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林院士事迹

时间:2019-05-13 14:5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先林院士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先林院士事迹》。

第一篇:刘先林院士事迹

刘先林院士情况简介

刘先林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刘先林院士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测绘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先林院士几十年来不懈奋斗,矢志报国,潜心创造,勇于创新,为我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执著创新的宝贵精神和诲人不倦、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刘先林院士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首先是因为科学强国的精神早已在他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我国精密测绘仪器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进口,国外仪器一统天下,国家为此支付了大量的外汇,但这种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被刘先林一 1 步步颠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争气,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一铮铮誓言一直激励着他。四十多年来,他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并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测绘科研事业中。刘先林院士和他的创新团队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顽强拼搏,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测绘仪器,为我国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刘先林院士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我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生产力水平。有的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紧密结合测绘生产,把握现代科学发展的走向,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是刘先林院士的精神特质。他深知,真正的尖端技术是不可能引进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他带领团队从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更为可贵的是,刘先林院士追求的不仅仅是填补空白,而是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成功地转换成生产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从研制开 2 发再到市场化的成功之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技术装备水平。不但一步步击退了进口仪器,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科技部高新司曾经与他工作来往较密切的负责同志说,刘先林花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很少,但是他的成果做出一个用一个,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他也是产业化最成功的科学家之一。

不管获得过多种荣誉,不管身份怎么变,刘先林只有一个没有变,就是作为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实干苦干,全身心扑到科研工作上。多年来他较少参加各种会议、鉴定会等活动,作为在测绘界有广泛影响的院士,他一直分秒必争地钻研新仪器,依然风尘仆仆地在国内外奔波,为用户解决疑难问题。现在他已年近七十,但是每天自己开着车到单位上班,九点左右到办公室,晚上六七点才下班,还经常和年轻人一起加班到很晚。当了院士,他依然每隔几年就会取得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不断地给人们惊喜。就在2007年初,他带领的团队又成功研制出对我国测绘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航摄仪,而且还有新成果将要问世。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却是一位充满平民情结的科学家。几十年来,为用户服务、为科学试验风里雨里的劳作,留给他的是黝黑的面庞、满头的白发、直率朴实的谈吐和一双满是沧桑的手。人们都说他是“测绘界的袁隆平”,始终把根扎在测绘科研的沃土。

他对科研永无止境的追求,与他对生活的低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许多人说他不像知识分子,倒像一个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老农。他待人真诚,品德高尚,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多年来,他甘为人梯,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了一个在测绘技术及相关领域勇于创新的团队。他就像一块磁石,以博学严谨、豁达谦和、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附:刘先林简介

1.简况:

刘先林,男,1939年4月19日生于桂林,籍贯河北省,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2.主要工作经历:

1962年—1969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技术员

1969年—1973年 河南正阳五七干校、石家庄第一汽修厂

1973年—1982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1982年—1987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987年—1992年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教授级工程师

1992年—1994年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1994年至今 中国工程院 院士

1995年1月—1996年12月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院长

1996年12月至今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名誉院长

3.当选情况:

1983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6年被评为全国测绘系统劳动模范

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9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0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

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当选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4.获奖情况:

1985年 数控测图仪 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 排名第一

1992年 解析测图仪 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 排名第一

2001年 数字测绘体系关键技术集成 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 排名第一

5.工作业绩:

1963年研究成功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由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入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航测内业辐射三角测量平面加密精度低的问题,为1:1万航测内业平面加密开创了新的途径。该方法被编入当时国家测绘总局1:1万航测内业规范。

1965年研究成功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

1968年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我国航测生产领域。

1984年研制成功ZS—正射投影仪以及与之相配套的80个程序的软件包,在数据压缩、等高线软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以后相继研制成功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JX—1解析测图仪和JX—3解析测图仪,填补了国内该类仪器的空白,部分占领了国内市场,JX—3解析测图仪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 1998年5月研制成功JX—4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获国家测绘局199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领导科研小组研制成功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于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套设备包括JX-4C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影像扫描仪、3DVR系统,在我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实现批量出口发达国家。

2007年5月,牵头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作为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性价比高,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等部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正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研制三维城市快速数据采集系统;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新型车载导航仪。

第二篇:时代先锋刘先林先进事迹(小编推荐)

他是位爱迪生式的科学家,思索不停,创新不断,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是位徐虎式的院士,手机24小时开机,风尘仆仆奔波于现场,与作业员同吃同住,随时为人排忧解难。

