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审判维权机制(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4:4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审判维权机制(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审判维权机制(共)》。

第一篇:完善审判维权机制(共)

完善审判维权机制

涉军纠纷案件一旦立案,立即在卷宗上加盖“涉军”印章,从立案、审结到执行,全程进入“绿色通道”。这是永安法院处理涉军维权案件的一个基本工作模式。

永安法院始终把司法维军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巩固国防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的“维军领导小组”,建立涉军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军案件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放宽军人军属涉讼案件诉讼费司法救助条件,解决军人、军属后顾之忧。该院率先于2009年8月31日在全国法院成立了首家“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审判庭”,实现了维军审判人员组成、办案规则、工作制度等的长效机制建立。永安法院院长杨泽民说,成立维军审判庭就是更好地主动作为、依法保护好革命军人应有的各种合法权益。

3月下旬,经永安市人民法院依法裁定,解放军驻永某部干部白志福借给其老乡王先生的3.6万元钱终于如数收回。他深有感触地说,要是没有“维军法庭”出面,这笔钱可能就要打水漂了。感同身受的95872部队副大队长饶小忠曾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发自内心地感叹:“当我们受到侵害时总感觉有法院为我们说话,为我们撑腰!”

“维军法庭”成立以来,共处理涉军案件28起,涉案标的款达150万元,平均审限仅36天,为涉军案件当事人减免诉讼费2.1万元,涉案的军人军属满意率达100%。

以感情认同

拓展法律服务机制

为实现司法维军对象从军人向军属及家庭拓展,司法维军内容从司法服务向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拓展,司法维军效果从法律效果向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拓展,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该院在驻军普遍建立司法联络员制度,开通法律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在部队和军属生活区设置“司法信箱”18个,指定专人收集、回复军人军属来信来电近百件次,进军营开展法制宣传、法律知识讲座30多次,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2000多张。

2010年7月,永安市武装部干部戴某的胞弟在江苏泰州一企业工作,下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身亡。企业以戴某弟弟不在工作岗位上出事,不属工伤为由拒绝赔偿。极度悲伤不知如何索赔的戴某向维军法庭求助。维军法庭立即派法官与戴某一同到泰州,指导戴某依据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与事故责任人协商赔偿事宜。

同时,向用人企业耐心说明《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规定,使企业认识到戴某弟弟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属于工伤,同意按规定标准进行赔偿。当死者家属最终从事故车主和用人单位拿到36万余元赔偿款后,他们动容地说:“永安法院是真情维军,如果不是永安法院的帮忙,悲伤还不知要延续到什么时候。”

永安法院还注重加强与市武装部、双拥办、驻永部队等涉军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驻永96167、消防大队等部队签订《双拥共建协议》,形成了领导互访、军地互动、维权共抓、宣传共促、资源共享、机制联创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组织法官到军营过军事日、指导模拟法庭8次,部队则组织官兵到法庭旁听庭审11次,为法官开展国防知识讲座5场,共同举办联欢晚会和体育活动9次,达到共建、共学、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驻永部队官兵已经有6人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

法〔2010〕25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人民法院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最高人民法院、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认真处理涉军纠纷和案件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意见》发布近十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处理了一大批涉军纠纷案件,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使命任务拓展,军队建设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遇到的涉法涉诉问题日益增多,涉军案件审判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表彰会议精神,人民法院要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为人民军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的责任感、使命感

1、充分认识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依法行使涉军案件审判权,是人民法院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的主要途径,是落实党的拥军优属政策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各级人民法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国防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把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状况纳入双拥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坚持公平公正执法与保护国防利益相统一,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军地协调配合相统一,认真贯彻党的有关政策,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充分考虑部队实际,坚持能动司法,特事特办、高效便捷,提高审判质量效益,切实履行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涉军案件审判工作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涉军维权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组织机构。各级人民法院可结合审判实际,设立涉军案件审判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院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庭领导为成员,研究解决涉军审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涉军审判工作的开展。指定审判管理机构或相关业务庭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一协调管理涉军案件审判工作,负责办理日常事务。相关业务庭应有相对固定的合议庭、独任审判员负责审理涉军案件。受理涉军案件较多的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可设立专门合议庭或审判庭。在各级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可选任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属担任陪审员,参与涉军案件审判。

3、规范审判流程管理。各级人民法院对涉军案件立案、分案、排期、开庭、结案等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立案时,确定系涉军案件的,应在审判信息管理系统中作出“涉军”记载,分流 2

