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章 电器的电接触理论 习题答案
第四章 电器的电接触理论习题
4-1 答:接触电阻的形成有两个要素:收缩电阻和膜电阻。接触表面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凸出点发生了导电接触,称之为导电斑点。当电流通过这些斑点时会发生电流线收缩现象,由此带来电流路径增加,有效导电截面积减少,使电阻值增加。另一方面,接触表面有膜存在,如果这些膜能够导电,则电流通过薄膜时会受到膜的阻碍而产生膜附加电阻。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材料性质:是影响接触电阻最直接的因素。从增加有效接触面积,抑制膜生成的角度来看,好的材料应保证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力学、化学性能以及电弧抗性。
接触形式:分为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三类。其对接触电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接触点数目上。一般认为点接触的接触点数最少,面接触的接触点数最多。但还应该依据触头所受接触压力综合考虑。
接触压力:增大接触压力可以增加有效接触面积并在最大程度上限制表面膜的影响。接触表面加工情况:对于大负载触头,宜采用平整度高的表面,避免因装配时出现倾斜而导致有效接触面积大幅度减小;对于小功率电器的触头要求表面粗糙度较低,可以保证接触电阻低值且稳定。无论何种负载,都不宜追求过于精细的表面,它对降低接触电阻未必有利。
4-2 答:温度对不同材料的接触电阻有不同的影响。从收缩电阻率的影响,而
上考虑,其受到导体电阻电阻温度系数和冷态电阻率为材料本身的属性,因此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和收缩电阻。
从膜电阻的角度考虑,不同材料形成的膜不同。如AgC系触头材料表面形成的富银层可以使触头在工作中保持低值接触电阻,而AgW系材料在触头表面形成的是不导电氧化物,会增加接触电阻。膜的生长速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导电性好的膜它的工作温度相对较低,使其能够维持在低值而稳定状况下;导电性差的膜使接触电阻升高,进而使触头产生高温发热,而高温度又加快了膜的生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4-3 答:动触头在支架带动下获得一个初速度向静触头运动,在接触时发生碰撞,当碰撞未能完全消耗动触头初动能时,触头会在反力作用下反向运动,这一过程称为反跳。由于触头的一侧或两侧装有预压缩的弹簧,弹簧和触头可以视为一个弹簧振子,在碰撞——反跳中做往复运动,直到能量损失使碰撞后弹簧的压缩力大于反跳力,振动过程结束。
触头弹跳时接触电阻会周期性地增大(由于接触面积在变化),甚至使动静触头分离而产生电弧,使触头熔焊和烧损,严重影响触头的电寿命和工作稳定。
根据对触头弹跳过程的能量平衡买情况进行分析,得到触头反跳时最大距离公式
式中和分别表示触头的初速度和质量;表示触头弹簧的预压缩力;是弹簧刚度;为材料的恢复系数(与碰撞材料的能量损失有关)。为了减少触头反跳,应当选用较硬的弹簧、恢复系数接近于1的触头材料,并增大触头的预压缩力,减小触头的质量和闭合速度。但是考虑到电器其它性能的需要,不能全部采用以上措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处理。
4-4 答:触头熔焊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静熔焊,由接触电阻长期发热产生,多发生于固定连接或接触力大的闭合连接中;另一类称为动熔焊,由于触头振动或被短路引起的巨大电动力斥开而产生电弧,电弧的高温使接触表面的金属熔化和汽化,最后导致触头焊接。还有一种叫做冷熔焊的情况,一般发生在洁净的贵金属接触表面。由于这种表面不易形成氧化膜,接触面较大,金属分子和原子间化学亲和力的作用使两个金属表面牢固结合。冷熔焊产生的触头间粘接力很小。
熔焊与电流有关,强电流下的触头发热情况更严重,更易产生电弧,发生熔焊后果更严重。触头能承受短路电流峰值产生的电动力而不至发生熔焊的能力称为触头的电动稳定性。根据触头的电动稳定性经验公式
式中为接触压力,系数取决于触头材料和接触形式。由此可见,可以增大触头压力,选择具有更大系数的接触形式以提高触头的电动稳定性。同时应选用电阻率小,抗拉强度小,熔化温度高的材料,以减轻熔焊的危害。
4-5 答:断路器触头大多采用面接触形式。因为断路器容量一般较大,接触压力也比较大,面接触可以增加有效接触面积,减少收缩电阻。
断路器需要开断短路电流,因此采用多个触指并联组成的触头如玫瑰触头,可以使各触指间流过同方向的电流而产生互相吸引的电动力,从而提高触头的电动稳定性。
4-6 答:低压继电器和低压接触器都采用点接触的形式。以CJ20型交流接触器为例,它采用了双断点桥式触点结构,触点开距小,结构紧凑;触点分合时冲击力小,机械寿命长;具有两个有效灭弧区,灭弧效果好。其动触点通过弹簧固定在触点架上,便于安装,并且可以减少触点振动。低压继电器常用分裂触点和片簧形式,这种结构有利于继电器提高通断的可靠性。
低压接触器的触点有时会采用线接触,如CJI8系列直流接触器采用的单断点指形触点。其优点是:触点在分合过程中有滑动,便于清除表面氧化层;触点材料可以采用铜或铜基合金;触点接触压力大,电动力稳定性高;触点参数易于改变和调节。这种触点多用于大、中容量接触器。而继电器为控制电器,主要用于小电流电路,反映控制信号,因此触点容量较小,不适合用线接触。
4-7 解:接触电阻的估算公式为
采用线接触,取,查得AgC和AgNi的K值为
4-8 解:斑点a的最高温升包含3个分量:收缩区超温、接触电阻损耗温升以及导体本身温升。假设触点附近收缩区的导体外表面不散热,应用变截面导体温升模型和叠加定理有
由于动触桥比静触桥导体截面积小得多,且长度很短,可以认为动触桥为一等温体并忽略其散热,触头产生的热量完全为静触头导体一边传出。所以稳定温升为铜导电板温升,即
取铜导体的代入上式得
已知银触点平均接触系数为
所以
4-9 答:一台完整的电器产品最薄弱的环节为它的触头部分,原因是触头需要频繁动作(分断,关合),在分合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化学、热、电等一系列破坏作用,使触头材料发生消耗及转移,导致接触表面逐渐损坏,破坏开关电器的正常工作。上述现象称为触头磨损,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种:机械原因,电和热的原因,以及化学原因。触头分合电流造成的磨损主要是电和热的原因。叙述如下:
1)机械磨损 触头在分合过程中,由于触头之间的撞击和滑动等机械力作用,会造成触头的变形和触头材料的损耗,触头接触压力越大,机械磨损越严重。但机械磨损不是触头磨损的主要形式,其磨损的比例只有电磨损的1%~3%。
2)化学磨损
触头金属材料由于和周围环境中化学腐蚀性的有害气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称为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使触头表面形成非导电膜,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和不稳定,甚至完全破坏触头的导电性能。这种非导电的触头在相互碰撞和接触压力等机械作用下,逐渐剥落,会形成金属材料的损耗。因此,触头的化学腐蚀也可以称为化学磨损。
3)电磨损
触头在分合电路过程中,触头间隙进行着剧烈的热电物理过程,伴随着金属液桥、电弧和电火花放电等各种现象,金属材料的金属会发生转移、喷溅和气化,使触头材料损耗和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触头的电磨损,也称为触头的电腐蚀,是触头磨损的主要形式。电磨损程度决定了触头的电寿命。
