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全视野
开头:国事你我关心,新闻大家关注。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由建大之声为您带来的新闻全视野。我是主播隆源。我是主播迟峰锋。欢迎大家收听。
国际晚班车:英媒称俄罗斯目光投向东方
据俄罗斯《报纸报》4月9日消息,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俄罗斯正将目光投向东方,寻找商业利润的新平衡。
文章称,受地缘政治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经济正遭受着新一轮的低潮期。因此俄罗斯将目光转向东方,以寻找新的商业利润的平衡。2013年俄罗斯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贸易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总量仅次于俄欧间贸易总额。俄罗斯专家认为,莫斯科与西方的矛盾冲突,将成为改变这种贸易份额格局的一种催化剂。
下周将举行“四方会谈”讨论乌克兰危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来自欧盟、俄罗斯、美国和乌克兰的高级官员下周将举行“四方会谈”,讨论如何解决日益深化的乌克兰危机。这将是自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来自四个方面的代表首次举行危机会谈。
据BBC报道,欧盟外交事务专员阿什顿将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乌克兰外长德希茨亚举行磋商。
俄罗斯在三月正式接受宣布脱离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并在克里米亚边境集结了大批部队。
基辅和美国谴责莫斯科在主要是俄裔居民的东部地区煽动骚乱,作为夺取乌克兰东部更多领土的前奏,但俄罗斯当局对此说法予以强烈否认。
自乌克兰前亲俄总统雅努科维奇在二月被推翻后,莫斯科一直拒绝承认新的基辅政权
俄媒称印度山地军团将装备布拉莫斯导弹对抗中国
据俄罗斯之声网站报道,俄印两国联合生产的“布拉莫斯”新式巡航导弹将成为中印边界潜在冲突中的制约因素。
当地时间7日,专门为山地条件研制的“布拉莫斯”导弹在印度测试成功,导弹战斗部有能力命中地面特制的强防护体。而且,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代表介绍,在试验过程中,这种“聪明”导弹在诸多虚假目标中做出选择,命中既定目标。
印度一些媒体称,新版“布拉莫斯”导弹将列装印度正在组建的山地打击导弹团。这是印度新成立的机动战术军队,将部署在印度与中国西藏交界处。预计,印度新成立的山地军团将在7年后组建完毕,其中有两个山地射击师、两个独立射击营和两个反坦克营将部署在拉达克、北阿坎德省和锡金地区,军团总人数为9万人。
韩媒称韩美担忧日朝秘密接触 要求日方保持透明
据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4月9日报道,韩国和美国对日本同朝鲜进行秘密接触深感忧虑,要求日本政府保持透明。
韩国外交部朝鲜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黄浚局和美国国务院对朝政策特别代表格林·戴维斯在华盛顿举行的韩美日朝核问题会谈中,从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伊原纯一处听取了有关日本和朝鲜间对话经过和进程等的说明。在会谈中,黄浚局和戴维斯要求日本在与朝鲜协商时保持透明。
韩媒:朝鲜平壤禽流感疫情扩散 数万只鸡被宰杀
据韩国媒体报道,朝鲜中央通讯社9日援引朝鲜内阁农业省官员的话报道称,上月21日,平壤市兄弟山地区的一家养鸡场发生了禽流感(AI)疫情,疫情已开始向其他养鸡场扩散。朝中社称,此次引发AI疫情的病毒是甲型H5N1流感病毒,具有高致病性。目前养鸡场里的数万只鸡已被宰杀,经济损失巨大。
报道称,朝鲜为了防止AI的扩散已设立了国家兽医紧急防疫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禽流感紧急防疫”工作,切断AI疫情发生地区的交通并宰杀被感染的家禽。
这是朝鲜官方媒体今年以来第一次报道禽流感疫情发生的情况。今年1月,韩国发生AI疫情并扩散至全国各地,因此朝鲜媒体曾报道称应预防禽流感扩散至境内。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今年2月28日报道称,保健省为防止AI等传染病的扩散正在树立预防对策。此外,本月2日,朝鲜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介绍AI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的节目。
美国能读懂中国的“坦率”吗
亮明底线,表明态度的坦率,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减少日本、菲律宾等国对中国的误判,从而更有利于美国采取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
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8日在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时直言,中国人民对哈格尔访华前不友好言论是不满意的,批评美方为日本撑腰打气、袒护菲律宾的态度,质疑美国搅动台海局势。国防部长常万全与哈格尔共同会见记者时,也直率表达立场。常万全说,领土主权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在领土问题上中国不会妥协、退让和交易,更不允许受到一丝一毫的侵犯,为了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必要时,中国也会做好武力准备。
中国军方如此坦率展示与美方的分歧,此前并不多见,引起了国内外的热议。这一变化凸显了中国军方的自信,也表明了中国对于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在仁爱礁问题上袒护菲律宾等问题的不满。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很多和中国相关的问题上,都展现出了耐人寻味的不友好姿态。除了钓鱼岛和仁爱礁问题之外,在中国香港问题上,美国副总统拜登近日接见香港反对派,称将持续支持香港的民主和高度自治;在南海问题上,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称克里米亚模式可能成为中国在南海通过武力或胁迫手段获取领土的先例;在经济上,对中国不断挑刺与遏制,并阻挠中欧、大陆与台湾服务贸易协定签订。
在一系列对立言行的铺垫之后,哈格尔在访华前,与东盟国防部长非正式会晤和访日期间,仍混淆是非公开指责中国,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中方强硬而又坦率的回应,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从更大的背景看,伴随着经济国力的发展,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是中国必然的道路,面对长期处于舞台中心的美国,双方的分歧难以避免。而中国要成为和美国平等的“演员”,平等、真实和坦率对话是做好这个演员的根本。
对于美国来说,为了向全世界和盟友表明维护联盟体系的决心,只有拿出更加强硬的姿态,甚至不惜放大中美分歧。因此,中美双方逐渐强硬坦率,或将成为一种常态。中美之间这种日益增强的坦率和强硬态度,也许会给中美关系带来风险,这个风险,将会由美国及其盟友与中国共同承担。
现在哈格尔对于中国军人的坦率,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重,纠正了一些先前对中国不友好的言论。这也说明亮明底线,表明态度的坦率,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减少日本、菲律宾等国对中国的误判,从而更有利于美国采取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
中国不想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今后的转型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和美国展开更多合作。比如中国希望加入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虽然已有欧洲的支持,但美国的态度无疑也举足轻重。所以中国的坦率,不是为了加剧对抗,而是希望美国看清,中美只有合作一条路可走,放弃蛮横遏制中国的态度,中美在实现共赢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加平坦。
习近平视察武警部队特种警察学院并为“猎鹰突击队”授旗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曹智、张东波)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日视察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并为“猎鹰突击队”授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大家并向武警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的问候,强调武警部队作为国家反恐维稳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有力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上午9时30分许,习近平来到位于北京市郊的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在了解学院全面建设情况后,习近平来到训练中心大楼二层,观看反恐课目训练演示。训练场上,女子特战队员依次采用微型冲锋枪、手枪对人形靶实施快速精准射击,发发命中目标。男子特战队员演示的特战狙击,展示了贴近实战、一击必杀的高超本领。特战小组搜剿行动演示中,快速反应、密切协同,超越射击、水力破门、合围攻击、乘车追击,发起一个个凌厉攻势。在训练中心大楼二层搏击馆和三层搏击专修馆,习近平观看了特战队员匕首格斗术、摔擒制敌术、极限搏击和散打实战对抗训练。反恐战斗实验馆一层,正在进行紧张激烈的反劫机舱门开启训练。特战队员拉开舱门,突入机舱,动作干净利落。习近平同参训特战队员一一握手、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教学训练和生活情况,对大家的精湛技能和高昂士气给予高度赞扬。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特战队员战斗在反恐第一线,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要坚持从难从严训练,保持高度戒备,真正成为特战精英、反恐尖兵。
11时许,习近平来到训练中心观礼台前,出席“猎鹰突击队”授旗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特战官兵按战斗着装整齐列队,武警部队领导宣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关于“猎鹰突击队”命名的通知》。习近平将队旗郑重授予“猎鹰突击队”大队长,全体队员向队旗行举手礼并庄严宣誓。
随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看了你们的反恐训练,看到大家训练有素、作风顽强,我感到十分高兴。习近平强调,“猎鹰突击队”是国家级反恐拳头部队。希望大家牢记强军目标,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做到思想政治非常过硬、专业素质非常过硬、战斗作风非常过硬,努力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反恐特战劲旅,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原是1982年成立的反劫机特种警察部队,是武警总部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支国家反恐力量。学院组建以来,先后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一大批特战人才,出色完成一系列安保、处突特殊任务,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2014年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命名学院特种作战大队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猎鹰突击队”。
范长龙、许其亮、孟建柱、栗战书、郭声琨和李家祥、王建平、许耀元等参加有关活动。
媒体:已进入司法程序的8名落马高官5人道德败坏 中纪委通报称其存在收受巨额贿赂、道德败坏等四大问题
中纪委昨天发布消息,四川省文联原主席郭永祥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去年6月23日,中纪委曾发布郭永祥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的消息。
中纪委称,日前,中纪委对郭永祥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经查,郭永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或通过其子收受巨额贿赂;收受礼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道德败坏。
通报称,郭永祥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违法,其中受贿问题已涉嫌犯罪。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中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郭永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昨天也通过官网发布消息: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联原主席郭永祥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人物简介
曾任职石油系国土部四川省
公开资料显示,郭永祥生于1949年2月,山东临邑人。1972年12月进入胜利油田,成为一名普通工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他曾担任胜利油田党委办公室秘书,此后升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办公厅调研处处长。1998年7月,郭永祥调入当年新组建的国土资源部,担任办公厅主任。
2000年,郭永祥从国土资源部调至四川,任四川省委副秘书长。2002年,郭永祥任四川省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常委办主任(正厅级)。2006年1月,郭永祥出任四川省副省长,主要负责农业、扶贫开发、民政等工作。2008年1月,郭永祥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至2013年1月卸任。2009年2月,郭永祥当选四川省文联主席。
8名落马高官5人道德败坏
据记者初步统计,十八大后落马的20多名省部级官员中,包括郭永祥在内,目前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共有8人。根据官方披露的违纪违法情节,这8名官员中有5人涉及“道德败坏”:分别为四川省文联原主席郭永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南京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季建业;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
此外,去年1月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的国家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虽然名列十八大后落马省部级官员之列,但他的违纪情节与“道德败坏”有所区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官员“道德败坏”,主要是指与他人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这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是如果查到官员进行权色交易,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权力寻租
在上述8名接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官员中,除了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涉及贿选案件以外,其余7名官员均违反同一条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竹立家认为,根据以往的案例分析,在落马的官员当中,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涉及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
