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3 14:2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游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游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第一篇:导游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导游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与导游员创造性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导游员对旅游业的促进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不对导游行业加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势必会影响导游行业及旅游业的健康成长。所以对导游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予以全面的、足够的关注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并未注意到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已经影响了导游员的身心健康并危及旅游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因此,分析和探索导游员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及产生的根源,从而进一步研究和提出消解导游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导游员职业倦怠的含义、表现及危害

(一)导游员职业倦怠的含义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学家弗里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工作环境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导游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情绪、生理等方面的精力、持续性强、服务对象期望高的特殊职业。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很多导游员不仅在物质上难以获得预期的回报,而且还处于各种矛盾冲突的聚焦点,从而容易产生挫折感, 并最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导游员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很多导游员职业兴趣丧失,职业成就追求淡化,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感觉钝化,激情消逝。国内著名学者杨军认为,导游员职业倦怠是指导游员在服务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并与他人发生各种矛盾冲突而产生挫折感,并最终表现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

(二)导游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1.导游员职业倦怠在生理上的表现

研究表明,生活中的急性事件应激,可以影响有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导游员带团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事件,导致其应激水平长期偏高,并产生诸多生理上的消极反应,表现出疲乏、失眠、头痛、胃肠功能紊乱、胸痛等症状。

2.导游员职业倦怠在心理上的表现

导游员职业倦怠在心理上的表现主要有对导游工作不满意、自尊心下降、出现抑郁、易怒、焦虑、无助感、缺乏安全感等。

3.导游员职业倦怠在行为上的表现

产生职业倦怠的导游员,在行为上会有以下表现:降低与游客的交往面、对游客正当合理的要求漠然视之、易与游客发生矛盾和摩擦;家庭关系处理不当;回避与同事、朋友的交往,孤立自己;暴饮暴食、抽烟酗酒等消极行为增加等。

(三)导游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1.降低导游员的生活质量

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导游员的身心健康并导致其行为方式的变化,造成人际冲突增加,使其人际关系紧张,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例如,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工作时间紧凑,除了安顿好游客的食宿,还要不时的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而导游员本人的食宿问题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良的饮食和休息,不仅使导游员身体疲惫,还导致其性情的变化,易怒、暴躁、经常与游客和景区人员发生冲突,这些都降低了其

生活质量。

2.诱发其他导游员产生职业倦怠

由于部分导游员的职业倦怠,尤其是一些专职导游员由于工作的压力大,导致其对本职工作失去动力与激情,致使其工作懒散,常常会发生不能按时上岗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加重了其他导游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从而诱发其他导游员产生职业倦怠。

3.破坏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声誉

导游员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代表着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产生职业倦怠的导游员的消极行为会严重破坏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的声誉。例如,一个导游员由于职业倦怠而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认真耐心地服务,使得游客不满意,继而将怨气转向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这样将严重影响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二、导游员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压力源分析

在导游界中广为流传的一段顺口溜可以作为分析导游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压力源切入点,这段顺口溜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导游员面临的种种压力:起得比鸡都早,睡得比狗都晚,干得比驴都累,吃得比猪都差,挣得比民工都少,看着比谁都好,五年后下岗谁也跑不了。种种压力源,使得导游员职业倦怠问题愈加严重。究其压力源,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超负荷

首先,工作持续时间长。导游员的工作持续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只要接了团,通常是十几个小时不停歇,有时一个团刚带完,另一个团就马上交接而上,而全陪长达十几天的连续工作更是经常的事。在旅游旺季导游员都是超负荷工作,能有一天的休息时间都成为很奢侈的念头。“起得比鸡都早,睡得比狗都晚”,尽管有些夸张,但也是导游员工作时间长的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其次,体力消耗大。在导游服务中,导游员的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不仅要带领游客“跋山涉水”,顶风冒雨游玩,还要替游客安排好食宿。由于长时间的讲解,有些导游员终日哑着嗓子。很多导游员都反映工作太累。“干得比驴都累”形象地描绘出导游员的高体力消耗,这也是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源之一。

最后,常年奔波在外。工作性质决定了导游员必须常年奔波在外,越是节假日,导游员越忙,就越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在长期的高流动性环境中,他们身心都很疲惫,“不堪重负”。很多人认为导游员是吃“青春饭”的看法也是基于生理上的压力。

