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州市编外雷锋团汇报材料
邓州市编外雷锋团汇报材料
各们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姚德奇,雷锋生前战友,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现在由我向大家简要汇报邓州市编外雷锋团的整体情况。
邓州市编外雷锋团根基在邓州,起缘于雷锋,产生于全民学雷锋的大背景,发展和壮大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亿万人民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与期盼。
编外雷锋团的构成人员是以560名雷锋的战友为基本骨干力量,积极慎重发展吸纳,自愿申请,要求加入编外雷锋团的优秀复转军人、青年志愿服务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团员、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教师及在社会上做出特殊贡献,有影响的模范人物,成为一支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先进社会团体。
1960年8月,我们邓州560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怀着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应征参军,来到了沈阳军区原工程兵工兵第十团,历史的巧合,人世间的缘份,恰好和雷锋同在一个团队,有幸成为雷锋战友。雷锋是元月份参军比我们早当兵8个月,当时部队搞“两忆三查”新式整军运动,雷锋苦大仇深,是全团忆苦思甜的突出典型。我们这些同志,在全团军人大会上都听过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大部分同志还聆听过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介绍及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少部分同志还和雷锋同志有着亲切的交往和接触,得到过雷锋同志的热情帮助和真诚关怀。有30多名同志还和雷锋同在一个连队学习、生活、工作过。在与雷锋同志生活学习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耳闻目睹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亲自感受到了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坐标,把雷锋作为我们的人生楷模,特别是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更加坚定了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信念和决心。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我们这些同志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奋发向上,有64人提了干,并逐步走上了连营,团领导工作岗位;218人入了党,167人当了班长,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从1964年至1985年先后复员或转业回到邓州,大家都抱定“我们是雷锋的战友,一定要为雷锋争光,决不给雷锋抹黑,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坚定的共同信念和决心。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无论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是在艰苦的农业第一线,大家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雷锋战友的本色,踏踏实实,不畏艰难,努力拼搏,忍辱负重,默默无闻的践行着雷锋精神,谱写着奉献的美好人生。努力的实践着自我的人生价值。归纳起来主
告雷锋事迹,宣传雷锋精神。特别是在1991年3月前后,解放军画报用两个整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都以“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为题,首次报道了我们的事迹,在全国全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邓州市委、市政府、人武部、南阳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对此非常重视。两级联合组织人员,对我们500多名战友,进行调查挖掘,陆续在南阳、河南省和全国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同时还组织报告团在南阳市直单位和各县市进行巡回报告。1997年由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联合发文正式成立了邓州编外雷锋团,并经民政部门批准注册,成为学雷锋的社团组织。2001年,中央委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李良辉中将来南阳调研,专程来邓州看望编外雷锋团的代表并进行座谈。2002年中央委员济南军区政委张文台中将来南阳调研,专门接见了邓州市委、市政府,人武部和编外雷锋团的主要领导。2003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邓州市投资1千多万元建造了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为保证编外雷锋团工作的正常开展,市委、政府专门为编外雷锋团给予固定的办公用房,配备了办公用品,每年都拨给一定数额的办公经费。由于各级领导对编外雷锋团的重视和多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2003年3月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联合授予邓州编外雷锋团“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后来又被中组部授予“离退休老干部先
市直机关、乡镇学校作了数十场报告,为万余名干部群众送去的是雷锋精神,传递的是积极向上,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正能量。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和庆祝日,在这前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40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了编外雷锋团在新时期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事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半个世纪的传承》为题深度聚集了邓州编外雷锋团,让编外雷锋团再次享誉全国。解放军副总编辑陶克将军撰著的13万多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编外雷锋团》在全国公开发行。这一切一切,使我们深深感到邓州编外雷锋团只所以有今天,享誉中国,成为全国人数最多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先进群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都是各级党、政、军领导长期以来重视、关心、帮助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否则,就没有今天的编外雷锋团,可能仍处在零星、分散学雷锋的个人行为中。因此,我们对领导的重视、关爱,各级组织的表彰,人民群众的赞誉,没有把它作为包袱背起来,而感到它是一种鼓舞、是鞭策、是动力,更感到它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因此,在编外雷锋团成立近20年间,我们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思想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始终把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作
省、南阳市党政军领导,济南军区首长及各社会团体等,陪他们参观,同他们讲解,交流。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我们共接待陪同参观领导和群众二百余次,人员达二万多人。
为了更好的宣传雷锋精神,我们组建了爱心艺术团,成立了新风文艺队、英姿腰鼓队、盘鼓队,弘锋秧歌队自编自演,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如“王老汉问路想雷锋”,“雷锋歌曲联唱”,快板“编外雷锋团之歌“,话剧“英雄战士武文斌”等节目,深入社区街道、敬老院、学校、乡村、驻邓部队,进行演出,宣传雷锋精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赞扬,这些年来共演出200余场次,观看群众达5万人。