他更是位当代最可爱的人:每逢行业发展关键时刻,他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率领团队抢占新的科技制高点。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指出,他带领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改变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实现我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被称为测绘行业的袁隆平,十多年来为国家节省资金约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并放弃大笔合法收入,人们说他解决了测绘行业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他其实是位不按常规出牌的人,被院士同行称为不修边幅、不善言辞、不循常规、不拘一格的奇才。

他就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一头白发,黑红的脸膛,慈眉善目,衣着简朴,用一部缠着透明胶带的小品牌手机,看上去更像个看大门的工友。

收获

丈量地球并带回家,是人们对于测绘的比喻,因为测绘是将地球表面形状的各种信息描述下来。

短短二三十年间,我国测绘科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丈量地球并把它带回家的速度从三年缩短到两三个月,这是因为实现了从人工测量、纸上画图,到数字航空测量和利用计算机快速构建立体模型的飞跃。

在这场革命性变革中,刘先林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5月30日,刘先林和他的团队又迎来难忘的一天:他们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摄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度过了紧张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后,刘先林可以松口气了。他知道,我国测绘界被进口仪器称霸天下的局面不会重现,我国数亿元资金不会因此浪费。

在科研团队的庆祝晚餐上,压抑不住的喜悦使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一支烟,破例吸了起来&&夜晚,太太的每句话乃至唠叨,他听起来都更加入耳。

然而,刘先林没有陶醉,他想到了SWDC产业化的漫漫征途,他又仿佛看到了国产仪器广泛应用的美好景象:在国土,在测绘,在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这是他一生梦寐以求的最终理想!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使刘先林迎来一次次收获。而播种、耕耘则要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

那时,我国测绘领域还是科研空白点。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贾玉澄回忆说,当时我国测绘中使用的仪器,不是前苏联的,就是西方莱卡、菜斯的。

年轻的刘先林心中种下了不服气的种子。这不服气化作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化作了日后自主创新的动力。

在单位支持下,他吃苦耐劳,两度抓住上机机遇。1965年,他披星戴月,从三里河宿舍坐末班车赶到中科院计算所,后半夜上机,每周二三次,顽强坚持。1975年,他克服困难,远赴地处房山的东方红炼油厂,继续补课。从此,计算机技术成为他科研中披荆斩棘的好帮手。

十年**期间,他抓住一切机会充电。上世纪70年代初,刘先林到石家庄第一汽车修理厂当工人,两年里历经钳工班、电工班,他干一行钻一行,尽情学习着电学、机械专业知识,为后来从事测绘仪器研制奠定了根基。

进入80年代,我国测绘科技事业发展开始起步。

此时国产测绘仪器少见,进口仪器则贵得吓人。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副院长陈世培说,1988年以前,进口解析测图仪一台120万元,坏了仅请专家就要两三万元,还得先把钱汇过去。

进口仪器还不好用。四维远见公司助工杨海东记得,湖北测绘局有台解析测图仪c130,刚进口不久就出了问题,花了几万元维修费不说,保险公司嫌亏损太大,第二年还不给续保。

看到这些,刘先林心中升腾起一种压抑不住的使命感,他说:不让祖国白银外流,是测绘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进口仪器有什么了不起!

20年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双占仍能感受到这句话内在的力量:信念和骨气。

刘先林很少说话,但是只要说了,就是言必信,行必果。

发奋图强,使刘先林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1988年他牵头研制的半数字化JX-3诞生。

从诞生到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先林像关心儿子一样呵护着JX-3,甚至连赴美作访问学者期间,也一直牵肠挂肚。回国后,他更是踏遍了全国各地JX-3的应用现场,亲自诊断、维修,及时为用户排忧解难。

天道酬勤,10年后刘先林迎来了第二个大丰收:他牵头研制的全数字化JX-4于1998年问世。

更加物美价廉的JX-4一出世就不同凡响。2000年前后,仅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就上了54台。JX-4还对进口设备形成了威慑力。陈世培说,JX-4大批量购买时,平均才5万多元一套。同类进口设备从7年前的七八十万一台,大幅降到了45万元一台,该是JX-4的功劳。