针对以上提到的磨损原因,对触头进行相应的改进可以提高触头的寿命。如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作为桥最高温度偏移边的触头而组成所谓“补偿触头对”以限制桥转移,减少桥磨损;选择适当的吹弧方式以减少熔化金属被吹弧力吹散带来的材料损失;采用化学稳定性好的材料和电化电位差小的金属以降低化学腐蚀度;减小触头闭合时的速度防止触头弹跳和冲击损耗等等。
第二篇:电功习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
1.要使电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减少一半,可以把它的电阻增加一倍,也可以使电压、电阻都减小一半,第一节电功习题二。()
2.有两段相同的电阻丝,串联接到220伏的电源上,1分消耗电能100焦,现将这两根电阻丝改为并联,接到110伏的电源上,1分消耗的电能也是100焦。()
二、填充题
1.电流做功的过程是表示____能转化为____能的过程。电熨斗工作时电能转化为____能。
2.电流做功也可以用W=QU公式表示,但在实际使用中,电量Q又不易测量,但由于电量Q等于____和____的乘积,就可以推导出电功的计算公式____。
3.20库的电量通过3欧的电阻时,做了120焦的功,通电时间是____秒,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____伏。
4.如图1所示,小灯EL1、EL2规格相同,同时接通电路,则V1表的示数____V2表的示数;A1表的示数____A2表的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理试题《第一节电功习题二》。若先断开电键SA1,则灯EL1上消耗的电能将____灯EL2上消耗的电能,说明在____与通过____不变的条件下,电流通过小灯所做功的多少与____有关。
5.接在36伏电路中的用电器,在3分内流过它的电量是1250库,则电流所做的功是____焦,该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____焦。
三、选择题
1.手电筒中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在它使用期限内,所储存的化学能可提供3000库的电量,则它所储存的能量是 [ ]
A.3×108焦; B.5×10-4焦;
C.4.5×103焦; D.2×108焦。
2.串联在电路里的两盏灯EL1与EL2,如果ELl灯的电阻比EL2灯的电阻小,在相等时间里,电流通过两盏灯所做的功,较多的是 [ ]
A.EL1灯;
B.EL2灯
C.EL1灯与EL2灯一样多;
D.缺少条件,无法断定。
四、计算题
1.一个电油汀加热器所用的电压是220伏,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为7安,通电2时,电流做了多少功?消耗的电能又是多少?
2.一台挂壁式家用空调器接在 220伏的电路中,每小时电流约做了 3.6 × 106焦的功,求通过空调器的电流。
3.把一个电阻为20欧的导体接在某一电源上,在这个导体上每通过6库的电量,电流做36焦的功,求电源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强度。
电功练习题答案
一、l.√ 2.√
二、1.电,其他形式,热 2.I,t,W=UIt 3.10,6 4.等于,等于,小于,小灯两端的电压,小灯中电流,通电时间 5.4.5×104,4.5×104
三、1.C 2.B
四、1.11088000焦 2.4.55安 3.6伏,0.3安
第三篇:传播理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大众传播研究科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答:科学方法的基础是理论的建构与试验。科学研究的最后产物便是理论。大众传播研究科学方法的目的就在于我们对大众传播运作的了解。大众传播理论试图把大众传播的各种现象加以科学解释,使之系统化,并加以验证。大众传播研究科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媒介从业者更好的从事交流,并且人们也能用理论把大众传播的效果告知消费者或其他对此有兴趣的团体。
2.“新媒介”的环境有哪些特点? 答:“新媒介”的环境有一个特征,承认所有的信息都是相同的,即数字化的。
新媒介环境的一些具体特征如下:
①先前像印刷和广播那样性质截然不同的技术正在渐渐消失。
②我们正在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的状况。
③我们正在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传播内容的窄播。
④我们正在从单向的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的传播媒介。
3.我们正进入一个由使用者控制的传播系统,它的标志是什么? 答:网络的产生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标志着我们正进入一个由使用者控制的传播系统。
4.当我们进入一个由使用者控制的新的多媒体传播环境时。“大众传播”这个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是否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和用处了?
答:新的技术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对大众传播定义的质疑。过去,大众传播的定义一直是相当明确的。大众传播可以三项特征来确定:①它针对较大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②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其特征是稍纵即逝的。③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运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
但是,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多媒体传播环境时,很多混合型的东西,就很难归类说它们是否属于大众传播。各种媒介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但这并不代表失去原有的意义和用处。
5.网上报纸会代替你手中的报纸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又为什么?
答:我觉得网上报纸不会代替手中的报纸。因为网络只是提供了另一种取得信息的方式,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虽然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转变似乎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进程。无论是哪一种新媒介,都将在旧媒介的旁边占据它们的位置,而旧的媒介不会消失。更多的时候阅读报纸是一种乐趣。
6.什么是“代理人”?它们将怎样改变我们对大众传播的思维方式? 答:随着信息的流动和个人可利用的频道数目大量增加,“代理人”应运而生,负责帮助人们搜寻信息、将可利用的信息加以分类。
(将怎样改变对大众传播的思维方式?没想好 =。=///)
7.什么是新式新闻?新式新闻的例子有哪些?新式新闻可以做旧式新闻做不到的哪些事情?
