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思考和对策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思考和对策
周水子街道党工委
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解放思想学习实践活动中,周水子街道联系实际,组织课题组深入基层社区开展调查研究,确定了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这一攻坚课题,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周水子街道主要状况
1、街道概况。周水子地域面积7.8平方公里,下辖14个社区,常住人口近10万人。周水子街道是甘井子区历史上成立最早的街道,其地域呈带状,处于大连市区中北部,甘井子城区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进出大连的陆路交通枢纽和投资开发合作的黄金地域,辖区内既有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机构,又有甘井子区委、区政府等重要行政部门,是大连市的交通中心和甘井子区的政治中心。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带领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战略决策,推进“产业高级化、环境生态化、全域城市化”及和谐甘井子建设进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领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收到了一定的实效。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街道”等荣誉称号。目前,街道区域经济发展势态良好,环境建设日趋完善,投资开发可利用的空间和条件较多。是一个投资经商,施展才华谋求发展的好地方。
2、棚户区状况。大力推进现代化主城区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功能,增强承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步伐是区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周水子街道以推进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加大城市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引进重点项目,实现地区社会建设,民生发展再上新台阶。据调查,周水子街道辖区内现有大型棚户区8处,共500多户。其中,以周东社区东海街20组和周兴社区东海街6处平房区为主要棚户区。总占地面积达28万平方米。
二、棚户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周水子街道棚户区主要建设于上个世纪的60至70年代,主要存在:公共服务能力低下、基础设施不齐全、交通不方便、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也是目前城市环境开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地区科学发展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棚户区地区居民生存、生活环境较差。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地区现存的棚户区建筑密度大,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下雨天时,居民出行困难。若是雨水不能及时排出,甚至能倒灌进住户家中,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棚户区内垃圾点少,公厕大部分是旱厕,环境卫生状况极差,春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肆虐,冬天积雪成堆,一直是环境卫生整治中的死角。另外,棚户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目前现有的消防设施又十分薄弱,一旦发生了火灾和其它性灾难,因为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救火车又不能进入,对及时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有很大影响。目前,棚户区居民生存发展空间小、生活环境条件差等难点,已成为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棚户区的特殊人群给地区社会管理带来了各种问题和矛盾。据调查,棚户区内居住人员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其成份复杂,流动性强,他们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边缘人群。他们和市民在社会活动中出现摩擦,造成人际关系交往的不协调和不信任,出现群体性的矛盾和冲突。一旦心理摩擦积累多了,就演变为各种问题和矛盾。因为棚户区人口生活水平较低,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都把落脚点选择在了
棚户区,形成了恶性循环,给社会建设、治安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压力,加大了社会成本。
3、棚户区的存在,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区现代化主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棚户区存在,严重影响制约城市开发、城市管理的整体发展和统一,使周边地区人居环境大打折扣,不利于发展经济和招商引资,为此,周水子地区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
三、棚户区改造可以带来的效果
从调研的情况看,进行棚户区改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取得良好成效,是一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惠民工程,同时也得到了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赞许,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一)棚户区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经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二)棚户区改造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地区落后面貌。结合棚户区改造,可以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同时,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地区原先落后的环境面貌,提升文明和谐社区的创建水平。
(三)棚户区改造可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的改造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和利用,进一步焕发老城区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四)棚户区改造可以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促进产业高级化。结合棚户区改造,以土地置换为依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棚户区的改造能够拉动建筑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的机会。
