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常用材料

时间:2019-05-13 13:3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设计常用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设计常用材料》。

第一篇:机械设计常用材料

机械设计常用材料 1、45——优质碳素结构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

主要特征: 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小型件宜采用调质处理,大型件宜采用正火处理。

应用举例: 主要用于制造强度高的运动件,如透平机叶轮、压缩机活塞。轴、齿轮、齿条、蜗杆等。焊接件注意焊前预热,焊后消除应力退火。

2、Q235A(A3钢)——最常用的碳素结构钢。

主要特征: 具有高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冷冲压性能,以及一定的强度、好的冷弯性能。

应用举例: 广泛用于一般要求的零件和焊接结构。如受力不大的拉杆、连杆、销、轴、螺钉、螺母、套圈、支架、机座、建筑结构、桥梁等。

3、40Cr——使用最广泛的钢种之一,属合金结构钢。

主要特征: 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度及低的缺口敏感性,淬透性良好,油冷时可得到较高的疲劳强度,水冷时复杂形状的零件易产生裂纹,冷弯塑性中等,回火或调质后切削加工性好,但焊接性不好,易产生裂纹,焊前应预热到100~150℃,一般在调质状态下使用,还可以进行碳氮共渗和高频表面淬火处理。

40CR属于低淬透性合金调质钢,一般调质使用,比45#钢要好点,做要求不是很严的轴类件,也可以热处理后表面处理做齿轮,一般做轴退火后800度保温5小时淬火,用油淬,然后520度保温80分钟用水或者油快冷回火

应用举例:调质处理后用于制造中 速、中载的零件,如机床齿轮、轴、蜗杆、花键轴、顶针套等,调质并高频表面淬火后用于制造表面高硬度、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轴、主轴、曲轴、心轴、套筒、销子、连杆、螺钉螺母、进气阀等,经淬火及中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中速冲击的零件,如油泵转子、滑块、齿轮、主轴、套环等,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低冲击、耐磨的零件,如蜗杆、主轴、轴、套环等,碳氮共渗处即后制造尺寸较大、低温冲击韧度较高的传动零件,如轴、齿轮等。

4、HT150——灰铸铁

应用举例:齿轮箱体,机床床身,箱体,液压缸,泵体,阀体,飞轮,气缸盖,带轮,轴承盖等5、35——各种标准件、紧固件的常用材料

主要特征: 强度适当,塑性较好,冷塑性高,焊接性尚可。冷态下可局部镦粗和拉丝。淬透性低,正火或调质后使用

应用举例: 适于制造小截面零件,可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如曲轴、杠杆、连杆、钩环等,各种标准件、紧固件6、65Mn——常用的弹簧钢

应用举例: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做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冷卷螺旋弹簧,卡簧等。7、0Cr18Ni9——最常用的不锈钢(美国钢号304,日本钢号SUS304)

特性和应用: 作为不锈耐热钢使用最广泛,如食品用设备,一般化工设备,原于能工业用设备

8、Cr12——常用的冷作模具钢(美国钢号D3,日本钢号SKD1)

特性和应用: Cr12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冷作模具钢,属高碳高铬类型的莱氏体钢。该钢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和良好的耐磨性;由于Cr12钢碳含量高达2.3%,所以冲击韧度较差、易脆裂,而且容易形成不均匀的共晶碳化物;

Cr12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多用于制造受冲击负荷较小的要求高耐磨的冷冲模、冲头、下料模、冷镦模、冷挤压模的冲头和凹模、钻套、量规、拉丝模、压印模、搓丝板、拉深模以及粉末冶金用冷压模等

9、DC53——常用的日本进口冷作模具钢

特性和应用: 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日本大同特殊钢(株)厂家钢号。高温回火后具有高硬度、高韧性,线切割性良好。9用于精密冷冲压模、拉伸模、搓丝模、冷冲裁模、冲头等

10、SM45——普通碳素塑料模具钢(日本钢号S45C)

