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养鸡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科类: 理科 编号:060350013
当前养鸡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The treatment policy to the problem in Chicken
Farming Industry
李白英
指导教师: 舒相华 职称:实验师
云南农业大学 昆明 黑龙潭 650201 教学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专 业: 农学 年级:2006级 论文提交日期:2007年8月 答辩日期:2005年10月 答辩委员会主任:
云南家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2007年8月
摘要
养鸡业是我国畜牧业中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也是带动亿万农民脱贫致富的畜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养鸡户都在快速的发展起来,但在养鸡过程中很多的养鸡户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现行养鸡行业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
关键词:养鸡;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Abstract Chicken farming achieved the fastest and the most profitable business in farming industry of china.It is lending millions of Chinese farmer to have wealthy live from poverty.Alo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involved in, but th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still remained.This document practically analyzed the problem in present farming business and proposed the solution.Key Words: Chicken Farming;present Difficulties;The policy of solution 前 言
养鸡业是我国畜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也是带动亿万农民脱贫致富的畜牧业。与同类行业横向比较,养鸡业促进农民致富的面最宽、最大,时间最长。迄今农民中从事养鸡业的人数仍然居多。虽然养鸡业在蓬勃发展的今天,养鸡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正文
一、养鸡业的变化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养鸡业经过持续快速发展后,鸡蛋产量已经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动态平衡走势,从而使近几年的养鸡效益处于起起伏伏动荡不定的状态,总趋势是波浪式下滑,经济效益逐步趋向微薄,蛋鸡业由于生产周期较短,产品尚未过剩,变化幅度会相对较大、较快一些。
2003年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及饲料涨价的连续性重创,引发并加剧了鸡蛋与鸡肉的消费量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升高,对养鸡业的打击如同雪上加霜,使养鸡业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蛋鸡的生产水平较低而死亡率偏高
资料表明,发达国家蛋鸡年产蛋量可达18千克,我国约15左右千克,相差10%左右;产蛋期母鸡的死亡率约为6%,我国多在12%,高出甚多,这样就明显增加了生产成本。2.鸡蛋品质降低
鸡蛋品质降低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有些鸡蛋有毒有害物的污染与残留。这个现象在兰坪特别突出,兰坪的地质是属于富矿带,而且大多是铅、锌。经检验兰坪境内的都半水质都是铅超标。而且在兰坪县境内有很多选矿厂,然而这些选矿厂所排放的如汞、镉、铜、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还加上农药、抗生素的残留都 4 给鸡蛋的品质降低了好多。养鸡环境污染包括鸡的粪便污染土壤,人畜饮水的污染;粪便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农药等污染水体、土壤,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从而降低了市场的购买力。
3、养鸡户的某些措施值得反思
在竞争日超激烈的情况下,广大养鸡户千方百计设法降低生产成本,摸索创造出很多有效的对策。不过,有些措施存在两面性。有些措施当时有效,但潜伏的隐患值得深思,诸如:①弱化防疫观念,简化消毒措施,减少消毒次数;②死鸡乱扔,甚至卖钱;③鸡粪乱堆,不加处理就卖或施肥入田;④为了减少死鸡,在饲料或饮水中长期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后果;⑤在院落搭建简陋鸡舍或利用废旧房屋养鸡,人鸡混居,互相污染;⑥过分加大养鸡密度,使养鸡环境恶化;⑦鸡蛋产下收集后,没有清洁的包装和适宜的贮存、运输条件,不加任何消毒措施,就随便予以出售;⑧有些种鸡厂不按规定进行检疫与净化工作等。此外普遍倡导的“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小规模大群体的养鸡专业村,集中连片的发展,使一个地区的养鸡数量过大且过于密集,加上人鸡混居严重,接触频繁,进一步恶化了环境,并影响了防疫效果。如此等等,养鸡成本虽然有所降低,伴随而来的也降低了养鸡的环境质量与卫生状况,损害了鸡体健康,以致增加了鸡的死亡率,并降低了鸡的生产水平。还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养鸡环境污染严重,鸡蛋的外部卫生和内部品质不良,长此以往会给养人员和消费者的健康都带来了越来越明显的损害。这些问题,现在应该引导起足够的重视了。
