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力格巴特尔先进事迹(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14:2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力格巴特尔先进事迹(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力格巴特尔先进事迹(范文模版)》。

第一篇:毕力格巴特尔先进事迹(范文模版)

毕力格巴特尔同志先进事迹

毕力格巴特尔,蒙古族,镶黄旗巴音塔拉镇巴嘎达布苏嘎查嘎查长,1968年3月出生,2004年7月入党,高中文化。

毕力格巴特尔同志是土生土长的镶黄旗草原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近年来,镶黄旗的气候十年九旱,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草场日益恶化、退化、沙化,牧民养畜成本逐年增加,仅靠传统畜牧业生产已经无法维持家庭生活,看到牧区现阶段的生产生活情况,毕力格巴特尔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追求牲畜头数的经营模式只会导致草场退化日益严重,要想得到长久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靠天养畜的饲养模式,发展效益性畜牧业,走科学养畜之路。2001年,他经过考察和学习,决定带头饲养西门塔尔牛,当时,在镶黄旗饲养西门塔尔牛还没有先例,况且饲养西门塔尔牛投资大、见效慢、风险大,家里的人不支持,牧民老乡也等着看他的笑话。在这种情况下,他力排众议,毅然出栏部分饲养的绵羊,又和亲戚朋友借钱,筹款五万余元从赤峰买回20头西门

塔尔牛,牛买回来以后,就成了他的命根子,他认真学习西门塔尔牛的饲养知识,努力实践,尽心饲养,甚至多次睡在牛的圈舍中,经过精心饲养,到出栏的时候每头牛赚到了一千多元,效益十分可观。看到毕力格巴特尔养“洋牛”效益好,牧民老乡们纷纷主动找上门来请求他帮助大家养牛致富,他不计前嫌,主动分享养牛经验和技术,帮助牧民群众成立了镶黄旗巴嘎达布苏嘎查巴音锡勒牧民养殖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吸收会员18户,截至目前,合作社良种牛发展到300多头,良种羊发展到5600只,参加牧民合作社的牧民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随着牧民群众收入的稳步增加,毕力格巴特尔在牧民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2006年他当选为巴嘎达布苏嘎查嘎查长,以一村之长的身份带领牧民群众共同致富。当选巴嘎达布苏嘎查嘎查长以后,他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带领大家实施巴嘎达布苏嘎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工作,在建设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成果卓著:一是他身体力行,积极响应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号召,坚持抓棚圈建设,截至目前

已累计新建标准化暖棚3700平方米,加上原有砖木结构畜棚畜圈,现已超过了户均一处100平方米的标准;二是他依靠广大牧民群众,带头自筹资金,结合国家投资项目,克服重重困难,架通了草原深处10个浩特用电线路,实现了全嘎查牧民盼望已久的村村通电、户户用电的愿望;三是为改善嘎查交通条件,投资50万元(个人出资5万元),历时2年修筑了巴嘎达布苏嘎查至文贡乌拉苏木全长5公里的砂石路,结束了草原深处牧民群众行路难的历史。巴嘎达布苏嘎查至文贡乌拉苏木砂石路是多年来巴嘎达布苏嘎查人民的期盼,他积极争取到项目后,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参与占用牧民草场补偿工作,多次组织嘎查牧民群众召开砂石路修建进度会议,多次走镇里、跑旗里,在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砂石路的修建工作于2009年完工,方便了嘎查200余名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四是全力促成了牧民活动中心的建成,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夯实了基础。从项目的立项争取到最后的活动中心的落成剪彩,再到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转与维护,毕力格巴特尔都参与其中,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安排部署,殚精竭虑,为了项目的成功实施累病过多

次,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劝他歇一歇,他却说“我们嘎查基础设施起点低,牧民老乡艰苦了一辈子,有点儿小病都要到镇上旗里那么远的地方去看,从来没有看书看报参加娱乐活动的场所,养的牲畜出问题了也没有办法,却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我,现在我有机会了,一定要把这个活动中心建成建好,不辜负广大牧民群众的期望,决不能懈怠。”他的话掷地有声,牧民活动中心如期完工,投入使用,为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五是大力发展草产业。毕力格巴特尔在担任巴嘎达布苏嘎查长以后,他认真考察嘎查畜牧业的问题,由于天然草场面积有限,再加上连年干旱天气,所产牧草的数量质量不能满足正常的畜牧要求,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每年都需要购入大量草料,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资金,有些牧民群众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积极探索解决办法,身体力行,筹资20万元,打深水机井,对160亩高产饲草料基地实现灌溉,此外,还种植了900多亩青贮玉米,2010年喜获丰收,基地的青贮饲料能够满足嘎查大部分牧民的生产需求,每斤0.12元价格的青贮饲料大幅度降低了嘎查牧民的饲养

成本,同时高产饲料为嘎查的集体经济带来了三余万元的收入。毕力格巴特尔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为个人谋取私利,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身为嘎查长,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确定了“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牧民收入、民主管理嘎查事务”的工作原则。工作中抓好牧民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毕力格巴特尔同志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工作下,巴嘎达布苏嘎查的嘎查经济、草原生态、牧民收入等各项指标都在镶黄旗的评比中名列前茅。

毕力格巴特尔同志2004年被评为镶黄旗青年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镶黄旗先进工作者,2006年当选为镶黄旗第十一届党代表,2007年被评为镶黄旗劳动模范,2007年当选镶黄旗人大代表,2008年被授予锡林郭勒盟科技技术示范户称号。

第二篇:巴特尔先进事迹

无 悔 戍 边 情

——记农四师优秀共产党员77团六连巴特尔

“我叫巴特,有事请找我”这句话已经成为七十七团六连职工巴特尔最常说起的一句话。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巴特尔乐于助人、勤劳肯干,脑子灵活的他又热心带领连队职工共同致富,在该团六连他早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巴特尔,男,蒙古族,生于1977年1月18日,农四师七十七团六连职工。于1996年参军入伍,2001年复员回到六连。在近两年的生产生活中,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回顾从前,巴特尔说年轻时他并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是当兵的那几年,让他真正成长起来。他热爱军人这份神圣的事业,看到绿色的军营,就会联想到家乡团场茁壮生长的庄稼,也是在当兵期间,他开始真正思考生活这本大书。

巴特尔同志于1996年12月光荣入伍参军,在部队上入伍第一年就获得“优秀士兵”的光荣称号;第二年被所在部队提升为副班长;在部队的第三年由于工作出色,又被提升为班长。就这样,他一点点在部队的关怀下逐步成长、不断成熟。

在部队上,巴特尔由于工作成绩显著,第四年光荣的被批准为正式中共党员。入党之后,他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勤奋、踏实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部队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志。部队领导看见他如此努力也非常喜欢他。通过近三年时间的锻炼,巴特尔更加成熟了。1999年代表部队参加西部军事大演习,荣获团嘉奖一次、班集体嘉奖一次;2000年在部队作为班长的他又多了一份责任,关心和带领新战士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他和全班战士团结一心,共同协助连队领导搞好战士的管理工作。2001年带班期间,巴特尔带领自己班组的战士代表部队驻扎喀喇昆仑山,进行高原寒区适应性训练,获得了兄弟连队的赞誉。

在诸多荣誉面前,巴特尔始终保持着军人冷静、不断进取的心态,由于工作踏实,他被部队看中,要让他转志愿兵。他没有答应,在巴特尔的心里,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当兵期间,他常常被一个梦牵引着不断完善自己,他常梦见自己热爱的绿色军营忽然变成了家乡团场广袤的土地,那些在风里摇摆的绿色庄稼似乎在不停地召唤着自己,从那时起,2 他就暗暗下决心,做一个合格的军人,退伍后回到团场带领职工群众一起致富。

在部队锻炼成长的5年,对巴特尔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部队他学到了许多知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为巴特尔复员之后能够出色的完成连队交给的各项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复原回到七十七团之后,巴特尔一直在六连承包土地至今。由于他脑子活络,一心扑在种地致富上,又踏实肯干,每年他家种植的作物总是长得比其它地块的好。同时,他家里又养有牲畜,每天饲喂牲畜之后,他总会抽一定的时间看看种植、养殖的书籍、上网查看最新的农业动态,研究怎样种地可以高产增收,牲畜怎么养才更科学。他始终认为走种养结合的路子,是致富的一大法宝。因此,复原回来之后后,他经常和连队种养殖经验丰富的职工交流经验,然后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

