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措施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对策措施的调研报告
创先争优办公室
为构建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将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市委创先争优办公室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仔细分析调研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思考了一些对策,现将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现状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紧贴实际抓创新,统筹协调抓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跨越发展、促进了转型升级,党员干部群众促发展、争先进、创一流的心思齐、劲头足、氛围浓、效果好,我市的许多特色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中央、省委领导和省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的肯定。去年10月中旬人民网对我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门访谈,全面介绍了我市的特色做法和初步成效;中央简报、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重要媒体先后对我市创先争优助推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丹阳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扬中农村创先争优促“三增”、丹徒平安先锋工程等经验做法予以重点介绍。李源潮部长、罗志军书记对我市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总结、大力宣传,省委专门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1、突出主题,明确赶超目标,激发各级党组织发展动力。市委明确“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镇江新跨越”的主题,提出了“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强市富民”的具体目标,各级基层党组织按照“四明确”和“三个一”的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有机融入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确立活动主题,拉高发展标杆,明确赶超对象,创先争优、争创一流的激情得到迸发,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不断浓厚。丹阳市围绕“学赶宜兴”,在“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前移了8位;镇江新区紧追常州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在全省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居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第4位;扬中瞄准金坛,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第29位。去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24个月保持全省第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新增私营企业数、个体工商户数和私个注册资本增幅均为全省第一。
2、突出载体创设,搭建实践平台,凝聚各方面发展合力。以“争当跨越发展排头兵、争创跨越发展先锋岗”活动为总揽,结合基层单位实际,分别设计各具特色的实践载体。在辖市区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活动;在机关部门开展“更高标准争一流、更大范围争位次、更高层次争荣誉”活动;在镇党组织开展“综合实力争超百亿规模、财政收入争当全省百强、村镇建设争创全国重点中心镇”活动;在村党组织开展“提升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发展致富能力和集体增资产、农民增收入、班子增活力”活动,激发跨越赶超动力。丹阳 市后巷镇2010年工业销售达到300亿元,正在向“十二五”千亿目标进军。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经济发展增实力、社会管理增活力、和谐建设增合力”活动。润州区大力推进“一村(社区)一幢创业楼”计划,有效破解了新形势下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难题。在企业党组织开展“争创高新技术企业、争当全国行业龙头企业、争获国家品牌、争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创出品牌和信誉、争出效益和质量,推动企业争当本行业本地区的先进企业、优秀企业。
3、突出关键环节,狠抓工作推进,务求创先争优活动实效。坚持把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作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重要抓手。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公开承诺书,明确承诺内容、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在“调研定诺”环节,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调研走访党员群众28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500余条。现阶段,正结合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实际,分类创设载体,分层重点推进,积极践行承诺,截止目前,全市基层党组织兑现承诺28160多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230多件,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农路改造、河塘清淤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去年底开展的评议中,先后有16万多名党员群众参加测评,平均满意率达92%以上
4、突出方式创新,注重典型引路,激发创先争优内在动力。召开各类先进典型的推介会,推出44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先进典型,句容等地通过开展“创 先争优先进典型风采巡展”活动,集中推出党员群众身边的和谐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激励身边人,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共促和谐发展。专门下发“学习张雅琴、当好带头人”主题教育意见,召开6场村书记学习张雅琴座谈会,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负责人中迅速掀起“学习张雅琴、当好带头人”热潮,做到了学习座谈全覆盖、公开承诺全覆盖、履职践诺全覆盖、检查考核全覆盖,全市上下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氛围空前浓厚,涌现出张雅琴、景荣春、傅德利、王金和等一批先进典型。
二、存在问题
虽说我市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多,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在活动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许多单位和个人都理解为与群众无关。但实际如果只是党员争优秀,而不能带动周围群众争优秀,只是党组织创先进,而不能带动其所在的单位、地方、部门创先进,这样的意义和作用就不会很大,并且容易脱离群众的问题。还有人认为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刚刚结束之后,党内搞的又一次集中性政治运动,认为活动太频繁,有厌倦心理,加之自身工作任务本来就很重,创先争优活动是额外增加负担,有应付态度。