(二)工作环境的高风险 1.不确定的人身安全

首先,是来自自然环境的危险。有些旅游景区由于没有完全开发,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建设较差,使得旅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遇到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这种危险性显得尤为突出。导游员要亲自带领游客前往这些地方游览参观,增加了危险发生的几率。

其次,是来自交通工具的风险。导游员在旅游车上的工作时间较长,也就导致其发生车祸的概率远远高于游客。导游员通常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但多数旅游车的副驾驶的位置没有安全带,发生车祸的时候,导游员的风险系数高于游客也高于司机。尽管导游员乘车的风险很高,但一旦出现车祸,他们的安全利益却无法得到保障:一是保险公司没有开发适合导游员购买的保险,二是旅行社通常不给导游员买保险。

最后是来自工作中的危险。年轻的女性导游员很容易受到游客或司机的骚扰。游客同当地人由于风俗习惯等发生冲突的时候,导游员的人身安全往往也很难得到保障。

2.潜在的饮食安全

导游员带团过程中一般是游客的饭菜都上桌后,导游员才能去用餐。就餐时间短而

且又不规律,以致很多导游员都有胃病。同时导游员由于长期在外就餐,感染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远高于常人,因此“吃得比猪都差”反映了导游员受到的饮食安全的压力。

(三)缺乏家庭、组织和社会支持 1.缺乏家庭和朋友的支持

由于导游工作的特殊性质,一方面导致年轻的导游员不敢谈恋爱,已经成家的导游员的感情生活也容易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导致朋友同其逐渐疏远、家人看其辛苦的工作状况后也会劝说其辞职或更换工作。

2.缺乏旅行社的支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导游员和旅行社之间都应该是一对利益共同体,旅行社理应给导游员提供足够的支持,但目前很多旅行社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在对游客投诉的处理上,旅行社为了息事宁人,往往把责任推卸到导游员身上,让他们独自承受压力,导致其职业倦怠。

3.缺乏社会的支持

社会支持的缺乏首先是源于人们对导游职业认识的偏差,一般人认为导游员是不花钱同游客住星级酒店、进高级餐厅,轻松赚大钱的职业;其次是媒体对导游员职业形象的偏见,众多的报道只是有关导游员收取游客“回扣”、“小费”以及服务质量低下的负面新闻。当导游员觉得自己缺乏源于社会的支持以后,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

首先,导游是人际交往频率高、以控制自我情绪为特征的职业。研究表明强迫或伪装的表情会对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作用。在导游服务中,长期的“伪装”、“强作欢颜面对游客必然导致其职业倦怠;其次,在黄金周旅游点人满为患,无法入住酒店时,导游员一方面要做好游客的解释工作,还要代表游客同旅游景点、饭店进行交涉、协调好同其他旅游工作人员的关系,面临着多重的人际关系压力。

(五)报酬过低

在旅游业刚起步的时候,导游员是高收入的典型职业之一,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规范,导游员收入大幅度降低。目前国内导游员的收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旅行社发放的基本工资,一般每月大约在200—500元之间不等,但有些旅行社不仅不发基本工资,甚至直接或变相地向导游员提取“人头费”;二是出团补贴和景点门票差价,前者全由导游员收进,后者由导游员、司机、领队共享;三是小费和回扣,外国旅游者一般会给小费,但大多数国内旅游者没有给小费的习惯。目前,我国导游人员的收入构成为底薪(仅有少数的专职导游有,每月约500元)外加带团津贴(只有部分旅行社发放,每团每天约30到50元)以及少量的回扣。内蒙古地区的导游收入更是偏低,扣除人头费或上团费、质量保证金、通讯费、管理费后,所剩无几。导游员收入不仅大不如前,而且也远低于其他服务行业。

(六)巨大的职业生涯压力

国家旅游局在2000年将导游资格考试的权限下放到省级旅游行政部门以后,就业门槛骤然降低,报考人数急剧增加,新老导游员都面临着激烈的职业竞争,同时逐年增加的兼职导游员对专职导游员也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压力。“5年后下岗谁也跑不了”的预期更是加剧了导游员职业倦怠的强度。

