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德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典型材料
保德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经验材料
近年来,保德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为目标,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能作用,力求在机制上抓完善、在创新上求突破、在工作上求实效。通过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全面积极开展劳动监察执法维权,极大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县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保德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煤炭生产企业劳动用工治理整顿先进单位”、2007年被省劳动厅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省劳动厅评为“全省三优文明窗口先进单位”、2009年被县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一、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制和机制
一是完善各项制度规章,做到有章可循。推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监察事项、监察形式、检查措施、调查期限、案件查处时效、工作纪律及责任追究等七项内容的政务公开。落实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并对外公开。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工作人员做到挂牌服务,热情耐心,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特别是针对各种劳资案件上升的趋势,建立了信访维稳工作 预警,制定了《保德县劳动保障领域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和保德县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事前有预警,事中有处置举措,事后有分析评估,及时排查化解了不稳定因素,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进一步加大力度检查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履行合同签订情况,对于用工不规范的提出建议,指导其逐步完善;对于不履行用工主体责任的,下达整改指令书,要求其限期改正。目前,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实现劳动用工制度化、规范化,绝大部分餐饮业、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也已建立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全县基本上实现了劳动用工的宏观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2010年,我们主要以山西忻州神达晋保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省保德县水泥有限公司为示范,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将创建活动与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加强工资支付保障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是开展诚信等级评价,弘扬典型促发展。近年来,注重把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和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范畴。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按照“抓示范、树典型、建机制、创特色、上水平”的整体思路,分企业申报、信息采集、实地考察、社会公示、表彰授牌五个步骤进行,使之成为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实效的科学监管机制。注重总结,不断创新,合理对待,分类监管。按照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信息使用办法,对获得A级、B级的企业,政府公开其良好信用信息,两年内免予执法检查,推荐参加全国、省、市诚信企业的评选;对获得C级、D级的企业,对其下达《劳动用工管理整改建议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劳动用工综合治理整顿,进行重点监控,督促企业诚信自律、知法守法。2006年以来,共评出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22家,劳动保障诚信企业83家,推荐参加省级诚信企业评选4家,推荐参加省级和谐企业创建评选2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体系,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企业健康发展、和谐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引领作用。
二、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和执法模式
一是健全上下协调机制,坚持四查促维权。对于情节比较轻微的违法案件或劳动关系不明确的举报投诉案件,批转到各乡(镇)劳动保障所进行协调处理,这样即缩短了案件查处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通过开展“四查”,即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投诉案件追查、书面材料报送审查,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三年来,在各类新闻媒体公布和曝光用人单位违法案件25件,依法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740 份,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87份,主动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无一假案、错案发生。
二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行月报告制和例会制。根据《进一步加强全县劳动用工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对辖区内的企业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监察执法队对全县的煤矿、非煤矿山企业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各乡(镇)劳动保障所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检查情况汇总报告。全局每月10日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由局长、分管副局长、执法大队和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参加。报告全县各乡镇的劳动用工监管情况,分析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动向,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研究解决各种难点问题。2010年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以上,主动检查用工单位158户,涉及职工2713人,督促用人单位1507人补签了劳动合同。
三是积极推广“网格化”和“网络化”劳动保障监察。每年年初,我们从工商局调取全县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单,对其按管辖区域进行划分,并将各企业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实行“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企业、企业不漏职工,形成动态管理、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督监察网络。
四是坚持法律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相结合。利用日常检查或办理案件的机会,我们深入企业,召开职工大会,听取 他们对劳动用工包括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工时、集体协商情况等方面的意见。并责成专人,结合典型案例讲授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仲裁、工伤保险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同时要求企业加强职工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了用人单位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三、细化监察立法,突出维权实效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监察执法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职责,是践行“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具体体现。