2、活动开展组织性不强,结合实际不够紧密。一些党组织对创先争优如何开展活动、开展哪些活动心中无数,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也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缺乏针对性;活 动资料不够齐,个别支部除活动方案、计划外,拿不出象样的成套活动资料,甚至稀散凌乱,理不清头绪;一些基层党组织只注重创先争优的结果,寄希望在年底考核时,突击应付,缺乏对践行承诺有效的日常工作机制。
3、有些单位争创活动没有特点特色。注重提口号而缺乏实际行动,还有的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事项过于空乏,不具体、不实在、没有量化,不便考核评价。
4、先进典型选树不规范。有些单位评先选优时搞“轮流坐庄”,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致使对创先争优没有激情、没有热情,缺乏动力,对“先”和“优”抱“无所谓”态度,甚至有些麻木。还有的单位群众推荐工作不布臵,不安排,典型推不出。
三、对策措施
中央对创先争优的定位是“经常性教育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创先争优的持久性、长期性,必须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活动的不断深入。
1、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创先争优。必须始终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镇江新跨越”鲜明主题,坚持把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强市富民作为创先争优的最大实践,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创先争优的责任感。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紧扣全市“十二五”发展大局,在转型升级上“创先”、在富民惠民上“争优”,在科学发展上“创先”、在社会和谐上“争优”;二是创新活动 方式,激发创先争优的动力。按照省委“科学发展争一流”的要求,深入开展“争当跨越发展排头兵、争创跨越发展先锋岗”活动,分别召开镇、街道创先争优座谈会,下半年召开村、社区、企业、教育、卫生等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引导各级党组织选学习标杆、找工作差距、定赶超目标,明确在苏南、全省、全国的目标,在更高标准、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创先争优、进档升位,第一方阵的要争第一、当标兵,处在中游的要跻身第一方阵,注重激发全社会全行业创先争优、推动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三是党群共建共促,凝聚创先争优的合力。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以党内带动党外、党员带动群众,号召全市工青妇系统和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投身创先争优、促进和谐的生动实践,努力形成党群联动、齐争共创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强活动宣传,提高创先争优的影响力。注重党务工作者、社科理论界、党校、高校宣讲名师、名嘴梯队人才培养,力争培养3-5在全省、全国有知名度、受基层党员干部欢迎和公认的“镇江名嘴”。加强现代媒体理论宣传,打造一批报刊、电视、网络版的品牌栏目和节目。
2、紧紧围绕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创先争优。紧紧围绕党员积极参与好、干部精神状态好、基层民主氛围好、换届选举风气好、选优配强班子好,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把换届的过程变成树立鲜明导向、激发发展活力、纠正不正之风的过程,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正确面对进退留转,使创先争优成果及时转化为换届选举成果、推动发展成果;二是进 一步激发党员民主意识。把差额选任等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成果运用到党委换届中,把创先争优的具体要求同扩大民主的步调统一起来,激励党员在民主实践中发挥先进作用,创造一流业绩;三是实行换届情况民主测评。下半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对县乡党委换届情况进行民主测评,进一步激发新一届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党员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创先争优实际成效。
3、紧紧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对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奋勇争先的热情,推动转型升级强市富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开展主题教育。认真落实省委学习决定精神,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负责人中扎实开展“学习张雅琴,争当带头人”主题教育,做到学习座谈全覆盖、公开承诺全覆盖、履职践诺全覆盖、检查考核全覆盖。同时,把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与学习华西村、学习常德盛、学习杨善洲结合起来,与学习身边典型结合起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进一步激发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二是加大激励奖励机制。“七一”前夕,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暨先进表彰大会,集中表彰6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组织开展“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百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特色品牌、百项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经验做法”“三百”评选工作,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荣誉感、使 命感;组织党员读党史、唱红歌等活动,以党员作表率、组织增活力、工作创一流、群众得实惠的创先争优成果,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三是组织开展理论研和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理论研究部门作用,深入开展理论研讨,积极推介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创先争优活动长效化,各级党校要将创先争优作为主班次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对领导干部创先争优思想认识的教育培训。
4、紧紧围绕群众满意、富民惠民创先争优。紧紧围绕“十二五”开局,结合基层党组织换届,抓好新一轮公开承诺工作。在机关开展效能建设。机关部门重点按照“三争”要求,把争创的目标首先分解到本年度、明确到每个岗位、落实到每项措施,明确在全市争先作贡献、在全省争先抢位次、在全国全行业争先创特色创亮点的具体目标,明确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事项;在一线开展贴近百姓生活的实践活动。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四争”活动、“三服务三走进”、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深化拓展“平安先锋工程”,扎实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着力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促进社会和谐;在基层积极践行承诺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新一届镇村、社区党组织要认真制定任期目标、强村富民的进度表,细化到每个年度特别是今年,落实到每项举措,让发展的目标村民知晓,发展的举措村民认同,发展的成果村民共享,不断提高带头致富、领民共富的能力。