一、材料代号的统一

1.一般结构用钢:Q235

2.轴类零件:S45,SKD11,SUJ2等,推荐使用标准镀硬铬棒45钢,或SUJ2(轴承钢)

3.铝合金材料:AL5052,AL5056,AL6061,AL6063,4.不锈钢材料:SUS304,SUS316

5.非金属材料:POM,尼龙,MC尼龙,优力胶,铁氟龙,电木

6.其它金属材料:黄铜,紫铜,铬铜,二、表面处理

1.镀锌:用于一般钢零件,板件

目的、特长:防锈、低价格,但外观不好

2.镀化镍:用于钢,不锈钢,铜,铝合金

目的、特长:防锈、高价格,耐腐蚀性提高

3.镀硬铬:用于钢,铜,黄铜

目的、特长:有光泽外观,耐腐蚀性良好

4.发黑处理:用于钢

目的、特长:外观良好,价格低,处理时间短 5.阳极氧化:用于铝合金,分为本色和黑色

目的、特长:防腐性,耐磨性,耐热性较好,无导电性,三、钢铁材料的热处理

1.轴的调质

2.零件表面或整体淬火,渗碳淬火,渗氮,碳氮共渗,氮化

3.硬度的标示:以洛氏硬度标注,代号HRC~

第二篇:机械设计大题

1.键和花键的应用和特点

平键:特点:结构简单,对中性好,装拆,维护方便。

应用:用于轴径大于100mm,对中性要求不高且载荷较大的重机械中

花键:承载能力强,导向性好,对中性好,互换性好,加工复杂,成本高。应用:主要用于定心精度高、载荷大或经常滑移的连接(飞机,汽车,拖拉机,机床制造)。

2.摩擦型带的弹性滑动

1)由于拉力差引起的带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滑动现象——弹性滑动 2)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是带传动的固有特性。

(∵ 只要带工作,必存在有效圆周力,必然有拉力差)3)速度间关系:v轮1>v带>v轮2。

量关系→滑动率ε表示:v1v2100%1~2%

v传动比iv1D1n1601000

v2D2n2601000n1D2Dn或n2(1)11 n2D1(1)D24)后果:a)v轮2

3.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轮齿折断、齿面磨损、齿面点蚀、和齿面胶合,塑性变形 4.滚动轴承的基本概念

滚动轴承室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中机械元件

5.轴系的轴向固定

常用的轴向固定有两种,一是双支撑单向固定(两端固定式),二是单支撑双向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1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某轴由一对代号为30212的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其基本额定动载荷C = 97.8 kN。轴承受 径向力R1= 6000N,R2 =16500N。轴的转速 n =500 r/min,轴上有轴向力FA = 3000 N,方向如图。轴承的其它参数见附表。冲击载荷系数fd = 1。求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

一传动装置的锥齿轮轴用一对代号为30212的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布置如图。已知轴的转速为1200r/min,两轴承所受的径向载荷R1= 8500N,R2 =3400N。fd = 1,常温下工作。轴承的预期寿命为15000小时。试求:1.允许作用在轴上的最大轴向力 FA 2.滚动轴承所受的轴向载荷 A1、A2

图示为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低速轴,用一对型号为6308 轴承支承,已知:齿轮分度

圆直径d = 400 mm,齿轮上的圆周力Ft = 8000 N,径向力Fr = 3000 N,轴向力Fa = 2000 N,载荷平

稳。试求:

1)

1、2 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1、P2; 2)两轴承的寿命之比 Lh1/Lh2。