一是落实清欠责任制、层层签订清欠责任书。即每年年初劳动监察执法队与各企业签订拖欠工资预防性检查和监控责任书。这项工作已成为我们每年必须做的规定动作,成为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积极与建设、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多方监管合力。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呈现的多元化、复杂化的格局,由县政府牵头,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工商、公安、建设也加强了日常检查、督办,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多方监管的治欠良性局面。在日常巡查时,对所有生产企业有承包转包情况进行特别审查,对承包转包不合理,由于“二包”“三包”人利润太低,可能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追查。同时建立了在建设领域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有效地 遏制了群体讨要工资事件的发生。近年来,我们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来解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2008年到2010年我县欠薪案件发案量逐年呈下降趋势,三年间下降了45%。
三是狠下大力坚决查办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我们高度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职能,着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畅通投诉渠道,提高快速反应处置能力。考虑到民工讨薪的紧迫性,我们对欠薪案件实行365天“监察无休日”,24小时内查处制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绝不姑息。2010年6月,2名四川藉藏族农民工投诉称,某施工企业拖欠民工工资,还发生了口交、肢体冲突。监察执法队接到投诉后,立即赶赴工地现场,了解有关情况,核实所欠工资,讲法律,讲政策,进行双方调解,并当场支付了所欠工资,最后对包工头提出严厉批评。2010年,共受理群众投诉53件,绝大多数涉及建筑施工企业,调解48件,立案5件,结案率100%,为农民工追讨工资276万余元,得到了领导的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外,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还打破劳动案件属地管理的死框框,在处理跨区域欠薪案件时,及时与兄弟县、市甚至其他省市的交流,为打击“异地拖欠”行为构建起立体全方位的维权网络。
第二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
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程序
1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由两名以上劳动监察员共同进行,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监察证件,说明身份。
2告知用人单位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方法,了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并巡视劳动场所,制作调查笔录。
3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并经过审查由劳动监察机构确认有违法事实的,应当登记立案。登记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劳动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
4登记立案后,劳动监察机构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5承办人员完成调查取证后,应向劳动监察机构提出处理意见,并填写案件处理报批表。
6对违法案件做出处罚决定之前,要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根据及依法享有的权利。
7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劳动监察处罚决定,并制作劳动监察处罚决定书。
8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内,应当将劳动监察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单位。
9劳动监察处罚决定送达后,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对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篇:劳动保障监察典型案例
劳动保障监察典型案例
未结婚先怀孕用人单位可否解除劳动合同
2010-04-14 14:11:20 作者:案件审理室 来源: 浏览次数:21 龚律师:去年2月,我与一家销售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我负责货物调度工作。近日,公司得知我已经怀孕3个月后,以我与男友没有结婚便怀孕,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要求和我解除合同,并要我在1个月内办理交接手续。请问,公司可以辞退怀孕的员工吗?--读者廖娟
廖娟读者:我国《劳动法》第29条第3款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国务院《女职工保护条例》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可见,对孕期女职工的保护,法律和法规并没有区分属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怀孕”还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怀孕”,其立法目的是在于保护妇女和胎儿的权益,因此,你虽然是未婚先孕,也应受到《劳动法》和《女职工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保护。
我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法规、政策中明令禁止非法同居怀孕、生育,但这只能说明,你应当受到来自违反这些规定的处罚,如承担社会抚养费等,而不等于你违反了《劳动法》、《女职工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不同的法律,由于调整的范围和对象不同,适用时不应混淆。因此,尽管你未婚先孕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公司也不能以此为由与你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固执己见,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通知职工须承担责任
2009-07-29 10:44:33 作者:案件审理室 来源: 浏览次数:439 2007年10月14日,日照市某装饰公司招聘张某在其公司工作。同年11月,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3个月,合同固定期限3年,月工资1200元,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2009年1月26日,装饰公司解除了与张某的劳动合同。张某在经过劳动仲裁后,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装饰公司在未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的情况下,单方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关系,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日前,法院对这起劳动合同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判令日照市某装饰有限公司支付张某经济补偿金、节假日加班工资等费用共计25058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2009-07-15 10:29:38 作者:监察一室 来源: 浏览次数:404 今年以来,全国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潮。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保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可以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做出工作重心转移相提并论。科学发展观是党认识世界理论上的一次升华,改造世界实践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发展,建国以来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认识,曾经提出过“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大干快上”、“抓革命,促生产”等口号。