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佳孝星事迹材料
篇一:十大孝星事迹材料 滕连东同志
参评青岛市“十大孝星”事迹材料
滕连东,男,194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胶南市李家石桥社区党委书记。作为社区党委书记,该同志立场坚定,时刻响应党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创建和谐社区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在胶南市率先实行了农民退休制度,实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让农民群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他凭着一股甘于吃亏、吃苦的奉献精神,与两委会成员一起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真抓实干,使李家石桥连续11年位居胶南市经济“十强村”前列,2011年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5557元。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和谐示范社区、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青岛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青岛市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为民服务建设方面,他先后组织建设了全省首个村级便民服务大厅,采用代理制的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累计为李家石桥小学投资300多万元,方便广大居民子女就近就学;投资300万元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居民子女免费入托;投资60万元,在原有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扩建了500平方米的李家石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施,方便广大居民就医;投资80万元新建500平方米的敬老院,配备伙房、娱乐室和服务员,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全部实行免费照顾,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投资260万元建起了16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并配套建设门球场、棋牌室、舞蹈排练室、跑步机、麻将桌等70余台(套)文体活动设施,供老年人娱乐,组织成立了老年秧歌队等8支老年文体活动队伍,还定期举办老年人文体活动比赛;每年举行庆祝“重阳节”,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鼓励居民养老敬老,社区多年来养老敬老风气十分浓厚。
在生活中,滕连东他热心公益事业,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每年按照考核政策都应该得到数额不菲的奖金,但他从来没有领取过,而是全部捐献给了集体,到现在已经累计达50余万元。他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病灾户、贫困户和困难学生,帮助200个家庭摆脱了贫困。多年来,滕连东一家先后为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60多万元。居民陈松政得了重病,滕连东得知后,马上亲自陪他到外地医院确诊治疗,并耐心细致的作他的思想工作,让他稳定情绪,安心养病„„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古语道:“忠孝不能两全”,但滕连东同志不仅在社区老年人事业上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对自己的老人也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滕连东在母亲患肠病期间,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陪伴母亲左右。老人手术后,卧床不能自理,他及其爱人给老人家洗脸、梳头,把做好的饭一口一口地往老人嘴里送,闲时他就坐到老人跟前给老人讲故事、读报纸。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和全家人的百般照顾,老人家的身体很快得到了康复。现在他母亲已九十七高龄,精神饱满,身体健康。老人家常说:“多亏我有好儿子、好儿媳。”
滕连东尊老敬老的作风得到了居民普遍好评,在全社区乃至全市起到了尊老敬老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也先后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胶南市十佳敬老好儿女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青岛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11年8月3日篇二:孝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巴音镇蒙汉十社张彩玲 巴音镇蒙汉十社的张彩玲是个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在孝敬公婆,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张彩玲和丈夫是2000年结的婚,至今已有13个年头,一直和公公、婆婆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而在张彩玲的眼里,公公、婆婆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我们的亲人,丈夫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现在,他们的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不可遇测的,这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关怀,虽然丈夫是抱养的,但是养育之恩胜于亲生,精心赡养他们是我们子女最基本的义务。张彩玲的公公现在是88岁高龄了,在04年就检查出冠心病,经常吃药看病,08年又得老年痴呆症,不认识人,四处乱跑,砸东西,好不容易把公公住进了医院,十多天后按公公的要求出院回家,当时,公公因病已全身瘫痪不能下床,丈夫虽有兄妹四人,多半在外工作或忙于农活不能长时间服侍自己的母亲,丈夫当时外出打工,为了公公的早一日康复,张彩玲没想什么就独自站了出来,一心一意的服侍着公公。