解:支反力:R1H = 250 N,R1V = 2000 N,R1 = 2016 N R2H = 3250 N,R2V = 6000 N,R2 = 6824 N 轴承1:R1 = 2016 N,A1 = 0 N,P1 = R1 = 2016 N 轴承2:R2 = 6824 N,A2 = Fa = 2000 N,P2 = fd(X2 R2+ Y2 A2)=(0.56×6824 + 1.53×2000)= 6881 N 载荷比:P2/ P1 = 6881/2016 = 3.41 寿命比:Lh1/Lh2 =(P2/ P1)3 = 39.65 1,某轴用一对30310 轴承支承,轴承径向载荷R1 = 8000 N,R2 = 2000 N,轴上有轴向载荷 Fa1 = 2000 N,Fa2 = 1000 N,工作转速n = 350 r/min,常温下工作,有中等冲击,试计算轴承的寿命。

解:查表得到30310 轴承:C = 122 kN,Y = 1.7,e = 0.35,S = R/(2Y)。

S1 = 8000/3.4 = 2353 N,S2 = 2000/3.4 = 588 N,FA = Fa1 -Fa2 =1000 N(方向同Fa1)A1 = S1 = 2353 N,A2 = S1 + FA = 2353 + 1000 = 3353 N 取:fd = 1.5 A1 / R1<e,P1 = 1.5R1 = 12000 N,A2 / R2<e,P2 = 1.5(0.4×R1 +1.7×3353)= 9750 N L10h = 108403 h

2.图示为深沟球轴承的载荷P 与 寿命L 的关系曲线,试求: 1)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 2)若:P = 0.1C,n = 1000 r/min,L10h = ?、因为轴承寿命L = 1(106 转)时承受的载荷为基本额定动载荷C,由图查得:C = 4500 N,∵ P = 0.1C,n =1000 r/min,3.一齿轮减速器的中间轴由代号为6212 的滚动轴承

支承,已知其径向载荷R = 6000 N,轴的转速为n = 400 r/min,载荷平稳,常温下工作,已工作过5000 h,问: 1)该轴承还能继续使用多长时间?

2)若从此后将载荷改为原载荷的50%,轴承还能继续使用多长时间? 解:依题意:P = fd R = 6000 N 查得:C = 36800 N,1)可以继续工作时间:9613-5000 = 4613 h 2)改为半载可以继续工作时间:4613×23 = 36904 h

例3-1 如图所示,用8个M24(d1=20.752 mm)的普通螺栓联接的钢制液压油缸,螺栓材料的许 用应力[σ ] =80 MPa,液压油缸的直径D =200 mm,为保证紧密性要求,剩余预紧力为QP′ =1.6F,试

求油缸内许用的的最大压强Pmax。

依题意: Q = QP′ + F =1.6F + F = 2.6F 由: 2.6F = 20814,解得:F = 8005 N 汽缸许用载荷: FΣ = z F = 8F = 64043 N

例3-6 图示的夹紧联接中,柄部承受载荷P = 600N,柄长L=350mm,轴直径db =60mm,螺栓 个数z =2,接合面摩擦系数f = 0.15,螺栓机械性能等级为8.8,取安全系数S=1.5,可靠性系数Kf = 1.2,试确定螺栓直径。

例3-5 如例3-5 图1 所示螺栓联接,4 个普通螺栓成矩形分布,已知螺栓所受载荷R = 4000 N,L=300mm,r=100mm,接合面数m =1,接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f = 0.15,可靠性系数Kf = 1.2,螺栓的许用应力为[σ ] =240MPa,试求:所需螺栓的直径(d1)。、求得螺栓小径d1:

例 3-7 图示为一圆盘锯,锯片直径D =500 mm,用螺母将其压紧在压板中间。如锯片外圆的工 作阻力F t= 400N,压板和锯片间的摩擦系数f = 0.15,压板的平均直径D1=150mm,取可靠性系数Kf =1.2,轴的材料为 45钢,屈服极限σ S =360MPa,安全系数 S=1.5,确定轴端的螺纹直径。

3-52.在图示的汽缸联接中,汽缸内径D = 400mm,螺栓个数z =16,缸内压力p 在0~2 N/mm 之间变化,采用铜皮石棉垫片,试确定螺栓直径。

3-51.如题3-51 图所示,用6 个M16 的普通螺栓联接的钢制液压油缸,螺栓性能为8.8 级,安全系数 S = 3,缸内油压p =2.5N/mm2,为保证紧密性要求,剩余预紧力QP′ ≥1.5F,求预紧力QP 的取值范围。(端盖与油缸结合面处采用金属垫片)