这些提法都没有科学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这一要求,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自觉地实践,努力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职能部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劳动者,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发展状况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起源于1993年,当时劳动部发布了《劳动监察规定》,在我国初步确立了劳动监察制度。1994年《劳动法》颁布后,中编办、劳动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建立劳动监察机构的通知,各地普遍建立劳动监察机构。在当时计划经济模式下,用人单位的经济成分单一(国营、集体),隶属关系明确(中央、省、市、县属)。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有其主管部门。监察的范围主要是城镇。劳动保障执法主要是通过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来实现。管辖范围实行级别管辖,即省劳动厅负责中央省属单位,市劳动局负责市属单位,区县劳动局负责区县属单位及私营个体单位,这一管理模式一直沿用至今。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监察的形式有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专项检查、举报投诉。目前省监察总队10余人,各市监察支队平均20人,各县区监察大队平均4、5人。监察的范围由原来的城镇向覆盖城乡发展,监察的对象由原来的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用人单位向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私营等用人单位发展。监察的方式由被动反应式向主动预防式发展。
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存在重复执法和执法盲区。由于用人单位改制、合并等原因,使原有的单位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有的改为股份制或民营,隶属关系不明确或无主管,导致管辖范围混乱,致使工作存在空白点或交叉监管。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驻济南,而中央省属单位遍布全省各地,如果劳动者到各地市监察支队投诉中央省属单位,都会被告知到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投诉,地市支队不予受理。这样给劳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有的就不再投诉,劳动者的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由于距离远、人员少等原因,省总队也很难对济南以外的中央省属单位实施有效的日常巡查、书面审查监管。市支队与县区大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形成了“管着够不着,够着管不着”的局面。
2、监察人员数量少,执法能力不适应监察工作要求,很难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国家规定监察人员与劳动者的比例是1:8000,而我省为1:20000,数量上不能满足要求。省总队、县区大队更显不足。有的县区监察员只有2、3人,还要兼职其他工作,处于外出办案没人在家接投诉的尴尬局面。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县区劳动保障监察的任务越来越重,所以人员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法院、检察院审理案件一样,是一项严肃、复杂、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粗放式”工作。它对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必须熟悉各项劳动保障事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协调和处理矛盾的能力。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人员录用没有实行准入制,也没有形成定期培训的制度。各地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监察人员在法律和行政管理知识、工作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监察执法工作的需要。
3、劳动保障监察缺少强制措施。法律法规只赋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责令改正、处理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没有赋予查封、扣押财产、冻结账户的权利。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周期长、程序复杂,遇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有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下达的责令改正、处理处罚等法律文书就成了一纸空文,不等法院强制执行,包工头已逃逸,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维护。
三、今后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1、根据形式的发展和目前的任务,改革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管辖范围由现在的级别管辖改为地域管辖,即由市、县区按地域管辖,市及以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省一级监察机构不再直接监管用人单位、查处案件,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人员培训、案件交流等职能。这种体制符合《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三条“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规定;也符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的“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构实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客观实际,方便了劳动者,提高了执法效率,避免了重复执法和执法空白。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念,坚守忠于法律、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二是要严把执法人员进入关,实行“准入制”;三是要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新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
3、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的权力。建议立法部门通过立法或修改法律法规赋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封扣押财产、冻结账户、责令停业的权利,以更好的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工作中,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自愿加班不能要加班工资
2009-02-09 08:34:11 作者:案件审理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867 【案由】
乔某是某日资公司的职员,与公司签订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具体从事文员工作。合同里面规定乔某每天8小时制、每周40小时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期间,乔某努力工作,任务未完成的,就在下班后自动加班完成。在工作过程中,乔某每天下班前都向上级领导汇报当日工作进展,同时在邮件中说明任务需要加班完成。一年后,乔某对公司的工作安排难以承受,就在合同期限届满时表示不再续签,但要求公司支付其一年内的加班工资,并出示了一年内延长工作时间的考勤记录及每天工作汇报。
公司对此表示遗憾,认为公司实行的是计时工资制度,并另有规定的加班制度;公司并未安排乔某加班,乔某延长工作时间是个人自愿的行为,公司不能支付加班工资,对乔某的要求予以拒绝。双方发生了争议。
乔某认为:自己在履行合同期间经常超时工作,具体超时工作时间有据可查,并且每天的工作汇报邮件都可证明工作在下班后完成。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超时工作应计发加班费,但单位从未支付过自己加班费。现在双方劳动合同已终止,公司应当结算支付一年内的加班工资。
公司认为:公司实行计时工资制度,并配套实行加班制度,只有经公司同意并办理必要手续的加班才能支付加班工资;乔某虽然有延时加班的考勤记录,但是其自愿延长工作时间,并且没有办理过相关审批手续,因此,乔某要求支付加班工资不符合公司的加班制度规定。
乔某能否最终拿到属于自己的加班工资,理由是什么?