到涉军案件专门审判组织进行审理。根据涉军案件的特点,制定审判流程管理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细则,杜绝超期限审理。建立完善涉军案件专门统计制度,应当及时将涉军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由、简要案情等报本院涉军案件审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登记及时、数据准确。

4、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与驻地部队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军地联席会议、涉军案件信息通报、重大涉军案件督办等制度,研究交流涉军审判事宜。要协调相关军区、人民武装部和军事法院,在涉军案件确认、文书送达、调查取证、诉外协调、诉讼调解、裁判执行等方面,支持配合地方人民法院,共同做好涉军案件审判工作。处理重大疑难涉军案件,要通过当地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与涉案部队及时联系,争取部队理解支持。

5、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对经济困难的军人军属,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优待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依法决定诉讼费的缓、减、免交。军人军属合法财产权益因不能执行兑现、生活困难的,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必要救助。军人军属需要法律援助的,应积极协调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三、抓住重点和关键,破解涉军案件审判工作难题

6、依法确定涉军案件范围。涉军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的以军队单位和军人军属为一方当事人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军队单位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及其编制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军人是指现役军(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军队中的文职人员、非现役工勤人员、在编职工,由军队管理的离退休人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按军人对待。军属是指军人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其他与军人有法定扶养关系的亲属。

7、突出抓好重大案件的审理。各级人民法院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着力抓好重大涉军案件的审判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获取、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等犯罪,有效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事安全;依法妥善处理涉及部队战备执勤、演习训练、国防工程建设、军事设施保护、军用土地权属、军事禁区管理等纠纷案件,保障部队正常的战备、训练和工作秩序;依法惩处故意杀害伤害军人军属、诱骗拐卖军属、破坏军婚等案件,切实保障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审慎解决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以及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重大纠纷案件,维护军队的良好声誉。

8、畅通诉讼绿色通道。涉军案件审判要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结、优先执行,尽快消除因涉军纠纷案件给部队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立案大厅设立涉军案件立案窗口,引导当事人理性对待诉讼,合理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提高部队和军人军属依法诉讼的能力。凡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做到尽快受理,并及时将诉讼材料移送涉军案件审判组织。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要加大审判力度,缩短办案周期。对军队一方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自行收集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依职权调取证据。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对于边远艰苦、交通不便的部队,可采取信函、传真等方式立案,借助互联网、视频系统等进行案件审理,为边海防和驻地偏远部队及军人军属提供诉讼便利。

9、更加深入扎实做好调解工作。涉军案件审判要更加注重调解,切实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审判工作全过程。要充分运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涉军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要在认真做好地方当事人调解工作的同时,通过部队做好军队一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引导军地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消除纷争。重大涉军案件,积极协调人民武装部、团以上部队政治机关,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

10、确保生效裁判的及时执行。切实加强涉军案件执行工作,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在向军队一方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时,要释明有关法律规定,指导其及时申请执行;军队一方为申请执行人的,要加大执行力度,必要时可请上级人民法院提级执行;军队一方为被执行人的,可通过部队组织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定义务,必要时可以请部队所在地的军事法院协助执行。

11、扩大审判效果延伸司法服务。结合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积极扩大办案效果,拓展司法服务领域。选择危害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法制观念。可通过开设涉军纠纷法律咨询热线电话,网站专栏,向部队、军人军属发放“维权服务联系卡”,设置驻军部队司法信箱等方式,为部队和军人军属依法维权提供司法服务。积极开展庭审观摩进军营、法律咨询进军营、法律培训进军营等活动,增强官兵依法办事意识和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涉军案件审判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12、切实搞好统筹督导。各级人民法院要把涉军案件审判工作与其他工作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级人民法院涉军案件审判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应对本院涉军案件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加强监督指导,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涉军案件审判工作顺利进行。

13、加强审判队伍建设。各级人民法院要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经验丰富、作风优良的业务骨干,充实涉军案件审判队伍。优先安排涉军案件合议庭或审判庭成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通过参观走访、参加“国防教育日”等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准确把握部队和官兵维权需求,提高涉军案件审判水平。

14、建立报告和通报制度。各级人民法院应将涉军案件审判工作情况纳入人民法院年度工作报告。要定期向当地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通报涉军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共同推动涉军维权工作深入开展。