3-53.图示为某减速装置的组装齿轮,齿圈为 45 钢,σ S = 355MPa,齿芯为铸铁 HT250,用 6个8.8 级M6 的铰制孔用螺栓均布在D0=110mm 的圆周上进行联接,有关尺寸如图所示。试确定该联接传递最大转矩Tmax。

3-54.如题3-54 图所示支架,用4 个普通螺栓联接。已知:R = 4000N,L = 400mm,b = 200mm,每个螺栓所加的预紧力QP = 3000 N,设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相等,求螺栓所受的总拉力Q 和剩余预紧力QP′。

例7-6 一对闭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z1= 25,z2 = 75,m = 3 mm,φ d = 1,小齿轮的转速 n=970r/min。主从动轮的[σ H ] 1 = 690 MPa,[σ H ] 2 = 600 MPa,载荷系数K = 1.6,节点区域系数ZH = 2.5,2材料弹性系数ZE = 189.8 MPa,重合度系数Zε =0.9,是按接触疲劳强度求该齿轮传动传递的功率。

解:由已知条件:u = z2 / z1 = 75/25 = 3

d1 = m z1 = 3×25 = 75 mm

b =φd d1 = 1×75 = 75 mm 因为大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较低,故按大齿轮计算承载能力:

齿轮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为:

7-62.题7-62 图所示为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高速级与低速级的传动比相等 u1 = u2 = 3,低速级的齿宽系数为高速级的1.3倍,齿轮材料均为45 钢,小轮均调质处理,大轮均正火处理,其许用应力为:1 轮:[σ H ]1 = 590 N/mm2;2 轮:[σ H ] 2 = 490 N/mm2;3 轮:[ H ] σ 3= 580 N/mm2;4 轮:[σ H ] 4 = 480 N/mm2;两级齿轮的载荷系数K、ZE、ZH、Zε 均相同,其中高速级已根据接触强度算得d1 = 75mm,若使两对齿轮等接触疲劳强度,问低速级小齿轮直径d3 应为多少?

解:两对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相等的条件为:接触强度的安全系数相等。可以写为

7-65.有两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材料、热处理方式都相同,第A 对:mA = 2mm,zA1 = 50,zA2 = 150;第B 对:mB = 4mm,zB1 = 25,zB2 = 75;其齿宽b、小轮转速n1、传递功率P 也相等。按无限寿命考虑,试分析那对齿轮的接触强度高,那对齿轮的弯曲强度高。

解:依题意:两组齿轮中,每个齿轮的许用应力都相等,只需比较其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大小来分析强度的高低。1)比较接触强度

因两对齿轮的传动比以及齿宽相等,可以通过中心距(或齿轮直径)的大小比较两对齿轮的接 触应力。

两对齿轮的中心距相等,说明在相同的载荷下,接触应力一样。又因为两者许用接触应力一样,所以接触强度相等。2)比较弯曲强度

在中心距和齿宽以及所受载荷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模数的大小比较两对齿轮的弯曲应力,A 对齿轮模数较小,弯曲应力较大,B 对齿轮模数较大,弯曲应力较小。所以,A 对齿轮弯曲强度较低,B 对齿轮弯曲强度较高。、例7-8 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如图所示,齿轮1主动,n1=960 r/min,转向如图,传递功率P = 3 kW,已知:m = 4mm,z1=28,z2 = 48,b =30mm,φ R =0.3,α = 20°,试求两轮所受三个分力的大小并在图中标出方向。

例7-9 图示圆锥—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齿轮1主动,转向如图,锥齿轮的参数为:模数m=2.5mm,z1=23,z2 = 69,α = 20°,齿宽系数φ R =0.3;斜齿轮的参数为:模数mn=3mm,z3=25,z4=99,α n = 20°。试:(1)标出各轴的转向;