三、导游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分析导游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压力源,可以得出解决导游员职业倦怠的一些应对措施。从采取措施的主体来看,我们可以从国家的政策、旅行社的策略、家庭的支持以及导游员自身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国家的政策保障

国家应该针对导游队伍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相关规制,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端,使旅行社与导游员之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制定并强制实行《旅游社雇佣导游人员标准合同》、《导游人员权益待遇保障条例》等法规制度,并在旅行社全面推行保障员工权益的SA8000国际标准认证,通过法规和标准来保障导游员的权益、稳定导游队伍。首先,要坚决消除非持证导游人员从事导游业务的现象,消除无效供给;其次,进一步对导游队伍进行分层,细分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导游员,并在全行业强制实行“优导优价、优导优待”,消除不同层次之间的竞争,避免目前鱼龙混杂、恶性竞争的局面;第三,要畅通导游队伍的出口,加大年审稽核力度,将不合格的导游员清理出导游界;第四,逐步取消目前对导游员不能跨地区就业的限制,通过地区间的调剂,实现更大范围的供求平衡。

(二)旅行社经营策略的转变

旅行社应该转变经营理念,把旅游和赢利结合起来,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会让导游员觉得“劳有所得”,经济压力的缓解有助于降低导游员的职业倦怠。旅行社的管理者对外要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社会传媒,让其多多报道导游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性,塑造导游员的正面形象,对内则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给导游员提供足够的组织支持。旅行社有义务让导游员在工作理想、热情与实际面临的困难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新导游能够正视现实,消除对导游工作和旅行社不切实际的期望,认识到自己的劣势与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提高自己对导游职业的兴趣。

(三)家庭的全力支持 作为导游员的家人、朋友应该全力支持其工作。在其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鼎力支持,尤其是应该注意其心理的变化。在导游员工作之外,应该和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够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导游工作,并全身心的投入导游工作,彻底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四)社会媒体要有正确的导向

导游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身处旅游业第一线的导游人员,工作异常艰辛。如果社会媒体对导游员多一份理解、肯定和支持,多宣传导游员的优秀事迹,多从正面报道导游员的服务工作,把握社会舆论对导游员的正确导向,而不是对导游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偏概全地说成是“普遍存在”,则一定能够重新塑造导游的良好形象,可以有效的解决导游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我适应工作的能力

主要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营养,经常锻炼身体,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在旅途游览中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的一些技巧等。一个身体健康的导游员比一个身体虚弱的导游员更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长期从事导游工作的人,不论原来热情多高、创造性多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工作热情降温,创造性逐渐丧失,慢慢对导游工作失去信心,不求进步。所以导游员自身应根据导游工作的特点,学习新的旅游知识和讲解手法,以此来克服职业倦怠问题。

(六)完善激励机制,设定合理的酬薪水平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导游员都没有固定的工资和相应的福利待遇,致使其缺乏职业安全感。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员工的间接报酬,是深得人心的待遇,是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员工爱岗敬业的途径。福利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如果旅行社有完善的福利待遇机制,让导游员无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工作,以此为基础,导游员才有可能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切实地感悟出自己的职业优势,才能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实现导游的综合价值,享受导游职业带来的乐趣。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

用。导游员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导游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有效解决导游员职业倦怠这一问题,除了导游员自身和旅行社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外,社会也应当给予导游员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尊重和关怀,使导游员能够全面克服职业倦怠问题,全面提升和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积极、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5).

2.秦明、蒋奖、于迎军,导游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1).

3.冯耕耘,导游员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2).

4.陶汉军、黄松山,导游业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 版

5.张力仁,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务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6.张建融,浙江学刊[J]。2008年4月183-187 7.洪德刚,导游常见问题详解[J].黑龙江省商务学校校报2005年第12期: 25-27 8.袁秀芸、贾红海,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第30期

9.张金花,导游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4 期:166-168 10.姚媛、马耀峰,我国旅游业的高额回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旅游管理,2004(3)11.张金霞,论导游人才危机,商场现代化,2005(10)12.史蔓蓉、尺木,导游管理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2005-10-24

