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13: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新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新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陈金锁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市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在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建设、地震监测预报、震情跟踪、完善地震应急机制、抗震设防管理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基本情况

金坛市行政区位于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区(gb18306—2001),相当于地震烈度ⅶ度。全市均都处于ⅶ度地震烈度设防区。

金坛市境内自公元320年有明确地震记载起至2012年,共发生地震29次,其中发生在1910年以后的地震有2。、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化工生产经营单位,都未建立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地震部门没有应急车辆,在突发性地震灾害来临时,难以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四、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1、全面推动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大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维护、管理及保护力度,确保已建成的监测仪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推广地震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提高我市地震监控能力。同时,加强与省、常州市级专家及其他市县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有益经验,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整体水平。

加强震情研究与分析。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突出地震活动或重大异常现象,及时组织会商,研究震情趋势,提出震情分析研判意见。

切实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乡镇要尽快落实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逐步推进在村级设立防震减灾信息员的工作,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建立起以市群测群防管理员、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级防震减灾信息员、地震宏观测报员为支撑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指导和支持好群测群防人员全面履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宏观异常收集上报、地震灾情速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职责,切实提高地震群测群防整体水平。

2、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

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地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力度。对新建的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按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抗震设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

全面开展对现有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普查。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大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责令尽快搬迁或重建,对危险建筑物和不防震的大板房必须限期拆除,对抗震设防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进行加固,未加固前要限制使用。

全面加强学校危房排除与新校舍抗震标准建设。新校舍建设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基本建设程序,除国家特别批准外,各乡镇、各部门和学校不得简化项目建设程序。

3、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认真按照省、市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乡镇民房建设的规划管理。在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的同时,城建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全县中心村、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和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在新的农村民居建设中,既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又能体现民族民居特色,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4、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专栏,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二篇:关于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调研报告

施文学

日期:2009-05-27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我陪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别听取了各区政府的情况汇报,并深入到地震台、学校、消防支队、防震减灾物资储备库等进行了实地察看。通过调研发现,我市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各级政府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在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建设,地震监测预报震情跟踪,完善地震应急机制,强化紧急救援、抗震设防监督、救灾物资等管理能力,加大群测群防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我市地质构造情况。

我市地处南北构造体系的北端,在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中部南侧,“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型构造的脊柱顶部,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乌海及周边地区为多震区的特点。《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将其列入地震基本烈度8度区域内,自治区将其列为地震高烈度重点监视防御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南北构造体系中段,南北两端地震活动再次发生相同级别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2008全区地震趋势会商判定,自治区地震活动水平具有升级趋势,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地震危险区域有3个地段: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地区,6级左右;包头-呼和浩特-蒙、晋、冀交界区,5-6级;牙克石-扎兰屯地区,5级左右。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二)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1998年我市成立了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下设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准县级建制的市地震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于2003年制定并发布了《乌海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007年8月,成立了市地震应急救援分队。2007年11月,成立了市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明确了指挥部主要职责。2008年6月份对原应急预案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订,三区也相继成立了以区长为总指挥的防震减灾指挥部,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为防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防震减灾法宣传情况。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以及应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建设安全家园、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中小学师生防震避灾疏散演习和专家防震减灾专题讲座”等活动,使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入社区、下乡村。组织发放宣传单,展出地震知识展板、开设局域网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了解了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

(四)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情况。

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建成了由市地震局、乌海地震台、哈图乌素地震台、哈图乌素强震台、GPS陆态监测网乌海基准站、各宏观观测点和灾情速报网组成的专业技术工作系统,具备了一定的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近期市政府投入100万元对哈图乌素地震台进行监测设备和环境改造完成后,将实现地震监测预报技术现代化,增强地震信息快