在服侍公公期间,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期间:还要给家中的丈夫、女儿煮饭、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公公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张彩玲从不跟公公计较。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四个年头,功夫不付有心人,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已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婆婆被儿媳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张彩玲和丈夫、儿孙的疼爱之情,每当她们有事很忙的时候,婆婆总能想尽办法给她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儿子,同时,张彩玲也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家庭中。可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再一次跟这样幸福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前年,80多岁的婆婆脑梗病犯了,令原本贫困的家庭更雪上加霜,张彩玲又投入到服侍婆婆的生活当中,邻居朋友劝她说:“你只是儿媳妇,这样做值得吗?” 张彩玲说:“作为儿女,谁都会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隔壁邻居刘大娘已经70多岁了,还种的6亩地,每次看到刘大娘那么大岁数还在劳动,她就跑去帮忙。她经常说看到刘大娘,就想起母亲的辛苦,小时候父亲赌博输的家里很穷,是母亲含心如苦的把她们四个拉扯大,她太心疼母亲,就没有读书帮助母亲种地供弟弟妹妹读书。在村里不管哪里都有她的帮助,哪家白事宴有她在那缝孝,哪家红事宴有她在哪里掌勺。篇三:小孝星经典事迹材料2013 小孝星xxx 北京市xx小学 六年级1班 xxx家长推荐材料
xxx,男孩,11岁零5个月。是北京xx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心心不到3岁的时候,随爷爷奶奶来北京生活,在北京上幼儿园,上小学。
2010年冬天,心心奶奶崴了脚,脚上裹着纱布,走路洗脚都不方便,一开始还痛的奶奶直咧嘴,心心看到奶奶这样心疼极了。他就主动给奶奶端水送药,主动的去给奶奶去洗脚,奶奶看到上四年级的孙子给她端水洗脚,仿佛就不那么痛了,奶奶笑了,心心也笑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学校教《弟子规》,我明白了什么是“孝”。《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也就是说,如果尊长生病了,小辈要先把药尝一尝,要白天黑夜伺候在病人身边,不要离开尊长的病床。就是因为看到这句,我知道了怎么做。哦,对了我在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时候还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叫《卧冰求鲤》。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河北定兴县,说的是有一年冬天,王祥继母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在我理解,“孝”也就是要奶奶、爸爸开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管理好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让奶奶、爸爸为我操心。
心心从小就知道心疼爸爸。心心的爸爸是肢体残疾人,走路不方便,每逢一起出门,心心总是用他那稚嫩的肩膀,给爸爸做最贴心的拐杖,就怕爸爸摔倒。特别是爸爸上台阶的时候,心心更是担心,总是扶着爸爸,让爸爸不要着急,走慢点。由于爸爸的身体原因,很少陪心心出去玩,心心从来没有埋怨过。还和爸爸说,有一天自己挣了钱,就给爸爸买个车,带着爸爸去玩。心心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帮着家人做家务。刚刚上幼儿园不久,有一次回家看到爸爸正在擦地,就跑过去,抢过墩布,说:“爸爸,我来吧!”2011年,为了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心心的学校组织了“倒背书包护鸡蛋”的活动。经过这次活动,心心比以前更懂的母爱、父爱。心心开始更加主动的帮着家人做家务,扫地、洗碗。
心心和爸爸说,在学校学习传统文化,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博爱,不但要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别人快乐,因为要“泛爱众”。奶奶、爸爸的爱是伟大无私的,他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爱!他不但爱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还要把这种爱献给每个人,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爱心、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13,因为爱心、孝心,我们全家幸福快乐;2013,北京因“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而更具美丽;2013,我们的祖国因为有我们这样有爱心、孝心的小学生而更加的繁荣富强!2013-02-24
第二篇:孝星事迹
“孝星”事迹材料
作为儿媳,她孝顺体贴;作为妻子,她温柔贤惠。她就是伏龙路6号丙1户的王凤羽老人,今年61岁。她也是伏龙社区的老党员,发挥着积极的带头作用。三十余年来,她孝敬老人、疼爱丈夫,用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向家人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赢得了街坊邻居、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
王凤羽家中有老妈妈(实为其婆婆,凤羽一直称呼为妈妈),同凤羽及其爱人同住在一起。结婚至今,已有34年,凤羽夫妇始终与妈妈住在一起。一家人度过了幸福、和谐、快乐的美好时光。在这个家里,歌声、笑声总是伴随着他们。
凤羽的妈妈(婆婆),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97岁高龄,是位长寿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可敬可亲的老人。她有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据凤羽讲述,“老妈妈为人正直,与邻里友好和睦,能吃苦耐劳,喜欢助人为乐,热爱生活。老妈妈生活非常有质量,也很精彩。她是我们夫妻二人的骄傲,是我们做儿女的永远的榜样。”
凤羽自述,在1999年,老妈妈冠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在凤羽和爱人的精心努力照顾陪伴以及呵护下,老人战胜了疾病,至今仍然是康健乐观,幸福的享受晚年的快乐生活。
