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鸣事迹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2 14:1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鸣事迹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鸣事迹学习体会》。

第一篇:林鸣事迹学习体会

创新 担当 工匠

——学习林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辉

近段时间,我先后多次认真学习了全国优秀党员标兵林鸣的先进事迹,同时十余次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我是共产党员之林鸣的报道,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触和不同的收获,每次学习我都被他的精神给深深地感动着,每次学习我都在思考如何让项目一线遍布林鸣式的大国工匠。林鸣是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也是今年建党95周年受到中央表彰的十名全国优秀党员标兵之一。林鸣在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项目负责建设难度最大的海上人工岛和海底沉管隧道。在这里,林鸣用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和工匠精神演绎了一首首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神话故事。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学林鸣就要学习他敢攀高峰的创新精神。6公里的深埋沉管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在这个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世界级难题面前,林鸣没有退缩,而是凭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经过千百次的试验,让这个世界级难题的解答思路逐步成熟、日益优化,一部代表世界工程顶级技术的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方案出台了,它记录了项目自建设至今进行的百余项试验研究和实战演练、自主研发的十几项国内首创且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和系统、获得的数百项专利,成功攻克了十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从无到有、从零到百,这其中艰辛不言而喻,那次连续十六七个小时的学术研讨似乎就在昨天,那两个用深插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建成的外海人工岛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这些无不彰显着林鸣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学习林鸣就是要学习他这种敢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林鸣为榜样,敢冲敢拼,勇于创新,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敢于在实践中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出成果,才可以攀高峰,才可以让你的人生达到新的高度。我们学习林鸣就是要形成激励探索、包容个性、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环境,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创新激励、创新评价、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完整有效的创新价值链,为企业高效发展服务。

学林鸣就要学习他勇立潮头的担当精神。担当精神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素质,若是没有一点担当精神肯定不是一个好领导。当林鸣顶着长江水从天而降的危险,坐在50米深基坑底的一个小板凳上,用响亮的声音对建设团队说:‚坑底安全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过的,我留下来陪着你们一起施工。‛这需要多大的担当啊!当安装第十五节沉管时,林鸣曾发出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指令,历经三次出运两次回拖、数千人连续奋战150多天和花费了数亿元的代价才安装成功,这需要多大担当啊!其中的艰难抉择是他担当精神作出的最佳回答。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学习林鸣就要学习他这种勇立潮头的担当精神,从而引领企业把担当精神作为能力来培养、作为责任来落实,同时要做敢于担当干部的坚强后盾,努力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创新作为创造良好从政环境。

学林鸣就要学习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林鸣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被誉为拿着显微镜走钢丝的人。他在管理中既‚严‛又‚细‛,这份‚严‛已达到‚严苛‛,这份‚细‛也近乎‚吹毛求疵‛。林鸣经常对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的建设团队讲:‚我们就是‘走钢丝’的人,海底沉管隧道是一场上千人一起‘走钢丝’的持久战,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必须拿着显微镜去走,严之又严、细无止境。‛林鸣的‚合格‛标准,永远比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还要严苛一分。隧道内部装饰设计,这个大体量工程中的一个小项目,常规的设计用2张图纸就足以表达。而林鸣要求设计师们细化出了30多张图纸。沉管隧道中的管廊下隔墙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国内最严格的规范允许的轴线偏差是8毫米,但是林鸣要求要求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要将这个误差控制在了3毫米之内。世界同类工程沉降一般在15—25厘米,而林鸣团队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已建部分整体沉降不超过7厘米,在中国深海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我们学习林鸣就是要在工程建设中细致讲究、严谨精细、追求完美,从而锻造精湛技艺、打造精品;就是要在国企中和工程建设中培育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出质量过硬、能获鲁班奖的好项目、好工程,形成良好的美誉度和‚华东‛品牌;就是要从国有企业和员工发展实际出发,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新工匠精神。

第二篇:张鸣林作文

我很感激她

你有感激的人吗?一定有吧,我也有,下面我就说一说吧!