二、养鸡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引导发展规模养鸡 规模养殖是发达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小规模大群体养鸡方式,使养鸡业在近20年里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不过,时至今日,已经到了该转型的阶段。发展规模养鸡,把养鸡场所与城乡居民点分开,就可以改变鸡粪等污染人居环境与危害健康的状况。同时,养鸡场(户)之间的相互污染与疫病传播也可有效控制,从而明显提高鸡的生产水平,也降低鸡死亡率。这是改变养鸡现状的根本出路。
2、改善饲养条件,强化防疫措施
实施规模养鸡后,必须相应的形成一整套的规范化生产体系模式,如生产工艺、鸡种选择、鸡场环境控制,综合防疫与鸡蛋质量控制措施等,从而确保鸡的生产水平和存活率的提高。
3、因地制宜选养适宜良种
(1)规模养殖户适宜选养高产节料型蛋鸡
我国现有的蛋鸡品种很多,但是同时具备产蛋量高且节省饲料的品种却少,需要鉴别选养。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矮小香鸡品种,好的矮小型蛋鸡由于体形较小,耗料量较少,还可提高饲养密度,所以具有节料而且高产的特点。如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大3号”矮小型蛋鸡等。(2)散养饲养方式的适宜选择
兰坪是个山区,多半养殖户都在山上,这给散带来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在距离居民点较远的山地区,经济林或果园等处,适宜采用散放饲养方式,半放牧,半舍饲,可以降低养鸡的成本。散养方式饲养土种鸡较好。土种鸡产蛋量虽然低,但具有蛋价高、肉质好、售价可观等优点。如浙江的仙居鸡体形小,产蛋多,是 土种鸡中的高产蛋鸡,陕西的洛阳鸡体形较大,还有某些乌鸡的特点:河南的固始鸡产蛋量,产肉性能兼顾。如果选养得当,应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一些地方主要流行饲养一种“肉杂”鸡,即用红壳蛋鸡高品代作种母鸡与红羽肉鸡的公鸡杂交生产的肉鸡,由于苗鸡成本低,料价也较低,虽然生长速度不算快,但效益还不错。
4、生产无公害鸡蛋、鸡肉、改善主产品品质与效益
无公害鸡蛋、鸡肉属于无公害产品,也叫无公害食品,即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生态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加工或者初步加工的食用农产品,通过优化饲料,交货环境,严格防疫,规范管理等综合性标准措施生产的无公害鸡蛋、鸡肉。品质改善了,消费者放心满意了,售价与效益就可以保证了。另外还可以通优质包装,安全运输,保质销售(大超市)等环节保证鸡蛋、鸡肉品质的全过程稳定可靠,从而创建名牌,取得品牌效应。
5、组建规模养鸡场(户)的利益共同体——养鸡生产协会
建议在养殖鸡量大、集中连片的地方,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养鸡生产协会等能切实为养鸡者服务的利益同体,在公平合理、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下,规范有关生与经营活动,增强整体竞争力,确保各场(户)的经济效益。并建议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支持规模养鸡与无公害鸡蛋,鸡肉的生产,出台一些调控型的政策与优惠政策。
三、还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1、种源问题(1)一些养鸡户进小鸡时由于心急或对种源得要性认识不够,觉得每个种鸡场鸡质量差别不大,而等小鸡进回家后才发现,即使温度、湿度、饲料等情况都很正常的情况下,还是不断出现白痢、大肠杆菌病等疾病,反复用不同种类的药物治疗,花了许多药费,而鸡的死亡率还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种鸡鸡场病净化工作做得不好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2)有些养鸡户发现鸡群产前情况很正常,而从接近产蛋时开始,陆续出现个别鸡逐渐消瘦死亡,死亡鸡解剖后发现内脏肿瘤比较严重或从骨神经明显增粗,很明显,这是马立克氏病的表现,这可能与种场马立克氏病的免疫工作有关,或者是疫苗质量代劣,或者是免疫人员疏忽大意或玩忽职守,造成疫苗实际接种率低。
(3)还有些养鸡户在进小鸡回家一个多月后,发现有些小鸡的冠与体型明显与其它鸡有差异,细心的养殖户很快就发现,其实这些小鸡是公鸡。有些养鸡场的公鸡甚至高达30%以上,不仅给养鸡户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还打乱了他们原来的养鸡计划,造成了间接损失,这些主要是由于种鸡场父母代种鸡品种不纯造成的。
2、环境问题
如果你经常去兰坪乡下的一些养场,不难发现,一些养鸡户极不注意环境卫生问题,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鸡粪味,特别是夏季,到鸡舍跟前一看,鸡粪四处流动,蝇蛆成群结队,鸡舍中灰尘满天飞,舍外死鸡,疫苗瓶乱丢乱放。大家想一想,鸡群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产蛋率能高吗?死淘率能低吗?