15、注重培养宣传先进典型。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开展涉军案件审判工作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业绩考核体系,作为创先争优的硬指标,对涉军案件审判工作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应的责任。要不断总结先进典型经验,与时俱进地树立和培养新的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人民法院司法拥军的时代精神。

16、加大物质装备保障力度。各级人民法院要从涉军案件审判工作实际出发,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经费,为涉军案件合议庭或审判庭配备必要的办案器材和工具,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切实保障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完善监管机制 提高审判质量

不断完善监管机制着力提高审判质量

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召开以后,我们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契机,积极探索案件质量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案件质量监管机制,着力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4368件,审结14074件,结案率为98%。民事案件调解和撤诉率达70%,同比上升11.6%,执行和解率达%,同比上升%。上诉率、改判率分别下降%、%,进京、赴省涉诉上访人数同上年相比下降12.5%。

一、完善审判流程监管机制。为确保对整个审判流程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全市法院一是健全了审判管理机构。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召开后,中院党组高度重视,积极向市委常委会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成立了审判监督第二庭,各基层法院统一将审判质量监管工作归口由审监庭负责,配强配齐人员力量,明确了职责权限。二是强化对立、审、执环节的监督管理。坚持立审分离、审执分离、审监分离原则,统一立案,归口管理。同时,两级法院对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利用局域网加强对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立案、送达、排期开庭、1

归档等程序,保证审判工作各环节严格按法定程序高效运行。三是强化审限跟踪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案件审限跟踪管理制度》,对所立案件分类填写《立案审查、审判流程管理信息表》,做到一案一表,随案填写。推行案件审限月报制度,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设置黄牌、橙牌、红牌对案件审限进行预警跟踪和催办,避免了案件超审限,保证了结案均衡度。四是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进一步明确简易案件与疑难复杂案件的分类标准,完善简易案件速裁工作机制,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对案情简单,能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尽量适用简易程序,以缩短办案期限,提高审判效率。

二、完善审判质量评析机制。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会后,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座谈会,认真总结分析了全市法院在案件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原因,明确了整改方向。同时,进一步推进案件评查常态化建设。安排3名具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资深法官,常年负责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坚持每月对所办结的案件逐案评查,从程序、实体、裁判文书、卷宗处理等方面评定案件质量等级,定期通报评查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制定了民事、刑事、行政、执行和国家赔偿5类案件质量评查细则,详细制定了15大项、400余条评查项目,确保每个细节不出纰漏。建立案件质量定期分析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案件质量

分析会议和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评析会议,创办了《审判管理信息》简报,在荆门法院网内网开辟了反映审判管理工作的专栏,对全市法院改判、发回重审案件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通报整改。

三、完善审判监督指导机制。建立有效的审判监督指导机制是抓好案件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我们一是进一步强化院长、庭长的审判管理职责。实行院、庭长带头审理疑难、新型和各方关注、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对案件审判和裁判文书实行承办人、合议庭、庭长和分管院长层层把关制。二是加强对基层法院审判业务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完善重大案件通报制度、疑难案件请示制度,建立发改案件沟通机制,制定了《关于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实行判前沟通、判后分析通报的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规范民事发回重审、改判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使全市法院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得到有效规范。三是坚持重点案件检查制度。为了建立长效的纠错机制,我们坚持实行重点案件检查制度,对上级法院和领导机关交办督办案件,上级法院改判、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案件,检察机关抗诉案件,矛盾激化、社会影响大的案件等七类案件进行重点检查,对查摆的问题分清责任,分类处理。四是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对违法审判、违法执行和办案差错责任人员,根据其责任认定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分别予以处理。

四、完善审判绩效考核机制。全市两级法院层层落实了以审判工作为重点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并专门邀请省高院专家学者对省法院确定的26项考评指标进行详细讲解说明,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同时,严格按照省高院确定的26项考评指标,一个一个指标对应分析,一项一项任务定位分解。在此基础上修改了对各业务庭室工作目标考评办法,切实做到每项任务落实到岗、细化到人,做到了工作明确、责任明确、步骤明确、期限明确、目标明确。坚持对各部门考核实行每月统计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每半年分析一次,年终进行总结评比。严格兑现考核奖惩,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年终评先、岗位调整、职务晋升挂钩。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有效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热情。此外,结合审判绩效考核,开展“办案能手”、“执行能手”、“调解能手”和“精品案件”、“优秀裁判文书”等评比竞赛活动,营造了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良好氛围。