记得那天,天阴沉沉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只顾着想事,没有看到前面有个大石头,“啊”的一声,我被绊倒了,脚也扭到了,全身都是泥巴!只得慢慢的向家的方向走。

我正着急,听见后面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小妹妹,请你等一下。”我回过头来,看到一位大姐姐推着自行车向我走来。小妹妹上车吧;不了,我自己走。我不想麻烦这位大姐姐。“快上来吧,不然一会要下雨了。”听她温暖的语气。我不容得半点推辞。坐上车子,我还是感到有点过意不去。在路上,大姐姐问我的学习情况,又针对我说她在班上的名次,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哗哗哗”下雨了,大姐姐赶紧从书包里拿出雨衣给我披上。骑上车子回家。到家了,这时我才发现雨水已经给大姐姐洗了个澡。我刚想说到我家做一下时,大姐姐已经骑上车走了。回到家中,我给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让我第二天,当着大姐姐的面,给她说一声谢谢。以后也要相姐姐那样去帮助别人。

虽然这一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我心里还是很感激她。至到现在我连她的名字衣也不知道,我以后会以大姐姐为榜样去关心,帮助别人。让爱传的很远,很远。。。

第三篇:向南林事迹

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事迹

向南林,1981年9月出生于一个党员家庭,家乡四川省旺苍县是当年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1999年12月,由于家庭困难,还差半年高中毕业的他选择了参军入伍。2001年8月,考入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65426部队高炮团修理连。入伍8年来,他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士兵标兵,1次被集团军树为学习成才标兵,被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和优秀新装备操作手,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2007年被军区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个人,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

他是一名普通士兵,却把伟大理论作为自觉追求,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6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40余次把理论讲台搬到军师部队和大中小学课堂。

向南林是一名“80后”士兵,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英雄的土地,给他留下了红色的记忆。向南林从小就爱看书,读名人传记,读历史书籍,尤其是近现代史。民族的忧患,先辈的奋斗,党和军队的发展壮大,为他打下最初的思想根基。入伍后,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获得者、第一任指导员曹树林酷爱学习的劲头,钻研理论的精神对他影响很大,使他养成了剪贴报纸、收集理论文章、积攒学习资料、撰写学习体会的习惯。考入士官学校,他以由战士成长为“第三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的周艳忠教员为榜样,确立了学理论成才、靠素质立身的努力方向,对创新理论的学习更加自觉。

毕业分到团里,每天晚上熄灯后,他都想办法学上一两个小时,有时在连队库房,有时打着手电在被窝里。一段时间,他干脆把连队的第一班哨“承包”下来,被连队干部发现后制止,同时为他这种刻苦精神所感动,专门腾出一间库房作为他的学习室。每次出差、外训、演习,他总是带着两个包,一包是行李,一包是书籍。甚至送修装备,在风吹日晒的平板车上也不忘捧书苦读。2004年,团队在外驻训,晚上没有电,他便点着蜡烛看书,一个半月的时间,用掉了40多根蜡烛、20多瓶风油精。为了提高层次,增加深度,向南林利用各种时机向高手学习。多次同“红九连”指导员交流探讨,给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打过100多次电话进行讨教。一次,向南林去武汉送修火炮,在平板货车上走走停停半个月,停靠在山东聊城货运站。当蓬头垢面的向南林下车打水时,被民警当“盲流”带到车站派出所,怎么解释也不相信他是军人。当时,全国上下正在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车站派出所副所长邴明义和另一位民警写体会文章,对“五个统筹”的内容记不全,急得直挠头。向南林刚在平板车上读过有关资料,便脱口而出:“第二个统筹是城乡统筹„„”两位民警很是吃惊。接着,向南林又从“五个统筹”说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侃侃而谈,尴尬的场面变成了融洽地交流。临行前,两位民警给他买了盒饭,握着向南林的手感慨不已:“部队真是培养人,你简直就是个理论家。”

