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如何完善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浅析如何完善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内容摘要】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立是对审判机关错误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救济手段,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一些问题,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到了法律的正确实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本文期望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明确提起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事由、改革人民法院启动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完善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最终实现发挥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目的。
【关键词】审判监督程序缺陷与弊端完善
一、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立法上的缺陷
1、根据有错必纠原则确定的进入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必须“确有错误”这一规定不科学
2、对重新审理的条件规定过于宽泛
3、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不当
4、应当重新审判的范围规定不全面
5、重新审理的方式规定不科学
6、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上诉、发回重审的归口问题没有明确
二、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实践中的弊端
1、立案渠道不规范
2、开庭审理十分困难
3、审判监督案件重新审理与审判委员会关系不明确,实际操作不规范
4、多被告共同犯罪案件和死刑审判监督案件的审理十分困难
5、人民法院或检察机关依职权提起重审的刑事自诉审判监督案件,侵犯了刑事自诉案件当事人的处分权
三、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缺陷与弊端的原因
1、两审终审制是申诉泛滥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地方保护、司法不独立等诸多因
素的存在,老百姓在当地是很难得到公正的司法救济的。于是当事人只好到外面、到更高一级的司法机关寻求司法救济。其次,有的法院不好好利用二审,而是随便作出一个生效判决,老百姓不服,当然会申诉。第三,各审级不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也是产生无限申诉的重要原因
2、法官的素质问题、司法质量低
3、错案追究制也是当前审判监督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4、社会期望值不合理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当前司法活动由于受到各方面不切实际的渲染,因此,公众对司法的期望值与司法现实情况产生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司法活动本身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司法中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公众对司法产生了不信任感。
四、完善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几点建议
1、从整体模式方面,应将现行审判监督程序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诉讼程序。归根结底,现行审判监督程序属于带有较强行政色彩的救济程序。要改变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再审申请制度,使得任何再审的提起建立在“诉”的存在和提出的前提下。根据“无利益则无诉讼”的原则,法院显然不应成为诉讼的发起者,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检察机关和原审被告人双方才是真正的当事者。由此,未经检察机关或原审被告人提出再审申请,法院绝不能主动或者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而只能被动的接受并审查控辩双方提出的再审申与此同时,在提出再审申请方面,检察机关与原审被告人应拥有大体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考虑到检察机关对未生效的裁判的抗诉与当事人的上诉在引发第二审程序方面具有相同的诉讼效果,因此,为了将再审真正纳入诉讼的轨道,立法者应终止检察机关再审抗诉的特殊地位,使抗诉与申诉在引发再审程序方面具有完全平等的效果。
2、应将再审明确区分为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作此区分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受到更多、更严的限制。1)在提起的理由上,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应与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检察机关事后发现新事实和新证据的发现应成为这种再审提起的主要理由。2)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应有追诉次数
和追诉时效的明确限制。一般情况下,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一经提起,法院经过再审无论作出怎样的裁判,检察机关都不能再就同一案件重新提出再审。同时,这种再审申请的时效应短于刑法确立的犯罪追诉时效,应从犯罪发生后立即计算,而不应因刑事诉讼的发动而终止。由此,申请再审的有效期间应为有关犯罪发生后其时效的余数。相反,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在提起上则可以不受任何时效和次数的限制。
3、应对再审的申请理由作出重新确定。应将刑事诉讼法就当事人申诉所规定的四项理由连同法院、检察机关据以提出审判监督程序的“确有错误”理由,全部予以废弃,根据再审是否对原审被告人有利来确定申请再审的理由。具体设想是,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只能依据以下理由提出:1)原审法官、陪审员在制作原审裁判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或者其它职务上犯罪行为的;2)原审案件的主要证人、鉴定人有严重的伪证行为的;3)作为原审裁判主要依据的书证、物证被发现属于伪造或变造的,等等。
4、接受再审申请的法院应为作出生效裁判的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除最高法院的生效裁判以外,其他任何生效裁判一旦被发现符合法律明确规定的再审理由,再审应由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负责受理。
