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压榨自控及信息化管理-FOSS公司
技术交流题目:压榨自控及信息化管理 提纲:
一、概述:压榨自控及信息化管理对糖业的意义
二、国内外糖厂自控技术现状
三、国内糖厂使用情况
四、需要解决的难题
五、解决方案或原理
六、达到的技术指标
七、各子系统一、概述:压榨自控及信息化管理对糖业的意义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各行各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其中提高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关键,甘蔗制糖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一个传统产业,甘蔗制糖业是我国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如广西大部,云南、广东、海南、四川、福建局部地区,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体制僵化、设备落后、规模偏小、劳动生产率低下等原因,我国甘蔗制糖行业在二十世纪末一度处于挣扎求生存的尴尬境地。为摆脱这一困境,许多有识之士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以在坐的各位专家、领导为代表的业内精英的共同努力下,从更新设备、自动化改造到股份制改造、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几大步走出来,终使这一传统产业由衰转盛,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辉。而这其中,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
在糖厂生产中,压榨是糖厂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糖厂用电最多的是压榨车间,全厂动力燃料主要是压榨车间生产的甘蔗渣,压榨生产一有较大波动,全厂的动力、蒸汽、物料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压榨车间原料蔗进榨量是否均匀及榨机的运行是否平稳,直接影响糖厂的生产稳定、后续车间的生产状况及制糖生产成本。因此,国内外许多制糖企业都将均衡进榨和榨机的全自动控制作为技改的首选目标。
然而,由于压榨生产的特殊性及其他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制糖企业没能真正实现压榨车间的全过程自动控制,不少企业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上,压榨车间生产状况极不稳定,造成能耗高、抽出率低、蔗渣供应不稳定,影响了糖厂的经济效益。尽快有效地解决这一糖厂的“老大难”问题,采用高新技术实现压榨车间生产的全过程自动控制,从而使糖厂生产平稳、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是整个制糖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国外糖厂设备及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在国外,糖厂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差异比较大。技术设备较先进的代表是澳大利亚的一些糖厂,他们的设备精良,自动化程度很高。澳大利亚SRI制糖研究所的压榨自控技术、榨机列的调速、扭矩保护和DCS控制方式,是世界上先进的压榨车间全自动控制系统,但是没有均衡进榨计量自动控制系统。
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其2006/2007制糖年度的甘蔗产量约为3.86亿吨,是我国的3倍,但它的糖厂数量还没有我国多,其制糖企业的规模较大,设备与技术均较我国先进。如中国香港来宝集团2007年2月8日收购的巴西彼得里布糖厂,目前年处理甘蔗能力为200万吨,该集团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后,糖厂将能够在短期内达到年处理甘蔗400万吨的能力,未来有望达到1000万吨,没有先进的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技术是不可能达到的。
东南亚国家与非州部分国家的糖厂,其设备与技术则五花八门,既有少量从先进国家进口全套设备的大糖厂,也有与我国设备技术相当的中小糖厂,还有部分采用在我国已被淘汰的基本属于手工操作的较原始的小糖厂,如越南等国。
对我国糖厂而言,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美国的糖厂,美国的很多原糖厂设备并不比中国先进,但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却远高于我国糖厂。如路易斯安那州的卡德维尔糖厂,其设备与我国许多糖厂主主流设备相当,但自动化程度很高,06/07制糖年日榨量6000吨,总蔗量38万吨,榨期63天,榨期工人40人,停产期8人!也就是说,自动化可以使糖厂的陈旧设备焕发出新的活力。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投资巨大,是一个缓慢过程,如果学习美国经验,对我国的糖厂进行自动化方面的改造,挖掘旧装备的潜能,减低人为因素,就会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过程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自动化方面的投入相对于设备投入来说,投资少,见效快。
三、我国糖厂压榨自动控制技术现状