3、饲料问题 有些人认为,鸡蛋价格行情好的时候用高价饲料,行情差的时候用低价饲料,这样才最合算。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为高价饲料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饲料。正确的方法是通过对比,选择一种营养价值高、养鸡效益高的饲料,哪家饲料使用后养鸡效益高,就选用哪种饲料,因为这种方法既考虑了饲料的价格因素,又考虑了采食量因素:是一种综合指标,因而比较准确。
4、鸡病防治(1)滥用药物
有些养鸡户认为,每隔几天就要使用一种药物,而且用药量大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鸡群万无一失,却不料鸡照样病,原因何在?主要是由于连续性大剂量用药造成鸡体抗药性大增强,有时也可以造成蓄积性中毒。正确的方法是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用药。例如:在呼吸道病的多发季节,适当使用一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在鸡舍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尽早使用一些抗应激类药物等等。(2)、疫苗使用不当
由于各情况不同,所以鸡免疫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若照搬某地的免疫程度,就有可能会引进某种疾病,或者本地很可能发生的疾病没有进行免疫接种,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加上部分养鸡户对免疫途径的作用认识不足,只贪图减轻劳动强度,把一些应该注射闹鼻或滴眼,刺种的疫苗统统以饮水的方式进行免疫,造成免疫失败。
5、信息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信息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纵观这些年来我国养鸡业的潮起潮落,好多人笼统地把它归结为市场经济不 成熟的表现。其实具体来讲,问题还是出在信息不灵上。在养鸡业出现高潮时,好多养鸡户无法清楚判断本地乃至全国的养鸡数量是否已达到饱和状态,而是积极地去赶潮流,认为别人敢干咱也敢干,弄不好最多也就不赚钱,却不知道市场是无情的。因此许多头脑比较冷静善于搜集息信的养鸡户,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决策,损失自然小得多了。这种现象必然要求我县的家禽信息业尽快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而大家欣喜地看到,中国家禽信息中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综上所述,养鸡业是我县养殖业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但养殖户中多半是农民,加上当地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信息较为闭塞等给养鸡业带来了很多的难点,所以要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只有从进小鸡上开始,从环境治理上开始,从防疫上开始。更为重要的是搜集家禽信息,市场信息,让养鸡业在现代、科学中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兴绪主编,《兽医产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片社,2003年5月。
2、徐青春主编,《兽医学》,第一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
3、刘汉龙主编,《兰坪县畜牧志》,云南:云南新闻图片出版社,1996年。
4、王恬,王金玉,王根林,《畜牧学通论》,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王元兴主编,《动物繁殖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6、王金玉等编著,《动物育种原理与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致谢
本文是在舒相华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刘学洪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刘老师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方面的知识,实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师兄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和对我的无私帮助,他们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在此我也衷心的感谢他。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二篇: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解析
2010年8月(总第248期)法制与经济
FAZHIYUJINGJI NO.8,2010(Cumulatively,NO.248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赵雪芬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检察院,浙江台州318013)[摘要]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 社区
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全国各地正全面铺开。但是, 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 人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不足, 社区矫正法律体系的不够成熟,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推广。因此,笔者认为,分析探讨社区矫正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区矫正;问题;对策
一、矫正工作的目的、意义
对于民众来说,社区矫正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主要做法就是倾注全社会力量,将符合社
区矫正条件,即所谓不需要监禁(指罪行比较轻微、不致危害社会 或不再需要继续监禁(在狱中表现较好、已够保释条件、不致再危害社会 的罪犯(具体包括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管制、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这五种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旨在实现这样的目的:解决监狱的拥挤状况,降低行刑成本和加强实际的行刑效果;增进罪犯与社区的联系,避免监禁刑对犯人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监禁综合症)促使其最终有效的回归社会;促使犯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觉悟,为社区做出实际意义的服务,为社会作出一点补偿;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刑罚制度,逐步实现我国行刑的人道主义。
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矫正工作无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措施的保障。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和监狱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针对的五类对象:“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的行刑机关都应当公安机关来具体执行。而实践上矫正工作成立了矫正小组,具体工作却是集中在司法局及下属的司法所。这些司法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时候既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更没有可以为行使职权进行保障的强制措施。此项工作开展以来仅仅依靠综治办的文件规定,政策性强、法律效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法律依据的缺失,导致执法权威性下降,使得此项工作力度大打折扣。据了解,很多的矫正官员在进行工作,为帮助矫正对象的实际生活而需要与相关机关交涉的时候依靠的都是个人的社会资源,由于也没有专门矫正经费甚至有时候还动用个人的财物,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它亟需要政府相关的行政规章或者地方性立法的保障,以明确相关国家机关的职权。