如今,刘先林常对员工们说起:用户说咱们哪儿好、哪儿好,比国外的仪器好用。和员工分享收获的喜悦,是刘先林最高兴的时候。

研发

使用了三十多年的木椅,磨得泛着白茬的英汉技术词典,桌上一侧放满了全国各地寄来的杂志,沿墙是旧书橱&&这工作间似的房间,就是刘先林的院士办公室。

只有坐硬椅子,才能出过硬的成果。刘先林半开玩笑地说。他还常对员工说:搞科研,就要做好啃面包、吃方便面的准备。

尽管已年近古稀,只要不出差,刘先林会天天准时上班:上午9点到下午5点。

通常刘先林先到一楼课题组,和那里的年轻人讨论课题、分工等。然后,他来到三楼院士办公室,拆阅全国各地寄来的杂志,剪贴留存的内容,解答各地用户的电话,思考新的科研问题。

刘先林进行科研有个特点,有时不用纸和笔,甚至不用电脑,而是在头脑中进行。表面上他沉默不语,其实大脑里早已电闪雷鸣,电、光、机械、软件、硬件,种种元素正在进行一场创新大战。

大家正聊得热闹时,他会忽然沉默,一会儿说出一句莫名其妙的专业术语。这是他又有了新想法。

他晚上睡得好,早起会浮现新点子;身体好时,奇思妙想更是不断。

遇到了科研难题,刘先林会紧皱眉头,凝视十几分钟,也许就能发现新思路。

刘先林并非闭门造车,他的科研课题通常都联系实际,思想超前。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说,全数字解析测绘仪,国外还没有呢,他就拿出了JX-4,数字航摄仪标准还没出呢,SWDC又问世了。我国测绘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就像刘先林科研令人称奇一样,他在解决问题时也有不少神来之笔。

有一次,硕士生李峰进行单机检校,有个问题查不出原因,他打电话对刘先林说:好像坏了。你查查线连没连好,顺序对不对。一查果然如此。这样的远程诊断,常常百发百中。

很神,反映得这么快,专业功底太深厚了!陈世培也连连称奇。那次他遇到一个具体而冷僻的小问题,翻书找到公式,经过计算得出结果,又打电话向刘先林咨询,没想到刘先林当时就对答如流,不差分毫。

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科研理念和实践,更加让人佩服。

项目科研经费少,设备简陋。没有正规的插线路平台,他就自己焊接、用胶布粘,把众多线路安置妥贴。为此,他自称胶布工程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沃根赞叹,他思维活跃,一天一个主意,大家都跟不上他。

以软代硬,是刘先林实现拿小钱办大事的又一措施。这类例子也很多。比如,JX的导杆精度做不出,丝杠做不出,都是通过加强软件来解决的。JX-4更是以软代硬的典型。

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智慧火花随处可见。

站在刘先林的院士办公室,放眼向窗外望去,对面宿舍楼上有很多黑色的圆点。原来那是土法检校场,黑点是贴上三维坐标作成的检校点。进口测角仪需要几十万元,且检算过程复杂。建立检校场也太浪费。于是,刘先林土法上马,成本只有4000多元。再花30万买一部民用数码相机,用光束平差方法检校航测仪,就可代替90万元的测量型相机。这样测量一次只花一两千元。仅此一项就节约了上百万元。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文沃根所说的这个现象:航摄仪仅国内就有五六家在研制,几乎都花费了上千万元研究经费,还没有成功。我们只用上百万元就搞成了。

试验

试验,是测绘仪器研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数字航摄仪进入试验阶段后,为了测试仪器精度和摄影效果,两三个月就要试飞一次。刘先林频繁穿梭在各试验场和北京之间,春节期间都没能喘口气。

有一次试飞,着实让大家为刘先林捏了一把汗。四维远见公司副研究员刘宗杰的回忆重现了这次经过。

2005年某日,山西稷山县农村,他们刚从北京赶到。刘先林嫌办手续耽误时间,便直奔晒场,去看飞机。

根据刘先林拿小钱办大事的一贯原则,跑道是借用农村的晒场,200米长,土路。四周地势复杂,沟沟坎坎。

一架简陋的喷农药的蜜蜂三型飞机停在那里,机身像公园里的小船。飞机没棚,只能坐两个人。除驾驶员外,另一人是倒座、脚悬空,很难受。面对这种飞机,在场不少人心里打鼓:连密封都不是,安全有保障吗?

