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典型单位材料

时间:2019-05-13 13:4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迪庆州典型单位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迪庆州典型单位材料》。

第一篇:迪庆州典型单位材料

迪庆州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典型单位工作交流总结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2010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决定用3年时间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这是我国又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新中国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精神和在省水利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安排下,我州水利普查工作在县政府高度重视下,积极组织动员,广泛宣传,全州水利普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中,维西县在本辖区三个县工作中总体较其他两个县要好,现将维西县作为我州优秀县作为工作交流县。

一、全县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基本情况

1、组织保障

(1)成立水利普查领导机构。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要求,维县于2010年6月21日成立了维西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张丽军任组长。各乡镇也全部成立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均由乡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2)组建水利普查工作机构。水务局于2010年9月20日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水利局副局长赵永坚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各股、站、室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专项普查组、专家咨询组,为维西县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落实专职工作人员。按照省州普查办的统一部署,我县积极行动,在各下属单位抽调8名专职人员进行了集中办公,办公室设在水务局3楼302室。全县其他各乡镇也全部抽调了专职人员进行了集中办公。形成了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为维西县水利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条件。

2、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明确的水利普查年度目标任务及省州普查办的要求,为确保我县水利普查工作顺利进展,县普查办积极行动:县水利普查办及时转发国务院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并要求各乡镇参照《维西县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取费标准,抓紧编制当地水利普查工作经费预算,并向当地政府报告,加大部门协调力度。截止目前普查经费已落实到位省州级92万元;县级10万元。

3、措施保障

(1)制定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各乡镇的水利普查,优质、高效的完成全县水利普查任务,县普查办按省州普查办的指示,要求各乡镇积极行动起来,确实组织专业技术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以加强各地水利普查的技术保障。

(2)建立制度监管机制。为了使水利普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普查办相应制定了普查办职责、会议制度、工作纪律、审查制度、考核机制、县级培训制度等相关制度,以确保水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3)建立督察考评机制。为了有效的促进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县水利普查办公室建立了水利普查督察考评机制,县普查办对各乡镇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将进行不定期的督导,协调解决普查中存在的问题。县水务局将水利普查工作纳入2011年度水利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作为评先争优的一项重要指标。

(4)加大宣传力度。为了进一步营造全县水利普查宣传氛围,提高全民参与水利普查意识。县普查办要求各乡镇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按照省州普查办统一宣传口号,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以更大程度的取得民众的支持。

二、全县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1、《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根据《云南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要求,结合

我县实际,编制了符合本地实际、可操作性的《维西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并经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2、水利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工作

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国水普办[2010]55号)和省州普办要求,我县采取各种办法积极调动各乡镇社会力量参与,采取了在各乡镇选聘普查指导员,在村和居委会选聘普查员的方式。其他地区的普查人员基本来自水利行业内的机关、水管站等。据统计,全县选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共计88人,普查员主要以各乡镇(街道)水管站人员为主,辅以乡镇(街道)、村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主要来自县水利部门。并于2010年12中旬完成审核上报工作,人员名单已全部编制造册存档。

3、普查员培训工作

1)省级培训参训情况:按时制定并上报了省级培训参训计划,并于2010年12月底全部完成省级培训工作,参加省级培训班共计8人次,参训人员专业对口,参训人数符合要求,均达到了培训效果;参训人员名单已全部编制造册存档。

2)县级培训情况:按照国普办水利普查进度要求,我县普查办紧急行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迅速开班。截止1月底,参加县级水利普查培训的人次达71人次。

4、台账建设工作

按照省州普办统一部署,我县于2011年1月底进入台账建设工作,目前全县已完成了规模2000亩以上灌区的河湖取水口和年取水量15万m3及以上非农业用途的河湖取水口清查登记和社会经济用水台账登记工作。

5、水利普查宣传工作

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先后于2010年11月14日和2011年元月10日两次召开会议,就全县水利普查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次强调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加速推进了全县水利普查工作的进展。为了能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广泛开展、深入民心,全县上下纷纷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各乡镇悬挂了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宣传横幅、立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形成多样的各种宣传方式,为县水利普查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7、8、9月省州普查办对我县水利普查工作进行了3次检查,充分肯定了我县水利普查工作,并提出了如《实施方案》不够具体、普查资料的书写不够规范、台账建设不够完善等整改意见。我局普查办事后按检查组整改意见进行了修改检查。