(二)坚持每年三个纪念日活动从未间断
一是3月5日毛主席给雷锋题词日;二是8月15日雷锋牺牲日;三是12月18日雷锋诞辰日,这三个纪念日我们每年都紧跟形势结合实际,举行富有实际内容的各种活动,如“学雷锋总结表彰会”、“学雷锋经验交流会”、“学雷锋演讲会”、“知识竞赛”、“学习中央重要会议谈心得讲体会”、“雷锋战友忆雷锋”、“雷锋歌曲演唱会”、“雷锋日记书画展”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纪念活动使大家受教育得提高,思想新,理念新,永记自己是雷锋的战友,编外雷锋团的一员,矢志不
传承雷锋精神的先锋和胜利军。
(四)坚持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从未间断
这项活动,我们每年都认真组织积极的开展对灾区人民捐资捐物,对失学儿童进行资助,对敬老院的老人理发做好事,慰问演出,并多次的开展学雷锋一条街活动,各营还结合单位实际大力开展“我为邓州增辉"、“送科技下乡,为新农村建设增智”、“服务进社区,光明照万家”、“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把爱心和温暖送给人民洒向社会,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全团为群众做好事20万余件,为灾区和困难群众捐资50余万元,捐物3.5万件,为贫困学生资助10万余元,为重大伤病捐款30余万元。去年10月,为了挽救家住农村,经济十分困难的白血病患者吴英的生命,我们发出了“情系吴英心连心,我们都是雷锋人”,在市区古城广场举行了大型义演爱心捐款活动,不到2个小时现场就捐款近12万元,在我们的带领下,党政军领导、社会各界企业及单位纷纷献出爱心只手为吴英捐款50多万元。在陶克将军的帮助下,吴英住进了解放军后勤307医院,成功手术,痊愈出院。今年,我们又为芦山灾区捐款近6万元。
(五)坚持值班和例会制度未间断
编外雷锋团是一个松散的群众性组织,机关的各科室人
0践,回头总结梳理,使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率先垂范是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保证和关键。
二是大力倡导,努力抓好立足岗位学雷锋,是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基本要求。
三是利用各种活动载体,搭建各种平台,是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基本途径。
四是培养和抓好利用好学雷锋的典型,是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标杆工程和基本方法。
五是用雷锋精神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是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根本目的。
对邓州编外雷锋团的精神,作以下概述: 学习雷锋同志,执着坚守,无私奉献。弘扬雷锋精神,永恒追求,薪火相传。
以上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二O一三七月六日
第二篇:邓州编外雷锋团
邓州编外雷锋团
1960年,邓州560名青年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成为雷锋的战友。他们在与雷锋一起生活、战斗的日子里,亲眼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亲身感受了伟大的雷锋精神。他们每个人都曾与雷锋发生过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也正是这特殊生活和经历,界定了他们无怨无悔的人生坐标。从1963年至1986年他们陆续退伍转业回到家乡邓州,在各自岗位上践行雷锋精神的誓言不变、信念不变、追求不变、激情不变,半个世纪谱写了弘扬雷锋精神的壮美篇章。1989年,邓州籍复员回乡战士自发成立了“学雷锋指导委员会”,在他们的带动下,邓州先后成立学雷锋指导小组23个,学雷锋送温暖小分队1300多个,为邓州人民架起了一座了解雷锋、认识雷锋、走近雷锋的桥梁,群众亲切的称他们为“编外雷锋团”。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于2002年8月13日破土动工,于2003年2月26日竣工并正式开馆。
整个展馆共分两层四个展厅,以图片与实物结合的方法,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展示展览的主题。第一展厅为雷锋——我们的战友。主要介绍雷锋战友与雷锋一起工作、生活,亲眼目睹雷锋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并亲身感受了雷
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第二展厅为与时俱进学雷锋——邓州编外雷锋团。主要介绍邓州560名雷锋战友回到故乡后,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矢志不渝传播、实践雷锋精神的感人事迹;第三展厅为全民齐动员,创建中原雷锋城。主要介绍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创建中原雷锋城的雄心壮志与邓州人民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第四展厅为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主要介绍各级领导对编外雷锋团这一先进集体的关心和厚爱,表达了以编外雷锋团为榜样的邓州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学雷锋活动在中原大地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雷锋精神在邓州大地永放光芒的决心。
[ 德不孤,必有邻。1997年以来,在“编外雷锋团”的影响和带动下,邓州市涌现学雷锋先进集体336个、先进个人3万余人、学雷锋小分队2300多个、文明单位847个、文明户40.7万个、文明职工5.1万余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428人。学雷锋的薪火传递到了更多青年人的手中。2006年组建的“编外雷锋团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营”,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95名成员全部获得过各类奖学金,79人光荣入党。“编外雷锋团”给邓州的发展带来了“品牌效应”,这里,诚信、团结、乐于助人的社会风气吸引着诸多投资商前来投资创业,仅去年就有410个项目、7.9亿元资金落户此地。
第三篇:邓州编外雷锋团及展览馆简介
邓州编外雷锋团及展览馆简介
邓州编外雷锋团根在邓州,来自军队,起源于雷锋,产生于全民学雷锋的大背景。发展和壮大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亿万人民对雷锋精神的呼唤和期盼。
1960年8月邓州市560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到沈阳军区原工程兵工兵第十团,巧合与缘份和雷锋同在一个团队,有幸成为雷锋战友。在全团军人大会上,他们都听过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聆听过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介绍及先进事迹报告,部分同志还有着和雷锋亲切的交往和接触,并得到过雷锋的热情帮助,30多名同志还和雷锋在一个连队朝夕相处。他们在与雷锋生活、学习、工作的日子里,耳闻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亲身感受到了伟大的雷锋精神,在雷锋精神感召下,他们努力工作,奋发进取,有63名提了干,逐步走上了连、营、团领导工作岗位,有313人入了党,216人当了班长,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相继退伍转业返乡,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他们以“雷锋战友”为荣,抱定“我是雷锋的战友,要为雷锋争光,决不给雷锋抹黑;要向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几百人如一人,始终坚持雷锋战友本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的践行和传播着雷锋精神,书写着听党话跟党走,为党为国分忧,扎扎实实工作,全心全意为民,勤俭节约办事,艰苦奋斗创业,清正廉洁自律,当好人民公仆,当村民领头雁,带乡村奔小康的奉献人生,演绎着新的雷锋故事。邓州人民信服他们,亲切的称他们为“编外雷锋团”。
