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最喜欢的健康卫士候选人施于兴事迹材料
[我最喜欢的健康卫士候选人施于兴事迹材料]
施于兴,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2004年8月起至今任巴中市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我最喜欢的健康卫士候选人施于兴事迹材料。为了老区人民的公共卫生安全,施于兴勤勤恳恳从事卫生工作32年。
奖励:
1998年10月被共青团四川省委、省教委、省自学考试委员会评为“四川省青年自学成才先进个人”;
2001年被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分会肝病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2005年被四川省人才办、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省中管局评为“四川省名中医”;
2006年9月被选为巴州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
2008年9月被选为“巴中市党代表”;
2008年10月被中共巴州区委评为“巴中市巴州区第五届科技拨尖人才”;
2009年1月被中国疾控中心评为“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先进个人”;
2009年2月被四川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评为“四川省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
为了老区人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疾控中心主任施于兴先进事迹材料
施于兴,男,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人,出生于1958年11月,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2004年8月起至今任巴中市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国庆节这天傍晚,在巴中市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寂静宽敞的办公楼内,忙完了一天的事务性工作,中心主任施于兴正在利用这段安静的时间处理手头的文件。7年前,这座气派漂亮的办公大楼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地面上下落差达20多米。当时的巴州区卫生防疫站负债高达200多万元,原办公楼已经是d级危房,国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迟迟开不了工,正常工作已经无法运转„„时任巴中市中医院副院长的施于兴,被任命为巴州区卫生防疫站站长。
选择这个岗位,我就要对这份事业负责
2004年8月,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设进入筹建阶段。作为项目法人,施于兴从项目论证、到前期拆迁、再到设计施工,他都亲自参与研究。2004年12月23日,身患间质性肺炎的施于兴,早该住院治疗了,但是他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一拖再拖,最终采取晚上到医院输液治疗,白天仍然坚守工作岗位。有的同志劝他:何必事必躬亲把自己累成这样?他的回答是:“既然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对这份事业负责。中心大楼建设是国债项目,承载的是几代防疫人的希望和全区人民的重托,必须保证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2007年11月,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设终于完工并投入使用了,同时巴州区卫生防疫站更名为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债疾控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面积达6600平方米,投入达1000万元;新装修的实验室面积2100平方米,完全按照国家县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设计,功能齐全,整体布局合理;新添置了卫生监测仪器、原子吸收仪、b超、心电、尿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从上级争取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单位发展,各项疾控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作为巴州区疾控中心主任,施于兴时刻牢记着全区人民的健康安全,哪里有疫情,他就带领队伍冲向哪里。
2005年9月22日下午5点,疾控中心接到玉山三星乡中心小学校50多名学生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的报告。他立即带领应急人员奔赴一线,到达时己是晚上8点,他顾不上吃饭,组织队伍并亲自对发病学生进行排查,当排查完1500多名学生时,已是晚上1点多。
2006年5月16日晚上12点25分,施于兴接到疫情报告:芦山乡中心小学校的20多名学生因接触侯鸟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他立即带队前往芦山小学,到达时已是凌晨3点,来不及歇息,他立即组织人员对小学生发病情况进行检查、排查。
2007年4月寺岭乡甲肝暴发,施于兴更是连续几天不下火线,五?一节都没有时间和亲人在一起团聚,直到疫情得到解除„„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他于5月18日派出卫生防疫分队紧急赶赴灾区崇州市开展灾后防病工作,在他的关心和指导下,巴州区所负责的崇州三郎镇没有发生一例疫情。
地震的发生同样也引起了巴州区人民的恐慌,就在余震闹得最厉害的那几天,施于兴顾不得个人安危每天在巴中市中心医院步行10余层楼安排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不少病人都感叹,这个疾控中心主任在玩命啊。同时,他针对巴州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单位同志利用广播、宣传单、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灾后防病知识。并派出人员到各个片区指导消毒消杀和饮水监测。
2011年7月6日和9月18日,巴州区两次陡降特大暴雨,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此次暴雨,给巴州区造成了重大损失,老百姓健康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他急在心头,奋不顾身的带领队伍冲向抗洪第一线。他一边组织队伍抗洪救灾,一边组织人员主动搜索疫情,做好疫情应急工作,同时指派专业人员深入受灾乡镇的街道、农家院户、公共场所等地方进行环境消杀和健康知识宣传。