三、工作经验和体会

1、在水利普查工作过程中,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完善的组织是开展水利普查工作的前提。水利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如果没有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水利普查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有序地开展。县水务局作为水利普查的主要承办单位,局党组对水利普查工作高度重视,从资金到后勤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硬件设施上,为提高普查办公室的技术装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流速仪、GPS等各种先进设备,设立了专用办公室,购置了档案柜、办公桌等。

2、落实责任,层层审核,是水利普查工作数据取得高质量的重要措施。

我们把水利普查质量监控工作作为本次水利普查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贯穿于本次水利普查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个工作过程,始终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并当作核心工作来抓。通过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观念,真正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建立健全各阶段质量考核制度,确保“优质、高效、圆满”地完成普查工作任务。我县在水利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三高”工作要求,制定科学运行机制,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获取高质量的水利普查工作数据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在水利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我们实施各种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五级审核制度”,坚持质量抽查验收标准,严把清查对象登记质量关,基本消除了原生性差错,确保了水利普查工作的质量。

3、组建队伍,健全制度,是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这次普查的实践表明,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水利普查工作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聘、培训和管好普查人员,也是搞好水利普查工作的关键之一。对此,我县在选聘普查人员上突出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调关,坚持条件,重点选调熟悉水利情况,思想、身体素质好,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二是把好培训关,努力提高普查人员素质。业务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普查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合格的普查员,才能做出合格的普查表来。为此,在对普查员业务培训时,一定要保证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培训时间,注重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严防走过场,4、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是水利普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我县水利普查机构在强化舆论宣传中,突出了六个方面,一是抓认识,把普查宣传纳入水利普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抓组织,县、乡镇普查机构设立水利普查宣传专门机构;三是抓规划,县、乡水利普查宣传工作均有活动方案和办法;四是抓协调,沟通有关部门、单位、媒体,齐抓共管水利普

查宣传活动;五是抓活动,因地制宜、土洋结合、喜闻乐见的开展了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六是抓实效,有针对性地对县、乡、村党政领导、普查人员和各类用水户等进行宣传,着重宣传全国水利普查方案、统计法等,基本实现了水利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了普查对象理解、支持和参与,达到了依法普查、如实申报的目的。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好上级对水利普查工作的指导要求,切实把水利普查当成一件重事要事来抓,确保水利普查工作如期完成。

2、落实《工作大纲》的编制,进一步明确水利普查工作的职责分工、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和质量控制。

3、按省州普查办的时点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一是抓紧完成河湖取水和经济社会用水的台账建设工作。按照省州普办要求,尽快完成台账建立和上报工作。

二是抓紧确定和做好清查、普查阶段的查缺补漏工作。

三是抓紧做好清查、普查阶段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

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全民参与水利普查意识,使得水利普查“利国利民”的主题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迪庆州水利普查办公室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云南迪庆州交通事故案例

云南迪庆州交通事故案例

一、基本情况

2004年10月12日,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燕门乡谷扎村委会在尼通村民小组举办民间斗牛比赛活动。当日15时30分,春多乐村一村民无证驾驶一辆南骏牌农用货车,搭载前来观看比赛的村民返回,行至德维公路(德钦-维西)K65+100米处,驶离路面,连车带人坠入澜沧江中,造成23人死亡、4人失踪、11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经现场勘察和调查分析,初步认定事故原因是:驾车人无证驾车,导致发生事故;货车违章载客;操作处置不当,经现场技术分析,驾车人在经过25米半径弯道左转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偏向行驶,方向忽左忽右,最终驶离路面坠入澜沧江中。

二、处置过程

事故发生后,正在德维公路检查指导工作的德钦县领导及时赶赴现场组织群众自救,并调集施工人员参加救援,将伤员及时送往乡卫生院救治。德钦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事故处置小组,并带领相关救援人员共60余人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迪庆州委、州政府反应迅速,立即成立了由一位副州长为组长,11个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事故调查组,于事发当天赶赴现场组织救援与事故调查工作。并要求州医院抽调骨干医务人员,赶赴现场参加救援。

接报后,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次事故高度重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搜救失踪人员、抢救伤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同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一次交通安全大检查,及时整改不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省政府派出工作组,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带队,省公安厅、省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省公安交警总队和省监察厅有关领导参加,于13日赶到事故现场,帮助指导事故救援和调查工作,工作组查看了事故现场,分别看望了伤员,听取州、县领导对事故救援和调查等问题的汇报,协调省卫生行政部门立即选派专家参加对重症伤员的抢救工作。