(2)为使Ⅱ轴所受轴向力较小,合理确定3、4轮的螺旋线方向;(3)画出齿轮2、3 所受的各个分力。

(4)为使Ⅱ轴上两轮的轴向力完全抵消,确定斜齿轮3的螺旋角β3(忽略摩擦损失)。

7-61.图示为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高速级: mn1 =2 mm,z1= 20,z2= 80,β1 =13°,α = 20°,低速级:mn3 = 3 mm,z3= 25,z4= 75,β 3 =12°,α = 20°,齿轮 1 为右旋,n1 = 960 r/min,转向如图,传递功率P1= 5 kW,忽略摩擦损失。试:

1)在图上标出Ⅱ、Ⅲ轴的转向;2)合理确定(在图上标出)各轮的旋向;

3)确定2、3 轮所受各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4)计算β3 取值多大才能使Ⅱ轴不受轴向力。解:1)各轴的转向如题7-61 解图所示。

2)

2、3轮为左旋、4轮为右旋,如图所示。

Fa3 = Ft3 tanβ = 4022× tan12° = 855 N Fr3 = Ft3 tanα n / cosβ 3 = 4022× tan 20° / cos12° =1496 N 4)为使Ⅱ轴不受轴向力,必须:|Fa2|=|Fa3|根据: Fa2 = Ft 2 tan β1Fa3 = Ft3 tan β 3 得到: 2 tan 1 = Ft β Ft3 tanβ 3 即:

忽略摩擦损失:T2 = T3,Ft2 = 2T2/d2,Ft3 = 2T3/d3则:

将上式整理得到:

第三篇:机械设计工程师

机械设计工程师简介

纠错

岗位职责

分类 机械类

机械设计工程师

可以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结构类

结构设计工程师:熟悉家电类、工具类产品(包括手机外壳、吸尘器、电饭煲、豆浆机、榨汁机、电钻、打草机、剪枝机、电锯等产品)生产通用要求及工艺流程 ;熟练使用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及AutoCAD等机械设计软件;熟悉注塑工艺,精通模具设计及模具制作工艺知识。工作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1、负责机械加工类、家电类、工具类产品的结构设计,包括外部、内部结构及工装设计,使产品符合可靠性、可生产性、可维修性和成本的要求;

2、根据市场、生产的需要,对产品的设计提出改进方案并及时执行;

3、实施产品的结构件的可靠性实验,并做好零部件的评估和验证工作及产品结构风险分析;

4、及时完成相关的设计技术文档。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根据生产纲领和总体设计的要求,对车间的生产工艺、设备、人员、部门设置、物料需求和流动、设备布置等各项问题做出正确的决定,计算工艺投资,并对车间建筑、供电、供热、供水、动力、排水及车间内外环境治理等设计提出合理要求,保证设计的完整和协调。工艺设计在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工厂的规模、投资和建成后生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效益的好坏。工艺人员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设计知识,是做好工艺设计的关键。在机械工厂设计中的工艺专业,是众多专业中的“主导专业”,是最先和业主接触的专业之一,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项目产品的生产、使用和要求。工艺专业对项目的整体性具有比较完整的构想,由此也被称为“龙头专业”。工作要求

专科毕业 4 年以上(非机械类专业需 6 年),本科毕业 3 年以上(非机械类需5年),机械设计工程师

其中必须有 1 年以上在生产、科研企业工作经历,同等学历者需有 15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所谓“机械类专业”是指在大学中学过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四门课程的专业。工程师资格需要申报并评定后,取得相应助理级、中级、高级工程师资格

第四篇:一般机械设计思路

一般机械设计思路

以我们提出的工作台设计为例

A 分析功能要求和附加要求

功能要求:运动参数和精度参数

运动参数:行程大小、行程分辨率和定位精度(行程分辨率+机构精度)