五、完善审判能力培养机制。法官队伍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案件质量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抓好各项审判工作的同时,通过不断提高法官的审判能力来促进办案质量的稳步提升。一是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后,我们相继组织召开了民事、再审案件质量分析座谈会、刑事审判人员培训会、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司法统计培训等多

项专题培训会议,围绕案件质量查找问题,分析整改。同时,积极选送干警参加上级法院组织的业务培训,抓好法官任前培训、续职培训和法官轮训,提升法官专业技能水平。二是实行“岗位练兵”,提高实践能力。认真组织开展疑难复杂案件研讨活动,选择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干警交流办案经验,促进共同提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示范庭”活动,学习优秀法官的开庭和办案,并举行“庭审观摩”,让每一名法官都开一次观摩庭,提高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实行新录用人员到信访室挂职和年轻法官下派基层法庭锻炼制度,通过资深法官传、帮、带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年轻法官做群众工作和调解工作的能力。三是构建竞争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组织开展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任中层副职干部6人,3名正职中层干部经民主推荐,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副县级后备干部。针对部分法官面临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现象,积极鼓励支持法官参加在职学习、高层次学历教育,对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报销相应比例的学费,去年,仅市中院就有3人攻读硕士研究生,全院上下形成了一种竞争向上的良好氛围。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我们的案件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人民群众、地方党委、人大、政府以及上级法院的认同。当然,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有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落实力度不够大,考核的方式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高院的要求,借鉴兄弟法院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以管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

第三篇: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思考

邮政企业工会完善维权工作机制的思考

大同市邮政局 杨日张勇

维权机制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做好维权工作的基本保障。多年来,在维权机制建设中,各级邮政工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基本机制已初步建立,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在维权机制建设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建立,轻落实的漂浮现象仍然存在着,工会维权机制还没有真正有效地运转起来。有的虽然每年都在签订集体合同,但履约率很低;有的虽然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职代会的职权落实不了,使维权机制成了“花架子”。为了提高工会的维权实效,建立和完善维权工作机制,切实把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各级邮政工会组织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

一、要明确维权机制建设的重点性。各级邮政工会要深刻认识建立和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企业的需要,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维权机制建设摆到工会维权工作的首要位置,下大力气把它建设好、完善好。



二、要注意维权机制的层次性。邮政工会维权机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上级工会要多在注重宏观层面的维权机制建

设上下功夫,如源头参与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企业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法律监督制度等。市、县局基层工会要着重在微观层面的维权机制建设上做文章,如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并且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注意把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上下联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

三、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邮政企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纵深推进,随着邮政经济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和劳动关系的不断变化,工会维权机制的形式、内容、体制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开辟新的途径,不断采用新的手段,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始终保持工会维权机制的活力和生命力,适紧紧应工会维权工作的需要。



四、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为邮政的改革发展不是一个模式,工会的维权机制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各级邮政工会应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按照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的原则,创造富有特色且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维权机制,切忌照抄照搬。



五、要注重质量,讲求实效。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既要有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上的标准。建设维权机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是为了发挥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所以,要把作用大小和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维权机制建设质量高低的主要标

准,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



六、要实现维权机制规范化。要加强工会维权机制的制度建设,把重要的、成熟的维权机制和有效的做法,通过形成规章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各级邮政工会要建立健全与本工会内部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维权机制建设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七、要加强指导和监督。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维权机制建设要从理论上、政策上、信息上、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选树一些先进典型,推出一批有工会特色的维权品牌,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点带面,推动维权机制建设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维权机制的有效运转和作用发挥。



八、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工会的维权机制是否完善,是否管用,应当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要看形式、看数量,而且要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能否真的发挥作用,能否取得实效;不仅要听汇报、看材料,而且要实地考察,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了解维权的真实情况。职工群众是工会维权的对象,是工会维权的受益者,他们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应当定期组织职工对工会的维权效果进行评议或者测评,以他们的满意度作为最主要的评价依据。



九、要实施激励与约束制度。上级工会应当对维权机制建设施行激励和约束措施,并形成制度。对维权机制完善、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工会组织,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维权机制建设落后、作用发挥不够、职工群众不满意的工会组织,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督促改进。特别是对一些不履行维权职责、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甚至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会干部,应当依法通过民主程序予以撤换、罢免,从而推动工会维权工作开展,树立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工商分局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分析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的阶段,市场交易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事件仍大量存在,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从本地消费权益维护现状来看,一方面是大量的消费侵权行为仍然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在现实上能够得到公平、公正、及时、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有效解决的比例又不大,消费者对消费环境、对政府及部门维权效果的满意度不是很高。

