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辅导员要正确评价“80后”
辅导员要正确评价“80后”
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培训 作者:田建国 日期:2009年11月26日
“80后”大学生,即指80年代出生的青年群体。“80后”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用全新理念正确评价“80后”一代,对于
一、正确评价“80后”青年学生
(一)树立基本观点。青年代表国家未来,民族未来和社会发展未来。对青年的态度实际上是对社会发展的根本态度。青年思想发展的基本状况,青年所追求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80后”代群,他们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这次抗震救灾不仅使当代青年一代的精神和灵魂经受前所未有的激荡和洗礼,也直接检验了学校思想教育效果。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以“80后”为主体的青年一代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
(二)“80后”的出色表现。灾难是一所学校。曾几何时,我们曾对 “80后”一代颇为忧虑,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他们,有人用“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也有人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然而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从护卫奥运圣火传递,再到四川抗震救灾,他们正在改变我们的眼光。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危难扑面而来的时候,爱让他们的心更加贴近,责任让他们更加坚强,信念让他们无畏前行。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升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友爱、互助、进步”,他们在展示现代志愿精神;“立足岗位、刻苦学习”,他们在为爱国主义增添理性厚度;“中国加油,汶川加油”,他们在表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80后”开始承担社会责任,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高涨的爱国热情,开放的宽容胸怀,深沉的忧国忧民意识。他们对基础道德素质表现了较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了较高的信奉,对国家观念表现了较高认同。这一代青年学生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不是偶然的,是我们长期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反映,也是开放条件下利益观变化得以升华的体现。“80后”一代在大灾大难中表现出的勇敢和爱心,比我们期待的更出色。
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一场重大考验。我国人民用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坚韧努力战胜了磨难,经受住了考验。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多少人瞬间作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选择;多少父母用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多少老师用身躯为学生挡住死神的威胁;多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奋不顾身地奋战在第一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有的在废墟下唱起嘹亮的歌曲,有的机智地拯救 同学,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可贵的爱心。
2008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悲喜交加的一年,灾难与辉煌交织的一年。在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灾难、困难面前,还是在欢乐、欢庆面前,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得到了越来越多地体现。当代中国人越来越坚强、自信、宽容、大度、乐观、友好、智慧、理性,更多地具有了世界的、国际的眼光,如同许多媒体所说的,不再是积贫积弱带来的陋习,不再是悲情主义。更为可喜的是,这些变化是自觉、自愿发生而非强制产生的。在“80后”大学生身上,这些变化体现得更为明显、更为集中。
(三)为“80后”三个方面表现感到高兴。事实证明,面对重大考验,以“8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得分是高的,表现是优秀的。过去我们认为“80后”吃不起苦,可能经受不住考验,但在山崩地裂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勇敢与担当。过去我们认为“80后”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但在瓦砾废墟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义无反顾、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过去我们认为“80后”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懂享受不思回报,但在众志成城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积极的感恩情怀。过去确实很多人对“80后”表示悲观,但忽然感到他们是好样的。其实,变化不是在瞬间发生的。“80后”的社会参与意识、责任感、自主自立自强自爱意识、法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效率观念、开拓精神等现代化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早已突出表现出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对“80后”发展成长充满信心。
(四)“80后”给我们的三点启示。长期以来,人们对我国经济发展 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对精神领域则有各种议论。有的认为,经济上去了,但人心涣散、道德滑坡了;有的担心,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不会使人们丧失责任和良知,在日益丰盈的物质绿洲中走向贫瘠的精神沙漠。还有人对年轻一代不放心,认为“80后”、“90后”在娇宠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艰苦,不懂得责任,担忧这代人是否靠得住?在今年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我们的年轻一代以优良的素质和崭新的风貌,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遭遇严重挑战时,“80后”青年一代焕发出空前的爱国热情。当**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制造事端、向我发难,当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遭到干扰破坏,“80后”大学生纷纷表达对祖国的支持,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他们的民意表达,还是抗议活动,都有理、有力、有节、有序,表现出高度的自觉和理性,显示出“80后”爱国热情的表达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智。在巨大灾难面前,“80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从容、坚定和力量、韧性、勇气。在今年这几场特殊斗争中,年轻人的表现深深地教育了我们,让人们看到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特有的风采。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年轻一代乃至许多少年儿童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无私和无畏,他们的精神、意志和热情让整个社会刮目相看。他们已成为爱心与希望的传递者、光大者,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正如有的媒体所说,有了抗震救灾的磨练,有了生与死的锻造,年轻一代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