关心职工生活,共谋事业发展
中心成立后他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治理、科学管理”的理念,在各项工作中十分注重倾听职工意见,实施民主管理。
在施于兴的领导下,巴州区疾控中心成了一个温暖的家。万安、兴隆等地遭受百年不遇的冰雹灾害,他带头捐款,并组织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为灾区人民捐款5000元,还专门派出医疗小分队到村上为群众义诊100余人次;单位职工无论谁生病住院,他都要抽出时间带领班子同志去看望,单位职工无论谁有困难,他都要想办法尽量解决。而他的家属身患癌症住院做手术时,他却因为下乡处理疫情都没有时间陪护;他岳父体弱多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2009年7月5日突发脑出血在成都住院,他却因为在下乡处理疫情抽不出时间去医院照顾。
在工作中他注重调查研究,在事业发展上他紧紧依靠群众。他前后十余次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通过与职工反复讨论,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同时成立了监察科,加强纪检监察,落实了专门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明察暗访,有效地纠正了不正之风。退休老同志、原防疫站办公室主任吴源昌写了近六千字的谏言书,送到施于兴手中;一些不喜欢到单位上来的老同志也纷纷到单位上给施于兴建议。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疾控中心的面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职工工资按时发放,福利待遇比以前大幅度提高。
廉洁自律,永保共产党员本色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施于兴同志时时提醒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规范自己的决策行为。中心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班子成员之间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和自查工作,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从思想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事迹材料《我最喜欢的健康卫士候选人施于兴事迹材料》。
有着25年党龄的施于兴,始终把个人的努力与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当紧急任务来临时,他总是站在第一位,真正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2005年他被四川省人才办、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省中管局评为“四川省名中医”; 2009年1月被中国疾控中心评为“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先进个人”;2009年2月被四川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评为“四川省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先进个人”;他所率领的团队在2005年获得“四川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获得“四川省结核病防治综合示范区”称号、“四川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称号;2011年2月获得“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达标先进集体”称号。
施于兴深知在这样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和武装自己,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适应党的卫生事业的需要。在未来的岁月中,施于兴将和他们的同志们一起,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预防控制疾病、保护140万老区人民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二0一一年十月六日
巴中市卫生局“2011年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施于兴同志的推荐材料
施于兴,男,巴中市巴州区人,出生于1958年11月,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2004年8月起至今任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1979年达川中医学校毕业分配到巴中县中医院工作,先后任医院门诊部主任,任医院内科病区主任8年,1985年7月起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习两年;1994年任巴中市中医院党支部委员、副院长。同年撰写的《自拟龙腾汤治疗坐骨神经痛46例》一文在《中国医药荟萃》上发表,并被中国科技会堂专家委员会评为全国基层医药优秀论文。受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组委会邀请,1997年赴美国参加学术交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治疗小儿水肿136例》一文被《跨世纪国际名人名作?中国科技文化卷》录用,并由美国名人书局用英文出版发行。近年来,共在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1998年10月被共青团四川省委、省教委、省自学考试委员会评为“四川省青年自学成才先进个人”。2001年被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分会肝病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被聘用担任巴中市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医类别考官。2005年被四川省人才办、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省中管局评为“四川省名中医”。