直线25mm;?建议30%~60%定位精度;0.002mm;

精度参数:定位精度、反向间隙、运动精度、单部件形位公差、机构复合的形位公差等

0.002mm;直线度0.002mm(突变小于0.05um);没有机构复合的形位公差

附加要求:承载能力、刚度和外形尺寸等

20KG;刚度20KG小于0.1um; 对外形尺寸没有要求

B 结构选型

支撑:

滑动导轨(平平;平山;山山);

圆直线导轨

方直线导轨

专用直线导轨(自制直接滚珠)

基准平面专用导轨

驱动:

皮带、链轮、齿轮

丝杆或滚珠丝杆

C结构设计

方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杆

基座(底座,动板)形式、尺寸、是否干涉

方直线导轨的定位安装(底座,动板)形式、尺寸、是否干涉

滚珠丝杆的的定位安装(即主轴:短跨距:两端限位;长跨距:一端限位,一端游动;中跨距?)(底座,动板)

长跨距:一端限位,一端游动;

光栅、磁栅

基本零位开关、限位开关等

D 动力设计

电机的功率和安装(联轴节)

第五篇:机械设计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到启迪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篇1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

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

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篇2

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了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自己深刻感受到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背负恶劣的天气所付出的决心与毅力!

也许自己太过于执着,从设计开始就落在大家的后面。不过还好,很快就将基本的与整理出来,不至于远离大家的进度。有些结构设计上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那样设计。看来自己学的东西太少了!

感觉设计对我们这些刚刚入门(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门外汉)就是按照条条款款依葫芦画瓢的过程,有的时候感觉挺没有劲的。反正按照步骤一定可以完成设计任务,其实不然。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必须靠我们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去取舍。就拿电动机型号选择来说,可以分别比较几种型号电动机总传动比,以结构紧凑为依据来选择;也可以考虑性价比来选择。前者是结构选择,后者确实经济价格选择。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两条路,如何将两者最优化选择才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的。

通过这次的设计,感慨颇多,收获颇多。更多的是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书本知识以及个人素质与品格方面。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也希望老师对于我的设计提出意见。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篇3

从三月到6月,从春初到夏末;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从第一周15周;从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到各种轴承的概念,从凸轮到蜗杆;在这段平淡无奇又且行且珍惜的岁月里,我怀着欣喜又失落的心情,结束了我的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也结束了我的大二生活。在这段短暂的大二下的学期中,我学习的课程并不多,包括体育在内也就10门,英语免修了,还有5门是选修课程,也这是说我的专业课程只有3门,但不局限与这个学期,就拿在整个大一,大二中的所以学习的所有课程中来说,这门课程却成为了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课程之一,不单单是因为有一个漂亮,爱打扮的老师,更因为这比较不一样的上课方式,也就是通过上讨论课的方式教学,通过每个人的参与和自己学习,然后再课堂上去象老师一样讲解,分析,然后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但是由于自己的不能待在电脑面前的强迫症,这个环节我没有参与太多,也没有好好准备,很是遗憾。

但这种新疑又活跃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教学方式上的一大突破,也让我们学习知识有了一个更加深刻有效的途径。老实说我不是一个太爱学习的人,至少在我的专业知识方面,我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从补报被录取到这个专业开始,我甚至都因为不是自己的选择而一直反感这些东西。完全没有心思静下心来学习,但当生存是规则不是我的选择,我也就只能含着眼泪,飘飘荡荡跌跌撞撞的象前走着了。但通过这些课程,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了解后,我发现这个方向同样有着很深的学问,同样有着很多方向值得自己去学习。机械这门学同样在生活中扮演着重大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学习这方面的人也同样能通过这些知识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不是我以前一直想象中的脏、累、苦,没前途这样的肤浅方面而因此纠结不已。