【分析】:争议焦点是:周某为完成工作任务自动延长工作时间,是否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延时工作的加班工资。《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该条规定表明,企业依法应当对企业内的规章制度予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内容包含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根据该条规定,企业自然可以制订与国家法律不相抵触的加班制度,可以规定适当的加班审批程序,对符合加班制度的加班情况支付不低于法定标准的加班工资。企业依法建立的规章制度,应是企业管理和争议处理的依据之一。
另外,根据《劳动法》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相关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按照以上标准计发工资待遇的,是计时工资制度。实行计时工资制度的用人单位,其加班工资的支付有着明确的规定。相关规定表明,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前提是“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即由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用人单位才应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是用人单位安排加班,而由劳动者自愿加班的,用人单位依据以上规定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本案中,公司虽然对周某实行了计时工资制度,但周某平时的延时加班不是由公司安排的,而是周某自愿进行的;公司对企业内加班有规定的加班制度,周某在延时加班时并未履行公司规定的加班审批手续。因此,周某要求公司支付其自愿且未履行手续的延时加班工资缺乏依据。
最低工资不得包含加班工资
2009-02-09 08:26:27 作者:案件审理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466 【案由】 韦某在本县一家手套厂上班,在合同中,厂方承诺给韦某的工资是600元每月,可韦某听说现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这一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是620元每个月。韦某向公司经理反映这一情况后,得到的答复是,韦某每个月都有两三百元的加班工资,加起来远远超过最低工资标准。特咨询,最低工资标准里的工资是不是应当包含加班工资?
【分析】 问题涉及到我国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工资标准都是劳动者在提供正常劳动时应当得到的工资。而加班工资,是由于劳动者比平时付出了额外的特别劳动所应当得到的,不应当包括在正常工资范围内。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第3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该规定第12条更是明确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由上述规定可见,即使你每个月的总收入超过了最低工资标准,但扣除加班工资后仍然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你们公司的这一做法仍然属于违反了国家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应当予以纠正。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如何维权
2009-02-09 08:24:44 作者:案件审理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1697 【案由】 小王是上海某服装公司(以下简称服装公司)的一名检验员,于2007年6月3日进入服装公司工作,至今未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2008年4月9日,服装公司因订单减少,业绩下滑,要适当调低小王的劳动报酬,同时,鉴于《劳动合同法》已经开始施行,故要求与小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于是,服装公司当面交给小王一份书面劳动合同,该合同将小王原来的3000元工资调整为2800元,小王不同意2800元的月薪,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日,服装公司向小王发出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但没有对小王作出任何补偿。小王认为服装公司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应当赔偿其损失,而且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服装公司认为是小王不愿意签订合同,不是公司不与其签订,鉴于双方没有书面合同,故随时可以通知小王不用上班,不需要进行补偿。双方协商不成,小王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服装公司支付2007年7月3日至2008年4月9日期间的两倍工资,并要求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小王的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分析】 上述案例是关于事实劳动关系期间的二倍工资以及终止时经济补偿的问题:
一、关于一个月的“宽限期”及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里的一个月我们俗称为“宽限期”,换言之,用人单位可以在这一个月内的任何一天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过了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两倍工资了。
本案中,小王是在07年6月3日进入服装公司工作的,此时双方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从用工之日起的第二个月(07年7月3日)开始服装公司要向小王支付两倍工资。理由是:《劳动合同法》是在08年1月1日施行的,该法规定的“一个月内”是指08年1月1日至1月31日,即服装公司应当在08年2月1日前与小王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否则,自08年2月1日起,服装公司就应当支付小王二倍的工资。故,小王主张自07年7月3日支付两倍工资无法得到支持,仲裁仅能支持08年2月1日至4月9日期间的双倍工资。
二、关于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如果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超过一个月的,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本案中,服装公司是在与小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一个月后,即2008年4月9日,与其终止劳动关系的,且终止劳动合同的原因是小王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服装公司可以通知小王终止劳动关系,但应当向小王支付经济补偿。至于经济补偿年限的起算时间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即从07年6月3日起计算小王的工作年限,故服装公司应当支付小王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该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是小王在服装公司的月平均工资。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期间延长工作时间
2009-01-24 11:33:22 作者:办公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477