2006年6月被评为巴中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9月被选为巴州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2008年9月被选为“巴中市党代表”。2008年10月被中共巴州区委评为“巴中市巴州区第五届科技拔尖人才”。2009年1月被中国疾控中心评为“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先进个人”。2009年2月被四川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评为“四川省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先进个人”。2011年2月被评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达标先进个人”。2011年9月被选为“巴州区政协委员”。他所率领的团队在2005年获得“四川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获得“四川省结核病防治综合示范区”称号、“四川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称号;2011年2月获得“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达标先进集体”称号。
该同志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朴素的思想,生活作风正派,对党忠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开拓创新,热爱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组织安排;能自觉抵制不良的风气和腐朽的影响,廉洁奉公、秉公办事。密切联系群众,全身心服务社会,为党的公共卫生事业乐于奉献,深受全中心职工的拥护。
2004年8月该同志到巴州区卫生防疫站当站长时,单位总负债达200余万元;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水电费缴不出来;人心散漫;办公条件差;回风区疾控中心办公楼由于资金困难,迟迟得不到动工„„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针对巴州区卫生防疫站经济基础薄弱、办公设施陈旧、卫生监测与检验仪器设备欠缺落后、发展相对滞后、职工福利待遇差的特点,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扎实认真的工作方式带领疾控中心一班人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做到了取信于民,凝聚民心,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全方位认可和支持。
通过几年的发展,巴州区疾控中心的软硬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职工有福利待遇发生大幅度变化,职工凝聚力得到根本性改变,空前团结一心;二是办公设施设备完善。在回风新征用土地20.13亩,新建了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达6600平方米,人均办公面积60.5平方米;国债项目国家投入200万元,目前我中心已投入近1000万元。按国家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标准的要求,投入65万元全面装修了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2100平方米,其整体功能与布局较为合理,并于2009年4月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通过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同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碘盐检测实验室获省疾控中心验收通过。投入60万元新装修了大小会议室,新购置了办公桌、办公椅及沙发,新添置近50台电脑。投入50万元购买了必需的检验及检测仪器设备,争取灾后重建资金70万元,全部用于仪器设备添置。目前回风疾控中心总投入达1000万元。三是巴州区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发展的软硬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区疾控中心正稳步走在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上。从上级争取资金200余万元用于单位发展,单位职工的福利待遇大幅上升,各项疾控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根据施于兴同志的表现,经巴中市卫生局党委研究,职工大会投票,同意推荐该同志为2011年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请上级组织审定考察。
二0一一年十月六日
患者感言:
一
施主任,我要为你坚强地活着
我是巴州区清江镇的一位农民,2008年被巴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当我手握着沉甸甸的报告单时,我几乎绝望了,是施主任让我看到了生的希望。
我永远清楚地记得,那是2008年7月15日的上午,也就是我确认为感染者的第二天,我家来了几位城里的客人,经介绍他们是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位让我今生不会忘记,他就是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施于兴。施主任一进院子便伸出双手要和我握手,当时我也习惯性的伸出双手,但就在即将接触的瞬间,我又马上将双手缩了回来,因为我敏感地想到我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他见我不和他握手,便主动上前紧紧地拽住我的双手,并与我坐在一张板凳上拉起了家常。最后他询问我的病情,开始我还是心存戒备,不愿意主动讲,但听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后,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便主动叙述我感染的全过程。他听完我的介绍后,给我讲起了艾滋病的感染途径、注意事项、国家的优惠政策等等。最后他和同行人员一起把几包沉甸甸的东西送到了我手上,里面有猪肉、鸡肉、菜籽油、白菜等好多好多的食品。
他笑着说“我们今天就在你家吃农家饭了”。
我听了大吃一惊,愣了愣,不敢表态。
他笑着说:“怎么,还不欢迎”?
“不是,不是,因为我一名艾滋病感染者,不方便留你们吃饭”。我吞吞吐吐回答。
“不要怕!不要怕!我不是给你讲了吗?一起吃饭是不会传染的。”一个小时后,我们全家和他们一行坐在了一张方桌上共进午餐,这也是我三十年来吃到的一顿最香的午餐。
临别时,他硬塞给我1000元现金,并反复叮嘱我,要勇敢地面对,坚强地生活!