这是因为腐败进入新的阶段,官员直接收取贿赂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见,转而进入更加隐蔽的权商交易、权权交易。
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表示,权权交易即权力与权力隐性互换,是权力借助虚拟手段无限放大并急剧升值的一种无形腐败现象。权权交易主要表现为权力市场上的一种虚拟交易,无需变现,但一旦时机成熟,权力对接耦合所实现的政治价值大大超过现值和一般期值。李永忠举例说,比较隐蔽的一类权权交易为干部人事权的权权交易,如张书记提拔李局长的原任秘书,李局长提拔张书记的儿子,形成“官选官、大官选小官”的“小圈子”。
亲属受贿
同样,除了童名谦以外,上述7名官员均涉及亲属受贿。
中纪委官网此前对外公布一份调研报告,披露了当前腐败案件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难点。报告称,新型腐败职务犯罪行为人更有采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的“组合拳”方式逃避制裁,对其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难度就更大。
报告指出,由于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利益的权钱交易,因此,“国家工作人员”这一主体就成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权钱交易时极力隐藏和绕过的“坎儿”。为此,他们便使用“障眼法”、“隐身术”等手段瞒天过海,在幕后通过亲属或其他代理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受贿,一旦东窗事发,他们就以“与自己无关”、“未利用职务之便”等理由为自己开脱。
他们在明知或应当知道行贿人已经给予其家人利益的情况下故意装作不知情,不闻不问,不加以制止,也不予返还,以“被动消极”的不作为方式获得利益。还有的受贿人在收受贿赂以后,以要退回而因故未能退回为由进行辩解。(记者孙乾)
结尾:国事你我关心,新闻大家关注。感谢收听今天的新闻全视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再见。
第二篇:新闻写作试题库(超全)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25通讯重于(叙述、描写);26述评新闻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
27、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组成。
28、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式。
29、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30、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31、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导语)。
32、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33、新闻导语的“导”字有(开始、启发、引导)三个涵义。
34、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35、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
36、消息一般分为(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
37、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横断面综合报道),二是(纵深度的综合报道)。
38、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
39、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
40、通讯《西行漫记》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特)。
41、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是(约翰·里德)。
42、通讯写作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合一。
43、综合新闻的特点是(既有全面情况概括),(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
44、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是(现实性和时效性)。
45、通讯与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区别是(反映的真实性不同)。
46、一般通讯和特写都应讲究(时效性、真实性),写作上可采用多种表达形式。
47、通讯的主题是作者在通讯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48、通讯主题的提练要求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49、通讯主题要求深刻,是指(挖掘出事实的意义)。50、通讯结构总的要求是(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51、通讯写作要求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题)。
52、通讯设置“悬念”要求真实,而且应(为表现主题)服务。
53、通讯特定具有(材料集中和报道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两个特点。54通讯的特点是具有(新闻性、评论性、形象性)。
55、通讯按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56、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
二、名词解释:(19题)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6、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7、倒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缺点是难以有所变化、导语、正文、标题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
8、通讯——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通讯也有时效要求。它的时效性虽不象消息那样强,有时可以宽松一点,但总的说,还是要快、要新。(通讯总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统一。)它所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等,都应具用某种新闻价值。
9、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10、述评新闻——述评新闻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故兼有新闻与评论两种作用,述评性新闻不只报道新闻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某种形势、某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写这种形式的新闻,必须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抓住事由,以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及时剖析新闻事件,揭示事物或形势的特点、本质和趋向,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达到启发、教育群众的目的。
11、新闻正文——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12、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混合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说是集倒金字塔式和正金字塔式两种结构之长,避这两种结构之短的一种比较灵活多变的结构方式。取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导语写作的优势,用金字塔式结构的结尾写作之长,使之首尾相呼应。这种结构方式,能较好地适应各种新闻内容的要求。主要缺点是,容易造成首尾重复。
13、综合新闻——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
14、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其特点是:(1)以记事为主,事件的本质、特点决定着通讯的主题。(2)事件通讯虽然写事,但它不孤立地写事。因此,事件通讯必然牵涉到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与人物是血肉相连的。但在事件通讯中人物本身的特点不是通讯反映的重点,他们只是为表现中心事件服务的。
15、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消息写作,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主题,一则消息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消息写作的主题,它既要统帅事实,又要寓于事实;既要深刻又要新颖;既有共性,更强调有特点。
16、对比性背景材料——这是对新闻人物或事物的正反、左右、今昔的对比,从比较中突出人物与事物的重要意义。对比性背景材料,有“纵”的对比,也有同类事物的“横”的对比,也有不同条件的对比。对比材料作新闻背景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写作上有新与旧、好与坏、高与低、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能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深度。但要注意真实、准确、分寸得当,并注意其对比的合理性。
17、通讯的结构——是指通讯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它的主要任务是,考虑和确定通讯材料的组织与安排,使通讯成为一个思路清晰、变而有序、详略得当、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更好地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通讯结构的要求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求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18、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它介绍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推动各项工作顺利的进展。其特点和作用是:(1)工作通讯介绍的工作经验,要抓住当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使大家一看就能因地制宜地学习和推广。(2)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特别强,故要讲究时效性。
19、动态消息——凡是报道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实及其动态的消息,就称动态消息。这种消息是从新闻内容的特点提出来的,相对的还有静态消息。它是一种因其内容特点而在写作形式上具有特殊要求的消息品种。动态消息强调报道事实的动态,它的特征体现在“动态”和“消息”的完美结合上。
三、简答题:(96题)
1、什么是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 答: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一般说,要抓“四点”、“一小”。四点即:(1)抓特点。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发展变化的,有共性有个性。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会受读者欢迎。(2)抓新点。即角度要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新意盎然,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3)报道同一事物,应注意错开角度,即寻找不同的侧重点。目的是使新闻主题既不与别报重复,又报道了新闻事实。(4)选新闻角度要有群众观点,即从群众的角度看事物。从群众角度、读者的角度入手,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使新闻主题表现得通俗明确。“一小”即:角度要小。凡是选准了一个小的角度,摆出具体生动的事实,就容易把主题写得有深度,写起稿来显得生动、活泼,受读者欢迎。这样,选准小的角度,就有利于主题深化,有利于抓到具体的材料,有利于报道人物与事物的个性特征,稿子容易写得短小精悍,并且做到时效性强。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
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会展开“情节”,记事、写人、状物不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是通讯缺乏个性色彩和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3、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
答: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埸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从实践看有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采“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采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采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采的片断、精采的场面或精采的表演、动作等。
4、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
5、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怎样写好短新闻? 答: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这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
6、为什么新闻要写得真实?把新闻写得真实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中的事实要有根有据。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条件,是记者的神圣职责,是党性的表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何等,以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第三、要讲究科学。稿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应有差错。第四、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法。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的过程的衡量和掌握,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第五、文字表达要统一。稿件中某些事实的表达方式要和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如译名、计量单位、数字的写法等。