从1991年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连续不断地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1994年7月邓州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决定正式成立邓州编外雷锋团。2003年至2012年先后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党支部”,被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等四家评为“中国集体雷锋”、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爱,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邓州编外雷锋团享誉全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系红领巾的少年以及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纷纷申请要求加入编外雷锋团。他们按照《邓州编外雷锋团章程》规定,从2000年至今在雷锋的老战友三个营的基础上,先后又成立了房管营、电力营、吧友营、文广新营、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营、南阳幼师营、教育营等。截止目前全团共18个营,四个独立连、排、雷锋爱心艺术团(下设五个队)学雷锋研究会等成员达1万余人,成为全国人数最多以雷锋生前战友为骨干力量,优秀复转军人,青年志愿服务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团员、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教师、有影响的模范人物参加的一支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先进社会团体。
多年来,他们以践行、传承、播撒雷锋精神为己任,先后赴12个省(市)48个县市报告雷锋和编外雷锋团事迹1800余场次,听众达170余万人次,为社会架起了一座知雷锋光辉业绩,学雷锋崇高精神,走雷锋成长之路,做雷锋精神传人,树时代文明新风的桥梁。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始建于2002年8月,开馆于2003年3月26日,占地277亩,展览馆高42.8米,长66米,宽35米,建筑面积240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展览馆上方的红旗造型高30米,上宽2.8米,下宽10.8米。象征着邓州编外雷锋团是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一面旗帜,在中原大地高高飘扬,永远飘扬。展馆整体外形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寓意迎着东方霞光,朝着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馆名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开馆十年间,接待各级党政军领导、各界人士、社会团体、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近百万人。现任国防部长常万全将军两次来馆参观,第二炮兵政委彭小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王文元等军地领导来馆参观,并对展览馆和编外雷锋团给予了高度评价。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先后被济南军区命名为“革命教育基地”,被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分别命名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邓州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南阳市党员、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邓州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邓州市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
2012年,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与时俱进弘扬雷锋精神。邓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多方筹集资金4000余万元,对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内部和外部全面提升改造。这一举措得到了河南省和南阳市、党、政、军领导的大力支持。
展馆提升改造工作,从设计到施工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经过紧张而努力拼搏。提升改造任务于2013年2月底全部完工,3月4日重新开馆。提升改造后的展览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新颖、大气、壮观,赏心悦目,成为邓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馆内展览以图片与实物相结合,通过声、电、光多媒体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充分展示展馆的主题,使人感到鲜活、亲近,耳目一新。
整个展览馆分为序厅、主展厅和尾厅。序厅:一面鲜艳的红旗,上面镶嵌着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金黄色的大字,旗帜前是雷锋迎接邓州籍新兵的一尊雕塑——战友缘,寓意邓州560名新兵,从此成为雷锋的战友。主展厅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份:“我们的战友雷锋”,以雷锋的战友回忆、讲述和雷锋亲切交往与接触的亲身经历:引出雷锋的故事和雷锋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为“持之以恒学雷锋”,这一部分是展馆的主题,生动的介绍了邓州560名雷锋的战友退伍返乡后,践行雷锋精神的先进事迹。第三部分为“组建编外雷锋团”,介绍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组建、发展、壮大史。第四部分为“创建中国雷锋城”,介绍了邓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深入开展学雷锋、学编外雷锋团,以创建中国雷锋城活动载体,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事迹。第五部分为“雷锋精神耀神洲”,介绍了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倡导开展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教育和鼓舞着几代人茁壮成长,学雷锋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这部分可谓全国50年来学雷锋的缩影。尾厅:概括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精神,倡导人人学雷锋,做雷锋精神传人。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是学习传播雷锋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期盼人人都像编外雷锋团那样学雷锋,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 中国梦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第四篇: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
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
6月25日,中宣部发布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先进事迹,授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4年前,560名与雷锋同在一个团的邓州籍官兵,陆续转业退伍后,坚持弘扬雷锋精神,为困难家庭、灾区群众、贫困病人捐款近150万元,捐衣物30余万件,在社会上做好事40余万件,为学校捐赠各类书籍20余万册,用自己的点滴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一个信念
“一生无愧为雷锋的战友”
面临湍河,背靠农田,有座为人称道的 “雷锋小屋”。门上一副对联,“处事向雷锋看齐力量无穷”“立身为国家分忧自强不息”,横批“艰苦奋斗”。屋主人丁世豪在这已住了10多年。作为雷锋战友,丁世豪爱助人,深受邻里爱戴。
“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转业前是雷锋团第九任团长。转业后,他被安排到邓州市文明办任副主任,一干就是十几年,很多人赞叹:老宋就是一块铺路的砖,有扎实的根基,有承重的能力,看着不起眼,其实接地气。