5、接受再审的法院应以诉讼方式对此申请进行审查。为避免再审程序启动上的任意性和随机化,法院接受的无论是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还是当事人提出的申诉,都应在控辩双方的同时参与下,举行听证程序,并在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开始再审的裁定。
6、在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上可以实行“一审终审制”。首先,实行“一审终审制”使再审这一特别程序区别于普通程序,体现其特殊性。其次,实行“一审终审制”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可以缩短诉讼周期,从而可以尽快实现法院裁判的稳定性和国家司法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现有的司法资源实现最佳的诉讼效益。最后,审判监督程序实行一审终审制,亦能保证程序与结果公正。适用再审程序的案件都经过了普通程序的严格审理,而且再审案件在提起之前也都经过了谨慎的研究、审查,所以经过再审的案件一般都得到正确的处理。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灵魂,是我们搞好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审判监督程序是最终的司法救济,应当是最能体现公正与效率。我们应当处理好纠正错案与维护裁判效力的稳定性、权威性的关系,对现有的审判监督程序加以改进和完善,改变“终审不终”、“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的被动局面,坚持公正与高效,依法维护终审权的司法权威。
【参考文献】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陈卫东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樊崇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陈瑞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人民法院改革理论与实践》梁宝俭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审判监督指导与研究》2001年第1卷、第2卷人民法院出版社
《对刑事再审制度之思考》/《法学》2001年第4期
《刑事再审制度改进与完善探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
第二篇:审判监督程序的性质
李启来律师电话: ***网址:http://
第一,审监程序监督性与救济性共存,并以救济性为主导。从审判监督这一名称来看,顾名思义,审监程序无疑具有监督性质,它是案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检察机关以及司法机关本身对确定裁判与司法行为的一种监督程序。我国诉讼法比较注重这种监督性质,如不考虑案件实体裁判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损害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仅以违反法定程序,管辖错误,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理由,即可对确定裁判进行再审。但笔者认为,审监程序重在救济,相较于监督性,救济性才是它的主要性质。审监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使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能及时、依法得到救济,使其受错误裁判侵害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恢复。如果以监督性为审监程序的主导,可能导致再审的无序启动甚至滥启动,对司法资源造成浪费,对法的安定性造成损害。以救济为审监程序的主导意味着对确定裁判既判力的维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违法行为的姑息,因为对未损害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仍有其他纠正的途径,包括追究纪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等等。
第二,审监程序是一种补充性的救济程序。相对于二审、复议等其他救济途径而言,审监程序是一种补充性的救济方式。建立再审制度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其民事诉讼法中大都强调了再审程序的这一性质,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79条、582条,法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95条,日本民事诉讼法第338条都充分显示了这一性质。二审程序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救济程序,当事人提起上诉后,除非特殊原因法院原则上必须受理,并启动审判程序。而再审作为一种补充的、特殊的救济程序,其启动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如当事人主动放弃通过二审或是其他普通程序救济权利,则不能通过审监程序得到救济。审监程序的补充性反映了诉讼程序的内在规律,既有利于一、二审程序的充分利用,又有利于错误得到及时纠正,也有利于保持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实行审判监督的补充性也符合两便原则的要求,既有利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也有利于法院行使审判权。
第三,审监程序是一种具有复审性质的程序。审监程序以确定裁判的存在为前提,相对于一、二审来说,它至少是对案件的第三次甚或是第四次审理。在这一程序启动之前,已经有针对该案件的大量司法活动存在,这就决定了审监程序的审理、裁判方式以及审理程序均应依其复审性质来予以确定,从而区别于一、二审程序。我国诉讼法关于审监程序适用一、二审程序的现行规定,严格意义上说,既在理论上难于成立,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李启来,高级律师,武汉大学毕业,北京民商法专业方向律师。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筑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委员(曾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婚姻与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主要业务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再审申诉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案件。专业网站北京两高再审律师网,网址:。
第三篇:第十三讲 审判监督程序1[推荐]
第十三讲审判监督程序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含义
所谓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再次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和一审程序以及二审程序的区别:
1、程序的________不同:
2、启动程序的_______不同:
3、审理的_______不同:
4、启动程序的_______不同:
5、提起的_______要求不同:
6、审理案件的_______不同:
【例题】(06年司法考试真题)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具有下列哪些区别?