5、紧紧围绕建强基层、提升活力创先争优。以推进新一轮“强基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建 工作,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基础党组织建设。围绕“三新”建设、城市新型社区、现代产业体系科学设臵党组织,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对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两委”干部开展大规模培训;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党员发展工作,完善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使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联动互助、双向受益、共同提高;三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建设基层党建工作平台,逐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四是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认真总结张雅琴、傅德利等先进典型扎根基层、为民造福、善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形成强烈导向,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二篇:对策措施的调研报告
对策措施的调研报告
一、开展固本强基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村居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历史上由于农村居委土地被国家征用后,大部分资金都被用作农转非劳力安置费和年底分红,致使居委的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集体经
济发展力度不够,目前多数出现了收不抵支的情况;开辟群众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不多、领域不广,大部分部分群众收入偏低。随着群众收入高低的不同,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拉大。目前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群众在建楼房、购汽车、办实业等方面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低等收入群众仍为解决日常生活所需和小孩读书、就医等消费所困惑。这些人思富、快富的愿望日益迫切。
2、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思想较保守,观念较陈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存在着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偏弱的问题。支部中发展优秀青年党员力度不够,党员队伍缺少新鲜血液。个别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不正常,党员意见较大。
3、农村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居委集体资金被拖欠的情况较为严重;居委集体土地被乱占、乱搭乱建的现象较为突出;盗窃、抢劫案件屡有发生,这些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各居委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4、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当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欠帐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缺乏正确的引导,相对比较落后,封建迷信、赌博等不正之风蔓延,婚丧事大操大办之风久禁不止,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格格不入。根除这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已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农村市政设施配套不完善,影响到城市化推进。当前农村市政设施配套较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农村中存在上市难、上学难、饮水难、内涝等问题。许多问题靠当地街道、居委投入解决,由于财力不够,还得不到彻底解决,这就需要上级加大投入,多予而少取。
(二)社区党建工作与新形势要求的差距。
1、社区党员结构复杂,思想未能跟上新形势要求。在社区党员中,存在着组织观念不强,自身要求不严的问题。有些党员社会责任感淡化,自身要求不严,团结协作意识减弱,参与社区共建观念不强;有的怕“多事”,有的放不下架子,不能带头履行好义务,在社区建设中不能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有少数失业、下岗、离退休党员不注重参加党组织生活,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理解,不能起到政治上的导向作用。
2、部分社区成员单位和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程度还不高,参与热情不高。部分社区成员单位不愿意将文化、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群众开放,一些居民群众认为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的好坏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内在联系,参与意识不强。
3、社区工作机制缺乏活力。由于相关法律政策的滞后、政府投入社区建设资金的偏少和工作指导的不足,一些工作和资金未能落实到社区,社区自治能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到位,缺乏活力和合力,社区居委会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三)街道党建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二是要发展片区经济。三是维护社会稳定。
(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1、多数有的“两新”组织法人代表对建立党支部认识不足,存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企业是靠生产经营赢利而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不是靠搞政治而生存”等等的认识。
2、企业主对摸查其企业中党员情况不够配合,有党员不上报,多人少报,可拖则拖,力求减少麻烦。
3、单靠街道(镇)一级的党组织来建立“两新”组织的力度不够。
4、媒体对“两新”组织建立党支部,还有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的宣传力度不足,氛围不浓。
5、不在重点工作岗位的“两新”组织党员存在着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的问题。有些企业中的党员组织观念、宗旨意识、义务观念淡化,不主动或不愿意参加党的活动,对自己要求低,混同于普遍群众,难以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致使党组织的工作得不到企业主的理解与支持。