此次事故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善后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任务较重。在事故现场勘察、尸体检验和认领工作基本结束后,除1名外地务工人员等待家属认领外,其余22名死亡人员按照当地习俗,于次日作了安葬处理。州县两级领导分别到死者家中进行慰问。经过省、州、县、乡党委、政府对事故的及时处置,死、伤和失踪者家属情绪稳定,当地生活、生产秩序正常,社会稳定。

三、善后处理措施

为深刻吸取“10•12”特大交通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坚决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云南全省在事发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落实有关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二是立即组织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检查的重点就是落实国务院对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提出的“五整顿,三加强”的情况,坚决克服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存在问题,确保今冬明春交通安全。三是立即对县乡一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督促。四是立即对2004年以来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处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五是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四、主要体会

省、州、县三级工作组在现场分析后认为,整个事故处理过程组织到位、处理及时、措施有效。但此次事故的后果严重,教训十分深刻。

一是道路交通事故防范仍然有漏洞。云南省及迪庆州各级部门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狠抓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认真治理超限超载,取得了明显成效,农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大幅度下降,但是,农用车非法载客,超载问题仍然有死角。“10•12”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说明在部分基层单位和地区工作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责任制落实到人不具体,管理上有死角,分片联防、分兵把关不严,对群众自我防范宣传力度不够。

二是对组织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措施不落实。职能部门对当地村寨举办民间斗牛比赛活动,加强了对村寨民间纠纷的防范工作,忽视了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管。

三是对防范重特大交通事故措施未长期化、制度化。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交通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缺乏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三篇: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07年

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特殊地貌,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悠久的历史

迪庆有着悠久的历史。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的戈登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德钦县永芝、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文物显示,约在二千三百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土著文化。1950年5月,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和平解放,成立了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随即德钦也宣布和平解放,仍称德钦设治局,1952年5月建立县一级的德钦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德钦县。1957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二、独特的区位

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三个县,29个乡镇,182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底,总人口3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56%,生活着藏、傈僳、纳西、白、彝等26种少数民族,藏族人口1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33%;傈僳族人口10 1 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9%。迪庆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东部藏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转站,是我省进出西藏的咽喉。

三、多彩的民族文化

迪庆文化多样,特色鲜明。世居这里的藏、傈僳、纳西等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西文化荟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突出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主题。迪庆境内有26种民族,千人以上的有藏、傈僳、汉、纳西、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民族。迪庆境内各民族长期以来亲善相依,共同为迪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同时,多种宗教共存共荣。迪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傈僳族除信仰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基督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及藏传佛教;纳西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东巴教,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白地村被公认为纳西族东巴教发祥地,少数纳西族信奉藏传佛教;白族的信仰同其他地区白族一样,多信仰本主教;彝族信奉毕摩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这种多宗教共存共荣的现象,成为迪庆人文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迪庆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高山大川与古高原携手并肩,形成了“三山挟两江”的雄奇地貌:梅里雪山山脉、云岭雪山山脉、中甸雪山山脉横亘天际,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 2 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迪庆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使幅员辽阔的迪庆高原成为一块资源富集的宝地,那皑皑的雪山、肥美的草场、茫茫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纵横的溪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

一是旅游资源。1997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考察论证,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审的基础上,郑重向世人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迪庆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从此掀开,云南迪庆藏区随之成为人们寻梦、旅游的热点。迪庆香格里拉融自然与人文、宁静与深邃、优雅与壮阔、古朴与现代等和谐统一、风韵天成,尤其是她那历经自然和历史的沧桑熔铸而成的以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沉淀,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有雄伟壮丽的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有险峻奇绝的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虎跳峡,有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有中国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有“高原名珠”碧塔海,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 3 赞林寺。还有碧壤峡谷、哈巴雪山、萨马阁、千湖山、依拉草原、尼汝林区、茨中天主教堂、达摩祖师洞、长江第一湾等一大批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外,迪庆风格各异的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密深邃的多种宗教文化,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都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通过多年的努力,迪庆以“香格里拉”品牌为核心,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迪庆境内自然风景区为范围,以藏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为特征的旅游开发框架已初步形成,并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生物资源。迪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为众多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迪庆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秃杉、银杏、光叶珙桐、云南红豆杉等30余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野生动物有1400多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其中以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和黑颈鹤最为有名;有以松茸、羊肚菌、木耳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136种;迪庆花卉资源十分丰富,仅观赏植物就达1578种,维西兰花、高山杜鹃等久负盛名。此外,质好品高的野生药材如冬虫夏草、天麻、当归、木香等产量颇丰,深受各地客商青睐。正是由于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从而使迪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物种基因库”之一。境内有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 4 保护区,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32.0129万公顷。