“一生无愧为雷锋的战友”。带着铮铮誓言,这些经历雷锋团培育的军人,陆续退伍转业。一次老战友聚会,让大家萌生了组建个“编外雷锋团”的想法。1997年4月,“编外雷锋团”正式成立,下设3个营9个连。随后,邓州市政府出资建起了“编外雷锋团”展览馆。17年来,“编外雷锋团”成员由560人发展到一万多人,先后有500多人次被各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近百人立功受奖。
“编外雷锋团”电力营成员在居民家维修线路。新华社发(杨海锋摄)◆担当一种责任
坚持不懈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在邓州腰店乡西岭村,62岁的老支书徐建周一边指挥拉菜车,一边对记者说:“我们是南水北调的移民,4年前转移到移民新村,俺们种菜富了,可忘不了编外雷锋团„电力营‟腰店雷锋班,他们把电线架到井口、接到新家,为俺们服务。”据了解,电力营共有35个“雷锋电力服务班”和一个由10名女电力工人组成的“三八雷锋班”。
在方圆40平方公里的邓州城区,邓州人都见过一辆写有“编外雷锋团服务车”的三轮车。这是原湍河办事处烟站站长高林富退休后经常骑着它穿行在大街小巷,义务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服务。
“编外雷锋团”带领的18个营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坚持不懈进行着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提高自我的活动:“青年营”长期开展 “我为邓州增辉”活动,“交警营”叫响“执勤一分钟为群众负责60秒”,“少年营”立志“读好书,做好人,争当雷锋好少年”,“电力营”坚守“辛苦我一人,照亮千万家”承诺,“大学生营”誓言让“雷锋精神在我身上延续”……
“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向学生们讲述雷锋事迹。◆凝聚一种力量
用做好事感染别人,用行动传递雷锋精神
6月10日,一则求助帖子在网上发出:靠卖红薯为生的张国宾去年8月被查出了食道癌,家庭雪上加霜。6月13日,素不相识的网友聚集到一起,一次就为这位兄弟捐款16370.5元。邓州“编外雷锋团”以“邓州吧”和“湍河吧”两个贴吧为平台,成立吧友营,网上寻找帮扶对象,网下实施帮扶活动,已先后成功开展救助活动百余次。
“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说,“用做好事去感染别人,用行动去传递雷锋精神,一颗颗雷锋精神的火种,就这样使正能量汇聚起来了。” 光阴荏苒,当年的560名邓州籍雷锋团官兵已有186人离世,但“编外雷锋团”成立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进来,传承雷锋精神。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编外雷锋团”用行动赢得了赞誉:邓州助人为乐的退休职工张才选等多人当选南阳市道德模范,捐肾救子的农妇李化珍荣获“感动河南十佳母亲”,火海救父“最美女孩”闫倩玉被评为“河南省美德少年”,“京城活雷锋”孙天丛、“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等人的事迹,都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短评】
感受信念的力量
走进“编外雷锋团”,走近“编外雷锋团”那些老兵,感受到的是坚定信念、担当精神和强大凝聚力。
他们坚守的是信念。那些老兵,曾经与雷锋共同生活过,深信雷锋精神能给我们的人生、社会带来强大的正能量。他们坚守“一生不愧为雷锋战友”的誓言,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幸福的源泉。他们担当的是责任。他们从社会需要中发现价值、发挥作用,每个成员立足本职、从我做起,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他们凝聚的是正能量。现在,“编外雷锋团”团员囊括多种行业、各个年龄段,人们自觉、自发集合在“编外雷锋团”旗帜下,传承着雷锋精神。
第五篇:关于加强“编外雷锋团”建设宣传工作的情况汇报
关于加强“编外雷锋团”建设宣传工作的 情 况 汇 报
中共邓州市委 邓州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
长期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作为提高公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编外雷锋团建设为载体,全力推动学雷锋活动扎实开展,特别是“编外雷锋团”建设宣传工作军地联席会议、“编外雷锋团”授称大会在我市召开后,我们认真落实省委领导指示精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编外雷锋团”的建设宣传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丰富载体,推进活动扎实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指导委员会,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姚龙其同志任主任,分管副书记、宣传部长、人武部政委任副主任,从市委办、宣传部、人武部等单位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深入学习雷锋活动的组织、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升级改造及周边环境提升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定时间、定目标、定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印发了中共邓州市委、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决定》和《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动员大会,对学雷锋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建立了由市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是营造浓厚氛围。以“雷锋路”打造为重点,认真做好氛围营造工作。我们将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前原北环路更名为“雷锋路”,并在沿路布设雷锋标志、学雷锋宣传栏等,营造全民学雷锋活动氛围。止目前,“雷锋路”沿线共设置不锈钢学雷锋宣传专栏26块,沿路机关院内设置弘扬雷锋精神的喷绘标语和宣传画260余幅(块),设置“雷锋岗”、“雷锋窗口”16处。同时,各部门(单位)、行业(系统)按要求积极布设学雷锋标语、宣传画等,仅全市教育系统就制作学雷锋宣传版面300余块,刷写标语1200余条,出专题黑板报700多期,举办学雷锋报告会47场,设置雷锋塑像80余尊,张贴雷锋画像7000余张,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三是开展特色活动。在倡导立足本职学雷锋的同时,组织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献爱心”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学雷锋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学雷锋广场文化宣传活动、学雷锋送温暖、雷锋诞辰72周年纪念大会、雷锋日记书画展等系列特色活动23场次,新成立了“编外雷锋团”巾帼营、卫生营,新吸收300余人加入“编外雷锋团”,壮大了“编外雷锋团”队伍,增强了活动影响力。目前,各部门(单位)、行业(系统)积极成立志愿服务队36支,深入基层、务实为民活动蓬勃开展。四是组织巡回报告。组织“编外雷锋团”先进事迹报告会。经认真确定人选,撰写报告稿件,精心组织试讲10余次,在试讲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报告质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巡回报告9场次。按照南阳军分区意见,确定陶克(解放军报原副总编)、宋清梅(编外雷锋团团长)、石书杰(邓州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马珊珊(邓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庄军(邓州市电业局职工、电力营成员)、杜恒(编外雷锋团成员)、胡苏原(大学生营成员)等为主要成员的报告团,由南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作和带队,于12月15日在郑州举行“编外雷锋团”先进事迹报告会,省军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全区官兵3000余人同步收听收看。同时,结合十八大精神宣讲,我市已组织6个宣讲组,于12月19日分赴各乡镇、单位(系统)进行十八大精神和雷锋精神宣讲报告。