二是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密切。实践中,由于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各部门对做好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普遍。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公安机关是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但公安机关对监外执行工作并不够重视。
三是监外执行法律手续衔接不到位。法院、监狱等机关没有认真履行 “交付执行”的程序,且无系统法律政策规定,导致公安、检察、法院和监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有的将法律文书送达公安,但没送司法部门;有的将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法制科,而法制科却没送达相关的管辖派出所等等情况。由于没有及时交付执行或交付不到位的原因,致使很多监外罪犯脱管、漏管的产生。对于监外执行罪犯法律手续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应否追究责任? 追究何种责任?如何追究?面对这些问题,检察机关进行监督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四是司法部门对人户分离造成的监管困难协调不够。监管工作实际中存有此现象:监外执行罪犯在户籍地有住房,但实际居住在外地,如果把该对象移交给实际居住地的司法所,实际居住地的司法所则不愿或不接收,造成户籍所在地的监管机
关需跨地市(区)进行监管,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和监管困难,甚至出现脱管的现象。
五是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监管措施手段欠缺。目前,公安部《公安机关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的监督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社区矫正文件对监管措施虽然有作相应规定,但是规定不细致、不系统,而且缺乏具体程序规定,难以操作。比如,缓刑、假释罪犯违反规定,公安机关可以报请法院撤销缓刑、假释,脱管的可以上网追逃,但具体的操作程序、时限以及法律依据等问题都存在空白,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是社区矫正工作仅流于监控,矫正、教育及执行刑罚的严肃性不足。现行矫正制度包括了电话报到、思想汇报、谈话教育、学习培训、公益劳动、请销假制度等,在理论上基本涵盖了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受到各种制约。由于场地、经费、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加之交叉感染的顾虑,集中学习培训工作基本上没有展开,公益劳动的时间和效果也得不到有力保障,社区矫正的主要工作形式表现为报到、谈话及走访,由此,矫正只能做到基本的“控制”,而无法实现较高矫正水平的“教育”和“矫正”。且矫正罪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求矫正工作人员不但要熟悉法学,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即要求矫正工作人员是一个全面型的人才。而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矫正工作人员的司法助理员不但承担着矫正罪犯的任务,还有人民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繁重的工作,因此,司法部门在人员非常紧缺,任务繁重的情况
下,聘请了很多没有工作经验、甚至不懂法律的临时工来做这项工作。其又怎能信任矫正工作呢?七是提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的程序不明,权威性不够。检察机关能否针对某个问题向辖区外的执法部门(如相关法院、监狱、看守所)提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应如何提出,都有待进一步思考,且没有刚性规定的依据,使得这些建议、通知书欠缺权威性,不被对方所重视。
三、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下转第79页77 ] 需要政府的密切关注,更需要检察机关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进行应对治理。
(一)以网络的方法应对网络典论积极开展网络阅评工作,密切关注、跟踪、分析网上涉及检察工作的舆情动向,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判断信息是否涉及社会敏感问题,判断信息可信度和影响力。根据讨论主
跟贴数、点击数、新闻留言版数量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贴数、对舆论走向作出预测,提出处理意见。发现网络对司法个案和检察院队伍所作的重大报道,组织力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正面权威信息,及时、有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不
同时也要创新司法网络宣传给小道消息和谣言留下传播空间。
方式,利用开辟官方博客、检察长与网友在线交流等方式应对网络舆论。
(二)转变思想观念、客观认识,正确对待、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网络舆情侵权与网络言论自由。网络舆情的形成比较复杂,其所蕴含的观点、意愿和主张也迥
然有别。有新闻研究专家指出,对互联网上出现的负面舆论影响,我们应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不要把它放大,更不能走极端去关闭互联网。它的正面效应远远大于它的负面效应,这样看才比较客观。二是网络舆情制造者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前面提到,网络舆情制造者主要是通过BBS、博客和新闻跟帖的方式进行的,网络服务者很难进行时时监控,也不可能对网络舆情的真实性进行即时审查,因此网络舆情制造者或者网络服务者的侵权责任也就很难区分、认定。现阶段,国际上通常采取网络服务提供者“通知后责任”标准,即只要当事人提出该信息有损其名誉权的异议后,网络服务提供者就应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阻止该信息的传[3]。只要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有效措施,就应当视为没有侵权过错。
(三)建立用科学的方法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究和即时回馈制度
对网络舆情进行搜集、分析和研究是检察机关全面掌控社会动态的重要来源和渠道,随时进行搜集、研究和反馈,为决策提供帮助和参考。一般来说,网络舆情分析有三个重点:一是描述舆情涉及的具体社会问题,舆情表达的具体内容,反映出的公众的某种情绪、态度和意见,舆情表达的人群结构和地区分布等;二是推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旨,即网络舆情发布者表达的意图以及舆情的倾向性;三是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的产生和
在明确研究意图的基础上,通过抽取样本、建变化走向及趋势。立分析类目和量化统计,进行分析和汇总,得出分析意见和结