三是水能资源。全州水资源总量为119.73亿M3,可利用量95.7亿M3,境内两江一级河流硕多岗河、吉仁河、阿东河等可开发利用率较高。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总量的15%,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金沙江、澜沧江两大干流水量稳定,天然落差大,具备开发大、中型梯级电站的优良条件。

四是矿产资源。迪庆位于三江成矿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东南亚锡矿带和玉树——义敦的铜、铅、锌、银、金、汞矿带横贯全境,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的富集区之一。现已探明有铜、铁、钨、铅、金等矿,全州范围内有24个矿种323个矿点。其中羊拉、红山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达260多万吨,普朗铜矿储量在200万吨以上。

五是森林资源。全州林业用地161.5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6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杉、冷杉、高山松、红豆杉、香榧、云南松、华山松等。

六是畜牧资源。迪庆境内共有草地面积91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其中可利用草地629万亩,是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主要畜种有牦牛、犏牛、猪和羊等。

五、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1950年迪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获得解放。195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多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大道上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 5 雨露,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1992年起,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属三县先后对外开放;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召开扶贫现场办公会;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已久的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1999年,迪庆“香格里拉”机场通航;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3年,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召开,会议原则同意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6年,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全州生产总值跃上30亿台阶,达到3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生产总值达1642美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65:34.91:48.44,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32.9%;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3.0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亿元,分别增长26.5%和3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85亿元,增长29.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1.79亿元和39.46亿元,分别增长33.5%和3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增长 6 4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10789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614元,增长13.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4.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16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7%。

六、绘就美好小康蓝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为把迪庆的建设和发展融入全省、全国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中,州委、州人民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编制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绘就了迪庆未来18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纲要》提出的发展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巩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好藏区之一。发展战略为:提升品牌,强化基础,团结稳定,协调发展。提出了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05年,力争GDP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总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8.46亿元;第二步到2010年,力争GDP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36.92亿元;第三步到2020年,7 GDP年均增长8%,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三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经济社会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小康目标,把迪庆建成全国最好藏区之一。《纲要》对全州生产力作了科学布局,提出了“两江”、“三带”、“四区”的布局。“两江”即开发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水电资源,把迪庆建成全省最大的水电基地。“三带”即建设永壳至香格里拉县,升平镇、奔子栏至尼西,维西县城至拖枝三个移民城镇经济带。“四区”即打造精品旅游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铜业产业区和绿色工业园区。

《纲要》按照大思路带动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要求,规划了具有战略性、支撑性、前瞻性的迪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21项,计划总投资174.51亿元,其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68个,总投资规模91.6亿元;中长期重点建设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82.91亿元。《纲要》还提出了十条具体对策措施:分别是加大基础设施力度、打牢发展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扶贫工作、提高人民生活,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诚信政府、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第四篇:迪庆州2009年统计公报

迪庆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09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严峻挑战,我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州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国民经济总体形势回升向好,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有序、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6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7亿元,增长5.8%,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5%,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93亿元,增长20.3%,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44.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8.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3.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19.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3.5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33.8%,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25.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1.46亿元,增长19.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51.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9.7个百分点。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6471元,比上年增加1654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6%。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1.69:40.99:47.32调整为11.04:38.43:50.5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3.21个百分点。三二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78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11.55%;其中,农业产值为50117万元,增长4.7%,林业产值14651万元,增长21.6%,牧业产值33286万元,增长20.3%,渔业产值2001万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726万元,增长5.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583 公顷,比上年增加2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054公顷,增加330公顷,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四年增产,成为历史最高年。油料、药材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二00九年