学习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对“发展”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理论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科学发展,要求的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要统筹兼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一大重要贡献,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由以往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到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而消费维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理论反映了党中央对“社会发展”的重视。因此笔者认为,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们更应当把消费维权工作提到重要位置。那么,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们如何抓好消费维权工作呢?我认为应当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针对当前消费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效能的角度来研究维权工作,去开展维权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目前消费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法定的消费权益知识知晓不够,自我维权意识不浓,很多受害者要么不知道权益被侵害、要么不知道怎么维权,最终选择了放弃。

(二)是部门维权合力不够,职责交叉的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涉及到十多个行政部门,但同时某一个违法侵权行为很可能几个部门都有权处理,也可能需要几个部门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等不同阶段进行“链接”处理,而正是因为几个部门的职责重复、交叉、低效等现象,极易导致遇消费申投诉后相互推诿、消极应付,影响维权合力。

(三)是部分行政部门对消费维权工作认识缺位、重视不够、力度不够。工作中发现有部分认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是工商局的事,是消协的事,与已无关,从而不重视结合自身职责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正是由于认识的缺位,导致了部门维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即便是维权也大都局限于被动式维权、等待式维权。

(四)司法诉讼维权途径应用不够。经调查部分消费权益受害者,大都认为采取诉讼维权时间长、成本过高。

(五)是部分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较低,导致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如何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效能?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围绕“政府领导,工商、消协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思路来营造全社会参与的共维机制。

一、明确“政府领导”的法定职责地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各级政府应当领导、组织好辖区的消费维权工作。那么怎么体现?我想有二个方面:一是政府要过问、要关注消费维权工作。应当把消费者权益维护工作纳入政府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标之一,并逐步纳入社会管理、社会发展考核体系之一;二是要从政策上保障、支持消费维权工作。如:保障消费者协会的基本运转经费、保障消协、工商等相关部门专项维权经费、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系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经费。目前消费者协会属社团组织,事业编制,挂靠工商部门管理,但基本上处在无经费状态,工商部门垂直管理后实行的是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省级财政未安排市县级消协工作经费。按照消法有关规定,消协经费应当由各级地方财政负担,但现实中的县级消费者协会及维权工作经费一般是靠工商部门从行政工作经费中挤一点、社会捐赠一点,但远远不够,经费不能保障必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到工作成效。

二、明确“工商、消协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维权格局。

消法规定的消费维权主要部门是工商部门。那么我们应当切实负起“主导”之职。这一点在目前是明确的,工商部门也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是不够,我认为目前只是做到了“主管”,而达不到“主导”。所谓“主导”,就是要牵头好、要组织好、要督导好其它部门都参与到消费维权工作中来。

(一)、明确职责、加强联动。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应当严格按照消法和各部门“三定”方案有关的职责规定,明确各部门的维权职责。同时在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建立健全以工商、消协为主导,质监、卫生、公安、建设、农业、物价、法院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动制度,整合部门维权资源。

(二)、搭建平台,加密维权网络。一方面要构建、加密消费维权网络,特别是农村维权网络。这一块可以消协为主牵头负责,发挥各级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做到横向到边(到部门、到企业、到相关单位)、纵向到底(到镇、到村、到市场、到经营点)。另一方面日常维权要经常联席、交流、互动,维权工

妖兽帝国 极道修行录 仙魔战记 掌生控死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法院审判执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法院审判执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法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探索出了集中执行、集

中查询、曝光执行、执行听证、分段执行、执行对话、执行考评等行之有效的执行方式方法或措施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化和拓展了执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有的还为立法或决策所吸收肯定。比如,新民事诉讼法吸收了曝光执行的做法,规定了可以将不履行义务的信息予以公布,并提高罚款金额、扩大拘留对象以加大执行惩戒力度。执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不仅为执行立法和决策提供依据,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执行改革的发展,也为执行改革的继续深入创造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挑战与困难

在各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配合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传统执行中“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执行标的物难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依然存在不少困难,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司法资源紧张影响执行效率

