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罪犯文化建设典型(模版)
狱园年味别样浓——省女子监狱春节期间
举办系列活动侧记
春节期间,省女子监狱通过组织装饰监舍、鼓励拨打亲情电话、举办春节文艺汇演、创建狱内“流动图书馆”等,倾心打造具有女监特色的“年味”,在民警、社会帮教人士以及服刑人员的欢声笑语中营造出了和谐平安的年的氛围。
年味在浓郁的文化中
与往年不同,该监今年的监房布置鼓励服刑人员动手动脑变废为宝、变废为美。服刑人员各显神通,绘画、剪纸、布艺、串珠多种艺术品纷纷上阵,活灵活现,好不热闹。有反映乡俗乡情的剪纸“女婿拜年”、“百福图”;有寓意羊年的年画“三羊开泰”、“喜羊羊和灰太狼”;有用彩色串珠布置的“浪漫串串小屋”;有用红火绸带装扮的“开门红主题楼道”。各个监区独特的年味装饰风格,别具一格的监房布置,展示出了女子监狱里温馨祥和、热爱生活的主色调。
春节期间,该监还新选购了一批涵盖时事政策、传统国学、人文素养、法律法规、名家名著等内容的图书三百余册,并分发至各个监区让服刑人员轮流阅读,使监内渐渐形成了一股浓浓的学习气息,大家称这种阅读模式为“流动图书馆”。一名服刑人员由于入狱前与其婆婆相处的不好,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婆婆的关心置之不理,监区民警推荐她阅读《感动中国之孝老爱亲》。书读下来,这名服刑人员为自己以往的表现深感愧疚,主动请示民警在春节时与其婆婆通一次亲情电话。“流动图书馆”的创建,为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增添了厚重的文化气息,方便了服刑人员在阅读中交流,相互之间影响,真正使“流动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年味在爱心与欢乐中
今年春节,该监除了举行例行的服刑人员座谈会和全覆盖的个别教育外,还根据监狱的实际情况,结合服刑人员的特点,加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
该监四监区系统了解每一位服刑人员的家庭状况,重点帮助与家属联系少的服刑人员,组织她们拨打亲情电话,送上节日的祝福;八监区组织专人为生活不方便的服刑人员赶制备用的棉衣棉裤,供她们及时换洗;十二监区积极组织各类演讲赛和征文赛,充分发挥职务犯文化素质较高、善于表达、乐于表现的特点,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做好对她们的改造教育工作。
农历腊月二十八,该监服刑人员“春节联欢文艺汇演”在监狱礼堂拉开帷幕。此次文艺汇演分为上下两场,只要内容积极向上并经过认真排练的文艺节目,都有机会走上舞台。铿锵的锣鼓舞《欢乐年》从台上延伸到台下,欢快的鼓点响彻全场;时尚的热舞《火》,引发全体观演人员的阵阵欢呼;接地气的广场舞《小鸡小鸡》,跳起来也是气场十足;幽默的小品《节约用水》在逗笑的同时,提醒广大服刑人员要避免改造中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反映会见室一幕的情景剧,诉说对亲人深深的牵挂,内容感人至深;服刑人员原创歌曲《让梦飞翔》,旋律明快,歌声中充满了坚强与勇气的正能量,为服刑人员度身定做,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演服刑人员。大家饱含热泪,打着节拍,跟着节奏大声合唱,现场气氛在欢乐激扬的歌声中走向高潮。
汇演现场的服刑人员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掌声和喝彩既是给别人更是给自己。此次文艺联欢汇演可谓传统与时尚结合、改造与梦想交融,无疑是一道最为欢乐的视觉与精神盛宴。
年味在温暖的帮教中
春节期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的帮教团体纷纷开展帮教活动。晋中市检察院的女检察官们一如既往地为服刑人员在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指导和讲解,对生活困难的服刑人员给予帮扶和资助,让她们在狱中可以安心改造,积极重塑自我;晋中市前妇联主席赵凯琴虽然退休,但对服刑人员的帮教却一直没有停歇,春节期间再次来到监狱进行帮教,服刑人员杜某在她的帮助下联系到了自己的子女,亲人的劝慰给了她更加坚定的改造信心。
在春节这一传统的节日里,各界爱心人士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关爱,温暖着服刑人员的内心,激发着她们弃旧图新、积极改造的决心。
温馨监舍、狱园联欢、“流动图书馆”、社会帮教等等这些系列活动,集中体现了女子监狱教育改造理念指导下的特色。其间,服刑人员感受到的不单单是年的气息,更体味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监狱民警、社会人士的深深关爱和浓浓暖意。
唱响欢乐曲汇聚正能量 省新乡监狱春节活
动异彩纷呈
本报讯牛某是省新乡监狱的新入狱人员。今年春节,他接连参加了监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又是吹唢呐,又是下围棋,又是写春联,又是猜谜语,捧着参加活动获得的一些奖品,他乐不可支地说:“没想到监狱的春节活动,搞得这么丰富多彩。”
为了使服刑人员度过一个欢乐的新春佳节,省新乡监狱在羊年春节来临之前,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文体娱乐活动。
帮扶送暖。农历腊月廿四,监狱召开“2015年帮扶大会”,为一批特困服刑人员分别发放了子女助养金和“爱心大礼包”;为400余名贫困、多病、常年无亲友会见的服刑人员发放了节日慰问品。
收看大春晚,自演“小春晚”。除夕晚上,组织服刑人员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与此同时,各监区张灯结彩,举办“小小春晚”联欢活动。小品、相声、戏曲、歌曲、魔术、杂技、诗歌朗诵、故事笑话„„异彩纷呈。
竞技活动形式多样。有球类、棋牌类等竞技型比赛;也有拔河、掰手腕等角力型比赛;既有吹鸡毛、“盲人画像”、“小棍赶猪”和套圈儿等趣味性游戏;更有填数独、猜谜语、“心心相印”、“你攻我守”等智力型游戏。
举办“迎春笔会”,开展书画创作。各监区组织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点染丹青。随着一幅幅书画作品跃然纸上,服刑人员的意趣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召开各类帮教会议。节日期间,各监区相继召开迎春茶话会、先进表彰会、帮扶座谈会、思亲恳谈会、感恩教育会等,教育服刑人员重塑新生不懈怠,新年迈出新步伐。
女子监狱用母亲文化改造服刑人员
母爱是阳光——出监那天,她披着阳光,带着朝气,之前的抑郁阴暗已荡然无存。警官关切的眼神让邓飞母亲明白,女儿的改变来自监狱民警母亲般的关爱。
2014年的一个秋日,一个身着桃红色外套、脚踩黑色长靴、面带羞涩微笑的年轻女孩邓飞在监区警官的指引下迈出了上海市女子监狱的大墙。这天天气格外温暖,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大地,就像母亲的手慈祥地抚摸着孩子的脸颊。当邓飞的母亲看到时,她一下怔住了: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充满朝气的女孩竟是自己的女儿。她还没回过神来,警官又走到她跟前,不厌其烦地叮嘱说:邓飞的病情比较复杂,出监后你们一定要继续关心她,经常与她交流,继续服药治疗,因为一旦停药,再重新开始的话,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望着警官那种百般关切的眼神,邓母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眼前的女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她忍不住也拉着警官的手由衷地说道:“你们警官对我女儿的情况这么熟悉,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都归功于你们对工作的认真和敬业呀,不愧是人民警察!”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句话道出了眼前这名纪红警官所代表的上海女子监狱一贯的母亲文化改造风格——用爱心、耐心、不离不弃来感化、教育服刑人员。邓飞正是在以纪红为代表的一批女子监狱警官的教育改造下从阴暗逐步走向阳光的,这段过程很艰辛,但也很温馨。
母爱是关心——入监时,她对自杀新闻表现出的极大兴趣引起了警官的关注。警官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及时了解情况,严防她做出伤害自己的出格举动。
邓飞刚分流至监区不久时,据其他同犯反映,她晚上看电视新闻中有人被投毒导致身亡的报道,便会嘀咕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死啊,不知道他们的毒药是在哪里买的,我出去后也要去找找看”; 看到有人触电身亡的新闻报道,她也会一个人这样自言自语。有时到了晚上,她还会辗转反侧,睡不安稳。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监区长纪红马上安排邓飞的主管警官找其谈话,并亲自调阅邓飞的档案。通过档案资料,纪红发现,邓飞脾气非常倔强、任性,她曾因一时冲动与前夫吵了一架,便与他离婚。之后,她又与一个老乡一起来沪打工,并与其相恋,这个男友像家人一样,对他非常迁就、包容,然而她却因男友没法抽空陪伴在她身边就点燃家中窗帘想一死了之,未曾料到,这次她自杀未遂,反而因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锒铛入狱。
根据经验,纪红发现,邓飞性格上的缺陷非常明显,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她现在情绪这么反常,一定是有什么心结没有打开,如果不及时予以开导,她再次做出出格行为的概率是很大的,所以她对此高度重视,随即申请上报监狱,将邓飞列为重点管理对象。母爱是理解——她曾发誓再也不与家人见面,但警官从她的一个笑容里看懂了她的心结,与家人联手,警官们终于让她敞开了心扉。
在监狱,家属接见日无异于过节,所有的服刑人员都期盼着这一天。可邓飞却是例外,一提到接见,她就会泪流不止。