比上年增减(±%)粮食

144822吨

3.8 #谷物

124458吨

4.5 #稻谷

15679吨

4.1 玉米

66178吨

9.7 小麦

27296吨

-3.1 豆类

10328吨

2.5 薯类

10036吨

-3.3 油料

4257吨

19.0 #油菜籽

3897吨

41.9 药材

5219吨

1.9 核桃

10842吨

3.1 板栗

419吨

11.1 花椒

287吨

22.1 水果

8111吨

8.2 主要畜产品产量及牲畜存栏头数: 二00九年

比上年增减(±%)

肉类总产量

22995吨

9.9 #猪牛羊肉产量

20991吨

9.3 家禽肉产量

988吨

22.1 家禽蛋产量

891吨

6.3 奶类产量

13916吨

1.9 生猪年末存栏

472813头

14.3 #能繁母猪存栏

91882头

8.3 生猪出栏

269015头

10.0 羊存栏

226321只

5.1 羊出栏

63190只

-4.8 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239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4.1%,大中型拖拉机达4834台,比上年增加1394台。投入小型水利建设资金4200万元,增长21.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02千公顷,增长3.9%。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41872万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2756万元,下降0.2%;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下工业)产值49116万元,增长6.9%。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59698万元,增长19.8%;重工业产值133058万元,下降7.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工业产值28967万元,增长5.7%;集体经济工业产值6780万元,下降47.5%;股份合作企业产值13345万元,下降41.9%;股份制企业产值100915万元,增长7.8%。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65759万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亏损企业10户,亏损额10479万元,比上年增长68.7%,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46万元,比上年下降83.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二00九年

比上年增减(±%)发电量

148524万千瓦小时

3.4 水泥

144500吨

-0.3 铁合金

40789吨

4.1 饮料酒

10984千升

10.2 铁矿石原矿

88.8万吨

-13.8 锌选矿含锌量

421吨

-88.2 铅选矿含铅量

238吨

-76.1 铜选矿含铜量

16430吨

49.8 食用植物油

3024吨

1.3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58亿元,比上年增长 36.3%。其中,城镇投资83.65亿元,增长35.9%,农村私人投资5.61亿元,增长94.6%,房地产投资3.61亿元,增长51.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州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62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573公里,占公路里程的77.2%。全州旅客运输量达482.82万人,比上年增长32.9%;旅客周转量78542万人公里,下降2.7%;其中,民航旅客运输量22.13万人,增长1.4倍,民航旅客周转量10623万人公里,增长1.4倍。全州货物运输量389.89万吨,下降27.5%;货物周转量229248万吨公里,增长47.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0256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445.7万元,增长14.7%;邮政业务总量1220.6万元,增长21%;固定电话用户达39865户,比上年末下降2.5%,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10393户,比上年末增长24.9%,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6部,每百人比上年提高10.5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分地域看,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2亿元,增长27.5%;县消费品零售额10.13亿元,增长14.5%。分行业看,住宿业零售额1.19亿元,增长23.3%,餐饮业零售额1.17亿元,增长14.8%,批发业零售额2.13亿元,增长8.8%,零售业零售额7.37亿元,增长16.2%。分经济类型看,非公经济零售额11.86亿元,增长18.1%;公有经济零售额5.09亿元,增长2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其中,食品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5%。

各种价格指数如下:(以上年同期为100)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9.9(1)食品

101.9 其中:粮食

98.1 油脂

78.7 肉禽及其制品

94.3 蛋

100.7 菜

115.7 调味品

100.9(2)、烟酒及其用品

102.3(3)、衣着

96.9(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8.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6)、交通和通信

99.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0(8)、居住

95.2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9.5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98.5 七、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578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0894万元,增长27.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63595万元,比年初增长4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8298万元,增长21.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02766万元,增长34.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3549万元,增长40.6%;中长期贷款余额539216万元,增长32.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31093万元,现金支出1225330万元,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94237万元,比上年增加投放17151万元,增长22.2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比例为86.66%。

全年各种保险保费收入4174万元,比上年增长17.5%。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内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迪沪对口帮扶项目和迪昆科技合作项目22项,项目资金投入821万元。安排州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7项,项目资金投入125万元。

全州拥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3126人;小学518所,其中一师一校教学点292个,小学在校学生32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7.74%,小学辍学率1.83%。中学22所,其中完全中学7所,初高中在校学生21341人,其中高中在校生4623人,初中在校生16718人,初中辍学率1.76%。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642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485人。教师进修学校3所。

年末全州拥有卫生机构9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10张,其中医院床位数35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677人。全州有285822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29%。