案多人少矛盾是法院各部门共同面临的难题,但这一矛盾在执行部门,尤其是在基层法院的执行部门显得异常突出。从原因上分析,一是执行收案数未见下降趋势,今年更是大幅上涨。二是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的调整也使得基层法院执行案件数量明显增多。三是大部分法院的执行机构还要承担行政非诉执行任务,且这部分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四是执行人员编制没有得到充实。五是有相当一部分法院执行人员数量没有达到中央11号文件规定的占全院干警编制总数15%的要求。六是有的法院执行保障不足,如没有固定的执行车辆或车况较差,不能提供出差经费,没有落实应有的补助等。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执行力量与任务明显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执行效果。

(二)避法抗法现象增加执行成本

由于当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民众法律意识不高,加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使得近几年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现象凸现。有的被执行人在案件败诉后,或躲或逃,或转移、隐藏财产,或故意制造虚假债务;有的采取自伤、自残的方式阻止执行,或通过网络、媒体散布谣言干扰执行,甚至暴力抗拒执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干扰执行,围攻、殴打执行人员,个别地方还发生了对执行人员进行报复伤害事件。

(三)履行能力缺乏导致案件积压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不高,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竞争加剧,以及违规失信现象的存在导致交易风险增加,使得许多企业和投资者陷入困境,反映在民事执行上就是被执行人无力履行现象的骤增。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裁判生效后自行履行率低,大量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任务不断加重;二是进入执行程序后,标的到位率不高,许多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后仍然无法有效执结,导致执行积案数量不断增加,执行工作的包袱越背越重。

(四)执行行为失范影响执行公正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地方执行权尚缺乏有效监督,执行权滥用、执行行为失范的现象还难以消除。执行行为失范主要体现在人民法院执行的不力不公上:有的执行人员受利益驱动,搞权力寻租,对案件消极执行;有的未能认真落实司法为民,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措施不规范,不注重司法礼仪,工作效率不高;有的办案方法简单,办案方式粗暴,只顾把案件执行到位,忽视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执行行为失范的存在使得部分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债权难以实现,影响民事执行功能的发挥。

(五)法律制度落后制约改革深化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基本法律缺失,至今还没有一部单独的执行法律。虽然民诉法修正案将执行作为重点内容,建立和完善了许多制度,关于执行的条文也达到了三十四条,但相对于错综复杂的执行工作,相对于每年几百万件的执行案件规模,相对于目前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形势,还是远远不够的;立法层次偏低,目前执行实践法律依据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相关部门的联合发文,层次过低,不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和改革的深化;相关规定粗疏,有的执行制度只是在民诉法中作了原则规定,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比如执行异议、执行复议、案外人异议、申请执行人变更执行法院等,有的执行制度虽然有所提及,但是不够全面,比如参与分配、追加变更被执行人、执行优先权、执行竞合以及执行员的职级、等级问题等。

二、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也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理顺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理念,转变执行模式,实现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具体说来,在执行理念上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说服教育和强制相结合、审判和执行的有机结合;在改革思路上变法院内置式改革为主到外放式改革为主;在执行模式上实现从单独执行向综合执行的转变,从部门执行向全院执行的转变,以及从单一执行向立体执行的转变。

(一)构建综治机制

笔者认为,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政协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是解决执行难的根本出路,也是执行体制

和机制改革的方向所在。人民法院在综治机制的构建中要积极有为,发挥主体作用。全面落实中政委有关文件确定的机制。一是要依靠党的领导,主动汇报工作,建立和完善解决执行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围。二是要接受人大的监督,争取人大代表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排除非法干扰。三是要争取组织、纪检等部门的支持,通报不协助执行或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党政干部、公务员,并将履行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考察依据。四是加强与工商、房地产、国土资源、建设、金融、证券、保险、税务、邮政、电信、司法行政等部门的联系,实现信息交流互动,建立执行威慑和联动机制。五是与公安、检察机关协调配合,加大对执行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六是争取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七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加大曝光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生效法律文书必须自觉履行的法律意识,形成有利于执行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执行制度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实现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在外部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的同时,法院内部也要完善相关执行制度。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执行机构设置。权力的性质决定权力载体的组织构造和运作方式。以执行权二元构造理论为指导,在执行机构的进一步改革中要坚持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执行权的统一行使,二是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应相对独立。因此,在机构设置中要有独立的执行实施机构和执行裁决机构,并作为执行局的下属机构,以保证执行权的内部分权和实质统一,并且,同一级的法院在执行机构的设置和名称上应尽量统一。最高人民法院主要是行使统一管理、执行协调、执行监督、指导等职能,因此可以设置执行监督、执行协调和执行综合机构;地方各级法院执行局内设执行裁决机构、执行实施机构和执行综合机构,执行裁决机构的名称可以是执行审查处(科)、执行庭或者执行裁决庭。案件少、人员不足的基层法院和边远地区的中级法院执行局内设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必须确保执行实施权行使与执行裁决权行使在人员上的绝对分离。