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约300家甘蔗糖厂,规模、设备、技术方面差异极大,既有日处理甘蔗能力达2万吨的大糖厂,也有日处理甘蔗能力仅有一千多吨的小糖厂,生产设备和自动控制、信息管理技术方面也各不相同。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制糖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整体自动化水平相当低,生产过程的机械和设备很多是靠人工操作或监控。一个中等规模的糖厂,我国需要每班两百名操作工,而国外自动化程度高的国家仅需几人或十几人。
制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则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不用说与欧美国家相比,就是与国内其它行业比较也已经远远落后。
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的巨大压力,国内各制糖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了依托现有设备,加强自动化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作为糖厂最重要的工段—压榨车间,更是自动化改造的重点,国内外许多甘蔗制糖企业都将均衡进榨和压榨机的全自动控制作为技术改造的首选目标。
1、广西贵糖压榨自控技术情况
在九五、十五期间,国家曾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对我国蔗糖企业的生产设备自动化改造。如:国家经贸委2003年下达给广西“糖业结构调整共性技术开发”项目,在贵港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实际与北京和利时公司合作,由和利时公司负责自动控制技术的 “糖厂压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子项目,专门对蔗糖压榨车间的自动化系统进行专项研究开发,意在解决我国蔗糖企业压榨车间的自动化问题。国家经贸委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中要求,项目要“综合考虑工程投资成本、合作方条件、技术和设备先进程度、共性技术的示范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力争将压榨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该项目研究组在考察了国内、泰国、澳大利亚的蔗糖厂之后决定引进澳大利亚的核心技术,包括高位槽设计和相关检测元件,电气部分引进瑞典ABB直流传动设备,自主开发DCS控制系统,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压榨车间的DCS控制系统与公司现有的局域网进行光纤网络连接,通过网络服务器新增的RealMis系统进行实时通讯,监控和分析压榨间的工况参数和自控效果,实现公司的管理者在办公室全面掌握和远程指导生产的目的。该项目于2003年11月榨季开始时投入使用,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与以往榨季相比,压榨抽出率提高到96.0%以上;日榨量从最高8640吨提高到9300吨(提高了7.64%),榨量经常保持在9000吨左右。但该项目的总共投入改造资金达800多万元。这对一些中小糖厂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因而该项技术在经济上无法在国内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除贵糖外再没有推广到第二家糖厂。
2、国内其它糖厂自控技术现状
其它一些糖厂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压榨车间部分子系统的自控技术研究,如广西大学阮向东教授的核子秤计量系统,┄┄但整个车间自动控制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则只有本公司完全研制成功。
3、本公司压榨自控技术及产品应用情况
与贵糖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思路不同,本公司针对我国制糖企业的特点和存在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低的问题,研究开发适应我国制糖企业当前设备状况和经济能力的自动控制设备和技术。经过多年艰苦努力,研究出投资小、效率高的压榨车间的各类自动控制子系统。如:“均衡进榨及计量自动控制系统”已为许多中小糖厂采用,反映效果良好,该系统用核子称作为自控过程的基础信号调节输蔗带,达到均匀入榨的目的,其较小的投资适合资金有限的糖厂;榨机阵列自动控制系统、蔗汁秤、桔水秤自动计量系统、远程实时生产管理系统等子系统,这些系统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输蔗带核子秤计量误差≤±1%,抽出率达到96%以上,日榨量提高10%以上),但价格仅为不到贵糖自控设备的1/5。
这些系统针对压榨车间的各个关键工段和关键控制点进行自动控制,解决了该车间生产工艺参数波动大、设备负载及工作状态波动大,一致性、重复性差,安全率不高等问题,从而使糖厂生产平稳、降低糖业生产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通过用户实际使用证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在实际应用这些控制系统过程中,本公司科技人员注意到,虽然各个单个控制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蔗糖生产工艺中的上下工序的关联度高,互相影响很大。单纯提高生产设备单机自动化水平,仅对某个关键工序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单独检测与控制,难以发挥综合效益。因此,本公司科技人员提出了利用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TCP/IP)通信技术,网关设备等技术,将整个压榨车间的各个工段的生产设备,甚至是整个蔗糖生产工艺流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进行综合检测控制。