连队修理维护任务重,自由支配时间少,他就挤时间学习。饭前饭后背记一两个名词,大块时间学一两篇文章,集中上课理解一两个观点,搞好“零存整取”。平时兜里总是揣着小本子,对重要观点、领导讲话、学习心得等随时摘记。学习中,他特别注意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联系身边的事理解,把一些具体理论观点按照相关论述、官兵理解、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比如,学习“关于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理论观点,在官兵理解上,他用“骏马迷途难走路,人无思想难进步”等语言进行比喻诠释,联系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历程进行分析。先后整理形成了《基层官兵理论学习基本观点辅导教材》、《科学发展观基层读》等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分别被师团推广。先后有2篇学习感言和体会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能带动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能带动一个班就带动一个班”是向南林常说的话。他在全团成立了第一个“理论学习小组”,创办了“理论之窗”小报。他看到一些战友因为文化水平低,学习十分吃力,便主动当好“理论翻译”。有的战友提出,怎么才算可持续发展?他结合连队实际,运用自己的理解,形象地说,抓好修理骨干培养,开展技术革新,把技术一茬一茬传下去,不断提高连队的修理保障能力,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好体现。在团里,从团领导到普通战士,包括家属孩子都知道修理连有个学理论的士官,不少连队邀请向南林讲过课,仅去年就6次给全团上课。他还注意发挥自己书法、音乐、表演等方面特长,把创新理论观点写成书法作品、编成节目,使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观点的记忆,拉近与理论的距离。他还结合为学生军训、部队野外驻训向群众宣讲党的理论,担任佳木斯市2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2006年9月,按照“村村大学生工程”的要求,佳木斯市依托地方高校为村干部办了一个培训班。开学时,请求部队帮助军训,团里点名向南林完成这项任务。军训第一天,队列稀稀拉拉,打电话、唠嗑、吸烟,干什么的都有,压根没把教官放在眼里。早有准备的向南林平心静气,用行动改变这些村官的看法。夜深人静,外出忙完自己事的村官们回到宿舍准备就寝,却纷纷呆住了:原本像面包的内务,变成了刀削斧刻的豆腐块。好半天,没一个人舍得打开这艺术品般的被子。再走上训练场,向南林一遍又一遍为他们示范,不厌其烦地蹲在地上用双手反复纠正出腿高度和动作,一身汗,一脸灰,让人看上去于心不忍。特别是在训练间隙,向南林还和他们谈起“三农”、“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头头是道,“村官”们叹服不已:比我们搞农村工作的还了解政策。向南林的形象就这样在他们心中逐渐高大起来。原本稀稀拉拉的队列变得整齐了,散漫随意的动作变得规范了,对向南林“老向”、“小向”、“哥们”等五花八门的称呼,也变成了发自内心的“向教官”。汇报那天,大家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博得在场领导一致好评,“这个战士不一般!年龄这么小懂得这么多,和气又不失威严,灵活又不失法度。他代表的当代军人形象让我们崇拜。”

他是一名普通青年,却把平凡生活演绎出了精彩,2次面对人生选择,5次经历挫折考验,取得了32个荣誉证章证书,军区、集团军、师团4级做出向他学习的决定。

8年前,向南林走出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参军入伍,目的就是考军校、当军官。向南林的家乡经济十分落后,读书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学习十分优秀的向南林对考大学一直有着强烈的期盼,但他看到父母为了供兄弟俩读书日夜操劳那个辛苦劲,还差半年就高中毕业的他决心另辟蹊径,而把继续读书、考大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直到今天,已经读大三的弟弟每当说起这事来,眼圈总是红红的。因为他知道,这大学该由哥哥来读。

“大学梦”破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却越燃越旺。军营给向南林这个勇敢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枯燥的新兵生活,向南林过得津津有味。队列、长跑、投弹、射击,几乎所有的新训科目全都是优秀。2001年春天,已是第二年兵的向南林有了报考军校的机会。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考上军校应该是非常有把握的,可轮到他时却阴差阳错地没了名额。由于年底就服役期满,为了在部队长干,当年,他以集团军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录取以后,他把这里当作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舞台,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一切养分。两年的军校生活,向南林从当班长、区队长到模拟连指导员,每个岗位都履职尽责。毕业时,他各门功课除了英语差四分没达到优秀外,其余的门门都90分以上。同时,他的书法、演唱、主持、篮球、乒乓球以及篮球裁判等才艺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毕业前,向南林被学校作为留校对象,却因全军精简调整,愿望又一次落空。留校不成,他想回原部队,结果却被告知,原部队也接到了撤编命令。一位校领导找到向南林,关切地说,“小向,全军许多部队我都熟,你看我帮你分回家乡驻军如何?一来离家近了,二来也可以照顾一下父母”。这在许多人眼里,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向南林觉得,要当兵就不能恋家。再说,如果专业不对口,自己两年军校岂不是白读了!他婉言谢绝了校领导的好意,正常分回了原驻地的高炮团。