后 记

随着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完成,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已经悄然临近尾声。写这篇后记的时候忽然思绪万千,好像这不仅仅是毕业论文的后记,而是对自己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盘点,写完这篇后记就意味着自己要告别学习和生活了四年的大学校园。回顾在财院四年的学习与生活,点点滴滴倍感温馨。

在四年的本科学习阶段,我的导师杨智勇老师对我学习和生活都予以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导游业务的学习和研究有了很大的兴趣。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在学术和做人方面的谆谆教诲。我的论文从选题、写作到最终完成都得益于杨老师的悉心指导。杨老师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语句、文字等都做了细致、耐心的修改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同时也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窗和朋友们!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迎接新的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北京某小学的一间教师休息室,周华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同事们的共鸣,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周华半开玩笑,‚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是周华认为自己扮演着的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该市3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 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心理学将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

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笔者曾经用通用的scl90进行教师心理状态测试,显示50人样本中,存在心理问题教师达到30%。由此可见,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师的工作以及学校组织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同时,上述问题彼此会交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干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上近70%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2.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

3.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校领导‚坚守‛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

4.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如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A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意识浓厚,动作行为急躁、紧迫.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A型个体特征的个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

四、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

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帮助。首先,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学校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再次,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臵,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

社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对此,较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加大对教师物质投入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程度。此外,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 

顶一下

第三篇:保育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在幼儿园扮演着生活照料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生活习惯、个性、情感等各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实工作中的大部分保育员对工作有着消极逃避的心理,对职业生活感到厌倦。此课题研究,希望可以了解保育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保育员职业倦怠的对策,提高保育员工作效率。

关键词:保育员 职业倦怠 原因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44-01 保育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1 保育员职业动机不强,兴趣不浓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保育员保育动机不强,他们对于保育员这份职业没有很高的兴趣,对幼儿保育工作缺乏干劲。在这样一种职业倦怠的状态下,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不强,缺少干劲。

1.2 保育员自我效能感较差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保育员,往往相信自己的角色在儿童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相信自己具有积极有效地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一般能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保育员认为保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对自己的保育能力和对儿童的影响力信心不足,对幼儿的期望也比较低,在工作中容易感到烦躁、焦虑和紧张不安,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根据观察和访谈记录发现,存在职业倦怠的保育员一般自我效能感都比较差,自我实现的需要往往得不到满足。这也是保育员形成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社会期望低,家长不关注保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转换,他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多家长甚至抱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家长们对幼儿教育抱有强烈的期待和重视,并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对于保育,家长们却不怎么关注,甚至认为保育员就是保姆、打扫卫生的,长期下来家长和保育员之间就难免产生或轻或重的矛盾和摩擦,长此以往,也就诱发了保育员的职业倦怠。

1.4 保育员待遇低,认可度差

在保育员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产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尽管保育员的工资待遇与以前相比已经上涨了许多,但与其他职业相比还是偏低的。据调查了解,保育员的收入水平一般比幼儿教师低50%左右,可是由于保育员每天的保育工作量却很大,而工资却较低,从而导致职业倦怠。保育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保育员专业化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和保育员的理论和技能,才能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适宜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来施加相应的保育和教育,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育员在工作中才能发挥自身的功能,达到共同保育和教育幼儿园的目的。所以说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丰富和提高,对于提高保育员的自身素质,对于提高保教质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保育员首先得形成正确的保育观,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如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婴幼儿教育基础知识等等;此外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园本培训,与同事之间进行心得交流,相互观摩,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2 提高保育员的的社会地位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怀,关注保育员工作价值的体现。提高保育员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保育员工作价值被认可的一种体现,国家应该加大对保育员的投入、支持力度。只要保育员的待遇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减少保育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此外幼儿园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全面认识保育员及其重要性,彻底改变幼儿的健康就是能吃能睡不生病想法,透彻了解保育员的工作性质,明确知道保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完成,更应该关注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保育员的社会地位。

2.3 规范管理保育员,建立奖惩制度

幼儿园的不当的管理方式是形成保育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保育员的保教主体地位,重视保育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满足保育员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保育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真正发挥保育员的服务和教育功能;其次,幼儿园应该加强民主管理,充分体现对保育员的人文关怀,给他们提供参与幼儿园管理决策的机会,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建立保育员奖惩激励制度,创建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保育员评价机制,使每一位保育员把“一切从幼儿出发”作为自己工作的方针,时刻督促自己的工作。