(五)棚户区改造可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通过棚户区改造,能够使多数普通群众告别棚户区搬迁上楼,可以起到稳定民心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的来看,棚户区改造不但可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缩小城市不同群体之间的住房差距和生活差距,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棚户区改造还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几点建议
1、加强棚户区居民安置用房的质量管理。棚户区居民安置用房包含大量的政府优惠政策,建议安置用房建设标准应以小户型为主,要在住房户型、环境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各级规划、设计单位的作用,推广高水平的户型设计方案,使户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在较小的面积内达到较高的舒适度,同时,要兼顾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可改造性。此外,在“开发、设计、拆迁、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要尽可能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回迁安置房屋的建设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
2、要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惠及广大棚户区改造居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棚户区改造的数量多、面积广,建成后的房屋管理难度大。建议对安置小区公共服务部分维修、小区物业管理、供暖等要早作安排,尽量把好事“办好、办实、办牢”。此外,对尚未改造的棚户区,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要求改造的棚户区,建议要统筹安排,加快改造步伐,防止因互相攀比而引发不必要的上访和各类矛盾。
3、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建议街道党工委要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要成立棚户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工作推进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责任。使棚户区改造工程真正成为惠及周水子地区居民群众的惠民工程,为推进现代化主城区建设,营造一方的和谐稳定。
第二篇: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要求,市农业局3月15日开始组织机关干部到联系点—区群众街社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了解到社区居民较集中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棚户区改造进度太慢,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针对上述问题,市农业局组织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查报告:
一、群众街社区基本情况
群众街社区是在二00二年六月城市社区改革时,由三个居委会合并组建产生的。该社区是区老城区,历史上曾是云集之地,是区乃至市的繁华地带,现棚户居民已超过1000户,成区比较集中的棚户社区。
二、棚户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隐患大。棚户区居民住房产权基本归属于区房产公司,大多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建筑及明清时期的遗存,建筑年代久,建设标准低。又因近两年计划拆迁改造,一直没有维修,现基本上都已成为危房,风雨飘摇,一部分住房时刻有垮塌的危险。棚户区建筑密度大,上层基本为木质结构,并且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而现有的消防设施又不全,一旦发生火灾和其他灾害,后果不勘设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环境较为恶劣。棚户区房屋户均面积狭小,不成套,大都没有排水设施,没有卫生间,有的居不如厕,生活条件相当简陋。卫生死角多,阴暗潮湿,加上私建乱搭,夏天蚊虫肆虐,环境较为恶劣。
3、管理难度大。棚户区居住人员成份复杂,大部分是本地居民租住,但也有一部分是拆迁安置住户,一部分是外来租住户,吸毒人员多,据社区介绍,仅群众街社区吸毒人员就多达80多人,治安隐患多,管理难度大。
三、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2010年市政府就成立了建设指挥部,为还原古城原貌,续写历史渊源,与益“明清大港”保护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保护与开发的建设工作。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石码头历史街区建设项目部于同年基本完成了设计、初步进行了遗产资源评估,并开展了前期拆迁摸底工作。后来拆迁安置基本停滞,据调查了解主要原因是:安置房建设还没有完成;二是整体开发规划还没有出来;三是补偿安置资金没有到位。2013年3月12日,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改造范围和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领导,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资金来源,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2013年3月8日,在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上就保障性安居居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于3月19日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计划规划,2013年由区作为实施主体,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配合单位将在区改造户数3606户,改造总用地面积118213平方米,改造总建筑面积129555平方米,其中大码头街道2605户,群众街社区1100余户。根据区政府主要领导介绍:区棚户区改造将分五期进行,具体步骤分三步,一是调查摸底,二是拆迁安置,三是规划建设。区现在1000多套安置房建设已基本完成,群众街社区棚户区改造结合明清古巷保护将作为今年下半年第一期工程启动。
四、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如雨后春笋,绝大多数市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但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区成片,棚户区的存在与城市形象,文明档次极不相衬,棚户区的大量存在已严重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棚户区的居民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下,棚户区居民对棚户区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要求相当迫切。棚户区改造是关系到城市居民切身利益和实现住有所居的民心工程,解决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感情的重要举措。妥善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确保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市各级政府、各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加快推进区群众街社区棚户区的改造提出以下建议:
1、依法拆迁安置。棚户区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低保户、低保边缘户非常多,他们面临着就业、住房等多重困难,棚户区在改造过程中出现拆迁补偿问题较多,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妥善安置被拆迁居民。棚户区的改造要严格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片面追求改造进度而强拆强迁、野蛮施工,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安定。在补偿、拆迁安置过程中,总结以往因不同责任单位补偿标准不统一,激发群众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影响拆迁与工程建设进度的经验,补偿安置方案要经社区居民代表讨论并公示。规范程序,阳光操作,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妥善安置被拆迁居民。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是组织好本区棚户区的调查摸底。二是根据本区棚户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改造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棚户区的改造工作。三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针对性地多种方式推进棚户区改造。对目前不具备拆建条件的棚户区要搞好房屋维修加固工作,确保居民居住安全。
3、政府组织,市场运作。进一步完善棚户区改造工作机制,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协调棚户区改造的各项工作。棚户区改造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各责任单位作为政府主导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坚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分工负责、强化配合。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对有商业价值的棚户区可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综合开发。
第三篇: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支持云岩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创新区,根据xx工作方案,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调研云岩区棚户区改造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云岩区棚户区现状
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在城市一环路周边10平方公里内居住约5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5万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中村”“城边村”“城郊结合部”问题逐步突出,低标准低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形成的棚户区问题逐步凸显。经调查测算,目前云岩区范围内各类需要改造的棚户区、城中村现状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9万户。其中,城市棚户区约5万户,现状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中村现状建筑面积约450万平方米,约2.5万户;工矿棚户区总面积约250万平方米,约1.5万户。
云岩区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按照省、市“疏老城、建新城”要求,加强项目统筹,引进社会资金,积极争取贷款支持,创新方式加快征收进程,强力推进集中成片和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着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3年以前,主要以社会资金为主,推动20宗土地完成挂牌。其中,大营坡、万科城、老百货大楼及周边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已开工建设;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以后,因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拆迁费用比较高,土地政策调整等原因,主要以政府投资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为主。国家开发银行一期贷款项目包括公园路2、3号地块和新建厂项目,共获得贷款67.48亿元;二期贷款项目包括非集中成片改造项目和雅关、偏坡、杨惠三个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共获得贷款43.01亿元;专项贷款项目三马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获得贷款86亿元。
“十二五”期间,云岩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大力引进社会资金实施棚户区改造,五年共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1个,完成棚户区改造45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9万余人。2016年完成棚户区改造49万平方米,纳入保障性安居项目4个,完成开工任务541户。
二、影响云岩区棚户区改造的主要问题
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拆迁成本高,房屋征收难度大。调研发现,近年来云岩区范围内“钉子户”呈扩大蔓延趋势,征收难、拆不动已成为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的最大障碍和关键制约因素。中心城区棚改项目涉及的房屋征收量大,搬迁人口多,大部分被征收对象拆迁补偿期望值过高,攀比心理重,对回迁安置房区位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对货币补偿金额要求过高,造成安置成本高,开发、建设资金难以平衡。由于位于老城区,无证房、住改非、拆迁不合理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不少群众提出对历史遗留问题一并解决,导致征收工作阻力加大,完成时限无法掌控,使得改造项目难以按照计划推进。
(二)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窄。资金缺口大、落实速度慢是棚户区改造的关键难题。云岩区地处贵阳市中心城区,对棚户区项目改造后开发用地的容积率有严格的控制,拆迁成本高,部分项目“倒挂”现象严重,开发商无法通过提高建筑容积率来获取商业利润,因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来,存在项目难以落地的情况。目前棚户区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补贴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专项贷款,远远不能满足棚户区改造的推进需要,区级政府负担重,融资能力十分有限,资金缺口无法弥补。如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建立新的棚改资金供给模式,是棚户区改造的又一难点。