答:新式新闻是一个速配的混合物,将流行文化和名人杂志混合起来。一方面指总统候选人在谈话节目、音乐电视节目中出现,并在这样的电视网节目中接受长时间的内容广泛的采访,另一方面是使候选人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公众,而没有新闻记者在中间干预。
新式新闻的例子有:罗斯·佩罗特在《拉里·金直播》的节目中宣布,他将竞选总统。克林顿访问《阿森尼尔音乐厅》节目,并在其中演奏萨克斯管等等。
新式新闻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对青年观众来说,常规的新闻即旧式新闻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并无特别用处。而新式新闻则让枯燥的政治新闻变的生动有趣,为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并关注。
8.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效果有哪些?
答:在不同时期,对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有着很多看法。
最早时期,认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种传播效果观被称为“子弹理论”或“皮下注射器”模式。后来经过对大众传播究竟如何运作方式的深入研究,产生了“有限效果”模式。更新的研究恢复了大众传播的部分威力,但是还不及“子弹理论”认为拥有的威力那么大,称为“适度效果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例如“沉默的螺旋”理论,它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称之为大众传播“强效果”的现象的确存在。9.关于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公众已经表现出的几种担忧是什么? 答:由于媒介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一些理论性问题,比如:
①新的传播媒介是怎样改变知识本性的?
②新的传播媒介是怎样改变人类思维本性的?
③当我们离开报纸、杂志等独家型印刷媒介时,我们可能正在失去印刷物。那么印刷物的用处(和目的)是什么?
④网上报纸(电子报纸)应该采用哪种形式?
10.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看法贯穿整个大众传播理论的历史,现在它们已发生了变化。描述一下这些变化。
答:大众传播理论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显著的变化如下:
①比以往更强调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随着向更新型传播媒介的转化,受众
行为的重要作用将变的更清晰。
②向认知科学或信息处理思路的转变。这种思路至少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a.自变量由说服变量(比如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向表述概念(即所用语言的本质)和结构概念(在媒介中时间是怎样包装和表现的)转变。
b.因变量由态度(对一个对象或反对或支持的评价)向认知(关于一个对象的知识或信念)转变。
c.对传播结果的强调重点由改变(比如,态度改变和行为改变)转向重构(包括我们建构关于事件的图解或模型,或者对真实的社会建构)。第十七章
第17章 电子传播的理论 【讨论题】
1.互联网是一种大众媒介吗?为什么? 答:互联网是大众媒介,原因如下:
(1)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2)互联网是由阿帕网发展而来的世界性电脑网络。阿帕网最初是作为国防传播系统而存在的;但网络传播系统显而易见的便捷性很快便得到了研究界与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3)近年来,随着家用电脑、调制解调器的普及与使用,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诸如网络电视等类服务,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普通公众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说,几乎没有人会否认“互联网是一个大众媒介”的论断了。2.互联网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从主机数量还是从用户数量的增幅来看,都足以说明互联网发展的迅猛,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对电子商务潜能的挖掘,或者说是对国际性网络的商业性使用,是导致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2)网络使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与另一个地方的人便捷地交流成为可能。互联网最常用的一个功能就是电子邮件,通过它,网络用户可以与其他任何拥有电子邮件地址的人交换信息。万维网是一个拥有众多计算机站点的巨大系统,任何人只要具备浏览器程序和连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登录万维网。Mosaic,Netscape和Explorer等浏览器使网络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也使万维网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3)网络提供了一个世界性的平台,使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出版发行者,这对于网络而言,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网络还给予个体的受众以巨大的力量,使其可以看到以前难以获得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他或她接触的消息加以控制。传播技术的新发展,例如网络的出现,也使媒介之间的差别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晰了。
3.为什么说互动性是新媒介的一个重要概念? 答:互动性是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被提及最多的特性之一,越来越成为新媒介的一个重要概念。
(1)从定义上说
互动性是一个复杂的、尚未有一个标准定义的概念。将互动性设想为一个多维的概念是理解这种复杂性的一种途径。
给互动性这个术语下定义时所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会出现在至少两种不同的情境中: ①有电脑科学背景的人倾向于认为互动性是指使用者与电脑互动,他们给互动性下的定义是:“互动性指使用者直接同电脑交流以及对后续信息产生影响的能力。”
②传播学者倾向于认为互动性应该包括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给互动性下的定义是:“在一个交流的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控制相互的交谈,并在交谈中互换角色的程度。”(2)从互动性的尺度上说 ①“六尺度”说
深层的互动在于告知而非说服,使用者拥有更多的控制权、更强的主动性,交流是双向而非单向的,交流发生的时间是灵活的而非设定的,是发生在一个创造性空间的强感交流。衡量互动性的六个尺度是:劝导——信息;低控制——高控制;低主动性——高主动性;单向——双向;设定时间——灵活时间;低感空间——高感空间。②“五尺度”说
研究者哈与詹姆斯认为万维网上的互动性有五个重要的尺度:趣味性;选择;链接性;信息采集;互动交流。
研究表明,具有互动性特征的媒介系统更易被使用者接受,更能给人以满足感,更易学习与掌握,而且能够增加合作感。
第四篇:电接触材料研究进展调查报告
电接触调研报告——以AgSnO2电接触料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电接触的基本概念和运行要求以及电接触材料的分类,之后以AgSnO2为例综述了电接触材料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AgSnO2电接触材料的优缺点、制造方法及加工工业、列举了AgSnO2电接触材料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总结了以AgSnO2为代表的电接触材料的当前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接触;材料;AgSnO2;氧化
Electrical Contact Investigation Report —— Using AgSnO2Electrical