7、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答: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8.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答: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9..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答: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10.写作的特殊规律:
答: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1.)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2).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
3).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11.新闻写作的认识依据:
答: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1).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2).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3).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1).纪实写真 2.用事实说话 3.交代新闻要素 由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引申的问题: 1)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a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 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b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
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2)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
一是概念化;二是套话多;三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
13.怎样用事实说话: a.直接陈述;
b.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c.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d.采取第三人称
e.注明消息来源。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 a.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b.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c.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15.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真、新、快、、活、短 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洗练 e.善于删改怎样把新闻写活?
a.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多写视觉新闻
18.新闻体裁的分类:
a 消息 b 通讯 c 特写 d边缘体裁
19.消息的概念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0.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节,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特写的特点:
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23.新闻主题的概念: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24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的标准: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的提炼方法: 从认识事实入手 在比较中鉴别 上头下头结合 选好主题角度
26.关于主题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1)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 A.党的政策 B.当前形势 C.客观实际
2)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 A.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 B.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 C.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
3)选取角度的方法:
A.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 B.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
C.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 新闻典型: 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28.新闻写作分段的依据:单一性、完整性、逻辑性
29..新闻选材的概念: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的原则: 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新闻选材的要求:
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 A 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B 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 C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D.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新闻选材与写作的关系:
A.选取准确、真实、生动、深刻的反映事实的材料而进行的写作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否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
B.新闻事实客观存在,如何反映则为观念形态,这里就有选材的倾向性问题; C.新闻事实是一个立体多面材料系列,反映什么是一个目的性的问题
新闻结构的概念: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34.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的具体要求是: A.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B.有利于表现主题 C.适应受众心理 D.紧凑又富于变化 E.符合体裁的特点
34.新闻语言的概念: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住处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5.新闻语言构成因素:新闻语言以事务语言诉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36.新闻语言的特色:
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
如何做到新闻语言的客观? A.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C.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
38新闻语言如何做到简练: A.要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这是语言简练的基本环节;
B 要说短话,写短句。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 C.在结构上,要强调简捷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法直接勾勒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40.新闻文采的特点及表现
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也就是要在平淡中见文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叙事突出动感.描绘富有美感.修辞强调实感
41.新闻文风的体现和具体要求
新闻文风总的体现是: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具体要求是:态度明朗;言这有物;短而精粹;新鲜活泼
42.新闻敏感的概念、作用: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43.新闻敏感表现:
A.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也就是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B.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重要的能力,也就是会分析材料,取舍内容的能力
C.判断某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
D.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新闻敏感的作用是:
A.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B.可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C.有利于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 D.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如何培训新闻敏感: A.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 B.要懂得新闻价值
C.接触实际,注重实践 D.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
46.新闻线索的概念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 A.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B.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C.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D 新闻线索具有比较简略、可信性有待证实、大多反映现象等特点。
新闻线索的来源:
A.直接来源: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
B.间接来源:上级渠道,书面渠道,社交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
新闻选择的标准
A.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地理/职业/年龄/心理上的接近)、趣味性
B 新闻的政策标准:.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
A.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新鲜、重要、显著、趣味)B.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C.要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50.消息的概念、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51.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52.消息的组成: 消息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
53.消息结构: 消息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54. 消息的分类:
A.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B.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C.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D.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E.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F.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G.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
55.事件性新闻:是指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为突出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56.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57. 动态消息的概念: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它有两种不同情形:一种是对刚刚发生的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另一种是对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58.动态消息的特点:
A.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
B.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
C.短小精悍,一事一报。
59.经验性消息的概念及经验的选择: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59.经验性消息中经验的选择: A.首先应当具有新闻性
B.要选取新鲜的、富有特点的经验
C.要先取针对性强、能解决当前突出的实际问题的经验
D.要选取具有启边和指导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的典型经验 E.不用面面俱到,抓住最主要的经验
60. 综合消息的概念、特点: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综合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综合消息的两种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 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61.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1.善于分析概括 2.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3.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62.述评性消息的概念及写作特点
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述评性消息的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述评性消息的基本特点:
A.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 B.述评结合,夹叙夹议
C.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63.述评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A.述与评要事理交融
B.议论要精辟,观点要正确、深刻
C.述评要自然亲切
64.消息的写作要领:
1.更加注重时效性
2.运用客观笔法,用事实说话
3.善于概括和直叙
4.增加信息量
65.消息注重时效的表现:
A.讲求时效 B.以短、快取胜 C.体现新闻根据 D.要讲究时效,又合乎时宜 66.消息写作为什么要十分强调讲求时效?
