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一、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是否参加过课题研究?你认为教师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吗?在课题研究中,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和老师们沟通的几点认识:
1、课题研究不是神秘的,不是高不可攀的,一线的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做好的。
提起科研,做课题研究,不少的老师都认为是很难的,应该是专家们做的事。作为一线老师日常有那么多的教育教学任务,哪里还有时间、能力去做。对科研产生畏难的情绪。其实,这是对教育科研不了解,对学校里的课题研究没有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恐惧。学校里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科学家、专家所作的复杂、高深的科学实验,它是属于一种应用性的研究,是用于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质量的一种研究,或者说行动。就是我们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有一个研究的中心(理论支撑),有具体的操作思路——这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但是,课题研究又不等同于传统的教研活动,它是对教学经验、总结的一种提升,表现在它的过程是规范的,它重视理论的指导参照作用,它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2、一线教师必须学习课题研究。
首先,做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前,我们很多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相似相同的工作,熬到一定年头,自然就有了经验,也许不用备课也能教了,凭经验、吃老本就能应付。所以,有人称我们为“教书匠”。但是,教育改革呼唤着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做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一般做一个课题,大约看5-6本书,上网查许多资料,这样就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另外,做课题要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一个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将随着学生的实际,实验的可行性要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就容易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科研的意识。
其二,做课题能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困惑。学校里我们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它和我们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密切联系的,课题的提出就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实施的过程就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反思调整的教育教学行动,而课题的成果就是解决问题,达到师生双赢。例如:国家级课题“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发现学生识字任务重,容易出现疲倦、机械、回生等现象,教学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字理知识,进行了课题研究,通过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字义,做到见形知义,形义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如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学生畏作文,作文难的问题,个别学校进行“双积累两结合的研究”和“学生生活化习作研究”。可见,做课题不是教师的“副业”,不是加重工作的负担,而是帮助教师更高效,更高层次的工作的途径,应成为教师的“主业”。
二、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课题方案)→实施研究计划(收集整理阶段性成果,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整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推广和运用研究成果。
2、要学会选题: 选题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是探索的第一步。课题选得好,教科研工作就有可能顺利进行;课题选不好,教科研工作就难以开展或难以进行。因此有人说,好的课题等于成功的一半。
(1)怎样确定研究课题?树立一个思想: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
教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要独立研究大型的理论性课题,确实难度很大,不切实际。然而,中小学教师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可以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众多问题中找出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条件,确定自己有可能进行研究的教育科研选题。这样的课题来源于实践,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还能够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从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中找到自己的科研课题呢?身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众多的问题,我们习以为常地处理各类问题,有些容易解决,有些不易解决;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好,有些问题可能解决得不尽人意,如怎样转化后进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虽然问题众多,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科研课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作为教科研课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作为教科研课题的问题应具备哪些特点。①问题具有科研价值;作为课题的问题首先应具有研究价值。所谓研究价值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指研究的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应用价值。②问题具有科学性,作为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的明确,立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具有科学性的课题既要有实践基础,又要有理论基础。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实践基础相对容易一些。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有一定的针对性,有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事实依据,容易使选题具有实践基础。如,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普遍感到困难的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对选题的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科学理论的选题,起点低,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只要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地充实自己,就能在教育实践中选择好③问题具有创新性: 作为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创新性。所谓创新,是指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要做到选题新颖,有独创性,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创新性的课题;二是怎样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谓创新可以表现在多方面,如:反映新的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反映新的视角,应用新的研究方法。(2)哪里去找我们课题的灵感呢?