Abstract: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electrical contact about the basic concepts and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classification briefly, latter the paperset AgSnO2as a case to provide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gSnO2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list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lated to the AgSnO2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by using the AgSnO2as a representative model.Keywords: electrical contact;material;AgSnO2;oxidation
引言
电接触材料通常应用于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链接器件中,是制造电接触导体的材料。随着电工技术的发展,在涉及电力、电工电子、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各个领域中,电接触既是保证电能和信号顺利传输的关键,又是整个系统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分,其可靠性极为重要。但实践中往往只是在出现了电接触失效问题而导致重大乃至灾难事故时方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某些似乎早已解决的电接触失效问题还时而发生[1]。由于载荷类型、大小不同,接触形式多样,环境状态各异、材料种类繁多,因此电接触还存在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人们对电弧效应、力效应、环境效应等引发的电接触材料服役过程中的电接触表面物理、化学等现象的认识还不够系统深入,目前我们仍需加大对电接触材料研究领域深入研究。电接触的基本概念与运行要求 1.1 电接触的基本概念
电流从一个导体传向另一个导体,导体间的接触处称为电接触。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电接触”常指的是接触导体的具体结构或接触导体本身,称为“电触头”,简称触头或触点。
工程应用中根据操作过程中接触处是否存在相对运动,电接触可分为三类[2]:(1)固定接触:(强电中有母线的连接或铆接、输电线连接器、电缆头等,在弱电中有电子设备和仪器中的插接件、连接器、塞子和插头)工作中出现的主要现象和问题是;接触电阻、接触温升和接触熔焊
(2)滑动接触:(开关的滑动触头、变阻器的滑动头、电机的电刷与滑环、电车的馈电弓与馈电线等)除上述问题外,还有接触元件之间的摩擦、润滑和磨损。
(3)可分合的接触:(各种开关电器和继电器的触头)在工作期间常出现电弧,是工作可靠性要求最高,工作任务最重的电接触类型。
1.2 电接触运行要求
电接触材料对不同类型的接触方式要求不同,如对滑动接触,主要要求材料的抗摩擦和
磨损能力;对分离接触,由于电弧对触头的严重烧蚀及分断接通操作过程中的机械磨损,要求
[3]非常苛刻,概括地讲,理想的银基电接触材料需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1)要求具备低的电阻率和蒸汽压,高的热导率、熔点、沸点、熔化热和升华热,并且热稳定性好,电接触在长期通过额定电流时,温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数值,而且温升长期保持稳定,接触电阻要求稳定。
(2)电接触在短时通过短路电流或脉冲电流时,电接触不发生熔焊或触头材料的喷溅等。
(3)可分、合接触在开断过程中,触头材料损失应尽量小。
(4)可分、合接触在闭合过程中,要求触头能关合短路电流,且触头表面不应有严重损伤。
[4]除上述要求外, 电接触材料应尽可能地易于加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出。于绿色环保考虑, 要求不要污染环境。电接触材料的分类
常见的电接触材料有三大类:纯金属电接触材料、合金电接触材料、复合电接触材料。主要电接触材料和相关特性如表1-3所示。目前电接触所用材料一般不是单一的贵金属,主要应用的以及研究的重点都是他们的合金及复合材料[5]。
由图表1-3可知,目前使用最多的电触头材料是银和银基复合材料,如银-氧化物、银-镍、银-铜、银-镉、银-碳、银-钨等合金。这类材料用银量大;在开断时易生成氧化银、氧化钨等氧化物,造成温升高;易硫化、易磨损,作为电触头材料其寿命波动大。近年来各类开关所用的银基触头材料猛增,造成对银的大量需求[6]。
表1 纯金属电接触材料
种类 纯 金 属 电 接 触 材 料 材料 Ag
优点
电阻率低、热导率高 不易氧化,加工性能好 大气中不易氧化
缺点 主要应用领域 应用广泛如:继电器、电器开关等 多用于弱电触头 多用于小电流和接触力大的触头 导线、各种电接触
材料
硬度小、耐磨与耐弧性能不好,价格高
Au、Pt、Pd 价格昂贵
导电和导热性能差、熔化、气化温度高;耐热、W、Mo 电弧作用容易形成颗
耐磨、抗熔焊性能好
粒氧化物
应用最广大的导电材料,空气中易氧化成绝缘Cu 导电和导热性能仅次于
氧化膜
银
表2 合金电接触材料
材料
合 金 电
材质 Ag 基 合 金 Ag-Cu Ag-Cu-Ni
优点 缺点 主要应用领域 接触压力交大的开关触头;接触压力较小的滑动触头
开关频繁的触头和接触压力小稍带滑动的导电、导热性能好,机
耐氧化性和耐
械强度高,耐磨性好,腐蚀性能差
廉价
强度高,转移损耗小,导电性能比Ag接触特性叫稳定,价廉 差
接 触 材 料 Cu基合金 Au基合金 Pd基合金 Pt基合金
具有优良的综合物理能
力额
导电性能好,机械性能
比纯金高
添加镍、钨可获得比纯金属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强度和导电性能不能兼顾 价格昂贵 价格昂贵
触头
应用广泛如:接触线材料。引线框架材料等 精密仪器中的电接触
材料
用于稳定性高的弱电
触头
表3 复合电接触材料
材料种类 层状复合复 材合 料 电 接 颗触 粒材 增料 强复合材料 材质 Au及Au合金层状复合材料 Pd及Pd合金层状复合材料
优点 化学稳定性好 抗氧化能力强
缺点 价格昂贵 空气有机污染物在钯复层表面形成绝缘层 Ag的抗硫能力差
应用领域 通讯用继电器、计算机中的键盘触头等 主要用于弱电触头 低负荷电接触材料如:小型继电器、保
护开关触头 低压开关装置
应用与各种保护电
器上 主要用于低压电器 Ag及Ag合金价格相对便宜,综合层状复合材料 性能好,节约银 良好的导电、导热
性,耐磨性好 高抗熔焊性,接触电Ag-C复合材料
阻低
Ag-W、Ag-Mo抗熔焊性、抗电弧侵复合材料 蚀能力好,硬度高
铜基复合材料(Cu-Ag、Cu-W等)Ag-Ni复合材料
接触电阻比Ag高 抗电弧侵蚀能力差,硬
度低
空气中频繁开闭易形
成表面膜
增强体与基体间放入界面结合强度有待进
一步研究
抗电弧侵蚀和磨损能力好,强度高
主要用于高压电器 AgSnO2电接触触材料研究进展
在电接触材料中, 研究与应用最广的为银基电接触材料。由于银基电接触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电磨损、抗熔焊性、导电性、接触电阻小且稳定,广泛用于各种轻重负荷的高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汽车电器、航空航天电器,特别是断路器和接触器这些量大面广的电器几乎全部[7]采用银基电接触材料。
3.1AgSnO2电接触材存在问题
AgSnO2电接触材料是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型电触头材料。AgSnO2具有优良的耐电弧侵蚀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损性、较好的抗材料转移能力以及优异的抗熔焊性能,是目前在直流接触器、低功率断路器、仪器仪表、功率继电器及低压开关中比较理想的材料[8]。但是AgSnO2材料在发展中存在两个难题:一是SnO2在承受电弧的作用时不易分解,容易在电磁力的搅拌作用下上浮到触头表面形成不导电区,从而造成触头接触电阻增大,在有连续电流通过时容易造成温升过高;二是由于SnO2的硬度较高,导致AgSnO2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能比较差,加工成形变得异常困难,这在板材的挤压和轧制、丝材的挤压和拉拔以及铆钉的墩制过程中表现尤其突出。温升较高和加工工艺性能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gSnO2电接触材料的应用[9]。为此,国内外的材料研究者一直都在研究如何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和加入添加剂来克服上述两个缺点。
3.2 AgSnO2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
AgSnO2电接触材料加工性能和电学性能的优劣与其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密切相关,当前AgSnO2的制备工艺一般为内氧化法和粉末冶金法[10],如表4所示
表4 AgSnO2不同制备方法的比较
制备方法 工艺 优点 缺点 应用
内氧化法
机械合金法
化学工沉淀法 粉末冶金法 反应雾法
预氧化法
反应合成法
SnO2质点细小、弥散分生产贫氧化AgSn合金-加工布、材料强度、密度、区,材料塑性工艺成熟
-内氧化 硬度高,耐电弧腐蚀,和加工性能应用最广
工艺简单,成本低 差