A.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合议庭的组成形式不尽相同
B.适用第二审程序以开庭审理为原则,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以书面审理为原则
C.第二审程序中法院可以以调解方式结案,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不适用调解
D.适用第二审程序作出的裁判是终审裁判,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作出的裁判却未必是终审裁判
答案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
(一)人民法院基于审判监督权启动再审程序
1、原审人民法院的相关人员和组织
各级人民法院________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2、上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1)这里的上级人民法院并不要求是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可以是隔级的上级人民法院。
(2)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可以提审,也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需要注意的两点:
第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7条的规定,如果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一般应当_________。
如果是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则可以指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与原审人民法院______________的其他人民法院再审。
第二,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不能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这些情况分别是:
①原审人民法院对该案____________________的;
②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③原判决、裁定系经原审人民法院_________________讨论作出的;
④其他不宜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
【例题】发现法院所作的裁判确有错误,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提出再审的合法途径是()
A、审理本案的合议庭提出
B、由民庭庭长提出,交审委会讨论决定
C、由院长提出,交审委会讨论决定
D、由审判委员会自己讨论决定
答案
(三)当事人申请再审
1、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
(1)就申请再审的主体而言,必须是当事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以及相关的案外人。
(2)就申请再审的时间而言,必须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_____年内 以下两种情况可以不受这一限制:
第一,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________,或者_________
第二,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情形的。如果是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可以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被损害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的期限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3)就管辖法院而言,必须___________法院提出
(4)就申请再审的理由而言,必须具备法定的理由: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①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_________________后新发现的证据;
②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____________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
③原审庭审结束后原作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者重新鉴定、勘验,推翻原结论的证据。④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供的主要证据,原审未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当视为新的证据。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_______________证明的;
①对原判决、裁定的__________有实质影响的事实
②用以确定当事人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
③用以确定案件____________的事实
④具体权利义务和民事责任等主要内容所依据的事实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_____________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_________________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①适用的法律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的;
②确定民事责任明显违背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
③适用已经失效或尚未施行的法律的;
④违反法律溯及力规定的;
⑤违反法律适用规则的;
⑥明显违背立法本意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_________错误的;
(八)________________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____________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_______________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的。
两种情况下,应当再审:1、2、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范围
(1)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
(2)按照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申请再审
(3)对于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3、对当事人再审申请的处理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_______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_________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例题1】(99年律师资格考试真题)下列哪种民事诉讼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A.某甲诉某乙返还不当得利案件,法院制作的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后半年,某乙提出证据证明调解协议是在本案的法官强迫威逼之下达成的B.某丙诉某丁离婚案件,法院判决解除婚姻关系后半年内,某丁提出证据证明某丙伪造证据,承办法官曾接受某丙贿赂
C.某A诉某B继承案件,判决生效后超过三年,遗产已经损坏,但某A提出证据证明人民法院审理本案时,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并且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D.某C诉某D解除收养关系案件,解除收养关系的判决已生效1年,某C提出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
答案
【例题2】(97年律师资格考试真题)马某(女)诉吴某(男)离婚案件,二审法院宣判后马某不服,她认为二审判决共同财产钢琴归吴某所有,而吴某不会弹钢琴,因此申请再审。此外,马某还想起有一个一万元的存折是夫妻共有财产,在一、二审时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及此事,现存折在吴某手中,她希望法院再审时一并处理。本案应如何处理?
A、对钢琴归属争议立案再审,存折问题告知马某另行起诉
B、立案再审,对钢琴和存折问题一并处理
C、告知马某另行起诉钢琴和存折问题
D、告知马某可以一并处理钢琴和存折问题,她可以选择申请再审或另行起诉 答案
【例题3】(98年律师资格考试真题)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一类案件可以申请再审?
A.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
B.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审结的案件
C.适用督促程序审结的案件
D.适用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
答案
(二)人民检察院基于检察监督权启动再审程序
1、抗诉的主体必须是________人民检察院和_________人民检察院
2、抗诉的客体
(1)检察院只能对________和_________提起抗诉,对于__________不能提起抗诉
(2)提起抗诉的生效裁判必须确有错误
具体而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由相同
【例题1】(05年司法考试真题)某省甲市检察院根据某当事人的申诉,发现甲市中级法院作出的二审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在此情况下,甲市检察院应如何处理?
A.只能告知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
B.向甲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
C.向一审法院提出抗诉
D.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提出抗诉
答案
【例题2】(96年律师资格考试真题)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基于什么条件发生?