就好像我们三一重工的湖南娄底大哥,梁稳根,就是我们的偶像呢。相对与在这门课程上有什么太大收获,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段历程让我对生活,对方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吧。在这大部分人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大学里,我个人觉得有所觉悟是很珍贵的吧,有所觉悟才明白自己该走的路,才能有着持续不断的动力,就象搓一条麻绳一样,一个环一个环节的搓好,这段路也就自然而然到了尽头。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篇4

作为高频电子的老师,高频基础实验可以说算得上是让学生一次崭新的实验尝试。比如说:新奇,原则性强等等,学生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熟悉,喜欢,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算起来虽只让学生做了六次实验,仅仅只是初步接触,当却感觉学生学到了不少东西。一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觉得要做好高频电子实验,需要意识到如下几点:

1、充分的预习是必要的。以往做电子技能实训与考核实验台电工实验时学生往往只看一下步骤,原理一带而过。这样做实验时便会吃大亏。一般在实验前得花上一个小时去预习。这样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2、需要预先对结果进行预测,至少在碰到问题时会合理的去分析问题。之所以会这样说也是有血的教训的,由于某个学生对过程中一个问题视而不见,导致出现了重做的悲惨命运。

3、对一些实验注意事项要在意。这里可不是说我弄坏了什么东西,而是基于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水火无情,电更无情。可能是由于我的原因吧,我每次让学生实验时,似乎对学生很不放心,可谓事必躬亲,再三叮嘱,这也有一个好处:试验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而且安生性也大大增加了。

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总结问题。通过这段时间的高频电子实验,学生能够掌握高频电子的一些基本理论了。比方说lc谐振电路,频带的展宽等。让学生了解到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试验仪器便可以将知识运用进生活中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我想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我想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训考核台高频电子实验之所以会在学生中大受欢迎,并被视为学校开放性实验室,与其在实验中和学生走在一起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进这个实验室。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篇5

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设计性实验,我开始时束手无策,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只能通过网络书籍和老师了解一些有关的内容,但正是这样才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设计性实验让我们自主独立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资料搜集与处理信息、交流等活动,从中获得学科、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而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便是这个活动的精髓。

在这次实验中,我有几点感触颇深:

一、改变了我们被动的学习现状,培养我们自主思维的能力。

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必须从根本上保证有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去获取新知,让我们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给我们充分的思维空间去拓展。而正是这次实验活动让我们得到了充足的时间去设计、讨论实验的各个项目和各种细节,有许多方式帮助我们去设计整个实验,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自主思维能力。

二、改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了我们的探究能力。

与传统的实验课相比,设计性实验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我们的探究实践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发现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提出一些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问题,让我们亲自去调查研究,亲自去操作体验,从而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观察思考、体验中感悟,得到启迪。

三、培养了我们合作交流能力,让我们懂得了相互谅解的重要。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体谅的重要性。免疫实验的任务十分的重,我们组人员本来就不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是十分的困难,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不能参加部分实验,因此造成剩下的同学要面临更艰巨的任务。我原以为她们会不乐意,但她们却很支持我的工作,还提前完成了实验。这一切让我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让我非常的感动。

虽然实验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它给我的东西让我可以收益终生。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篇6

通过钻床钻用夹具设计实训,使我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现在对机械设计只不过是一个初步的了解,这门课程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在这一周短暂的课程设计里,我学会了一些机械设计的最基本的理论,同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设计和计算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也都尽量改正了,虽然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然后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这段时间的不懈努力下,我了解了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与工艺规程的衔接,夹具设计应和工序设计统一

所需设计的夹具绝大多数用于零件加工的某一特定工序。在工艺设计环节中,然后对该工序的设计已要求设计其定位与夹紧方案,因此夹具设计的具体内容应与工序设计保持一致,不能相互冲突。

2)设计时要有整体观念

夹具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定位、夹紧等各种装置在设计前是分开考虑的,设计后期通过夹具体的设计将各种元件联系为一个整体。