特别是试验难度大,修正航向、调整水平等许多操作要由人代机器完成,用这样的飞机能保证试验质量吗?一些人不免心存疑虑。

这年,刘先林66周岁,此时经过路上8个小时的颠簸,还没有休息。

刘宗杰低声提醒他说:挺危险。刘先林旋即高声对飞行员说:还能飞吗?带我飞吧。

飞机盘旋升空,40分钟后不见返回。驾驶员妻子惊慌地反复说:只带了半小时的油料,这可怎么办!众人也焦急起来。

又过了5分钟,飞机归来。原来他们是去附近尚未通车的公路上作起降试验。

刘先林幽默地说:相当安全。这叫兜风。他又说:环境、条件差一些,我们就要用人力补其不足,这叫做‘以软补硬’。

刘先林的幽默与行动解除了大家的顾虑,试验顺利完成。后来,一些试验中用的也是这种飞机。

事后,一些老同志问他:试飞比较危险,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上去?刘先林说:我想看看能否不要摄影员,都说蜜蜂3安全性差,我要体会一下,再看看仪器怎么操作,出现问题该怎么解决。

一般航测都需要3个人:驾驶员、领航员、摄影员。现在减少一人,不知是否安全、能否满足需要。这样试过,年轻人再上,他就放心了。北京四维远见公司高工周祚域说。

刘先林是搞仪器的,不是搞测绘的,完全可以不到现场。

但是刘先林试飞时次次到场,试验中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是身先士卒。

那还是2005年夏第一次试飞。在山西稷山县农村30公里拍摄区,要布50个航测点,在各点各布置一个一米见方的白底黑心标记。

当时雨水时大时小,连绵不断。

刘宗杰看到道路泥泞,行走困难,到处沟沟坎坎,驾车也危险,就劝刘先林,过几天雨停了再布点。

任务紧急,刘先林急于提前干完,但他没有发火,只说了一句话:走,买雨具去。带头走出房门,领着八九个年轻人,买了雨披、雨鞋。刘先林坚持和年轻人一起早出晚归,冒雨干了两天,为提前完成任务抢出了宝贵的时间。

推广

很多用户认识刘先林都是在一个想不到的场合。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去接新仪器JX-3,工人中有一个人忙着搬箱子、调试仪器,干得很在行。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刘先林。也有人认识刘先林时,他正钻到JX-3下边修理仪器。

蹲点是刘先林帮助用户学会使用新仪器的好办法。推广JX-4时,刘先林在广西、陕西等局一蹲就是半个多月。

为了及时解决问题,刘先林的手机24小时开机,认真解答,用户如沐春风:在家呢,行,记下了,明天一早上班解决。开车呢,没事,我用免提&&在外地开会呢,说,没事,马上安排解决。

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时,不找人领,自己直奔现场,是刘先林特有的风格。1985年,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的JX-3出了问题,听说刘先林亲自来解决,司机早早开车去接,可失望而回。后来才发现,他自己直奔机房,问题已经解决。

改进仪器时,以专家身份出现的刘先林,闻过则喜。1998年,在广东试用JX-4。一个中专学历的作业员观看影像时,发现了程序上一个微小的问题,此时,刘先林已经拥有了工程院院士、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众多荣誉,但他虚心接受,立刻改进。

刘先林为用户解决问题时,常常废寝忘食,闹出一些趣事。1986年,JX-3在推广中。北京四维远见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左建章和刘先林一起出差。他们干活干得忘了时间,直干到夜深人静,满天星斗,走时测绘局大门紧闭,找不到人,只好翻墙而出,到了招待所,又吃闭门羹,只好举手敲门。

坚持终身免费维修、终身免费软件升级,刘先林带给用户的惊喜一个接一个。

尽管刘先林从没说过用户是上帝这句话,但他的服务充分体现出这一理念,那么,刘先林的产品性能能和进口仪器媲美吗?