同时,根据蔗糖工艺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编制计算机应用软件,通过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蔗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与控制,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由于本公司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糖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制糖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一些贡献,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多项产品获得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广西壮族自治区计算机成果推广应用奖及优秀软件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用户是检验产品的最好的试金石,我们的努力还得到了广大糖厂用户的认可,所研发的压榨自动控制系统已在130多家糖厂得到应用,几乎涵盖我国所有甘蔗糖业集团和规模较大的大中型糖厂,占我国甘蔗糖厂的近半壁江山。而且,随着我国糖厂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和技术改造的进一步深入,原来一些规模较小的糖厂也陆续与我公司达成了使用意向。此外,我公司产品还在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向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与我国糖厂相近的国外市场扩展,现已有一套产品出口到英属圭亚那,与多个东南亚糖厂达成使用协议并与其中部分糖厂草签使用合同。目前,整个压榨车间自动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广西大新雷平投入使用,并计划在今年12月份召开现场会,届时还请在坐的专家、领导到场指导。
四、技术难点
要实现对压榨车间进行生产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有以下五点:
(一)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压榨车间是全厂用电大户,各类高低压电机很多,强电、强磁、高密度粉尘,干扰十分严重,所以压榨控制系统所处环境十分恶劣。
(二)系统的实时多任务性 系统必须实时在线完成以下任务:
1、甘蔗入榨重量、混合汁、渗透水流量计量及积算统计;
2、每小时班组榨量、混合汁、渗透水流量计量及积算统计;
3、每班组榨量、混合汁、渗透水流量计量及积算统计;
4、当日榨量、混合汁、渗透水流量计量及积算统计;
5、榨季总榨量、混合汁、渗透水流量计量及积算统计;
6、输蔗带上物料形状监视;
7、输蔗带空带检测及报警;
8、输蔗带停机检测及报警;
9、输蔗带速度检测及报警;
10、实时检测输蔗带上的撕解机负荷并报警; 11、1#和2#输蔗带运行速度控制;
12、自动换班;自动改变班序;
13、实时自动生成小时榨量历史趋势图;
14、实时自动生成班组榨量历史趋势图并存贮;
15、自动和随时手动打印班组生产报表;
16、在线查阅三个榨季内任意班组的生产情况;
(三)高位槽蔗丝料位检测
榨机高位槽蔗丝属于絮状轻质物料,其料位的准确检测一直是个难题,在国内其它企业尚无成功的先例,在国外糖业发达国家有这样的检测装臵,但价格极其昂贵,属于接触性检测。贵糖股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一套这样的设备,仅传感器就花费了270万人民币,我国绝大部分糖厂都没有能力承受。
(四)系统抗扰动性能
由于压榨生产的特点,原料蔗扰动的强度变化值和扰动的随意性较大,一般的控制方法难以满足均衡压榨的要求。
(五)系统易用性
车间原有普通员工是新的控制系统的最终使用者,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要求一般操作人员具有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在设计系统时,必须从实际操作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既要实现希望的功能,又要尽可能地简化操作步骤,隐蔽一切技术细节,给操作人员一个直观的操作。
五、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的解决方案如下:
1、控制端多任务系统的构成
利用外部时钟源中断给各任务精确地划分时间片。本系统中断分三级,中断优先权排队依次为时间中断、外部设备中断、键盘中断,严格地保证计量、控制、参数检测、故障及事件的检测和记录的实时性,同时还能进行事务性管理。
2、综合使用多种技术及手段实现稳定性和抗扰动性 综合使用模糊控制技术、并发事件驱动技术、现场总线等通讯技术,并采用防雷、电磁屏蔽、无扰动切换、误差补偿等多种手段,针对影响蔗糖厂生产稳定和经济效益最大的压榨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由于采用先进控制算法,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控制精度高、响应快,运行稳定可靠。
3、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了非接触式高位槽蔗丝料位检测系统,通过自行建立的料位数学模型,能够连续平滑地检测出料位的真实高度,并对榨机进行自动控制,为国内首创;
4、榨机全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根据压榨机的负荷和转速等设备状况、甘蔗的质量和入辘情况、甘蔗丝进榨瞬间重量等因素,可充分发挥压榨机列的效能,在动力消耗最小、渗透水加入量最小的情况下,使压榨处理量符合生产要求,并且提高糖份抽出率。