年末全州共有文化、文物事业机构共51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3个,乡镇文化站29个,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4个,博物馆2个。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95.12%,电视人口覆盖率95.12%。《迪庆报》出版发行336期416.6万份。

全民建身、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深入,竟技体育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年内参加省及省以上运动会运动员30人,获得省及省以上运动会奖牌17枚,其中金牌10枚,银牌7枚。

九、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6.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9%,其中,海外游客65.57万人次,增长53.8%;国内旅游者460.54万人次,增长43.8%。旅游业总收入54.45亿元,增长62.4%。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总人口为37.9万人,其中户籍管理人口358133人。全年出生人口4036人,人口出生率11‰,死亡人口2194人,人口死亡率5.98‰,人口自然增长率5.02‰。

年末全州单位从业人员29366人,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在岗职工26105人,增长10.5%。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2602万元,增长21.2%,其中在岗职工工资89249万元,增长21.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5301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9元,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627元,增长20.9%。

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1618人,比上年下降10.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235人,增长1.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185人,增长8.3%;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259人,增长14.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年底全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894人,比上年末增加2186人,共发放保障资金1955万元,增长25.8%,年底全州农村低保人数达101500人,增加11900人,共发放保障金6836万元,增长64.6%。

注释: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9年迪庆统计年鉴》为准;各项指标对比基数为2008年年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第五篇:迪庆州2012年统计公报

2012年迪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州上下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 “桥头堡”建设和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的总要求,坚持以“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目标,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稳定,着力构建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绿色家园、精神家园、小康家园、幸福家园”,全州呈现经济增长、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可喜局面。

一、综 合

据初步测算,2012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628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0879万元,同比增长7.0%,对经济增量的贡献率为3.7%,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7120万元,同比增长16.3%,对经济增量的贡献率为41.3%,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28039万元,同比增长13.0%,对经济增量的贡献率为17.3%,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9081万元,同比增长20%,对经济增量的贡献率为24.1%,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8282万元,同比增长17.3%,对经济增量的贡献率为55%,拉动经济增长8.8个百分点。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8133元(总人口为年平均人口),比上年增加4137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4%。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8.42:40.87:50.71调整为8.0:40.2:51.8,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二、农 业

2012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4759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53%,其中:农业产值完成67042万元,增长8.47%,林业产值完成20326万元,增长8.76%,牧业产值完成45028万元,增长6.28%,渔业产值完成2433万元,增长3.7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2770万元,增长6.0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1936公顷,比上年增加1883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357公顷,比上年增加1042公顷,其中:油料种植面积2369公顷,比上年增加394公顷,烟叶种植面积1218公顷,药材种植面积386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71公顷。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7万吨,达到170643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秋粮123669吨,夏粮46974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二0一二年

比上年增减(±%)粮食 170643吨 4.5 #谷物

144228吨

5.1 #稻谷

14982吨

-8.3 玉米

74888吨

1.6 小麦

27482吨

-6.8 豆类

11897吨

-3.0 薯类

14518吨

5.1 油料

4187吨

14.5 #油菜籽

4012吨

15.9 药材

5667吨

11.1 核桃

15483吨

18.2 板栗 495吨

9.8 花椒

366吨

33.1 水果

11741吨

30.8 全年肉类总产量27993吨,增长6.1%;牛奶产量14453吨,增长1.1%;禽蛋产量1059吨,增长5.9%;蜂蜜产量163吨,增长3.8%;蚕茧产量73吨,下降33.6%。大牲畜年末存栏4.5万头,下降4.8%;生猪年末存栏48.86万头,增长0.5%;羊年末存栏22.99万只,增长0.4%;家禽年末存栏119万只,增长0.9%。

主要畜产品产量及牲畜存栏头数: 二0一二年

比上年增减(±%)

肉类总产量

27993吨

6.1 #猪牛羊肉产量

25649吨

6.8 禽肉产量

1364吨

5.0 家禽蛋产量

1059吨

5.9 牛奶产量

14453吨

1.1 生猪年末存栏 488614头

0.5 #能繁殖母猪存栏

91674头

-0.9 生猪出栏

294004头

2.9 牛存栏 249294头

-0.4 牛出栏

36340头

8.0 羊存栏

229892只

0.4 羊出栏

77673只

5.0 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417390.34千瓦,增长12.1%,其中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7259.7千瓦,增长1.5%。农村用电7337万千瓦时,下降8.9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万吨,增长8.5%;农药施用量354吨,增长77.9%。