多年来,由于他脑子灵活,人又年轻,一直坚持走种养结合、农牧并举的双赢道路,获得了丰富的养殖、种植经验。同时,在种地问题上,他始终坚信科学种田,连队推出新技 3 术、新经验,他总是第一个带头试用。在自己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把好的做法传授给他的左邻右舍,大家都交口称赞巴特尔是一个好小伙。

巴特尔家现拥有牛8头、羊50只,另外还附带养殖一些禽类。除了满足自家食用以外,还可以零星的卖一些换现钱贴补家用。今年,巴特尔的牛又下牛娃子了。天气刚一转暖,他就早早买来50只鸡雏,他有笔明白账,提前饲养,就早几个月出栏,这样就避开了大鸡集体上市的高峰期,还能卖个好价钱。这就是巴特尔,凡事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他心里永远都有本明白账,怎么发展能少走冤枉路,怎么干才最有效率。他说:“始终坚持种养结合,就一定可以致富,虽说时间有些漫长,但是,这样挣钱稳当、踏实。”

巴特尔在部队上就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好青年,回到连队参加工作,就一心扑在工作上。他认为讲究科学种田,搞好养殖业是连队职工的本分。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他知道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农业生产者,仅凭吃苦肯干是不够的,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来指导生产十分重要,他要做一个有知识、懂科学的新型职工。

第三篇: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

扎根草原深处——

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一

锡林郭勒草原美丽壮阔,一望无际。

1974年夏天,19岁的蒙古族小伙子廷〃巴特尔从呼和浩特来到这里插队,从此就在草原深处扎下了根,一干就是28个春秋。

他的父亲廷懋是1955年授衔的少将,曾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政委,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廷〃巴特尔本可以选择另一条生活道路,回到城市里从政、经商,或坐办公室,但他却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草原深处,成为牧民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大草原上‚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真正的草原巴特尔(英雄)。

如今的廷〃巴特尔,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县)洪格尔高勒苏木(乡)萨如拉图亚噶查(村)的党支部书记。

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偏远的牧区,廷〃巴特尔毅然选择了后者。一次次返城的机会,廷〃巴特尔都让给了别人,他把自己的身心都留在了草原

廷〃巴特尔11岁那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时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的廷懋成了‚黑帮‛,被关押起来;内蒙古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任上的母亲也未能幸免。廷〃巴特尔成了无人照顾、受人歧视的‚黑崽子‛。

在**的屈辱和磨难中,廷〃巴特尔度过了中学时代。1974年,巴特尔高中毕业了。他曾经想当兵,但遭到了拒绝。既然‚黑崽子‛当不了兵,就上山下乡吧。

那时,父亲的‚牛棚‛生活已经结束。趴在父亲用过的军用地图上,廷〃巴特尔的手指指向了地处浑善达克沙地——锡林郭勒草原深处一个叫萨如拉图亚的偏远的噶查。他知道,蒙语‚萨如拉图亚‛是月亮的意思,多美呀!

可姨父对他说:‚别去那个地方,我在那里打过土匪,那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

‚那正好,我去了,就不回来了。‛廷〃巴特尔平静地说。

‚去吧!年轻人多吃点苦有好处。‛父亲的鼓励坚定了廷〃巴特尔的决心。

谁也没有料到,那个晚上近乎随意地那么一指,竟决定了廷〃巴特尔的一生。

1974年7月,廷〃巴特尔和40多名知青一起,怀着年青人的激情和梦想,颠簸了700多公里的路途,来到了洪格尔高勒苏木萨如拉图亚嘎查。

大草原不仅广袤,而且美丽,宁静,让廷〃巴特尔的身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展和快慰。尽管生活的艰辛、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都出乎意料;但草原的博大,牧民的宽容,抚慰着廷〃巴特尔的心灵,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最纯真的情感。他说:‚到了草原,彷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牧民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他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而他们的孩子却享受不到。晚上牧民和我们都没有被子,只能和衣而卧,看到我们衣服单薄,牧民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皮袍脱下来给我们盖上,你不同意都不行。‛从那时起,廷〃巴特尔就对自己说:‚牧民对我的好,一定要报答!‛

报答的心情化作了实际的行动。打草,放羊,剪羊毛,种树,开拖拉机,巴特尔样样干得起劲,样样干得出色。不知不觉中,廷〃巴特尔成了全嘎查40多名知青的‚头儿‛,并先后担任农场负责人和林场场长,成了牧民们喜爱、信赖的‚知青巴特尔‛。

1976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国家落实政策,下乡知青可以返城了。消息传来,知青点炸开了锅,大家兴奋地说:‚终于有盼头了!‛可是,当大家得知廷〃巴特尔的父亲负责落实知青政策,热烈喧闹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有老子当靠山,第一个走的准是廷〃巴特尔。‛

知青们开始躲避他,疏远他。巴特尔明白大家的心理,嘎查召开知青大会,廷〃巴特尔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谁有指标谁可以走,没有指标我的让出来。大家留下来干,我领头;走,我把最后一个送上车!‛

知青们一个个地走了,没走的也心绪浮动,而廷〃巴特尔仍在扎扎实实地干。村乳品厂连年亏损,难以为继,巴特尔主动请缨,接过厂长的担子。白天搞生产,晚上点着蜡烛自己动手改造机器设备。有的干部想从厂子里白拿乳品,巴特尔回答:‚不行,这是集体的财产。‛一年下来,巴特尔体重掉了十来斤,厂子却扭亏为盈,赚了5万块。

这一年的11月20日,21岁的廷〃巴特尔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廷〃巴特尔融入牧民的大家庭中,就像一颗金色的种子,在博大而丰厚的草原上吸取养分,开花结果

牧区的生活不如城里舒适,牧民们对于知青纷纷回城都能理解。牧民宝音德力格尔说:‚廷〃巴特尔不回城,我也奇怪,如果换了我,有条件回城,我肯定回去了。‛

但廷〃巴特尔坚持留在草原,自有他的道理。

一年春节,已经当上副嘎查长的廷〃巴特尔回呼和浩特探亲。母亲看着皮肤黑红的儿子,心疼地说:‚巴特尔,我和你爸都老了,你回来吧,回到我们身边来。‛

巴特尔对母亲说:‚我不能回来。回城我是文盲,在牧区我算是有文化的人。再说,我一走,牧民就哭。‛

‚要不先把户口迁回来,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再回来。‛

‚那怎么行呢!我已经是牧民了,得生活在草原上。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

当他风尘仆仆回到萨如拉图亚时,闻讯赶来迎接的牧民们‚呼啦‛一下围住了他,有人冲上前来紧紧地抱住他,好像生怕他跑掉似的。热泪盈眶的巴特尔深深地感到,牧民对自己的这份深挚的感情,比什么都真实,比什么都珍贵。

母亲对巴特尔留在草原的理由将信将疑,她要亲自来草原看看究竟。

百闻不如一见。到了萨如拉嘎查,老人家才真切地感受了牧民对巴特尔的依恋之情。她对记者说:‚牧民们什么事情都找巴特尔商量,有了什么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巴特尔,把他当成了主心骨。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不会相信的。‛打那以后,老人再也不提回城的事了。

也许是怕廷〃巴特尔会突然走掉,牧民们开始为他张罗婚事。一天,嘎查里的套马能手、巴特尔的好朋友道不钦苏荣把他拉到一旁,神情庄重地说:‚我有两个妹妹,非常勤劳,你挑一个在咱这儿成个家吧!‛

1981年底,廷〃巴特尔和道不钦苏荣的小妹妹额尔登其木格结婚了。因为工作出色,嘎查奖励巴特尔一匹带小马驹的母马,他用这匹母马换了一顶小蒙古包,这便成了他们的洞房,成了他们的家。母亲从呼和浩特赶来,看着那一顶破毡房和两双筷子、两个碗的家当,心疼得落了泪。巴特尔却笑着安慰母亲:‚没啥,别的牧民也是这样过来的。‛