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符合“想好了做”这个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的。如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答案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不是的。如果你以科研的意识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有学习态度的原因,预习不充分;有学习能力的原因,自己学不会;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胆子小„„这时,你再反思:学生是求知最强烈的,这就是问题。“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这样,一个课题就形成了。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了解学生的现状是必不可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意识。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谈话法、观察法等了解你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课题研究的来源。学生的困难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学生的不足、缺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3)选取微型课题的一些小窍门:工作中你最苦恼的事;工作中你最感兴趣的事;|
新的教育要求;新的教育理论的启示;参与别人的课题;别人成功的经验;别人失败的经历
(4)我校现有的课题研究
3、论证选题
选题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也能确定好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 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为了节省时间,最好是看教育文摘类的杂志和报刊,阅读文献综述、科研情报及动态之类的东西。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科研信息量。②学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新的教育观念、理论在学科中具体反映。“新课标解读”是有必要反复学习的,它能使我们以最捷径的方式汲取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了解整个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背景,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我们做好课题的方向。从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也可以寻找到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③要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主要了解自己所做的课题是在什么层面上: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有待我们去研究的?他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了解别人研究的程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具体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撞车事件”,重复被人的老路,造成精力、物力上的浪费。选题、论证的工作可谓:“远行之前先探路”“磨刀不误砍柴工”
4、课题研究的方法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等等。
行 动 研 究 法
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师研究的方法。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方案,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果效果不佳,出现新问题,再诊断、分析、制定进一步方案,循环往复,改善提高教学行为。程序: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 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
特点: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适用: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个 案 研 究 法 :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
——“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三、学校对课题教师的一些要求
1、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做好记录,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科研水平
2、积极参加课题组活动,服从课题负责人的安排,自觉接受课题组的考核,履行在课题组中的职责,按时完成、上交课题资料。
3、每学期完成课题研究“五个一”活动:一份课题研究计划、一节课题研究课、一份研究课教案、反思(或案例)、一份听课、评课记录、一份课题小结,并上交课题组长。
教师的工作的确是一项劳心又劳力的工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重复的工作中,我们总想改变些什么,总想有点新东西,总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点什么。在这期盼中,教育科研向我们款款走来,以两句话和大家共勉:行动即研究,研究即收获;累并快乐着,赢在过程!
第二篇: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一、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研究不是神秘的,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是一线的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做好的事情。
提起科研,做课题研究,不少的老师都认为是很难的,应该是专家们做的事。作为一线老师日常有那么多的教育教学任务,哪里还有时间、能力去做。对科研产生畏难的情绪。其实,这是对教育科研不了解,对学校里的课题研究没有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恐惧。学校里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科学家、专家所作的复杂、高深的科学实验,它是属于一种应用性的研究,是用于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质量的一种研究,或者说行动。就是我们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有一个研究的中心(理论支撑),有具体的操作思路——这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但是,课题研究又不等同于传统的教研活动,它是对教学经验、总结的一种提升,表现在它的过程是规范的,它重视理论的指导参照作用,它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2、一线教师必须学习课题研究。
首先,做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唤着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做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一般做一个课题,大约要看5--6本书,这样就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另外,做课题要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一个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学生的实际,实验的可行性要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就容易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科研的意识。其二,做课题能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困惑。
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它和我们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密切联系的,课题的提出就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实施的过程就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反思调整的教育教学行动,而课题的成果就是解决问题,达到师生双赢。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识字任务重,容易出现疲倦、机械、回生等现象,教学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字理知识,可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字义,做到见形知义,形义结合,有效的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如为了解决习作教学中学生畏作文,习作难的问题,可进行“双积累两结合的研究”和“小学生生活化习作研究”。可见,做课题不是教师的“副业”,不是加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重工作的负担,而是帮助教师更高效,更高层次的工作的途径,应成为教师的“主业”。
二、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课题方案)→实施研究计划(收集整理阶段性成果,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整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装卷,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推广和运用研究成果。
2、哪里去找我们课题的灵感呢?
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符合“想好了做”这个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的。如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答案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不是的。如果你以科研的意识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有学习态度的原因,预习不充分;有学习能力的原因,自己学不会;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胆子小 „„这时,你再反思:小孩是求知最强烈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小孩是最天真的,他们总想早点长大,能与大人对话。但为什么他在课堂上宁愿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这样,一个课题就形成了。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了解学生的现状是必不可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意识。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谈话法、观察法等了解你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现状,并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课题研究的来源。学生的困难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学生的不足、缺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例如:从学生习作说假话、套话、空话,千篇一律的现状中,我们思考原因,是孩子们的生活语言积累不够,还是我们教师追求生动形象词藻优美指挥棒的作用,或是孩子们的胆怯、从众心理?在一系列深入学生的观察、谈话、调查后,我们进行“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研究”。还有,现在的孩子学得不主动,他们习惯于到课堂上听老师说,自己做学习的旁观者;学得不愉快,感到作业是一种负担,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是否可以构建一个“小学生主体参与的阅读机制”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帮助他们早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我们不缺课题的来源,我们缺乏的是从看似平常的工作中提炼有价值的课题的意识。
3、选取微型课题的一些小窍门:工作中你最苦恼的事;工作中你最感兴趣的事;新的教育要求;新的教育理论的启示;参与别人的课题;别人成功的经验;别人失败的经历
三、论证选题
选题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 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为了节省时间,最好是看教育文摘类的杂志和报刊,阅读文献综述、科研情报及动态之类的东西。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科研信息量。② 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新的教育观念、理论在学科中具体反映。“新课标解读”是有必要反复学习的,它能使我们以最捷径的方式汲取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了解整个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背景,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我们做好课题的方向。从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也可以寻找到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③ 要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主要了解自己所做的课题是在什么层面上: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有待我们去研究的?他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了解别人研究的程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具体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撞车事件”,重复别人的老路,造成精力、物力上的浪费。选题、论证的工作可谓:“远行之前先探路”“磨刀不误砍柴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等等。
教师的工作的确是一项劳心又劳力的工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重复的工作中,我们总想改变些什么,总想有点新东西,总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点什么。在这期盼中,教育科研向我们款款走来,我想以两句话和大家共勉:行动即研究,研究即收获;累并快乐着,赢在过程!