“我无颜面对家人的关爱,我对儿子从未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出狱后我也不希望见到家人。”邓飞曾这样表示。自入监以来,她确实从未主动写信回家,更别提接见了。
管教民警都明白,亲情是服刑人员改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理支撑,一个服刑人员如果对亲情彻底丧失信心,将很难激发起她的改造欲望。正当他们的工作陷入进退维难之时,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让监区看到了突破口。
一天,邓飞收到家人的一封来信,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语,但她的脸上却第一次出现了久违的笑容。监区民警一致认为,这一丝笑容说明,邓飞内心深处其实对亲情还是很渴望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打开邓飞的心结,还是需要她家人的配合。
为此,纪红马上安排邓飞主管民警联系其家属,将邓飞目前的情况告知他们,并希望他们前来接见邓飞。
家属表示,邓飞以前就易走极端、且极度容易悲观,以前曾多次服药自杀都被救活,但他们却忽略了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问题,幸好监狱警官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他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建议,所以他们一定会配合警官开导邓飞。
接见当天,邓飞意外见到家人时,一直痛哭不止,虽然她嘴上还是坚持说,你们以后不要再来接见我了,但同时她也会言不由衷地说,她会好好听警官的话,争取早日回家。此后不久邓飞还主动申请拨打亲情电话回家。对于家人她不再有过多避忌,能够慢慢敞开自己的心扉。
有了这份亲情的温暖,邓飞慢慢变得开朗起来,经常会和警官主动交流,与监室同犯摩擦也明显减少,心情也逐步有所好转。
母爱是坚持——虽然打开了心结,但性格上的缺陷还是使邓飞“状况不断”,监狱民警不离不弃,用个性化改造方案终于使其步入改造正轨。
邓飞因为成长环境相对顺利,性格比较自我,心理抗压能力极差,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情绪往往马上变得很悲观、容易想一些阴暗面的东西,且爱钻牛角尖、走极端。这种狂风骤雨般的性格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给其监区带来了极大的监管压力,但监狱民警始终对她不离不弃,且采取个别化矫治“战略”,为她度身定制了一系列改造“套餐”。
针对其文化程度不高,对学习有抵触的心理,纪红及时安排邓飞的主管民警为她安排“一帮一”方案,帮其顺利渡过各科测试;针对其容易胡思乱想的性格特点,民警们经常组织同犯和她一起开展各种学习讨论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针对她性格易悲观、不合群的特点,则尝试安排她每周参加监区组织的心理团训活动。遇到天气好时,他们就安排她在操场上开展团训活动,一方面使其在宽敞、温暖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敞开心扉,缓解其焦躁、阴暗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尽快融入集体中。
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团训后,邓飞开始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意向要逐步改变自己。在情绪上,她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连监室同犯都反映,她有时会不自觉地哼哼小调,自娱自乐,平时也不太与人争执,脸上的微笑也明显多了起来。
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了随时掌握邓飞的心理和情绪波动状况,纪红几乎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邓飞的情况,有时在家休息也会不忘打电话至监区询问其情况。邓飞的主管民警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都要投入大量精力关注她的细微情绪变化,生怕因为一丝细小的失误就导致功亏一篑。
随着邓飞情绪的逐步稳定,她的改造也终于步入正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终于获得了减刑机会。在拿到法院宣判的减刑裁定书时,邓飞禁不住泪流满面,看着身旁微笑的警官,她说:“如果没有纪大(纪红监区长)的帮助,我绝不会有今天的提前回归。纪大就是一缕阳光,在这抹阳光的照耀下,我有信心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出监后,邓飞在给监狱长写来的感谢信中说道:“现在无论是在睡觉的床上,还是在行进的路上,我的耳旁总有她(纪红)和其他带教民警的嘱托和叮咛”。邓飞的家人也表示,民警们对邓飞的关爱不仅让阳光照进了她的心里,同时也解决了她家人的一块心病,所以他们特地送来刻有“业精于勤”四个大字的匾额,感谢以纪红为代表的团队对邓飞的成功改造。
结语:像邓飞这样在出监后给监狱写来的感谢信,女子监狱的监狱长经常会收到,这一封封来自大墙外的感谢信,带着感恩,带着温暖,见证了女子监狱母亲文化改造的优异成果。纪红,作为该监狱一监区监区长,是践行母亲文化改造方法的优秀代表,她带领她的团队在过去的几年中,在外籍犯、艾滋病犯、近期犯等分类改造教育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她个人为此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她的团队也在她的带领下逐步成长为守规范、负责任、善动脑筋的优秀团队。
铁窗隔不断服刑人员的“文艺梦”
中新网日照7月12日电(张伟 梁犇)一曲清纯悠扬的萨克斯《回家》,服刑犯人刘声(化名)12日在鲁南监狱排练厅里已经吹奏了近一个小时。与一般的排练厅不同的是,刘声的背后有高墙、电网、铁窗,还有他身着的囚服。
手持萨克斯的刘声平和、阳光,他告诉本网记者,他在参加监狱“一区一品”活动中爱上了萨克斯,音乐的陪伴,改变了他刚入狱时的压抑和灰暗心态,觉得人生还是有阳光的。刘声说,现在,他已经离不开萨克斯了。
在山东监狱系统第十一届“育新文化节”开幕式上,刘声面对千名狱友同样吹奏了这曲《回家》。记者在开幕式现场注意到,《回家》的旋律,让几位服刑人员偷偷抹泪。34岁的刘声因故意伤害罪于2003年进入坐落于山东日照的鲁南监狱服刑,这里关押着像他这样的几千名刑期不等的服刑人员。
记者经特许在鲁南监狱采访时看到,威风锣鼓队,黑管乐队,合唱团„„每一个监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艺术队伍。
“希望文化艺术教育能够帮助服刑人员将来正常地回归社会”,专程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山东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葛井泉告诉本网记者,第十届中国艺术节10月在山东举办,山东监狱系统要借此东风,提升对服刑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培养。
已经在监狱里服刑近6年的谷东(化名)计划出狱后继续从事文化艺术品生意,谷东向记者介绍说,他之前从事过文化艺术品生意,入狱后偶然看到二监区教导员张林运的一笔好字,就跟着练。2014年的春节,谷东有望陪着家人度过。谷东认为,“6年练就的这笔字,对融入文化艺术圈有帮助”。
“文艺梦想不分人群,”山东省鲁南监狱监狱长张兴新表示,监狱里也要确立监区文化氛围,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融入具体的文化形态、文化载体中。
司法部心理矫治专家韩卫东在参与鲁南监狱的“一区一品”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时表示,在每一个监区树立一个文化品牌,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带动服刑人员参与,能帮助他们完成由“监狱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庆元旦服刑人员在自演节目中洗涤灵魂
改造路上庆元旦,感恩之语迎新年。2015年元旦节即将到来之际,12月30日下午,重庆市垫江监狱在服刑人员中特别举行了以“秉承传承文化 塑就健康心灵”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监区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为核心,结合监区文化主题内容,服刑人员们通过自创、自编,利用说、唱、演等形式,在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大家梦想新生,积极改造的良好心态和不懈追求。
“妈妈,妈妈„„孩儿回来了,孩儿知错了!”七监区《梦想新生》节目表演中,舞台上,忧伤背景音乐下,儿子扮演者王强(化名)刑释回家,见到正在捡拾破烂的母亲,他深深地跪在了母亲面前,泪流满面地忏悔自己的过去,引起现场服刑人员极大共鸣,大家纷纷流下热泪。
“其实节目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自己的犯罪行为深深刺痛了母亲的心,而她却在生活的煎熬中等待着我的归去。”下台后,王强仍止不住眼泪流淌,自责地说到。
演出过程中,服刑人员们用歌声忏悔着过去,用舞姿奔向着新生,在《百善孝为先》、《祈祷》、《情系家人》等节目中,通过舞蹈、音诗话、器乐演奏、朗诵等形式的穿插编排,不但为现场服刑人员带来了视觉盛宴,更让大家在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和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得到了灵魂的洗礼。
垫江监狱监狱长胡鑫介绍说,此次活动是在监狱近期开展的监区文化建设上,为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教育活动效果而特别举行的,旨在通过演出活动,让服刑人员受到文艺熏陶,展示艺术才华,营造节日氛围,同时利用优良传统文化鼓励服刑人员积极向上,努力改造,早获新生。