牧民们见巴特尔在草原安了家,都打心眼里高兴,并公推他当领导。1983年,萨如拉图亚嘎查举行嘎查长换届选举,廷〃巴特尔差一票就获全票,但参加会议的牧民们不干了,他们拍着桌子大声喝问:‚谁没投廷〃巴特尔的票?有种的站出来!‛原来,是廷〃巴特尔想推荐更年轻、更有文化的人当嘎查长,所以没投自己的票。牧民知道了实情,才没有计较。

家风连着党风。廷〃巴特尔的成长,与良好的家风熏染密不可分。而扎根草原28年的磨砺,使廷〃巴特尔由将军之子成长为草原之子

从萨如拉图亚嘎查采访完毕,我们驱车来到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军区大院,采访廷〃巴特尔的父亲廷懋老人。

老人年近九旬,精神矍铄,爽朗健谈。他早年就读山东大学,曾任学生会主席,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后来又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36年加入党组织,1937年参加八路军。

应当说,廷〃巴特尔的成长和成就与家庭的教育影响密不可分。但廷懋老人谦逊地说:‚廷〃巴特尔不是我们培养的,是草原培养了他,是牧民培养了他,是党培养了他。我对孩子谈不上多少教育,如果说教育,那就是家庭的影响。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比别人高贵,人民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被打成‘黑帮’后,对我和家人最好的还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因此,一个人要想一辈子站得稳,就要永远和老百姓息息相通。在我这个家庭,我特别强调这种思想意识。比如,我们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爱劳动。平时家里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活儿,都是自己干,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此外,我也常常给他们叨咕:一不要依赖父母,那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路要自己走,事业要自己干;二做人要有一点‘傻气’,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不要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谁都不喜欢;三要注意强壮身体。‛

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廷懋将军也时常惦记着自己的儿子,也曾经去草原看望,但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不惊动当地的领导。草原的路不好走,汽车在沙窝子里爬了窝,牧民们知道后骑马赶来推车。‚人民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廷懋老人深有感触地说。谈起儿子巴特尔留在草原的事,老人说:‚有人不理解巴特尔的选择,似乎高级干部的子女留在草原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牧民需要他,需要就是价值嘛!他在牧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为什么非让他回来不可呢?‛

老人接着说:‚我退休的时候,北京军区在北京八大处给我盖了房子,还可以带一个子女进京就近照顾我。我问巴特尔愿不愿意跟我进北京,他表示不愿离开草原,我就把北京的房子退了。这个时候他完完全全成了一个牧民,与嘎查牧民兄弟的感情更深了,事业也发展起来了,心情舒畅,日子过得不错。他的选择我很理解,我欣赏我的儿子。‛

问及对巴特尔的宣传有什么建议,廷懋老人说:‚这个宣传有必要,走的是正路,弘扬的是正气。但是,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要拔高了。其实人都有缺点,巴特尔也不例外。‛

‚实事求是,不要拔高了。‛说得多好,我们铭记着老人的叮嘱。(人民网呼和浩特6月23日电)

牧民的贴心人——

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二

廷〃巴特尔(右)与嘎查长那松陶克陶一起了解柠条生长情况。吴坤胜摄

2001年1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飞雪挟着扬沙织成一张污浊的大网,铺天盖地而来。白魔肆虐,天昏地暗,廷〃巴特尔心急如焚:嘎查牧户人畜怎么样了?有没有毡包被风雪吞没?有没有断粮断柴的人家?有没有人畜被困在风雪中迷路的?想着想着,廷〃巴特尔再也坐不住了,顾不得妻子的劝告,顾不得生命的危险,开着自己的客货车,冲进了暴风雪中。

凭着对嘎查一沟一壑的谙熟,凭着对每一户牧民的惦记,廷〃巴特尔就像天外来客一样出现在一户户牧民的家里,为身处险境的牧户们送来了粮食、草料,送来了党对群众的关怀。牧民们感动得说不出话,心中却在庆幸自己的嘎查能有这么一位好书记、贴心人。

‚做人要正,做事要公,做官要清‛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一把手‛。廷〃巴特尔之所以受到嘎查牧民的衷心拥戴,不光是他作为高干子弟留在草原不回城,更重要的是他党性强,人品好,脑子灵,有能力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八十年代初,村里分自留畜时,廷〃巴特尔定了一项政策:知青不能养自留畜。当时知青只剩他一个人了,这个政策实际就是管他自己的。当时,一头牛才合三四十元钱,如果凑点钱,买上十来头牛,轻轻松松一倒手就能赚上几十倍。但廷〃巴特尔自断财路,没沾集体这个便宜。

1983年村里实行草畜双承包,承包的结果,嘎查长廷〃巴特尔的牲畜最少,草场也最差。1996年重新划分草场时,草原局的同志为补偿巴特尔的损失,把靠河边的好草场划给了他,他发现后坚决换了过来。照他的话说:‚做官就不能让牧民吃亏,宁可亏自己,也不能亏了牧民!‛

这次重新划分草场,上面派来的测绘人员放下一张图纸就走了。廷巴特开着自己的客货车奔波了一个月,上沙梁,趟大河,照着图上的地址,一家一户地丈量,硬是用25天的时间做完了别的嘎查需要5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完成了,可他那辆客货车却差点报废了。

鉴于牧户过去常因草场划分不均发生争执,每次调解都得到旗里找划分图。为解决这个问题,廷〃巴特尔晚上挑灯夜战,自学测绘知识,白天开车、骑马实地测量。几天后,一幅1:5万的精确的萨如拉图亚草场划分图问世了。图上,草场划分、水井位臵、牧民住址,河流和树木分布,都标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有了精确的划分图,牧户再也没有为草场划分发生争执。廷〃巴特尔也借助这张图对村里的发展进行规划。

萨如拉图亚嘎查面积437.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新加坡,村干部开展工作需要交通费用,同时还要招待各方面的客人。但巴特尔上任以来,嘎查帐面上却没有一张汽油票和汽车修理费单据,招待费的单据也只有50元钱。是干部没开展工作?不是。车是用了,用的是干部自己的车;油是耗了,花的是干部自己的钱;客人也招待了,吃的是干部自家的饭。洪格尔高勒苏木党委书记宝力嘎对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这四年,我个人去巴特尔家商量工作至少有200次,不算吃饭,光是喝奶茶,就有600碗,每碗3毛钱,合计就是180元。大家想想,算上其他各方面领导和客人,廷〃巴特尔一家光是招待费,就要花去多少钱?‛

为公家花了多少钱,廷〃巴特尔从不记帐,而嘎查的帐目却是一清二楚。嘎查的钱由正副嘎查长和廷〃巴特尔三人共管,一人当会计,一人干出纳,一人管现金。牧民大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向牧民公布帐目,廷〃巴特尔还规定:哪个牧民都可以查帐,不用申请,不限时间。‚牧民需要什么,他就琢磨什么‛

采访中,记者询问牧民:‚廷〃巴特尔这个人怎么样?‛牧民的回答不约而同:‚好。‛

‚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牧民的回答也不约而同:‚找廷〃巴特尔。‛

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时刻牢记着为牧民服务的宗旨。他说:‚对‘三个代表’的要求,我用最实在的话跟牧民说,主要的还不是说,而是从实处做,做好了不用多说。‛

廷〃巴特尔头脑灵敏,勤奋好学,一年四季,脑子不停,手脚不闲。凡是牧区生产、牧民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他都学习,都钻研,都琢磨。大到设计房屋、暖棚,修理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收割机、电视机和其他牧业机械,小到做家俱、马鞍子、蒙古袍、水桶、腰带、被褥、棉衣,他都会,就连治个小病小灾的,他也会。牧民找他帮忙或跟他学习,他从来都是二话不说。二十多年来,廷〃巴特尔到底帮助牧民做了多少事,谁也数不清。由于土质沙化,在草原打井十分危险,常常出现安全事故。廷〃巴特尔认真琢磨,发明了一种用水泥管逐渐下移的打井法,既安全又提高了速度。

在萨如拉图亚,廷〃巴特尔就像一位事事操心的‚家长‛,牧民们娶妻生子、购买机具、牲畜出栏,找他;俩口子吵架、孩子不听话,找他;甚至有个头疼脑热、小伤小病,也找他。在牧民心目中,廷〃巴特尔不仅是支部书记,也是农艺师、技术员、赤脚医生,不仅是老人的好儿孙,也是同龄人的好兄弟、年轻人的好长辈。牧民们觉得,有事找廷〃巴特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廷〃巴特尔自己也说:‚这些事,我不管谁管?‛