67.消息如何以短、快还应时效?
1)一事一报,以短求时效
2)采用连续报道,体现时效性
3)快中求好,又快又好
68.如何体现“迟到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根据?
最重要的方法是:记者注意跟踪,发现新的情况,紧紧地抓住与事物相关的新近变动,着眼于体现时间上的“最新近点”由近及远,以最新的新闻根据或由头,引出“迟到的新闻”。
69.体现“迟到的新闻”的新闻根据的方法:A.抓住新闻被披露的事实变动 B.以新带“旧” C.由近及远
70.体现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根据的方法:A.事实的新变动 B.与事实相关的事物的新变动 C.发布的契机
71.如何更好的运用客观笔法,把记者主观意图变为“无形的意见"? A.按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性来展开新闻,以事实描述事实,而不是按记者证的主观意图来展开新闻。
B.通过对事实精心地进行取舍、剪裁、安排和使用,对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巧妙的寓观点或倾向性于客观报道形式之中
C.运用客观手法写消息,一般是只叙述事实而不加议论。要让足以说明有关道理的事实来说明问题
D.巧用“代言人”,让新闻中的人特来发表有关议论 E.适当交代新闻来源 F.运用第三人称
72.如何进行概括:
A.概括叙述事实要有具体实在的内容,不能抽象化、概念化、任何新闻事实都有具体的内容。消息写作中的概括事实,是对具体事实的凝练和综合。
B.概括叙述事实,还要注意有点形象
C.消息中的概括,也并不排斥对个别典型细节的反映
D.消息写作中的概括,还同直叙相联系。
73.如何增加信息量?
1.在一定量的新闻信息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来表述
a)“蒙太奇”式行文
b)避免标题、导语和主体的“三重复” 1)2)3)4)时效性是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
讲求时效,才能给受众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
讲求时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讲求时效,如今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2.在有限的篇幅内多输送信息
a)开拓消息的深度和广度
b)突出主体信息
74.倒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75. 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
A.最能体现新闻性
B.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C.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D.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E.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76.倒金字塔结构的缺点:
A.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
B.略输文采,有“虎头蛇尾”之嫌
C.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
77.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
78.金字塔结构的优点:
A.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B.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C.容易清楚地反映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79.金字塔结构的缺点:篇幅长容易显得平铺直叙;从头说起,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80.散文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
散文式结构的优点:比较自由和有文采,比较容易突破消息写作的某些模式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面孔,使行文富于变化。
81.散文式结构的缺点:不大适用于突发性事件和某些经验性报道。
82.导语的概念:
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82.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前主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消息全文。
83.导语的重要性表现在:
A.导语可以使读者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B.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C.导语写作颇能体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
D.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地展开
E.一篇消息只有一条导语,而它是最优化的方案
F.新闻的实践表明了导语的重要性
84.导语的制作总则
A.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
B.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C.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D.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E.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85. 导语的分类
导语分为两大类:直接性导语、间接性导语
86.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等。
87.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一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
88.主体和结尾
消息的主体——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
89.主体的功能:A.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 B.充分阐发表现新闻主题
90.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
91.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结尾?
1).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
2.)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3.)能够恰当地“旁人它事”、增加消息的信息量;
4.)或者是为“后续报道”作伏笔的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92. 常见的结尾写法分类:小结式、评论式、号召式、伏笔式
93.背景的概念
*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94.新闻背景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95.背景的功能:)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4)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96.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背景材料?
1.)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
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柯喧宾夺主
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
5.)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四、分析题:(5题)
1、试析《永别了,赵丹!》的写作特色。
答:总的特色是:写法有新的突破,可读性极强。新闻标题《永别了,赵丹!》,既表现了深沉的感情与怀念,又提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意清晰可读,字里行间饱蘸着的浓情对读者具有穿透力,它可以说是一道可读性极强的新闻标题。《赵丹》一文的导语精炼可读,没有任何枝蔓、赘语,只突出何时(今天)、何人(赵丹)、何事(遗体火化)等三个新闻要素,仅用8个字便准确地交代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读者最关注的事实。句短、段短是这篇报道在可读性方面的重要特色。除导语短外,正文分五段、结尾一段,每一段都是只叙述一个核心事实。五段正文所写的事实,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段与段间体现了相关事实内在的逻辑联系,每段用语精炼而饱含感情,每句短而意思完整。
2、试述《市人大监督司一丝不苟》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这是一篇可读性等于零的报道。可读性差主要是阅读起来太困难了,至少读三、四遍才能弄清它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其原因是:(1)标题的内涵令读者难以接受。该报道用单一主标题《市人大监督司法一丝不苟》则显得头太“虚”、太抽象和无针对性,读者难以从标题中明白和理解要告知的内容,导致可读性极差。(2)报道的开头令读者很难接受。报道一开始就令读者糊里糊涂,无法把握新闻的要点,造成阅读的困难。(3)不分段落令读者极难接受。该报道共分两段,第一段长340余字,而第二段仅有约40字。世界新闻界提倡文章的段落要短一些,甚至要求一个事实一句话一个段落,目的是令读者易于阅读、易于接受。(4)语句太长令读者无法接受。全文约380字,而报道开始就是一个长句长达320余字。作者把所有复杂的内容都挤进一个长句中,造成各种事实、各种关系之间的联系难以理清,连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困难。以上从标题、导语、段落、语句等四个方面,分别解说《监督》一文的在可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何等于零。
3、分析《张文生三贴广告》在选材、主题提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写作表达方面有何优缺点?