二、辩证认识全球化背景下挑战机遇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受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这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这个挑战就是,我们不仅要面对全球化经济竞争,而且面对激烈的政治竞争,就是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力,谁的政权更加巩固,哪个主义更受人民拥护,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还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看谁的思想文化更有吸引力,谁的价值观念更能广泛传播,那种生活方式更符合时代潮流。这种激烈竞争态势在信息灵通、思想活跃、政治敏感的高校,就反映的比较充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
全球化,就是国际化、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是一个人类历史转变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产生的一种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和日益加强的相互联系。全球化既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美国化”和“资本主义化”,它是一种客观的世界历史进程,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喜欢与否,害怕与否,它必将深刻影响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思想教育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有利机遇。
多元开放的挑战机遇。我国已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西方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渗透,既为引导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加难度,也为他们拓展国际开放视野创造机遇。通过抗震救灾,我们发现他们没有消解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伟大的民族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多元经济的挑战机遇。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既为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增加难度,也为增强他们竞争、效率意识创造机遇。通过抗震救灾,我们看到“80后”一代在追求功利的同时又能超越世俗,走向崇高,实现人格的提升。
多元结构的挑战机遇。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既为引导青年一代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增加难度,也为他们张扬自我、发展个性创造机遇。通过抗震救灾,我们看到他们在注重个体价值,崇尚个人自由的同时又能与国家意志和社会责任取得协调统一。
多元文化的挑战机遇。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交织,既为引导青年一代自觉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增加难度,也为他们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创造机遇。通过抗震救灾,我们发现,“80后”在与传统产生裂变的同时又能在思想行动,尤其是政治认同上仍然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多元挑战并不可怕。有多元才能筛选,有比较才能鉴别,有竞争才能自我奋进,有斗争才能提高战斗力。挑战蕴含机遇。任何事物都由正反两个方面构成。如果在挑战中善于寻找亮点,发现积极因素,完全可以化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
全球化对青年思想教育挑战机遇归结为:开放环境的多维参照与比较;竞争环境的强烈激发与推动;信息环境的迅速流动与冲击;网络环境的多重影响 与诱导。特点是多样、多重、多变,复杂化、形象化、感性化。全球化对青年思想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国际化背景下,需要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的统一;在信息化条件下,需要信息获取和判断、整合能力的统一;在市场化条件下,需要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诚信意识的统一;在法制化条件下,需要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统一。面对全球化开放环境,需要更加高扬核心价值。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社会进步,关注百姓疾苦,是教育的崇高目标;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支柱,民族精神是灵魂,道德情操是基础,全面发展是目标。
三、认真总结“80后”青年学生成长规律
正确分析“80后”青年学生思想特点,总结成长规律,应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评判。“80后”青年学生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他们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受者,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亲历者,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通过抗震救灾,我们看到他们由个体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由独自享受走向同甘共苦,由自我中心走向自觉担当。
(一)“80后”是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有专家分析,“80后”青年学生是开放的一代,是时尚的一代,是国际化的一代,是个性化的一代,是追求新道德的一代。时代和环境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沃土。“80后”青年学生是指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出生成长的一代人,他们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中追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洪流成长的一代人不同,也有别于1949年至1978年三十年中历经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和坎坷成长的一代人。三 代人的成长背景有巨大差别,老一代是从革命战争硝烟中成长,我们这一代是从文化大革命的**和苦难中成长,“80后”一代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老一代讲理想,讲革命,讲传统;我们这一代讲责任,讲集体,讲奉献;“80后”这一代讲平等,讲自我,讲享乐。三代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有明显的差异。“80后”青年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交往方式、个性特征、语言风格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代际特征。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上学,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成人,是改革开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和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现实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压力的具体承受者。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作为改革开放后生活、学习和成长的“80后”青年学生,他们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时刻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直接享用改革开放的建设成果,是最大的受益者。