此外幼儿园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全面认识保育员及其重要性,彻底改变幼儿的健康就是能吃能睡不生病想法,对于保育员的工作性质有深层的理解,明确知道保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安排和养护、身体的保育和护理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达成,更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求,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保育员的社会地位。

第四篇: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在这里演讲我很荣幸,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然而最近几年教师职业倦怠这个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并且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翼淡漠了。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思想,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门周期性长、复杂的、见效慢的辛苦职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上。教师整天面对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天真、贪玩的本性决定了对错误的纠正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对知识的传授也是三番五次的不断重复。也许正因为学校这个特定的工作场所,孩子这个特殊的工作对象,才造就了教师队伍的相对单纯和人们常说的啰嗦吧。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在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一旦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稍长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工作就那么回事,怎么干都一样“等感受和行为表现,而且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考试压力、课题研究、职称评定等压力,使教师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影响。当教师一旦感到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一旦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们便会停滞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之所谓听之由命的地步。

2、学校内部管理者的问题

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本就有轻重之分,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几十个上百个教师。倾向性可以表现在心里,一旦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些教师便会变成不满或打击,自然会消怠。一次、两次„„,热情变为冷静、淡漠„„

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教师工作,几乎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学校的各项考核制度都是给那些听从领导分配、自觉性强、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制定的。而这些教师往往是工作干的多,缺点也就越多。所以教师认为只有什么事情也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误。不合理的评价制度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打击是致命的,必定会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3、社会不良评价

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论该职业的吸引力。教师常被人们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但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一旦涉及实际,绝大多数的人对教师职业是不屑一顾的,充其量是一个“没有钱途而清贫一生的钟点工”,福利待遇在工作行业几乎为零。“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还没有真正形成,只不过是唱得响亮而回应的空荡。社会上羡慕的不过是长假,却没有感受到教师工作枯燥单调。这些看法和经历一旦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便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1、热爱本职工作

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是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着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个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换起自己的工作热情。从 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是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作为教师个体,必须坚持对教学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提高,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事物、目的处理问题要从内心深处感受自己职业的高尚.2、不断充实自己

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心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

3、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心态对于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不少教师却容易出现不良心态。第一、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是招来个体上的烦恼。第二、寻求绝对公平。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第三、以偏概全,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一些才干而持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叹,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等。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关系。沟通的好处是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能容纳别人与自己有不同的

观点,这对于完善自我人格有很大帮助。要做到与他人之间坦诚、友好、信赖、尊重、理解,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减轻来自各方向的压力。

4、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健全

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建立一个相对公开的管理制度,相对公平的工作环境,相对合理的激励机制。然而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相对优越的条件在哪里?很多的变成赋予,变成个人的“人情”,然而却“世故”不了,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环境中,那一双眼睛不是智慧的?

所以从分课开始,因为我校有平行班,在安排平行班老师的时候,都是随机抓阄和准平行,不是教师想的也不是管理者说了算的,那种“庄家不好就一年”的思想也就不复存在了。正因为如此,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融合了成绩与工作量的标准,没有起任何波澜,教师欣喜满怀。

5、积极参与课余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忙,都应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我校创设了卡拉OK室、美术室、舞蹈室、棋艺室、乒乓球室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消除因工作带来的疲劳和倦怠感。

学校同时设立亲情室,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交流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学校开设校园网站,允许教师展示学校管理中的弊病,倾诉自己的怨恨,从而达到释放自我的目的。

第五篇: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解决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解决对策 韩 旭 东

(中国石油大学 学生工作处,山东 青岛 266580)[摘摇 要] 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心理疾病,而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易发群体。高校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是情感枯萎、人格异化、处事消极、自我效能感低等。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

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相关理论和具体因素两方面进行查找。预防高校教师的职业

倦怠,可采取以下对策:教师应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和定位,社会和高校应注重减轻教师的心理

压力,高校应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对教师的扶助力度、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等。[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3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6-0092-04 摇 摇 高校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职业期待高 等原因,极易导致职业倦怠。正如美国教育协会主 席麦克古瑞所说:职业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