答:该文最大的特点是题材选得好,是记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发掘出来的新鲜主题。张文生贴的三张广告前后,时间相距三、四个月,是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可能并不是每次贴广告时记者都在场,但记者一听到每一新鲜事物时就紧紧抓住它,用简炼的文字和特写的手法来报道,甚为感人。这篇稿件在写作上有个很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纯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来表现此文的思想性,近乎文学写作方法上的“白描”,没有一般新闻中那些废话和政治说教。所以,此文写得干净利落,简短生动,颇有说明力和感染力。缺点是,最后一次贴广告的时间不明。在修辞方面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致富户——张文生”。“户”字是指一个家庭,不是指一个人。用“致富农民张文生”似乎较为确切。还有,在文字稿中,“广告”一词最好加引号,因它是商业术语,且常被用作贬义词,即带有“吹虚”的含义。而张文生的“广告”却是热情助人的郑重声明。借用“广告”这个词倒是挺生动的。只要加上引号,就更加完美了。
4、读完《敬亭绿雪恢复生产》一文,详述并回答新闻的特点、导语及新闻关注的问题?
答:(1)这是一条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的好新闻。本来新闻内容很简单,就是名茶“敬亭绿雪”恢复生产而已。然而,由于作者“背景意识”强,写进了大量与它相关联的各种背景材料,丰富了新闻内容,深化了新闻主题,突出了新闻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深刻的思想观点,并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主体新闻信息量大增,新闻价值也因而增值。(2)这篇报道采用叙述型背景式导语,巧妙地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分两处交代背景材料,一是“失传四十多年的安徽名茶——敬亭绿雪”,这是历史背景,二是“郭沫若副委员长曾为‘敬亭绿雪’题了字”这是事件背景,经这一交代,更突出了名茶恢复生产的显要性。这条导语的写作是全叙述型的,它把背景事实与新近发生的事实揉为一体,不留任何斧凿痕迹。这篇报道的导语,只交代了新闻主体的四个要素,而其它要素则由下两段正文、一段结尾来展开解释和交代。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段(正文第一段),它是全背景型的,分别运用地理背景、事物背景和历史背景等客观材料。(3)关注问题:一是坚持客观性。二是要作精心安排。背景材料可用于导语、正文或结尾。三是必须严格选择。四是要有读者意识。
5、指出《今日水乡分外娇》所使用的是哪一种结构形式?请从标题、导语、正文等分别具体分析其特点是什么? 答:这是一条相当精采的新闻。全文只有五百多字,从结构上说,是运用倒金字塔这一方式的好例子。它有几个特点:(1)标题。该文标题本身就是一条既有意义,又有吸引力的新闻。(2)导语写出了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其中“他是这次100多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农民”这一句话,使导语进一步增加了吸引力。(3)第二段是次导语,进一步补充导语中没有交代的事实。写得精炼、新鲜而富有特点。(4)第三段是正文。此段材料,大部分用注释性和说明性材料,交代了事实的来龙去脉,不但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而且通过间接的有关人士的评论,加深了对新闻意义的认识。(5)第四、五段是新闻的附加事实。虽然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它与新闻主题有关,仍然吸引着读者。以上五点,体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特点。
五、判断题:(111题)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2.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
3.写事实,表真情,翔实可信,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判断,也是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4.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5.新闻要素的选择依据其新闻性和宣传性,在新闻要素是“何事”是核心,新闻报道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中必须有“何事”。(∨)
6.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7.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8.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9.新闻写作上的“慢三拍”现象是指:采访慢、写作慢、传播慢(∨)
10.边缘文学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文学、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
1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国人民为阅读对象的控中文报刊,其中的《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12.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是我是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13.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通讯闻名,被称为“印象派大师”(∨)14.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15.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16.“上头”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精神;“下头”是指社会实践、群众的实践。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17.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18.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新闻的宣传价值有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四个因素。(∨)
19.由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组成的导语,称复合导语。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20.新闻界把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
21.写好叙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善于分析比较,真正准确的抓住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并精练地加以表达(∨)
22.写好总结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导语概括事实,要实在,不要空泛。(∨)
23.写好评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的事物以后,又能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使自己的认识产生飞跃,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基础,提出分阶段尚示提出的深刻见解,就能使评述式导语中的分析、议论具有新意(∨)。
24.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是导语。一篇消息可以没有导语、结尾,但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25.新闻背景的穿插安排可以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尾部或导语中(∨)26.报告文学结合的新闻性和文学性,但首先必须具备新闻性,其中,真实性最为根本。(∨)27.叙事是事件通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事重在目的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表明一定的思想观点。(∨)
28.描写是通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这与消息写作的区别最为明显。(∨)29.通讯脱胎于古代传记、游记(∨)
30.三四十年代,我国通讯体裁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闻性的加强。其间范长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记者。(∨)31.黄远生是通讯体裁的奠基人。32.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曾有概要记事、长篇记事、印象记事之分。现在的记事性通讯中一般采用的是“印象记事”。(∨)33.邵飘萍1916年担任过上海《申报》驻北京的特派记者;范长江曾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34.迄今为止最早的报纸是公元前60年古罗马的《每日纪闻》(∨)35.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一般认为是唐代的邸报(∨)
36.1556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报纸《威尼斯新闻》诞生了,这也表明记者这一职业不但出现了,而且有了真正的发展(∨)。37.我国最早的中文的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纪传》,于1815年8月在华人较为集中的马六甲创刊。担任刻印和发行工作的梁发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之一。(∨)
38.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个高潮,涌现了王韬的《循环日报》,康有为、梁启超的《中外纪闻》,伍廷芳的《中外新报》,裘廷梁的《无锡白话报》等报纸。(∨)39.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从马克思和卢格于1844年创办的“《德法年鉴》开始(∨)40.毛泽东1918在湖南创办了《湘江评论》。(∨)
41.范长江1935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
42.马克思曾指出,人民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人民精神的千唤万应的喉舌。(∨)43.刘少奇对记者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44.无产阶级记者传达上情,反映下情,就是在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职责。(∨)45.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1994年做第一次修订,1997年1月又作了第二次修订。(∨)46.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事业负责,对读者负责,这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47.腿勤、脑勤、手勤、嘴勤是记者要努力做到的勤奋,普利策说过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
48.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