平时,凤羽总是把妈妈的冷暖放在心上,一旦妈妈得了病或出了什么事,她总是不辞辛劳地贴在身边照顾,等到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她才肯离开做自己的事。凤羽的妈妈每天必做的事:读书、看报、弹钢琴。老妈妈喜欢交朋友,每天家中朋友、客人不断,很是热闹。老人还喜欢运动、注重锻炼身体,还会经常外出走动走动、散散步。在今年七月十三日,凤羽还带着婆婆和爱人一起,游览了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并合影留念。凤羽的妈妈人虽老了,但在凤羽的细心呵护下,生活健康、起居规律,永远以一个年轻的生活着。老人的精神也那么乐观向上。她总是说:“孝敬父母是幸福的。“
作为社区党员、片区党支部书记,她对家人的爱心,也体现到了对社区居民的关心爱护上。她是父母的好女儿,是支部的好领导,同样也是丈夫的好妻子,他们夫妻感情融洽、恩爱有加,是亲戚朋友羡慕的模范夫妻。
平日,凤羽每天定时买菜、做饭,耐心地喂给老人吃,坚持把孝敬老人、照顾父母的事务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家务放在第二位。王凤羽绝对是孝敬老人的好典范。
第三篇:孝星事迹
我叫宋雨峰,是二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在学校里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我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话,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次能被评为班级小孝星,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生活在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让我背诵了《三字经》,还给我读了许多孝亲孝感的故事,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知道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家有五口人,有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爸爸妈妈在私人企业里上班,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就是过年时会放七天的假。爸爸妈妈他们很辛苦,每天除了上班,还得给我们做饭,还要辅导我和姐姐的学习。这些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我长大了,我就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帮助妈妈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不知不觉中,我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孝顺孩子。
寒假里,我主动承担了倒垃圾的责任。开始时,妈妈准备去倒垃圾,走到垃圾桶跟前,一看里面光光的,妈妈没有说话。第二次垃圾桶里又是干干净净的。谁倒的?我嘻嘻一笑:“我。”妈妈嘴里念道:“这孩子,真懂事,都知道主动帮忙做家务了!”这以后,妈妈就没为倒垃圾的事操过心,倒垃圾就成了我份内的事情了。有时,我看见邻居的奶奶去倒垃圾,我也会主动抢过垃圾桶帮忙去倒。
还有,我还跟姐姐学习了怎么做饭这一伟大工程。学会了冲鸡蛋水、煎馒头、削姜皮,切姜丝,切红萝卜丝(虽然切的像红萝卜条一样)。
另外,每天晚上,只要我一听到奶奶的车响声,我准会在第一时间跑出去给奶奶开大门,推车,接着给奶奶热饭,热菜,最后再端到奶奶面前让奶奶趁热赶紧吃。奶奶高兴地合不上嘴,见人就夸我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妈妈说,“孝”其实很简单。好好学习,听爸爸妈妈的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盛饭、洗碗、打扫卫生、倒垃圾、整理房间、爸爸妈妈累了给他们端一杯热茶、给他们端一盆洗脚水,这些都是孝顺的表现,做起来也很容易。
同学们,记住感恩,记住尽“孝”!我们虽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
第四篇:十佳孝星事迹
让“孝”长驻心间
——记东阿二中孝心少年尹倩倩 东阿二中
尹海军
孟子先生告诫我们: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东阿二中举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懂得孝顺的同学,他们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其中尹倩倩同学以她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老师及同学,她是坚强的,她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做了榜样。
她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过着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她的童年本该是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们以往的宁静。她的母亲患上了脑梗塞。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顿时觉得天快要塌下来了,一直对她慈爱有加、呵护备至的母亲,怎么会遭此厄运?她伤心至极,她无助的问天问地,但是无法找到答案。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面对现实,对于这该死的病魔,她真想一棍子把它打死,但她知道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小心翼翼的对付它,如果一不小心惹怒它,就有可能让她失去可亲可敬的妈妈。到那时她的世界可能真的就暗淡无光了。
为了治疗她妈妈的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给妈妈治病,她年近半百的爸爸仍然奔波于工地与家庭之间,从早到晚的干力气活挣钱养活她们一家人。她知道爸爸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真的很辛苦,有时她看着爸爸早出晚归的身影,暗暗的流泪,她多么的希望,爸爸能停下脚步坐下来歇歇呀。
因为家中的人手不够,所以不得不把她当成壮劳力,家里的一切家务等都由她一个人来承担。农忙的时候真的是很累,玉米该收了,麦子该种
()了,都得要赶上农时,于是她就边上学边干活,那个难熬的滋味就别提了,有时她真得累瘫在地上,但是她不能喊累,不能哭泣,她要撑住,和她爸爸一同撑起这个家。虽然她不能和她爸爸干同样的活,但是地里的一般农活、家里的家务活她都会干。有时腿累酸了,有时手掌磨出了血泡,她还是在坚持。爸爸心疼了,想让她停下来,可她就是不肯,她想,她多出一点力,爸爸不就省一点力吗?她把能挑起的担子挑起来,让爸爸能多出去一天,不就能多挣一天的钱吗?妈妈不就能多一点治病的钱吗?日子不就能好一点吗?