五是做好新闻宣传。在邓州电台、电视台、邓州网开设了“学雷锋、树新风”、“学雷锋、见行动”专题、专栏,制作了公益宣传广告,并天天有内容,周周有典型,大规模、不间断地宣传全市学雷锋活动。目前,已播出学雷锋电视新闻52期,网络新闻64篇,在人民网、新华网等上级网站播发12篇,编发学雷锋活动信息简报50期,宣传推介学雷锋活动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16个(件)。
六是落实好“七个一”。目前已完成“编外雷锋团”资料汇编、故事集锦、事迹材料、录像片制作、文艺节目排练五项工作,“编外雷锋团”报告文学及电影《雷锋的战友》正在撰写和制作中。为“编外雷锋团”团部增加的2间办公用房,已全部改造装修完毕,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空调、电视、沙发等,完善了办公设施和办公用品,并为“编外雷锋团”配备大巴车一部,另配小车一部,正在申请机构代码。
二、精心组织,丰富内涵,全面提高布展水平
内部提升改造由军事博物馆专家提出方案,并确定北京锐合凯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布展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文物为主,在形式设计上注重特色与亮点。整个展陈拟分为序厅和四个部分,展览主题为:踏着雷锋的足迹——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序厅部分紧扣展览主题,凸显邓州“编外雷锋团”在全国学雷锋活动中崛起,在雷锋精神鼓舞下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设计方案:背景为雷锋团团旗,上书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前为中国立体地图和燃烧的火炬雕塑,地图上电动显示南阳邓州在全国学雷锋活动重点地位,象征永不磨灭的薪火传承。
第一部分为“我们的战友——雷锋”,主要展示雷锋战友与雷锋在一起工作、生活,并亲眼目睹雷锋成长为一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亲身感受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该部分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与雷锋在一起的日子,第二单元是耳闻目睹雷锋成长经历,第三单元是亲身感受雷锋精神。
第二部分为“持之以恒学雷锋”,主要展示邓州560名雷锋战友,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始终牢记“雷锋战友”这一光荣称号,他们成立了“编外雷锋团”,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矢志不渝传播和实践雷锋精神的感人事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以专版突出展示。该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编外雷锋团”的由来,第二单元是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第三单元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第四单元是务实为民助人为乐,第五单元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第六单元是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第三部分为“创建中国雷锋城”,主要展示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邓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向“编外雷锋团”学习,创建中国雷锋城的事迹。该部分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提升认识加强领导,第二单元是突出亮点精心打造,第三单元是丰富内涵创新形式。第四部分为“雷锋精神耀神州”,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学雷锋活动的发端,第二单元是学雷锋活动在全国蓬勃展开,第三单元是进入新时期的学雷锋热潮,第四单元是把学雷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五单元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布展陈列大纲已完成,相关资料基本准备到位,布展小样正在评审,现根据施工图纸正在施工。初步预算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内部提升改造需资金1400万元,计划于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春节后进行细化。
三、突出规划,推进建设,扎实做好广场改造 场外由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同负责规划设计。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高度固定不变,如何让其更加醒目、更加雄伟,唯一的途径只有改变其相对高度,在周边设计下沉式的五星广场外加人行栈道,既突出了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庄严肃穆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外围栈道的修建满足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城市功能布局要求。此次规划的雷锋广场内部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围绕广场的十个边所修建的下沉式人行栈道,平均宽度为10米,总长约1公里,栈道侧面由于下沉所形成的楔行面将镶嵌上主题浮 2 雕,增加观赏的趣味性。第二部分为广场内部绿化区域,将全部采用大面积绿地的方式。第三部分为五边形广场即中心广场,采用十级台阶与第一部分形成过渡,游人由第一部分拾级而上,营造肃穆的参观氛围。主出入口拟设置“雷锋的战友”主题雕像一座,铜皮雕塑,基座尺寸为8米×1.8米,雕塑为7米×3米。外围空地由五星广场形成五个功能区,结合城市布局,配建成不同的功能区。
外围改造需资金3900万元,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目前省、南阳市初步确定拨付资金共约1200万元,建设缺口资金邓州市积极筹措,近期将先期建设主入口及主入口以内的广场、停车场,涉及地下管线、综合管线、铺装道路绿化及河道整治等内容。工程于12月13日开始动工,目前已全面铺开,加紧施工。随着工程项目的逐步实施,依托雷锋广场把该区域建设成一个集休闲娱乐、爱国教育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
“编外雷锋团”的建设宣传工作得到了省委、省委宣传部、省军区、南阳市委、南阳市军分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将以这次“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改造升级和雷锋广场的环境提升为契机,把邓州的全民学雷锋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实现常态化,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贡献,争取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早日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编者按: 梁雷(1911--1938),原名梁德谦,河南省邓州市刘集乡梁营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开封师范,毕业后任教,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37年8月由党派入山西省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任偏关县县长兼第二战区雁北游击司令、牺盟会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军事部长。1938年3月18日作战牺牲。头颅被敌寇在清水河城门悬挂示众,时年28岁。遗体寄埋于牺牲地偏关县柏家咀村。建国后迁入偏关县烈士陵园。泪 洒 偏 关 穆青(一)对山西这片黄土地 , 我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五十多年前 , 我曾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军的军装 , 并在贫瘠的晋西北 , 与日寇血战了整整三个春秋。我的一些同学和老师 , 许多人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梁雷 , 在抗日战场上壮烈牺牲后 , 残暴的日寇竟将他的头颅砍下来 , 悬挂在偏关的城门上。每当我回想过去的往事 , 或看到一些描述师生情谊的文章 , 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恩师。越是上了年纪 , 这种感情就愈加撼动着我。多少年来 , 我不止一次地想去偏关祭扫梁老师的坟墓 , 但始终没有机会如愿。