速传输和反应能力,提高监测预报水平。我市多年来一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地震监测防御区,严格执行周、月会商制度和震情值班制度,定期对地震趋势进行判定,对2007年以来发生的三次有感地震均及时通过媒体迅速通报震情,稳定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在震灾预防体系建设方面,市、区都制定了灾害性地震应急预案,并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了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加强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先后对神华海矿公司矸石电厂、京海矸石电厂、西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等工程依法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监管。对矿区、农区居民住房和现有学校医院进行了抗震设防检查,基本掌握了上述用房抗震设防情况,并提出了抗震设防指导意见。结合棚户区、沉陷区搬迁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帮助引导农区、矿区危房住户居民向建成区搬迁集中。抗震设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方面,完成了全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收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应急救援车、侦检、破拆、通讯等设备,市地震救援队组织地震紧急救援设备使用演练80多次,为市区其他紧急救援累计出动救援队伍90多次。市区都制定了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拔和紧急配送体系。2003年市政府在市社会福利院内新建了300平米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了粮食、帐篷、棉被褥、衣鞋、雨具等生活用品,确保震灾发生24小时之内,受灾群众能够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二、存在的问题

(一)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相对滞后。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不够。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患意识浅薄,存在侥幸心理,缺乏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政府提供的专业性指导培训不够。

(二)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和管理比较薄弱。截止目前,一些已建成和在建的重大工程、公用设施包括教育体育卫生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业生产建设工程,未强制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三)地震应急工作基础仍较薄弱,应急能力和应急水平亟待提高。虽然制定了全市的灾害性地震应急预案,但按照防震减灾的要求,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化工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都没有地震应急预定案。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一些现代化技术难以开展,也无法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影响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

(四)各区防震减灾工作亟待加强。由于没有防震减灾工作机构,职能职责不明确,难以形成高效有序运转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

我市作为自治区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之一,应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不断提高全市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重点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等基础工作。现就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组织编制防震减灾规划。三区政府要明确防震减灾工作管理机构,解决工作职能职责不明确,没有专人负责防震减灾工作的问题。

(二)加大宣传贯彻防震减灾法的力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纳入全市“五五”普法教育的内容,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掌握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知识,防震减灾知识、自救互救技能知识,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利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周”等有利时段,通过信息产

业部门、新闻媒体、大众广告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三)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国民安全教育体系,组织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切实加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全市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将地震安全评价工作依法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五)要继续着力抓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一是着力解决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二是对“三网一员”既防震减灾地震监测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灾情速报网的工作人员和助理员进行培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三是地震工作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一步完善灾害性地震应急预案。

第三篇:防震减灾工作

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制的建设,大力提升自身和社会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意识,防震减灾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现将2011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制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我局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促进各科室的协调配合与职责落实,形成了由单位一把手领导,个科室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一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随着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艰巨。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时俱进,使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业务知识等不断有新的提高。为此,一是加强学习和培训。重点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通过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工作上的创新。二是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在领导的指导下,扎实抓好每一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放在了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在工作中,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先后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完善了岗位责任制、信息公开制度、保密工作制度等,并认真贯彻落实了各项工作。严格遵守震情报告制度、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坚持领导带班。同时,注重从点滴抓起,抓习惯养成,抓示范,从接一个电话、报一份材料等细微之处着手抓,使全局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每一项。

经过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升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第四篇: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深入发展,9月下旬,市政协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地震局的工作进行了视察。在视察过程中,委员们听取了市地震局的工作汇报,查看了地震台的建设情况,并进行了座谈。通过视察,委员们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如何进一步做好下一步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意