第二篇:浅谈狱内罪犯劳动改造文化建设
浅谈狱内罪犯劳动改造文化建设
摘要:
劳动改造,是《监狱法》赋予罪犯的法定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司法体系的不断健全,狱内罪犯的劳动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原来单一粗糙的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狱内车间手工加工作业劳动为主,狱内罪犯也具有了“服刑罪犯”和“车间员工”的双重属性。在这个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建设劳动改造文化就成为监狱的新课题。深化劳动改造文化建设,能使监狱内劳动改造活动更加合理、规范、科学化,能使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接受到劳动文化的熏陶,让服刑罪犯认识到他们虽然身在监狱,但仍然是建设国家和美好家园的一分子,感觉到国家的发展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达到与社会企业管理同步的目的。关键词:罪犯、劳动改造、文化建设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司法体系的不断健全,监狱内服刑罪犯的劳动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原来单一粗糙的体力劳动转变为狱内手工加工生产劳动,这不但减少了狱内案件的发生,也让服刑罪犯感觉到国家的发展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认识到自己虽然身在监狱,但仍然是建设国家和美好家园的一分子。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建设劳动改造文化就成为监狱的新课题。本文旨在就如何在罪犯改造过程中进行劳动文化建设展开研究,目的在于使监狱所有劳动活动更加合理、规范、科学化,让服刑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接受劳动文化的熏陶,让监狱企业通过罪犯劳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达到与社会企业管理同步的目的。劳动改造文化释义
1.1 劳动文化的内涵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劳动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劳动,因为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生存的必须资源,创造了改善生活的必要条件。当然,在周而复始的劳动过程中,人们也发掘出灿烂的劳动文化,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的机械耕作,从仅限于解决温饱的粗糙收入到品味劳动的细致文化,无不体现出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聪明才智。
劳动文化,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劳动内涵的理解和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意义的实际体现。其内涵则是让所有劳动活动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在生产劳动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存在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力量都处于有科学依据、有技术支持、有规范化作业标准和有保障的人身安全防护措施的良好状态。
1.2 狱内劳动改造文化建设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社会稳定的必须工具,社会主义新型监狱应运而生。如何体现新中国的监狱有别于封建王朝的监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课题。让狱内罪犯参加劳动,是社会主义监狱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又必须服从于监管安全的需要。几十年来,工作在监狱战线的监狱人民警察殚精竭虑的思考和平衡这个问题。在让服刑罪犯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监管安全和劳动改造有效结合的丰富经验,不但为国家减轻了一定程度的负担,也使服刑罪犯得到了思想上的改变,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遏止了罪犯“好逸恶劳”思想及行为的滋生,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条件。
狱内罪犯具有“服刑罪犯”和“车间员工”的双重属性,劳动改造文化建设,就是让每一名罪犯都能真正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了解并掌握生产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掌握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技巧,认同劳动对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性,发掘、探索、创新劳动方式,服从并遵守各项劳动管理规定,逐渐从日复一日枯燥的劳动活动中寻找出趣味来,体味劳动过程的乐趣,享受劳动带来的丰硕成果,分享劳动的成就感。让罪
犯感受“劳动原来可以这样”的新奇,消除对劳动的厌恶感。让罪犯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来,去体验实现劳动管理目标、实现劳动创收目标的成就感,充分展示劳动集体和劳动者个人风采。深化劳动改造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罪犯参加劳动,是罪犯的法定义务,在《监狱法》里有明确的规定。惩罚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构成了刑罚执行和改造罪犯的三大基本手段。深化劳动改造文化建设,对体现劳动改造的“三性”(政治性、法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2.1 用文化矫正罪犯恶习。
通过刑罚强制和劳动改造文化熏陶引导,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劳动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道理,促使罪犯通过劳动矫治恶习、重塑自我,消除“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养成劳动习惯、自觉接受劳动改造、积极学习劳动技能,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建设的美好家园才是真正家园的意义,最终正常回归社会。
2.2 用文化强化罪犯行为养成。
深化劳动改造文化建设,培养罪犯劳动纪律,严格生产操作规程,提高罪犯劳动素养,促成罪犯行为养成,使罪犯逐步适应有规律有秩序的社会化生产组织形式。罪犯通过劳动,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生命在于运动”,让罪犯在参加劳动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尤其是那些体弱多病的罪犯更是应该多参与到劳动中去。达到既改善了思想又锻炼了身体素质的目的。
2.3 用文化促进劳动经济功能。
罪犯通过参加劳动,也等同于参加了国家的基本建设。可以创造出劳动价值,获得一定数量上的收益,缓解了国家财政负担,解决了服刑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基本生活问题。深入推进劳动改造文化建设,规范罪犯劳动
过程组织管理,持续抓好定置管理、6S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精细化基础管理,抓好罪犯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车间课堂化,加强定额管理,加强质量标准控制等生产管理,提高罪犯劳动素养和技能,促使罪犯逐步适应有规律有秩序的改造生活。这些对于实现劳动改造的经济功能大有裨益。罪犯劳动改造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随着监狱罪犯劳动形式的改变,监狱企业同社会企业一样,都需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去,要在竞争中获得生存的机会,就必须具备和社会企业一样的管理要求,这个要求的内容就包括劳动文化建设。如何让每一项生产活动都在高效、有序、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呢?这就是本次研究的核心课题,本着科学严谨、细致入微、规范有序的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符合劳动规范要求,满足劳动改造文化建设的需要。3.1 细化劳动现场标准化建设
劳动现场是否符合生产活动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效益、劳动安全甚至是所产出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在劳动现场标准化建设中,标准化作业文件、标准化工具和设备管理、标准化安全设施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合格劳动现场构成要件的绝对地位。3.1.1 标准化作业文件的内容