到师里报到,师军务参谋看完了向南林的档案,问他愿不愿意留在哈尔滨市区部队。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他说,“参谋,我是学高炮专业的。”于是,向南林被分到远离省城四百多公里外的高炮团。团里军务股的同志也有意让他选个好连队,向南林却说,我是学指挥仪修理的。就这样,他又来到了修理所。到了新部队,既没有老领导的关照,也没有熟悉的工作环境,可向南林坚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他一切从头开始,轻装上阵,很快就凭着过硬的素质在团队脱颖而出。毕业不到两年,胸前已经挂上了两枚军功章。2005年4月,士兵提干的指标分到团里,他以绝对优势在全团排名第一。然而,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因是全日制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不能作为提干对象。2006年,团党委依然把他作为头号提干人选向上级推荐,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卡”了下来。

如果说,以前的一些曲折对向南林还是一种历练的话,这两次提干不成却意味着“军官梦”的破灭。军官、士官,虽然一字之差,但却是许多优秀士兵跨越人生的梦想。熟悉他的领导、战友为他惋惜,更担心他“扛不住”。团政委孙殿文经常找他谈心,每一次都由担心变成了放心。

今年春节,又一次人生选择摆在了向南林面前。探家时,未来的岳父,一位很有实力的矿主,为他和女朋友在宜昌买了160多平方米的房子,让他年底复员帮助打点生意。一边是自己相恋4年的女友,一边是自己奉献了8年的军营,哪一头都让他难以割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向南林诚恳地说:“在部队这么多年,有我放不下的事业,我要对得起各级组织的培养。”最终得到了家人的谅解。

面对希望一次次破灭,向南林从没有发过一句牢骚,说过一句怨言,在任何人面前没有表现过一丝消沉。相反,在不断的超越自我中,让理想一次次地升腾,也在感染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是一名普通的修理技师,却带起团队装备修理的四梁八柱,掌握了6种专业的修理技能,培训了6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发表了9篇学术文章,参与4次重大演习,累计维修50余台次大型装备。

向南林是全团公认的“钻研精神最强、知识技术最全面、维修经验最丰富、学术成果最多”的战士。

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向南林学的是指挥仪修理专业。高尚华教授是全军指挥仪方面的权威,四川口音很重,一些学员上课听不懂,向南林便主动当“翻译”,每次上完课,他都要给同学们再讲一遍。高教授年龄大,腿脚不好,上下指挥仪不方便,通常是高教授坐着讲,向南林在上面操作。大家都称他“教员助理”。

指挥仪结构复杂,电路图就一尺多高,线路像头发丝一样多。向南林主动要求负责教室打扫,利用中午休息、节假日偷偷去学,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高教授。他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高教授很感动,经常给他“吃小灶”。在高教授的帮助指导下,向南林总结出了“听声判断、观表定位、按图推演、实地解难”四步排除故障法,成为学校专业尖子。2004年8月,集团军组织装备专业比武。向南林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以领先第二名20多分钟的绝对优势夺得第一。

按理说,一名士兵,把本专业搞得如此精通就很了不起了,可他却并不满足,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机会向修理高手请教。在团里四处拜师,先后掌握了57高炮机械电路修理、油机修理、汽车修理和红缨—5导弹检测等技能。利用驻训时机,向地方老师傅求教车工技术,掌握了车床基本操作,并能独立加工简单零部件。每年团里都有一些装备送到厂家维修,押运是一件很苦的差事,特别是冬天,在平板车上用稻草围个窝儿当帐篷,经常是喝结冰的矿泉水,啃带冰茬的方便面,但他每次都主动请缨。用向南林的话说,这“差事”很划算。送修时他带着平时遇到的“疑难杂症”,向师傅们当面请教,有用的资料能复制的就用移动硬盘存下来,能带走的资料就装进手提包里,每次都满载而归。2004年夏天,向南林押运送修火炮时,顺便带上了一组中央配电箱准备大修。厂家的工人师傅检查后,认为维修难度太大,提出收取一定费用。向南林心想,团里也没有给我拿钱修设备,再说已经拿来了,也不能就这样扛回去。他决定自己动手,白天跑到学校图书馆查资料,找过去教过自己的老师帮助指点,晚上利用工人休息时检修装备,一干就是一夜。“这个士官真不简单!”工人们被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不仅主动帮忙,还送给他一套工具和零配件。