第三篇: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
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是科研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所谓结题,就是对教育科研具体课题的总结和了结,也就是某一课题研究任务和本完成后,对研究成果与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向课题的主管部门、单位提交研究成果与成果形成的说明,取得课题管理者的认可,为成果的推广应用作好准备,从而将这项课题研究告一段落,划上一个句号。
一、结题的基本程序
(一)分析结题条件。结题是课题研究的一项终结性的重要工作,它以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前提,没有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是不能结题的。因此,结题前必须对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基本要求是,以研究计划、方案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靠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是否全部达到;
二是课题研究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面落实; 三是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
检查要与分析相结合。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分析的基 础上,做出综合性判断,从而对结题进行相应的选择,根据检查的不同结果做出不同的处理。上述四个方面都已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即具备了结题条件,可以适时地转入结题阶段。如某一或某几方面未达到或未完全达到预定要求,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结题条件,就要采用补充、改进措施:某些调研活动流于形式的,要重新组织调研;研究资料缺乏某些方面的,要进一步收集整理;数据统计有误的,要及时纠正;研究文稿一般化的,要认真讨论、修改等等。结题条件的检查分析具有双重意义,既是为能否进行结题提供决策依据,也是为结题工作做好思想准备,打下初步基础,必须认真做好,决不能匆忙、草率结题。
(二)整理研究资料。课题研究中收集和形成的各种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的反映,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重要依据。没有足够的有关研究材料,就无法进行课题总结;同样,仅有一堆粗糙的、杂乱的材料,也无法进行总结。所以,结题工作往往是从整理材料开始的。整理材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全面。
整理的主要方法有三点: 1.鉴别。对课题研究领域的各种材料,要集中起来进行清理,对其可靠性及价值进行鉴别,筛去其中的部分不可靠、不必要的材料。
2.分类。要区分研究参考材料与结题材料,明确结题材料的范围。研究参考材料是在研究过程中搜集的、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包括指导性材料、比较研究材料、参考借鉴材料等,大都是他人的现成的间接的材料。结题材料则是课题组研究活动的产品及其形成的有关材料,大体可分四类:
一类是成果材料。包括主件和附件,主要有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文字材料和软盘、声像、图表、模型、器具、实物等非文字成果。
二类是原始材料,即课题组为实现研究目的而获取的各种材料,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或采用其他科研方法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记录、表格、数据,以及课题研讨、咨询、论证等记录、书面意见。
三类是课题工作材料。主要有课题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项目合同书、实施计划、方案、工作小结或阶段总结等。四类是成果效益与影响材料,主要有成果检验或试行效果、实验效果、应用效果,以及发表、交流、获奖、社会评价及反映等。科研成果的效益具有滞后性,一般课题在结题时不一定产生效益,但有些实验性课题,周期较长的重大课题,应当有一些效益材料。
总之,要根据结题需要,将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材料,根据其内容、形式,归入不同的类别。
3.编目。对各种研究材料、经过鉴别、分类处理后,填写材料类别、编号、名称、来源,编写目录,便于查阅。
(三)撰写研究报告。就是对研究过程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和表述,形成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论著,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思路、对策、方法,研究报告要反复讨论,请专家咨询,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提高质量和水平。(四)做好课题工作总结。这是结题中的重要工作。课题工作总结就是对从课题立项到成果形成的研究情况、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和概括。总结必须以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以事实、材料为依据,经过分析、思考和综合,使对课题研究的主观感受符合客观实际,将初步看法、估计上升为理性认识、评价,使好的作法、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因而总结过程是一个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过程,是积累科研经验、掌握科研规律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评价和提高的过程。
(五)做好课题经费结算。目前科研经费不足,有的课题组没有划拨经费,当然无需结算。有经费的课题结题时要结算。随着经济及教育的发展,科研经费将会逐步增加,有经费支持的课题,其课题经费数额也会相应增加。课题经费来源包括主管部门拨款、单位资助、课题组自筹三个方面,要统一清理,分别结算。要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检查经费支出是否符合管理原则,支出是否合理、有效,开支手续是否遵循常规,单据是否齐全,收支是否相符,如有结余或超支如何处理。经费使用情况检查、结算后,填写收支清单,附上单据。
二、结题报告的撰写(一)课题结题总结的模式
总结模式有多种,从总结的时段来划分,有阶段性总结和全程性总结。有些课题研究周期较长,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所进行的总结是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全部完成后的总结为全程性总结。从总结的内容来划分,有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综合性总结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专题性总结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某一或某几方面进行专项总结,如课题研究过程的调研工作组织得好、效率高;课题组采取措施保证科研顺利进行;课题组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等,可以进行专门总结。有些重大课题,分若干子课题或若干专题进行研究,除由课题组对整个课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总结外,每个子课题组或每个专题研究的承担者还要分别进行专门性总结。要处理综合性总结与专门性总结的关系,专门性总结是综合性总结的补充。
从总结的方法来划分,有陈述性总结和概括性总结。
陈述性总结是对情况、过程的叙述,是一个职责性、事务性的报告、交待,表示承担的课题任务已经完成。
概括性总结侧重组织研究活动的作法、经验的抽象,其作用不仅是表示研究任务的结束,而且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借鉴意义。
课题结题总结采用哪种总结模式,要根据课题级别、任务,总结的目的、需要以及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选择。(二)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的区别。