一次,一户牧民家的小女孩儿哭得背过了气,家长以为孩子死了,急得大哭。正在附近的廷〃巴特尔听到哭声急忙赶了过来。

‚咋了?‛

‚孩子死了!‛孩子父母哭泣着说。

摸摸还有脉,廷〃巴特尔急忙用白酒揉搓孩子的胸口和脚心,然后倒提小腿,敲打后背。孩子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孩子父母又惊又喜,要给恩人磕头,廷〃巴特尔拉起夫妻俩,说:‚孩子是暂时昏过去了,现在好了,快好好看着孩子吧!‛

如今,这个女孩儿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扶贫帮困是党员的义务,更是书记的责任‛

靠着党的好政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廷〃巴特尔成了嘎查的富裕户,家里客货车、摩托车、电视机、电话机、搂草机、收割机、青贮粉碎机等等,一应俱全,还盖起了4 间大瓦房和两处库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己富了,但廷〃巴特尔从未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和支部书记的责任:带领牧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扶贫帮困是党员的义务,更是书记的责任。‛

萨如拉图亚嘎查地处沙地与沙漠的结合部,曾是全苏木生态条件最差、经济最落后的嘎查。1983年草畜双承包时,嘎查有1.4万头牲畜,由于经营不善,加上自然灾害,到1993年只剩下7000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一些牧民把分到手的牛羊换了钱,没几年就坐吃山空,成了贫困户。

对于贫困牧民,廷〃巴特尔总是热情地给以帮助和扶持。他自家的草料、蔬菜、草籽、树苗,只要牧民打声招呼,想拿什么拿什么。记者一路采访的十几户牧民,几乎都得到过廷〃巴特尔的扶助。有人估计,这几年来,廷〃巴特尔为牧民搭进去不下10万元。

他还动员富裕户特别是党员富裕户,与贫困户结对子,以富带贫,共同致富。他自己带头扶持两户贫困户。一户男主人已故,只剩下女主人和三个孩子,无依无靠。廷〃巴特尔为他们盖起两间房,送给他们几十只羊。如今,这家已有牲畜上百只,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30多岁的大巴特尔家里贫困,没有牲畜,只好外出打工。廷〃巴特尔对他说:‚你回嘎查来吧,在外面我们没法帮你。‛大巴特尔回来了。廷〃巴特尔从嘎查拨给他100只流动扶贫羊,还为他申请了一笔扶贫款,帮他盖起两间房,又花了几天时间为他设计了一座适合沙漠地区又便于搬迁的活动式暖棚,然后亲自到苏木选购材料,用自己的车运到大巴特尔家帮他搭建。在廷〃巴特尔的帮助下,大巴特尔摆脱了贫困。去年苏木遭遇大雪灾时,大巴特尔家的羊安全过冬,无一死亡。

先治懒后扶贫,评比式扶贫讲条件

不要以为廷〃巴特尔的扶贫是无条件的,恰恰相反,他对于扶贫是很讲条件的。

观念的转变源于一次扶贫的失败。

嘎查里有一户人家,女主人和五个孩子都是高中毕业,有文化,可就是不爱干活,穷得家徒四壁。旗里给她家200只扶贫羊,可过了两三年剩下不到60只,问她怎么回事,她竟振振有词:‚你们没给种公羊,怎么下羔子?‛

既然这个态度,旗里不再扶持,把羊收了。

廷〃把特尔当了书记,她又找上了家门。廷〃巴特尔给了她家100只流动扶贫羊。一个月后,苏木来检查,那100只羊不见了。原来,都被她转包给了别人,她一家人什么也不干,坐在家里拿转包费,还辩解说:‚放羊多累呀!‛

廷〃巴特尔生气了,把羊收回嘎查。但让廷〃巴特尔没有料到的是,没了扶持,这户人家反倒白手起家,自己干起来,现在已经有了50多只羊。

这件事触动了廷〃巴特尔。他和嘎查干部商量决定,先治懒后扶贫,今后扶贫不能白给,也不再把嘎查的扶贫羊无偿分散于众多贫困户,而改以承包的形式每年集中扶持两户。每年的羊毛收入和50%成活的羊羔归承包户所有。这两个承包户要通过评比产生,廷〃巴特尔设定的评比项目包括:是否主动交税、是否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是否积极参加嘎查会议、是否酗酒、是否占用别人草场、是否送孩子上学、是否重视家庭卫生、家庭和邻里关系是否和睦,等等,做得好加一分,否则减一分,分数最高的两个贫困户可以得到一年的扶持。

促人上进、用心良苦的‚评比式扶贫‛,不仅激发了贫困户经营的责任感和致富的主动性,使一些贫困户走出了困境,而且带动了嘎查风气的好转,提高了牧民的文明修养和精神境界。

由这种全新的扶贫思路和扶贫方式,我们不难看到廷〃巴特尔——一个草原嘎查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草原的建设者——

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三

在廷〃巴特尔自己承包的草场里,他种植的柠条已近两米高。他希望牧民们都能划片围封轮牧,种草种树,让草原恢复生机。吴坤胜摄

廷〃巴特尔是平凡的,黑红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朴实的举止,与普通牧民没有两样;廷〃巴特尔又是非凡的,在他的身上,有着普通牧民所不具备的素质:敏锐的头脑,长远的眼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跟时代的思想观念。

他比别人更早地看到了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看到了现行生产方式的弊端,看到了牧民生活方式的缺陷;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结合嘎查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带领牧民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牧民致富并行不悖的路子。这对于一个文化不高的基层嘎查支书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这一切,都根源于一个草原之子对草原母亲深挚的爱。

廷〃巴特尔,不仅是党的好干部,牧民的贴心人,也是一位新时代的草原建设者。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也是子孙后代的命根子‛

草原在逐渐沙化,这是草原人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

1983年草畜承包后,由于牧民致富心切,过量养畜,草场超载,加之气候连年干旱,草原沙化日益严重。廷〃巴特尔说:‚1974年,我到阿巴嘎旗,记得我骑马到旗里去的时候,一路上草稍扫着膝盖。可现在呢,有些地方草短得连老鼠的肚皮都遮不住了。1975年的时候,科研部门调查,阿巴嘎旗有七百多种牧草,到了2000年只剩下二百来种。草原生态不治理实在是不行了,要是再过十几年二十几年,这儿变成一片荒漠,我们怎么向子孙交代呢?!‛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2000年底到2001年初,连刮几场沙尘暴,阿旗许多地方沙进草退。廷〃巴特尔的草场却因祸得福。他的草场牧草繁茂,从相邻嘎查刮来的浮土,被吸附在草根下,足有半尺厚。据专家介绍,沙地自然育生的表层浮土,一千年才积存一公分左右。几场沙尘暴下来,廷〃巴特尔的草场集大自然数千年所赐沃土于一刻,来年牧草的长势可想而知。可是,廷〃巴特尔的心情不喜反悲,因为他知道,自己得到的好处恰恰来自人家的损失,怎么高兴得起来!如果不能遏制草原沙化的大趋势,那么沙化与贫困势必形成恶性循环。

形势逼人。‚过去的头号任务是计划生育,现在计划生育不难了,保护草原生态已成为今后的头等大事,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也是子孙后代的命根子!‛这是廷〃巴特尔发出的呼吁。

‚拿出办法来,干出样子来‛

草原要保护,牧民要致富,这是一对矛盾。怎么解决呢?智慧的廷〃巴特尔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改革现行的畜牧生产方式。他的方法是用围栏将草场分隔分为六到八个区,其中四个区实行四季轮牧,一到两个区禁牧,一到两个区种植树木和青贮饲料。轮牧、禁牧可使大部分草场得到休养生息;种树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种植青贮,则可以减少对牧草的消耗,为轮牧、禁牧提供条件。自从当了支书,廷〃巴特尔就开始推广新的畜牧生产方式,逢人必说,逢会必讲,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但改革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建立围栏需要投资,有的牧民舍不得投资,把挣来的钱都缝在绵裤里,廷〃巴特尔劝他们放手投资,以钱生钱;但牧民是很实际的,在见到效益之前,很难让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牧民说:‚自家的草场,自家的羊,爱怎么放就怎么放!‛‚搞围栏?谁爱围谁围!‛