A.当事人提出的符合法定条件的再审申请
B.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审理的已发生法律效力判决提出抗诉
C.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提出抗诉
D.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提出抗诉
答案
【例题3】(04年司法考试真题)下列何种民事诉讼案件的生效判决,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
A.某案的审判长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犯交通肇事罪,作出民事判决后被追究刑事责任
B.某案的审判长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接受一方当事人价值200元的礼品,但其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
C.某案证人在诉讼过程中接受一方当事人价值200元的礼品,但其证言是真实的D.某案的生效调解书认定的事实不正确
答案
【例题4】(05年司法考试真题)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下列哪一种情形属于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A. 陪审员丁某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过程中接受当事人礼金1000元
B. 证人马某接受当事人礼金2000元并提出了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C. 法官周某就某仲裁案件向仲裁员提供了对该案件当事人红星公司有利的咨询意见,红星公司以咨询费名义付给周法官6000元
D.法官陈某长期为某公司免费做法律顾问
答案
三、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一)裁定__________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第一,这里只能裁定___________执行原判决,而不能__________原生效判决
第二,上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发现原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应当在提审或者指令再审的裁定中同时写明中止原裁判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将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但应当在口头通知后10日内发出裁定书。
(二)______________合议庭
(三)分别按照___________程序或者___________程序进行审理
【例题1】周海诉王梦侵犯名誉权案件,A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王梦不构成侵权,驳回周海的诉讼请求。请问: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上诉,后来,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该案确有错误,指令A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此案。A市中级人民法院可以按照下列何种程序进行审理()
A、一审普通程序
B、简易程序
C、二审程序
D、该院无权审理
答案
【例题2】如果上问中,A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王梦构成侵权,并赔偿损失1万元,那么当事人能否上诉()
A、周海可以上诉,王梦不可以上诉
B、周海不可以上诉,王梦可以上诉
C、双方当事人头可以上诉
D、双方当事人都不可以上诉
答案
【例题3】如果在上例中,一审判决作出后,周海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仍然作出不构成侵权的判决。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该判决确有错误,依法指令再审,请问:可以指令哪个法院再审?受之令的法院应当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审理?
【例题4】如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再审并作出了裁判,判决王梦构成侵权,并赔偿周海损失1万元,对该裁判,双方当事人可否提出上诉?
A、周海可以上诉,王梦不可以上诉
B、周海不可以上诉,王梦可以上诉
C、双方当事人头可以上诉
D、双方当事人都不可以上诉
答案
【例题5】如果最高人民法院提审该案,其应当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审理()
A、一审普通程序
B、简易程序
C、二审程序
D、该院无管辖权
答案
(四)有关审理问题的特殊规定
1、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按照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在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的,可分情况处理:
(1)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受理条件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_______________
(2)具有民诉意见规定的违反反定程序的情形,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法院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的当事人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________________
3、再审的次数问题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只能再审____次
(2)由人民法院因当事人申请再审而发动的审判监督程序,对同一案件只能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______次
(3)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错误的,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只能指令再审_____次。但是上级人民法院因下级人民法院___________________而指令再审的,不受以上限制。
4、审限的问题
原来是一审的,_________________
原来是二审的,________________
5、原生效裁判的撤销问题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或者提审的案件,由再审或者提审的人民法院在作出新的裁判中确定是否撤销、改变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在再审案件中达成调解协议的,_________________后,原判决、裁定视为撤销。
【例题1】(03年司法考试真题)甲公司诉乙公司侵权一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之后,甲公司新发现一重要证据,遂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后,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在此情况下,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原判决的裁定