二、增添固本强基工程新内涵、新活力要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农村党组织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党员及党员干部要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城市中的农村的发展着土地资源、劳力资源丰富和政府政策倾斜等诸多优势,各基层组织要立足现有的优势,根据农民的本质特点,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坚持特色产业留下来,劣势产业退出去,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
第三篇:深入推进创先争优问题与对策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对策措施
为构建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将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市委创先争优办公室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仔细分析调研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思考了一些对策,现将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现状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围绕总体要求和中心工作抓活动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我市的许多特色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中央、省委领导和省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的肯定。
(一)组织领导有力。市委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和行业指导小组,建立了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督促、推动活动开展。把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作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重要抓手,加大宣传总结力度,形成了正确的工作导向和良好的推进势头。
(二)主题鲜明突出。延续 “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镇江新跨越”的主题,明确提出了“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总量超扬州,均量赶常州”的具体目标。各辖市区、镇和街道立足苏南定位,明确了具体的赶超对象。
(三)实践载体丰富。创设了“争当跨越发展排头兵、争创跨越发展先锋岗”的活动载体,并结合基层单位实际,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重点抓“增实力、促跨越”;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重点抓“增合力、促和谐”;在非公企业党组织,重点抓“增活力、促转型”;在市机级机关部门开展公开承诺和“三争”活动。
(四)典型示范引领。推出44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典型,大力学习宣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张雅琴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中组部、中宣部、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张雅琴同志成为全省、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进行学习宣传。
(五)活动成效明显。创先争优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跨越发展、促进了转型升级。人民网等多家重要媒体先后对我市创先争优助推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丹阳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扬中农村创先争优促“三增”、丹徒平安先锋工程等经验做法予以重点介绍。
二、存在问题 虽说我市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多,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在活动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足。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许多单位和个人都理解为与群众无关。但实际如果只是党员争优秀,而不能带动周围群众争优秀,只是党组织创先进,而不能带动其所在的单位、地方、部门创先进,这样的意义和作用就不会很大,并且容易脱离群众的问题。还有人认为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刚刚结束之后,党内搞的又一次集中性政治运动,认为活动太频繁,有厌倦心理,加之自身工作任务本来就很重,创先争优活动是额外增加负担,有应付态度。
(二)组织性不强。有些单位缺乏具体的争创活动,一些党组织对创先争优如何开展活动、开展哪些活动心中无数,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也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缺乏针对性,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不强。活动资料不够齐,个别支部除活动方案、计划外,拿不出象样的成套活动资料,甚至稀散凌乱,理不清头绪。
(三)结合实际不够紧密。部分单位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载体与中心工作脱节,仅限于就活动抓活动,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结合不紧密。还有的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事项过于空乏,不具体、不实在、没有量化,不便考核评价。有的支部还没有提出党组织和党员承诺事项。
(四)先进典型选树不规范。有些单位评先选优时搞“轮流坐庄”,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致使对创先争优没有激情、没有热情,缺乏动力,对“先”和“优”抱“无所谓”态度,甚至有些麻木。还有的单位群众推荐工作不布臵,不安排,典型推不出。
(五)活动特色不明显。有些单位争创活动没有特点特色,注重提口号而缺乏实际行动,有的党组织甚至没有开展任何活动,创先争优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
(六)重承诺,轻践诺。一些单位没有对各阶段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创先争优重在过程,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只注重创先争优的结果,寄希望在年底考核时,突击应付,缺乏对践行承诺有效的日常工作机制。
三、对策措施
(一)确立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按照中央的安排部署,党的各级组织要履职尽责,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对活动情况适时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示范作用。领导机关要为创先争优作表率,要求下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贯彻落实,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本单位和每个党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要在本职工作上创模范岗位,当业务尖兵,同时,采取形式多样的有力、有效激励措施,激励大家“比”出干劲,“赛”出业绩。