SnO2粉与Ag混工艺条件简单经济,材能耗高;造成制备纳米级
合-球磨-成型-料组织弥散均与、晶粒污染;易批量
AgSnO2
烧结 细小 生产
+SnO2粉与含Ag制粉工艺复溶液混合-还原-SnO2弥散均与分布,电杂,稳定性
应用不广泛
过滤-洗涤-烘干性能好 差,存在污染-压制成型-烧结 问题
SnO2粉末颗粒内的成制备不同组粉末冶金工艺+分分布均匀,AC3寿命设备投资大 织和微结构反应雾化 长,荣性负载条件下性成本高 的电接触材
能好 料
AgSn合金熔化-SnO2颗粒在Ag基体中材料的硬度、新一代的制雾化成细粉-内高度分散,组织均匀,密度不如I/O
造触头材料氧化-压制-烧结耐磨性、抗熔焊性好,工艺材料的的先进方法
-挤压 材料电导率高 高
界面结合性好,易于加原料混合-冷压工,电阻率小,工艺流
还处于实验阶段
成型-烧结-复压 程短,无污染,产品质
量高
3.2.1 内氧化法
常规内氧化法制备AgSnO2材料是先将AgSn合金进行熔炼得到铸锭,进行压片后通过在一定温度(650-850oC)和一定氧分压(0.02-3MPa)下将Sn氧化成SnO2,但在内氧化过程中Sn表面生成的氧化膜会阻止氧进一步向Sn内部扩散,因而往往通过加入少量价格昂贵的In元素,以抑制氧化膜的生长,并促进氧的扩散[11]。
通过内氧化生成的AgSnO2粒子与Ag基体的界面结合紧密,因此合金的致密度、强度和[12]硬度较高。但是:由于氧从试样表面向中心扩散,沿样品横截面方向的氧化程度不均匀,其微观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因而材料电接触性能不稳定;在银中Sn元素的溶解度有限,即使在可能固溶的范围内,内氧化工序仍需相当长时间,因而获得的材料中SnO2的含量较低;获得材料较脆,后续加工困难。
在内氧化法中,氧在合金内部的扩散速度非常关键,为改善内氧化法中氧的扩散速度及 4
扩散程度,主要思路有:(1)增加氧的扩散动力;(2)增加合金内的扩散通道[13-14]。
[15-18]日本住友金属矿业公司成功开发了Ag-Sn二元合金高压内氧化工艺。该工艺是在大于10MPa的氧压下对 Ag-Sn二元合金进行高压氧化,制得的材料中心区域无氧化物贫乏层,SnO2颗粒细小且弥散分布于银基体内。增加氧在合金内的扩散通道的思路,可以对块状AgSn合金铸锭进行反复锻打处理,以增加内部位错及晶界等扩散通道,但这种方法的效果有限。
3.2.2 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较为传统且最为重要的AgSnO2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目前已经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是制备AgSnO2电接触材料的首选方法。其优点是所得材料组织结构均匀,无氧化物贫乏层且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配材料组成[18-21]。
影响用该方法制备材料最终组织的主要因素是原料本身(如粉末粒度分布、粉末特性、粉末形貌等)以及制粉过程,粉末的烧结以及后续加工也对其组织有一定影响。由于微细粉末十分容易团聚,会造成复合粉末不均匀、烧结性能较差,即使采用很大的压力压制,致密度仍然不够高,材料的塑性和延性差,难以进行大变形的加工。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李进采用喷射共沉积反应制备AgSnO2电接触材料,将Ag2O粉末进行处理并喷射共沉积,随后对复合材料进行原位化学处理和挤压、轧制拉拔制备AgSnO2电接触材料。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较优异的加工性能。
Zoz H等将一定比例的银粉(微米粉)和纳米SnO2粉放入高能球磨机中球磨,然后通过热压等技术制备加工AgSnO2电接触材料,纳米SnO2颗粒可高度弥散在银基体中,所制备的材料性能优异[22]。
3.3 AgSnO2电接触材料性能改良研究进展
通过添加剂可以用来改变AgSnO2材料电气使用性能,在银氧化锡电接触中添加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添加剂来改变其性能添加剂的主要作用SnO2颗粒悬浮在渣层中,进而改善接触电阻和温升问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马光等人通过对银基电接触材料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研究发现可以有效提高电接触材料的抗熔焊性、耐电弧烧蚀性、抗金属迁移能力,并且工作寿[23]命提高了1-3倍。昆明金属研究所曹曙光等的研究表明,稀土元素(La、Ce、Y)的掺杂能
[24]降低触头材料的内氧化温度, 细化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晶粒 ,提高合金的硬度等P。
昆明理工大学陈敬超等人对反应合成 AgSnO2电接触材料的电弧侵蚀特性研究进行了研究他们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SnO2 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在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对AgSnO2(10)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弧侵蚀特征进行研
[25]究并且归纳出电弧侵蚀后的AgSnO2(10)的表面形貌特性。
化学镀是在含有镀层金属Ag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高熔点SnO2粒子,用还原剂使Ag+还原为原子沉积在SnO2颗粒表面,Ag与SnO2之间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得SnO2与Ag的浸润性提高,界面结合强度变大,从而提高电接触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郑冀等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化学镀工艺制备了电接触材料,其Ag与SnO2界面的润湿效果得到改善,AgSnO2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电导率明显提高。凌国平等通过超声波化学镀制备Ag包覆SnO2复合粉末,其烧结性能好,Ag与SnO2界面结合强度高,电阻率低,加工性能好。但SnO2颗粒尺寸均匀性差及粉体制备过程中酸、碱、盐的污染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随着电接触器件小型化、高集成度和精确性要求的不断提高, 促使材料尺寸越来越小, 性能越来越高。纳米技术正好符合这一要求。Lee等通过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了AgSnO2纳米粉末, 然后用热挤压技术制备了致密的纳米 SnO2粒子弥散强化的纳米 AgSnO2,这是一种性[26]能良好的电接触材料。付翀等人采用化学共沉淀、高能球磨及常压烧结等方法制备了纳米AgSnO2电接触合金,对合金进行了耐电压和模拟电弧侵蚀实验,并对合金电弧侵蚀前后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所制备的电接触合金其纳米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于Ag基体中。纳米AgSnO2电接触合金的平均耐电压强度低,但分布更为集中。纳米AgSnO2电接触合
金具有优良的耐电弧侵蚀性能,放电表面烧蚀轻微,烧蚀速率明显小于商用合金。
美国AMI-DODUCO公司的 Chi Leung 等对不同SnO2含量不同银颗粒尺寸的AgSnO2电接触材料的熔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颗粒尺寸的氧化物粉末和银粉对熔焊性能产生可预知的影响, 特别是氧化物含量在5%或者更高时, 细氧化物粉和细银粉组合制作的材料比粗氧化物粉细银粉组合更易熔焊;微量的添加剂, 比如 CuO、CuO +Bi2O3都能显著降低材[28]料的熔焊性能。
装甲兵工程学院李坤等人从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以及接触电阻的微观模型出发介绍了
[29]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工程上计算及测量接触电阻的方法。刘松涛等以 CuO和La2O3为
[30]掺杂剂,采用高能球磨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锡粉体,再将粉体与银粉通过球磨混粉制成 AgSnO2复合粉体,分别采用模压工艺和热挤压工艺制成 Ag的质量分数为 82%的纳米掺杂 AgSnO2触头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导率测试仪、显微硬度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制备的粉体和触头材料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性能测试,并分析热挤压工艺对触头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高纯度的金属锡和金属铜为原料,将两种金属在熔炼炉