廷〃巴特尔意识到,不仅要拿出办法来,还得干出样子来,让事实说话。他把自己承包的6000亩草场用围栏分为六个区,实行四季轮牧,外加种树、种青贮、打井、补播草籽,还在房后建起了暖棚,夏季种菜,冬季接羔。

效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本是嘎查沙化最严重的草场,变成了全苏木最好的,牧草不仅够用,还有富裕。草好,牛羊发育就好,膘情就好。别人家两头牛卖800元,廷〃巴特尔家一头牛就卖了1200元。牛一般4岁开始生犊,每年只生1胎,而廷〃巴特尔的牛3岁开始生犊,而且一年生两胎,年初、年底各1胎,一年下来37头牛竟生下52个犊。牧民们不敢相信,但事实就摆在面前。

草好了,动物也多了。廷〃巴特尔的草场上,出现了狐狸、狍子和獾,生态日益好转。

事实比理论更能服人。牧民纷纷照着廷〃巴特尔的样子干起来。新畜牧方式推广的结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000多元,嘎查草原生态明显改善,防灾抗灾能力大大增强。在前年年冬天去年春天的特大雪灾中,萨如拉图亚嘎查没有损失一头牲畜。看着别的地方一片片倒下的牛羊,牧民们信服地说:‚跟着廷〃巴特尔书记干准没错。‛

在廷〃巴特尔的影响下,嘎查的多种经营也逐步开展起来。富裕户樊海把自家的牲畜卖掉,成了养鱼专业户,使5000多亩草场得到保护。

‚蹄腿理论‛和‚植树专家‛

牧民们从新的畜牧方式中尝到了甜头,但廷〃巴特尔并不满足,他又在考虑解决新的难题。

萨如拉图亚嘎查的牲畜以绵羊为主。牧民的求富心理导致过量繁育羊羔,使草畜矛盾十分突出。怎么办?廷〃巴特尔对羊和牛进行了比较:一般情况下,5只羊的售价与1头牛相等,但5只羊是20只蹄,1头牛只有4条腿,前者对草场的破坏显然更大。为此廷〃巴特尔毅然进行牲畜结构调整,忍痛将自家的几百只羊处理掉,改养200余头牛。

妻子不理解:‚咱家的青贮、饲草每年可收几十万公斤,再养千八百只羊都没问题,为什么都卖掉了?‛

廷〃巴特尔解释说:‚咱家的饲料是没问题,但草原不堪重负,需要休养生息,我得给大家带个头。‛ 从此,廷〃巴特尔逢人就宣传他的‚蹄腿理论‛:‚1000只小畜有4000只蹄,200头大畜有800条腿,收入一样,可哪个对草场破坏大呢?‛他还补充说:‚羊吃草根,四蹄刨草,牛不吃草根,吃饱了就爬在草地上倒嚼,还是养牛好。‛

已经从廷〃巴特尔的建议中得到实惠的牧民,很快接受了他的‚蹄腿理论‛,纷纷卖羊买牛,嘎查牲畜结构逐步调整,牲畜数量不断压缩,而牧民收入却看涨,2000年嘎查人均纯收入上升到3800多元。到记者前去采访时,嘎查的羊已所剩无几了。

草原的退化,使当过林场场长的廷〃巴特尔对植树更加重视了。

为了种好树,他在自家院子附近建了一片苗圃试验地,凡是能弄到的树种,他都要试种一下。2000年,廷〃巴特尔与妻子在河边按正常深度种植了1000余棵插条,在另一处又深埋种植了一片插条。天旱无雨,他却叮嘱妻子不要给树浇水,以便检验插条在原始状态下的生存能力。试验的结果,正常种植的插条几乎全部枯死,而深埋的插条全部成活,深埋插条从土下30公分处生根,再往下的部分成了吸取水分的吸管儿。妻子埋怨他怪人做怪事,廷〃巴特尔笑着说:‚我亲自做过试验,心里有了谱,再向牧户推广时,不就避免了损失?自己损失点、累点,怕啥?‛

2001年春,旗林业局准备招标搞一个生态项目,廷〃巴特尔听说后急忙前去争取。技术人员来嘎查一看吃了一惊:只见牧草过膝,满目青翠,黄柳、红柳、沙棘、爬地柏随处可见,沙地围封全面启动,植树造林初具规模;而相邻的另一个嘎查却是枯黄一片。

旗林业局局长心里有数:资金投到萨如拉图亚嘎查不会打水漂。不久,两个黄柳采条基地、一个爬地柏基地,3 个占地1.8万亩的项目区在萨如拉图亚嘎查落户了。

天公作美,一场透雨淅淅沥沥下了两个多小时。令人惊奇的是,仅一河之隔的另一个嘎查却滴雨未下。牧民们服气地说:‚廷书记让咱们保护生态环境,这话一点都不差!‛

‚做新时代的新牧民‛

廷〃巴特尔深知,改善牧民生活,不光要增加收入,还要丰富精神生活,养成文明风尚。他对记者说:‚当年我刚到嘎查插队时,为了使自己像个牧民,故意把自己弄脏弄黑;现在反过来了,我这个当支书的,要带头做新时代的新牧民。‛

牧民豪爽好饮,但喝酒过量害了身体,误了事,还不文明。有的牧民用羊换酒,越喝越穷。有一个当民兵的牧民,醉酒后开枪自杀。廷〃巴特尔深受震动,开始反对酗酒,自己带头戒酒,一有机会就宣传酗酒的危害。开始,遇到的阻力不小,特别是草畜承包后,有的牧民天天喝酒,还向廷〃巴特尔叫板:‚我又喝酒了,你怎么着?喝你家的酒了?‛尽管如此,廷〃巴特尔还是坚持不懈地反对酗酒,渐渐的,牧民被他的好心和诚意打动,听从了他的规劝。现在,萨如拉图亚嘎查没有一个酗酒的牧民。

廷〃巴特尔知道,除陋习与树新风要并举,两者相辅相成。他与支部成员商量决定,每月开一次嘎查牧民大会,会后举行交谊舞会。牧民不会跳,廷〃巴特尔就领着妻子专程到苏木学了两个晚上,回来传授推广。后来又把舞会发展成晚会,开展演唱跳舞比赛、技巧展示、男女混合特技赛跑、击鼓传花等等,草原的夜晚不再寂寞,牧民之间的隔阂在娱乐中化解。

为在牧民中树立讲卫生的新风尚,廷〃巴特尔别出心裁地规定:今后凡是不收拾家的,奖一把笤帚;不洗脸的,奖一块香皂;随处乱吐的,奖一个痰盂……当然,直到现在,没有一户牧民得到这种‚奖励‛,但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却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了。

廷〃巴特尔把交税看得很重。有一年,得知有几户牧民没交税,他在牧民大会上宣布:‚有几户没交税,再给几天宽限,还不交,就点名了。一上黑名单,以后的扶贫、救灾物资、草料都没你的份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狠,廷〃巴特尔的回答是:‚不交税就是对国家不尽义务,都不交税,国家咋办?‛尽管态度严厉,还是留有余地。一个没交税的牧民私下对他说:‚没交税的有我,没点我的名,很给面子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现在的萨如拉图亚嘎查,交税不用督促,牧民们都是提前一两个月主动交税。

牧民不仅向国家纳税,也热心公益。只要有修路、植树等义务劳动,牧民都踊跃参加,有的牧民甚至全家上阵,以致廷〃巴特尔不得不宣布:谁家不留人看管牛羊,要扣分!苏木拉长电、搞程控电话、建有线电视网、修派出所,萨如拉图亚嘎查的牧民自愿捐助了七万多元。

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生态条件差、贫困落后的萨如拉图亚嘎查,如今已变成了生态改善、文明富裕的嘎查。这与廷〃巴特尔的辛勤努力密切相关。但他诚恳地对记者强调:‚功劳决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许多人做得比我多,比我好,比如嘎查长那松陶克陶,他话不多,但干得多,贡献大。‛

‚我不愿做都市里供人观赏的花卉/只愿做浑善达克沙地的一棵小草/为牧民遮挡一丝风寒/为草原增添一点绿色/为祖国大地减轻一点沙尘暴的袭扰……‛

这是廷〃巴特尔写下的诗句,也是廷〃巴特尔壮美人生的诠释,更是他扎根草原28年的真实写照。如今,廷〃巴特尔正和萨如拉图亚嘎查的牧民兄弟一道,续写着大草原上更美丽的新诗篇。