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 — —教师们已在 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 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诸多研究表明,高 校教师是一个最具职业压力的群体,也是容易导致 职业倦怠的群体。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 究显示:在全国72 所高校中,有94郾 6% 的教师表示 有心理压力,其中压力很大的占 35郾 6%[1];在全国 个行业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指数高居第三[2]。由

此可见,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严重危害 到其身心健康,需要社会、高校等切实加以重视。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

职业倦怠也称为“工作衰竭冶、“职业过劳冶等, 是一种个体因不能妥善应对工作中的挫折或合理地 缓解工作压力,而导致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特 征的综合性反应。美国作家 Green 于 1961 年在他 的小说《一个倦怠的个案》中,首先对职业倦怠进行 了描述,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反响。精神病学家 Freudenbemer 于 1974 年首次正式提出职业倦怠的 概念,他指出了助人工作者们在工作中所产生的情 绪和身体的耗竭现象,并认为职业倦怠会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到助人工作者能力的发挥及其身心的健 康[3]。一般来讲,人们的职业倦怠是一个在静态与动态交替情境下长期细微演变的过程,最初它都以

应激的方式出现,个体在一段时间内会时不时地体 验到这种应激状态的存在,随着时间的延长,个体逐 渐感到情感上的枯竭和疲惫,进而就会改变工作态 度和行为,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职业倦怠冶一词自诞生以来,许多研究者从不

同的研究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其中 Harrison 的社 会胜任模式认为,职业倦怠与自我对工作胜任能力 的知觉有关。这种胜任感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任务的挑战性、个体所具备的才能以及个体能力的 发挥程度。如果个体感觉到工作能力能够改变服务 对象的生活,便会对工作产生积极情感,反之,若未 能够达到助人的目的,则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感[4]。Maslach 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职业倦怠是 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三个维度分别为 情绪衰竭、情感淡漠和成就感的降低[5]。而 Crens 等组织学家的观点认为,倦怠是对颇具压力、单调乏 味工作的一种应对方式,导致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 是个体的付出与所得不相符。这种不相符包括个体 处于过多刺激的情境(如教师面对太多的学生)及 在有限的刺激情境中个体感到缺少挑战(如教师常 年教同一门课程),该观点尤其重视组织和社会文 化背景是如何来影响个人对工作的反应的。近20 多年来,国外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也已经延

伸到教学领域并日益受到更多的重视。西方学者最初关于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教师职

业倦怠的界定、表现及应对上。1986 年,Maslach 提 出了评估教师职业倦怠的可操作化的工具— — —职业 倦怠问卷的教育版本,使得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走向更为深入的实证研究。中国从20 世纪90 年代 开始,部分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进入 21 世纪后,这一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领域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情 境。教师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复杂度越来越 高的教学、科研任务,长时间的加班以及学校、社会 的过高期望,就极容易由于各种挫折而产生不断加 剧的挫败感,最终表现出精疲力竭、精神疲劳和焦虑 紧张的状态,因此,教师的职业倦怠从本质上来讲是 心理上的一种疾病。种种研究表明,随着高等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中国高校教师面临的工作压 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 也将普遍存在。中国高校教师当下职业倦怠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出现情感枯萎的现象 在一些高校中,部分教师出现了情感枯萎的现

象,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表现,也是最容易发现 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特征。高校教师如果长期处在 教学、科研压力和管理考评的压力之下,就会对工作 丧失热情、缺乏活力,总觉得处于极度疲惫的亚健康 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症状还表现为萎靡不 振、对学生态度冷漠、对事业丧失兴趣、对任何事情

都觉得无聊、总有强烈的危机感并缺少归属感等。(二)出现人格异化的现象 高校教师一旦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症状,就易产

生人格异化的现象,其表现是刻意保持自身与学生、同事之间的距离,拒绝与学生接触,很少参与集体行 动,对同事以及环境都采取消极的评价态度,行为比 较怪异,并由此导致人际关系危机的出现,陷入力不 从心的恶性循环之中。(三)出现处事消极的现象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就会出现处事消极的现象, 就会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同事、学生和工 作。具体而言,表现为上课敷衍了事,教学鲜有创 新,个人工作能力下降,开始厌恶本职工作,用消极 的态度面对教书育人的事业。(四)自我效能感低