[案例]朱某是红云图片社的职工,2004年9月生育一女。产假期满后,由于要哺乳小孩,经图片社经理批准,朱某由冲卷员改做收银员,直到“五一”节前,朱某都能每日只工作7小时。但“五一”节后突然大幅增加的业务量让经理有些不知所措,由于图片社人手少,经理不得不要求所有职工都要加班,图片社的其他职工看到生意如此好,也乐意通过加班增加收入。但是,朱某因需要有更多时间照顾小孩,不同意经理的安排,坚持每天只上7个小时的班,拒绝加班和上夜班。经理对朱某不服从工作安排非常恼火,两人为此争辩起来。经理表示要处理朱某,而朱某则表示,如果敢处理她,她就要去有关部门讨个“说法”。经理见无法安排朱某加班,就对其作出了扣发工资的处理。朱某于是蓟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请求依法处理图片社的违法行为。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过调查后,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3条的规定,对图片社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延长其工作时间的行为,作出了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的决定。
[评析]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女职工朱某的投诉所进行的处理,符合国家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处理上把握也非常准确。对某图片社的行为如何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3条有明确规定,即: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延长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为保护女职工哺乳期间的合法权益,除《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外,其他的一些法律法规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第10条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在安排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或夜班劳动时,应考虑女职工是否存在国家规定不得延长工作时间或夜班劳动的情形,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也应该依法保护女职工哺乳期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上夜班
2009-01-24 11:32:42 作者:办公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406
[案例]2005年春节后的一天,某卷烟厂的女职工林某来到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所在单位的违法行为。具体情况是:她前些天到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妇产科检查,医生出具的检查结果表明,林某已怀孕7个月。为此,医生建议林某停止夜班劳动,并在工作时间内安排中间休息,以免影响胎儿健康。从医院回来后,林某持医院的检查证明,向厂劳资科要求停止安排其每三天一次的夜班劳动,并允许其在工作过程中离岗休息,被某厂劳资科当场拒绝,而且提出要么继续上夜班,要么就要扣发工资、奖金甚至安排下岗。林某认为某厂的这种做法不合情理,并属于违法行为,因此找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请求制止企业安排其夜班劳动的行为。
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经调查确认,林某反映的问题属实。但是卷烟厂却向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诉苦说,最近该厂的产品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林某所在的卷烟车间又是任务最重,因此实行每三天上一个夜班,同时由于卷烟车间女职工较多,不能安排林某只上白班。此外,卷烟岗位已实现机械化,职工的劳动强度并不大,不会对职工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对卷烟厂申辩的理由未予采纳,并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3条的规定,对卷烟厂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的行为,作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的决定。
[评析]《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3条规定,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其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某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应女职工林某的投诉,对某卷烟厂进行的调查处理,符合国家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定。
为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国家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制度。除《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外,《劳动法》第61条规定,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第7条规定,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依据以上规定,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不延长工作时间,不上夜班,正常劳动时间内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国家最低工资标准
2009-01-24 11:20:45 作者:办公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821
[案例]王某2004年5月到当地一家民营服装加工厂从事服装缝纫工作,由于生产任务需要,工厂经常要求工人加班,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考虑到能够多挣一笔加班费,王某还是服从工厂的加班安排。可是几个月下来,月底结算的工资加上加班费也只有四百多元,刚刚够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王某找到工厂劳资管理人员询问,劳资管理人员的答复是:“工厂发给工人的工资没有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没有违反劳动法律规定”。王某又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咨询,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告诉她用人单位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同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经过调查,认定该厂在工资支付上每月支付工人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其改正,并责令其限期补发劳动者工资,支付赔偿金。
[评析]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国家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并于1993年发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劳部发[1993]333号)。在此基础上,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新制定发布了《最低工资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l号),进一步保护劳动者依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权益。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规定》第12条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必须是在剔除以上各项的情况下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本案中,王某所在服装加工厂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虽然在总数上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其中包含了工人的加班工资,而根据以上规定,加班工资是不应计算在内的,所以该服装加工厂违反了国家最低工资制度的规定,故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补发王某工资,并责令其支付王某赔偿金。