2005年初,某型雷达就要列装,指挥仪淘汰的消息传到了团里,向南林的指挥仪修理专业马上面临无用武之地。他频频给母校、工厂、友邻部队打电话求教,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同时他还利用去送修装备之机,到母校向教授们请教新装备的使用知识。同年4月,新装备列装,他已经对该型雷达有了基本了解。团里成立攻关小组,由他负责编写教案,培养操作手。为尽快熟悉性能、掌握要领,他每天早晨4点起床到训练场,对照说明书,逐个部件、逐个位置、逐个动作研究。为了测算程控联动数据,他连续3天在雪地反复接线记录,手被撸开了好几个口子,疼得晚上编写教案笔都拿不住。两个多月下来,他瘦了10多斤,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制作出6部教学课件,培训出15名操作手。同年10月,军区所属高炮部队全部被拉到了科尔沁草原集中“亮剑”。结果,新雷达一“亮相”,便创造了骄人战绩。一次考核,全团击落14具拖靶,创造了军区历史上防空兵射击之最。团领导深情地说,新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向南林功不可没。团里规定,凡是打掉拖靶的连队,奖励全羊。喝羊汤那天,全团好几个连队都争着抢着来请向南林。2006年,他培训的操作手参加军区雷达站比武,获得了4个单项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名。三年来,团里共击落命中拖靶23具,某型雷达发挥了重要作用。

修理专业向南林是“大拿”,搞学术在团里也很有名气。三年前,团副参谋长周常学还是作训参谋时,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在团里影响很大,因为当时团里搞学术研究的人很少,有时一年都发表不了一篇。文章发表后没几天,向南林拿着自己写的一篇关于指挥仪维护保养的学术文章,三番五次上门求教,小战士的执着劲,让周参谋很受感动,认真帮他改了几遍,最后在《军械理论与实践》杂志发了出来。有一就有二,向南林后来又与人合作撰写了《CHN-10综合测试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部队应急输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9篇学术文章,分别在《军械士官》《军械理论与实践》等杂志上发表。“小战士能写学术文章”,这事在全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激活了其他人学术研究的热情。去年全团共发表40多篇学术文章,位列全师第一,并被《军事学术》杂志评为学术研究先进单位。

向南林的钻研精神源于他无时不在的危机感。一次,他从电视上看到,美军在本土遥控指挥伊拉克战场上的士兵进行装备修理,使他萌发了研制“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的念头。他的想法与团领导不谋而合。当时,虽已立项,但由于缺少技术革新人才,研制工作一度不畅,向南林的加入,很快使这一成果有了新进展。那段日子,他先后查阅了《车载电子系统原理与操作》、《无线电通信原理》、《微波传输技术》等40余种专业书籍,找专家、跑院校,最后将系统确定为数据库、图像采集、信号传输、信息处理四个模块,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灵敏度高、性能稳定、符合实战需要的“新型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是一名普通的文艺骨干,却用自己的如火激情展示了当代士兵的青春风采,精通6种乐器,参与军地演出100余场次,10余幅书法作品在军内外获奖。

向南林是一个勇于刷新自我的人,谁有点优长,他都千方百计地学到手,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成什么,战友们称他为“可怕的向南林”。

参军前,他就喜欢唱歌,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参军后,他更是如鱼得水。一次,佳木斯市歌舞团团长战斗来团里慰问演出,战斗团长那浑厚的男中音深深地吸引了他。向南林找到战斗团长要求拜师,为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战团长欣然收下了他这个徒弟。

向南林的书法小有名气,先后10余次,在“腾龙杯”、“北海杯”等各层次的书法大赛中获奖。可他不满足,一有时间他就到当地书法家协会主席何常贵家里求教。

从山东泰山入伍的战士李波,是唢呐世家。7岁时,就开始学习唢呐,除此,他还会许多乐器。到部队后,很快便让向南林盯上了,一有时间,向南林就与他切磋技艺。

一次,向南林看到团里的乐器堆放在仓库里闲置没用,就建议团里成立个小乐队。缺架子鼓手,请人教需花钱,恰好李波又有些这方面的知识,但他是键盘手,向南林就决心自己上,弄不懂就问李波。刚开始,点敲不准,影响了别人排练,他就敲自己的大腿。一个月后,李波在礼堂外面听到架子鼓声,以为是请了专业老师,结果进屋一看,是向南林在打架子鼓,这让李波难以置信。李波与向南林相处三年,他发现,原本密不外传的看家本领,向班长全学会了。