研究报告与课题结题报告 是同一研究过程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总结,两者不能混淆,不能互相取代。两者主要区别有三点: 1.性质。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等,都是科研成果性的总结材料;结题总结报告是实施科研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进行和完成的工作性总结材料。
2、内容。研究报告所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研究?研究得怎么样?即实现预定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科研方法及其结果;结题报告所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组织研究、落实科研计划?包括研究过程中的人、事、信息、时间、财物等要素的组合。
3.形式。研究报告是理论体系或方法体系的论证、论述,采用论文或特定的报告形式,如观察、调查或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是工作方法、经验的表述,是一种工作报告。
(三)结题报告的结构
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的结构也有差别。研究报告的结构一是引论,交待研究的目的意义;二是主论,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三是结论,归纳研究的成果、观点。而结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概况。概述本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课题级别,下达文号,课题提出背景,课题组的组成,主要研究步骤、方法,起止时间等。
2.方法。主要是概括做好本项研究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如何确定研究指导思想、研究策略、方法,如何争取改善科研条件、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何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完成研究任务,如何争取领导、专家、群众的指导或支持,如何处理好课题组学习、研究与日常业务工作的关系,如何推广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应用等。这一块是总结报告的主体,要从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形成特色,决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
3.结果。主要是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说明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初步效应,或对成果推广应用前景进行预测和展望。
4.评价。对本项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成果的质量与水平、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作出客观的评估,并对今后改进科研、深化研究、扩大实验、交流推广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当然,在具体的结题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结题报告采用概况、方法、结果三块结构,将课题评价从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结题环节,进行课题研究及成果的自我评价,形成专门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强化科研评价的功能。(四)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
1.客观。结题报告是课题组对自身的研究工作的综合,是自我总结和评价,必须防止和克服主观片面,坚持实事求是,引用的数据、材料必须经过核实,对成绩、问题的评价必须恰如其分,全面、客观地反映研究工作的实际。
2.明确。结题报告的思想、观点、作法、体会等,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体现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对科研的要求,具有时代的高度和先进性。报告各部份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切忌空泛的叙述或议论;报告要抓住重点,围绕中心,防止一般化,不要重复他人的作法和经验;不要重复研究报告的内容,注意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结题报告有时也引用研究报告中的某些材料,但必须注意引用不能过多、过细,要注意引用材料的具体目的和角度;要下功夫进行分析、概括,力求总结山独特的、新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法、体会和经验。
3、简短。结题报告必须简短扼要,其具体要求是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文字精简,篇幅控制在一定限度。好的结题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有限的篇幅反映丰富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仅进行文字的修饰或仅避免某些内容的重复是不够的,关键是在材料的组织、加工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果断地将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一般性的、次要的内容去掉,对基本的重要的内容,精心进行概括、归纳和提炼。
三、结题的基本要求(一)要课题组全员参与
1、结题是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职责。
课题研究及结题都是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任务,而不仅是课题组长的事情。对一项课 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有好的计划、好的方法、好的成果和好的结题,全面完成研究任务。这一要求,需要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每个成员都要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增强整体观念和主体意识,自觉地参与。每个成员在前段的研究过程中作了很多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到了最后阶段,必须继续努力,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做好结题工作,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这也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良好思想品质和作风。
2.结题要依靠集体的智慧。
结题的内容多,要求高,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好课题组的总结。课题总结是对课题组所承担项目的研究活动以及与研究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回顾、检查、分析、评价,这是关系课题组全局的重要工作,每个成员必须承担总结过程中的某些具体事务,并对课题研究情况、经验、评价充分发表意见。同时,还要对自身在研究过程中所承担的具体研究任务、活动,进行小结。个人的专门性的小结是课题组整体总结的构成要素,每个成员认真作好自我小结,又积极参与综合性总结工作与讨论、研究,集思广益,这是做好课题总结的基本条件。同样,其他各项结束工作也需要全体成员分工协作,才能一一做好。(二)要统筹安排,有序进行
结题工作包括许多具体事务,必须周密考虑,统筹安排,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防止无序和疏漏。其中最主要的是总结工作,课题总结的操作程序是:拟定总结提纲;集中有关总结的材料;研究人员自我回顾、小结;研究人员回顾全组工作,准备总结意见;课题组分析研究总结,分工撰写报告;组织有关人员座谈,听取意见;整理结题报告;讨论和修改结题报告。