用人单位不能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费用强迫职工参加储蓄性养
老保险
2009-01-24 11:31:58 作者:办公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646 [案例]李某是某企业的职工,与企业签订了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2003年2月,该企业在没有和李某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决定从李某每月工资中扣除40元作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费用。李某得知此事后,向企业提出自己的月工资本来就不多,家庭人口多、负担重,暂时没有能力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请求企业退还所扣的40兀工资。该企业则认为李某劳动合同期限长,为其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是为了他好,拒绝退还所扣工资,并继续从其工资中扣除储蓄性养老保险费。李某对此非常不满,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企业退还所扣工资。劳动仲裁委员会受案后进行了调解,向该企业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如数退还了李某被扣出的工资。
[评析]这是一起强迫职工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经劳动仲裁部门调解获得公正处理。在这起争议案件中,企业的做法明显不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劳动法》第75条第二款的规定,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参加储蓄性保险。可见,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劳动者自愿参加,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我国目前实行是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储蓄性养老保险3个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企业和劳动者都必须依法参加并按时缴纳养老保险费。而补充养老保险和储蓄养老保险则是鼓励性和提倡性的,由企业和劳动者自愿选择参加。特别是储蓄性养老保险由劳动者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人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参加,投保多少以及向哪个保险机构投保也由劳动者个人决定,企业不得干预、更不能强迫劳动者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本案中,李某所在企业不征得李某的同意,强行从其工资中扣减一部分作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其做法是违背以上原则的。通过对这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提醒广大企业应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劳动法》中关于社会保险及其他各项规定,弄清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确哪些是强制性的、必须认真执行的,哪些是非强制性、可以自愿选择执行的,从而明确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用什么方式去做,做到什么程度,自始至终依法办事,避免出现类似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被解雇时企业可以不支付补偿金
2009-01-24 11:19:38 作者:办公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576
[案例]朱某是某信息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在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其合同期限自2002年2月5日起至2005年2月4日止,月工资8000元。同时还在合同中约定,如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可以立即解除与朱某的劳动合同。2002年6月12日,朱某接到公司的辞退通知书,理由是朱某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至少3次对客户不礼貌,严重影响公司声誉;因酒醉擅离职守,致使在客户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到位,给公司造成重大的名誉损失;至少1次散布谣言损害同事名誉,以至于该同事要求辞职,给公司项目运营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朱某则认为,公司辞退他的理由都不是事实,同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并履行提前30日通知的义务。在与公司交涉未果后,朱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公司支付他解除合I司的经济补偿金8000元,以及因没有提前30日通知其解除劳动合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8000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没有支持朱某这项申诉请求。朱某对仲裁结果不服,于是,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该公司列举出的有关朱某违反规章制度的事实客观存在,同时,该公司在员工手册中明文规定,员工对客户不礼貌,与客户争执吵闹的;散布谣言损害同事名誉或公司声誉的;擅离职守,违反操作规程,给公司造成经济或名誉损失的均属于严重过失,公司按情节严重程度有权作出直至辞退的处理,并可即时解除劳动合同。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同样也驳回了朱某的诉讼请求。
[评析]这是一起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在这起争议中,朱某对《劳动法》中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显然是有误解的,以为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5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39条进一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25条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根据上述规定,本案中朱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企业可以随时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和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完全正确的。
超过试用期后不得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
除劳动合同
2009-01-24 11:18:08 作者:办公室 来源: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494
[案例]李某被某公司录用,合同期自2003年4月1日至2005年4月1日,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4年2月,由于李某与该公司经理因私事发生冲突,该经理便欲将李某辞掉,但李某工作业绩很好,而且也很遵守工作纪律。于是,该经理便以李某在试用期内未达到考核标准,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提出解除李某劳动合同。李某不服,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过调查,发现李某与该公司约定的6个月试用期已过,因此认定该公司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李某劳动合同不符合有关规定,裁决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并应赔偿李某一定经济损失。