见和建议。

一、关于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三年在全国市(地)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今年又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地震局授予全国防震减灾先进集体称号。视察组成员对市地震局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委员们认为,近年来,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开展扎实自2003年我市被列为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值得注意的地区以来,市地震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我市震情短临跟踪和地震应急工作.制定了《焦作市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与各县(市)区签订了《震情短临跟踪目标责任书》。加强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地震前兆微观观测网、地震前兆宏观观测网、震情信息无线传输台网。建立了预警机制,增加了地震前兆观测手段,加强了异常落实及跟踪分析工作。强化了震情联防工作。对我市地震台环境和硬件进行了改造。(二)震灾预防工作不断推进坚持依法行政,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力度。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在全国率先进入行政服务中心,使我市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关口前移,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管理的转变。规范了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程序,制定了抗震设防要求审批作业指导书,并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办法、管理程序、错案追究制、执法文书,将其公布于社会,接受监督。制定了活断层探测工作意见和方案,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初步摸清了断裂位置。开展了对农村、学校、厂矿、生命线工程等构、建筑物的调查和普查,初步建立了震害预测数据库,为全面提高震害预测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探索性地开展了对农村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出台了焦作市《关于加强农村抗震设防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编制了村镇民居抗震设防通用图,引导农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三)紧急救援工作预案完善为了保证地震应急工作有序、高效,市地震局制定并由市政府下发了《焦作市地震应急预案》,今年又制定了《焦作市地震应急预案实施细则》、《焦作市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编制了《焦作市地震应急指挥操作要领》,绘制了应急指挥工作编程图,使地震应急工作指标量化,责任到人,增强了可操作性,并指导各县市区和指挥部成员单位区68家修订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制定了《焦作市震后趋势快速判定工作预案》,完成了我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了辅助决策的有效性。增添了必要的地震应急设备,购置了应急包和应急物品,出台了《焦作市防震抗震指挥部成员单位地震应急职责分解》,各有关单位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完成了应急物品的储备工作,从而保证了地震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工作人员的震情意识和实战能力,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为了在强有感地震发生后及时了解灾情,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我市还建立了短临跟踪市、县、乡、点四级震情灾情信息速报网络。(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卓有成效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制定有详细的计划,能通过多种形式,分层次广泛宣传。与焦作电视台联合制作了防震减灾专题片,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制作完成了《走近地震》科教光盘,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播放,以点带面,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与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通过宣传画廊、实物展厅、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等形式,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防震减灾“进学校、进厂矿、进机关、进社区”活动,不断把防震减灾工作引向深入。在全国较早建成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启动了“地震科普知识进农村”活动,通过网络实现市、县、乡村互联,向农民提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农村防震减灾意识。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地震部门的知名度和防震减灾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二、当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委员们也指出了当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活断层探测工作滞后,与我市面临的防震减灾工作形势不相适应。我市处于晋冀鲁豫交界地质断裂带上,1994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个重点监测设防城市,2003年再次被国家列为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值得注意的地区之一,震情

形势非常严峻。2003年市长办公会议就决定将活断层探测作为市地震局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此项工作至今无法正常开展。我市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非常复杂,活断层探测工作的滞后,势必给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隐患,如果在未探明的活断层上建造高楼或建设重点工程,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果不堪设想。

(二)机构编制不均衡,无法完全

适应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县(市)地震部门均设在当地科技局内,但是编制、经费全市未有统一规定,以至配置不均衡,造成各县(市)、区的防震减灾工作不能全面开展。市地震局现在的“三定”方案是1998年元月确定的,1998年3月份实施《防震减灾法》以来,没有重新调整,现有的机构编制不能完全适应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抗震设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牟取暴利,无视国家抗震设防要求的有关规定,擅自在未做活断层探测的地段上建造高层住宅楼群,留下严重隐患。二是农村房屋多数无设防。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逐步向城镇化发展,民房的抗震设防状况更为令人担忧。

(四)社会公众防震减灾防意识不强,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缺乏。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关系。为了更好地履行《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职能,应尽快对市地震局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重新核定。县(市)、区应充实防震减灾工作人员,并保证经费。

2、合理布局台网,匹配观测手段。基于地质构造复杂和人为干扰少等因素,为合理布局台网,匹配观测手段,建议在云台山建立地震观测点。

3、保障经费投入,尽快开展活断层的探测工作。活断层是城市地震灾害的元凶。我市地处多组大断裂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活断层十分发育,一旦发生地震,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探明活断层的位置任务紧迫而必要。完成此项工作约需经费400万元。建议市政府抓好2003年市长办公会议有关精神的具体落实工作,保障经费投入,将活断层探测列入市地震局每年的计划,分阶段完成。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防震减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薄弱环节多、难度比较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各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防震减灾重要意义的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对那些无视《国家防震减灾法》的建设工程项目,要公开曝光,并切实予以纠正。

第五篇:浅谈农村防雷减灾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防雷减灾现状与对策

吴怡兴

(儋州气象局 海南 儋州 571700)