论。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网络舆论是检察机关新形势下的新任务,要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强化应用技能培训,引进专门人才,加强全警现代信息观念更新,不断提高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分析、研究网络舆情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宣传和引导舆论,防止和减少舆情的负面效应。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即时反应和回馈,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近年来,由于湖北佘祥林案、河北聂树斌案等的先后曝光,引发了网络舆情持续、强烈地反应,由于缺乏即时的回馈应对,司法机关不仅饱受争议和指责,因
此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即时回馈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以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737646.htm?fr=ala0_1_1.[2]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华夏出版社,2002,58.[3]郭宏鹏.姚文玲诉陈晓颜网络名誉侵权纠纷案[N].法制日报(周末版,2007-07-01.(1985—),女,浙江泰顺人,学历本科,浙江省泰顺县[作者简介]林欣 人民检察院科员,研究方向:检察工作实务。!!!!!!!!!!!!!!!!!!!!!!![上接第77页] 一是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对刑法、刑诉法、监狱法等现行法律作一定修缮,明确职责,为社区矫正提供系统完备的法
律依据。通过立法,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和权限,从法律层面明确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以及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地位,赋予必要的行政强制执行权。首先,在矫正对象无故不参加矫正活动、脱管或违法对抗时,给予强制处理,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其次,对社区矫正衔接环节要有详细规定,包括交接环节和监管环节的衔接等;第三,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和日常管理等诸多细节须明确规定,包括参加劳动、申请外出等,对违反者根据不同情况应承担何种责任应有法可依;最后,明确规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具体权利义务,及奖惩制度等。
二是构建专业信息资源库,强化网络建设。针对人口流动大的现象,建立立体的专业信息资源库。以公安机关的人口数由作出判决据库为基础达成共享。在犯罪人员被判刑的同时,的人民法院从网上调出该对象现有信息,录入被判刑详细情况,再根据监内执行、监外执行作分类处理信息管理。并建立信息管理专线网络,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可以通过内网共享信息,达到公、检、法、司基础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增强联系,互
解决流动人补促进。使矫正组织机构衔接管理工作高效运转,口寻找难问题,有效防止脱管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
三是建立检察纠正机制,重点检查突出问题。对法律文书不送达或送达不齐全等现象,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分别核对法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接收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律文书情况,针对法院和监狱不向司法行政机关送达社区服刑人员法律文书的现象,依法发出检察建议,针对不向公安机关和检察院送达社区服刑人员法律文书的现象,依法通知其纠正;重点核查社区服刑人员登记的住址与实际住址是否一致,对脱管漏管
和疏于管理的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并严格核查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执行期限是否正确,对社区矫正不到期提前解除和到期不予解除的提出纠正意见。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勇于改进不足而使之更加完善。笔者相信,随着社区矫正制度的逐步完善,人们对社区矫正认识的不断深化,这项制度必将在我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简介]赵雪芬,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检察院。
第三篇: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宏观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作业
郭彦丹,3128293,园林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为此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尽管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认识和关注、社会公众理解与支持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客观形势等原因,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宏观管理能力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一、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宏观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不均衡
总体上我国各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工作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水平最高,其后依次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县级自然保护区,这体现在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管理制度、保护目标与管理计划的制定、人事激励与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使用等。应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支持,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机构建设不全,人员配备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不少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不均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建设好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文化水平低下,某些管理、科研、技术等关键岗位人员匮乏,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很多自然保护区在人事激励和人员培训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3土地权属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自然保护区大多存在边界不清,与周边社区产生土地权属争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或管理权分离,土地所有权人与使用权人或管理权人为形成有效协议;未能妥善保障土地所有权人权益,特别是在集体林区,在土地价值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在保障自然保护区稳定发展的同时,切实保障土地所有权人权益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资源管护执法权限不足