(三)要做好结题申请验收工作
结题报告定稿后,不能自行了结,必须经主管部门和单位认定。认定的实质是评价,评价的形式有检查性的评价,即验收,有鉴定性评价,由于科研成果具有学术性,涉及多学科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成果评价要聘请专家进行。因此,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及其它形式的成果、课题工作总结报告形成后,要根据课题来源、级别、内容等因素,向有关方面申请验收或评审。
申请验收或评审的方法是:
①准备科研材料,包括成果材料和工作总结的打印和装订。
②写好申请报告,领取、填好申请书。
③自下而上,向本单位和市、区科研管理部门汇报科研情况。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受理课题组的申请。校级课题向本校提出验收申请,学校要根据科研成果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组织校内具有高级职称的行家,或校内外专家结合,进行评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市、区县级课题要分别向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县相应的科研管理机构或委托机构提出申请,根据研究成果及经费等条件,分别提出验收或评审的形式、时间、方法。验收或评审由市、区县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和主持,市级和市级以上的重点课题,必须组织专家评审。课题成果未达到预定要求,没有通过验收或评审,必须进行补课,才能结题。
(四)要处理好结束事宜
1、验收后的分析处理。
已通过验收或评审的课题,有的专家在评议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课题组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对研究报告等材料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
2.课题材料处理。将研究成果材料、研究工作报告、验收或评审材料呈交市、区县科研管理部门、本单位各一套,研究中的原始材料交本单位,存入科研档案或业务档案。
3.课题经费处理。
根据经费来源,分别向市、区县有关部门、有关方面或本单位进行结算,办理结算手续。此外,课题组还要向资助、指导、协助、支持课题研究的部门、单位、团体和人士,分别表示感谢。
四、结题后的有关事项
一般认为,成果验收或评审是课题结题的标志。成果通过验收或评审,表示课题结束。实际上,成果的验收或评审是表示课题研究活动、过程的结束,即成果形成过程的结束,意味着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产生作用和效益过程的开始。因此,成果通过验收或评审后,要重视、关注、作好后续性的事项:(一)进行成果登记。
不同级别的课题成果通过验收或评审后,还要到相应的科研管理部门、单位办理成果登记手续,填写有关表格,领取成果登记证。这表示成果已纳入科研成果的管理体系,可以增强成果的影响力及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同时,成果研制者的权益也将受到保护,还可作为评奖、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二)联系成果的发表、出版或产销。
成果形成后,要根据成果的内容、形式、质量水平,分别进行传播和推销: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论文可寄送有关杂志,争取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专著,要根据出版的条件和要求,争取出版发行;声像或器具等非文字产品,要宣传、联系,争取投产,进入市场。
(三)争取推广应用。
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环节和方面,就课题组来说,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应用,不能坐等推广。争取的主要方法是汇报、宣传、联系,即向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汇报成果,向社会宣传成果,到有关方面联系和落实成果的交流与应用。在成果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收集成果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作用、取得效益的材料和数据。
(四)适时申报评奖。
教育部门、科研部门、学术团体及学校都建立了科研成果评奖制度,定期进行评奖,课题组成员要注意这方面的信息,根据评奖的条件与要求,及时将科研成果、论著送交有关方面参评。
(五)成果受益要合理分配。
按常规,研究报告、论文、专著发表或出版的稿酬,由执笔者所有;成果奖金在课题组成员中合理分配;声像、实物产品进入市场,由于课题研究纳入计划,得到单位支持,其成果属职务性,而不是业余性成果,按有关规定,所得经济收益应由课题组与所在单位按比例分配。
(六)准备申报新的课题。
课题成果通过验收或评审后,由于课题研究任务已经完成,课题组可解散,有关成果推广等后续事项,可由原课题组组长与其他成员保持适当联系,进行商量与合作。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共同的研究意向,加深了相互了解,愿意继续合作,课题组也可继续存在;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对课题组成员作适当调整。要及时酝酿、考虑下步研究的方向、领域,可继续在原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深入进行系列研究;也可恨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课题组的研究能力及研究条件,选择新的研究课题,向市、区县科研管理部门或本单位办理课题立项的申报手续,经审批后开始进行新的课题研究。
第四篇: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
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是科研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所谓结题,就是对教育科研具体课题的总结和了结,也就是某一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对研究成果与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向课题的主管部门、单位提交研究成果与成果形成的说明,取得课题管理者的认可,为成果的推广应用作好准备,从而将这项课题研究告一段落,划上一个句号。
一、结题的基本程序
(一)分析结题条件。结题是课题研究的一项终结性的重要工作,它以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前提,没有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是不能结题的。因此,结题前必须对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基本要求是,以研究计划、方案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靠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是否全部达到;
二是课题研究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面落实;
三是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
(二)整理研究资料。课题研究中收集和形成的各种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的反映,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重要依据。没有足够的有关研究材料,就无法进行课题总结;同样,仅有一堆粗糙的、杂乱的材料,也无法进行总结。所以,结题工作往往是从整理材料开始的。整理材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全面。整理的主要方法有三点:
1.鉴别。对课题研究领域的各种材料,要集中起来进行清理,对其可靠性及价值进行鉴别,筛去其中的部分不可靠、不必要的材料。
2.分类。要区分研究参考材料与结题材料,明确结题材料的范围。研究参考材料是在研究过程中搜集的、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包括指导性材料、比较研究材料、参考借鉴材料等,大都是他人的现成的间接的材料。结题材料则是课题组研究活动的产品及其形成的有关材料,大体可分四类:
一类是成果材料。包括主件和附件,主要有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文字材料和软盘、声像、图表、模型、器具、实物等非文字成果。
二类是原始材料,即课题组为实现研究目的而获取的各种材料,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或采用其他科研方法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记录、表格、数据,以及课题研讨、咨询、论证等记录、书面意见。
三类是课题工作材料。主要有课题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项目合同书、实施计划、方案、工作小结或阶段总结等。
四类是成果效益与影响材料,主要有成果检验或试行效果、实验效果、应用效果,以及发表、交流、获奖、社会评价及反映等。科研成果的效益具有滞后性,一般课题在结题时不一定产生效益,但有些实验性课题,周期较长的重大课题,应当有一些效益材料。总之,要根据结题需要,将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材料,根据其内容、形式,归入不同的类别。
3.编目。对各种研究材料、经过鉴别、分类处理后,填写材料类别、编号、名称、来源,编写目录,便于查阅。
(三)撰写研究报告。就是对研究过程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和表述,形成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论著,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思路、对策、方法,研究报告要反复讨论,请专家咨询,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提高质量和水平。
(四)做好课题工作总结。这是结题中的重要工作。课题工作总结就是对从课题立项到成果形成的研究情况、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和概括。总结必须以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以事实、材料为依据,经过分析、思考和综合,使对课题研究的主观感受符合客观实际,将初步看法、估计上升为理性认识、评价,使好的作法、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因而总结过程是一个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过程,是积累科研经验、掌握科研规律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评价和提高的过程。
二、结题报告的撰写
(一)课题结题总结的模式 总结模式有多种,从总结的时段来划分,有阶段性总结和全程性总结。有些课题研究周期较长,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所进行的总结是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全部完成后的总结为全程性总结。从总结的内容来划分,有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综合性总结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专题性总结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某一或某几方面进行专项总结,如课题研究过程的调研工作组织得好、效率高;课题组采取措施保证科研顺利进行;课题组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等,可以进行专门总结。有些重大课题,分若干子课题或若干专题进行研究,除由课题组对整个课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总结外,每个子课题组或每个专题研究的承担者还要分别进行专门性总结。要处理综合性总结与专门性总结的关系,专门性总结是综合性总结的补充。从总结的方法来划分,有陈述性总结和概括性总结。陈述性总结是对情况、过程的叙述,是一个职责性、事务性的报告、交待,表示承担的课题任务已经完成。概括性总结侧重组织研究活动的作法、经验的抽象,其作用不仅是表示研究任务的结束,而且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借鉴意义。课题结题总结采用哪种总结模式,要根据课题级别、任务,总结的目的、需要以及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选择。
(二)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的区别。
研究报告与课题结题报告 是同一研究过程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总结,两者不能混淆,不能互相取代。两者主要区别有三点: 1.性质。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等,都是科研成果性的总结材料;结题总结报告是实施科研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进行和完成的工作性总结材料。
2、内容。研究报告所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研究?研究得怎么样?即实现预定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科研方法及其结果;结题报告所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组织研究、落实科研计划?包括研究过程中的人、事、信息、时间、财物等要素的组合。
3.形式。研究报告是理论体系或方法体系的论证、论述,采用论文或特定的报告形式,如观察、调查或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是工作方法、经验的表述,是一种工作报告。
(三)结题报告的结构
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的结构也有差别。研究报告的结构一是引论,交待研究的目的意义;二是主论,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三是结论,归纳研究的成果、观点。而结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概况。概述本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课题级别,下达文号,课题提出背景,课题组的组成,主要研究步骤、方法,起止时间等。
2.方法。主要是概括做好本项研究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如何确定研究指导思想、研究策略、方法,如何争取改善科研条件、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何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完成研究任务,如何争取领导、专家、群众的指导或支持,如何处理好课题组学习、研究与日常业务工作的关系,如何推广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应用等。这一块是总结报告的主体,要从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形成特色。
3.结果。主要是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说明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初步效应,或对成果推广应用前景进行预测和展望。
4.评价。对本项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成果的质量与水平、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作出客观的评估,并对今后改进科研、深化研究、扩大实验、交流推广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当然,在具体的结题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结题报告采用概况、方法、结果三块结构,将课题评价从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结题环节,进行课题研究及成果的自我评价,形成专门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强化科研评价的功能。
(四)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