(三)政策不完善,鼓励支持力度弱。棚户区改造涉及政府、居民、开发商三方利益,既要保证居民、开发商的利益,还要保障棚户区改造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现有的融资、税收优惠、土地供应、安置补偿等政策还不够完善。如现有土地出让分配机制(区县级分配65%)难以覆盖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存在成本“倒挂”问题。
(四)空间布局乱,基础设施欠账多。云岩区的棚户区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周围,具有分布“散”、规模“小”、密度“高”、权属“杂”、环境“乱”、配套“差”等特征,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欠账多。道路交通问题严重,由于道路狭窄、停车设施不足,压力外溢到主城区道路,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如纳入城市规划统筹,进行土地出让、拆迁安置等不确定因素多,改造难度大。
三、加快推进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建议
棚户区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影响着云岩区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论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坚持把棚改工作放到经济新常态中来审视,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注重整体改造与局部改造、长远发展与近期突破相结合,找准“症结点”和“成长点”。将云岩区纳入“贵阳市棚户区改造创新试验区”,优化城市规划、创新资金投入、创新土地出让、完善配套政策,本着“公平共享”原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强力推动云岩区的棚户区改造,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持续性和创新性。
(一)贯彻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这个“大思路”。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把棚户区改造纳入城市发展大局统筹安排。顺应城市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求,培育发展具有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营造良好就业和生活环境,才能增加就业岗位和吸纳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反过来促进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顺应资源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趋势,深刻认识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自觉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在注重接收高素质人才进城定居的同时,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优势,主动承接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居住,逐步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增进城市人口结构的协调性。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区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要深着力在改造中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发挥人口高密度城区的优势,努力解决人口高密度带来的城市问题,推动“精明增长”,实现紧凑集约、绿色高效发展。
(二)优化顶层设计,统筹绘制规划这张“大蓝图”。针对云岩区棚户区功能性衰落的现实,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发展的系统性。规划要从城市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优化整合现有功能,在完善居住配套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功能,为老城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细化棚户区改造规划。围绕彰显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理清发展思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做好新一轮城市规划,构建以总体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主体、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街区立面规划为保障的城市改造规划体系。棚户区改造规划指标根据整个片区综合测算,整体平衡改造成本,针对重要城市节点、轨道交通沿线等重点区域,适当放宽容积率、绿地率等相关指标,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丰富和繁荣老城核心区商圈建设,积极打造中央商务区;在东线片区、西线片区、北线片区结合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推动片区开发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周边老旧小区纳入统一规划改造。对于年代久远、改造成本高、具有开发价值的区域,采取整体征收补偿安置后开发建设;对于建设年限不长、房屋征收成本高的区域,只进行屋顶、立面整治和配套设施升级改造。既促进棚户区改造大规模开展,又避免大拆大建的“浪费性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立足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商贸要素聚集的优势,认真谋划市西河、贯城河、文昌阁、阳明祠“两河一阁一祠”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再现老贵阳风貌;积极谋划老客车站地块、友谊路新印厂地块、上河坎街地块改造建设工作,提升中心城区商业聚集度。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保护好城市文脉,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加强规划的执行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三)创新融资方式,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更大规模推进云岩区棚改,必须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把政策性项目资金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尤其要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供血”作用,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省级平台公司参与云岩区的重大棚户区改造,如阳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贯城河沿线开发等,为云岩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市级平台公司进一步统筹“疏老城”和中心区棚户区改造的融资工作,切实推进土地一级开发,合理控制土地出让节奏,提高土地使用率,提升土地出让价值,逐步实现经济收益的综合平衡。