第四篇:20110810-巴特尔主席讲话

在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6月28日)

巴特尔

同志们: 上午,胡春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就事关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对落实国务院《意见》、做好第九次党代会筹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贯彻落实春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两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把中央的关怀和支持转化为推动内蒙古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对内蒙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巨大支持和对全区2400多万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意见》的重大意义。国务院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全局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这

在我区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关怀,是人心所向、恰逢其时。

一是中央的亲切关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内蒙古的发展。2009年,经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提出,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批示同意,中央正式启动研究制定支持内蒙古发展意见的各项工作。李克强副总理对《意见》的制定给予具体指导,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支持政策。2010年,贺国强书记、***书记 来我区考察指导工作后,分别向中央提出了加快研究制定支持内蒙古发展意见的建议。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会同 43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在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形成了一系列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意见》初稿,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并与“十二五”规划作了衔接。今年6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并通过了《意见》。可以说,《意见》从酝酿、起草到制定、通过,自始至终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和关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内蒙古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二是人心所向。一直以来,全区上下都在期盼中央出台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意见,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反映和争取。国家着手研究制定意见的消息传来,各族干部群众无比振奋,各级齐心协力配合开展工作。去年国家调研组来我区,到12个盟市、60多个旗县市区进行专题调研,所到之处各族干部群众纷纷提供情况、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尽早出台意见。今年4月,中央第三地方巡视组来我区开展巡视回访工作,在征求意见时大家都表达了对国务院给予内蒙古政策支持的热切企盼,希望巡视组把干部群众-2-的心声向中央转达。巡视组准备了几个向中央反映的重要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建议中央尽早出台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意见。所以说,《意见》的出台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是人心所向。

三是恰逢其时。新世纪以来的十年,我区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们正在向第二个十年迈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这一关键时刻,《意见》的出台为我区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在国务院准备研究《意见》的前夕,我区发生了由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引发的群体性聚集事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震动。有些同志在想,是不是我们的发展思路出了问题,甚至一些旗县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在疑虑今后还要不要发展?国务院领导同志问我们,这个时候出台好不好,会不会让外界把《意见》出台与事件联系在一起?对此,我们向国务院说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考虑:一方面,事件的发生与《意见》的出台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不是因为内蒙古出了事国家才出台政策给予支持,而是《意见》己经成熟、国务院准备研究的时候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件;另一方面,事件发生后,在自治区党委认真分析、总结、反思,以进一步统一思想、完善思路、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候,国务院出台这个《意见》,表明了中央殷切期望内蒙古不仅需要继续发展、而且应该又好又快发展,这对于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提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科学发展信心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说,《意见》的出台是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二)深刻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意见》分十一

个部分,共50条。不仅是宏观指导性、操作性强,而且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这里的含金量不是说要给我们多少钱、让哪些省给予内蒙古以对口支持,如果大家查一下国务院出台的类似文件,也包括公认含金量最高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确定的支持西藏发展的31条,也没有一项关于给钱给物的条文。之所以说含金量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描绘了发展的宏伟蓝图。《意见》站在统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我区在全国的战略定位,即: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这个战略定位立意高远,视野开阔。是对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和准确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个着力点”的指导思想和“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为我们描绘了内蒙古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前列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明确了重大任务和措施。在《意见》制定过程中,自治区领导及相关方面多次与中央领导和调研组汇报沟通,阐述我们的观点,表达我们的关切,提出我们的请求,现在看来,基本上得到了采纳。所有关系内蒙古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意见》中都有充分的反映,许多希望解决的突出问题、实施的重大项目都有了明确的意见,一些方面还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完全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4-

发展实际。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意见》把我区生态环境上升到国家层面,提出构筑以草原和森林为主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体部署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和项目,比如,启动实施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科尔沁草原、阴山北麓草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工程;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研究制定草原征用占用补偿标准;在林区实施“伐木能源”工程;实施森林草原固碳增汇技术示范工程等,将对我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意见》中提到的具体项目达40个。其中不仅有我们一直积极争取的重大项目,比如呼张客专、赤峰和通辽至京沈客专等铁路项目,通辽至沈阳、临河至哈密等高速公路,锡盟至南京特高压等输电通道以及机场、水利项目。而且还有一些各级都非常关注、长期争取的支持措施,比如将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纳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国债转贷资金全部改为拨款;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旗县以下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盟市的配套资金;适当增加土地利用计划特别是未利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在产业发展方面,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支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鄂尔多斯等重点煤电基地建设;打造蒙西、蒙东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优先在内蒙古布局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积极有序发展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装备制造业等,对于我区加快构建多元现代产业体系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到2015和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并配套很多具体措施。比如,加大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力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国家对基层边远地区教育、卫生和农牧业技术服务人员工资倾斜政策等。在统筹区域发展和扩大开放方面,提出加快构建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发展;加大东部地区开发开放力度,进一步融入东北及环渤海经济区;支持内蒙古与沿海地区合作建设出海通道和临港产业基地,与相邻省区合作建设能源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推进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研究建立二连浩特国家重点 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像这样大到整个生态建设、四大基地建设,小到一条公路、一条铁路、一个机场、一座水库的表述,在近几年出台的文件中是极其少见的。这些措施不仅重点突出、项目具体、操作性强,而且与我们的工作思路和重点相一致,对我区又好又快发展是巨大支持和有力指导。

第三,提出了有明确占位、空间较大的支持政策。《意见》把支持我区的事项基本都写到了,有了这个占位,就为争取具体支持创造了条件。《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内蒙古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优先在我区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等项目,在项目核准、资源配臵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时合理确定我区节能减排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这些政策对我区优-6-

势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巨大而长远的,为过去很多想做而不能做或不能放手做的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比如煤化工产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38号文件,明确规定三年内不再新批煤化工项目,现在我们有了《意见》,就可以有理有据地去争取有关部委的支持;再比如电力多边交易问题,去年国家发改委和一些部门明确叫停,不允许各地搞特殊电价。但《意见》明确提出,内蒙古要大力推进电力多边交易。这对于我们有效解决发电装机闲臵、出力不足的问题是非常大的支持。同时,《意见》在很多方面赋予我区先行先试的权力,给了我们充分发挥的空间。比如,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完善内蒙古煤炭等矿产资源领域收费基金政策,完善风电产业税收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支持内蒙古开展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点;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内蒙古整体列为国家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鼓励农村牧区集体和个人以土地、草牧场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建设等,都体现了对内蒙古的大力支持。这里涉及了这么多宽泛的政策指向,给予了我们许多逐步细化和合理延伸的余地。如何才能用活用足国家赋予我们的政策和权利,完全在于我们能否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开动我们的脑筋,发挥各级干部的才智,来更多地争取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机会。

(三)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意见》博大精深,涉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关乎全区各族群众的福祉。各级一定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认真落实,力求收到最大成效。

第一,精心组织,深入学习。要通过学习,不断加深

对《意见》重大意义的认识,按照《意见》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发展思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真正使学习《意见》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工作、完善思路的过程。各地区、各部门对《意见》的学习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花时间、下功夫带头学习,深入研究,不仅要明白给什么、让什么,而且要知道要什么、怎么要;不仅要了解中央希望或要求我们做什么,而且要研究怎么做、做得好的问题,从而创造性地用足用好中央的政策,真正把政策的内涵挖掘出来,把含金量提炼出来,运用于工作当中。

第二,加强宣传,凝聚共识。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意见》,系统深入地解读《意见》,让《意见》广为人知、深入人心。通过宣传,不但要让各级干部明白掌握,自觉按照《意见》的要求做工作;而且要让各族群众知晓了解,感受到中央对内蒙古的关怀和支持;不但要让大家知道《意见》出台了,而且要让大家知道《意见》很管用;不但要在区内家喻户晓,达到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的目的,而且要向区外广泛宣传,让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内蒙古、参与内蒙古的开发与建设。

第三,明确责任,推动落实。争取《意见》出台,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还有很多很细的工作要去做。一要快。要趁热打铁、及时跟进,抓紧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具体分工方案,及早主动与国家部委对接汇报,争取相关部委尽早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和支持文件,使《意见》的政策效应具体化、最大化;二要细。把《意见》的各项内容、每一条款都细化分解到具-8-