49.实事求是是记者最基本的思想、工作作风,尊重事实才能说真话,才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50.记者采访的新闻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有时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57.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58.广义的新闻包括 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59.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60.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61.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62.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63.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64.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65.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66.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67.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68.“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69.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70.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71.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72.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73.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74.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75.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76.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77.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78.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79.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80.通讯重于叙述、描写;(∨)
81.述评新闻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
82.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组成。(∨)
83.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式。(∨)
84.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85.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86.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导语。(∨)87.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88.新闻导语的“导”字有开始、启发、引导三个涵义。(∨)
89.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90.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91.消息一般分为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92.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横断面综合报道),二是纵深度的综合报道。(∨)93.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94.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95.通讯《西行漫记》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特。(∨)96.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是约翰·里德。(∨)
97.通讯写作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合一。(∨)98.综合新闻的特点是既有全面情况概括,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99.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是现实性和时效性。(∨)
100.通讯与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区别是反映的真实性不同。(∨)
101.一般通讯和特写都应讲究时效性、真实性,写作上可采用多种表达形式。(∨)102.通讯的主题是作者在通讯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103.通讯主题的提练要求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深刻。(∨)104.通讯主题要求深刻,是指挖掘出事实的意义。(∨)105.通讯结构总的要求是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106.通讯写作要求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题。(∨)
107.通讯设置“悬念”要求真实,而且应为表现主题服务。(∨)108.通讯特定具有材料集中和报道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两个特点。(∨)109.通讯的特点是具有新闻性、评论性、形象性。(∨)110.通讯按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111.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
第三篇:全媒体视野下图书馆服务的未来
“全媒体”视野下图书馆服务的未来
张芳宁
2012-11-26 16:41:28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4期
【英文标题】The Future of Library Servi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Omnimedia
(Chang'an University Library, Xi'an, 710064)
【作者简介】张芳宁,女,1980年生,长安大学图书馆馆员。长安大学图书馆 西安 710064
【内容提要】 文章基于全媒体信息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概念及图书馆应用全媒体服务的案例,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六项主要特征,提出信息传播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应重新思考图书馆服务的未来。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n library from the omnimedia, the paper narrates the concept of omnimedia and the cases of omnimedia services in library, analyzes the six main characters of library services under the omnimedia era, puts forward that libraries should reconsider the future of the services sinc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has entered the omnimedia age.【关 键 词】图书馆服务/全媒体/服务特征library service/omnimedia/service characteristic
2010年12月15日,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先生在“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启动仪式”讲话中指出:“以3G、智能移动终端以及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信息的传输渠道变得更为多元化,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1]。“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2]。全媒体信息环境将改变图书馆的服务形态,图书馆唯有敏锐把握变化的时代方位和传媒格局,调整信息服务方略,才能适应全媒体发展趋势,成功迈向未来。“全媒体”概念
“全媒体”概念在业界还存在着争议,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为代表的“营运理念(模式)说”,她认为,“全媒体”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媒体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是传媒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强调从总体上看全媒体传播在落点、形态、平台上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另一类是以南京政治学院周洋为代表的“传播形态(模式)说”,他认为“全媒体”概念是媒体走向融合后的产物,是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目前看来多数专家认可“传播形态”说,认为全媒体就是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前提下,在多种媒体传播手段基础之上,进行媒介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是人类掌握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集成者,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乃至通讯媒体的全面互动、互补、互溶的融合模式。通过提供纸媒、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类、多方式、多层次的传播形态,使受众获得海量、实时、快速的媒体体验[2]。
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无论是纸媒、广电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手机等媒体,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情发挥各自的优势。全媒体时代展示了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三网合一,电脑、电视和手机三屏合一的图景,也展示了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移动新媒体共存融合的图景。图书馆“全媒体”服务发展概况
未来图书馆发展应该向什么方向延伸?我国图书馆专家杜定友先生说:图书馆是社会的大脑;Carter Allan M.的名言: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博尔赫斯则认为: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从大脑到心脏再到天堂,是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也是必经之路。随着全数字化时代、全媒体化时代、全文献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从角色定位、工作职能、服务要求到外在形态都会发生变化[3]。我国已有多家图书馆通过积极探索和努力,在向全媒体形态转型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上海图书馆的全媒体时代经历了较长发展过程。2000年12月,启动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开创了将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融为一体的服务新形态;2001年,推出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并将触角延伸到了世界各国;2003年,推出系列电子剪报服务和手机图书馆服务;2010年,推出的手持阅读器借阅服务,为全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增添了新的内容[4];2010年世博会前夕,“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亮相上海街头,读者可以全自助式办理证件、查询目录、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等[5]。“上海之窗”是上海图书馆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文化交流项目,截至目前已进驻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61家图书馆,累计赠书两万多册[6]。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图书馆不仅保存了国际展览局的大量纸质图书、杂志、报告、档案,还保存了大量照片、实物、模型、广告、证章、票券、视频,并积极搜索、保存网上世博会的所有知识信息[4]。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2010年11月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做“图书馆发展展望”讲座时,阐述了图书馆发展的范式转换,认为现代图书馆应该从图书馆业务为中心转换到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收藏全媒体资源,建立复合型知识空间[7]。