从我感染艾滋病三年来,施主任便成了我家的常客,也是我家最尊贵的客人,他每隔三个月都要到我家来一次,关心我的生产生活及病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我常想,我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虽说不幸,但生活却让我遇到了像施主任这样一位大好人,我又是十分幸运的。是施主任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也正是他三年多来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才让我病情得到了控制,才让我的生命得以延续。
我不怕,我要与病魔抗争,我要坚强的活着,要为施主任这样的大好人活着!
一名艾滋病感染者
患者感言:
二
施医生啊!你真是人民的好医生
我是巴州区恩阳镇九村五社一位普通农民,因咳嗽、咯痰十多天于2009年12月10日经人介绍到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施于兴医生处看病。找到施医生后,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给我开了胸片检查通知单,并说我可能得了肺结核。
当我拿到写着“浸润性肺结核”的x光诊断报告时,我一下懵了,心中充满了恐惧。因为我的邻居也是因肺结核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是在十年前就去世了。最后我万念俱灰地来到施医生的办公室,施医生说:“这种病不是绝症,完全可以治愈,可以免费治疗,这样吧,你先在我们中心免费治疗六个月”。
“免费?我邻居在十多年前就是得了肺结核,用了几万块,还是没看好呢”。我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说。
“免费,真的免费,现在的政策好了,国家把抗结核的药物全免了,结核病患者还可以享受一次免费x光检查呢,况且现在医疗技术也提高了,不担心,只要你坚持规范吃药,定期检查,一般情况在半年就会痊愈”。
接着,他就给我开了治疗结核病的药和其他辅助药品,并亲自把我带到二楼结核病防治所,帮我办理了免费治疗相关手续。一切办好后,他又千叮咛,万嘱咐,教我怎样全程、规范吃药以及要注意哪些事项。
陪我看病的儿子为他热情周到的服务所感动,便掏出200元现金塞给他,略表谢意,但被他当场婉言谢绝。
在我患病期间,施医生还带领巴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多次到我家里来看望慰问我,带来一些生活日用品及现金等。
通过施医生的精心治疗,我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不到半年就彻底治愈,目前和正常人一样,能够正常的生产生活。
虽然,我患了肺结核是不幸的,但是遇上施医生这样的好医生又是幸运的!
结核病患者:李祖兴
第二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于梦露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处女作<鲁滨逊漂流记> 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艰苦创创业的创奇故事。第一次航行就,第一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孙幸存,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稻子和搭木屋,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这样,鲁滨孙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鲁滨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7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孙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
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闹事,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孙已离家35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孙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
鲁滨孙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这本书向我展现了鲁宾逊自信,自立,自尊,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的精神。
在他认为,天底下没有什么人类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人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我们学习也一样,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各个学科学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 一股动力不断促使我们前进。同时,必须做好每一件事后力求精益求精。
15护理2 于梦露
第三篇: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申报材料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XX部分先进事迹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火炬手的工作,就是将汇聚的爱心血液又好又快的传递给病危的人,尽最大努力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广安市中心血站副站长XX总是在会上对职工们说。他是这样
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关键时候靠得住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带着小平家乡人民重托的他,第一时间赶到青川县担任卫生局副局长。面临着灾后重建的繁杂任务以及随时危及安全的余震、滚石,同时连饮用水都一时无法保障的艰难困境,他冒着酷暑严寒走遍了青川的山山水水,到灾害现场指导“消、杀、灭”,预防次生灾害,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他到每一个乡镇参与医疗机构重建选址和设计规划,保证“要经得起检验、钱要用在关键处”;他为每一个重建的医疗机构协调人员、落实设备、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建一个成功一个,能够切实担负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任。两个月不到,去看望他的家人、朋友、市卫生局领导都说“瘦了、黑了”。一年半下来,当地的人们都舍不得他走了,大家为他授予了“”锦旗。2011年7月6日夜,大雨滂沱。接到市人民医院急需大量血液挽救病危患者的紧急电话后,身为业务负责人的他,迅速到达岗位启动应急献血预案,很快招募37名献血者,采集血液12500ml,解了医院和病患的燃眉之急。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当献血故事在聚光灯下传递之时,而他又一次次站在了幕后。