着力打造财政资金引导、政策性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保证棚改任务的资金需要。适当降低棚改项目地方政府资本金的比例,减轻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将土地出让金100%返还给云岩区。根据筑府发〔2014〕48号文件精神,对云岩区出让地块的成本返还为地块出让起始价扣除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金和轨道基金后按照65%作为预估成本拨付云岩区。由于云岩区收储地块普遍成本较高,按当前政策返还成本多数地块仍存在成本“倒挂”,不能覆盖土地整理开发成本,建议省市加大对云岩区扶持力度,收储地块出让后,出让金扣除中央、省市计提部分后全额返还云岩区用于区域内地块成本平衡。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土储资金向云岩区倾斜,市级通过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财政资金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优先考虑安排给云岩区。
(四)创新土地出让方式,牢牢把握经营城市这个“核心点”。学习借鉴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深圳模式”,率先在云岩区开展试点,重点在老城区土地二次开发和存量用地开发上狠下功夫。坚持市场化运作,激发城市更新活力。城中村改造项目可由权利人自行实施,也可由市场主体实施,对于“城中村”“城边村”“城郊结合部”改造项目,还可以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与市场主体合作实施。拆迁、补偿等问题由开发主体与原权利主体遵循市场原则平等协调解决。政府部门主要做好规划统筹、法规保障和监管服务等工作。创新土地政策,优化城市结构。改造用地可以协议方式出让给原权利人或参与改造的市场主体;未建设用地可通过城市更新的规划整合进行腾挪、置换,零星用地可以协议出让给开发企业;区分城中村、旧屋村、旧工业区和其他旧区等不同类型,运用差异化的地价标准;建立地价与容积率的联动机制。在非农建设用地和征地返还用地指标落地、历史用地处置方面,充分发挥城市更新消化历史欠账、激发政策创新的作用。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进改造。按照“节约集约是目标、利益共享是核心、市场化是方向”的原则,通过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三驾马车”拉动城市更新驶入快车道。出台加建扩建、功能改变和土地延期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提倡以综合整治和功能改变为主的改造方式,鼓励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对拆除重建类项目进行细分,划定一些现状保留和整治维护区域,重点有效保护一批历史建筑、传统世居和工业遗存。
(五)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土地房屋征收的“加速度”。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棚改工作的领导,探索建立市抓总、区落实、省支持的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能力,增强协作合力。进一步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建议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推动棚改工作的机制,各级各部门提前介入,强化监控,严防死守,坚决制止抢修强建。依法加强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司法介入程序和办法,在司法强制执行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营造依法征收的良好氛围,促进征收工作进入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强化因户因人施策,定期召开征收工作协调调度会,通报进度、分析问题、交流经验、提出要求,组织、指导、协调征收全过程。进一步强化调度考核。明确各征收片区单位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加大对项目的督促检查力度,采取跟踪督查、现场督办等形式,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工作进度,推动任务落实。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手册、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和上门做工作、耐心讲政策、反复讲道理等方法,大力提升群众支持、参与棚改工作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六)推进改革创新,抓住政策保障这个“关键点”。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政策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找准工作突破点、政策落地点,千方百计用足用好政策。在土地政策支持方面,进一步创新完善土地收储出让制度,加快云岩区已投入资金地块出让步伐,加强三马片区“三纵一横”周边地块收储力度,编制地块出让计划,对已形成净地条件但未达到决算条件地块采取成本预算方式开展净地入库及出让工作,具体预算金额由一级开发实施单位编制,提交评审机构出具预算评审报告报区政府批准,地块出让后再开展成本决算,若决算金额大于预算金额,则按预算金额向一级开发实施单位拨付成本,若决算金额小于预算金额则按决算金额拨付成本,便于已投入资金快速回笼用于地块滚动开发。探索完善人口非农化与用地非农化挂勾机制,推动人口和用地匹配。在征收安置政策方面,对现行房屋征收的奖励、补贴及其他费用标准适当调整。根据云岩区实际,在不突破现行房屋安置最高补贴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分级、分层的方式制定补贴标准,不局限于一环路以内。现行的房屋征收中临时安置补助费及搬迁费仍沿用贵阳市2001年的标准,严重影响征收签约的顺利进行。市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上述费用新的计发标准。旧房拆除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出,拆除费用标准为40-45元/平方米,远低于拆除工作实际产生的费用,建议在招标开始前,由相关部门单位对实际征收范围内需拆除的旧房进行实地查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标底价格,确保招投标后拆除工作顺利进行。在项目审批方面,建议省、市发改、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职能部门精简棚改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建立审批事项绿色通道,提高成熟项目的开工率。在产权办理时,赋予云岩区对房屋征收红线范围内未登记及办理房屋权属的房屋进行合法性认定的权限。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探索“政府主导+国企实施+住户参与”的模式,探索“城市三变”改革(土地资源变股权资产,住户群众变棚改股东,地方开发变城市经营),激发城市主体参与积极性;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研究,统筹推进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与“城市三变”改革嫁接,调动进城务工农民参与棚户区改造积极性,推动农民有序市民化,推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和谐发展。