[31]内进行熔炼,形成成分均匀的合金熔体;对熔体进行雾化凝固处理得到 SnCu 合金粉末;经干燥、粒度分级后,再对该 SnCu合金粉末进行高温氧化处理,使其转变为氧化物。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粉末,Cu均匀地分布在氧化锡粉末颗粒中,适用于生产AgSnO2电触头材料。
昆明金属研究所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和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银氧化锡(AgSnO2)电接触材料。对AgSnO2块体材料进行抗熔蚀性测试,对AgSnO2块体材料进行电导率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块体材料及冷拉拔的AgSnO2线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可以在银基体中合成尺寸细小、界面新鲜的SnO2颗粒 ,该方法制备的 AgSnO2电
[32]接触材料由于改变了Ag、SnO2的结合状态使材料的加工性能。
然而到目前为止以AgSnO2为代表的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理论研究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距离理想完美工程的工程应用还有较大差距。
[27]4 结论
目前以AgSnO2为代表的银电接触材料以其本身特有的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比热、良好的机械加工性以及能在大气环境下保持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等优良性能,在各大类电接触材料中得到了优先而快速的发展。电接触材料在材质方面,今后应该仍然以银基合金及银金属氧化物为主。
从前述文中内容可知,目前国内国外科研人员仍需大力加强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得出电接触材料各个参数与其电气性能的定量关系。现在世界各国必须矢志不渝的发展新的先进的制造工艺,致力于寻求新的有效添加剂,积极开发研究以AgSnO2为代表的纳米电接触材料。
参考文献:
[1]乔秀清,申乾宏,陈乐生,贺庆,樊先平,杨辉.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01:1-6.[2]王松,付作鑫,王塞北,沈月,谢明,张吉明.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贵金属,2013,01:79-83.[3]谢明,王松,付作鑫,王塞北,沈月,张吉明.AgSnO_2电接触材料研究概述[J].电工材料,2013,02:36-39.[4]张燕,王俊勃,杨敏鸽,丁秉钧,赵燕.添加La的纳米复合AgSnO_2电接触合金的制备[J].低压电器,2006,03:6-10.[5]张尧卿,郑冀.AgSnO_2电接触材料研究概述[J].材料导报,2006,04:53-57.[6]郑冀,张尧卿,李松林,高后秀.表面修饰对AgSnO_2触头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6,05:118-121+136.[7]李文生,李亚明,张杰,刘毅,董洪峰.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应用研究及制备工艺[J].材料导报,2011,11:34-39+55.[8]李进,马光,孙晓亮,王轶,郑晶.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基础与展望[J].电工材料,2011,03:3-9.[9]古映莹,宋丰轩,杨天足,邱晓勇,杜作娟,彭穗.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烧结条件对密度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01:39-43.[10]叶家健,熊惟皓,徐坚,傅江华,李震彪.低压继电器用AgSnO_2触头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02:87-90.[11]吴春萍,易丹青,陈敬超,李荐,王斌,方西亚.银稀土氧化物电接触材料的组织与物理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232-237.[15]王俊勃,胡大方,杨敏鸽,张燕,丁秉钧.Fe掺杂纳米复合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压性能[J].电工技术学报,2007,05:24-28.[16]郭自鹏,董亮,王豫.银基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发展与现状[J].电工材料,2007,02:35-39.[17]刘方方,陈敬超,郭迎春,耿永红,管伟明.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弧侵蚀特性研究[J].贵金属,2007,03:24-28.[18]刘方方,陈敬超,郭迎春,耿永红,管伟明.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07,04:486-490.[19]黎玉盛,符世继,杨有才,张健康,尹长青,曾荣川,张春荣,谢明.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gSnO_2Y_2O_3电接触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J].贵金属,2007,S1:6-8+12.[20]陈敬超,孙加林,杜焰,周晓龙,甘国友.反应合成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抗熔蚀性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08:387-391.[21]马战红,陈敬超,任凤章.SnO_2含量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7,S3:348-349+356.[22] Zoz H, Ren H, Spath N.Improved Ag-SnO2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Produc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J].Metall,1999,53(7-8):423-436.[23]马光,孙晓亮.银基电接触材料改性及制备工艺[J].稀有金属快报,2007,10:14-19.[24]曹曙光,谢明,陈力,陈江,宁德魁,曾荣川,杨有才,黎玉盛,张健康,刘莉.稀土元素在银氧化锡触头材料中作用的研究[J].贵金属,2005,01:17-20.[25]刘方方,陈敬超,郭迎春,耿永红,管伟明.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弧侵蚀特性研究[J].贵金属,2007,03:24-28.[26] L ee G G , Toshiyuki O , et al.Synthesis of SnO2 particle dispersed A g alloy by mechanical alloying.J Japan Soc Powder Powder Metallurgy , 1996 , 43(6): 795.[27]刘志勇.纳米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计算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7.[28] Leung , Eric Streicher , etal.Welding behavior of AgSnO2 contact material with micro structure and additive modifications.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 s.Proceeding s of the 50th IEEE Ho 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the 22nd Inter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Piscataway: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 2004.65.[29]许军,李坤.电接触的接触电阻研究[J].电工材料,2011,01:10-13.[30]刘松涛,思芳,王俊勃,曹风,杨敏鸽.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氧化锡粉体工艺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5,04:10-13+31.[31]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原位掺杂含铜氧化锡粉末的制备方法及银氧化锡材料:中国,CN104588672A[P].2015-05-06 [32]陈敬超,孙加林,杜焰,周晓龙,甘国友.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电工材料,2003,03:3-11.