爱岗敬业讲奉献
广安血站成立时间短,受人员编制制约和社会事务增多,血站工作人员往往一人多岗,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特别是极端天气和节假日,他都“夏练三伏、冬练三
九、假日不休、总在一线”,要么到流动采血车上替班招募献血者,要么到站内参与值班负责日常事务。今年7月,因一女职工待产,他白天在采血车上从事献血者招募、夜晚又到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连续一月;8月,“千名党员干部进街道、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中,他又到对口联系的龙鑫丽景B区楼上楼下访民情、解民意,还为96户居民测血压、查血型、建档案,发放讲解慢性病防控知识,倡导不乱吐、不乱扔的文明风尚。“我是一名学医的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他总是这样说。
把爱心蛋糕越做越大
保证临床用血的充足、安全、及时、有效是血站的中心工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他一直坚持一切从献血者和临床工作的实际出发,为献血者着想,从点滴做起,从不以小而不为,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的实际工作中。在全站推行“123456”优质服务模式,即:一新即全新的医护形象;二温馨即给献血者提供温馨的献血环境和温馨的护理;三勤即手勤、脚勤、嘴勤;四个主动即主动介绍、主动帮助、主动沟通、主动征求;五个一即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声感谢、一声祝福;六声即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献血过程有称呼声、合作后有谢声、遇到不适有慰问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提高了献(受)血者和社会的满意度。在无偿献血宣传“五进”(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乡镇、部队)和“12.6”禁毒宣传等工作中,他总是利用自身所学的医学知识把“无偿献血的六大好处”“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等科普讲的绘声绘色、深入浅出,激励和引导了一大批适龄健康人群参与献血、支持献血,一些人还积极加入了固定献血队伍和应急献血队伍。
他就是这样一个传递爱心的火炬手,一位以保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以给生命提供足够的血液、以火炬手精神激励自己和他人鞠躬尽瘁的人,一个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
第四篇: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定稿)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
——古交市乡村医生马俊生
马俊生,1963年出生在古交的一个偏远山村,1978年高中毕业,1979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自学中医知识给农民看病,任劳任职。不管刮风下雨,数九寒天,半夜三更,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年扎根农村,克服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等困难,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服务农民,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保护农民健康,赢得了卫生局的表扬和农民的好评,连续8届被村民推选为出席镇人大代表,2007年村卫生所被古交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村级卫生所,并给予一台救护车作为奖励。2008年被古交市卫生局评为先进集体。马俊生被古交市卫生局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太原市最美乡村医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病种增多,马俊生感觉到医疗技术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自己却无能为力,为此自费去山西中医学院学习深造2年,提高了中医理论水平,为村民开展针灸、拔罐、清创、缝合、包扎。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经常半夜出诊,1983年,一天晚上的凌晨2点钟,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马俊生从睡梦中惊醒,一名邻村的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说他父亲起床小便时不省人事,马俊生简单问明情况后,急忙背起出诊包赶往他家。11月的冬天,白雪茫茫,寒风刺骨,气温在零下19度,又是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几次跌倒再爬起来,差一点掉下山沟里,艰难的行走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初步怀疑是脑梗塞,他便随病人家属用小平车将病人送往路程40里的市中心医院救治,他返回家时两眼熬得通红,已是疲惫不堪。