三、工业及建筑业

2012年,全州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9家,全年实现增加值152493万元,增长15.4%,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8992万元,增长1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3501万元,增长16.8%。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20272万元,增长38.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41355万元,增长17.2%;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7876万元,增长71.6%;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30万元,增长31.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686万元,增长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3542万元,增长1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8450万元,增长4.3%。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1067万元,同比下降60.2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306万元,下降110.7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二0一二年

比上年增减(±%)发电量

248589万千瓦时 11.68 水泥

860202吨 29.99 铁合金

74996吨

-4.61 饮料酒

22421千升

14.17 铁矿石原矿

136万吨

17.28 铜金属含量

16913吨

-14.85 精制食用植物油 2707吨

-18.67 全州资质内本地建筑业企业19家,完成总产值125429万元,比上年增长40.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共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53413万元,同比增长25.2%。分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48559万元,增长111.26%;第二产业完成526457万元,增长13.4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13577万元,增长11.72%,非电工业投资完成236928万元,增长40.21%;第三产业完成978397万元,增长29.81%。投资总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8386万元,增长70.3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41544万元,增长26.6%。本年新开工项目223个。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12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为541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577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的84.5%。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648.9万人,同比增长21.2%;货物运输量711万吨,同比增长16.4%。完成旅客周转量10313.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4.7%;货物周转量40112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4%。客货运输中,民航旅客运输量完成42.9万人,同比增长15%,民航货物运输量完成460吨,同比下降10%;民航旅客周转量完成2147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5%,民航货物周转量完成23.02万吨公里,同比下降1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768.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8684.65万元,增长11.28%;邮政业务总量2084万元,增长14.7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为38199户,比上年增长5.0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365730户,比上年增长7.63%,电话普及率达到100部/百人,比上年末增加6.36部。互联网用户数24752户,比上年增加4362户。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2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8.5%。按经营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3278.3万元,增长10.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6961.3万元,增长30%。按行业划分,住宿业零售额14003.1万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21408.6万元,增长27.4%,批发业零售额73941万元,增长1.1%,零售业零售额190886.9万元,增长26.2%。分经济类型看,非公经济零售额188185.7万元,增长13%;公有经济零售额112053.9万元,增长13%。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4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出口额完成990万美元,同比下降3.2%;进口额完成4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9%。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商投资5794万美元,同比下降43.5%,年末实有外商投资企业34个。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州外资金939867.36万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内资904172万元,同比增长23.2%,外资35695.36万元,同比下降47%。

七、市场物价

全年香格里拉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上涨8.0%。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

各种价格指数如下:(以上年同期为100)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1(1)食品

108.0 其中:粮食 101.1 油脂 100.6

肉禽及其制品 120.6

蛋 114.8

116.7

调味品 99.5(2)烟酒及其用品

100.8(3)衣着

100.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5(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3(6)交通和通信

100.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3(8)居住

101.3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3.2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6.6

八、财政、金融、保险

2012年,全州完成财政总收入171706万元,增长2.28%,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7528万元,增长25.0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31447万元,增长10.6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2159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1.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4606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5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7082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0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4644万元,增长27.24%;中长期贷款余额1086182元,增长14.34%。

全年各种保险保费总收入16987万元,比上年增长5.8%。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共安排、争取、落实科技计划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2项,州级和配套项目34项。共投入项目资金1606万元,增长16.6%,其中国家投入136万元,省级投入1100万元,州级投入370万元。全年共受理科技专利申请39件,授权6件。

全州拥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3769人;小学85所,小学在校学生288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04%,小学辍学率0.36%。中学10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高中在校学生21299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259人,初中在校生15040人,初中毛入学率108.26%,辍学率3.01%。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570人。职业中学2所,教师进修学校3所。

2012年末,全州拥有卫生机构268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8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5人。全州有293453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1%。

2012年末,全州共有文化、文物事业机构共52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乡镇文化站29个,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4个,博物馆4个。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96.52%,电视人口覆盖率96.52%。《迪庆报》出版发行288期共323万份,其中:藏文版60期共24万份。

2012年,全州参加省及省以上运动会8次,共派出运动员76人,获得省及省以上运动会奖牌17枚,其中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5枚。