今年年初 , 我从第一线岗位上退了下来 , 稍事安顿 , 六月间便踏上了重访晋西北的路程。一路上经忻州、代县、宁武 , 冒着黄尘、酷暑 , 长途跋涉 , 终于在 7 月 1 日黄昏之前 , 赶到了偏关县城。山西的偏关 , 与雁门关、宁武关并称神州三关。黄河在其西侧的峡谷中蜿蜒而过 , 隔河相望 , 便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县城周围群山环抱 , 峰峦叠幢 ,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围绕着三关险塞 , 曾洒下多少英雄的血泪 , 记载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史诗。我无意去欣赏黄河峡谷中的落日余辉 , 也无心去浏览这边关小城的新姿。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 , 驱使我茫然寻觅那些遗留至今的老墙旧舍 , 古树残枝。我似乎觉得它们还该记得梁老师的音容笑貌,还该记得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和当年笼罩着这座山城的血雨腥风。时光如九曲东去的滔滔黄河之水 , 恍然间离梁老师牺牲的日子已经 55 年了。我也由一个年幼的中学生变成了满头霜雪的老人。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跨度里 , 有多少风雨 , 多少悲欢 , 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如果梁老师还活在人间 , 我们师生能在此重逢 , 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情景啊!千言万语又怎能道尽那绵绵的离情 , 深深的思念。那天晚上 , 我约请几位熟悉偏关抗战史的同志座谈 , 他们向我讲述了梁雷老师当年在偏关领导抗日直到牺牲的情景。许多过去未知的事实 , 更增加了我对梁老师的怀念。谈到激动处我再也忍不住满眶热泪了。随行的同志们怕我太疲劳 , 太伤感 , 再三劝我早点休息 , 可他们哪里知道 , 我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 已熬过了整整 55 年。息 , 可他们哪里知道 , 我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 已熬过了整整 55 年。
夜很深了 , 窗外群星闪烁 , 偏关小城万籁俱寂 , 我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梁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在眼前晃动 , 耳边老听到他那激昂慷慨的声音。一股股难以压抑的热流涌上心头 , 往事如潮 , 不停地在我脑际翻滚„„
(二)梁雷老师原名梁德谦 , 字雨田。出生在河南邓县梁家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丧父 , 是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家贫和母教 ,使这位穷人家的孩子自幼就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不但聪颖好学 , 而且刻苦勤奋。当时军阀混战 , 社会极端黑暗 ,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农民苦不堪言。梁雷在黑暗中苦苦探求一条能救国救民的光明之路 ,17 岁便秘密地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 年他刚满 18 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 年 , 梁雷由地下党组织的介绍 , 来到我的家乡河南杞县 , 在我就读的大同中学教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 , 当年梁老师矮矮胖胖的身材 , 浓眉大眼 , 有些少白头。平常老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衫 , 衣着很随便 , 没有丝毫老师的架子。他教我们语文和史地 , 讲课极富吸引力 , 每讲到激动时便辅之以各种手势 , 讲到悲愤时 , 又几乎声泪俱下。他博学多才 , 讲课总喜欢古今中外 , 旁征博引 , 课文外的内容 , 要比课文本身丰富精采得多。常常是下课的钟声打响了 , 同学们还都不愿梁老师走。课余时间 , 同学们把梁老师的小屋挤得满满的 , 总爱和他无拘无束地交谈。听他讲国际国内形势 , 讲抗日救国的责任 , 讲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梁老师是共产党员 , 但感到他所讲的都是真理 , 都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这些穷乡僻野的孩子 , 都是从梁老师那儿得到启蒙 , 开始树立革命理想的。
当时 , 国民党反动统治残酷镇压一切抗日救亡运动 , 到处迫害进步民主人士 , 政治上的低气压简直令人难以忍受。唯有我们杞县大同中学 , 在梁雷等进步教师的领导下 , 各种抗日救亡运动能够蓬勃开展。同学们读进步书刊、唱革命歌曲 , 积极进行抗日宣传 , 成为莽莽中原少有的一块净土。正因为如此 , 学校不断受到国民党反动特务组织的监视和迫害。特别是 1936 年 “ 西安事变 ” 前后 , 形势更加紧张。我们两位进步教师 , 先后被国民党秘密逮捕 , 眼看着梁雷老师处境更加凶险 , 才最后不得不被迫离开学校。我还记得当梁老师含着热泪向我们告别的时候 , 同学们紧紧围住梁老师 , 一片哭泣之声„„其情景之动人 , 我至今难忘。
以后 , 抗日战争爆发 , 学校被迫停办 , 一批进步师生奔赴延安。我的下一年级的同学 , 在杞县沦陷后 , 几乎全部参加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四师。许多同学都血洒疆场 , 牺牲在抗日前线。
1937 年初夏 , 我在开封参加初中毕业会考 , 在姚雪垠老师处意外地见到了梁雷老师。那时 , 他正夜以继日地为抗日救亡运动奔忙。他热情地对我说 :“ 我曾在报上看到了你写的《迎一九三七年》的文章 , 写得很好 , 你说得对 : ' 1937 年没有芬芳 , 没有花香 , 等待我们的将是弥漫全国的抗日烽火 , 将是决定民族生死存亡残酷的斗争!'” 他说 ,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亡国亡族的危险关头 , 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 , 每一个热血青年都要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问我 :“ 你打算干什么啊 ?” 我说 :“ 家里的意思还是想让我考高中。” 他说 :“ 能考上学念书固然很好 , 但你的家庭清贫 , 供得起你在开封上学吗 ? 从现在的局势看 , 战事一起 , 这里恐怕也很难容得下一张书桌了。我马上就要到山西去了 , 如果你上不了学 , 可以到山西去找我 , 也可以直接投奔延安„„”
就这样 , 梁老师和我匆匆分手了 , 万万没有想到 , 此次一别 , 竟成了我们师生间的 5 生死永诀„„
(三)1937 年底 , 我和四个同学按梁老师指引的道路 , 到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学兵队。经过几个月的集训 , 分配到山西岚县的一二 O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当时 , 我曾多方打听梁雷老师的音信 , 得到的仅是他在雁北一带领导游击队同日寇作战 , 其他就再没有更详细的消息了。直到 1938 年的夏天 , 才有同志突然对我说 :“听说梁雷同志已在偏关牺牲了!” 当时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 怎奈接二连三的信息都说明这不幸的消息确是事实 : 梁老师不仅确己牺牲 , 而且死得英勇 , 死得壮烈。岚县距离偏关不算很远 , 我多想插翅 飞往那里看个究竟啊 , 但那时偏关己经沦陷敌手 , 在战争环境下又怎能离开部队单独行动呢 ? 无尽的悲痛只好深埋在心底。也就是从那时起 , 偏关这两个字就像长在我心中的一根芒刺 , 什么时候一想到它 , 就感到隐隐作痛。
如今 , 我终于来到了偏关 , 对梁老师牺牲前后的情景 , 才有了比较真实详细的了解。
“ 七七 ” 抗战爆发后 , 梁雷受党的委派到山西参加了牺盟会 ,被任命为牺盟总会雁门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兼雁北 13 县的游击司令。1937 年 9 月 13 日 , 梁雷和他的战友率领 30 多人从太原赶赴雁北。他们一路走 , 一路发动群众 , 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当时晋西北一片荒凉 , 一片混乱。国民党、阎锡山的军队和地方官员 , 在日寇未到之前 ,即纷纷弃城逃跑 , 一些汉奸、土匪和散兵游勇便乘机祸害人民。梁雷一方面积极组织游击队 , 一方面还要铲除镇压这些败类 , 保护群众的利益。
有一次他们来到距敌人较近的平鲁县城 , 旧政府已经解体 , 县长携款潜逃。城内风声鹤唳 , 人心惶惶。梁雷率队到来 , 给群众极大的鼓舞。人们奔走相告 :“ 八路军抗日来了!” 纷纷到城外欢迎。有几个老人见到梁雷就跪地不起 , 流着眼泪说 :“ 你们是来救我们来了!”