第四篇:关于棚户区改造情况调研_42999
关于棚户区改造情况调研
专业:工商管理班级:1112班学号:2011610084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城市人口显著增长,再加上近几年房价飞涨,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居民生活中面对的头等难题.总管我国城市居民住房状况,没有房子的中低等收入居民买不起房,买一套房动辄要全家出动筹钱,欠下一身债务;很多有房子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极为恶劣,住房面积小,房子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周围环境脏乱差.这些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为此中央出台了一项名为棚户区改造的项目,并且国家鼓励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项目,这样一来棚户区改造实际上对于上述存在的两大问题都起到解决作用,可谓利国利民.如今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经在各个城市实施开来,为了了解这个民生项目实际实施的情况,我选择了这个课题,通过参观走访,到相关单位实习,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展开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国利民民生
正文:
一对十堰市周边棚户区的实地走访考察
通过对十堰周边的棚户区实地走访发现,棚户区通常存在如下特点:这些棚户区通常是成片的低矮的简易构造的房屋,他们往往处在地势低洼之处,一下雨泥泞,潮湿,晴天一刮风又遍地都是土,配套设施不够,有的往往几家共用水池,厕所,更有些地方电力水力供应都成问题,生活质量相当低下.当问到这里的居民对这里居住环境的看法时,大都唉声叹气,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自己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忍受.在我看来,棚户区的存在,是对这里居民的一种极大地摧残,是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很不和谐的现象;对一座城市来说,棚户区就好像这座城市中的一块块伤疤,极大地影响了整座城市的美观.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不应允许棚户区现象长期存在.二对我国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的认识
正如前述,我国棚户区问题相当严重,严重阻碍了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进程.于是国务院于
2005年专门下发文件对棚户区改造提出一些要求,争取在一定的年限之内,中国的大城市里消灭棚户区,包括一些中小城镇,县城里也要进行棚户区改造.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棚户区改造动静不大.直到2011年,棚户区改造忽然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很多地方政府在棚户区改造上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这个重大的变化源于棚户区改造与现如今中央三令五申的保障性住房密切相关.政府为解决现如今的买房难问题,要求全国各地开工上千万套保障性住房,但其中的土地审批存在很大的问题,好地段在市中心的地段政府指望它挣钱,太偏远的地方居民也不愿住,所以保障性住房押给各个省市的指标让政府很头疼.于是棚户区改造重新进入政府视线,国家规定棚户区改造可以纳入保障性住房当中,并且鼓励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项目.这就是说,用拆迁棚户区得来的地,在解决棚户区居民安置房,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后,剩下来的地可以用于商业开发,这样一来,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可以说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结合到一起,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一下子对双方的发展都得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全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黑龙江是83万套,是各省市中任务最重的,这83万套保障性住房到现在已经完成的中有81.6%是通过棚户区改造完成的.三在公司实习时对棚户区改造切身体验,对棚户区改造实施过程中弊端的认识.初去建筑公司实习时,他们所负责的棚户区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
工,主要在忙的是房子的分配问题。房子属于保障性住房,房价远远低于同一地方的其他商品房,自然面临着僧多粥少局面。按道理说,这些住房应该分配给那些收入低下,没有住房,最需要帮助的人,可在我实习期间却发现事实并不是那样,本来就少的保障性住房被很多所谓的领导霸占,不止如此,还有很多住房被那些领导分给自己的亲戚们。可以说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公正。更可怕的事,这已不是什么秘密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事情,大家都普遍接受了这个事情。当时公司里还有一方面比较忙的就是保障性住房的审批问题,他们通俗的讲叫跑手续。听那些相关人员说跑这个手续要比以往跑商品房建设的手续容易得多。可以说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方面大亮绿灯,政府在尽力支持这个项目。通过这个对比我想,政府虽然极大地支持棚户区改造,希望借此改善穷苦人的住房难住房贵的问题,可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问题重重,利益大多还是掌握在权势手中。于是我查找相关资料,发现棚户区改造这一看似利国利民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问题还是相当明显的,我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国家允许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将拆除棚户区剩下的地除了安置棚户区居民,建造保障性住房外,剩下一小部分供开发商建造商品房。可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比例作为开发商建造商品房却没有明确规定,于是很多开发商只拿出一小部分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剩下很多土地用来建设商品房,这极大地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2.开发商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利益主要来自于拆除棚户区剩下的土地建设商品房。于是有的开发商为了最大限度牟取利益,把市区好地段的不符合棚户区标准的房子归为棚户区,强行拆除,再把被拆除住房的居民安置到地段不好的市郊,这也严重地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3.通过棚户区改造建造的保障性住房在分配时出现很大的不公。那些原本应该分配给没有住房,买不起房的广大穷人的房子都被那些所谓的领导及其家属占有,而且这种情况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这种情况已被大家普遍接受,可见其中的腐败程度之深。
第五篇:关于六盘水市棚户区改造的调研报告
关于六盘水市棚户区改造的调研报告