他们是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亲历者。他们见证了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带来的民主与自由,亲历了计划经济转轨带来的效率与公平,目睹了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真实与互动。
他们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受者。改革开放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就业方式、生存方式、交往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着巨大变革,也让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学习、就业、竞争、交往和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他们从小到大面对学习的压力,每迈上一个学习台阶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始终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和一定的生存危机。
(二)认真研究“80后”青年学生成长规律。“80后”青年学生的成长背景。他们在社会转型中长大,在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己奋斗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生活,在市场大潮中承受谋生、就业的风险压力。
“80后”青年学生的学习背景。他们主体意识强烈,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欢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选择真知。
“80后”青年学生的发展背景。在越来越开放的现代社会,政治需求更加现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成功需求更加强烈,社交需求更加广泛。政治观上,从怀疑走向理解,从激情走向理性,从淡漠走向担当,政治认同,理性爱国;价值观上,从偏激走向理智,从跟从走向选择,从时尚走向务实,善于思考,理智务实;人生观上,从依赖走向自立,从自恋走向自觉,从脆弱走向坚强,乐观自信,自立自强。他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追求发生较大变化,更多地采用生产力标准看待问题,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去评价人,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去审视周围事情。
(三)深入分析“80后”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从“80后”一代青年学生成长阅历和发展走向看,他们最新特点是,“高、大、快、强”。所谓高,就是开放程度高;所谓大,就是信息量大;所谓快,就是思想变化快;所谓强,就是个体意识强。最突出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和观点的多样性。在行为中,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在生活中,追求自立自强;在精神中,追求 自我价值实现。心理特点是,生理成熟期前移,心理成熟期后移,心理矛盾增多,身心发展不协调、不同步现象比较普遍。他们与以往青年学生所不同的鲜明特点是,拥护改革开放,追求成功与富裕。组织协调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融入社会能力更加突出。他们对公共生活有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对公共社会有前所未有的自觉责任。他们富有热情却不乏理性,喜欢挑战但也接受规则,彰显个性却也更加宽容。他们对公民文化的理解,显然不再像父辈那样单纯认为只是维权与抗争,他们会宁可放下手中优越的工作和生活,也愿投入更多的热情与力量,参与到公共社会服务管理中。青年学生一代这些特点符合社会现实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具体讲,“80后”青年学生思想状况呈现以下特点:1.从崇尚“主义”向关注“问题”转变。他们普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但对复杂社会问题的看法比较简单、片面;他们反感空洞的说教,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他们尊重实力,追求成功,对自身发展的关注明显高于对社会的忧患意识。2.从强调“义务”向注重“权利”转变。他们在对他人、集体、社会义务有一定自觉的同时,更强调个人权利的诉求,对国家事务与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的要求日益高涨,民主、公正、平等的意识不断提高。3.从凸显“共性”向张扬“个性”转变。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成才意识,迫切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他们要求学校教育能够符合他们的个性需求和成才特点。
四、用全新理念调整评价视角 到底是灾难成就了“80后”,还是“80后”早已成长?对于某一代人来讲,如果社会上在一个时期骂声四起,在另一个时期又好评如潮,这至少说明,评价所使用的判断标准是有问题的。我们过去评价“80后”的标准,往往是我们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建构出来的。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美国历史上几次出现的“垮掉的一代”的说法,这种上一代否定下一代的做法,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一代有一代的风云际会、文化密码,一代有一代的历史担当、责任使命,对于“80后”一代,我们应多一点理解。
其实,“80后”本来就是优秀的一代人,而不是一夜长大,突然变好。他们之所以备受争议,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我们的评价标准,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背景、发展模式来评价他们;第二,他们的某些价值取向一时难以被我们接受;第三,由于被溺爱或管得过紧,许多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弱点让我们过于担忧。“80后”身上显现出的许多新的特质,说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环境决定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他们,引导他们。
(一)“80后”走向成熟。由怀疑走向理解。从“80后”宣告诞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对社会的怀疑和对传统的颠覆就使人觉得这一代人很另类。但是,从他们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展现出了他们可爱的一面。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转变,从怀疑走向理解。
由边缘走向中心。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80后”在登上社会舞台时就站在社会边缘的位置。但是,最近藏独分裂势力,西方国家的外部压力把“80后”的敏感性、先进性、团结性和政治性一下子激发出来了,使他们处于这场 斗争漩涡的中心位置,从边缘走向中心。
由独享走向分享。在这场抗震救灾中,在这场反对藏独分裂势力抗争中,我们看到了“80后”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转变:从个体本位走向社会本位,这种转变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由单挑走向合作。“80后”大都是以个体为行动单元来行动的,但在大灾大难面前,事关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面前,“80后”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和力量,由单挑走向合作,自发地在网上联合进行有组织、有理性的自我表达和组织活动,行为举止有理、有利、有节。