在团里,办晚会、每周的影前小舞台,他是团里不可或缺的“台柱子”。在佳木斯市每年的双拥晚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能当导演主持、搞舞美策划,还能唱歌、演小品、编舞蹈,笛子、葫芦丝、架子鼓等6种乐器,他件件拿得起。三任宣传股长感受最深,少了向南林,团里的舞台要塌掉一半。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期间,总装系统搞文艺调演,由向南林执导参演的歌伴舞《当兵的哥们》获得了二等奖。

向南林来到连队之前,连队的文化工作始终在全团“垫底”,在团里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从来都没有“露过脸”。向南林来到连队后,这些活动变得活跃了,战士们的精、气、神也变得大不一样了,连队的各项工作也都上来了。

当年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读书时,向南林就通过了湖北省体委的篮球二级裁判考核。团长王志恒是个“球迷”,只要是他上场,每次都要拉上向南林当裁判。

连队有个2002年入伍的浙江战士刘元彰,家里很有钱,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毛病。入伍后,他依旧老毛病不改,临来时,从家里带来了几十套袜子和内衣裤,穿完就扔,训练时也不刻苦。连队不允许战士用手机,为防止连队检查,他一次就买了3个。向南林就把他的故事编成了小品《款兵》,借以讽刺那些平时铺张浪费,缺乏艰苦奋斗的现象。稿子写好后,向南林就让他去演,从此以后,小刘不但改掉了身上的坏毛病,而且进步很大,转了士官、入了党、当了班长。

2005年春天,团里组织了一台晚会,向南林特意把家属院的小朋友组织起来排练了一个叫《母亲》的歌伴舞。当这些平时在家里娇生惯养,很少感知父母辛劳的孩子们,随着“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雨伞有人给你打„„”的优美旋律响起时,那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坐在台下的孩子家长们都被感动得哭了。一个小小的节目却让孩子们懂得了如何感恩父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却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承担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先后拿出2万余元接济父母生活、供弟弟上大学,连续3年资助福利院儿童,帮带的战友有13人立功。

向南林的女友曾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他:“他并不时尚,但责任与执着让他充满了魅力。”

向南林的父亲是乡政府的一名干部,家里虽不算富足,但也说得过去。前几年,因母亲的一场车祸,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生活上陷入了困境。高中时,为了给父母省点钱,住宿,哥俩挤在一张床上;吃饭,他每次都是挑些辣椒、青菜吃。弟弟心里清楚,是哥哥想让自己多吃点肉。有时哥俩吃饭没有钱了,向南林也不轻易向父母张口,身材瘦小的他则是利用晚上时间偷偷跑到工地上去筛沙子、搬砖挣钱,手磨破了,鲜血浸透了纱布,可他从不在弟弟面前表现出来。

向南林从小过惯了苦日子,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次发津贴费,他除了买些牙膏、香皂等生活必需品外,都把钱存起来。2005年,弟弟向秋林考入了河北工程大学,父母高兴之中也多了一分愁绪,因为供一个大学生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此时的向南林也已士官院校毕业,转上了士官,也挣了工资。他十分理解父母的苦衷和处境,写信给父母说:“你们二老为了这个家,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我已挣工资了,弟弟上学的费用,你们就放心吧。”打这以后,向南林定期给弟弟寄钱,经常写信询问弟弟的学习情况,叮嘱他有了困难不要告诉家里,跟自己说。这些年,向南林给弟弟和家里的钱达两万多元。

向南林对钱有着特殊的敏感。原宣传股长、现任二营教导员卢炳光讲述了一件至今让他无法忘怀的一幕。那年春节,团里搞了一台晚会,向南林担负了整台晚会的导演、策划、主持。演出结束时,卢股长特意买了几罐饮料给向南林。令卢股长不解的是,小向拿着易拉罐,像小孩子欣赏一件新奇的玩具一样,迟迟不喝,他告诉卢股长,这是他长这么大头一回喝。此情此景,卢股长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了出来。

他非常理解特别需要关注的人的心情。一次,向南林去街里办事,路过佳木斯市儿童福利院,这使他一下子联系到了自己的童年。他径直走了过去,找到了福利院的领导,说什么也要捐50元钱,他告诉院领导,没有特殊情况,他每个月都要捐50元钱。几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间断对儿童福利院的捐助。