在人员配置上,应当对执行人员设立单独的序列,并对其任职条件、任免程序、工作职责、职级、等级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执行裁决人员可以直接从审判员中选任,也可以从通过司法统一资格考试的执行工作人员中任命,名称上为了体现执行权与审判权的区别,可以称之为“执行裁判官”或“执行裁判员”。另外,对于执行程序中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事项,应当由执行机构之外的审判部门负责,必要时可设立专门机构。

2.加强立、审、执兼顾。审执分立是执行改革的重要成果,但“审执分立”并不等于“审执孤立”。如何实现审判和执行兼顾,是加强法院内部协作,形成大执行格局的中心环节。首先,在立案阶段要加强诉讼指导和财产保全,就依法追加诉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以及诉讼和执行风险等内容,立案人员应作必要的释明和告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财产保全,要依法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对追索人身损害赔偿费、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依职权采取

财产保全措施。其次,审判阶段要具有前瞻意识,把更多的注意力和侧重点放在案结事了上,着力提高审判阶段的自动履行率,注意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最后,执行中必须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必须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未经严格、规范的程序,不能改变甚或否定生效裁判确定的权利义务。同时,必须规范执行和解,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和解协议的内容施加影响。

3.探索财产发现路径。有效发现责任财产是破解执行难的关键,因而,完善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在执行改革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财产调查方式有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报告和执行法院依职权调查等三种路径,但三条路径平行,无主次之分,导致权责不明,影响调查的实效。下一步,应当在制度构建上厘清三者的关系:(1)着重突出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的义务,对拒绝报告、虚假报告者依法予以罚款、拘留。(2)强化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线索的义务,可以规定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时,应当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财产线索,并赋予申请执行人执行财产调查权,如上海、北京、江苏、湖南、浙江等一些法院试行的执行调查令方式,效果就比较好。(3)完善法院依职权调查制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高调查效率,成立专门的财产调查组,广泛采用集中查询方式。二是明确调查情形,将法院调查财产定位为补充性的方式,只有对被执行人拒不报告的,当事人自行查明财产有困难,并向法院申请的,法院才有义务开展调查。三是妥善使用搜查的方法,加强威慑力。四是积极寻求其他国家机关的协助,如通过公安机关查找被执行人行踪;通过税务机关了解被执行人经营状况、银行账号;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了解被执行人的资产状况等等。五是探索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财产调查,如委托民间调查机构进行财产调查,发布悬赏执行公告,动员普通群众参与查找等。

4.强化执行措施体系。建立科学、合理、明确、操作性强的执行措施体系,是执行制度完善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是要强化立即执行制度,不给恶意避法的被执行人以喘息的机会;二是要研究科学的穷尽执行措施方法,因案制宜、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以节约司法资源,发挥执行措施的最大效用;三是要广泛采用审计执行、劳务抵债、债务重组等执行方式,探索刑事财产刑、农村集体土地执行等案件的执行方法。

5.完善执行监督制度。加强执行监督是防止执行权滥用,实现公正司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是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执行款物管理、评估拍卖变卖、执行和解、恢复执行、继续执行、执行结案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形成一个覆盖执行工作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为执行监督提供制度基础。二是加强外部监督,严格推行执行告知和执行公开制度,把执行程序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健全内部监督,除分权机制外,要建立执行节点的审查报告制度,并要重视执行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审查并纠正信访中发现的问题。

(三)集聚执行力量

案多人少矛盾是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编制一时不能解决,人员一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法院要善于内部挖潜,整合资源,外部借力,齐心协力,共破执行难题。

1.加大司法警察参与执行的力度。司法警察参与执行有利于增强威慑力,维护司法权威,防止暴力抗拒执行行为发生,保证参加执行活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配备固定的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职能是送达法律文书,执行传唤、拘传、拘留,参与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等。重大执行活动中,必须选派司法警察参与。