2010年,国家图书馆启动全媒体服务工程[8]。在“十二五”期间,将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核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以技术手段使全国分散异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连接为一个超大型数字图书馆,并将跟进以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协同发展,服务范围将覆盖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卫星、移动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最终实现全国每个机构、每个家庭、每个公众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数字图书馆[9]。该工程将建设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基地,构建支持数字资源采集、加工、保存、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10]。到“十二五”末,数字资源总量将达到10000TB,实现全媒体服务[11]。此前,作为“掌上国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图手机门户WAP网站正式改版上线,新增了诸多服务功能,可及时为读者提供在线讲座、在线展览、在线阅读、书刊推介、讲座预告等服务[12]。2010年10月,国图启用《国家图书馆全媒体编目规范》。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先生认为:要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加快建设分级分布的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全媒体”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加快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13]。
杭州数字图书馆可谓全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的样本,于2010年12月正式开通。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以往数字图书馆基于Internet服务模式以及局限于物理馆内使用的限制,拓宽了局限于个人电脑的用户终端。在全媒体环境下,实现了所有杭州地区的IP地址用户,可通过网站平台免费获取各种资源;所有注册用户都可通过手机平台使用数字图书馆服务;所有杭州有线电视用户,都可24小时点击杭州数字图书馆服务。这样全时空的数字信息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数字图书馆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实现了服务的免费、无限制和无障碍,彰显了信息公平。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副主任赵亮表示,杭州数字图书馆前瞻性地把握了“全媒体时代”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杭州数字图书馆创造性的开拓了图书馆通过全媒体传播渠道提供服务的新模式,具有全免费、多终端、免注册、全时空、资源多样化、覆盖各类人群的特点。尤其是电视服务终端的推出在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属首例,也是国内首家实现三网融合、三平台运行的数字图书馆[14]。图书馆“全媒体”服务特征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在《世博启示录》中说:“托马斯·库恩把新老两个模式的转换叫做范式转换,范式转换指的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不是单纯的相加或减少。今天图书馆正处在范式转换进程中,正在从一个纸质媒体时代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这两种模式的图书馆之间不只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根本变化”[15]。物理图书馆在实现物联网应用后服务将全面智能化,结合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即时性、大容量、互动性、多样化、个性化,物理图书馆服务与数字图书馆服务将进入到协调发展的全媒体时代。结合“百度名片”对“全媒体”的诠释,笔者认为全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将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3.1 立体化服务
全媒体在对同一信息需求的服务中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终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载体,全时段、宽用户、立体化地进行信息服务,共同建构一种全景化的立体服务格局。服务形式上呈现三维空间效果,让用户置身各种不同形式信息的包围之中,全方位感受和体验服务成果。这种多视角的特点,营造出全方位,立体化覆盖用户面的信息服务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既有文本的摘要和深度分析、图表的示例和横纵向对比,又有音频、视频的场景再现和专家讲座等。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服务形式:文本、图像、图表或是音视频,还可以发表自己关于信息的认识和结论。以往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大多基于Internet服务模式,用户终端主要是个人电脑。但随着传播方式的变革,手机、数字电视、电子阅读器、智能移动终端等新媒介将成为重要的信息服务工具。
3.2 互动性服务
全媒体服务吸收了互联网、手机等具有的互动优势,使传受双方互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既丰富了信息内涵,又拓展了信息空间。博客、微博、网帖和即时在线成为用户的信息发布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信息传播者,实时、时尚、快捷、联动,创享信息服务的全新体验。在网站、手机等媒体发布信息时配上跟进式的信息产品,延伸了全媒体信息的价值链。图书馆在全媒体服务中择优选择信息群,为用户挖掘丰富而有特色的知识产品,产生立体互动的服务效果,可极大地满足用户需求。而用户也可以对复杂性专题知识提供新视角和新见解,使用服务平台发表言论,形成意见,发动公众讨论,寻求解决方案。
3.3 聚合性服务
全媒体服务是集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全方位、全媒体、互动性传播信息的聚合性服务,它的技术手段最全、信息载体最全、用户覆盖面最全。除了传统纸媒、声像外,还有视、听、光、形象、触觉、互动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大大增强了服务效果。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将实现三网融合和多载体聚合服务,实现包括数据库、媒体、人与人之间的聚合服务,实现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聚合服务,实现包括人工服务与数字服务、大众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公益性服务与增值服务等聚合服务。全媒体不是各种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共存互补、有机结合,它强调的是特性不同、传播力不同、影响力不同的各种信息介质的聚合,是多载体、多媒体、多空间、多时间、多形式等聚合服务的选择。
3.4 同一性服务
全媒体服务强调对信息资源的同一发布,通过同一平台实现一次性无缝采集所有形式的信息资源,打造一条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储存.信息多次发布”等环节的信息服务链条,实现将同一内容信息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的形式,从时间维度上看,全媒体强调同步,从空间维度上看,它意味着同一信息在不同载体上的呈现。图书馆将数字电视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与网站平台整合而成的多平台的综合性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开放、便捷、触手可及的多样化资源,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有线电视、手机等途径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全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屏合一”甚至“N屏合一”成为可能,信息内容在同一时间可以分别通过各终端获取,甚至可以在几个终端间进行切换获取。
3.5 个性化服务
全媒体服务整体表现为大而全,而针对用户则表现为超细分服务,适应用户个性化趋势。全媒体时代用户个性化特征更加突出,可以利用手机、iPad获取自己想要看的咨询。在微博传播形态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一个小平台,一个自媒体,一个微媒体。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用户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用户在全媒体情景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全媒体为不同用户可提供适合的接受信息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3.6 多元化服务
(1)服务途径多元化。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也在延伸和复合化,全媒体服务在图书馆与用户间构建了多向的、交互的传播模式。读者可以到物理图书馆借阅印刷型图书或借手持阅读器阅读,可以利用就近的24小时自助借阅机查阅并借还印刷型图书,可以利用自助漂流机下载或传递拥有知识产权的图书和论文;可以利用电脑、电视、手机、移动阅读器等查询图书信息,听数字讲座,查数据库文献,咨询网上专家,欣赏知识网页等[4]。
(2)信息形态多元化。在全媒体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逐步进入集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全方位、多媒体、互动性的全媒体存贮格局。上海图书馆正在积极策划完整地保存网上世博会的所有知识信息,博客、推特也将成为收藏品。随着数字技术和传播格局的进步,图书馆可以谋求通过纸媒、手机、网络和广电传媒逐级发布、传播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信息需求。
(3)信息内容多元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的多元化源于全媒体信息量的无限增长。传统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技术,主动与新媒体链接;新媒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发挥即时性、便携性、互动性等优势,谋求全媒体联动服务。
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形态并存、功能互补、边缘融合、影响叠加,这是全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在全媒体信息环境下,一切媒体都是传播信息的,信息提炼成为知识,知识提炼成为文化,文化提炼成为智慧。图书馆当以三网融合的力度、手机传播的速度、覆盖用户的广度、信息资源的深度、卓越服务的高度共同营造全媒体服务的良好氛围和最佳效果。我们要从全媒体视野思考、设计图书馆服务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婉莹.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启动[OL].[2010-12-15].http://news.163.com/10/1215/14/6NVOHQRT00014JB5.html.[2]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82-83.[3]雨悦.从大脑到心脏再到天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OL].[2009-11-19].http://.[15]吴建中.世博启示录[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第四篇:校园之声广播9月28日广播稿《新闻视野》
点击实验生活,感受校园精彩;放飞少年梦想,打造阳光旅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校园广播的声音又想起来了,我是播音员朱梓涛,首先为大家说说今天的天气吧,今天是9月28日星期日,农历九月初五,今天白天多云转小雨气温零上22度,西风3级,晚间多云转晴气温零上7度,早晚天气很凉,同学们要多加衣物防止感冒。开学伊始,初中部各年级都举行了各类型的专题活动以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专题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今天的《新闻视野》栏目,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初一年级的 “懂礼貌、知礼节、学礼仪”教育活动吧!