(四)树立典型,让群众成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严格选树优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岗位争优 秀,形成推动发展主题突出、创建活动特色鲜明、竞相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五)注重创先争优的实效。“党组织争先进、党员干部作表率、人民群众得实惠”是中央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无论什么样的活动,让人民群众满意都是最终目的、最高标准。因而,创先争优活动需以切实的成效取信于民,断不可流于形式、搞“一阵风”。尤其是,在检查验收活动中,一定要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交给实绩、交给成效。
(六)建立健全践行承诺考核机制。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践行承诺的考核,制定详细考核办法,全方位、全过程考核。市级机关的亮剑承诺,要带动基层争创工作的开展,各辖市区、镇街道要积极呼应市级机关创先争优,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承诺的作风要层层传递到位,都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公开承诺,勇于亮剑;二是相关的任务要分解落实到位,通过一个部门的承诺,带动整个系统的争创;三是主动督促支持到位,既要大力支持,帮助机关完成任务,又要大胆督促,防止走过场。
(七)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理论研究部门和各级党校作用,深入开展理论研讨,加强对镇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研究,把理论指导实践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中。
(八)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各级党校要将创先争优作为主班次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党务工作者、社科理论界、党校、高校宣讲名师、名嘴梯队人才培养,力争培养3-5在全省、全国有知名度、受基层党员干部欢迎和公认的“镇江名嘴”;加强现代媒体理论宣传,打造一批报刊、电视、网络版的品牌栏目和节目。
(九)形成长效机制。中央对创先争优的定位是“经常性教育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创先争优的持久性、长期性。制度是长效机制的保障,形成制度化的落实方案,让公开承诺、履职践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都能在制度框架内有条不紊地进行;创先争优的载体和形式,同样需要在多样化、个性化、实效化的探索推进中激发深层次效应;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还需要要探 索如何更好利用创先争优有利契机,用承诺、践诺、评诺提升发展状态,将个体微观发展状态的优化整合成集体中观发展状态的优势,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宏观发展状态的优化,让“创先进、争优秀”成为一种常态,让“先进”和“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四篇:创先争优调研报告
关于人社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关于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创先争优活动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局根据市、县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会议精神,结合人社局工作特点和实际,积极开展了多项创先争优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条分缕析认真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求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推进人社局各项工作的全面快速发展。现将有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做法和经验
(一)把好三个重点
一是重点把好“中心”关。紧紧围绕服务全县中心工作这个主旋律,继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人事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完善高效、开放、科学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事劳动保障。同时,将社会保障作为全县中心工作,对参保单位下达责任目标,由县政府与参保单位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二是重点把好“制度”关。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工作规范化运行,通过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内控制度及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规范了业务流程,进一步强化了基金管理,确保了基金安全,使养老保险工作做到了有章可依,按章办事。三是重点把好“目标”关。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先争优的总体目标,分解活动各个阶段的目标。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局机关党支部建设,发挥好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实践中的作用,确保在争创活动中实现先进基层组织“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使今年养老金征缴工作在困难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截至10月底,已完成全年目标的115%,提前3个月完成了全年任务,在全市县县养老保险基金检查评比中,得到市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处充分肯定。
(二)抓好为民服务
县人社局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教育,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坚持加强干部职工勤政教育,提高为民服务意识。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领导讲授与正面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全面学习勤政廉政、法纪政策知识,狠抓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干部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和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健全服务制度。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文明服务制度。对办公环境、服务态度、仪容仪表、工作纪律等各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服务文明用语,简化了办事程序。使岗位职责划分更加合理、岗位权限更加明确、办事程序更加简洁,从制度上保证了文明服务积极开展。三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设臵了干部职工岗位公示栏,公布了每名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和服务承诺;张贴了楼层示意图,标明了各股室办公县域、工作人员和联系电话。统一为各办公室购臵了电热水器、茶叶、茶杯和群众办事桌椅。确保了群众前来办事,有椅子请座,有热茶暧心。四是推行党员示范岗。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培育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比、学、赶、超争做党员示范岗活动,总结、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向先进学习,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文明标兵不断涌现,干部职工面对群众笑脸相迎、积极热诚,首问一口清、首办一手清,业务过硬、办事快捷,不推诿扯皮,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全局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五是打造人劳形象品牌。积极开展双创和文明单位建设,全面美化和亮化办公环境,办公室干净整洁,布臵美观。对农民工、无职失业人员等弱势困难群体办事给予特别关照。每年帮助农民工讨薪数百万元,解决劳动争议数十起,开展创业培训、推行小额信贷、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创业、解决困难就业人员就业数百人。