标准化作业文件的建设是要规范劳动者的作业方式、作业步骤和作业要达到的目的,作业文件是必不可少的。过去,简单的作业方式是通过先具有作业经验的劳动者向没有作业经验的劳动者口口相传,即以师傅传授徒弟的原始作业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就是“人治化”的典型。其存在的缺点是越是后学者就越远离正确的作业要求,作业素质越来越低。要彻底改善这一状态,标准化作业文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标准化作业文件应包括的内容:作业工序的名称、所做工序需要的材料、所做工序需要使用的工具、作业步骤、标准工时、安全事项。
3.1.2 标准化作业文件的形式
制作标准化作业文件的原则是: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也就是说要让作业人员一看就懂,明白这道工序的全部要求。要求文字叙述不超过300字,图片说明不超过5幅。超出这个范围的应该另立工序名称。3.1.3 标准化工具、设备管理的建设
劳动工具和设备的管理,是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劳动工具和设备,可以直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劳动工作效率。但是,对于监狱这样的劳动场所,工具和设备管理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管理不善,就将对监管安全工作造成影响。所以,监狱劳动现场的工具和设备管理具有多重意义。结合社会企业“6S”管理模式,继续强化监狱劳动现场定置管理规定,具体到监区工具标准化管理方面,应重点把控以下内容:严格控制工具、设备种类和数量,严格发放、回收程序,认真落实工具和设备属性,清晰表述工具和设备状态,明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范围。3.2 建立罪犯劳动能力评估体系
劳动能力,就是每一个生产劳动者、每一台/套生产设备在设定的有效劳动时间内所产生的劳动效益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生产劳动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生产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才能正确的对生产活动进行安排,为生产活动计划提出技术保障。又尤其是在监狱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和实际经验对每一个劳动因素作出正确的劳动评估更是必不可少的。
3.2.1 监狱对罪犯个人生产能力的初步评估
由于监狱的劳动者都是服刑罪犯,对他们的劳动能力评估更应该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监狱应该对新入监的罪犯进行充分调查,确定每一名罪犯最适合监狱生产项目中的哪一个项目。入监以前有特殊技能的,应该尽量满足其特殊技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外就有缝纫技术的,应该分配到狱内从事缝纫项目的监区。在外有电子从业经验的应该分配到从事电子
项目的监区)。入监以前没有什么特殊技能的,可以根据个人年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分配。身体有残疾的,可以根据监狱目前所加工的项目合理分配(例如:右脚有残疾的不能踩衣车,如果年龄较轻,可以分配到电子监区;视力不好的可以分配到假发监区)其目的就是将罪犯劳动能力最大化。3.2.2 监区对罪犯个人生产能力的理性评估
罪犯个人生产能力,是指罪犯在参加劳动过程中在有效标准时间内能产出的最大的劳动收益能力。由于受罪犯群体的复杂性,罪犯刑期结构的不统一性,罪犯思想的多样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罪犯实际劳动能力评估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但通过多年的反复论证和实践,得出罪犯劳动能力等级评定标准:文化程度(0-2分),技能水平(18-48分),年龄(0-20分),体质(0-25分),余刑(2-5分)。通过对五项内容的评估,得出每名罪犯的劳动能力分值,该分值要与罪犯实际劳动能力相结合,从而避免低分高能、高分低能的现实状况,使劳动能力等级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更能激发罪犯的劳动改造的积极性。3.3 传播劳动品质文化
品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要在企业内形成浓厚的品质文化氛围,必须是每一个劳动参与者都要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基本思想观念。那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呢?或者是说产品在各个工序加工时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说是做好了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求作业者所加工的产品在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符合作业文件的要求。符合作业文件要求的就是做好了,不符合就是没做好。这是很好理解的。
从本质上讲,劳动任务和劳动品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也就是说如果只顾完成劳动任务,那么劳动品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反,如果只追求劳动品质,劳动任务就有可能完不成。这两者之间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所拥有的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会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顾此失彼,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追求完成劳动任务。把劳动品质置于第 6 二位。其后果是:虽然暂时达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却让企业背负上了“粗制滥造”的标签,在市场上始终处于尴尬境地。在监狱这个特殊环境里,参与劳动的罪犯往往会把劳动任务放在首要位置,罔顾劳动质量。因此,在罪犯中传播劳动品质文化就十分有必要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罪犯中形成良好的品质文化氛围,做到既有效益又有优良品质的局面呢?我们不妨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3.3.1 完善品质教育机制
在制造业企业内有一句俗语说:“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这就是说,任何产品的品质都是通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重视产品质量而得到的,不是品质检验人员检验出来的。所以,只有每一个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品质的存在,才能做出优质的产品来。要使每一个生产人员重视品质的存在,就必须对每一个生产者进行系列的品质教育。监狱企业也不例外,作为在监狱参加劳动的罪犯,就更应该受到必要的品质文化教育。其内容为:一是监狱企业的品质理念,品质方针和所追求的品质目标; 二是产品工艺中所要求的品质标准和具体要求;三是不合格项目中的致命缺陷和一般缺陷;四是原材料和产品的报废标准和方式;五是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六是如果有目视管理中的颜色管理项目,普通作业人员也应该分清楚某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上述这些培训教育内容,是任何一个制造业企业的普通操作工必须掌握的品质内容,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培训是必须做好的工作,其目的是要让每一个作业人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否则,企业永远没有办法走出品质困境。培训完成后,应通过闭卷考试,测评受教育者对上述知识所掌握的程度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继续接受教育培训,直至考评测试合格为止。3.3.2 树立正确的品质观念
有了基本的品质知识,是作业人员在制造业企业里走好的第一步。这还远远不够,第二步就要求作业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品质观念。例如:要
求作业人员牢记“三不”原则,即: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入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走出车间大门。作业人员应始终告诫自己:“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方面需要监狱和监区提供相应的条件,因为在监狱里,罪犯没有自主意愿,不能行使自主权利。例如:罪犯通过所学到的知识来判定某一批材料不合格,通过正确的渠道向人民政府反映,人民政府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要求罪犯继续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现场。那么其后果就至少有两点:一是这样会给罪犯传递一个错误信号,让他觉得人民政府并不重视品质,我们如果刻意追求,有可能会惹怒警官,那样自己将没有“好果子吃”。同时也会打压罪犯对品质追求的积极性。二是让劳动生产现场产品“良”“次”品混淆,无法分清。所以,无论是监狱还是监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应该是与生产现场同步的。也就是说,罪犯所接受的品质文化教育应该是与监区、监狱标准一致的。3.3.3 建设完善的品质系统