一次,向南林随连队进行冬季野营拉练,住在一户姓秦的大爷家里。通过了解,向南林得知秦大爷的儿子遇车祸身亡,留下了儿子秦云东和爷爷相依为命。听说孙子因交不起学费失学时,掏出身上仅有的218元钱塞到了秦大爷的手中。从这时起,每月都要从工资里拿出100元,资助小云东上学。

当战友遇见困难时,向南林总会伸出热情之手。去年春天,黑龙江省方正县遭遇了一场少有的旱灾,庄稼地的秧苗旱得打了蔫,探家回来的姜宝成回到连队,始终像霜打的茄子,也蔫了。向南林一猜肯定是遇到难事了,姜宝成就一五一十地和向南林说了,向南林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就给姜宝成家寄去了4000元钱,解了姜家的燃眉之急。后来,姜宝成才知道,向南林不仅掏空了所有的积蓄,还从战友那借了1000元,姜宝成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来信说,如果不嫌弃,他们真想认向南林为干儿子。

这些年,向南林尽管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他从不向组织和战友提及家中情况。前年,团里了解到他家中的实际情况后,准备给他3000元困难补助,被他婉言谢绝了。

“有人负责我服从,没人负责我负责”是向南林常说的一句话。这对他来说,既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也是向战友捧出的一颗诚心。

从小受父母溺爱,花钱大手大脚的浙江籍新兵徐斌,在向南林的帮带下,学会了洗衣服、缝被子,还给家庭困难的战友捐了款;团卫生队的“常客”,体质较差的战士朴锦雪,在向南林的训练和陪同治疗下,入了党,当上了副班长;凡事信奉“操作”的战士李伟,在向南林的点拨下,自觉地参加函授、学习电脑,退伍回家当上了老板;战士刘志宇,父母闹离婚,他一边给他出主意,一边帮助做工作,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灭的家庭。每当战友有事想不开时,“个别人”工作做不通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向南林帮助开导开导。

向南林在团队有一群崇拜者,在地方也有一群“粉丝”。这些年,他先后20余次为大中小学军训,每次都高标准地完成任务,并用自己的素质、用自己的学识、用自己的人品,感染带动了众多师生。

2006年8月,又是一年大学开学,向南林受命承担了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专业的军训。一个多月的军训生活使这些大学骄子们对当初他们眼中黑不溜秋的向教官多了几分敬佩,临别时,一些女大学生要求向南林留下部队番号、地址和联系方式。几位一直对向南林有“意思”的女生故意问他:向教官,你有女朋友吗?向南林就骗她们说,已经结婚,孩子都半岁了。明知这么做有些于心不忍,可他还是吃完午饭就悄悄地离开了学校。一位对他产生爱慕之情的女大学生竟在之后的一年里,骑着自行车到处打听向南林所在部队。直到前不久为了宣传向南林,组织他当年军训过的学生座谈,这些一直苦苦追寻他的女学生们才得以见到向南林,这才知道向教官当初只是有了女朋友。她们并没有怨恨向教官当初的欺骗,相反为他献上了深深的祝福。

第四篇:优秀党员事迹学习体会

优秀党员事迹学习体会

1988年4月,杨老先生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退下来后,毅然放弃到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万亩,价值3亿多的林场,并无偿将林场移交给国家。杨老先生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在生命的最后20年时间,他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山光水枯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杨老先生为官30余年,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乐于奉献,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的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的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典型代表,是我们学习模范。

学习杨老先生,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贫贱不移的坚定信念。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学习杨老先生,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几十载,从未为妻子和孩子捞一册“浓转非”户口本,没给家人盖一间像样的房子,还对家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住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他自己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量山义务植树造林上,最终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他又把大部分捐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向杨老先生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图利、不谋私,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老先生,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作风。他穿着朴素,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往来其间,以真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老先生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民本精神。

学习杨老先生,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量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并把植树造林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的起点。向杨老先生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总之,杨老先生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通过学习杨老先生的先进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尤其作为一名当代年轻人,一名迪庆矿业员工,更应该以杨老先生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成绩。