对于JX-3,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潘新若说,用模拟相机时一张图出来需要4年。JX-3精度提高了1.5倍,时间缩短了一半。

至于JX-4,陈世培说,硬件没差距。我们还有两点优势:精度特别放心,测图方式更适合中国用。所以,精度要求高的项目,他们特别指定用JX-4。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司长胥燕婴说,从模拟到数字20年的发展中,刘先林发挥了带头作用。在解析测图仪上,同进口仪器在质量上打个平手。在航摄仪上,我们的SWDC质量走在了前面。

至今,JX-4已经卖出1460多台,周祚域说,仅JX-4。就节约数亿元!四维远见公司工程师李靖说,有人计算过,目前一套JX-4半年就能收回成本,可以使用10年,还免费升级。

物美价廉,使刘先林的产品受到国际同行欢迎。已出口巴基斯坦四五十套,出口日本六七十套。

得益于我国测绘仪器的发展,世界地图生产的市场开始从10多年前的印度,转向中国。比如黑龙江测绘局遥感院就为丹麦、荷兰、罗马尼亚等生产地图数据。

市场越做越大,但是,刘先林作为董事长的四维远见公司成立后却没有搞推销的市场部,近几年有了市场部,至今也只有3个人。

为什么很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而刘先林却能走向市场?

刘先林用他的成功作出了回答:实验室出来的产品难免有很多问题。只要坚持不懈在第一时间满足用户要求,哪怕用户提出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有几百个,经过四五年总能完善,总能成功走向市场。

第三篇:学习林俊德院士事迹有感(肖晶亮)

学习林俊德院士事迹有感

——爱岗敬业

甘于奉献

林俊德院士的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源自他热爱祖国的坚强信念;源自他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源于一代又一代国防科技人的光荣传统。而林老的这种精神也给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我们很多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的启发。

通过学习林俊德院士的先进事迹,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只有在奉献中才能体现。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多年来,林俊德院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所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林俊德院士的实际体现了榜样的作用,引导着不同岗位的人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教师,工作普通而平凡。我时常在想,作为其中的一员,我该怎样为学生、为社会, 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每个平凡的岗位上,都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平台。罗曼.罗兰曾说:“不问苦乐,不问得失,尽你的力量去奋斗。” 是的,只要我们在自己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时刻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就会在本职岗位上干出让人民满意的业绩,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只要我们奉献出更多的坚守与汗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岗位上的精英、专业里的行家里手,同样能凸显出我们的人生价值。

肖晶亮

2014年3月17日

第四篇:学习刘普林同学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普林同学事迹心得体会

读了2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头版头条,恐怕很多人都会为之深深的感动,为之长长的感叹:这么好的孩子真是太难得了!

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管系会计专业的大二学生,“90后”的刘普林寒假里既没有睡懒觉,更没有玩游戏。凌晨5点多,当大多市民还在酣睡之时,他就拿着扫帚、铲子和铁簸箕出现在武汉一个叫涵三宫的街道上,代替母亲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春节放鞭炮的人多,鞭炮碎屑每天都装满好几个一米多高的大垃圾桶。而平时,他两周回家一次,只拿200元的生活费,主要还是帮母亲扫大街。

两年来,刘普林在上学之余坚持替在环卫所打工的母亲清扫大街,其孝心感动了很多人,被人们称为“马路孝子”。

刘普林的父母都在环卫所打工,与别人合住在一间十来平方的小屋里。两人打工每月只有3000元收入,而刘普林每年的学费就要一万多元。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他在校园里捡拾空饮料瓶,每周可以卖20来块,前年他获得了2000元贫困生补助,立即将其全部交给母亲,以备家中急用。

刘普林的“孝行”感动了很多人,而我们“很多人”是不是也应该将其作为一面镜子反躬自省呢?

如果我们承认刘普林是我们做父母做子女的一面镜子,那在这面镜子面前,我们首先需要自省的是,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90后”的年青一代,在物质文明已然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是完全可以传承包括“孝行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的。不仅像刘普林这样的“贫二代”可以,“富二代”、“官二代”同样可以并且有义务传承,他们传承了“孝行”,才有万千父母美好的晚年,才有社会的安宁和谐。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多富有,没有孝顺的子女,你的晚年必然黯淡。而孝顺的子女不是一天炼成的,做父母的人对自己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自己的子女。这可以说是大家的共识。因此,做父母的不仅不能放纵子女,还要为孩子做出表率。

说到为孩子做出表率,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前些时候,媒体披露的一些公务员不愿尽孝父母的新闻就是例证。而原开封市市长周以忠大肆贪污受贿,案发后,母亲为其哭瞎了双眼,这不仅谈不上孝行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而多少曾经为自己有一个官员子女骄傲的父母,当他们的子女贪贿落马后,(心得体会 www.xiexiebang.com)颜面尽失,心理备受煎熬。这样的事例如今已经举不胜举。这样的贪官在狱中如读到“马路孝子”的新闻,也许会“悔不当初”,但他们现在想到父母面前磕头谢罪的机会都没有了啊。从这个角度讲,除了一些学校邀请“马路孝子”去给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外,纪检监察机关也可以借鉴学校的做法,邀请“马路孝子”给官员们讲讲孝道,或许对反腐倡廉有所助益。

人的一生,最不能等待的是孝!