2018年8月中旬,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调研组,对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进行调研。9月中旬,调研组赴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市及辽宁省抚顺市、大连市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281965户,其中:林区棚户区385户、垦区棚户区58户、城市棚户区257546户、国有工矿棚户区976
户、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23000户。现已建成205056户、在建67238户、未建9671户。累计完成投资330.47亿元。六枝特区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44712户,建成31602户、在建12019户、未建1091户。盘州市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125803户,建成98715户、在建25588户、未建1500户。水城县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58327户,建成36779户、在建15595户、未建5953户。钟山区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46373户,建成32926户、在建12320户、未建1127户。钟山经济开发区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6750户,建成5034户、在建1716户。
(一)组织领导有力。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棚户区改造精神,把棚户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分别编制了市中心城区、六枝特区、盘州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为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制定了市中心城区三年棚改实施方案,按照集中连片改造的原则,统筹棚户区改造建设规划布局,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各县区政府成立了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统筹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将棚户区改造纳入目标考核,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督查考核得力。市政府建立周调度、月调度制度,适时开展现场检查、随机督查、专项督查,对调度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帐,责令相关单位整改,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对各县区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考核结果作为分配奖励资金的依据。
(三)资金筹集给力。各级政府积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补助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大力争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提供资金保障。全市累计获得上级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54.74亿元;获得各类金融机构贷款授信资金415.53亿元,其中到位资金220.75亿元,使用资金152.37亿元。
(四)工作措施聚力。各级政府发挥统筹领导,组织协调,居中裁判的作用,深入宣传中央、省、市棚改政策,发动群众参与和支持棚户区改造,推行多方参与、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阳光征收的新型模式,优化工作机制,把控风险环节,工作谋划早、部署实,每年6月份组织开展下年项目谋划工作,对拟申报项目做到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安置意愿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贷款难。一是资金需求量大。每户安置约需3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及省、市“以奖代补”资金约2万元,差额由县级自筹。二是融资渠道单一。棚户区改造是微利项目,招商引资难,县区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根据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授信额度有限。三是政策性银行条件限制。国开行、农发行不支持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公产补偿,要求商业占比不超过20%。四是项目前期基础工作不扎实。银行对贷款资料审查严格,审核时间长,一些县区工作粗放、项目资料准备不充分影响贷款。
(二)配套资金成为瓶颈。一是资本金配套不到位。棚户区改造必须配套到位20%项目资本金才能使用银行贷款资金,受财力影响,一些县区资本金配套不到位。六枝特区应配套资本金8.4亿元、实际配套5.4亿元,盘州市应配套资本金8.5亿元、实际配套8.5亿元,水城县应配套资本金13.15亿元、实际配套5.88亿元,钟山区应配套资本金28亿元、实际配套15亿元,钟山经济开发区应配套资本金4.53亿元、实际配套3.42亿元。二是银行贷款不能及时使用。历年因资本金配套不足,造成未及时使用的银行贷款资金为110.964亿元,其中:六枝特区13亿元,水城县33.77亿元,钟山区60.894亿元,钟山区经济开发区3.3亿元。
(三)拆迁安置难度大。一是补偿金赔付慢。棚户区改造补偿资金到位滞后于征收拆迁工作,补偿金不能及时兑现影响征收签约率。二是房价上涨。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群众要求实物安置愿望强烈,安置房源少造成征收房屋工作困难。三是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改造户害怕补偿标准不一、早签合同吃亏,有等待观望思想,拆迁群众安置意愿变动大、需求与征收补偿标准存在差距阻碍征收。四是安置房建设慢。存在“重拆轻建”现象,一些项目受选址、规划、建设进度影响,竣工时间长,导致房屋征收拆迁工作难度大。
(四)政策变化影响大。一是改造范围严格界定。国家和省规定2019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必须集中在县城以上核心区,明确了七个“严禁”,严格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据各县区上报,2019年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23861户,同比2018年下降47.64%,上级补助资金将同比例下降。二是安置方式变化。2015年以前以建设安置房安置为主,2016年和2017年以货币化安置和政府回购商品房安置为主。2017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通知,规定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下的市县,应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安置方式的频繁调整变动,导致部分棚改居民的安置意愿与政策规定的安置方式不统一,给房屋征收拆迁带来难度。三是银行贷款变化。2018年起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项目需报总行审批,农业发展银行下步也可能需总行审批,贷款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限增加,影响贷款资金到位。