一位81岁的孤寡老人,觉得胸闷头晕,认为自己感冒了,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发现胸部全是冰冷的水珠,考虑老人患的是心肌梗死,立即给老人输上氧气,与其他村民一道把老人送往医院急诊科,得到了及时救治,赢得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得到控制。老人逢人就说,是马俊生大夫救了他一命。一天早晨,马大夫正吃早饭,一村民说他母亲上厕所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马大夫立刻放下饭碗,前去应诊,根据老人有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为脑出血,催促家人赶紧转往上级医院,经医院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及时治疗老人转危为安,这位84岁老人至今健在,老人的子女说要不是马大夫催促让老人转院,我们以为老人是感冒了,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一天晚上2点左右,忙了一天的马大夫身体极度疲乏,刚刚进入梦乡,一阵电话铃响起,一村民说他2岁的儿子哭闹不止,呼吸急促,让去看一看,马大夫急忙穿上衣服,带上出诊包,氧气袋,三步并作两步前去应诊,当时孩子已嘴唇发紫,呼吸困难,马大夫急忙给孩子输上氧气,告诉家长孩子可能是患急性喉炎,很容易窒息,危及生命,家长急的团团转,说家里没钱,半夜三更又没地方借,马大夫就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拿出来垫付上,并陪同父母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孩子终于脱险。一天晚上10点多,一夫妻抱着一小孩来就诊,孩子母亲说她拉小孩左胳膊给洗脸时,不知什么原因孩子就开始哭闹不止,并且不让别人动他的左胳膊,经初步诊断孩子是桡骨头半脱位,不到2分钟,马大夫就给孩子的胳膊复位,孩子父母高兴的不得了,他们说,要是去医院连租车带拍片最少也得花两三百元,当时就拿出100元表示酬谢,被马大夫婉言谢绝了。一8岁小男孩晚上8点高热抽风昏迷,经针灸治疗苏醒,为防孩子再次抽风马大夫在他家守了整整一个晚上,给予治疗,知道孩子退烧才离开。一家长说他家11岁的孩子经常早晨起床后肚子痛,去医院看过好多次,效果不是很好,通过询问了解,孩子是经常吃油炸食品的缘故,嘱咐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油炸食品,一个多月,孩子再没有说他肚子痛,孩子的家长高兴的说是马大夫的一句话,治了孩子一年多的病。
农民经济困难,就医环境差,小病不治,拖成大病,不管什么病,哪里痛,都习惯用止痛片、安乃近片解热止痛,以致延误病情,其结果是人财两空。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马大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是想方设法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免费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给他们治病。凡是简单的清创、缝合、包扎等,30多年来没有收取一分钱的费用。
一位73岁的老人,患慢性结肠炎40多年,肚子一痛就泄,大小医院都去看过,总是不见好转,马大夫用艾灸治疗五天后,效果很好,老人感觉肚子很舒服,不像原来那样难受了。马大夫突发灵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制作完成了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艾灸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村民免费治疗头痛、痛经、肩周炎、关节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鼻炎、颈椎病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疗效,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我市实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在为村民做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疾病预防知识,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率98%以上,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率99%,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为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率100%,按时完成新农合筹资工作,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负担,现在村医的各种待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国家又承担了医疗保险责任,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更高涨了,在农村扎根工作的信心更坚定了。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30多年来,马俊生逐渐认识到乡村医生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工作,今后一定要在工作中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用艾灸器结合中医配方去攻克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病,把中医发扬光大,争取创造较好的工作成绩,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为乡村医生增光添彩,做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做乡村居民健康的守护神。
第五篇: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
——古交市乡村医生马俊生 马俊生,1963年出生在古交的一个偏远山村,1978年高中毕业,1979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自学中医知识给农民看病,任劳任职。不管刮风下雨,数九寒天,半夜三更,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年扎根农村,克服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等困难,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服务农民,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保护农民健康,赢得了卫生局的表扬和农民的好评,连续8届被村民推选为出席镇人大代表,2007年村卫生所被古交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村级卫生所,并给予一台救护车作为奖励。2008年被古交市卫生局评为先进集体。马俊生被古交市卫生局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太原市最美乡村医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病种增多,马俊生感觉到医疗技术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自己却无能为力,为此自费去山西中医学院学习深造2年,提高了中医理论水平,为村民开展针灸、拔罐、清创、缝合、包扎。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经常半夜出诊,1983年,一天晚上的凌晨2点钟,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马俊生从睡梦中惊醒,一名邻村的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说他父亲起床小便时不省人事,马俊生简单问明情况