(三)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做到活动与作风建设相结合。做到一手抓“创先争优”,一手抓干部作风建设,以争做“敬业先锋”、“创业先锋”及“服务先锋”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五比五创”活动:比学习,创一流水平;比团结,创一流素质;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二是做到活动与廉政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坚持政务公开,对人事考试、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等热点工作实行公开和公示制,确保廉洁公正。三是做到活动与全局工作相结合。结合阶段性总结,主动找出与兄弟县市县人事劳动部门工作和县直各部门间的差距,在“创先争优”中找准位臵,在对比的基础上相互促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认真梳理县人社局以上做法经验的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工作中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全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影响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政策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运用方针政策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在把人社局职能臵身于全县工作的大局去谋划、去思索上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认识有偏差,部分干部职工认为学习政策理论是“软指标”,完成工作任务才是“硬指标”,学多学少、学深学浅一个样。二是有时在工作中看问题的高度不够,不能把具体工作实际与上级方针政策很好的结合,对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三是政策运用能力不够,处理问题的政策性不强,有时处理实际问题与上级方针政策有偏差,影响了工作开展。
(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调查研究不深入。一方面,少数同志存在深入一线调研不够,深入了解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多的现象,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力度较为欠缺;另一方面,在进行调研时,往往就问题谈问题较多,深入思考少,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局限于理论方面的“听”、“说”、“写”,缺乏实际工作的“看”和“做”,对基本情况了解和掌握的不细致不全面,对本质的东西思考不透、把握不准。二是在处理群众来访的问题上,个别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有时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有时群众反映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督查跟踪办理不及时、协调力度不够,造成有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群众有意见,人社局的服务形象和威信也受到一定影响。三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个别同志对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能很快适应,对如何推进工作整体开展、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如何做好服务大局的新要求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影响了人社局整体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对干部教育和提高素质的方式方法少。在人社局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开展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少,组织干部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少,对干部提高素质、拓宽视野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对干部管理和要求
不够严。有时存在好人主义,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够,对个别工作不认真、纪律松弛的同志,碍于情面不能及时批评教育。三是团体协作意识还不强。班子成员之间、各科室之间经常性沟通不多,偏重于自己分管的工作,相互建议、相互提醒、共同提高的氛围还不浓。四是还存在自律不够、要求不严的问题。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意识与过去相比有所淡化,工作交往上,有时碍于情面,不能拒绝请吃、吃请;工作接待中还有不严格、超标准、超范围、超人数接待现象。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同时还有体制的原因;从主观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学习制度坚持得还不够好,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学习计划难以落实,学习制度流于形式。干部职工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忙于事务性工作多,主动挤时间学习少,存在重干轻学、以干代学的现象。平时泛泛地读书看报、上网浏览多,通读、精读、深读、研读少,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真正领会精神、把握实质不够。二是理论和实际联系不够紧。在学习中,过分注重理论的学习,没有很好地联系工作实际,不能真正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将党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很好地和自身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公仆和民本意识不够强。不能很好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群众路线,没有完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落脚点,关心群众、深入群众、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得还不够,没有架实、架好人社局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