初一开学已过月余,学生已顺利度过适应期,为进一步加强初一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为以后三年打下良好的基础,经初一年级主任室研究并报请校长批示,决定在初一全体师生中开展礼貌、礼节、礼仪“三礼”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目的
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礼仪这一优良传统为出发点。通过在初一开展礼貌、礼仪、礼节“三礼”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初一的德育内涵,增强初一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着力提高初一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一股长期的文明风气,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打好扎实基础。逐步实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目的。活动目标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懂得和自觉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从而学会以礼待人,做到举止文明、学习勤奋、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爱公物。
2、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三礼”相关知识,进一步规范自我仪表、言谈和行为,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且能对学生进行“三礼”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达到“三礼”教育要求。
3、各班级必须高度重视“三礼”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班级“三礼”教育方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的新局面。在初一“三礼”教育活动中,礼貌侧重指学生在称呼、问候、请示、答谢等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谦虚,尊重、恭敬等合乎道德规范的态度和言行;礼节侧重于在待人接物上所体现出的符合道德标准的常用的言行规范形式;礼仪侧重指在学校特定的活动中所应呈现出的严肃庄重、严谨有序、文明健康,且能起到教育身心、规范言行的目的。在活动中我们要知道“用三礼,从你我做起”
(1)做到“三别”、“四带”、“五无”、“六不”把“三礼”教育具体化。
“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
“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
“五无”即地面无痰迹、校园室内无垃圾、桌椅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六不” 不带违禁品、不追逐打闹、不乱吵乱嚷、不随便吃零食、不损坏公物、不打扰他人休息。
(2)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发挥班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行为质量:在校园里不吃零食,注意健康,习惯用饮用水;讲究环境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寝室、餐厅看到任何废纸杂物都有责任和义务捡起来放进垃圾箱,教室里要做到净化、美化、文化;同学间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自觉应用礼貌用语说标准普通话。如“对不起、您好、谢谢、没关系、老师好、同学们好”等成为师生、学生之间交流的主题词汇。
活动开展后,真正的看到了同学们行为、语言上的改观,打架、骂人的现象少了,撕疯打闹的也不多了,同学们知道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也逐步会用了文明礼貌用语,“老师好”“对不起”“谢谢”等语言之声经常响彻在同学们的之间,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此项活动,参与其中,改变自己,让我们成为一个懂礼貌,知礼节,重礼仪的新时代中学生。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再见的时间了,校园广播站祝老师同学们天天有个好心情,日日有个好身体。拜拜!
第五篇:数字时代的全媒体新闻出版业
数字时代的全媒体新闻出版业
近日,“数字时代的全媒体出版论坛”在北京举行,200多位有关人士会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时代的全媒体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指出:全媒体整合营销这一理念最大的贡献就在“整合”二字。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整合,打破了把两者对立起来的思维误区;纸质媒体、图书、互联网、手机、阅读器等不同媒体的组合,把不同媒体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等不同身份的整合,实现了角色的换位与融合;出版、电信、影视等不同行业的集合,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读者阅读选择与体验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等。其实,新闻界打造全媒体的行动早已经开始。
2009年7月13日凌晨,作为深圳2011年世界大运会首家官方合作媒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1大运风》官方特刊、官方网站、官方手机报和官方手机网等全媒体报道平台正式创刊上线。从前一日的14点开始,南方都市报和奥一网实时连线贝尔格莱德前方特约记者,通过报网互动连续12小时滚动直播世界大运会“深圳时间”的到来。由奥一网大运频道升级而来的《2011大运风》南方报业大运官方网站在13日凌晨深圳接旗时刻正式上线,并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构建报纸、网络、手机三维立体报道平台,对深圳2011年世界大运会进行全方位权威报道,并为2011年世界大运会合作伙伴提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营销平台。官方网站由“大运新闻”、“深圳时间”、“大运六十年”、“鹏城大运风”等4大版块组成,报道理念和口号是“未来U你”。这也是运用全媒体的最新实例。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也认识到了发展全媒体的重要性。2009年6月16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江作苏在“3G应用和新媒体发展论坛”时曾表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将抢占无线新媒体阵地,打造全媒体记者,打造百万手机报的无线新媒体,应对3G后传播时代。”他认为,传媒集团如何应对3G后传播时代,有4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如何应对秒报秒台的多元互动传播秩序;二是媒体如何掌控3G产业链中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三是如何推动全媒体的采编方式;四是如何利用“我媒体”和“自媒体”,推动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传统媒体集团要转型,应该抓住3G后传播时代的机遇,打造全媒体记者,推动新媒体的建设。他表示,集团将推动荆楚网、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楚网的建设,打造百万手机报的无线新媒体。其实,早在2008年6月,集团就进行了相关尝试。荆楚网新闻评论部与湖北日报摄影部首创了“纸网互动,图文并举,编读交融,一题多议”的纸媒品牌网络拓展新方式,将湖北日报的品牌栏目《焦点》、《影像点评》移植、嫁接到荆楚网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杭州日报是较早进行相关尝试的媒体。2006年9月,杭州日报和杭州网联手打造的报网互动版“报网e动——热帖大家顶”正式推出。2008年清明节前夕,杭州日报和杭州网双方联合推出滚动新闻,它克服了报纸的出版时限,将刚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杭州网在第一时间发布给读者,并不断地跟踪新闻事件的进
度,把后续过程第一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滚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上,新闻不断滚动跟进,一个是杭州日报和杭州网之间的跨媒体“滚动”交流。此后,杭州日报组建跨媒体的滚动新闻中心,由纸媒和网媒共同组建,而不是分头作战,后期拼合;滚动新闻中心记者都同时具备三栖甚至四栖的综合能力,即文字、摄影、视频、主持等等,这也是未来媒体从业人员的一个大趋势。
作为传统报业,无论是否融入新媒体,融入得有多深,全媒体时代已经席卷而来,如果不能趁势而上,必将被淘汰。这如企业界的竞争规律一样,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这个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与另一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显然,单一报业的价值链已经非常脆弱。
以全媒体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报业,新闻纸、报社、报业等等都会有新的内涵。但可以想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闻采写和发布权仍将控制在传统媒体手中,这将是传统报业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传统报业要想迅速向全媒体方向融通,媒体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则必须向全媒体方面拓展,力争成为集全媒体记者、多媒体网络编辑、网络监管员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的新闻传媒人才。在媒体融合时代,非常需要这种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这无疑是数字时代“时势”造出来的职业。
全媒体记者打破了当前记者“专一”媒介的思路。以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为例,由于网络的大范围应用,许多报纸都有了自己的网站,传统记者就显得有些过时,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成了新的必需品。
报纸已经拥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但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3G时代的到来,信息定制、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无线业务方兴未艾,无线接收终端逐步拓展到MP4、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和户外无线屏幕等领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有业界人士表示,对于传媒来说,传媒集团赶上数字时代,要应对秒报秒台的多元互动传播秩序,掌控3G产业链中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推动全媒体的采编方式,充分利用“我媒体”和“自媒体”,推动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因此全媒体记者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大势所“需”。
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多媒体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实际上,多媒体网络编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2006年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目前的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很多技术困难。因此,通过网络编辑国家职业培训,把网络编辑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网络编辑人员专业队伍的建设,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监管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监管员即利用技术手段监控网络进行健康传播的职业。
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相比,对基于数字技术传播的网络不良信息,监管的难度显得更大,必须通过技术的手段综合防治。目前公安部、工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都对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积极监管,有专门人员负责。可以预见,在内容数字化发展的时代,网络监管员作为保证信息内容健康、产业良性发展的专门化职业将成为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