B.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制作调解书并注明撤销原判决
C.在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同时,该判决自动撤销
D.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双方后,该判决视为撤销
答案
【例题2】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某案,发现张某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而一、二审法院将其遗漏。在这种情况下该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可以通知张某参加诉讼,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二审判决,发回二审法院重审
B.可以通知张某参加诉讼,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C.应当直接裁定撤销二审判决,发回二审法院重审
D.只能直接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答案
第四篇:对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之我见
对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之我见
对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之我见
一、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绝对的客观真实与程序利益的矛盾
根据诉讼法的有关理论,程序法的价值可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民事诉讼法的内在价值亦称目的性价值,体现在程序的公正、自由和效益上。民事诉讼法的外
在价值是指实现民事诉讼程序外在目的之手段或工具。在民事再审程序中,它主要体现为客观实体的公正,保障任何一项民事裁判都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适用正确两个标准。
纵观诉讼制度的发展史,始终存在着程序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冲突与协调问题。立法者往往鉴于再审程序是保障实体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再审程序中尽力突出程序的工具性价值,力图追求实体上的绝对公正。审判实践中一直提倡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但是,实体绝对公正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实体绝对公正的前提是事实的绝对真实,按照唯物论的观点,事实的绝对真实只能发生在事实产生的过程中,事后任何试图再现的努力只能是相对的,尽量接近事实本身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诉讼中所再现的只是法律意义上的事实,而非原始状态的实际事实。[2]审判上所能达到的只能是形式事实,而不可能是真实的事实。”[3]笔者认为,立法者追求个案实体绝对公正的诉讼目的实际上很难实现,相当一批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并不符合绝对的客观真实。但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程序利益与实体利益、程序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最终牺牲的只能是程序利益。而笔者认为,为追求个案的绝对公正而牺牲整个民事诉讼体系的程序利益,是得不偿失的。
(二)司法部门职能的扩张与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矛盾
根据私法自治的原理,只要不涉及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可以在私权的范围内任意地行使其处分权。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提起诉讼,向哪些主体主张权利,主张什麽权利等,法院不得随意干预。但由于我国民事程序超职权模式的影响,法院及相关机关恰恰在这方面被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力。法院、检察院可以在当事人未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主动依职权引发再审程序。立法上做这样的规定,目的在于给法院纠正裁判中一切可能存在错误的机会,事实上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裁判或裁判所涉的部分内容确有错误存在的问题。但问题在于,如果当事人对此未提出异议,这就说明绝大多数人对这些裁判的结果是接受的,或者虽觉不满意,但从各种因素考虑,权衡利弊,决定放弃再审请权的行使。而此时法院、检察院若强行予以干预,岂不是构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侵犯,有违“私法自治”的民法原则?
(三)宽泛的再审条件与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欠缺实质保护的矛盾
在追求绝对真实的诉讼目的的指导下,我国民事诉讼法在再审条件方面作了极为宽泛的规定,力图为再审申请人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但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忽视了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权益,造成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同时由于超职权主义色彩的渗入,法院的领导地位过于突出,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又都受到一种压制,造成再审申请人诉讼权利形式上的宽泛和实质上并不能得到有效行使的尴尬局面,也造成申请再审案件的数量激增,给法院工作带来较大压力的不利局面。
二、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若干问题的建议
(一)提起民事再审程序主体资格的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不仅当事人可以提起再审程序,而且同级法院的审判委员会、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可以对法院的终审裁判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程序主体的多元化,是导致法院裁决没有司法权威和再审程序混乱的主要原因。
从实际需要看,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中的一些过强的职权性规定也无太大的存在必要。以监督途径为例,目前我国由于法院自身监督和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的,几乎百分之百是由当事人申请或其反映而引起的。[4]靠法院、检察院自身主动检察、搜集材料而引发再审的情况微乎其微,而且在目前审判人员数量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实际操作亦有较大难度。因此笔者认为,既然民事诉讼所规定的引发再审程序的三种方法实际上绝大多数源于当事人申请,那么在当事人尚有再审申请权期间,法院自身监督和检察院抗诉监督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确实有待商榷。故笔者建议为了避免审判监督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冲突,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改革时可考虑以下几点:
1、在当事人有权申请再审的期限内,任何机关、组织及其成员均无权自行引发再审程序,除非由当事人自己提出再审请求。这是对当事人在私法范围内处分权的应有尊重。
2、在已超过申请再审的法定期限后,法院、检察院可以通过自身监督和抗诉监督途径对案件提起再审。但前提是必须由当事人提出申请,因为此时当事人已无法通过自身手段主动、直接地提起再审程序。
3、作为例外规定,在涉及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具有危害公序良俗性质的案件上,法院、检察院可以在没有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的情况下,自行提起再审程序。
(二)现行民事再审立案标准应予以细化。从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立案标准的规定来看,由于规定本身不够明确、具体,造成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认为申请再审符合条件而法院不予受理;法院认为当事
人申请再审无理由却一审申请的难堪局面。再审事由的具体明确既有利于当事人行使其诉讼权,也便于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应当受理当事人提起的再审。因此,改革再审制度的当务之急就是将诉讼中规定的再审立案标准予以细化,使之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5]再审立案标准既要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要体现现代司法理念,同时也要考虑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实现司法公正与维护既判力,树立司法权威之间的合理平衡,防止再审立案标准规定过宽而造成再审启动的随意性。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69条规定申请再审的理由是:(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人民法院违反法院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5)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笔者认为,对这些法律条文的细化没有必要对第一条的内容逐一作出解释说明,如何在不违反现行诉讼法规定的情况下,作出尽可能合理、明确的解释,并且起到规范再审制度的作用,笔者考虑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规范再审立案标准:
1、从实体方面,主要从证据的角度考虑,包括:①作为原判决依据的主要书证或物证系伪造、变造的;②证人、鉴定人所作出的证言、鉴定结论系伪造、变造的;③作为原裁判基础的另一裁判、仲裁机关的裁决,国家具体行政行为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④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对裁判结果具有决定意义的证据未能举证的;⑤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禁止性规定的;⑥主要证据取得违法或庭审时未经质证的。
2、从适用法律方面考虑即适用法律错误,影响公正裁判的,主要包括:①适用了失效或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②适用法律、法规以及参照规章错误的;③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
3、程序不合法,影响实体处理结果,主要包括:①审判组织未依法组成;②违反有关回避规定的;③遗漏应当参加诉讼且能独立主张权利的当事人;④剥夺或限制当事人法定诉讼权利的;⑤未依法送达,即缺席审理或判决的;⑥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未公开审理的;⑦违反案件管辖规定受理诉讼的;⑧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
4、审判人员经查证属实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上述再审立案标准,使当事人和法官易于把握并能够及时作出判断,避免了那种“当事人一纸申诉状,法官埋在案卷堆里”的现状。
(三)民事再审案件的立案程序问题。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22条规定,对当事人提起的再审申诉,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登记后立卷审查。这一规定说明,再审案件是否需要立案再审的审查工作应由立案庭负负责。立案庭立卷审查后对符合条件的再审案件予以立案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再审。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没有一套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供当事人和法官遵循,使再审立案工作极不规范。笔者对此初步设想如下:
1、当事人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专门受理再审申请的部门亲自递交再审申请;
2、再审申请必须具有法定事由,并且应当提供支持其诉讼的有关法律或事实依据。
3、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申请再审材料后,应当传唤申请再审人和被申请人到庭听证,并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是否符合法定进行审查。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应当按自动撤回再审申请处理,以后也不能再另行提起申请。
4、对于符合法定事由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受理,并中止原判决的执行。对于不符合法定事由的,裁定不予受理。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在现时情况下可以允许当事人上诉,但最高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当事人不能再行提起再审之诉。
(四)提起民事再审程序的诉讼时效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这时对当事人申请再审在时间上的一般限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超过期限不行使权利的,视为权利人放弃再审诉权。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常常出现当事人明知裁判公正、合法,却不断申请再审,甚至利用再审故意拖延时间,延缓执行等问题。各法院也普遍认为,给予当事人再审申请的期限过长,正好使有些无理缠诉的当事人钻了空子,给法院的再审立案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诉讼资源的极大浪费。故笔者认为,应该缩短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至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1年内。
第五篇:刑事诉讼模拟审判报告
刑 事 模 拟 审 判 报 告
刑事模拟审判报告