[评析]《劳动法》第25条第(一)项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发布的《对<于如何确定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5] 16号)进一步明确,对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超过试用期,则企业不能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可见,用人单位依法行使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包含有两项条件:一为实质条件,即劳动者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二为期限条件,即应当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为限,超过试用期限,则不得适用上述规定。在本案中,某公司与李某约定的试用期为2003年4月1日至10月1日.但该公司提出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却在2004年2月,此时李某的试用期已经结束,因此用人单位在这个时候才以李某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显然是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为保证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和劳动关系的真实有效性,《劳动法》赋予用人单位在规定情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从法律性质角度分析,这项权利属于形成权,即因一方当事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以使既存的法律关系变动或者消灭的权利。形成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权利的期限性,即形成权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超过了该期限,则形成权结束,可变更、结束的法律关系便转化为完全有效的法律关系。形成权的期限性,是出于对权利人和相对人双方利益平衡的考虑。如果权利人长期不行使权利,不主张合同解除,或者在合同已经生效后的很长时间再提出解除合同,则会使合同的效力长期处予不稳定状态,不利于特定社会关系的稳定,使权利相对人长期处于不利的状态,对权利相对人也不公平。因而,如果权利人超过规定的期限长期不行使其权利,不主张合同解除,或者自愿放弃解除合同的权利,则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结束。本案中,该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之时已超过试用期,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其行为违法是正确的
第四篇:劳动保障监察典型材料12.3.20
依法维权促和谐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事迹材料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全县民营企业不断增多、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的实际,坚持把劳动保障监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能作用,认真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案件,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了全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Xx县人社局高度重视劳动监察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
议研究部署。为方便工作开展,该局成立了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建立了维权“110”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做到有案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清。同时,进一步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加强了软硬件建设,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统一标识,做到仪表端正、语言文明、态度诚恳、工作规范;配备了专用车辆和办案工具;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信访办理、行政复议、调解仲裁、监督监察和咨询热线、公开电话等配套联动的维权机制,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劳资纠纷的及时解决撑起了法律“保护伞”。
为方便劳动者,xx县人社局不断优化办事程序,落实惠民便民措施。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设立了举报投诉电话并确保畅通;实行了政务公开,坚持挂牌和亮牌工作,使服务对象对劳动保障监察职能职责、办事流程、工作人员和办公地点一目了然;改建了举报投诉大厅,设置
1了饮水机、残疾人专用座椅和便民药箱,派人员学习手语,方便聋哑残疾投诉者,群众举报投诉简单方便无障碍,实现了人性化服务;加大投入、改善监察执法设备,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2011年以来,对上级批办的100多件劳动者投诉和800多人次来电来访,全部按要求办理并及时回复,受到上级表彰和群众好评。2011年4月,42名四川籍农民工来到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投诉玻璃公司因经营亏损拖欠工资20万元。工作人员一边耐心稳定农民工情绪,一边迅速找到欠薪企业负责人,展开催讨工作。而该企业却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支付。经过再三的工作,该企业最后通过借款支付了拖欠工资,一场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得以避免。
劳动保障年检工作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基础。郓城县人社局严把劳动用工年检关,坚持通过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审验,从源头上杜绝劳动侵权事件发生。工作中,将用人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协议、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技术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参加社会保险等作为年检的重要内容,认真把好关口,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用人企业下发指令书,限期改正;对拒不整改的,通报批评,并依据有关法规给予经济处罚。通过年检,2011年共纠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厂规厂纪67条,责令企业补签劳动合同1300余份,促使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200多万元、支付工人工资60余万元。在做好年检工作的基础上,该局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用人企业普查工作,摸清全县用人企业底数,做好基础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工作的盲目性。结合劳动保障年检、专项监察、日常巡视检查、举报案件专查发现的问题,对各类用人企业开展分类排查,实施分类管理、动态监控,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动态的管理机制,将有限的监察力量用在了“刀刃上”,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有力推动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开展。