5、自行研制了专用汉字系统,采用触摸屏技术,将需控制的参数、变量直观地显示在显示器上,隐蔽一切技术细节,操作人员只需根据显示数据的差异进行参数调整,系统即可自动对生产过程进行相应的控制,无需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简便易用。
六、达到的技术指标:
1、系统受阶跃干扰后恢复到给定值时间0.2分钟;
2、系统超调量3%(给定值);
3、系统余差±1%(给定值);
4、输蔗带核子秤计量误差≤±1%;扣除停机其它人为和设备因素,控制精度为每小时榨量误差≤±2%;
5、小时榨量误差≤±1%,压榨抽出率提高到96%以上,提榨量提高10%以上,节能7%左右。
七、糖厂压榨车间自动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组成
1、压榨均衡进榨自动控制系统
2、榨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3、榨机高位槽翻板自控系统
4、轴温监测、报警系统
5、集中加脂自动润滑系统
6、蔗渣带自动计量系统
7、渗透水流量自动控制系统
8、渗透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9、渗透水温度控制系统
10、压出汁箱液位控制系统
11、混合汁流量计量控制系统
12、混合汁箱液位控制系统
13、磷酸自动控制系统
14、石灰乳箱液位自控系统
15、系统连锁保护
16、摄像监控系统
17、榨机操作台
18、压榨自控系统中心站
19、网络通讯系统
第二篇:自控性管理
自控型管理:让企业家享受轻松驾驭企业的快乐 引言:自控型管理决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假如弗莱明没有发明青霉素、瓦特没有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就不会有现代医疗产业、现代运输业和现代航空业。人们在享受技术先哲智慧的遗泽的同时,可曾想到如果没有泰勒的科学管理、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艾尔弗雷德·斯隆的集团事业部制管理制度,就不可能出现现代化大企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丰富生活,那些技术先哲的发明可能仅仅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
现代化的企业源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社会的发展不但得益于技术进步,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诞生。不管从现代企业产权层面的治理结构,还是从现代企业经营层面的管理系统,抑或是现代集团公司的管控体制,都不可避免地体现了现代企业的基本管理特征:通过决策、执行和评价与反馈来实现自我控制型管理,而且这种自控型管理随着环境的变化、全球竞争的加剧不断改善和进化(而不仅是进步),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譬如说授权式管理、流程型管理等。
那些无视自控型管理的企业,其规模化扩张都必然受到困境或倒闭的惩罚,譬如过去曾经辉煌的亚细亚、德隆集团和刚刚被正弘地产收购的思达地产等。可以肯定地说,自控型管理决定企业规模化发展。
一、人治文化:企业自控型管理的最大障碍
中国虽然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拥有许多璀灿的管理智慧,但由于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由于受传统人治文化的影响,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规模化管理方面,却一直进步缓慢。从目前中国成长型企业(甚至包
括政府和许多大企业)的管理状况来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人治文化。企业家和经理人普遍把企业中的管理体制问题归结为“人的问题”,甚至还有些所谓的管理专家总结出如何管好人的名言:“一切企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只要人的问题能够解决,一切企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甚至还把这些人治思想美其名曰为“以人为本”。
这种所谓需要解决“人的问题”的“以人为本”的人治观念极严重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出现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相互指责、抱怨极为普遍,都与这种流行观念(其实极其传统)有直接的关系。企业虽然也导入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于这种落后的人治观念的存在,使现代化的组织结构、岗位职责、沟通会议和考核薪酬等管理制度,都成了形式工程,成了面子摆设,成了现代企业的假象,还不时发出制度难以落实和执行力差的感叹。
在很多企业家、专家学者在对那些曾经迅速规模化而轰轰烈烈倒下的企业和企业家评头论足时,何曾想到,传统且流行的人治文化不但使许多企业因规模化而倒闭,同时也使自己的企业裹足不前,更别谈如何扩张,实现规模化经营了。这种人治文化是依靠制度和流程实现自控型管理的绊脚石,是中国成长型企业(包括许多以人治为基础的、不成熟的规模化企业)走向规模化和实现规模经济的最大障碍。
二、系统思考:自控型管理的前沿理念
中国企业的规模化呼唤自控型管理。自控型管理的导入必须抛弃陈旧的人治观念,纠正企业管理者“以人的问题为本”的错误理解,明确企业问题的本质,树立现代企业基本的理念。
首先要明确企业问题的本质。企业存在问题很正常,没有问题就没有企业的存在。企业是由诸多问题组成的系统,企业问题的本质是系统问题。如果一个刚创办的企业仅有十几个人时,企业系统问题在一定程度主要是人的问题。当你改变人时,确实很多问题会得到解决。但企业有了一定时间和经验积累后,人员、客户和产品线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企业系统的问题逐步会从人的问题,明确转移到制度和流程上。当你再用传统的思维去改变人时,反倒问题会复杂难解,这是为什么呢?