在2011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学校对法学院法学本科生的课程安排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检验我们一学期来对刑事诉讼法学习效果,法学09级2班于2011年12月28日在文综楼模拟法庭内进行一场刑事模拟审判,这次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是由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庭审的方式,通过形象逼真、生动,内容丰富,规范合法的程序,以及采取当庭审判等一系列审判程序实际的操作和表演,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锻炼我们对法律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次模拟审判中,我担任的是法警的角色。本来我是很钟情审判人员的角色的,因为参加模拟审判的名额有限,再加上自己以前干果,为了让别的同学也得到一次锻炼的机会,我选择了法警的角色,在几次的排练和最终表演时,我与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证人角色的同学共同讨论程序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虽然我没有台词)。同学们都十分尽职尽责,热烈的讨论气氛深深的感染了我,这一切都是书本所不能带给我的。回忆那过去的模拟审判,一切还是那么清晰。先说说我们这次模拟的案情吧。
我们模拟的这个案子是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例,不过我们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个简单的判决书,剩余的都是后来经过
多次的模拟形成的结果。案子是辛夏明、刘强、张磊敲诈勒索一案。案件经过:2010年7月31日,被告人辛夏明和被害人冯天铫在焦作市学生路口德克士餐厅约好以一万元钱每月300元的利息借给冯天铫40000元钱。2010年8月1日,辛夏明找到被告人刘强和张磊商量给冯天铫借钱的事。辛夏明觉得每月300元利息太少,便提议先答应冯天铫按一万元钱每月300元的利息借钱,然后等给钱的时候就说一万块钱按3000元的利息借,并吓唬冯天铫说钱是从赌场上一个叫猛哥的人借的高利贷,第一个月12000元的利息已经被扣下了,只给冯天铫28000元,如果冯天铫不借,就让冯天铫把第一个月12000元利息拿出来,刘强和张磊表示同意。2010年8月2日,刘强、张磊二人在解放路山阳建国饭店门口建设银行,交给冯天铫现金28000元,冯天铫不同意借,刘强和张磊便吓唬冯天铫说钱是从赌场上一个叫猛哥的人借的高利贷,不借也得借,要不然猛哥会去冯天铫家砸东西,把冯天铫架走。冯天铫害怕猛哥找事,被迫同意借钱,并签下40000元钱的欠条,按一万元每月3000元利息使用。2010年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被告人辛夏明伙同被告人刘强、张磊分别在焦作市解放东路东风浴池、朝阳路真爱会所、焦作市东方红广场以恐吓手段索要冯天铫利息12000元、10000元、10000元。2010年12月2日,被告人辛夏明、刘强、张磊等人纠集王晨、贺凯、高磊、吴宝伦在焦作市焦东路东风浴池,以恐吓的手段索要被害人冯天铫40000元钱本金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因涉嫌犯敲诈勒索罪,三人于2010年12月20日经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于2010年12月21日被焦
作市公安局山阳分局执行逮捕。后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1月21日向山区阳人民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辛夏明、刘强、张磊犯敲诈勒索罪。山阳区人民法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事实清楚,但罪名应当予以变更。最终以强迫交易罪将三人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起先接手这个案件时,我们对这个判决结果是有所争议的,有的同学认为法院不应该变更检查院起诉时的罪名,应为这样做明显违背了现代刑事诉讼法“控审分离”的基本原则,缺乏合理性和正当性。同时法院直接改变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在程序上没有给控、辩双方(尤其是辩方,在法院将轻罪改变为重罪的情况下)提供攻击与防御的机会,而具有明显的突袭性。这种缺乏公正程序保障的“突袭性裁判”,违背了现代诉讼的辩论原则,无法保证裁判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理应受到禁止。但也有的同学认为法院可以变更检查院起诉时的罪名,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176条第二项规定:“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这一司法解释已经明确指出法院有权也有义务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各极人民法院正是据此行使着变更指控罪名的权力。不过,在请教过老师,并经过的权衡利弊后,我们决定对山阳区人民法院的原审判决改判,采用了检查院对此三人的指控罪名。
此次模拟法庭活动的重中之重就在于案件的整个审判过程,而整
个审判过程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去进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当中,长期存在着“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弊病,这都与我们所倡导的公正审判、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控、辩、审三方权利制衡等方面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我们在模拟审判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开庭前,由公诉人宣读了法庭纪律,在庭审过程中,核对被告人的身份、询问被告人历史上有无受过法律处分,并口头公示了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名单,告知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公诉人当庭宣读了起诉书,之后被害人陈述了案件事实,经控、辩方询问后,进入法庭举证质证环节,首先由公诉方举证,辩护方以及被告人进行了质证,随后由辩护方举证,公诉方及被害人进行了质证,双方所举的证据都一一提交给法庭。法庭调查结束以后,进入法庭辩论环节,公诉方宣读了较为详细的公诉词,辩护方针对公诉词进行答辩后也宣读了代表自己看法的辩护词,由公诉方进行答辩。整个审判过程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控辩双方进行自由辩论的过程,本次模拟审判的控辩双方将这一环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扎实的专业功底诠释得很完美。自由辩论结束后被告人做了最后陈述后,然后由公诉人和辩护人发表了辩论意见。最后,合议庭休庭对此案进行了评议。经过合议庭评议之后最终对被告人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对于这次模拟审判,经过很多次的排练,加上由主审此案的山阳区法院刑庭的张副庭长和刑诉法老师的指导,整体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程序正确,庭审过程流畅、完美的,同学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但是,庭审当天还是出现了一点差错。例如:在质证认证环节,审判长应该问公诉人留第几被告在庭;在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未能就案件的争议焦点问题进行充分辩论;公诉人由于过于紧张,对一些关键性的措辞没有用好;辩护人在对证人发问时,出现一点混乱;女法警在庭审过程中因身体不适,休息了一会,而站在旁边的法警没有及时的补上去。不过,这些小问题,经过老师的指正,我们都知悉了。