1.客观。结题报告是课题组对自身的研究工作的综合,是自我总结和评价,必须防止和克服主观片面,坚持实事求是,引用的数据、材料必须经过核实,对成绩、问题的评价必须恰如其分,全面、客观地反映研究工作的实际。
2.明确。结题报告的思想、观点、作法、体会等,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体现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对科研的要求,具有时代的高度和先进性。
3、简短。结题报告必须简短扼要,其具体要求是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文字精简,篇幅控制在一定限度。好的结题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有限的篇幅反映丰富的内容。
三、结题的基本要求
(一)要课题组全员参与
1、结题是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职责。
2.结题的内容多,要求高要依靠集体的智慧。
(二)要统筹安排,有序进行
结题工作包括许多具体事务,必须周密考虑,统筹安排,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防止无序和疏漏。其中最主要的是总结工作,课题总结的操作程序是:拟定总结提纲;集中有关总结的材料;研究人员自我回顾、小结;研究人员回顾全组工作,准备总结意见;课题组分析研究总结,分工撰写报告;组织有关人员座谈,听取意见;整理结题报告;讨论和修改结题报告。
(三)要做好结题申请验收工作
结题报告定稿后,不能自行了结,必须经主管部门和单位认定。认定的实质是评价,评价的形式有检查性的评价,即验收,有鉴定性评价,由于科研成果具有学术性,涉及多学科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成果评价要聘请专家进行。因此,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及其它形式的成果、课题工作总结报告形成后,要根据课题来源、级别、内容等因素,向有关方面申请验收或评审。
课题成果未达到预定要求,没有通过验收或评审,必须进行补课,才能结题。
第五篇:科研课题研究
科研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的撰写方法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课题研究方案能保证整个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这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课题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3.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的提出)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研究的目的、意义)
5.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6.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遵循的原则具体化表述
7.研究步骤与过程
8.课题组成员分工
9.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
10.经费预算
11.预期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内容与写作方法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基本上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的名称、界定与表述
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结果。如:创建农村高中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这一名称研究的对象是农村高中,研究的问题是生命化教育,研究的结果是创建特色学校。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1)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含糊不清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的提出)
(1)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介绍所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 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 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的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3)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作提示进行阐述的,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 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可以结合“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问题的提出” 里面,也可以单列一项。主要阐述为什么研究,课题研究的学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实 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 研究和发展研究,是植根于教育教学真实土壤的“草根化”研究,在理论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 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在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这一块的撰写上,千万别硬扯,有就写,无则免。
4.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 们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 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 依据。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就要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5.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1)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校本教研有效性”、“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
(2)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 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 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
(3)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 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6.研究目标(目标假设)
研究目标是整个课题研究的灵魂,是通过研究所要实现的结果,必须描述精确。
中 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干预性研究,即采取一定措施,实行教育干预,最终导致教育对象的意识和行为发生变化。因此,在制订研究方案的过程中,所 要明确的最主要的内容为研究中所采取的措施和预期目标(效果),也就是明确研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这在研究目标中即可以表述出来。例如,《创建农村高中 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吸纳国内外生命教育的成果、现代素质教育的 要求和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假设构建既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机制,又适合本校(本地)实际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系。通过开发校内优质教育、教 学资源,制定有利于该课题良性运转的支持机制、自编生命教育校本教材、设置生命教育得以夯实的课程系统;开展富有成效的生命化德育;创设生命化的校园生 活,打造生命化的育人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宗旨,彰显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形成生命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达到学生珍爱生命、教师关 爱生命、学校充满生命的效果。
