。今后,我们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将不断巩固普法教育的成果,继续加大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力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把普法教育坚持下去并逐步引向深入,为全面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建设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4年10月23日
第三篇:法治示范点标准
“法治单位、法治乡村、法治社区、法治企业、法治学校、法治宗教、”创建工作标准
(一)村委会(居委会)战斗堡垒作用要发挥得好,切实把“法治机关”、法治乡村“等法治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职领导亲自负责,定期安排部署、检查落实。
(二)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健全,达到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报酬六落实,并能扎实地开展工作。
(三)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在96%,不发生民转刑案件。
(四)“五五“普法教育达标,干群法制观念不断提高,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法治单位创建标准
(一)按照 “五五”普法规划目标要求, 健全单位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制定机关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考核,并将普法依法治理作为全年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指定专人负责普法工作,活动经费落实,定期开展活动,工作资料齐全。
(二)坚持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干部学法制度。制定单位法律学习计划和阶段性计划,通过集中学习、观看法制录相、法律知识培训、座谈会、交流会、学习园地等形式,使干部学法制度化、经常化;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年不少于40小时;有普法学习教材、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对干部职工进行法制教育培训,定期组织职工学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活动有教材、有记载,并积极参加依法治县办组织的各类法制培训教育活动。
(四)负责做好基层单位普法工作,开展专业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板、开辟法制专栏、设点咨询、悬挂横幅、举办培训、组装宣传车、法制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辖区群众、执法对象的法律普及率达到95%以上,有各类宣传活动文字、图片记载。
(五)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将单位的管理和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开办事程序和服务标准,严格依照法定内容和程序开展各项执法活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错案追究制,积极探索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全年无违法事件发生。各项执法活动记录、资料齐全,执法档案规范齐备。
(六)健全完善单位纠纷调解、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制度建设,认真做好单位内部纠纷
调处和两劳解释人员帮教工作,全年无纠纷激化和两劳解释人员重新犯罪现象发生。
(七)专项治理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各项专项治理活动,切实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难点问题,全年无因侵害群众利益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八)按时参加依法治县办组织的全县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培训,积极参加“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活动。
(九)创新普法形式,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力宣传表彰学法用法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不断将单位普法依法治理活动推向深入。
法治企业创建标准
(一)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企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有普法依法治企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到依法治企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普法依法治企工作经常化,普法经费落实,普法依法治企各项活动资料齐全。
(二)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培训、专题辅导、讲座、参加上级组织的法制培训考试等形式,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30小时,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加强企业职工普法教育,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利用企业内部闭路电视、网络、广播、职工业余学校等形式,强化企业职工法律学习,企业职工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四)设立企业普法宣传教育橱窗,利用宣传图板、法律培训、宣传标语、横幅、广播电视专题讲座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企业普法教育氛围。
(五)围绕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依法规范企业
管理和生产经营行为,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依法进行、规范有序;积极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依法履行企业法定义务,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通过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全年企业无重大违法事件发生。
(六)健全企业调委会、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资料齐全;加强企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尤其是群体性纠纷、易激化纠纷的调处,全年无纠纷激化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加强两劳解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帮教档案,落实帮教措施,定期开展帮教工作,无重新犯罪现象发生;加大企业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随时掌握和上报法律援助信息,确保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七)创新普法形式,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企有效方法,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大力宣传表彰企业学法用法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在企业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风气。
法治校园创建标准
(一)健全普法依法治校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全年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有普法依法治校工作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有专门机构负责普法依法治校工作,普法经费落实,普法依法治校各项活动资料齐全。
(二)加强学校教职员工法律学习培训,健全完善教职员工学法用法工作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举办专题培训、参加上级组织的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不断提高教职员工法律素质,教职员工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发挥课堂教育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做到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
(四)学校有固定法制宣传阵地,设置法制宣传橱窗、专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建立法律图书角,向学生开放,采取宣传图片展览、宣传标语、法制专题培训等形式,营造浓厚普法教育氛围,并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利用法律演讲赛、征文比赛、法制手抄报、法制文艺演出,组织模拟法庭、法院现场开庭、违法青少年现身说教、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寓教于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普法教育活动,校园普法活动有文字、图片记录,学生常用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全年无校园违法事件发生。
(五)健全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校园法制教育活动,坚持开展校园“法纪教育周”活动。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坚持开办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活动。
(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会同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单位,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七)创新普法依法治校形式,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校有效方法,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大力宣传表彰学法用法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在校园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风气。
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
(一)建立健全村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有专人负责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专门的普法工作场所,普法活动经费落实。有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种普法依法治理活动资料齐全。
(二)健全村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利用法制夜校、集中学习、参加县、乡组织的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强化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村干部依法管理村务的能力和水平,村干部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认真做好村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村法律顾问室,以法律顾问室为平台,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民事、经济案件代理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加强农村普法