3)设计中应学习正确运用标准与规范

对于国家标准的规范要严格要求和执行。夹具设计过程中选择各种功能元件时应注意尽可能选用标准件,减少非标准件的设计制造工作量,降低夹具成本。总体来说,通过这次设计我受益匪浅。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让我体会到了搞设计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老师。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篇7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一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这段时间内,我学习了很多,课本上的知识也得以更好的吸收。在一遍一遍的修改,重新校核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设计一个成品的具体流程以及应该要考虑的问题。

做好一个机械产品的设计,首先要有足够的基础功底。这样能才在设计的过程中,知道有哪些方便是需要注意的,哪些零件应该如何设计。而这些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都息息相关。这次设计,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刚刚开始设计的那几天,仅仅是照搬课本,照着课本上的例题一步一步的对号入座,设计完一遍,只有手酸的感觉。而对每一步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什么功能还是不能够知根知底。具体的思路也不是很明确,但是这段跟无头苍蝇一样的过程也让我学会了一个重要的技能——查阅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是一个设计者最重要的工具。

记得一次在网上看见一个人提了一个有关机械方面的问题,回答的答案都是查手册。不会查手册的都不敢说自己是学机械的。手册提供了我们很多的资料数据,标准化的零件尺寸设计也方便了我们的设计以及零件的通用性。而查阅手册也是每一个机械人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一段时间的设计以后,我的思路也明细起来,机械设计的课本也被我翻得破破烂烂的。但是收获也是非常的明显,比如齿轮,轴的设计过程中计算出的结果应该满足一定的要求,这样减速器的整体结构才能正常的工作。

起初我所计算的齿轮就不符合要求,因此我进行了在一次的重新设计,而此时,轴的设计也已经进行了一半。询问了周围的同学,好多也有这样的问题,修改,设计,校核。不合格,在重复这样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一遍一遍的重复。这样的重复之中,我对于设计的每一步的知根知底,也好好复习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想到这些,觉得那些重复也是值得的。所有的具体尺寸设定后,就是画图的阶段。所有的尺寸设计不合适,在画装配图的时候就会立马体现。而这也意味着再次进行修改直到所有的结构都合理。这次的设计基本上都能够合理的设计出来的,但是其中也还是有部分疏漏。这也是这次设计结果中不不足之处。人在不断的成长进步,这次的设计是一个开始,让我了解了一个设计者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也明确了我今后需要加强的方向。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1.机械设计心得体会简单

2.关于机械设计的心得体会

3.机械设计的求职信

4.机械设计 基础试题

5.机械设计下的论文

6.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7.2017机械设计基础试题

8.《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9.机械设计师个人总结

下载机械设计常用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设计常用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设计复习整理

    1. 对机器的主要要求?使用功能要求、经济性要求、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寿命与可 靠性的要求 2.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一、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机器通常是由原动机、传动系统和工作机三个部分所组成的。 传动系统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的中间装置。它常具有......

    机械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 教案 总学时:64 其中实验学时:12 讲课学时:44,习题课学时:8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第十章:齿轮传动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第十一章:蜗杆传动 第五章:螺......

    机械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教案 第一讲 机械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设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2 了解“机械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 3 了解机械设计学科的最新......

    机械设计求职信

    机械设计求职信 机械设计求职信1 尊敬的领导:您好!当您浏览这一页的时候,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扇大门。感谢您能在我即将踏上人生又一崭新征程的时候,给我一次宝贵的......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1 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设计性实验,我开始时束手无策,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只能通过网络书籍和老师了解一些有关的内容,但正是这......

    机械设计大作业最终

    便携式螺纹千斤顶设计计算说明书 (班级:车辆工程141 姓名:王俊 学号:1608140120 ) 1. 设计任务书 1.1 螺旋千斤顶的原理: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螺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副来实现将......

    机械设计试题

    机械设计考试试题 选择题 1)平面连杆机构中,当传动角较大时,则_______________( ) 1) 机构的传动性能较好 2) 机构的传动性能差 3) 可以满足机构的自锁 4) 机构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