身为法警的我,经过这次审判,对法警的职责权利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事实上,“法警” 是一个根本没有的概念(相信很多人会很吃惊),我们经常说的“法警”是一个简称,全称是“司法警察”。而司法警察又可以分作两类:检察院的及法院的。司法警察的设立有其法律依据,《人民警察法》规定:法院、检察院可设司法警察,此为法检系统设立司法警察的法律依据。但是现行法律对法、检系统的司法警察职权则未作规定。和我一起扮演法警的另一位同学对我说出了他对法警的评价:“法警,是默默工作的人。”对于法警的职权,目前对法、检司法警察职权规范只见于最高法、最高检出台的关于司法警察职权的“暂行条例”中,即《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但经过我的深入研究,我发现,对司法警察职权进行规范的施行了十年之久的两部条例,竟然都是无效的。这是因为,首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非司法解释。司法解释的形式分为“解释”、“规定”、“批复”和“决定”四种。最高法院以新司法解释排除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为司法解释。其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非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只能定性为法院“内部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在未经授权前提下,只能制发内部规范性文件,且只能在人民法院内部适用。为司法事业辛勤劳动的司法警察,竟然还没一部法律来正式规范他们的职权,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强烈建议法律应当对他们的权利义务做出规定,在保障权利的同时,也为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
经过这次把模拟法庭,达到了老师寓教于学的目的,使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结合起来。刑事模拟法庭这门学科,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亲身感受刑法知识和思维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刑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把刑法学教学活动与刑事司法实践、刑事立法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了解当前刑事立法动态和司法实践中的重大案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为将来正确运用刑事法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学习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但在实际中,我们所进行的模拟审判往往鲜有自发的旁听者,大部分旁听者都是迫于无奈或情势所逼,于是,这样的情形出现:模拟表演的人被迫的演,台下的观众被迫的等。最后,活动苟延残喘的结束,大家都如释重负。一个得不到参与者响应的活动必定不会完全的达到活动目的。因此,每年的模拟审判注定是重复,形式稍加改变的重复虚与委蛇的重复。
但如何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如何唤起对活动早已失去热情的同学们的回应?如何让同学们认识到模拟审判的教学意义及组织者 的良苦用心?甚至是,如何能改变我们心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固有观念?这或许也是积累在模拟审判的老师和同学们心中长期的困惑。他们也曾经是充满信心,但当满腔热情遇到冷漠的回应(甚至毫无回应),估计这无声的抵抗让组织着也不得不黯然妥协。久而久之,模拟审判成为一项教学任务。为何模拟审判成了这种流于形势的活动,我们何不好好反思一下。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让学生成为模拟法庭的主体,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模拟法庭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必须像律师那样接手模拟案件。他们作为当事人的律师,检察官或法官,成为案件的当事人或参与人,因而必须考虑所处的角色的利益,设身处地地分析案件,全力以赴地争取最佳结果。他们的角色已经不是学生,而是律师或其他法律工作者,因此也就必须像律师那样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且是学生的地位和视角的转换。它对学生产生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远远超出传统经院式法学教育模式的作用。
二、学生不仅要处理法律问题,而且必须处理事实问题。这正是任何一个实际案件都遇到的情况,但是,我们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法恰恰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事实材料应当以当事人为律师提供的素材和诉讼请求为主要形式。当学生接触案件时,他们需要首先像律师那样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筛选和建构,从而形成要向法庭陈述的事实,并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形成己方的法律意见。
三、学生要学会如何在庭前形成法律意见和开庭时进行法庭陈述和辩论。这种能力不仅依赖于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而且依赖于对
于各种相关学科和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比如对于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以及法官的心理分析,法庭陈述和辩论的技巧,对于逻辑学熟练运用,对于与案件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了解,等等。因此,模拟法庭的训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训练。其作用远非其他传统的课程所能达到。
四、模拟法庭的训练不仅仅局限在法庭上的辩论,而是一种系统的,全过程的训练。如果运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法律规范的运用,学生学到的只是有关诉讼中一个环节甚至是一个点上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而模拟法庭训练一般持续一段时间,学生必须从提供的零散案件材料入手,经历分析实事情况,找出有关的法律要点,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辩护或代理意见,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等全部环节。因此学生能够了解案件进展的全过程,并通过亲身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案件的进程和结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课程设臵按部门法为标准所划分的人为藩篱,要求学生同时对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综合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