网络建设,每10户设立一个法制宣传中心户长,组建一支普法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普法活动,并做好普法骨干教育培训工作。利用村有线广播、农村集市设点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刷写墙体标语、悬挂宣传横幅、举办培训班、入户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村民学法、知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培训,每年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5次,农村常用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四)认真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村委会换届选举各项工作机制,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将各项村务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提高依法治村的工作水平,做到村干部依法管理、村民依法办事。
(五)健全村调委会、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工作机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工作资料齐全。加强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尤其是群体性纠纷、上访纠纷的调处,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无纠纷激化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加强两劳解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帮教工作档案,落实帮教措施,定期进行帮教,全年无重新犯罪现象发生。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随时掌握和上报法律援助信息,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大治安防范工作力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进城务工人员、暂住人员、流动人员的管理,加强村治安防范组织、技防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七)加强农村法制文化建设,设立法制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建立法律图书角,向广大村民开放,利用墙体法制宣传标语、宣传画、建立法制宣传一条街、组织法制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法制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农村法制文化教育氛围。
(八)创新普法形式,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理有效方法,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大力宣传表彰村民学法用法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在全村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风气。
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标准
(一)健全社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有专人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专门的普法工作场所,普法活动经费落实。有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普法依法治理活动资料齐全。
(二)健全居委会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利用法制夜校、集中学习、参加上级组织的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强化居委会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居委会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居委会干部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开展社区法制宣传 “十个一”活动。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室,设立社区法制宣传专栏,有一个法律图书角,有一张便民服务卡,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给外来暂住流动人口一封信活动,设立每周法律一题,制作一张法律进社区时间表,坚持每季度上一堂法制课,组建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
(四)认真做好社区居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以社区法律服务室为平台,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纠纷调解、民事、经济案件代理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加强社区普法网络建设,设立楼道普法宣传员,组建一支社区普法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普法活动,并做好普法骨干教育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悬挂宣传横幅、设点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入户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居民学法、知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暂住人员的法制教育,每年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5次,社区常用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各种普法活动资料齐全。
(五)认真开展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健全完善居民自治、居委会换届选举各项工作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将社区各项管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畅通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途径,落实基层民主各项制度,不断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切实做到居委会依法管理、居民依法办事。
(六)健全社区调委会、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工作机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工作资料齐全。加强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尤其是群体性纠纷、易激化纠纷的调处,全力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无纠纷激化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加强两劳解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帮教工作档案,落实帮教措施,定期帮教,全年无重新犯罪现象发生。加大社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随时掌握和上报法律援助信息,维护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大治安防范工作力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社区进城务工人员、暂住人员的管理,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组织、技防设施建设,确保社区治安秩序稳定。
(八)加强法制文化建设,设立法制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建立法律图书角,向广大居民开放,利用宣传横幅、图片展览、组织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宣传,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站、活动室等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法制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社区法制文化教育氛围。
(九)创新普法形式,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理有效方法,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大力宣传表彰居民学法用法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四篇:省级社区党建示范点
依托载体强化服务 抓好党建工作
——记海景社区党建工作
开发区天桥街道海景社区地处开发区的最南端,辖16个居民小区,2197户,5540人,其中党员21名。这里商铺林立,居住人口零散,多为购楼后迁入的外地人员。根据这一特点,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建设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形成了“班子过硬、队伍得力、载体丰富、服务到位”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堡垒模范作用
(一)抓班子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以开展创先争优来促进工作。紧密联系社区“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执政能力“五大建设”实际,查摆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二是加强培养后备力量。打破常规,注重传帮带,在留用有经验有能力的老支部书记的同时,注重培养接班人,通过指导带动,培养年轻的社区党务工作者。同时结合换届选举,提升了候选人的参选资格,如学历要高中以上、年龄要在55岁以下,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三是加强民主科学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做到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组织支部、社区工作人员每年开展两次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剖自己,勇于批评他人,增强班子的团结和活力,树立班子的良好形象。