第五篇:中医药理论绪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工业药剂学
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中药方剂学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
A.GMP B.GSP C.GAP D.GLP E.GCP 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
A.WTO B.OTC C.GAP D.GLP E.GCP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
A.1949年版 B.1950年版 C.1951年版 D.1952年版 E.1953年版 6.中国现行药典是
A.1977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版 E.2005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
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
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 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
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
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
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化 E.中药前处理
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
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杲 E.明代李时珍
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
A.《神农本草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E.本草纲目
13.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属于
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 B.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C.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D.按照物态分类 E.按照性状分类 14.根据《局颁药品标准》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
A.调剂 B.药剂 C.制剂 D.方剂 E.剂型 15.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成品,称为
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剂型 16.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称为
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药物 17.对我国药品生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
A.《美国药典》 B.《英国药典》 C.《日本药局方》 D.《中国药典》 E.《国际药典》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
A.中草药 B.化学药品 C.生化药品 D.生物制品 E.中药 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中药药剂学任务的是
A.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 B.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 C.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 D.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 E.合成新的药品 20.最早实施GMP的国家是
A.法国,1965年 B.美国,1963年 C.英国,1964年 D.加拿大,1961年 E.德国,1960年 【B型题】 [21~24] A.1988年3月 B.659年 C.1820年 D.1498年 E.1985年7月1日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中国的第一部GMP是在 2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23.《美国药典》第一版颁布于
24.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药典——《新修本草》在中国颁布施行的年代是 [25~28] A.处方 B.新药 C.药物 D.中成药 E.制剂 25.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
26.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药品称为
27.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称为 28.医疗和药剂配制的书面文件称 [29~32] A.《美国药典》 B.《英国药典》 C.《日本药局方》 D.《国际药典》 E.《中国药典》 29.B.P.是 30.J.P.是 31.U.S.P.是 32.Ph.Int是 [33~36] A.丸剂、片剂 B.液体制剂、固体制剂 C.溶液、混悬液 D.口服制剂、注射剂 E.浸出制剂、灭菌制剂 33.中药剂型按物态可分为 34.中药剂型按形状可分为 35.中药剂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 36.中药剂型按制备方法可分为 [37~40] A.GAP B.GLP C.GCP D.GMP E.GSP 37.《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38.《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39.《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40.《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X型题】
41.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包括
A.《中国药典》 B.《局颁标准》 C.《地方标准》 D.制剂规范 E.制剂手册 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B.药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 C.执行现行GMP时要具有前瞻性 D.实施GMP就是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E.GMP是中药现代化的最终目的 43.GMP适用于
A.一般原料药的生产 B.输液剂的生产 C.片剂、丸剂胶、囊剂 D.原料药的关键工艺的质量控制 E.中药材的生产 44.药典是
A.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B.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工具书
C.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收载国内允许生产的药品质量检查标准 E.由药典委员会编纂的 45.属于新药管理范畴的包括
A.已上市改变包装的药品
B.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C.已上市改变主要制备工艺的药品 D.已上市改变剂型的药品 E.已上市改变用药途径的药品 46.下列属于药品的是
A.板蓝根 B.板蓝根颗粒 C.丹参 D.丹参片 E.人参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2001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取消了药品地方标准
B.我国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局后,《部颁药品标准》更名为《局颁药品标准》
C.《中国药典》2005年一部收载中药 D.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照各种药品管理法规
E.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从《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48.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
A.配制理论 B.药理作用 C.生产技术 D.质量控制 E.合理应用
49.研制新药时,选择药物剂型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生产、服用、携带、运输和贮藏的方便性 B.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 C.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D.药物本身的性质 E.医疗、预防和诊断的需要
50.药物是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
A.中药材 B.农作物用药 C.血液制品 D.动物用药 E.中药饮片
51.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是
A.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 B.方便运输、贮藏与应用 C.满足防病治病的需要 D.适应药物的密度 E.适应药物本身性质的特点
52.应当将药品标准作为法定依据,遵照执行的包括
A.药品生产企业 B.药品使用单位 C.药品检验部门 D.药品管理部门 E.药品使用对象 5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药典包括
A.1965年版 B.1975年版 C.1985年版 D.1995年版 E.2005年版
54.与中药药剂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
A.中药化学 B.中药药理学 C.工业药剂学 D.中药学 E.生物药剂学 55.药品标准是指
A.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 B.地方药品标准
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D.出口药品标准 E.局颁药品标准
二、名词解释 1.药物 2.药品 3.剂型 4.制剂 5.方剂 6.调剂 7.中成药 8.新药 9.中药前处理 10.中药制剂学 11.GMP 12.成药
三、填空题
1.从中药药剂学角度,复方丹参滴丸应该称为______。2.药典是由国家组织编纂,政府颁布施行,具有______。3.中药制剂与西药制剂的差别在于______不同。4.世界上第一部______的药典是《新修本草》。
5.药物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______类、胶体溶液类、______类和乳浊液类等。
6.药物剂型按物态可分为______类、半固体类、______和气体类等。7.实施GMP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______的药品。8.将原料药加工制成临床直接应用的形式,称为______。
9.中国的药品标准分为______和______,二者具有同样的______效应。10.《国际药典》是______编撰的。11.现行的《中国药典》共______。
12.中药药剂学包括______和中药制剂两部分内容。13.中国最早的药店是______。
14.世界第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剂方典是______。15.药典是药品______、检验、经营与______的主要依据。
16.药典所收载的药物均为疗效确切、______、______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17.“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违越”见于______。
18.辅料一般分为赋形剂与附加剂,其中主要作为药物载体,赋予各种制剂一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辅料,称为______。
19.在选择药物剂型时,应力求使药物剂型符合三小、______、五方便及成本低廉的要求。
20.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称为______。
21.剂型的发展经过了常规剂型、缓释剂型、控释剂型、______ 四个时代。除了常规剂型之外的四个剂型又属于______(简称DDS)。
四、简答题
1.试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2.中药制剂所用辅料的特点是什么? 3.药物制成不同剂型的目的是什么? 4.药剂学各分支学科的内涵是什么? 5.制剂、方剂与成药之间有什么关系?