企业的系统过程理论的倡导者戴明博士有一种明确的观点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也就是当你改变了系统,也就改变了人们的所作所为,而改变人们的作为,却并不能改变系统。目前很多成长型企业都在通过学习和尝试解决“人的问题”,却始终不能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站在企业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当企业不去尝试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流程,而过多在表面的“人的问题”纠缠不清,只会使企业愈来愈复杂,从而增加解决根本问题的难度。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树立现代化的、前沿的管理理念。一要树立起客户问题源头理念。企业问题是系统问题,系统问题的源头不是内部员工和技术,而是外部市场和客户。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必须树立起客户问题源头理念,成为市场驱动型组织,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二要树立团队和流程协作理念。要想解决企业的系统问题,必须依靠内部团队的和谐和合作,通过流程协作来不断改善和优化。三要树立持续改善的管理理念。只有树立持续改善的管理理念,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戴明博士的PDCA/PDSA持续改善循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追求
新的高度和境界。只有树立现代前沿的管理理念,企业才能通过自控型管理而不断得到提升和进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系统控制:自控型组织的基本原理
树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还必须掌握自控型组织的基本原理,才能建立和运作好自控型企业。自控型组织原理首先借鉴了机械和电器自控功能的基本原理,如冰箱温度调节的温控器。譬如企业就像一台电冰箱一样,如何想让其自动运行,而不依赖于人为干预时,就必须在企业运行中导入类似“冰箱温控器”一样的自控机制。
现代化企业只所以能够超大规模化的根本因素,就是组织管理的决策与执行的专业化分工。随着管理科学分工的不断深入和优化,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三权分立”特征的决策、执行和评价反馈现代化管理的自控功能,也就是通过“决策、执行、评价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评价与反馈„„”而逐渐形成的持续改善的良性机制。
其实,在现代组织中这种“三权分立”的管理体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这种自控管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把握一定的关键要素才能实现。一是要明确企业家在企业规模化的授权行为,不是单纯的个人授权行为,而是通过分权而授权的组织行为;二是要清楚这种分权所形成的是自我负责、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机制,不依赖于个人英雄和过多的人为干预;三是要掌握通过分权体系的相互制约关系,形成良性的管理循环,实现企业自身的不断改善和优化。
自控型组织原理其次是基于系统过程的方法。系统过程方法是以管理大师戴明博士为首创建的过程持续改善的系统化的管理方法。该方法用
SIPOC即“供应者、投入、互动过程、产出和客户”五个方面来表述企业的过程系统,引导管理者把管理重点放在“互动过程”上来改善组织的产出,并得出对“互动过程”的改善决定80%以上的组织绩效的结论。
自控型组织原理第三是依靠团队协作的方法,这种依靠团队智慧的方法也与戴明博士的系统过程方法相关。团队智慧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譬如利用头脑风暴方法、635方法、检核表法等,是利用集体智慧的结晶创造性的解决复杂和疑难问题的有力武器。
自控型组织的原理,明确了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关系,即“三权分立”的纵向层级的管理控制关系,互动过程的横向流程的市场价值链关系,集体智慧的跨职能沟通和相互学习解决管理难题的团队协作关系。作为现代化企业,学习、掌握和导入现代化的自控型管理,是应对环境变化和激烈竞争,突破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瓶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修课题和必经之路。
四、自控型管理:让企业家享受轻松驾驭企业的快乐
当企业传统型管理体制正在全球性环境的快速变化中逐渐失效,众多企业家在为企业的健康管理和持续发展苦恼时,自控型管理通过流程和制度,实现自主管理、自动免疫、自我改善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自组织运作,而不再依赖于能人干预和企业家的救火行为。
自控型管理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分权体系而彻底的、有效的放权,能够让企业家放心地跳出企业做企业,从关注现状的救火行为,转型为关注未来的战略规划,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让企业家有时间关注个人和家庭,不但让企业家从容驾驭企业,事业有成,更能够让企业去丰富生活,享受人生。一句话,自控型管理——使企业家享受轻松驾驭企业的快乐。
第三篇:公司管理信息化座谈会讲话稿(定稿)
公司管理信息化座谈会讲话稿
公司管理信息化座谈会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来参加这个工作会,听了刚才同志的报告,以及、的经验介绍,让我感触颇深,我觉得这几年集团信息化建设走在省属国有企业的前列是理所当然的,能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信息化试点企业也是实至名归的,因为集团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这么重视信息化工作,结合优秀的信息化建设团队,上下一心来搞信息化,这就是信息化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以后省属国有企业也要多加强交流,学习你们的先进经验,大家共同极高。
在过去的几年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
特大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集团上下保稳定、促增长、抓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企业经营与发展均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是,以董事长、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层从未放松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建设力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加大信息化投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让我深受启发,就今天这会,我提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一、信息化发展要找准方向。集团信息化的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管理目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认真把握上下企业间的管控重点,为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办公效率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川投信息化在董事长、总经理的具体指导下,打通“财务”和“办公”这两条主线,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也非常适合这种投资类国有企业。
二、通过信息化来提升集团管控水平。集团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经济由松散型到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进入到
了走向质变的关键点,相当于从经典力学进入到了量子力学,又相当于从二维的黑白时代迈入了三维的彩色空间。集团管控的成败将是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国家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管控经历了体制的不断优化,从当初的强调改制松绑,到后来的强调出资人到位,再到强调治理结构改革,到最近强调集团型公司必须加强控制力等,管控能力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将是国企改革深化成败的关键。这些变化都对我们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如何才能与时俱进,我想通过信息化来提升集团管控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手段。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危机意识。目前集团的信息化虽然走在在省属国有企业的前列,同志们不能自满,更不能骄傲,放眼全国,对比同行业的央企以及发达地区的投资企业,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虚心学习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融会贯通,走一条属于
我们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信息化建设是一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希望集团在董事长、总经理的带领下,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继续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助力领导决策及生产经营工作,最终完成各项既定目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谢谢大家!