第五篇:先模事迹

卢振华,男,汉族,1977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预备党员,工程师。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青藏铁路铺架项目部工程部部长。2004年获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文明职工、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05年获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文明职工标兵称号、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QC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集团公司成果奖多项。

修建青藏铁路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该路是一条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系统工程,是代表我国乃至世界高原、高寒铁路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卢振华刚受任上青藏高原,就接受了10多项科技成果攻关任务,他先后下工地上百次,积极向铁路专家、老工人学习,拜他们为师,为科技攻关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总结了一整套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组织管理经验,为今后高原、高寒地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技术储备。他和同事们研制的“快速接头技术”使我国铺轨作业效率提高了5倍,为青藏铁路铺架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创下了世界高原铺轨8.1公里的新记录,使这一铺轨技术达到领先水平;连续长大下坡铺架施工方案,使我国长大下坡铺架获得突破,同时也使铺架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他积极要求进步,2005年10月,在世界上最高的铁路工地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卢振华和项目部全体职工经过艰苦卓绝的铺架施工,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创造了我国铁路施工史上的奇迹,作为关键岗位上的一员,他用他最实在的行动践行着实现人生价值的诺言。

陈宗福,男,汉族,1973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桥口区水务局排水队副队长。

2003年荣获市政府授予的110联动工作先进个人,市水务局授予的“排水疏浚家家乐”先进个人,2004年荣获“排水疏浚家家乐”十佳个人,排水管网改造先进个人称号。

1995年从学校毕业的他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着又脏又臭的下水道,他没有退缩,没有后悔,而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干就是11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年轻共产党员的诺言。为了尽快熟悉排水管网的分布情况、排水管网的走向,他随身携带图纸,亲身到现场揭开井孔一个一个的查看,逐一核对,经过不懈努力,桥口区264公里的管涵明渠,2万余座排水井孔他都熟记心中,为更好地从事维护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先后深入到130个社区进行调查摸底,查看现场,从居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积极和社区群干及居民取得联系,一一加以解决和落实。自从参与了110联动工作后,他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和陪同家人团聚的时间,24小时待命,随时处理突发事件,连女儿生病住院的时候,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确保了桥口区排水管网畅通和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体现了“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崇高精神,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同。他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将继续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努力为水务事业的发展奉献青春和智慧

王宁,男,回族,1970年9月出生,中专学历,中药士。武汉市万年堂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2002年,获团省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首届“湖北青年创业奖”。

1999年,王宁在花桥街蔡家田创办了自己的药店。几年来,他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将其建设成为拥有一个医疗服务中心、一个低价药品超市、三个社区医疗服务站,成为武汉市较具规模的综合性药店。药店先后吸纳了卫校24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37名。在经营中,广辟进货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合理运作资金,降低销售价格,扩大销售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王宁倾心经营企业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立足于人,服务于人,回报于人,离不开所有员工辛勤努力和社区居民的帮助支持。几年来,逢年过节,他总会带领本店的团员青年走访、慰问社区的军烈属、残疾人家庭、特困职工等,送去粮、油和一些常用药品。针对社区特困下岗职工及特困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开展社区医疗包干服务工作,即在社区发放免费医疗、用药优惠的“宇康阳光卡”,对特困下岗职工及残疾人等50户近百人次实行常用药品及医疗全免费服务。常年对9户孤寡老人、军烈属实行包干困难援助,建立健康档案,上门送药检查身体。每到新学年开学之际,他会资助一些贫困学生,解决他们的读书问题。王宁还非常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在公司设立“外来务工人员生殖保健站”,专门为外来务工青年免费服务,先后为7010名外来务工人员治疗或检查。

李峰,男,汉族,1973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高级经营师。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7年获山东寿光市“十佳青年”,山东省“十佳青年”,2005年获武汉市经济运行先进个人,湖北省环保先进个人。