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后,就会使自我效能感 降低,具体表现是自己从教学工作中几乎得不到任

何的成就感,对教学工作感到无力及自卑,自我的存在感进一步下降,工作热情降低,从而慢慢习惯以类

似于“习得性无助冶的状态面对日常的教学、科研工 作及生活。

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并非是对某一特定事 件的即时反应,而是一个逐步递进发展的过程。引 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 从相关理论和具体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相关理论

一是资源保存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个人投入 的资源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时,就会本能地产生 懈怠情绪,从而产生保存自己珍贵资源的行为。同 时,需求的不满足就会造成个人情感的枯萎。二是社会胜任模式。该理论认为,个人在社会 中进行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能力和社会要求 相匹配的行为,当个人能力与社会要求达不到一致 时(比如能力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时),个人在社会工 作中就难以扮演相应的角色,从而产生职业倦怠。三是生态学模式。该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解释 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认为职业倦怠本质上是一种 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衡现象。个人的身心健康、教育 状况、处世方式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运作流程 等因素都会对个人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由此成为 职业倦怠的因素。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具体因素

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具体因素主要包

括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自身特性、自我 期望等;外部因素则包含教育对象、工作特性、宏观 政策、客观条件、人文环境等。1.教师的自身特性

教师的自身特性包括本人的职业技能、心理素

质、精神状态、个人素养等,这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的主要内部因素之一。如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的 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心理素质不过硬、精神 状态不佳的教师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会 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进而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 与否定,从而影响工作情绪;有的教师在人生观、价 值观方面存在问题,不能坦然对待名利得失,容易产 生负面情绪;部分教师存在人格缺陷,不能采用科学 的方式进行压力的缓解和释放,这都易导致职业 倦怠。

2.教师的自我期望

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职业, 这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很多教师,使他们对自己的职

业赋予较大的期望。如许多刚参加工作的高校教师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他们对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工

作抱有高度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期望能够在工作岗 位上最大化地展现自身的能力,获得社会认可,发誓 要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当这 种理想和抱负由于自己职前的“社会化冶和专业准 备不足而与目前高校的实际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出现 脱节时,他们就会感到自尊和抱负感受到伤害,就会 对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从而产生职业倦怠。3.教师的工作特性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性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 因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中学生人数大幅度 提升,教师的工作量必然大量增加,有的教师的工作 量甚至达到了繁重的程度。高校教师的压力更多的 是源于学校多方面的考评机制和量化指标,如有的 学校有硬性指标,要求教师一年必须有多少科研项 目,必须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文章,这就使 教师的精神时刻紧绷,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工作。这 种过高的科研压力和教学任务使教师身心俱疲,导 致力不从心、工作效率下降,个人成就感降低,由此 也会导致职业倦怠。4.教育对象的影响

在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

师的身心状态。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 阶段,其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因素 会促使高校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满足大学生的求 知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高校教师感到有压力。但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对于教师的教学会提出一些不切 实际的要求,如要求教师能将教学内容迅速转化为

能够为其获得利益的知识,而对于相对枯燥的基本理论学习兴趣不大,从而导致一些学生消极对待课

堂学习。高校教师面对教育对象的质疑和学习热情 的衰退,常会对自我职业胜任感产生怀疑,导致挫败 感,进而产生职业倦怠。5.社会压力的影响

当前,由于大学生的就业比较难,因而,就使不

少学生刚进入高校就考虑就业问题。在此形势下, 社会和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或学生出 现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承担责任,认为这是高校教育 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在这种不合适的责任归因下, 就很容易导致高校教师产生委屈心理和失落感,进 而对所从事的事业的意义产生怀疑。6.精神荣誉和客观实际的反差

社会观念认为高校教师享有较高的声望和地

位,但实际上高校教师并非如此。就客观实际而言, 高校教师同样要面对价格居高不下的住房、越来越

难的职称评定以及子女教育、老人抚养等诸多困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冶的崇高地位,并不能完 全与教师的经济地位相一致,这种精神荣誉和客观 实际的反差,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心理落差的加剧和 内心失衡,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由于高校教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