十、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16.67万人次,同比增长22.18%,其中,海外游客10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7.23%;国内旅游者915.22万人次,同比增长22.75%。旅游业总收入95.85亿元,同比增长33.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40.5万人,其中:户籍管理人口360920人。在户籍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02689人,非农业人口58231人。少数民族人口319226人,占总人口的88.5%,其中藏族人口129097人,占总人口的35.8%,傈僳族人口108491人,占总人口的30.1%。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为:彝族15183人,白族14836人,苗族1429人,回族1131人,纳西族46230人,普米族2052人。全年出生人口3752人,人口出生率10.02‰,死亡人口2174人,人口死亡率5.80‰,人口自然增长率4.21‰,人口城镇化率为27.01%。

2012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9元,比上年提高664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35元,比上年提高2022元,增长10.4%。据初步统计,全州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8694元(在岗职工+劳务派遣)。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3533元,增长5.4%。

2012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0325人,比上年增长3.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536人,增长12.69%;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8085人,增长26.9%;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163人,增长39.5%。年末全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18547人,比上年末增加6401人,共发放保障资金4503.89万元,增长70.2%。年末全州农村低保人数为112762人,增加4688人,共发放保障金12317万元,增长19.5%。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2012年,全州新增造林面积18.21万亩,森林面积171.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3.95%。

2012年末,全州拥有耕地总资源33143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0336公顷。

2012年,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城环境空气总采样天数为315天,环境空气质量状况Ⅰ级(优)为312天,占总监测天数的99.0%,Ⅱ级(良)为3天,占总监测天数的1%。全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控制在0.5646万吨和0.0324万吨以内;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0.0762万吨和0.9142万吨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9811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8%。

2012年,全州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7起,死亡22人,受伤56人,直接经济损失394.56万元。其中:交通事故32起,死亡19人,受伤56人,直接经济损失105.96万元;工矿商贸事故3起,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182万元;消防火灾事故12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06.6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12年迪庆统计年鉴》为准;各项指标对比基数为2011年年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中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户籍管理人口数据来自州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迪庆州财政局;公路通车里程数来自迪庆州交通运输局;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数据来自迪庆州运政处、民航迪庆香格里拉机场;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自州人民银行;保险费收入数据来自州保险行业协会;科技项目及资金投入数据来自州科技局;教育机构、在校学生数、入学率、辍学率等数据来自州教育局;卫生机构、人员、新农合数据来自州卫生局;文化、文物事业机构数据来自州文化局;体育相关数据来自州体育局;邮电业务总量、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来自州邮政局、州电信公司、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数据来自迪庆州外事商务局;旅游业数据来自迪庆州旅游局;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数据来自迪庆州人社局;空气质量、重点污染物排放数据来自迪庆州环保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迪庆州安监局;城镇、农村低保数据来自迪庆州民政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国家统计局迪庆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迪庆州统计局。

下载迪庆州典型单位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迪庆州典型单位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迪庆州中药材基本情况(五篇)

    迪庆州中药材基本情况 1998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药材产业作为西部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之一,受到国家和西部各省(市)的高度重视。云南省把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中医药产业......

    迪庆州基层党建水平得到提升

    迪庆州基层党建水平得到提升 2012年02月20日 19:03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抓责任 抓创新 抓落实 香格里拉网讯(通讯员 农布扎西) 我州采取有力措施,突出“三抓”,提升......

    迪庆州中心血站创先争优总结(五篇)

    迪庆州中心血站创先争优总结 自2010年7月份以来,在州委、州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站党支部紧密结合采供血工作实际,在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创先......

    迪庆州2004年统计公报(共五篇)

    迪庆藏族自治州二○○四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迪庆藏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5年3月 二00四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迪庆州信访事项终结办法(试行)

    登记编号:云府登 306 号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 告第 2 号 《迪庆藏族自治州信访事项终结办法(试行)》已经2006年11月26日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

    2014年云南省迪庆州农村信用社考试《会计》经典选择题

    航帆培训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 )。A.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B.会计C.在职会计人员D.单位负责人 2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档案的是( )。A.信贷计......

    2010年迪庆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5篇

    2010年迪庆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府机关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迪庆州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2014年云南省迪庆州农村信用社考试会计精选习题

    中国商业出版社云南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教材 1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购人原材料一批,发票价款为40000元,增值税额为6800元;运输途中合理损耗120元,入库前发生的整理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