2.尝试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工作。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的民主性。因此,执行中完全可以借用这一宝贵的司法资源。对于案情较为复杂,需要组成合议庭审查后作出裁决处理的,易发生群体性纠纷的,受到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等干扰的,严重抗拒、逃避执行的,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可以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应该参加财产控制、处置等重要执行措施,可以参加信访接待,做当事人的说服疏导工作,并有权对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3.发挥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的作用。公安机关具有强大的侦查能力和完善的组织体系,借助公安的力量来查控被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财产,是一个既有效、又方便的缓解执行案多人少矛盾的良方。公安协助执行总体上有协助查找、控制人员,实施限制出境、冻结,迁移户口,查扣车辆,重大案件出警,110网络协助执行,实施司法拘留,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以及建立协助执行工作机制等九个方面。上海、浙江等地高院都分别与公安联合下发文件,建立了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的长效机制。

4.建立执行协助网络。这一制度的基本思路是聘任基层政权组织工作人员为执行协助员,借助他们的政治优势和工作优势,以及对辖区内的人员状况、风俗民情等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充分采取调解执行的方法,化解矛盾冲突,促进自动履行。执行协助网络有利于提高执行工作效率,促进基层和谐问题,实现法院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双赢。建立这一网络的关键在于执行协助员的选聘,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兼职模式,即聘任乡镇、街道从事政法工作的同志为执行协助员,其优点是成本低、易推广,缺点是执行协助员精力不集中,组织形式较松散,保障机制不全,工作成效不高;二是专职模式,即在每一个乡镇、街道确定1至2名专职执行协助员,人员可以在现职人员中选任,也可以向社会招聘。执行协助员在乡镇、街道工作,由综治办负责管理,业务上受法院指导,工资报酬可以参照当地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水平合理确定,由地方财政保障,列入乡镇、街道综治办部门预算。这一模式构建成本高、难度大,但能有效克服第一种模式的缺点,充分发挥执行协助员制度的功能。

(四)加强工作保障

加强执行工作保障是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一些法院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院执行装备落后,无法形成庄重威严、快速反应的执行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强执行工作保障,使执行机构的人、财、物等方面满足工作需要,是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从而发挥良性互动作用。执行工作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配套的现代执行理论体系。加强执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利于总结和提升执行实践改革经验,促进执行立法,也是推动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强大动力。今后,应该重点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新民诉法的适用问题,比如执行异议的范围,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性质;二是与执行改革有关的理论问题,重点是执行分权问题;三是与执行实践中有关措施、制度的理论问题,如对执行流程管理、执行联络员、人民陪审员和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审计执行、报关执行、执行救助等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的理论归纳和梳理;四是执行法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如宪法的理念和原则对强制执行制度的作用,破产法和执行法在实现债权中的功能和定位,重点研究物权法对执行的影响;五是执行当事人、执行标的、执行和解等执行基本理论,如受让债权的第三人能否直接申请执行,执行财产的范围、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投资权益、孳息、共有财产等特殊标的的执行问题,以及执行和解的性质、救济方式等等;六是执行救济、财产查明、对被执行人债权及其他财产权的执行以及参与分配等执行制度方面的理论问题,比如执行异议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异议之诉与普通诉讼的关系,申请执行人调查财产的手段和途径,法院在调查中可采取何种制裁措施,参与分配的主体资格、分配原则和救济途径等。要加强对执行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学习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鼓励开展执行理论研究,进行执行工作调研,切实提高执行人员的司法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而为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下载完善审判维权机制(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审判维权机制(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商分局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分析建议(五篇范例)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的阶段,市场交易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事件仍大量存在,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即:日益增长的物质......

    浅析如何完善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浅析如何完善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内容摘要】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立是对审判机关错误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救济手段,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由......

    浅谈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机制改革(范文)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社会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大幅调整,新旧社会矛盾不断交......

    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 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长效机制。因为,机制是一个健全的动......

    完善制度机制文档

    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对于推动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切实加强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汇编)

    完善机制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浦东街道党工委 近年来,浦东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

    完善体制机制

    完善体制机制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 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

    借力科技 完善机制 实现审判管理新突破

    借力科技 完善机制 实现审判管理新突破 作者:周林波 龚 瑜发布时间:2011-03-29 15:06:36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管理出廉洁。多年来,西陵区人民法院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