晋西北及雁北地区 , 素来地广人稀 , 生活极其贫苦 , 再加上气候严寒 , 兵荒马乱 , 使梁雷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苦。有时候 , 他们路过一些村庄 , 十室九空 , 连一只狗也看不见。吃不上饭 , 睡不好觉更是经常现象。但梁雷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 , 整天穿一身农民的衣服 , 乐呵呵地鼓舞大家抗战的信心。
月下旬 , 日军开始向雁北逼近。梁雷便把雁北 13 县的抗日中心建在偏关县城。国民党的偏关县长逃跑了 , 他便成为偏关第一任共产党员县长。为了迅速地发展抗日武装 , 他派遣大批抗日救亡工作队 , 化装成农民到雁北敌后农村去组织抗日游击队。临行前 , 梁雷总是一遍遍地叮嘱大家 :“ 在敌后开展工作 , 首先要注意联系群众 ,多和穷苦农民交朋友 , 要向他们指明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 不抗日没有活路。”
短短几个月 , 雁北 13 县就建立起 13 支抗日游击队 , 人数多的 200多人 , 少的也有百余人。在群众支持和掩护下 , 他们勇敢地抗击了日伪军的进犯 , 并到处伺机袭击敌人。血与火的战事考验 , 使这些人民的武装逐步成长壮大起来。不久 , 就传来了朔县游击队连打胜仗的捷报 , 传来了右玉、平鲁两县游击队相继收复右玉和平鲁县城的喜讯。从此 , 晋西北抗日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 抗日的烽火熊熊燃遍了雁北 13 县。
梁雷所在的偏关县 , 抗日活动开展得更是如火如荼。抗战歌声响入云霄 , 送夫送子参加游击队的络绎不绝。新组建的近千人的游击大队群情激奋 , 斗志昂扬。偏关县在梁雷的领导下 , 不仅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和党的组织 , 而且还建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农民救国会以及青年、妇女、儿童等等组织。同时还创办一份报纸 , 报名 “ 怒吼 ” 两个字也是梁 6 雷亲自题写的。这期间 , 梁老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技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他在一封给姚雪垠老师的信中豪迈地写道 :“ 我正在这里导演一幕戏 , 背景是荒山加荒山 , 伴奏是枪声加炮声 , 演员是雁门关外 13 县的游击队员 , 演的是抗日健儿反击日伪军的武打戏。观众是四万万五千万不愿作奴隶的中华儿女!它比历史上杨家将镇守边关抗击番邦更加热闹壮烈 , 更有意义。” 又说 :“ 天气越过越冷 , 但我的血一天比一天热了。” 在另一封信里他欣喜地讲到 :“ 由于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人民自卫队增多 , 我们已二次收复了平鲁、收复了右玉 , 保卫了偏关。在雁北各县展开了大 规模的游击战 , 一直伸展到绥远的清水河及杀虎口外„„ ”
1938 年 2 月 25 日 , 日伪军 2000 余人进犯偏关。梁雷率各路游击队配合八路军一二 O 师警备六团开展游击战 , 重创了日伪军 , 打退了敌人的进犯。三天以后 , 恼羞成怒的日寇又调集坂垣师团一部 , 分两路大军压境侵占了偏关县城。梁雷和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一方面组织群众疏散转移 , 坚壁清野;一方面把游击队主力拉到偏关南山 , 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这一年的 3 月 18 日 , 该是偏关历史、山西人民抗战史上值得记载的日子。这天凌晨 , 由于叛徒的出卖 , 日寇派精锐部队突袭梁雷所部的驻地柏家嘴村。当时游击队主力均被梁雷调遣在外 , 村里只有偏关县直机关干部和少数警卫战士。战斗来得那么突然 , 很多干部战士还在睡梦中。枪响以后 , 梁雷迅速冲出屋门 , 指挥战士抵抗已经进村的鬼子。在生死存亡千钧一发之际 , 他一面指挥机关干部和群众突围 , 一面带领少数战士边打边退 , 断后掩护。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 , 绝大多数干部战士都安全冲出鬼子的包围 , 顺着山沟转移了 , 而最后一个离开村庄的梁雷 , 因穿件黑色大衣目标显著 , 却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击中 , 倒在村外。鬼子立即喊叫着围了上来。由叛徒汉奸指认 , 鬼子才知道这个满身是血 , 双目圆睁 , 紧握着打空了匣子枪的年轻人 , 就是他们闻名丧胆的八路军偏关县长 , 威震雁北的抗日游击司令。当时梁雷尚未牺牲 , 只是满身重伤倒地不起。残暴的日本鬼 子 , 立即一顿刺刀把他活活刺死 , 而后又毫无人性地用马刀砍下梁 雷的头颅 , 带回偏关 , 血淋淋地悬挂在南关的城门上„„
群众进出城门 , 无不低头掩泣„„
梁雷牺牲以后 , 雁北 13 县的人民群众悲愤万分 , 纷纷参军参战 ,誓为梁雷司令报仇雪恨。连当时担任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也公开发电国民政府行政院 , 表扬梁雷县长英勇作战 , 壮烈殉国。偏关的群众和游击队战士几次想把梁雷的头颅抢回来 , 后被敌人发觉又急忙把它转移到清水河县 , 挂在那里的城头上。以后几经争夺就不知下落了。
当地群众只得含着热泪把梁雷无头的遗体安葬在柏家嘴村外的高地上 , 直到解放后才迁往县城。
梁老师是 1913 年农历正月初二日生 , 牺牲时年仅 25岁。[编者注:梁雷生于1911年,1938年3月18日牺牲时年仅28岁]
(四)第二天一早 , 我们带着花圈前往城外的烈士陵园。梁雷老师的墓地就建在陵园中。陵园规模不大 , 迎面立着一座长剑状的纪念碑 ,上面写着 :“ 为人民而死重如泰山。” 在人们的指引下 , 我找到了梁老师的墓冢。墓很小 , 用水泥砌成 , 周围已长满了蒿草。一块一米高的灰黑色石碑立在墓前 , 上面刻着 “ 梁雷烈士之墓 ” 六个大字。既没有年月日 , 也没有死者生平的任何记载。墓前种了一棵松树 , 刚刚长有一人多高 , 看上去也不过才栽种几年。一种冷落荒凉的感受使人心碎。
我恭恭敬敬在梁老师墓前献上了花圈 , 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 心中刚默默说了一句 :
“ 梁老师 , 您的学生来得太晚了!” 一阵心酸 , 眼泪就再也控制不住了。有那么多年轻人在场 , 我实在不愿意失态 , 但多年沉积在心底的夙愿、悲痛和内疚 , 在梁老师面前 , 怎能不让它尽情地宣泄泥 ? 压抑的呜咽 , 终于变成了失声的哭泣 , 泪珠像雨点般地洒落在墓前„„
我悲痛梁老师死得太早 , 抗战初期 , 他正值英年 , 真可谓 “ 壮志未酬身先死„„ ” 一个正在苗壮生长的栋梁之材 , 过早地摧折了。如果梁老师能活到今天 , 该能为党为国家作出多大的贡献啊!