(二)用发展眼光评价。我们不能再用旧尺度来衡量他们的思想行为,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青年发展水平既代表社会的未来发展,更代表着社会进步价值观。社会文化的发展决定了青年文化的发展。我们常说,一代胜过一代。不能说中国改革开放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青年一代却在倒退,这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80后”青年学生具有五个方面突出优点: 1.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2.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80后”一代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途径,评判事物的标准往往不同于父母和教师。3.有较强的平等意识。“80后”一代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教师平等待人,要求父母平等相处。4.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80后”一代不仅了解许多法规知识和法律程序,而且还懂得用法律维护个人权益。5.热心社会 活动,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根据我省连续多年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的跟踪调查,当前大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是正确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真诚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度认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现在,大学生入党积极性不断高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进一步确立。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肯定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据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更加积极、乐观、自信,能够较快适应工作,进入角色,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近期反对**集体分裂图谋、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在支持办好北京奥运会的行动中,在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中,“80后”青年学生展现出来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热情、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不应该怀疑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青年一代是能够承担民族未来责任的。
2006年某部门对全国30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就显示,大多数青年学生认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近八成大学生表示,当国家遇到危险或困难时,只要国家需要,可献出自己一切或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近期有一份针对“80后”大学生的社会调查表示,八成的大学生反对自我中心的做法,更高比例的学生认为,最能体现爱国精神的行为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次是热爱、保卫、建设自己的家乡。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影响力上升,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持续上升,青年对国家认同意识 持续上升。关于当代青年有没有理想、信仰,首先就是看他们是否热爱祖国、拥护改革开放。符合者就是有理想、有信仰的青年。
(三)评价具体指标。观察青年一代是否进步,可以用下列6个指标来具体测量:①青年代群自身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素质是否在提高;②青年的道德水准(如对社会主流价值准则的遵守程度)是否在提高;③青年对各种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是否在提高;④青年的思维的开放程度是否在提高;⑤青年在解决自身的各种典型性的青年课题(如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等)方面的技能是否在提高;⑥青年在克服各种社会不协调现象的消极影响方面的能力(如防范各种不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能力)是否在提高。
(四)清醒看到问题。”80后”青年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缺乏对重大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政治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待加强。他们虽然政治认同感强,但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肤浅,在真信、真学、真用、真做上存在较大差距。
缺乏远大理想,价值取向多元功利。他们往往用效益观念看待事物,用经济规则参与社会,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
缺乏知行统一的认识和实践,认知与行为背离。往往用集体主义要求别人,用利己主义满足自己;往往对社会和别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强调自我满足,关注自我感受,自我评价大多高于 社会评价。
缺乏艰苦生活磨练和坚强意志品质,对适应社会发展和应对严峻挑战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五、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公民。教育的目的不是在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包括我们对世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教育所要聚焦的目标,就是为青年学生立德、立业。立德,就是教育青年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善于接纳他人和他人合作等基本的道德素养;立业,就是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的能力和勤奋学习的品质。现代公民素质包括:对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国家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公共准则。我们要根据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推进教育思想转变: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不仅要重视思考什么,更要重视怎么思考;不仅要做什么人,更要重视怎样做人。把专业教育提升为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提升为能力教育,把能力教育提升为品格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崇尚真理,追求卓越,刻苦勤奋,远离浮躁。
健全人格教育。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外在表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格现代化,而人格现代化的核心是人道德素养的现代化。健全人格必须是传统理想人格的道德、理想、情操、信念和现代人 格的独立、自由、民主、诚信意识的统一。当今世界和价值观变化迅速。健全人格教育是迎接迅速变化所作的最好准备。一旦放松对人格塑造,就会迷失自己,随波逐流,不会承担对民族社会责任。
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高层次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主要依靠文化积淀。文化,根本在化,内化、融合、升华、超越,把正确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到人的灵魂。人生道路能否走好,取决于人的素质。文化素质对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民族复兴说到底是文化复兴,人生成功说到底是文化的成功。人文素质教育重点是教会青年学生精神成人,在价值根基上懂得做人道理。
社会责任教育。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民族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事业;人丢掉什么都可以,但不能丢掉志气;人忘了什么都可以,但别忘了自己的父母,别忘了国家。积极引导青年学生从对自己负责做起,养成对自己的信心、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爱心、对祖国的忠心,自信自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心系社会,胸怀祖国。