主要体现在多数自然保护区没有建立公安派出机构;约有一半的自然保护区没有任何行政执法权;还有一些森林、野生动植物和以保护水禽为主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没有按照行政职能进行归口管理;一些部门缺乏行业执法队伍和执法权,执法不力、执法不畅的现象多有存在。
5自然保护区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矛盾
我国有很多地方政府往往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做出一定的成绩,不考虑客观因素,不能够实事求是,对于建立自然保护区只是片面的追求宣传的效果,主要是想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品牌,这样地方政府单位就能够名利双收。而往往自然保护区建成后却大失所望,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是很难做的,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也就变得矛盾起来了,慢慢的就形成了自然保护区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误区,而地方政府的管理自然保护的工作也就出现了消极的情绪。
6社区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且自然资源相对较好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保护区内的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许多非可持续的、破坏性的开发活动日益增多,给不少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威胁。为此,应进一步协调自然保护区发展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突出社区共管,实现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资金短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一直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在基本建设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各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而省级及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区国家基本没有投入,而主要是由地方解决;在日常经费上,基本上是由地方解决。随着“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已开始为保护区事业发展安排专项投入,自然保护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该项工作投入力度不够,自然保护区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用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基础薄弱,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
8资源本底不清,科研宣教水平较低
我国自然保护区尽管已经开展了一些资源监测与调查以及科研宣教工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各自然保护区应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科学考察工作,查清本底情况,并以自然保护区为平台,以保护对象为重点,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吸引、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到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科研能力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科研水平同时,重视科研监测对宣传教育的支撑作用,保证公众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关于我国自然保护区宏观管理问题的对策调整管理体制
保护区应争取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支持,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建议环境保护部门逐步退出具体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只负责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综合管理的职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务院相关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改变目前由地方管理的模式。地方级别保护区由相应级别行政部门主管。明确保护区的性质,禁止一个保护区存在多个属性(比如有的保护区内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现象的存在。2 健全机构、积极宣传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应片面地追求数量的增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健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的基层管理机构,可根据保护区的等级和具体情况而分别确定。对国家级的重点保护区,可设县、团级管理机构,并附设科研单位。省级的自然保护区可设科级管理机构。面积太小或地处边远、人为活动不易达到的自然保护区,可指定有关单位和专人负责管理。另一方面,要作好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自然保护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立法工作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的环境必须是紧密的结合起来的,保护区与周围的城镇和居民也必须和谐的共存发展。我国现在还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阶段,因此协调好自然保护区周围城镇和居民的发展工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也是立法的难点工作。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就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同时还必须建立管理和完善管理工作的制度,这样才能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强科学试验和生产示范的管理
从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自然保护区不仅应该包括原始的、保护较好的自然景观地区,而且应该包括急待恢复的半开发或已开发的地区。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是简单地设立一个机构,而应该发展成为一个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科学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场所。原始的、保存较好的自然景观地区,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它必须是所属自然景观带或大的自然区域的典型地区或代表性地段,要严加保护,以免受人为干扰。缓冲区位于核心区的周围或一侧,在这一地区可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合理利用的各种试验。已开发的地区应该进行改造建立适合人们需要的人工繁殖栽培区,生产自己特有的资源,为当地或所属自然景观带自然环境的恢复,起着示范和推广作用。
5提高社区参与程度,扶持社区经济发展