我悲痛梁老师死得英勇 , 死得壮烈 , 但也死得太惨了。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 , 人民的苦难 , 他把一腔热血洒进雁北贫瘠的土地 , 不惜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甚至宝贵的头颅。我不敢想象 , 如今 , 埋在这墓穴中的仍然是一具无头的骸骨。
我悲痛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岁月 , 是梁老师把革命的火种播进我们的心田。他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 又是我们的引路人。没有他的教诲 , 我们这些幼稚的孩子是不可能走上革命征途的。如今 55 年过去了 , 大同中学的几百名同学 , 或牺牲于革命战火 , 或耕耘于祖国各地 , 他们没有辜负梁老师的期望 , 梁老师如果泉下有知 , 也该感到慰藉了。
我悲痛梁老师远离故乡和亲人 , 孤零零埋骨塞外 , 几十年风雨晨昏 , 未曾有一个亲人来看望过他。在大同中学同学中 , 我是第一个 , 也许是最后一个来到他的墓前 , 代表那些在世和不在世的同学 ,用鲜花、用热泪 , 用一颗赤诚的心来奠祭自己的恩师。我走之后 , 又会有谁再来祭扫呢 ?
我默默地绕着坟茔转了两周 , 随手拔去一些野草 , 让同行的年轻人为我在墓碑前拍了一张照片 , 然后才含着热泪离开了这里。这时候 , 我甚至不敢回头再看看坟墓 , 不敢最后说一句:“ 永别了!我敬爱的梁老师。”
车子回去的路上 , 正驶过偏关古城的南门。梁老师的人头当年就是被残暴的敌人悬挂在这里的。我让车子在城门前停住 , 走下车来 , 久久凝视着这令人心碎的遗址。那城门还是过去的古城门 , 但城楼已经颓圮 , 城墙也残破不堪了。城门正对面是一片繁荣的农贸场 , 人来车往 , 十分热闹。但人们可曾知道 , 就在这古老的城楼下曾经历过多么残酷血腥的搏斗 ? 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头颅 , 曾震撼了多少同胞的灵魂 , 掀起了多么汹涌澎湃的抗日怒潮!我觉得 , 这饱经沧桑的古老城墙 , 是一座无字的历史丰碑 , 它镌刻着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 镑刻着一代共产党员正气凛然的壮歌。
我愿这一古城门能永远成为教育和激励后人的历史教材。
1993 年9 月18 日
酹江月*纪念牺盟会雁北抗日游击司令梁雷牺牲七十五周年
作者 尹立震
举头西北,望偏关晋绥,仰怀忠烈。久滞乡音听故土,杜宇声声啼血。酹酒持觞,引杯抛泪,无语先凝咽。柏家嘴外,那堪肠断衷裂。
旧恨百世难消。乱离荒冢,千里暮山月。曾是英年轻一笑,平鲁长林飞雪。梦底河山,胸中剑戟,指点新城阙。穰原儿女,自留万古传说。
伟岸脊梁
动地风雷
--纪念梁雷同志牺牲七十五周年
1911年是清朝末日 更是辛亥革命的黎明 岩浆喷吐 风起云涌 你随势降临 却没有引起多大动静 没有像古典小说写的那样 凡有出息的人
出生时会百鸟云集满屋生香 你却那么自然平常
平常到没有引起十里八乡注意 包括童年 少年以及所受的苦难 可你青年时的决定却格外重要 重要的是你从一个叫邓县的地方出发胸怀抱负去寻求救国真谛 你去了
义无反顾
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你鼓起风帆 黄土 黑土 礓石坡和湍河的性格 给你打上匡扶天下的烙印 使你十八岁宣誓的右手
杨廷玉 9
举向肩头时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当一个大胡子犹太人所写的《资本论》 沉甸甸放在你手掌
当十三位同胞坐在上海弄堂的一间小楼 为中国未来起草的章程印入你的心房 你曾经青涩的表情不再迟滞 把心中的千千结牢牢系在人民身上 你沿着开封 杞县 走进课堂 工厂 农村 走进千百次锤炼的壮阔 走进血与火 走进岁月封面 走进诗词歌赋
走过千峰之高 万水之长
当甲午年滴血的太阳旗 又一次挑开我们煮沸的血管 当卢沟桥枪声 惊醒睡狮梦境 曾经的青山绿水 就不再有一絲笑容 曾经的善良谦和被铁蹄踏碎 美丽寓言童话 填满凶残血腥 七月炽热空气 播种仇恨火种 黄河咆哮 昆仑怒吼 中华大地烈焰腾腾 当冷风沿太行峡谷逆势而来 你握惯笔杆子的手拿起刀枪 你体温的年轮旋转在雁北上空 寻找晴朗的你 不得不挟裹闪电
把民族的血泪一同汇集云层 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复仇的霹雷在宇宙回响 你是其中动地一声 你用枪杆子写下的诗句 镌刻在太行山脉与松柏长青 你去了
像凤凰涅槃 在血色狼烟中走向祭坛 浴火中你仍在战斗 扑倒的方向铁流奔腾 敌寇提升了你的海抜 高悬的头颅靠紧天空 你不屈的眼睛圆睁 仍守望着山川河流朗月晨星 焊接在太行皱褶的仇恨 以飞天的姿势发芽长大 回馈给呻吟断肠的三月 愤怒冲决节令 遍植在千声万血的长风
枪声己经远去
曾经落难的彩虹 剥去黎明的胎衣 分娩出一个崭新太阳 你持的那枝枪 我们擦的瓦蓝 刺向敌人胸腔的那把刀 还保持着寒光 一片片丛林在倔犟生长 你鲜血着色的五星旗帜 插遍祖国大街小巷 牵出朗朗笑声一派芬芳 可匍匐靖国神社的鬼子 狼子野心仍在夜茧中痉挛掠夺秉性狂妄到遮蔽阳光还想在我的伤痕上找出 曾经的路径 寒冷妄图占领春天 我已经以生命的尊严 记住你的告诫 挺起伟岸脊梁 让雷声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