(五)规划执行不到位。一是总体规划执行有差距。2014年市政府通过的《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明确在2016年前实施双水、红桥、凤凰山、火车站、德坞、荷城六个片区69处棚改规划,除双水、红桥片区实施较好外,其余四个片区整体推进较慢。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有的新建安置小区没有同步建设市政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三是一些项目规划水平低。有的项目没有统筹协调周边建筑,在平面布局和建筑色彩上没有突出城市文化特征,有的项目底层小门面过多、形态单一,影响街景,没有达到提升城市形象的效果。
(六)部分项目未实质性开工建设。一是2018年项目开工率低。全市开工率为76.54%,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安置房建设项目均未实质性开工;钟山区保华片区城市危房改造项目未开工。二是一些项目推进滞后。水城县申报实施的2015年六枝工矿333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钟山区申报实施的2013年水矿集团374户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未实质性开工建设。
(七)一些项目前期手续不完备。一是有的项目未办理施工手续。如六枝特区、盘州市2018年的安置房项目施工手续未办理。二是有的项目没有招投标。如水城县勺米片区、钟山区保华片区2018年城市危房改造项目未招投标。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发展意识。一是抢抓机遇。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商品住房存量面积为105.31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6个月。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抢抓国家三年棚改1500万套计划的机遇,申报好2019年和2020年棚改任务。二是大力建设安置房。各县区要结合国家、省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新要求,严格把握棚改范围和标准,因地制宜调整完善棚改安置措施,大力实施安置房建设,更好体现住房居住属性。
(二)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强化整体规划。辽宁省大连市把棚改与旧城改造有机结合,采取就地安置方式,地块指标就地平衡,合理管控规划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密度指标,注重城市开放空间绿地系统景观打造,切实提升城市品质。我市要结合实际,坚持全面规划、整片改造、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二是强化改造范围的规划。吉林省吉林市坚持棚户区改造与大企业自有生活区改造、与改善环境和污染治理、与解决困难居民居住、与工业集中区建设、与保障住房建设相结合,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我市要进一步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新建安置小区要规划好水、电、气、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规划好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强化安置住房布局规划。要结合棚户区改造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安置住房布局,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品味配套、高水平管理。
(三)强化措施落实。一是扎实做好摸底工作。辽宁省抚顺市先后组织万名机关干部深入棚户区了解民情,有针对性的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我市各县区在申报实施棚改前要深入调查摸底,充分发动群众,充分论证,做到群众参与度不高不实施,调查摸底不清楚不实施。二是创新安置模式。辽宁省大连市根据群众意愿和条件修建不同面积的安置房,棚改实施企业的利润控制在3%以内,建成后移交政府,由政府安置居民。吉林省四平市对购房安置的由政府发给购房房票,给予20%的奖励,通过房票购买的商品房价格低于市场价格5%;对建房安置的,按照1比1.2标准安置,补偿面积不到45平方米的,按45平方米安置。我市要深入调查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情况和安置需求,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修建相应面积的安置房,确保居民得到妥善安置。
(四)强化资金筹集。一是拓宽融资贷款渠道。在抢抓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的同时,积极争取商业银行贷款,采取招商引资、发行债券等方式,撬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二是加强沟通协调。提前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掌握金融机构贷款资料要求,做实做细棚改项目融资贷款资料,及时协商解决困难和问题,保证贷款资金及时到位。三是加大项目资本金筹集。各县区政府要挖掘财源,加大财政投入,配套到位项目资本金,及时使用贷款资金,减少利息和过渡安置费用。
(五)强化项目建设。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所有征收对象知晓并理解政策,参与和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二是加强督促整改。对推进滞后的项目建立问题台帐,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加强督促指导和沟通对接,加快完善项目招投标等前期手续。三是开通“绿色通道”。吉林省四平市坚持确定回迁安置区优先、建设回迁安置房优先、群众安置需求优先、安置房项目审批优先,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入住。我市要将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块确定为回迁安置区,回迁安置房未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允许开工建设商品房,推行安置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前期手续的办理。
(六)强化责任落实。一是加强领导。辽宁省抚顺市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号工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棚户区改造工作。我市棚户区改造体量大,改造资金量大,实施难度大,市县两级要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各县区要把棚改纳入“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确保完成市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二是进一步明确责任。市级负责制定政策、编制规划、指挥协调,各县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负责筹措资金、承担拆迁组织、工程建设和回迁安置。三是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凡遇重大问题,党委、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住建部门对棚户区改造要统一协调,统一调度,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协作、优化环节、提高效率,建立责权统一的高效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