无论制造业企业规模大小,都应该具备一套完善的品质管理系统。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品质管理系统的作用在于:它能减少损耗,杜绝浪费,督促每一个作业人员在制造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符合产品品质的需求。这一点,很多企业都不重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多的人力来“吃闲饭”,不如让这些品质人员到生产现场去从事基础的生产劳动,还可以增加一点效益。尤其在监狱这样的生产企业,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种观念的核心价值方向还是以完成劳动任务为主,还是把品质放在第二位。不客气的讲,这种企业也就没有必要谈什么品质问题。那么,如果要建设品质系统,就应该做好以下业务内容:具有来料检验标准和检验能力、各工序质量检验标准、成品检验和出具检验报告的能力。
品质文化建设,从表面看起来,在劳动改造文化建设中无足轻重,但它却在任何一种劳动文化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因为,如果劳动没有品质,就等同于对劳动没有要求。所以。劳动文化建设中的品质文化,二者之间
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3.4 培养劳动安全文化
劳动安全文化,就是罪犯在劳动中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受到损害也不要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基本要求。劳动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安全文化知识种类繁多。由于罪犯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较低,也缺乏系统正规的安全文化教育,自身对劳动安全文化概念模糊。这些原因,都会让罪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忽略自身安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一般制造业企业而言,劳动安全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环境安全;二是设备、工具使用安全;三是原材料、辅助材料使用安全。
罪犯在监狱内劳动改造,监狱应当为罪犯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劳动环境,来保障罪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身体不受到伤害。例如:劳动场所应该具有牢固的厂房,劳动场所应该具有相应的通风设备和保暖设备,保证劳动场所的空气质量等。这会让罪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劳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罪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监狱应该对罪犯进行如何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和设备的基础培训,以加强罪犯使用工具和设备的能力,同时也对自身安全防护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其内容为:一是工具、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二是工具、设备的简单维护和保养方法;三是错误使用工具、设备将带来的后果和对人身将造成的伤害;四是紧急避险措施。
只有罪犯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让罪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劳动安全观念,传播安全劳动文化。监狱、监区也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达到普及安全文化知识的目的,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结论
综合监狱罪犯目前的劳动改造情况,劳动改造文化建设仍然处于缺位状态,其根本在于监狱在从粗重单一的体力劳动来改造罪犯转变为工厂式
作业后,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本质上的转变。工厂制造的是工业产品,对管理、技术、品质等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监狱如何才能建设出一个具有良好劳动文化氛围的劳动环境,促使罪犯从抗拒劳动到自觉接受劳动再到自愿积极主动劳动得到思想上的转变,确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当然,本文为建设劳动改造文化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罗列了包括“细化劳动现场标准化建设,劳动文化建设中各项劳动能力的理性评估,传播劳动品质文化以及培养劳动安全文化”等内容,其目的都在于使整个生产劳动过程规范化、整合化、系统化。从而使作为劳动者的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感受到劳动过程也是一门技术,从中也能受到教育,也能学习一些经验,为将来自己出身社会谋生之路铺好道路。也许,这些意见也能作为监狱、监区转变观念的参考,加强对工厂式罪犯劳动改造的管理教育,改变罪犯对劳动内涵的理解,那就是作者更喜闻乐见的场景了,仅此而已。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材料
2007-04-18 11:15:48|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
---通城县隽水寄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站在通城县隽水寄宿小学的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校园主干道,两旁绿树成荫,楠竹青翠,亮丽的办公大楼,宏伟的学生公寓,青青的草坪,七彩的花坛,加上那憨态可掬的熊猫、回首翘望的梅花鹿雕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校园内处处显示出浓厚的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向人生的路。五年来,通城县隽水寄宿小学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大厦,全面推进了素质
教育。
让校园每一处都说话
在学生公寓前,刚建起来的30米长的文化长廊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学生不管是早上起床、课间休
息,还是晚上睡觉时都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这是隽水寄宿小学校园文化的追求。学校正门挂着“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请勿吸烟”、“让孩子安全回家”的温馨提示牌,综合楼上张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校训,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学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走进校门,左侧的墙上贴着“祖国在我心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五爱、五心、五自、教育三个面向等瓷砖画,这些画掩映在绿树丛中,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浓烈的人文气息;学校每一处都是宣传的阵地,从校园的橱窗、广播站、提示牌,到走廊的名人画像,到班级的黑板报、国旗、班训、《八荣八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到图书阅览室的书刊、报纸,无处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已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隽水寄宿小学是咸宁市“绿色学校”,今年,学校又开展了争创省级绿色学校活动。为了全面绿化、美化了校园,学校将校园卫生区责任到班,严格执行每日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厕所、食堂、餐厅、寝室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保证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同时,学校开展了 “护绿保洁使者”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承包校园绿地及树苗的养护工作,让孩子们亲自来管理,体会其中的艰辛和喜悦,更加懂得爱护这份难得的美丽。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绿地写上 “小草在睡觉,请别吵醒它!”、“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我们呵护”等富有诗意和人情味的护绿口号标语牌。整个校园桂花飘香,翠竹青青,绿草茵茵,鲜花竞放,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学子,学生从当初的8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400余人,连邻省江西、邻县崇阳也有80多人慕名前来
就读。