保护与发展的基本矛盾不能依靠强制性保护去协调和解决,所以应实施社区参与的形式,在保护区管理机构中设立社区管理科室负责社区共管的相关事宜。重视社区的发展要求;注重采用经济奖励、技术培训和直接投资等方法,促进当地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了解社区经济发展的机会和潜力,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社区,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受益者。
6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资源保护、科研、旅游提供条件
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科学研究内容十分庞杂的工作,需要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搞好这项工作。同时,在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下,逐步开展旅游活动。这样,既可充分发挥保护区天然旅游资源的功能.,又能把绝大部分旅游收入做为保护区自身建设的基金,以缓解保护区资金不足问题。
7加大和保证资金投入
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分级原则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保证不会因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而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参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模式,建立草原、海洋、湿地等重要区域的生态补偿基金,专门用于保护区的保护管理。逐步建立起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自然保护区自筹和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8调整保护区结构和空间布局,开展保护区本底调查
很多保护区不是建立在科学调查与规划的基础上的,对于其面积、功能区划应予以调整,特别是那些特大型的保护区,一味求大只能造成更多的建而不管,导致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资源开发活动屡禁不止。在类型上,将河湖、海洋和草原生态系统及地质遗迹、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作为新建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在地理上,优先考虑在中、东部建立小型保护区,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查清各种级别、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本底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第四篇:关于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关于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阿左旗教育体育系统党委通过对局属各党支部进行督查检查,就相对后进的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原因和相应对策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1、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较为单
一、理论学习深度不够
尽管基层党组织在丰富支部生活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总体来讲支部生活形式还较为单一,主要局限在传达上级的文件和精神、发展党员、探讨学科专业的发展等。存在着理论学习深度不够的问题。学校党支部能利用支部生活的时间坚持理论学习,但个别党员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党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加之理论学习的形式还较为单一等原因,使得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理论学习的成效不甚显著。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够系统
支部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做到严格把关。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有所欠缺,忽略了对预备党员的进一步教育、培养和监督,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倾向,使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对自身缺点和不足的改正不甚明显。
3、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待深入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也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由于支部委员均为兼职的党务干部,大都是业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特别繁重,加之自己从事党务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积累,所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进一步努力。
4、教学、科研工作与党务工作协调不够
学校基层党支部的第一项职责就是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保证教学、科研等项工作的完成。支部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作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工作,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也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处理好两者关系上、在如何使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上,许多支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工作的措施
1、充分认识支部工作的重要性
认真抓好支部的班子建设,作为支部书记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理论学习、开好支部生活会、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党员、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保证本单位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
2、切实提高支部生活的质量
提高支部生活质量的关键是创新,转变支部生活就是政治学习、传达文件,发展党员的片面看法,提高党员同志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与监督、经常研究和解决党员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等。同时要丰富支部生活的形式,如参观有意义的展览、到革命老区等地方接受传统教育等,提高支部生活的生机和活力。理论学习可采取会下自学、会上分专题发言、请高水平的同志作辅导报告、办学习专栏、通过e-mail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录像等,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对于党员教育,包括预备党员的教育等,除日常的教育外,有计划、有目标,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开展与党员教育相关的支部生活。对于党员的管理,支部将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党员教育和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上有新的突破。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