(二)抓队伍建设。一是把好党员发展关。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在优秀先进分子中发展新党员,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做到有发展党员计划,预备党员转正按规定、按程序、手续完备。每年我们都要确定3—5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教育和考察,然后优中选优发展1—3名新党员。二是把好党员管理关。认真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开展民主中评议党员、并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三是把好理论学习关。抓紧抓好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部署。每季度集中上一次党课,同时对重大决策及时传达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抓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基本制度。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月汇报制度等,进一步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使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考评制度。坚持目标管理,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和党员目标量化管理考核实施方案,支部对党员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年终进行综合考评。三是坚持学习制度。我们定期对全体党员进行组织学习,经常性强化思想教育,形成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并根据实际工作不定期召开全体党员座谈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要求,齐心协力做好社区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拓宽管理服务渠道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方便群众的原则,建立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并且做到了机构设置完善,配套设施健全,工作运行良好。
(一)加强指导,创新管理方式。一是实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依托辖区单位建立党员活动联系点,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建立党员义工服务制,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动员和组织党员利用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参加社区建设;与在职党员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完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监督约束机制。二是实行流动党员“登记管理”。设置“阳光”支部,专门管理服务流动党员,对流入党员进行造册登记,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台账,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对辖区内的流动党员彻底清查;支部对新建小区、农贸市场等流动党员较多的场所定期排查、主动服务,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切实做到情况清、流向明、管到位,尽量消除党员管理中的“盲点”。三是实行退休党员桑榆管理,根据退休党员的特点,实行楼宇管理、特长管理,创设文化休闲、健美健身、文明创建、关爱青少等岗位,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挥洒桑榆风采,积极投身社区建设。
(二)摸清需求,丰富服务内涵。一是建立服务档案。为充分掌握党员需求服务信息,对党员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归纳整理,建立了不同类别的服务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了党员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及党员需求服务资料。这样,既保证了的服务切合党员实际,又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连续性。二是按需提供服务。及时掌握失业党员思想动态,依托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再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条件,让失业党员感受到党的温暖。组建关爱志愿者队伍,发动党员参与社区“零距离”服务活动中来,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家政服务以及调解纠纷等;将困难家庭的子女纳入到志愿辅导、温情服务的行列,营造出“关怀他人,共享幸福”的和谐氛围,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建立面向特殊群体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服务重点是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特困家庭等;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带有便民利民
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卫生清理、民事纠纷调解等内容。
(三)完善机制,畅通服务渠道。一是推行承诺机制。全面推行“实事承诺制”工作法,通过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公开承诺事项、公开承诺兑现进度,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热点、难点问题,使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二是落实帮扶机制。结合开展党员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全面实施党员帮扶工程。组织号召党员要与一名社区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对子,负责对困难户的日常关心和帮助,并做到每周与帮扶对象通一次电话、每月上门服务一次。目前,共组织党员与22户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每逢重大节日都开展集体救助活动。三是健全服务机制。积极组建各种志愿者服务队伍,有针对性地为党员提供服务和帮助。目前已成立“帮困服务队”、“卫生监督服务队”、“水电维修队”等队伍7支队伍。各服务队设立爱心电话,方便党员群众在有临时服务需求时,直接通过电话联系就能得到及时帮助。据统计,每年受理的求助电话都在20次以上,爱心电话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直通车。
三、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一)加强阵地建设。一是加大投入。几年来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老年人活动室、少儿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居民健身点等文化场地有关设施的建设,形成了完善的硬件设施网络,为社区成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二是整合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驻社区单位的学习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驻社区单位,特别是教育、文化单位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学习教育场所和其他相关
设施,积极与驻社区单位进行结对学习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健康发展。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已初见成效。据统计,总投入建设资金2万多元,建成面积100多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活动室,图书1000余册,每年学习人数300人以上。
(二)组建文体队伍。一是健全组织。为完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文体活动居民的参与率,我们积极探索社区文体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社区党组织、辖区内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为一体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和要求,妥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党员在新形势下为文体工作增光添彩的新方法。通过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切实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二是建立队伍。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秧歌队、太极队、健身队、器乐队、合唱队等五只文体骨干队伍,同时针对我们社区中老年人较多的情况,特开设了老年人电脑兴趣班、书法班、棋牌班等学习比赛项目,大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带动了社区广场文化的繁荣,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创新活动载体。一是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营造“以学为荣,不学为耻”的浓厚氛围。通过专门召开社区支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在此基础上,支部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并且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目标列入到全年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之中。二是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五进五促”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五进社区”促和谐活动,即教育进社区、文化进社区、卫生进社区、平安进社区和服务进社区,进一步强化党员服务中心职能。三是坚持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借助文化广场,开展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居民特色文化家庭等活动,弘扬文明道德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对改制特困企业党员服务、进一步加大党员服务中心对外宣传力度和各楼栋宣传阵地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便民利民的活动,努力把党建工作开展得更活、更实,更富成效,真正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品牌和亮点。
第五篇:我校被评为江苏省“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坚持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校园内营造了风情气正的氛围,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学校结合行业特色,推动廉政文化与水文化的融合,积极打造特色廉政文化活动品牌,连续七年举办“校园廉政文化活动月”,组织开展书画作品征集、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廉洁文化大餐,我校师生创作的快板、书画等廉政文化作品也多次在江苏省和南京市多项评比中获奖。同时学校还实施“清源”工程,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法院旁听、廉政知识学习测试等廉政教育,在重点岗位人员中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在新进校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并将廉洁教育融入课堂内外,贯穿学生教育成长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廉洁教育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