摘 要:本文就海南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现状,指出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农村成为雷击事件的高发区的原因。同时就如何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浅谈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农村防雷 防雷减灾 建议及对策 一、我国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根据中国气象局近10年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且平均每年约有1 000多人遭受雷击伤亡,其中10%以下发生在城市,90%以上发生在农村,表明了城市防雷措施相对完善,而农村防雷措施很不健全,农民防雷意识相对薄弱,基础设施防雷装置有待完善。

二、认识防雷减灾安全的重要性

雷击灾害是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海南省是全国雷电高发区和重灾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100天,居全国之首。海南岛雷击频繁时段是每年4月——9月。由于雷暴频繁发生,每年都有多起雷击伤亡人畜和其他设备事故发生。据省防雷中心统计,2010年全省共发生47起雷击事故,其中,雷击造成部分建筑物和大量电气设备损坏,经济损失达2660.84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30.1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630.70万元;雷击同时造成伤亡事故4起,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具体而言,乡村和野外仍然是雷击伤亡事故的主要发生地,在4起雷击伤亡事故中,发生野外3起,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发生在农村民居1起,造成2人受伤。由此可见,农村是防雷工作的薄弱环节,是雷击事件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农村的防雷安全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农村防雷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破解农村防御雷击灾害难题、保障农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已成为防雷工作的重点。

三、农村成为雷击重灾原因分析

(一)防雷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

农村、农民群众的防雷知识缺乏,防雷、避雷意识差。大部分村民对被雷击事件存在侥幸心理,农村雷电灾害特点农村中的田野面积比较大,而田野土地潮湿,土壤电阻率较低,遇到雷雨天气,在田间作业的农民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避雨,大树下、空旷田间的窝棚都是他们避雨的首选,而这些地方又恰恰是雷电击中率最高的地方。有些农村的学生赤脚在雷雨里上学,有些农民扛着金属农具在雷雨天气下出外工作都很可能遭到雷击造成伤亡。

(二)政策和技术支撑缺乏导致农村雷击频发

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的防雷减灾的组织管理、技术服务支撑能力,直接影响到农村防雷减灾的成效。首先,农村防雷监管组织机构不完善。县一级防雷减灾组织机构为防雷组织机构的最基层管理组织,而在农村基层组织的乡镇、村,没有防雷减灾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基本还处于自发层面上。因此,农民自然村的选址、农民建房的设计和审批、农村野外公共设施的建设等缺少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科学引导,这是造成了农村防雷设施奇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技术支持的欠缺。缺乏针对农村地区的防雷减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适应不同雷击风险区域的防雷减灾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缺乏农村地区雷电监测与预警,预警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缺乏一支为广大农民提供防雷技术服务的队伍。

(三)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审核,缺乏必要的防雷设施。因此有关的规划、设计、建设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大力督促农民在建房时按有关规范接受防雷设计和安装配套的防雷设施,改变他们建房时只考虑经济成本而忽视防雷安全的习惯思维,纠正他们“建筑物矮小不会遭雷击,没有必要安装防雷装置”的错误认识。同时改变其建房中不科学的选址观念,尽力避开雷击多发地段。

(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防雷设施奇缺,埋下严重的雷击隐患。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防雷设施建设要增加建设成本。除了农村建筑缺乏必要的防雷装置外,农村的电源线、电话线及有线电视接收线横七竖

八、乱拉乱扯现象较为严重。在城市,电源线、电话线都会被埋入地下或墙体当中,而在农村,这些线路被“赤裸裸”的架设,没有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特别是在广大山区农村,电视接收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上方,且多用竹竿作为支撑,一旦遇到雷暴天气,雷电极易由金属接收天线接闪,再由天线馈线引入室内,造成电视机及室内其它设施损毁以及人员伤亡。

四、建设防雷减灾的建议及对策(1)要加强防雷法规、防雷减灾知识普及宣传,不断提高农村、农民的防雷减灾意识。

各级气象部门要抓住雷电灾害典型事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防雷减灾有关法律规章和科普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防雷减灾意识,宣传重点要放在如何增强农村农民的防雷自救互救能力上。同时,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和宣传,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推进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