第四篇:XX公司信息化管理
XX长途客运中心目前网络架构模式采用数据集中管理方式,即各客运站的多套客运售票系统集中在定海客运中心群集服务器上运行,但在用户逻辑使用操作界面层表现为各自独立系统,相互并不干扰冲突。
集中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向未来的管理模式,强调一体化的业务过程以及知识和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模式不仅是数据管理的集中,更是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和业务的集中管理和监控,业务集中处理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建设、充分共享企业计算资源、规范业务操作及流程。这一模式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趋势。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实现集中管理、调度和监控。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实时、全面的决策信息;同时加强了企业敏感数据的安全集中管理,促进了企业内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硬件配置如下:
XX客运中心配置
(1)骨干网络采用2台核心交换机,通过HSRP实现骨干交换机冗余
(2)配置1台核心服务器与原X3650服务器组成群集,通过群集软件实现双机热备
(3)服务器采用多网卡,分别连接2台骨干交换机,并实现网卡和链路冗余备份
(4)配置1台vpn防火墙与XX站互联,即实现网络互联、售票互联等功能,并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5)在骨干交换机上配置安全访问控制列表,实施各种网络访问控制
(6)配置1台高性能磁盘阵列柜,用于存取核心数据
(7)配置内外网接入交换设备,用来接入内外网工作站和服务
(8)配置供机房售检票系统电源的UPS系统
XXX车站配置
(1)配置1台vpn防火墙与定海站互联,即实现网络互联、售票互联等功能,并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2)内部网络采用1台高性能交换机,用来接入内网工作站
(3)配置供售检票系统电源的UPS系统
如今,我公司正打算在年底前上电子商务系统,届时旅客可以通过访问我公司网站实现车票的售票、预定等操作。
面对道路客运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化的严峻挑战,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向社会展示企业新的形象,及配合舟山城市规模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升级提升。XXX公司作为一个现代化车站,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坚信在信息化技术的带动下我公司会走得更好更远更具竞争力。
第五篇:公司信息化管理培训心得
公司信息化管理培训心得
这次很荣幸能到公司参加信息化管理的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对公司企业信息化管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好处以及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在这个经济以及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已经越来越快,信息化已经是当下的一个趋势,大力促进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用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次的培训是广联达公司给我公司设计的一个管理系统,我公司是一个工程单位,在日常发展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汇总,需要整理。在平时,各个项目部在联系一些事情的时候,必须挨个打电话沟通,这样效率就会很低下。比如租赁一个机器,各个项目部都会用什么价钱租,不同地区价格也都不同,但是如果是在这个信息系统下的话,各个机器报价以及不同项目部租赁此机器的价格都会以表格的形式全部呈现给各个项目部,这样部长就能轻松的知晓此种机器的一些行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系统在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一应俱全,对于机电部来说,机器的购置以及租赁是平常经常的工作,在系统中,机器的使用计划,租赁表格以及批准都能轻易的找到,操作也比日常都用纸张来说方便许多。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
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信息化技术刚推行大家肯定一下子很难适应,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但是我认为当信息化技术真正深入每个人心中的时候,大家的工作效率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俗话说,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的人员,如果止步不前,就永远停留在原点,永远无法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用于挑战,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将信息化管理技术真正运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使自己以及公司的效果能够得到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