让每一次活动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隽水寄宿小学善于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在校园内营造了“生动、活泼、健康、和
谐”的环境大课堂,使学生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
道德教育净化灵魂。学校开展了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观看爱国影片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了“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文明礼仪知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
讲比赛和 “爱心救助”、“美化家园”、“环保卫士”、“学雷锋讲奉献”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净化了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节日活动异彩纷呈。在国庆节、元旦、“5·8”“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汇演、游园猜谜、植树造林等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学雷锋日到街道打扫卫生,科普宣传月到街道宣传科普知识。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得到
升华。
“代理妈妈”倾注真情。在通城隽水寄宿小学,有700多名留守学生,学校为他们建立了档案,开通了“亲情热线”电话,聘请了“代理妈妈”。“代理妈妈”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子女,生活上悉心照顾,学习上耐心辅导,心灵上贴心抚慰,行为上倾心教育,不是母亲胜似母亲,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关爱。
给孩子一片天地,让孩子自由飞翔
以活动吸引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自主张扬的空间,是通城
隽水寄宿小学建设课延文化的一大特色。
艺术活动活跃校园。每周四的晚上,隽水寄宿小学校园内琴声悠扬,号声铿锵;操场上,呐喊连连;教室内,挥毫弄墨;微机室内,轻点鼠标。这是学校特长班在开展活动。学校成立了学生鼓号队、舞蹈队、象棋、体育、微机、美术等十几个兴趣特长班,学生打破班级界限,自由自在地参与活动,他们学得有情、有趣、有味,各尽所能、各尽所长、各得其乐。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文艺汇演、才艺大赛、运动会以及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丰富的文艺活动,不仅展现了学生风采,陶冶了学生情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营造了文化氛围,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发展。寝室文化彰显个性。走进隽水寄宿小学学生公寓,你会发现这里又是一个天地:墙壁洁白光亮,地板干净照人,物品摆放有序,被子叠放整齐。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手工作品用来装饰自己的寝室,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工艺品放在床上,也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小花、小草放在窗前……学生们把自己的宿
舍美化成一个个可爱的家,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发展,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快乐与和谐。
远足拉练锤炼意志。在隽水寄宿小学,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远足拉练活动。学生们背着行囊,带上干粮,向小鸟一样在大自然中飞翔,或开展爬山夺红旗比赛,或在沙滩野炊并举行垒球赛。大自然毫不
吝啬,赐给他们知识,熏陶他们情操,锤炼他们意志。
系列主题教育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800多人次,2001年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画大赛中有36名学生获奖;2003年,学生合唱《留给我》获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一等奖,学生严一萱在市“金钥匙杯”少儿才艺大赛中获一等奖;2004年湖北省第五届“楚风杯”师生书画大赛中,隽水有49名学生获奖。2005年“放飞希望”文艺晚会充分展示师生风采,获得社会好评。学生余若涵、吴晟等被评为“湖北省百名优秀少先队员”,学生在《咸
宁日报》、《南鄂晚报》、《明天》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00余篇。
让使命充满校园,提高校园文化底蕴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管理经验丰富的何成林校长有着深刻的体会:我们用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师生行为,提高了校园文化底蕴,促进了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办学思路指引文化方向。办学伊始,学校整体规划,制订了 “配套建校、文化美校、规范立校、特色兴校、改革强校、科研活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 “狠抓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学科研,推进素质教育,充实活动载体,促进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确定了 “为每一个家庭提供最佳的服务,让每一个
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建特色学校,建快乐学校”的办学目标。正确的办学思路为学校校园文化
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文化制度促成良好校风。在隽水寄宿小学,教师一律穿西装打领带,配证上岗,端庄大方;学生统一穿校服,戴安全帽、红领巾、学生证;花坛旁,一群学生围着老师正在亲切交谈着,那么和谐,那么温馨,这一切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分管校园文化建设的杜校长告诉我: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制订了《隽水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师生文明行为“十不准”》、《隽水小学少先队员十个良好习惯》、《隽水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综治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学校文化工作有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各部门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积极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工作。健全的文化制度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且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学校广泛开展了“文明班级、寝室、路队”、“十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建立普通话监督岗,人人讲普通话;编写校本教材《学会做人》、《学会自护》并开展安全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坚持每周二、四、六和每月“1234”的政治业务学习不动摇,每学期派出很多老师赴外学习,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进行了《德育教育》、《寄宿班教学与生活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出版了两本成果专辑,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以公平、民主的管理理念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可以说,校园内每一个人身上都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活力,师生们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积极上进,形成了良好的师风、教风、班风和人人关心校园文化,人人参与校园文化的新局面。
短短五年,隽水寄宿小学的校园文化在积淀,力量在凝聚,个性在凸显,品位在提升。
孩子们说:“在隽水寄宿小学学习开心,生活愉快”。
老师们说:“在隽水寄宿小学工作有压力,但有激情和惬意”。
家长们说:“隽水寄宿小学校园美,老师好,质量高,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我放心,也很满意”。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经过几年的努力,通城县隽水寄宿小学已成为一所花蕾绽放的花园、温馨幸福的家园。目前,学校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争创省级“绿色学校”和“100强”学校而努力
奋斗!