体部门、地区和工作人员,能落实到项目、资金上的,抓紧细化落实。要定时间、定质量、定任务,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担子。要坚持分工不分家,既要认真完成本地区、本部门任务,也要积极配合其他地区、部门做好工作。三要深。对一些长期性的、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工作,要考虑得深远一些。比如,节能减排指标一定就是5年,有关部门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和当前长远发展需要,在认真测算、积极稳妥的基础上向国家提出建议。四要实。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协调、亲自督促。各级监察部门、自治区党政两办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推进工作落实。各级都要建立起目标责任体系,完善目标考核督查制度,对落实工作定期进行通报,保证各个环节、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意见》的出台为内蒙古推进科学发展创造了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这一机遇,迅速行动起来,把中央的关怀和支持转化为促进自治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切实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深入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更加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两年,自治区党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深化区情认识,完善发展思路,在推进科学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把战略重点由“强区富民”调整为“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抓社会事业,实现了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提高了城乡低保等六项补助和发放标准,达到和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

中小学寄宿生住宿费,用三年时间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校安工程建设进度居全国前列;明显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提高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实施了价格临时补贴政策等。仅2010年,全区各级财政民生投入就达1000亿元,相当于过去10年民生投入的总和,仅教育支出就安排了405亿元,社会保障支出近300亿元,各项民生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刻意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把发展的着力点从追求速度转变到追求质量和效益上来,财政收入实现增量、速度与结构的协调推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近70%。三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着力解决 “一煤独大”、结构单

一、对资源依赖偏重的问题,推动装备制造业等非资源型产业快速发展。四是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强调美丽与发展双赢,点上开发也绝不能忽视环境问题。为了加大对“三牧”的投入,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惠牧补贴政策,全区各级财政安排惠牧补贴资金15亿元,牧民人均受益千元左右;同时,我们还争取国家出台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在我区10.2亿亩可利用草原每年投入资金40多亿元。据统计,2009---2010年国家和自治区对“三牧”的投入达到228亿元,相当于1947---2008年61年投入总和的1.24倍。五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强调稳定是第一责任、是硬任务,下大力化解社会矛盾。2010年全区用于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超过40亿元,惠及群众近50万人。中央交办我区的信访事项全部结案,自治区交办的信访事项化解率在96%以上,重复进京非访-10-

量年底退到全国第23位,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的思路和措施是积极主动、富有预见性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自治区实际,与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地方科学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一些干部重经济轻民生、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还很浓重,导致在落实科学发展各项要求部署中走了样、变了调,锡盟事件就暴露出这样的问题。一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饥不择食的问题。一些地方为了把企业和项目引进来,优惠政策口子开的很大,甚至对无证照经营、未批先建的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不惜牺牲生态利益、群众利益为企业发展获利让路放行。二是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工作还研究的不深、不细,特别是对群众利益考虑的还不够,习惯于用一次性补偿的简单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对开矿占用土地草场以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考虑得少,总认为给点钱就一了百了;移民搬迁中,总认为搬出来就完事大吉,至于撤出来的地方合不合适、农牧民适不适应、就业社保等问题怎么解决,对这些后续问题考虑得不多、落实得不够。三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社会管理上有麻痹思想。长期的稳定和发展使一些干部缺少忧患意识,政治敏锐性不强,麻痹大意。事实上,国外的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捣乱,一天也没停止过,社会矛盾凸显期存在容易诱发突发事件的共性问题在内蒙古也同样存在。这就说明,内蒙古不是不会出事,如果工作

不到位就有可能出事,甚至出大事。这次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引发了锡盟6个旗县出现群体性聚集事件,全区9个盟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正是因为处理得当,才没有酿成大事。这次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四是下情上达不力。普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既不解决,也不上报,酿成重大事件后才报告。我让政府办公厅查了一下,近几年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没有一个地区提出反思总结措施并向自治区政府报告的。这些教训必须深刻吸取、认真总结、加快改进。

总之,在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否定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了、形势好了,就掩盖、回避、忽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我区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四个环境建设上加大力度。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内蒙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毋庸臵疑。国家要求建设的两个屏障,第一个就是生态屏障;国务院《意见》中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各族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第一环境,就是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好,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于生态保护建设的政策措施已多次部署,各级要继续抓好落实。这里,我着重重申两方面的概念,如果表述不清楚,不仅会引起群众的误解,甚-12-

至会被敌对势力拿来大做文章。一是关于阶段性禁牧。目前一些人对禁牧有不同看法,认为剥夺了牧民在世代繁衍生息的草原上生产生活的权利;认为暂停自然放牧是断了牧民饲养牲畜换取经济来源的生计。一些干部对禁牧的理解也不是很清楚,客观上影响了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需要向大家讲清楚的是:首先,从时间上讲,禁牧不是永久性禁牧,而是阶段性禁牧,是为了让草原休养生息、得到恢复,禁牧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态恢复的状况。为了让牧民理解支持,今后不能再简单地提禁牧,而是讲阶段性禁牧;其次,从空间上讲,不是所有的草原都实施阶段性禁牧,而是针对严重退化和不宜放牧的荒漠草原采取恢复措施。对一些水草相对好的草原,还是以草畜平衡为主。在落实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时,自治区确定的阶段性禁牧区4.04亿亩,占全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5.8%;而草畜平衡区6.16亿亩,占64.2%,仍是大头。第三,阶段性禁牧不会降低牧民生活水平,由于国家和自治区都有补贴,而且补贴的力度很大,所以能够保证牧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有人算了一笔账,苏尼特右旗一户牧民有1.5万亩草场,禁牧前养五六百只羊,每年纯收入4万元。阶段性禁牧后,按照国家禁牧补助标准框算,在恢复草场的同时每年还可获得7万元左右的补助金,比养畜时还多。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给牧民讲明白,把账算清楚,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二是关于生态移民。今后,我们不仅要在表述上统一口径:讲生态移民就是指不适宜生产生存地区的生态移民;而且在宣传和具体实施中要统一思想:生态移民不是简单的移民搬迁,而是有重点、有目的、有

保障的迁移。首先,生态移民针对的是生态环境极度恶劣、不适合生存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既是为了恢复草原生态,也是为了让搬出来的农牧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而不是困守在条件恶劣的地方重复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次,生态移民必须要让搬出来的农牧民生产生活有保障、有提高,而不是搬出来就不管了。如果迁出来的农牧民生活反而不如以前,我们做这项工作还有什么意义?从而就不可能得到农牧民的真心拥护和积极配合。这方面鄂尔多斯做比较好的实践,他们提出“四个一”的措施,为转移出来的农牧民找一份工作、领一份社保、发一份补贴、给一套住房,有效地解决了转移农牧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收到了恢复生态和改善民生的双重效果。各地各部门要开动脑筋、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符合政策的资金,切实解决好生态移民的生活和生计问题。尽管各地区的情况和条件不一样,但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向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存环境。随着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明显。根据有关部门的研究,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地上植被和地下水的保护。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特别是要解决好粗放经营、破坏资源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现在,一些小企业乱挖滥采,急功近利,不仅造成生态破坏,水位下降、植被枯死、地表塌陷、水土流失,而且造成严重的噪音、粉尘污染,导致矿区及周边群众无法正常生产生活,干群、企群关系紧张,已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大生态社会问题。对此,我-14-

们必须予以坚决制止。自治区政府准备在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指导意见》,将对有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会上印发了文件的征求意见稿,供大家讨论。这里我强调三点:一是严把产业布局关。在一些环境敏感地区,点上开发必须慎之又慎,特别像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这些目前生态还比较好的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必须搞好布局规划,坚持集中集约发展。做规划不能遍地开花,要统一到盟市层面,并与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二是严把市场准入关。要借煤矿企业整合重组的时机,从严控制并压缩矿业企业的数量,规定要达到的产能规模,坚决淘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存在安全隐患的小企业、小矿山。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褐煤集中区要提高矿山建设准入标准,大幅度减少矿山企业和矿井数量。三是认真治理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在草原、森林、水资源短缺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必须建立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影响监测评估制度;把矿山防尘、绿化和矿区道路、矿产品运输通道及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设施等,作为建设和生产的前提条件,同步配套建设;对已投产的项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办理。