4、进一步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
骨干教师是本单位的业务核心,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的 好坏,直接影响到本单位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是否能顺利完成。对于学校骨干教师中的非党员同志,支部要主动在思想、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关心他们,尊重他们,遇事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团结其他同事一起作出更多贡献。对于学校骨干教师中的党员同志,支部除关心他们外,要充分发挥他们业务上的核心作用,带领其他同事共同为学校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并分配给他们适量的党内工作,如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担任行政或党内职务等,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5、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自己从事党务工作时间还不长,自身还需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支部工作有很多具体细致的工作要做,必须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加大党务工作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建立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有计划、高效率的保证支部工作的实效性。
6、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增强解决党内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党支部必须经常研究党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要坚持开好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针对支部及党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 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绝不能让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做到会前认真准备、会上深刻剖析,以期达到增进了解,互相帮助,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加强团结,改进缺点,促进工作之目的。
三、关于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教育体育系统党委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并对工作进行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对所联系的党支部和党员提出指导性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开展工作。
2、加强监督检查。教育体育系统党委对后进基层党组织定期进行督查检查,促进后进基层党组织改进。
3、组织考核评比。局党委将在年终对各党支部进行考评,对先进党组织进行奖励。
阿左旗教育体育系统党委 2010年8月
第五篇:当前小金库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小金库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9年以来,我区相继在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累计查处“小金库”金额360万元。在专项治理中,发现当前小金库现象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
一、当前“小金库”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1、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一是部分收入不入账。较为典型的是单位资产处置、出租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二是以收抵支。将支出直接与部分收入款相抵形成小金库。三是虚列支出。以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等名义,虚开多开甚至开具假发票,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四是财务处理不当。部分项目款长期挂账形成小金库。
2、小金库主要特点和难点:一是从单位性质看,随着预算管理的加强,公务卡等制度的推行,一级预算单位财务、资金管理较为规范,小金库发生主要集中在下属部分企事业单位。二是从资金来源看,传统小金库多源于“三乱”资金或截留、挪用项目经费等,随着财经秩序的逐步规范,上述现象得到遏制,而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单位资产管理等薄弱环节成为小金库主要来源。三是从资金使用看,传统小金库多表现为设置账外账、个人开户、现金保管,使用多为个人消费甚至私分资金等,而现在小金库实施手法更加隐蔽,从直接方式逐步向间接方式转变,多为通过虚列多列支出、虚开发票套取资金、通过下属单位报销开支等,使用也多表现为超标准发放奖金福利,上下级礼品礼金支出等。四是小金库核实查处难度加大。小金库认定出现一些模糊地带,一些部门片面认为只要不装入个人腰包,为干部职工谋福利就不算小金库,一些违规行为,由于财务处理、资金用途等方面较难界定,只能作为违反财政财务制度处理。虚开多开发票套现等手法的调查取证难度很大,若无举报或与往来单位核对明细,相当难以发现。
二、当前防治小金库的几点对策建议
1、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目前,由于资产配置不科学和使用监管不力,为小金库滋生埋下隐患。建议改变现在各自管理、各自为政的做法,将单位资产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综合管理,确保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调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对于闲置资产的使用、出租等,应经过相应审批程序,资产运营收入不应再作为单位收入自行支配和使用,应纳入财政统一预算和管理。
2、深化财政财务管理机制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和公务卡、收支两条线制度等各项改革,努力前移监督关口,健全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三公”支出预算管理和考核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化,从源头上遏制小金库产生。二是强化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切实抓好“票款分离”工作,严禁隐瞒、坐支各项收入,虚支支出费用。进一步规范行事单位收入分配秩序,完善部门单位内控和监督机制,强化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严格收支核算。
3、进一步健全监督监管机制。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网络功能,加强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单位财务异常行为,提高监管水平。二是实行监督常态化、公开化。完善落实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物资采购制度,健全纪检、财政、审计、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逐步建立部门预算公开、审计结果公开、财务收支结果公开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做到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性监督相结合,有效遏制财务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