第四篇:浅谈对几类典型罪犯的教育改造(范文模版)
浅谈对几类典型罪犯的教育改造
多年来,通过对罪犯的分类教育,观察、了解、掌握了几 类典型罪犯的恩想状况和行为特征,解决了一些罪犯因思想障 碍问题导致其消极被动改造的问题,下面就谈谈对如下几类罪 犯的改造对策:
一、对新入监罪犯的教育改造。新入监罪犯由于对改造环 境陌生,一般常会产生恐惧、急躁、心灰意冷、无所适从甚至 绝望等复杂的心理。这时。想急于了解、观察监狱的情况,如 怎样改造?怎样减刑?自己是否还可以像以前社会上那样逍遥 自在,受人抬举等等。于是便开始多方打探、在他人的纵容下 故意试探监规制度等。为此,我们紧抓新入监罪犯的共性特征 和心理特点,及时进行扎实的入监教育、岗前培训,服刑指导 等,让罪犯明确认罪服法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劳动改造的必要 性及目的、遵守监规纪律、踏实改造与考核减刑的直接关系等 关键性问题,并要加强监规纪律的学习,从严要求,击退新入 监时的傲慢气焰,重点突出行为规范矫治,使新入监罪犯能遵 守监规、服从管理、情绪稳定、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消除幻 想,充满自信的去投入改造,用很短的时间调动新入监罪犯的 改造积极性。民警需要做的下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全面了解每名 罪犯的基本情况、真实想法。通过采取逐人谈话教育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渠道观察了解这部分罪犯的情况。较准确的掌 握这类罪犯的性格及行为状况、犯情动态和存在的问题,拟定 谈话提纲,做好充分准备,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才可使前期 的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后期改造目标更明确。也可使新入监罪 犯的抗改心理得以收敛,改造动力有所增强,继而过渡到改造的稳定期。如罪犯买××,原判三年,刚入监时,他听别的罪 犯说原判三年减刑无望,于是不求踏实改造,只是浑天度日,后经警察谈话消除疑虑,现改造表现积极。
二、对刑期大、失去改造信心的罪犯的教育。此类罪犯自
感刑期漫长,离“新生”遥不可及,或由于年龄偏大,感到自 己没有活着走出监狱的可能性,于是失去改造的信心,这类罪 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易形成一种连锁式的心理恶性反应。对 这类罪犯的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典型弓I路法,即找到与他情 况类似,改造成绩突出的罪犯作为教育开导的鲜活事例,安排 他们彼此谈心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刑期与年龄,个人与改 造的关系,并从他人的改造经历中吸取精神动力,实际工作中 可以将这项活动深入到改造的每个场所,即可使这类人受到启 发和鼓舞,又可教育一片。除此之外,民警还可以采用亲情帮 教的方法,强化教育效果。还可以联系罪犯的亲属、子女,通 过会见、通信等形式,进行亲情安慰规劝,促使其逐渐转化。
三、对不认罪服法罪犯的教育。罪犯不认罪服法,一般有
下列几种情况:(一)受侦审阶段被告人侥幸心理的影响,陷 入处处为自己开脱辩护的心理怪圈而不认罪;(二)真正不懂 法而造成的不认罪;(三)案情的事实调查确实没有搞清楚,证据不够确实充分而造成冤假错案;(四)事实清楚、证据确 实充分,但与相类似的案件相比,量刑畸重而不服法。对此,在处理这类罪犯的问题时,民警首先要熟读判决书,通过谈话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根据罪犯的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若罪犯是属于潜意识的思想问题的,可根据案情,结合 法律攻其心,并让该类罪犯采取与被害人进行角色换位,站在 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以戳穿这类罪犯自私和狡辩的心理,然后
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属于确实不懂法而造成不认 罪的,要结合案情所涉及的法律条文,法律解释和相关的法律 规定,像给学文言文的学生讲课一样,逐字逐句、口语化向他 们解释清楚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的含义,然后根据情节确定该 案的性质和试用的条款,直到完全弄明白为止。如罪犯李×x,合伙为别人催款讨债,从债务人身上夺走现金150多元,自己 一直认为是债主请他去讨债,夺回来的钱本就属于债主的,怎 么算抢劫债务人呢?对此罪犯经过耐心的讲法,他才逐渐明白 自己确实犯了法。属于冤假错案的,先向律师、法官请教,对 确有疑点,通过合法程序,将自己的看法、观点寄给原判法院 共同讨论。因此,做这类罪犯的思想工作,要赞同罪犯申诉。对属于量刑有异议的,从判决书中找出案件情节的关键性环节,结合刑法中减轻、从轻、从重、加重、从犯、主犯、胁从犯、教唆犯等法律范畴的界定,来权衡量刑问题,如罪犯张××,现年30岁,平凉人,盗窃,原判15年,认为自己有主动交待 余罪和揭发他人犯罪之动,为什么不从轻量刑,为此结合量刑 的法律条文依据和判决中予以考虑从轻的事实表述,进行对等 计算,使他终于清楚地意识到坦白表现确实得到了政府在执法 中的兑现。
四、对家庭极度困难争发生重大变故罪犯的教育。家庭极
度困难的罪犯,一般表现为焦虑不安、牵挂家庭、多愁失眠、改造消极、情绪不稳。对这类罪犯改造当务之急就是要缓解其 家庭困难状况或通过分散其注意力,使他们从思想上淡化或忘 掉家庭的困难境况。如罪犯赵××,曾以监狱的民义向该犯所 在地的司法局、政府发函,经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后相应地给予 了救济,解决了该犯家庭的燃眉之急,对稳定该犯的思想情绪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有些问题靠相关部门难以解决的,监区 或分监区通过监狱职能部门应及时和罪犯家属取得联系,反馈 该犯目前的思想压力,劝其家属不要将家庭问题带到监狱,并 告诫家属:渴求让一个失去自由的罪犯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能 的,只能无形中增添新的压力和烦恼,很不利于服刑人员的改 造。对上述困难家庭的罪犯,我们要多安慰、多开导、多关心,利用逢年过节的机会,多给些慰问品,从物质方面给予奖励,可以激发困难家境出身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使其对党和政 府产生感激之情,从而积极地投身改造。
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罪犯,一般表现为痛不欲生,脑子空
白,行为精神失常。得知他们的重大变故后,分管干警不宜立 即去谈,否则会适得其反,导致其烦躁情绪的升华。这时,该 犯需要的是安静,我们只能先简单的询问情况,表示关切和同 情。同时要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其休息,整理思绪,并要安排包 夹人对其包夹,等该犯情绪平稳,痛苦感稍有缓解后,再不失 时机地对其谈话、开导,让其在无力挽回的实施面前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从生产、休息、奖励方面给予照顾,使这类罪犯 从另一方面感受到温暖,减少刺激,使其心理形成正负抵消而 趋于平衡的状态,以渡过危险期。
总之,罪犯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伪装性、破坏性、对抗性和反改造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 监狱民警教育转化罪犯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艰巨性。所以,如何从工作中摸索、总结并积累其转化改造的经验,这就要创 新教育手段,完善教育方法,以便为更加有效地做好新时期罪 犯教育改造工作服务。
第五篇:金沙县廉政文化建设典型材料
健全机制 创新载体 搭建平台 扎实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纵深发展
中共金沙县纪委、金沙县监察局
(2011年6月27日)
近年来,金沙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以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金沙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着眼于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引领、导向作用,注重建设、注重基层、注重创新,着力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不断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积极营造廉政文化的社会舆论和氛围,扎实推进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一、健全体制机制,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我县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融入反腐倡廉建设、宣传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组建领导机构,纪委书记任组长,10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实现由纪检监察机关跳“独角戏”到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合唱”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廉政文化建设各项任务分解
到10个牵头单位和20个配合部门,充分运用“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机制,并将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促进廉政文化有序开展。
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召开专题会议就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列入财政经费预算,近三年来,我县用于廉政文化建设各项活动的经费达100万余元,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地方特色 一是抓少数民族廉政歌曲唱和创。2007年元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我县在开展“廉政文化示范村”活动中新化乡少数民族文艺演出队演唱廉政歌曲的图片后,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作了“少数民族唱廉政歌曲有优势,请贵州省纪委狠抓一下唱和创”重要批示。我县以此为契机,组织10名专业人员深入8个少数民族乡镇,历时两个月,搜集民歌、儿歌、山歌、秧歌、芦笙、月琴、口玄、唢呐等反映少数民族风情文艺曲调182种,整理编辑为《贵州省金沙县民族民间廉政文艺创作歌曲汇编》,印发500册到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学唱、教唱、传唱。2007年底,在参加毕节地区组织的廉政文艺汇演中,我县演出的少数民族廉政歌曲《共建和谐享安乐》和《光明的好前程》均获得二等奖。我县由此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汉”双语、“苗汉”双语演唱廉政歌曲品牌,多次成功举办全县少数民族廉政文艺汇演。