第三,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殊的区情区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绷紧维稳之弦,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民族团结的环境。我区一直保持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水乳交融,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树立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典范。我们要倍加珍惜、共同维护好这样荣誉和各民族之间的感

情,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二是企地共赢的环境。现在,一些企业在资源开发中获得了丰厚利润,却不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留下种种问题让政府买单。据测算,我区矿产资源开发每占一亩地仅收水土流失防治费330元,而治理修复最少需要6万元。地方在增长和政绩的驱使下,更多地强调为企业服务,而忽视弱化了对企业的监管。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会损害地方利益,也会损害企业利益。因此,政府在抓好服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依法履行监管责任,创造公平的环境,让守法经营的企业放心发展,让违法违规的企业受到严厉惩罚;企业在守法合规经营的同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回馈社会、回馈百姓。三是群众富裕的环境。现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比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损害群众利益等。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群众利益共享机制,让群众在发展进程中真正得到实惠和尊严。离开了这一根本,社会是不会稳定的,各种事件、事端会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第四,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如果出了问题,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全局。当前,我区金融环境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特别是民间借贷蕴含的风险很大,以鄂尔多斯为中心、辐射周边盟市的民间借贷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要引起足够重视。一是规模大。据测算,鄂尔多斯民间融资规模在1100---1300亿元,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相当,其短期贷款规模是正规金融机构的4倍左右。二是人数多。从普通居民到政府官员,甚至还有学生和退休职工。根据人-16-

行的问卷调查,东胜区个人民间借贷参与率达到89.4%。三是利率高。月利率普遍在3%---4%,年利率40%---50%,甚至更高。四是风险大。资金主要流向煤炭和房地产市场,一旦房地产滞销、煤炭价格下跌,导致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将面临全面崩盘的危险,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冲击。2008、2009两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民问借贷就出现了问题,鄂尔多斯两级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诉讼纠纷分别增长了89%和92%。而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又往往交织在一起,给各级政府带来了无穷的困扰。万里大造林、石小红案、金利斌案都是典型的例子,也都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各级地方政府首先要避免搅入其中,承担连带责任。同时,银监、人行、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提前进行防范;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增加正规金融供给。今后,要明确一点,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不是融资,而是金融秩序的监管。

(三)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

第一,建立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资源富集是内蒙古的优势,发展经济不能脱离这个优势。关键是怎样做到有序有度开发,既让资源最大限度地支持发展、惠及群众,也让资源开发可持续,给子孙后代留下财富。近年来,自治区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比如开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取之于煤,用之于生态环境恢复、群众利益补偿;坚持资源就地转化一半,完善资源配臵政策等,收到了很好的成

效,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目前,自治区正在着手研究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征地(草牧场)补偿办法,保证被征地农牧民、矿区农牧民生活水平随企业效益的增长相应提高;所有补偿一律按照标准的上限执行;对矿山企业在生产、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粉尘、噪音、水源污染等,由企业予以补偿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在提交会议的《征求意见稿》中也已明确,希望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补偿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建立经济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长效机制。目前我们在解决征地、拆迁、移民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时,往往采取一次性补偿的办法,虽然比较简单易行,但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农牧民在得到补偿后,往往因为缺乏理财能力和长远意识,很快就把钱花完了,又没有持续的经济来源,今后的生计就出现了问题。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从长远上为农牧民考虑。比如,建立增加收入的长效机制。鼓励农牧民用被征用土地、草牧场获得的补偿金入股矿山企业,与企业协商建立优先分配机制,按股份或按约定优先分红;采取把土地和草牧场出租给企业的形式,定期获得租金收益。再比如,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从企业来讲,在一个地区发展,有责任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这样既可以降低用工成本,同时也改善了企群关系,群众会主动维护企业利益。从政府来讲,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被征用土地草牧场的农牧民只要符合就业条件,经培训合格的,企业要优先安排就业;矿山企业采取劳务委托承包等方式,支持所在地苏木乡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等。

第三,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明的纪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不仅要对企业加强监管,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级干部也要严格纪律要求。要保障政令畅通,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要坚决贯彻落实,绝不能各行其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一条基本的工作纪律和政治纪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级负责制,是哪一级该负的责任,就该由哪级承担。不能平时“报喜不报忧”,遇到问题时推卸责任。盟市、旗县政府是所在地矿山企业的监管主体,对当地矿山建设、生产经营秩序负有监管职责,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组织研究解决矿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

(四)认真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今年前5个月,我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1%;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3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3%。预计上半年GDP增长16%左右,总体运行情况比较好,但也存在着物价上涨较快、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国家为了控制物价,进一步收紧银根,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历史高位。下半年我们面对的形势仍很复杂,任务十分繁重。

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这里我重点强调四项工作: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在提高资源型产业发展层次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进一步深化与中央大企业的合

作,加强与各省区市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全面落实好己经达成的协议和项目。二是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要抓住国家出台支持内蒙古发展意见的机遇,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和审批核准工作,争取一批项目。要抓住项目施工的黄金期,在保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达产进度。三是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到5月底,我区已开工建设20.9万套,开工率达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进度不平衡,有的盟市开工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各地区要认真落实建设资金和用地,鼓励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四是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工作。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关注度很高,燃点很低,一旦发生问题,不仅影响群众健康,也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切要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国务院“四个一律”的要求和自治区“一岗双责”责任制,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同志们,这次全委会议是在新形势下推进自治区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回报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迎接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第五篇:巴特尔在通辽市调研

巴特尔在通辽市调研,并在扎鲁特旗抗洪抢险一线考察指导工作

2011-7-29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发布者:7668ccoo评论0条

7月28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通辽市调研,并在扎鲁特旗抗洪抢险一线考察指导工作。

近日,扎鲁特旗中北部持续遭遇强降雨,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全旗多个地区出现险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鲁北镇城区段,巴特尔登上堤坝,查看水情和堤坝加固排险情况。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严防死守,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巴特尔高度赞扬抗洪抢险突击队员和武警官兵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再接再厉,确保堤坝万无一失。

在结束对抗洪抢险一线的考察

指导后,巴特尔来到扎鲁特旗兴月农资农机建材物流综合园区和教育园区。兴月综合园区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能为地方新增1500个就业岗位。巴特尔指出,要充分发挥通辽市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及相关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扩大就业。教育园区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园区共有4个校区,可容纳1.3万名学生就学,占全旗中小学生的32%。巴特尔指出,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随后,巴特尔来到扎鲁特旗罕山商业步行街,走访了搬迁牧民田索英经营的民族工艺品店和回乡创业大学生图布新创办的装饰设计室。在王索英的工艺品店里,巴特尔与她一起算起了进城后的收入账。当得知当地政府对她的各项补贴和扶持政策都能一一落实到位后,巴特尔指出,只有妥善解决好转移农牧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才能确保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政府要从住房、就业、技术培训、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为转移农牧民提供优质服务。巴特尔勉励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图布新利用学到的知识,努力开拓更广阔的事业空间。巴特尔说,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建设中的通辽市孝庄园文化旅游区是以孝庄、嘎达梅林等历史名人和科尔沁蒙古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也是第二批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孝庄园,巴特尔详细了解了园区建设和历史遗迹保护情况。他指出,要加强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坚持在挖掘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使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发扬。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研究室和通辽市的负责同志陪同考察。(记者 刘洋)

作者:刘洋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下载毕力格巴特尔先进事迹(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力格巴特尔先进事迹(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格尔公司简介

    江格尔公司简介:内蒙古江格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2006年成立,由内蒙古东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张雄、孙海荣、张伟共同出资500万元成立的一家以高科技、艺术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公......

    巴特尔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共5篇)

    巴特尔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

    母亲涨格腾尔

    母亲菜 八(6)班张格腾尔 我的母亲不像孟母那样爱在同一件事上下没完没了的功夫去改变什么,但是除了做菜。 人们总是说,婆婆看儿媳就认准一手好菜,可我的母亲似乎并不是这样。奶奶......

    《格尔尼卡》赏析

    七年级《格尔尼卡》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一同......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教案 广丰县壶峤镇中学郑殿菊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品内容形式的分析,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作品的内涵,从而接受《格尔尼卡》并与之产生共鸣。 2、通过对作品的......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

    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巴特尔)

    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3日) 巴特尔 同志们: 在全区“两会”刚刚胜利闭幕之际,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这次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对于加快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