李峰是一位从操作工、电工段长、车间主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到董事长一步步奋斗过来的年轻企业家。自2005年初担任公司董事长以来,他深入基层、扎根车间,一门心思专攻企业的薄弱环节。在这位“用智慧创业”的领头人带领下,武汉晨鸣成功实施了“三大工程”,即“产品结构调整工程”、“节能降耗工程”和关爱员工工程,通过自主创新,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经受住市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实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2005年,企业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工业先进企业”称号,李峰也被晨鸣集团授予“特别贡献奖”,成为集团青年建功成才的典范。他还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营造愉悦、快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员工办了大量的实事和好事,使员工切身感受到晨鸣大家庭的温暖,企业管理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和人性化,以激励为主、“重奖轻罚”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发展企业、关爱员工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在他的指示下,公司团委多次进行爱心捐款、爱心扶贫活动,荣获了“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黄银华,女,汉族,1974年6月出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自主创业的残疾青年。

2001年获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2002年获武汉市杰出进城务工青年;2003年获武汉市十大杰出残疾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黄银华,出生在鄂州市乡村一个五口之家,正当她怀着梦想考入当地重点中学时,不幸患了骨髓炎,左腿落下了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这个年仅17岁的女孩没有退缩,下决心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19岁,她拄双拐只身闯武汉,开办“云裳服装店”。1995年创办综合性书店“文心书屋”,被市文化局评为“万册图书馆”。2001年在武汉最大的居民区常青花园小区开办“玲珑坊”书吧。多年来,黄银华凭借着非凡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自谋生路,自主创业,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敬、赞扬和敬佩。通过多年的努力,黄银华从一个农村的残疾小女子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和实力的个体女老板,她赚了钱,却不忘回报社会,为残疾朋友点亮生命的火种。2002年,她拿出有限的资金,自费筹建了一个残疾人网站,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网站在残疾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2004年,网站经过第二次改版之后,点击率达到近2万人,100多位残疾人通过网站找到了工作岗位。与此同时,黄银华还积极投身残疾人的公益活动,2002年,在她的发起下,“携手同行残疾人互助会”成立,把残疾朋友团结了起来,互帮互助。现在会员已由当初的4人发展到40余人。他们的行动受到了残疾朋友的欢迎,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入了这个大家庭

张小红,男,汉族,1975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教授。

1999年和2004年均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荣获“超图杯”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中国GPS协会10周年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张小红博士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人才培养中,由他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连续两次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投入大量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共10多项,其中两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研制精密单点定位软件(Trip),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并参加国家973重点项目。他还先后两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和一次北极科学考察,成为目前参加全国南北两级科学考察的最年轻的学者之一。张小红博士热爱科学,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他不畏艰苦,用于攀登科学高峰、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展现了一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人民教师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他正带领着他的研究生瞄准新的奋斗目标,努力拼搏。

下载刘先林院士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先林院士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向南林事迹

    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事迹 向南林,1981年9月出生于一个党员家庭,家乡四川省旺苍县是当年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1999年12月,由于家庭困难,还差半......

    时代先锋刘先林先进事迹--专心丈量大地(合集五篇)

    他是位爱迪生式的科学家,思考不停,创新不断,多项成果弥补国内空缺,两次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是位徐虎式的院士,手机24小时开机,风尘仆仆奔走于现场,与作业员同吃同......

    学习林俊德院士心得体会

    学习林俊德院士心得体会 永春六中 这些天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学习一位鲜为人知的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他扎根大漠50余载,把自己的一生......

    刘翔事迹

    刘翔事迹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获得金牌。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奥......

    刘建华事迹(范文大全)

    南亨中心小学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用责任筑起生命的钢铁长城! ------刘建华 在这一年来的政教工作中,政教处全体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我校的政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

    刘大铭事迹

    刘大铭的相关学习资料昨日,兰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向刘大铭同学学习的倡议书》,倡议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向刘大铭同学学习,学习他勇于抗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学习他刻苦学习......

    学习吴国先事迹的心得体会罗林群五篇

    观看微电影《最美教师吴国先》的学习心得体会看了乡村教师吴国先的感人事迹。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谷港小学是湾寨乡偏远的一个小村子,距乡政府4公里,教学条件差,环境恶劣。......

    刘瑞林心得体会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加2016年春季教育教学工作表彰大会心得体会 刘瑞林 2016年3月25日下午,我们新寨店镇全体教师在新寨店中学参加了“2016年春季教育教学工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