第五篇:林浩个人简介及事迹

林浩个人简介及事迹
林浩,5.12 汶川大地震年龄最小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当选全国“双百”人物之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 感动中国人物,获得第三届国际慈善论坛颁发的国际慈善新星奖、第八届宋庆龄奖学金、全国十佳少先队 员特别奖。林浩通过接拍影视剧、公益广告,发行个人公益唱片,担任电视访谈嘉宾、担任公益形象代言 等方式,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公益新星和原生态影视歌小明星,同时他不忘感恩回馈社会,为 公益事业筹集数百万元爱心物质和现金捐赠。2008 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姚明共同率领中国代表队 步入鸟巢的国旗手。2008 年 9 月,入选环球时报《影响世界的 20 位少年》。2011 年 1 月,亮相《中国国 家形象宣传片》。林浩曾主演公益电影《马东的假期》、《护士站的故事》,地震电影《大太阳》等。

个人信息
中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日期 代表作
林浩 小林浩、浩子、浩浩 汉族 1999年12月9日 《大太阳》 《哺乳期的女人》 《中国爱》 《我祝愿》 《爱之链》

外文名 国籍 出生地 职业 经纪公司 性别 年级

Linhao 中国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学生、演员、公益人士 影响力传媒 男 小学二年级(2008年5月12日)

主要成就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特别奖、2008网友票选十大最强声音、CCTV2008 三农人物小英雄称号、国际慈善新星奖、新 中国成立60 周年感动中国人物、世界地球日公 益大使、《感恩中国》爱心形象大使、中国少儿 文化艺术基金会形象大使、全国农民工文化送温 暖形象大使、中国少儿文化艺术基金会和谐奖、康式昭文学奖、林浩爱之链基金发起人

母校

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

公募基金 2009年5月12日,林浩公益工作室成立。2013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五周年),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参 事室主管下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基金会正式设立“林浩爱之链专项基金”,简称“林浩爱之链基 金”,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未成年人名义发起设立的公募基金 感动中国 2009年9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全国“双百”人物中年龄最小的新中国成立感动中国人物 代表,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入选《环球时报》“影响世界的20位少年”。2011

年1月,作为59位中国形象“代言人”中唯一儿童,林浩同姚明、李嘉诚、王建宙、丁俊晖、甑子丹、袁 隆平等亮相《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该片在美国、欧洲、中东、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主流媒体热播,引发 全球关注。2011年10月,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参加四川省第六次少代会,被推荐为开幕大会执行主席,当选四川省 少工委

下载林鸣事迹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鸣事迹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窦林生事迹

    辛苦并快乐着 窦林生,炭素分公司成型二车间一名普通的机修工人,已进入公司七年了,多年的机修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他不骄不躁,不断学习新知识,总是吃苦在前,任劳任怨,为金驹......

    林玉才事迹

    矢志不移,生命守护 —平泉县小寺沟镇仓子村乡村医生林玉才先进事迹 一、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白衣天使 1971年,林玉才出生于平泉县小寺沟镇偏远的农村,家境贫寒,父母多病。父亲因......

    安东亚事迹学习体会

    安东亚事迹学习体会8月22日,我们学校组织学习了阜蒙县大五家子学校安东亚老师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永远的烛光》。通过这次学习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安东亚的一生平凡而......

    李林森事迹学习体会

    李林森事迹的学习体会 2011年10月11日,*****干部认真观看了关于《李林森同志事迹报告会》及《燃尽生命写忠诚》的专题节目。 面对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除怀恋,更给了我们一种责......

    优秀校长事迹学习体会

    zxpa曾是xx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教师,14岁初中毕业,当了2年义务的夜校扫盲老师,让103个学生全部脱盲;16岁当上一师一校的民办教师,在家乡鹅毛寨破庙改建的学校里实现了教书的梦想。......

    杨汉军事迹学习体会

    杨汉军先进事迹学习体会近日来,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因公牺牲的消息,撬动着千万党员的心弦。从杨汉军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他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还看到他把一生都奉......

    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学习体会

    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学习体会 张为珍 今天学习了山东名师理务关中心幼儿园的薛凤的报告,我很受感动。“心与心的交流,换来的是情与情的共鸣。”薛老师之所以能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山......

    excel学习体会 林晨晓

    excel学习体会 太平小学林晨晓 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excel的应用并不多,一开始只是用它的简单函数功能来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序、求平均值和算总和,后来看到有的同事可以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