这一假设中的自变量是学校开发资源、创设生命化教育的支持机制、编制生命教育教材、落实生命教育课程、打造生命化育人环境,组织开展生命化教育教学活动。因变量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生命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7.研究的内容
研 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的课题。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才可以依据研 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如“创建农村高中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属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容;第二,创建生命化教育的做法(怎样实施生命化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三,形成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标准。这 样,才能得出研究成果。
研 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 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 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8.研究的方法
研 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 总结法等,但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 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 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9.课题选择和研究遵循的原则
为避免选题和研究的盲目性,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应确定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则参考。
(1)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当考虑课题经过一段艰苦的研究以后应当是可以实现的或有可能被解决。
选 题是否可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研究者个人具体情况。比如: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育科研的科研经验、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时间。②看 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规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③教育情报资料的充实。要占领本选题资料的最 高点。④是否抓住了时机。⑤还要考虑花费在教科研的时间因素。
(2)创造性原则。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认识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课题必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课题的创新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①独 创性。要从教育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鲜经验中选题;还要从教育领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维、新设计、新方案中选题;还可以从不同 观点的争议中,不同学派的对立中、原有理论和新的实践的尖锐矛盾中选题;还可以从教育科学的知识空白中选题。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 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
②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
③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任何一项课题的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的。为此,在研究过程中应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以新的理念指导研究,在不断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富理论。
(4)整体与个体相结合原则。课题研究一般都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组有计划、有组织的领导与指导下进行研究。这就要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 系。既要考虑整体关系,按照课题组分配的任务,及时有效地进行研究,又要积极发挥个体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及时地提出不同见解,促进课题深入 扎实地开展。
10.研究的步骤(过程、做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研 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
11.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 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 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 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12.经费预算
经 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2)印刷费:印刷 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3)旅差费:外出调查;(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 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都能 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 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13.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 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 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14.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 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 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上面介绍的只是撰写课题方案的一种基本范式,在具体撰写时,可根据课题实际及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合并、增加等,但一般均包容上述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