6.举例说明药物的不同剂型,作用强度、速度、维持时间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7.简述药典的性质及作用。8.简述中药药剂学的任务。9.简述中药药剂工作主要依据。
10.药品生产及其质量控制必须按GMP进行管理的意义何在?
五、论述题
1.试述实施GMP管理的关键。
2.试述何谓GMP,实施GMP的目的及其总的要求。3.试述近几年来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4.试述中药主要的剂型有哪些。5.试述如何正确选择中药剂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C 3.A 4.B 5.E 6.E 7.B 8.C 9.B 10.E 11.C 12.C 13.A 14.C 15.B 16.A 17.D 18.E 19.E 20.B 【B型题】
21.A 22.E 23.C 24.B 25.C 26.E 27.B 28.A 29.B 30.C 31.A 32.D 33.B 34.A 35.D 36.E 37.A 38.B 39.C 40.E 【X型题】
41.AB 42.ABC 43.BCD 44.ACE 45.BCDE 46.BD 47.ABCDE 48.ACDE 49.ABCDE 50.ABCDE 51.ABCE 52.ABCD 53.CDE 54.CE 55.CE
二、名词解释
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药与药品。2.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3.剂型是指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临床直接应用的形式,又称药物剂型。剂型是施予机体前的最后形式。
4.制剂是指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药品。
5.方剂是指根据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将饮片或制剂进行调配而成的,标明用法和用量的制品。
6.调剂是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注明用法及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
7.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8.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或已上市改变剂型、改变用药途径,也按新药处理。
9.中药前处理是指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
10.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处方组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11.GMP也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以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保证药品质量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
12.成药是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
三、填空题 1.制剂 2.法律约束力 3.原料 4.全国性
5.真溶液 混悬液 6.固体 液体 7.优良 8.剂型
9.《中国药典》 《局颁药品标准》 10.WHO 11.三部 12.中药调剂
13.太平惠民药局(太医局卖药所)1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5.生产 使用
16.毒副作用小 质量稳定 17.《神农本草经》 18.赋形剂 19.三效 20.中成药
21.靶向剂型 药物传递系统
四、简答题
法律 1.①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速度;②改变剂型能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③有些剂型有靶向作用;④改变剂型可改变药效。
2.①“药辅合一”;②将辅料作为处方的药味使用。在选择辅料时,尽量使“辅料与药效相结合”。
3.①满足防治疾病的需要;②适应药物本身的性质及特点;③便于运输、贮藏与应用;④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
4.①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②工业药剂学是论述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科;③物理药剂学是将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应用于药剂学的一门学科;④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物理、化学性质与用药(剂型给药)后呈现的生物效应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⑤临床药学是研究在患者身上合理用药以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⑥药物动力学是将动力学大批量应用于“药物与毒物”,研究药物在体内动态行为与量变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5.三者均属药剂,均由原料药加工制成,但“制剂”可以是“方剂”和“成药”的原料;“方剂”和“成药”则直接用于临床,是有明确的医疗用途和用法的药剂。
6.如茶碱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其气雾剂用量少、显效快、不良反应也小;注射剂发挥作用的速度快,适合于哮喘发作时使用;缓释片可维持药效8~12h,能为患者赢得足够的休息时间;栓剂不经消化道给药,避免了茶碱对胃肠道的刺激,不良反应降低。
7.①药典由国家组织编纂,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②药典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的依据;③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也体现出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服务方向;④药典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物研究和生产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①继承中医药学中有关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②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设备、仪器、方法,以推进中药药剂现代化;③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④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⑤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9.①《中国药典》、《局颁药品标准》、制剂规范与处方等;②《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③《药品卫生标准》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管理》等法规性条例;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又称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又称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又称GC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又称GAP);⑤《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又称GSP)。
10.①药品与人的健康及生命直接相关,因此在药品生产中不可有错;②药物本身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而病人的抵抗力又不如正常人强,故对药品质量要求特别高;③在有些情形下检验不能完全反映药品的质量,因此只有加强生产上的质量控制,按照GMP的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才能确保人们用药安全有效。
五、论述题
1.实施GMP管理的关键为:①做好药厂的总体设计;②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③加强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岗前培训;④加强制度和标准的建立。
2.(1)GMP也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以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保证药品质量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
(2)实施GMP的目的是让使用者得到优良的药品。
(3)GMP总的要求是:①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从原料进厂开始,到制备、包装、出石,整个生产过程必须有明确规定;②所有必要的设备必须经过校验;③所有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培训;④要求有合乎规定的厂房建筑及装备;⑤使用合格的原料,采用经过批准的科学的生产方法;⑥必须有合乎条件的仓储及运输设施。
3.近年来中药药剂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新技术的研究,如超细粉碎技术、浸提技术、分离纯化技术、浓缩干燥技术、中药制粒技术、中药包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等;②新剂型的研究;③新辅料的研究;④制剂的稳定性的研究;⑤制剂的生物药剂学研究和药物动力学研究等。
4.中药的主要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锭剂、煎膏剂、胶剂、糖浆剂、贴膏剂、合剂、滴丸剂、胶囊剂、酒剂、酊剂、浸膏剂与流浸膏剂、膏药、凝胶剂、软膏剂、露剂、茶剂、注射剂、搽剂、洗剂、涂膜剂、栓剂、鼻用制剂、眼用制剂、气雾剂、喷雾剂等。
5.选择中药剂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根据防病治病的需要选择剂型;②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③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特性选择剂型;④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