每到周末,她都会一大早起来给干活的爸爸做早饭,然后给妈妈做适合这种病情的饭菜。这个年龄的孩子,哪个会做饭炒菜呢?可是她就会。在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纪,她学会了煮饭,学会了炒菜。
她的妈妈因为得这个病,脾气时好时坏,她的心情也跟着难过,毕竟她们母女连心,骨肉相连啊。她做饭时做不好,会骂她,虽然她心里很委屈,但是她知道,在母亲面前她不能哭,她要学会坚强,毕竟这不是妈妈的错,而是这种疾病带给的压力让无所释怀。即使拿她当出气筒又能怎么样呢?因为是她的妈妈呀!她愿意为妈妈做任何事。现在,她的爸爸因为有事去东北了,而她又要住校,家里只剩下妈妈自己,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告诉做什么饭吃,嘱咐她妈妈按时吃药。
在学校里,她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妈妈,她听别人说,脑梗塞复发后会更加严重。她时常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就会自己偷偷掉眼泪。同学们都劝她别有这样的想法,她却说:“别人怎么能理解我的感受呢?那种钻心的痛或许只有我体会过,在我心底深处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
()永远陪着我。”父母永远是女儿心灵的依靠,只要她能在回家时能看到父母的笑容,能听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她就觉得这个家还在,温暖依旧,她也就心满意足了。再苦再累,她也能忍。她想她学会了坚强,风雨也难奈她何。只要生命延续,定能谱写彩虹般的篇章。希望就在前方,她会执着顽强。
在学校里,她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她一直努力。课上她凝神屏气,聆听老师的教诲;课下她认真的复习练习,认真的做每一道题,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作业;她认真的对待每一次考试,她希望每次都考出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别人玩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的学习的时候,她更加专注的学习。在宿舍里,灯熄了之后,她还要打开手电筒,继续学习,她咬着牙,和命运做抗争。她期待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考上实验高中,因为只有这样,她才有希望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能够让爸爸妈妈过上稳定、舒心的生活。她是整个家庭唯一的希望,她一定要让自己出色,唯有如此,才能让父母心安,才能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
她还要感谢她的老师,因为老师们知道她的家庭情况后,在她感到最无助的时候,给予她最温暖的安慰,让她重新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一次一次的虚寒温暖,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辅导,让她感觉到老师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着所有需要得到帮助的孩子,传授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她要向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她也要感谢她的同学们,因为同学们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她最无私的帮助,是他们一直鼓励她、支持她,让她有坚持走
()下去的信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她会把老师们、同学们的鼓励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去实现理想,尽忠她的孝道,好好照顾好她的妈妈。她始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她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对她的考验。
再过几年她就要成大人了,不,她现在感觉就像一个大人一样,她勇挑生活重担,直面挫折的人生,用誓言去迎接每一个黎明,用行动去诠释她的誓言。她相信今天的汗水定能换来明日的辉煌,年少的她定能用她的坚持和她的孝道为她的家撑起一片天,她要用她的行动让这个世界多一丝温暖、多一丝美好。
谁能想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能承担住这么重的担子?她的事迹带给我们很大感触,难道我们就不能做到这些么?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父母;作为一名学生,要学会感恩老师;作为同学,要和同学和谐相处;要懂得知恩图报,回报社会。(东阿二中 尹海军)
()
第五篇:孝星典型事迹
照顾痴呆老母 不悔贫寒一生
在渠江河畔的滨河路上,在马鞍山上的林荫小道里,我们时常会看到一对中年夫妇搀扶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散步的身影,在夕阳下慢慢远去……
看着这温馨感人的一幕,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是一位得病十多年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身着朴实的中年夫妇是她的儿媳,儿子是农业局职工阿斌,媳妇小兰为照顾老母已弃业多年。