表,他们重真理、重自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工作 的特殊性,容易导致他们的社交关系狭隘,人文环境 单一,社会角色难以找到合适的定位,长期单调的工 作和生活方式容易引发心理疲惫感,诱发职业倦怠。

四、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社会、学校、学生以及教师 自身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在更宏观 多元化的背景下,实施多维度的应对策略。(一)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虽然较高,但其心理健康 的水平却参差不齐。事实证明,高校教师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甚至心理危机的事件时有

发生,这已严重影响到其身心和教学科研工作的质 量。因此,高校应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为其建 立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办心理讲座等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使教师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应对 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同时,高校教师 也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培养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坦 然面对各种名利得失,并掌握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的能力,营造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在专业素质方 面,高校教师也需要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努力 提升自我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减少工 作和生活中的挫败感。

(二)教师应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和定位

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业的好坏、发展 的快慢,并不仅仅取决于高校教师的一己之力,学生 所在社会大环境对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 是学生在人格的养成方面更是如此。因此,高校教 师需要有一点适度的超脱情怀,在自己努力工作后, 不能因学生的发展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产生耗竭 感和幻灭感。教师也不必把过多的对学生教育的责 任统统由自身承担起来,经常在心理上承受理想与 现实的落差压力。教师只有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与 定位,才不会轻易被一时的挫折和逆境所打到,如此 才能减少职业倦怠感出现的几率。

(三)社会和高校应注重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学生及家长应正确评价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 要理解和尊重高校教师,不应盲目对教师施加过大的压力。解,应维

护教师的合法权利,纠正学生就业与教师的工作直 接挂钩的过激观念,应建立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以 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尊重教 师个体的专业地位,尊重蕴含于专业地位中的个性;尽量减少一些急功近利方面的量化考核,努力为之 构建一个能向社会证实教师自我价值、生命意义的平台和评价机制。

(四)高校应提高对教师的扶助力度

高校应采取措施对教师进行扶助工作,如应定 期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为教师提供参与不同层次的 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应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 和基本需求,尽量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从物质到精神各个层 面对教师进行压力的释放,确保教师的身心健康。(五)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

高校应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为教师提供必要

高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与理 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因一些高校教师表示,可以接 受工资相对低一些的待遇,但是需要保证自己有足 够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晋升和专业方面的发展和 提升。为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晋升机制,在年 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加大透明度,真正做到公 正、公平、公开。

此外,高校还应给教师提供宽松的人文环境,尽

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 教师,其精神需求层次往往比较高,因而,需要对他

们给予更多的尊重与理解。高校应不断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创造和谐、宽松、竞争、积极的校园氛围, 并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为其提供充分发挥其兴趣、特长的舞台。例如,应实行开放平等的民主管理模 式,拓宽教师在办学方面的参与、监督和决策的渠 道等。

综上所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校教师,其职业

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部的原因,也 有来自于社会、学校、学生及其家庭方面的外部原 因。职业倦怠对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也 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防治高校教师职 业倦怠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解决不仅需 要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学校的广泛关注, 只有这三方面积极合作采取行动,高校教师职业倦 怠的问题才会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才会有长足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 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参考文献] [1] 刘晓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10:40鄄41.[2] 李兆良.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 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2):60鄄62.

下载导游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游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含五篇)

    摘要: 英国论文写作列举一些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常见问题,涉 及论丈选题、资料收集筛用、写作方法、英语文字表达等方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的 解决对策。关健......

    物业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法规与体制滞后 尽管《物权法》出台,又有此前的《物业管理条例》,但整体上而言,有关物业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比较零散,缺少系统性。 现行......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百村、百企、百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 成因及对策 ——遵义县松林中学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监狱人民警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更加的艰难,其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而监狱人民警......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分析及控制对策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分析及控制对策摘要从职业倦怠概念和现象、对个体影响入手,针对于中国企业员工的现状特别是电力企业员工的现状,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电力企业......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王 云 摘要:职业倦怠现象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小学教师这个重要的教育群体中,由于社会期望与现实的反差、教......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分析及控制对策

    电力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分析及控制对策 摘要 从职业倦怠概念和现象、对个体影响入手,针对于中国企业员工的现状特别是电力企业员工的现状,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电力企......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一、肯定农村教师的社会价值,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从事该职业人员的受尊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