生命伦理教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生命伦理教育在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以普适性的公平原理来处理人类发展中人际之间的关系,用道德砝码来平衡人与自然环境在主体位置上的冲突。树 立关爱自然、关爱他人、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生态道德良知。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端。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这都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录入:白国栋 审核:白国栋)
第二篇:如何正确评价学生
班主任正确地评价学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是保证班主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任何一个班主任都应该正确地评价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而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却决非易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用真心树立形象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基本准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班主任形象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优秀班级的成败。写评语就是众多树立班主任形象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假如班主任态度不够认真,敷衍塞责,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必然会有损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班主任老师要拿出“真心”,实实在在地像对待自己人生大事一样认真来办。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要慎之又慎,字斟句酌,情感真挚,书写规范,语句通畅,充分展现教师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学生关心负责的诚意,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自己的发展,班主任老师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二、用“爱心”去品评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片爱心,要用“爱”去评价每一个学生,要表达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尽可能用亲切、温柔的语调肯定学生的进步,用鼓励、恰当的语言指出他们的不足和缺点,言语中要饱含班主任的热情,寄予深切的厚望,不能讽刺、挖苦、教训,要让学生读到自己的评语如同品味一杯香醇的牛奶,意味深长。
三、观察细致,对症下药
班主任接手班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尽快地熟悉了解班里的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叫出班里每个学生的名字,特别是后进生,这是给学生的第一份惊喜,可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第一次走进新班级,不应该站在讲台上大讲特讲各种规章制度,而应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亲切交谈,了解学生的姓名、爱好和家在何处等,这一点很重要,可以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平易近人,可以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之后再在讲台上做自我介绍,以坦诚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这样可以为班主任以后开展工作,了解学生有个良好的开端。
四、听其言,观其行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劳动、课堂表现等观察了解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是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方法,不可以凭一句话一件事去给学生做出评价。与学生交谈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另一重要手段,在谈话前班主任应有所准备,明确每次谈话的目的和中心内容,并要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可以听到学生的真心话。
在工作中,我发现通过写日记或QQ留言与学生交谈,是了解学生的好方式,很多不方便当面讲的话,通过写日记或QQ留言可以得到真情流露,我在批改日记或回QQ留言时写的批语往往多于学生写的字数,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
五、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
通过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可以帮助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家长对班主任也会产生信任感,很多班主任都有这种感觉,通过家访,很多家长、学生跟班主任的感情往往有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他们也会积极配合与支持。由于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给学生的评语也比较准确,当然写评语也要讲究艺术,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更多的要鼓励,对于学生存在的缺点,可通过“希望…”、“相信会越做越好”等词来鼓励,避免使用“态度恶劣”、“屡教不改”等评语,从而使学生家长深深体会到老师的诚恳,这样的评语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总之,做到对学生的正确评价,班主任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第三篇:如何正确评价价值
如何正确评价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生活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对的能力和贡献是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人生价值的评价主体分为自己和他人两类。当价值评价客体和主体都是自己时,倾向于自己的角度,即自我评价是真实和有效的;当价值评价的主体是他人时,因评价的角度——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情况,不一定真实有效;只有由众多的他人作出的最后的社会评价,才是真实和有效的。
所以,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第四篇: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
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
姓名:葛宋宋 学号:0150986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不同,相应的思想路线方针也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毛泽东思想。关键词:主要内容、灵魂、地位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在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粗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针,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既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又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的理论成果,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以一个科学的态度评价毛泽东思想,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虽然晚年犯了重大错误,但也不能完全否认毛泽东思想。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泽东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第五篇:如何正确评价学生
如何正确评价学生?