二是实施“百千万”工程。2008年,为提高廉政文化影
响力,扩大廉政文化覆盖面,我县开展征集、评选廉政警示格言警句、诗词等活动,聘请全县50名书法家书写两百余幅作品,赠送给两百名县级和科级领导干部。组织人员将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作风编写为便于诵读的《千字文》,印刷1200册,发给10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学习。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和廉政文化进农村演出活动50余场,组织万名基层干部和群众观看。2009年,我县创作涵盖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和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内容的《倡廉谣》读本,印发12000万余册给全县26个乡镇、84个县直工作部门和247个村(居)的万名干部、群众学习,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我县编印《千字文》的做法得到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作了“作法值得肯定”的批示。
三是创建“廉政夜校”。2009年以来,为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廉洁从政和依法行政意识,我县依托乡镇老年大学,创办乡镇“廉政夜校”26所,村级“廉政夜校分校”21所。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和县委党校等部门领导担任教员,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每季度讲一次廉政党课,作一次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和“三前”(重要节日前、重大项目开工前、领导干部任职前)廉政教育。课程涉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地、县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历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预防职务犯罪、法律法规等内容。几年来,共有4000余名乡、村干部接受教育,上课
达3万个学时,刊出学习专栏600余期。通过“廉政夜校”的开展,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中国纪检监察报》、《党风廉政建设》、《中国监察》、《贵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均对我县开展“廉政夜校”的做法进行刊载肯定。
三、创新“六进”载体,拓展廉政文化覆盖范围 一是廉政文化进机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主题,将廉政文化融入机关文化建设,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关、地位观、利益观为核心。几年来,先后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25场次、警示教育50场次,参与的机关干部达2500人次。通过开展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使机关干部在文化熏陶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效能意识。我县机关干部以《廉政准则》编排的廉政小品《金项链》参加全省廉政戏曲小品大赛,获三等奖。
二是廉政文化进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清风家园” 为主题,先后组织春节广场廉政文艺演出、廉政故事大家讲、廉政歌曲大家唱等系列活动,社区居民参与人数达8万人次。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增强廉洁、诚信、守法意识,激发他们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社区人文环境,增强社区和谐。
三是廉政文化进学校。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把廉洁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开设廉政文化课、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等课程,同时,组织开展唱响廉政歌曲、廉政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扎实推进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小手牵大手”等多种文艺形式,传播廉洁知识,弘扬廉洁精神,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
四是廉政文化进农村。以“树清廉村风,创和谐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廉洁意识为重点,以引导农民建立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决策机制为着眼点,以解决和维护农民合法利益为切入点,开展争创文明村、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系列活动,创建廉政文化示范村10个,组建88个村级廉政文艺宣传队开展演出活动5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20万人次。通过组织创作、演出农民喜闻乐见的廉政文艺节目,提高基层干部法纪意识和群众观念,增强群众崇尚廉洁意识。
五是廉政文化进企业。以“诚信廉洁,依法经营” 为主题,重点加强企业领导人员依法经营、廉洁从业教育,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意识教育和勤俭办企业教育。先后在金沙回沙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廉政知识讲座、廉政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廉洁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企业增效。
六是廉政文化进家庭。以“廉洁家风,健康文明”为主题,结合创建文明家庭,积极开展发送廉政短信、签订家庭助廉责任书、赠送廉政语音等多种形式的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的优秀文化传统,把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净化家庭环境,树立良好家风,为增强党员干部及其家庭成员抵御腐败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幸福感。
四、夯实教育基础,搭建廉政文化传播平台
一是借助传媒丰富廉政文化传播方式。近年来,我县在县电视台和《今日金沙》分别开设“廉政建设”和“警示教育”专栏,播放先进人物电视剧和警示教育片100余部,刊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动态新闻300余条、反面典型案例38例。在县文联主办的《鼓楼文艺》开辟“廉政故事”和“廉政诗词”专栏,刊载古代廉政故事100余篇、廉政诗词200余首。同时,借助农村远程教育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开设《清风廉政》专题栏目,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实现了宣传和教育两者有机统一。此做法得到时任省纪委书记王正福同志作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好形式,希望各地学习借鉴”批示。
二是建立“五大基地”巩固廉政文化传播方式。我县投资20万元在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岩孔镇板桥村建立“廉政文化示范家园”,建设1公里的廉政文化长廊和五大展厅,每年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在县看守所建立“预防岗位腐败”警示
教育基地,已组织县直重点部门、重点岗位300多名领导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参观服刑人员改造场所,听取违法人员忏悔、现身说法;在县检察院建立“法纪法规教育基地”,受教育的科级干部和公职人员达800人次;在县委党校建立“廉政理论教育基地”,开展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教育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20期,县委领导作专题辅导20场次,1300多名干部受到教育;在后山乡钱壮飞烈士事迹陈列馆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县、乡、村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共5000余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40余次。
几年来,虽然我县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和提高。一是在充实廉政思想内涵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深化廉政理论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县将进一步整合廉政文化的社会资源,提高廉政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内容、载体、平台、抓手、重点上下功夫,以更高的标准,更扎实的作风,力争进一步取得廉政文化建设新的成效,为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