1983年7月,阿斌从达县农校毕业分配到农业局工作。当时,母亲在镇搬运站当搬运工,父亲在外打零工,一家人收入还算富裕,住着搬运站的公房,过着平静的生活。很快,几年过去了,阿斌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优先获得了购买单位公房的权利,1987年花了几千元从单位买了一套六十多平米的住房。同年,娶了一位漂亮的媳妇,生了一个女儿,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1989年母亲曾经工作的搬运站(集体企业)解体,母亲的生活费断发,父亲得癌症不到半年就去世,父亲的去世对母亲打击很大。孝顺的儿子阿斌很快发现了母亲的变化,决定把老母接来一起住,尽尽自己的孝心。漂亮的媳妇没有工作,可爱的女儿也要用钱,一家人的支出全靠一个人几百元的工资收入,入不敷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阿斌一个人肩上,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妻子的冷落,母亲的沉默,年轻的阿斌凭着一腔热血,决定停薪留职下海经商。1990年3月,阿斌开始在商海打拼。几年来,他开过歌舞厅,搞过养殖业,但年轻的他缺少创业经验,在商海中屡战屡败,用尽积蓄,欠下了外债。阿斌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面对巨额债务,他选择了卖房还债。不久,妻子不忍生活的清贫,丢下女儿离他而去。
1995年,阿斌回到单位上班,带着老母和女儿租房度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母变得沉默寡言,丢三落四,记忆力一天不如一天,家务活一点都干不了。阿斌除了上班,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和老母。他时常想到:老母用苦力把自己养大,日子再难过,我也不能抛下老母亲,我一定要给老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2000年4月份的一天傍晚,6点钟了,阿斌做好了晚饭却不见母亲回家吃饭。心想:这可能是母亲看热闹,忘了回家。6点半,7点还不见老母的身影,阿斌有些坐不住了,招呼女儿先吃,自己出去找找。阿斌先到了老母常去的遂洞口和附近的街道,一直不见老母的身影。心想:是不是老母已回家了呢?回到家里,只见女儿一个人坐在桌旁,一口饭也没吃,哭着要找奶奶回家一起吃。时间已8点半了,这可急坏了阿斌和女儿,爷俩骑着自行车满城找,找遍了渠城的大街小巷。直到晚上近十一点,爷俩在离家两公里多路的长青路找到老人家,可爱的女儿抱着奶奶大哭一场。阿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老母到大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告知:母亲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从此,女儿变得更懂事了,老母却一天不如一天。孝顺的女儿有空时,常常帮奶奶洗脚、洗脸、梳头。老母却是以前偶儿犯的事,现在是经常在犯。如:才吃了饭,她却问怎么还不吃饭;给她洗脚,她却说才洗了脚用不着洗了(本来就没有洗);说外面天气炎热,穿一件薄衣就可以了,她却要争着穿个两三件,说怕感冒多穿两件好些。一日三餐,她找不到吃饭时间和份量,要定时定量。对个人卫生、日常用品使用,象个两三岁的小孩一样,没有人监督和协助,一个人单独完成成了难事。最让阿斌犯难的是母亲出门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生活中,隔三差五都能看到阿斌找母亲的身影,同事的小儿子看到了常说:“老蝌蚪又在找妈妈了”。母亲找不到回家的路时,被好心的朋友、同事遇到,送回家也成了常事。多年来,阿斌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忙里忙外,从不嫌脏不言累,从未向单位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好心人多次主动提出给阿斌再找个老婆,却都被阿斌婉言谢绝,说:如果再找一个的话,只能给别人带来负担,自己却没有给别人幸福的条件。看到老母的病情日益严重,生活已不能自理,再加上女儿又要上高中了,说什么也不能影响女儿的学业,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下阿斌同意再娶一个妻子。2004年,经人介绍,阿斌娶了现在的妻子小兰。婚后夫妻俩商量好:阿斌继续上班,妻子辞退工作在家照顾老母。在邻居眼里:媳妇小兰善良、贤惠,很会照顾老人。认识的人都说老人的命好,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生活中夫妻俩互相谦让,阿斌为让妻子不至于累坏身体,常常在下班后承担了大部分家务,生活过得平静而温馨。给母亲穿衣、喂饭、洗脚、洗脸成了夫妻俩每天的必修课。晚上,夫妻俩照顾母亲吃完饭后,还常带母亲到滨河路、马鞍山转路,回到家里还得小孩般地哄着母亲直到睡去。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这里被阿斌夫妻俩用十多年时间给砌底否定了。阿斌常说:为了母亲,我无怨无悔!
一晃十年过去了,似乎一切都在改变,唯有没变的是阿斌那颗善良的孝心。阿斌一家依然租住着一套不足60平米的房子,领着每月二千多元的工资,带着痴呆的老母生活,不离不弃。夕阳下,夫妻俩搀扶着老母一步一步地前行着,他们的生活依然平静而幸福!
渠县茶果站(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