Xx县人社局坚持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加强与施工企业的沟通,定期与施工企业承担责任人就工资支付、劳动协议签订、劳动用工年检、社会保险费缴纳等问题进行座谈与沟通,对预防拖欠农民工资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行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施工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为有效解决由于层层转包造成的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xx县人社局主动加强与建设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在工程立项审批、工程招投标、开工建设、竣工验收上全程监控。劳动保障监人员坚持深入到施工企业,对施工人数、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调查暗访,及时处理各种违法违规做法。执法过程中,注重与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合力、提高威慑力,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在处理劳资纠纷时,局长xxx同志总是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参与案件调处的全过程。2011年3月,某企业多名员工集体到市政府上访,反映拖欠工资问题。在外地开会的魏宏峰闻讯后当即赶赴现场,员工们群情激动,场面几乎失控。魏宏峰冷静沉着,与员工代表面对面沟通,耐心劝说,郑重承诺全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随后,他讲法律、讲亲情、讲道理,引导员工正确维权,在县维稳办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调解,员工终于陆续散去,及时化解了有可能引发的恶性群体性事件。在稳定员工情绪后,魏局长没有丝毫松懈,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次日下午,员工领到了被拖欠的工资,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去年以来,郓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案查处案件80件,结案80起,结案率100%;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2000余份;依法裁决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案18件,妥善处理群众举报、投诉违法案件53起,追回职工拖欠报酬535.56万元。Xx县人社局正是凭着情系于民,时刻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2011年来先后为来自济宁、菏泽、四川、河南等地的500多名农民工讨回工资款700多万元;同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去年以来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4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54万元。
xx县人社局以创新的工作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2012年,xx县人社局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省人社厅就业先进集体、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进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评为全市群众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全市社保工作一等奖和就业工作、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县政风行风民主评议,xx县人社局荣获第一名。全系统个人受到省市县表彰81人次,1名同志被市政府记二等功,2名同志被市政府记三等功。
2012年3月20日
第五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支部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共)
民主生活会发言
按照局总支的要求与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召开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支部全体党员民主生活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把心里话谈出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对我们的工作以及同志们有什么建议与意见都可以提出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首先,我谈一下自己任大队长几年来的不足之处。
1、学习有待加强,学习不系统。认真、自觉、系统地开展学习活动是自我提高的基本要求,自己没有准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被动学习时多,主动、自我学习时较少,同时在学习上浮光掠影,不深入、不系统、也不严谨,不能深刻掌握、理解一些理论的内涵、实质,不能很好地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贯彻实践理论有所欠缺。
2、联系群众不够,存在惰性,身子重,平时待在办公室多,除非是工作需要外,深入群众中不多,没有主动、认真地开展一些调研活动,对群众的需求只凭自身的经验感知,没有认真地征求群众的意愿,群众之所想、所盼的事了解不够。
3、廉洁自律仍需加强。在廉洁自律的意识上有所淡化,同时认为大队工作繁杂、压力大,对下属各中队的管理,注重结果,淡化过程,弱化了工作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深刻剖析自己,认为自身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放松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利用这次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机,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整改,并落实到工作中去,达到提高自身,促进工作的目的。
一、树立良好学风,明确学习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是党的政策贯彻者,必须强化学习,把学习当成一项工作任务、一种责任,予以贯穿在整个人生中,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提纲,合理安排时间,学理论、学业务、学方法,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丰富思维、扩展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理论强、业务精的基层干部。
二、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统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分析形势,找出工作差距,抓住工作重点,有效地安排人力、物力和精力,抓好每项工作,掌握工作中的规律,找准工作中的切合点,科学论证,合理统筹,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注重协调、创建工作环境,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工作明显成效。
三、切实联系群众,积极有效地开展一些调研,多到用人单位了解广大企业及职工的所需、所盼、所求,加大与监企业的联系力度,掌握企业在劳动保障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当场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上级反映,思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做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践行者,做党和群众的联系人。
四、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形象,做一个讲党性、重言行,作表率的基层党员干部,同时加强对下辖各中队的教育管理,以建设完善制度为重点,以提高效率,服务用人单位及职工为目的,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效能突出、清正廉洁、群众称赞的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