(2)继续推进防雷“五统一”工作,规范防雷减灾管理,提高防雷工作质量。

首先,严格执行《海南省防雷质量管理手册》,实现全省防雷“五统一”;其次,全面实行《防雷工作人员量化考核办法》和《防雷安全管理规定》,实现防雷业务化管理,提高防雷工作质量;然后,努力做到“三独立(管理、服务、企业)”,争取逐步实现“管办”分开;最后加强防雷资质、配齐相应检测资质必备的仪器设备,提高防雷能力和资格管理。

(3)规范电力、电话、电视天线等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上雷电流的时候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承受不了。一般情况下,线路在人户前套15米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l5米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入地。电话线路入户时应将它的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的铁脚接地,电话线路也不宜采用木杆架设。需要架设电视天线时,一定要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并保持≥3米的安全距离,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对电力、广播电视、通信等部门架设的农村线路,要开展防雷设计与防雷安全检测,推广电源线、信号线地埋技术,减少架空线路由空旷田野引雷电进入室内的几率。

(4)建立各部门协作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为确保重要场所的防雷安全,根据海南历年雷击伤亡事故情况灾害的特点,我局先后协调并与海南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我省种养殖场所雷电防御安全工作的通知》,与海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海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教育系统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与海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场所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认真行使防雷减灾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与防雷减灾重点行业或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切实履行辖区内农村防雷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农村防雷工作责任制。,有力推进我省防雷减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要切实采取措施,消除防雷安全隐患。

针对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会同当地政府部门共同制定新农村建设防雷减灾指导性意见及规划,加快农村防雷减灾监测网建设,开展面向农村的雷电预报服务;主动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将防雷审监验列入农村工程项目的监管环节,从源头抓起,把好防雷设施设计、施工关口,确保防雷设施建设质量;要切实加强农村雷电灾害调查,分析农村防雷形势和需要,为当地政府防雷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开展农村建设工程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主动开展农村防雷安全检查,排查雷击隐患,督促和指导农村农民落实防雷整改措施等。(6)抓好省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针对我省雷击伤亡70-80%均发生在野外种植场、养殖场及乡村等的情况,有重点地开展“依法防雷、科学减灾”和普及防雷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野外种植场、养殖场、学校、乡村、易燃易爆场所及工矿企业、公众聚集等场所等重点宣传对象,重点宣传雷电基本知识,学校、野外种植场、养殖场及乡村个人防雷知识、建筑物及电气防雷的基本原理,遭遇雷击后的救护措施等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内容。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雷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安全意识。特别是对易燃易爆场所、基层社区、乡村、学校、种养(植)殖场所、公众聚集场所等要加大防雷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防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或减轻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确保我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结 语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大防雷减灾的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严格按照防雷安全规范去做,农村雷电灾害就会降低到最小。

下载新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防震减灾工作小结

    钟村中学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为了响应番禺区的“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工作精神,为了进一步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传播防灾减灾科学信息,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防震减灾工作亮点

    防震减灾工作亮点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指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努力配合下,圃田乡中心小学防震减灾工作亮点频现。一是加强台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按时记录运......

    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2月2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余焰炉主持,省地震局局长张鹏作报告,省政府副省长倪发科做重要讲话。根据会议精神,结合......

    浅谈我市畜牧养殖业贷款现状与对策

    谈我市畜牧养殖业贷款现状与对策 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最近,我局组织人员对部分畜牧饲养企业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我市实际,对解决我市畜牧养殖企业贷款难问题谈几点看法......

    如何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五篇]

    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写在“11·6”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在我国,地震灾害被称之为群灾之首,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制约......

    新时期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及转变职能现状与对策

    新时期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及转变职能现状与对策交流探索 加入时间:2009-06-03 09:14:00 来源:叙永县人事局 作者:吴亚琼叶天富 点击数:1725摘要:县级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在......

    我市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市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近年来,我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

    消防安全与防震减灾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与防震减灾安全教育 XX班于X月X日在XXXX举行了消防安全教育与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全班同学都对此次班会进行了发言讨论。 班主任XXX老师提到火灾致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