三、解决对策及途径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创先争优”活动“八个强化”为主要载体,强化措施,狠下功夫,通过加强党员自身建设,深入学习科学理论,来摒弃落后于教育形势和教育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带头做学习者、实践者、思想者。以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推进人社局“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一是强化主题,紧扣工作中心。创先争优,说到底是要把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努力干好工作,保证全局各项工作决策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使活动主题紧扣工作实际和科学发展,牢牢把握活动的正确方向。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围绕工作中心来进行,努力使活动主题听起来通俗易懂、抓起来得心应手。
二是强化领导,确保活动成效。领导班子成员、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都要建立基层党小组联系点,定期调查研究,加强活动指导,及时进行点评,推动活动开展。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支持和关心党的工作,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自觉尽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要抓好督导检查,采取明查暗访、专题调度、汇报交流等形式,督促抓好工作落实。要强化舆论宣传,积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开展活动的强大声势。
三是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的第一需要,坚持注重党性锻炼,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法律、政策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用理论指导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本职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驾驭能力。
四是强化垂范,做到以身作则。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示范作用,带动单位和全体职工创先争优,形成比发展、做贡献、争优秀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把本职工作做优秀、做出色,使党员的形象树起来。党组织要围绕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进重大任务落实。作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带头做好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五是强化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指导党小组按照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有利于取得实效的原则,注重回应群众的关注点、回应党员的兴奋点、回应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结合点,设计贴近工作实际、独具特色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使活动更富有感染力、吸引力。
六是强化创新,激发工作活力。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
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需要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大胆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将本职岗位作为实践党员先进性最直接的舞台,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不因循守旧,永葆工作蓬勃生机,不安于现状,大胆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已有工作经验,提出新思想,拿出新举措,干出新业绩,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七是强化自律,保持良好形象。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正确对待金钱、名利,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廉洁自律,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人。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思想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工作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八是强化衔接,注重整合提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是抛开已有做法另搞一套,而是要与以往好的活动、好的载体衔接起来,通过整合、提升、深化和创新,把成功的做法更好地坚持下去。要把这些经常性活动搞得更好、更有成效,特别是要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创四优、组织创四强、班子创四好”的局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第五篇:关于大调研推进情况报告
关于大调研推进情况报告
关于调研情况综合性报告及调研课题报告
市“三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全面落实省委彭清华书记和市委包惠书记在读书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作为当前一项管总的紧迫的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大调研”活动安排部署,切实推动“大调研”活动在000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大调研”活动推进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科学选定调研课题。紧紧围绕清华书记的“天府六问”以及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召开全县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充分听取、吸收全县干部的意见、建议,立足“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重”基本县情,科学选定《000》1个县级综合调研课题和《000治理贫困的实践与思考》《推进产业转型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研究》等XX个重点调研课题。县级部门、乡镇分别围绕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城乡建设、改革法治、党的建设等多个重点领域,经过充分讨论、思考,确定XX个乡镇自主课题和XX个部门开放性课题。配齐配强调研力量。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会议,迅速成立由县委办副主任、政研室主任任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大调研”活动工作专班,成员由县委政研室、县委办综合室、县政府办研究室的同志组成,并从乡镇和县级部门抽派2名同志充实工作力量。各牵头县领导组织相关责任单位组建课题,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人员安排,强化人员保障;各部门、乡镇按照“1+1+N”进行力量配置,选择个人素质强、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的“三强”人员组成调研课题组,确保调研工作有人抓、有能人抓。