后,急忙背起出诊包赶往他家。11月的冬天,白雪茫茫,寒风刺骨,气温在零下19度,又是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几次跌倒再爬起来,差一点掉下山沟里,艰难的行走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初步怀疑是脑梗塞,他便随病人家属用小平车将病人送往路程40里的市中心医院救治,他返回家时两眼熬得通红,已是疲惫不堪。
一位81岁的孤寡老人,觉得胸闷头晕,认为自己感冒了,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发现胸部全是冰冷的水珠,考虑老人患的是心肌梗死,立即给老人输上氧气,与其他村民一道把老人送往医院急诊科,得到了及时救治,赢得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得到控制。老人逢人就说,是马俊生大夫救了他一命。一天早晨,马大夫正吃早饭,一村民说他母亲上厕所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马大夫立刻放下饭碗,前去应诊,根据老人有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为脑出血,催促家人赶紧转往上级医院,经医院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及时治疗老人转危为安,这位84岁老人至今健在,老人的子女说要不是马大夫催促让老人转院,我们以为老人是感冒了,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一天晚上2点左右,忙了一天的马大夫身体极度疲乏,刚刚进入梦乡,一阵电话铃响起,一村民说他2岁的儿子哭闹不止,呼吸急促,让去看一看,马大夫急忙穿上衣服,带上出诊包,氧气袋,三步并作两步前去应诊,当时孩子已嘴唇发紫,呼吸困难,马大夫急忙给孩子输上氧气,告诉家长孩子可能是患急性喉炎,很容易窒息,危及生命,家长急的团团转,说家里没钱,半夜三更又没地方借,马
大夫就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拿出来垫付上,并陪同父母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孩子终于脱险。一天晚上10点多,一夫妻抱着一小孩来就诊,孩子母亲说她拉小孩左胳膊给洗脸时,不知什么原因孩子就开始哭闹不止,并且不让别人动他的左胳膊,经初步诊断孩子是桡骨头半脱位,不到2分钟,马大夫就给孩子的胳膊复位,孩子父母高兴的不得了,他们说,要是去医院连租车带拍片最少也得花两三百元,当时就拿出100元表示酬谢,被马大夫婉言谢绝了。一8岁小男孩晚上8点高热抽风昏迷,经针灸治疗苏醒,为防孩子再次抽风马大夫在他家守了整整一个晚上,给予治疗,知道孩子退烧才离开。一家长说他家11岁的孩子经常早晨起床后肚子痛,去医院看过好多次,效果不是很好,通过询问了解,孩子是经常吃油炸食品的缘故,嘱咐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油炸食品,一个多月,孩子再没有说他肚子痛,孩子的家长高兴的说是马大夫的一句话,治了孩子一年多的病。
农民经济困难,就医环境差,小病不治,拖成大病,不管什么病,哪里痛,都习惯用止痛片、安乃近片解热止痛,以致延误病情,其结果是人财两空。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马大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是想方设法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免费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给他们治病。凡是简单的清创、缝合、包扎等,30多年来没有收取一分钱的费用。
一位73岁的老人,患慢性结肠炎40多年,肚子一痛就泄,大小医院都去看过,总是不见好转,马大夫用艾灸治疗五天后,效果很好,老人感觉肚子很舒服,不像原来那样难受了。马大夫突发灵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制作完成了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艾灸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村民免费治疗头痛、痛经、肩周炎、关节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鼻炎、颈椎病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疗效,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我市实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在为村民做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疾病预防知识,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率98%以上,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率99%,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为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率100%,按时完成新农合筹资工作,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负担,现在村医的各种待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国家又承担了医疗保险责任,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更高涨了,在农村扎根工作的信心更坚定了。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30多年来,马俊生逐渐认识到乡村医生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工作,今后一定要在工作中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用艾灸器结合中医配方去攻克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病,把中医发扬光大,争取创造较好的工作成绩,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为乡村医生增光添彩,做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做乡村居民健康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