一、评价的意义
1、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儿童在小学阶段认知、情感、意志等各方面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正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对自我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对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表现在:(1)教师对学生的正确鼓励和赞赏使学生的自尊得以满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2)评价具有诊断和调控作用。
2、教师评价可以促进教学
对学生客观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了解教学效果,同时为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提供了依据。
二、评价的定位和方式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人的智力有以下九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语言智力、数学智力、空间关系智力、节奏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由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人都有优势领域与弱势领域,教师要通过合理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将其优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使弱势领域尽可能地发展。
2、评价方式
从评价的主体和客体角度:教师评价学生与学生自我评价
按评价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评价策略
1、数学学习评价的原则
过程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双基的评价)
多样性原则(评价主体方式的多样性)
定性化原则(评价结果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
2、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
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内外作业分析,平时测验,制作模型,整理阶段学习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评价方式,测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创立的一种合作的评价方式,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间内容整合的能力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具体测试:纸笔表现,是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常用“设计”、“创作”、“建立”等词语;器具表现、口头表现:反映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能力,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能力;模拟表现,是为配合或代替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局部或全部模拟真实情境而设定的;实验或调查,学生通过实验或研究去直接感知和体验事物,促进动作、心智的全面发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项目,可分为个人项目与小组项目,要求学生通过个体研究或群体研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卡
数学日记
档案袋评价法(最佳作品的档案袋、学习进步档案袋)
阅读全文 | 回复(1)| 引用通告 | 鲜花()| 编辑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让评价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学生?
我想,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动态化的课堂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扩展的评价内容,注重评价的多维性。
2、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注重评价的客观性。
3、多样化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地及时性。
4、注意个性化地评价。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如;
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 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你真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懂得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非常好!”“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你会做得更好!”„„
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
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 如:学生提问题时,语言罗嗦。老师说:“我觉得你的语言不够简练,如果你能这样表述„„,语言是不是更简练呢?你觉得怎样?那你试一试。”
延缓评价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时,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说:“谁听清了他的发
言,有没有友情提醒,怎样说更好呢?”这时请其他学生补充,最重要的一定要让刚才那位同学说说,这样表述好不好,再请他尝试说一次。
激励评价法——如:课堂上经常出现学困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回答问题,但又出错,从而引起哄堂大笑的场面,这时那位同学肯定很尴尬。老师应该耐心等全班安静后对这个同学说:“虽然你回答不正确,但你很勇敢。你愿意换种说法再试一次吗?相信你能准确表达出来,大家愿意给他再次尝试的机会吗?”即使这时还说的不对,我们还可以请其他同学先说,再让他继续尝试,直到正确。这样,这位同学才会重拾那颗慌乱而沮丧的心,树立自信。
另外,书面评价也必不可少。——除了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典型事例外,还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后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你写的字真漂亮,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书法家!”“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作业本多么干净呀!”“比起上次,你的进步可真不小,只要用心做,你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如:班上有个学生一直不做作业,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仍不奏效,后来他偶而交了作业,我及时的给予评价:“你终于进步了,并叫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如此,多次的表扬,让他知道全班同学都在关注着他的进步,终于使他能按时完成作业。
一句句真诚的、富于激励性的话语留在了纸上,也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并将伴随着他们,鼓励他们不断进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中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