务实开展调研工作。一是领导带头,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带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扎实开展调研工作、切实改进调研作风。县委书记、县长先后多次深入000经济开发区、巴山大峡谷、乡镇和县级部门开展调研,亲自参与确定调研思路、拟定调研报告提纲,专题听取调研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对调研报告提出多次修改意见,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二是上下联动,强化统筹职能。充分发挥调研专班对调研工作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县领导、乡镇、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跟踪督促工作。建立完善调研工作交流制度,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发布全县“大调研”活动开展情况,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XX次,开展调研交流会3次,开展调研工作督查2次。三是创新方式,强化精品意识。积极创新调研方式,在坚持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座谈研讨等传统调研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调查问卷、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新型调研方式,多渠道收集社情民义,及时发现和捕捉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调研报告敏锐性和时效性。
精雕细琢调研文章。一是县领导和单位部门负责人作为第一道关口,认真审核把关调研报告文章质量,对调研报告文章进行签字负责。二是大调研工作专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不符要求、质量不高的调研报告予以退回、回炉重造;对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联系相关单位部门共同进行打磨、优化。三是对县级各部门和乡镇的调研报告进行综合评比,选出30篇情况真实、分析切实、对策务实和文风朴实优秀的调研报告汇编成册,编印《000优秀调研报告集锦供》全县参考学习,通过强化激励,切实提高调研文章质量。
二、特色亮点举措
下沉摸实情找准发力方向。“下马观花”探明情况,按照“1名县领导+1个责任单位+N个业务骨干”,组建21个工作组,深入部门、乡镇、村社区和厂房车间,召集领导干部、一线职工、改革主体等广泛讨论,为科学确定调研课题奠定基础。“解剖麻雀”找准症结。召开全县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就脱贫攻坚、重大项目、经济数据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报,收集领导干部问题建议137条,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破题方向。“量体裁衣”做好选题。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省委“一干多支”,市委“12335”等战略部署,立足县情实际,科学选定000“1+21+54+N”调研课题体系。出门学经验引用他山之石。“走出去”问。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组建县委考察组,由县委书记带队前往协作单位——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考察学习。全方位学习定海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000“大调研”活动助推县域发展提供可借鉴之“石”。“派出去”学。选派10名优秀干部到绵阳涪城区挂职学习,每月召开一次“经验分享会”,围绕22个重点调研课题谈思考、讲举措、说办法,并形成会议纪要反馈给主管部门。“跳出来”想。依托“1+10+N”教育培训体系,对全县1457名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引导他们打破思想禁锢、跳出思维定势,主动站到全县发展的大局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请进高精专共商解决之道。运用“院县合作”专家力量。深度把握000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契机,邀请20余名专家学者,把脉问诊《把“000经济开发区”打造成达州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探索与研究》、《000》等5个相关研究课题,帮助000发展掌握新理念、开阔新视觉、掌握新方法。强化“硕博进达州”人才服务。按照“对标分类,归口指导”原则,将000的XXX名硕博人才,分为教育、农业等8个调研智力服务小组,就如何推动000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XXX项县级领导重点研究课题提供思路、寻找答案。发挥“行业领域”骨干作用。县级部门、乡镇对照已经确定的调研课题,按照“1+N”进行力量配置,对调研课题所涉问题开展一对一服务、点对点指导,并形成课题清单报县委政研室备案,实行限期销号、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有力促进“XXX+N”调研课题,形成有分量、有内容、有力度的调研报告。
三、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见与建议
强化转化运用意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及政策,强化创新和成果转化意识,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调研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为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打下坚实的思想意识基础。二是强化上级引导。基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往往缺乏成果转化的主动性,认为调研结束呈上一纸报告就是大功告成。因此,要从制度层面自上而下引导提高认识。三是加强主动汇报。各基层单位、部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具有特色的、优秀调研成果,并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认可与支持。
规范转化运用过程。一是专业评估,能转则转。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鉴定该项调研成果能否转化为最终发展成果。二是制定方案,推动落实。根据评估结果,对有益、可行的调研成果,进行“一对一”制定方案,明确落实举措、落实责任人员,确保转化落实;三是跟踪督办,确保实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转化成果进行跟踪督查,确保转化实效。
加强转化运用保障。一是加强人力资源整合。一方面要整合政府部门工作力量,另一方面还要整合社会力量,协调专家、学者参与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二是加强财力资源整合。一方面是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投入,保证各级财政支出的转化专项费用稳定;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发挥企业的投入主体作用,采取政策措施,扶持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对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成果项目的研究开发。三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政府相关部门服务协调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和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不断完善在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加快调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