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藏高原上的导游赞歌
青藏高原上的导游赞歌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得登上世界屋脊已经不是难事,于是涌向西藏的游客开始越来越多。而恶劣的条件使得西藏旅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003年起,在胡锦涛总书记的指导之下,国家旅游局派出了一支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导游团队,开赴西藏。在此后的几年中,援藏导游队开始变得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2005年,52岁的国家旅游局干部邓宗德,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9个语种的100名导游,登上世界之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内地导游援藏活动。
作为援藏导游的领队,在这半年中,他有着太多的感慨:导游们不畏高原反应的忘我工作,西藏这片人间圣地以及雅鲁藏布江水长流的意味,都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给他太多的感动与感慨。
邓宗德,国家旅游局副司巡视员,在国家旅游局先后从事干部管理、旅游文化娱乐和酒店管理工作,参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景区评定工作。曾任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秘书长(主持工作)、《中外饭店》杂志社社长。组织编写了旅游经济职称考试教材,旅游景区、酒店介绍系列丛书,组织起草了旅游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发表旅游研究论文和散文等文艺作品100多篇。2005年,邓宗德作为总领队,率领全国100名外语导游员赴西藏开展导游援藏。
援藏导游队的西藏之旅
尹:导游援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邓:每年的4月份到10月份,是西藏的旅游旺季,会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涌向西藏。而西藏当地旅行社和导游的接待能力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就从全国抽调100名优秀导游,由国家旅游局带队,支援西藏导游队伍。这些从全国各地选出来的导游到达西藏后,会直接带团。
尹: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邓: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来自大自然的。西藏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带团极其艰苦。如,那次日喀则地区发生鼠疫,时间紧,情况急,可那里地处偏僻,路况差,通信联络不便,我们的导游和游客正在那个地区,我特别着急,便通过手机一个传一个地联系,最终妥善应对了这次突发事件。另一个是来自西方的某种不和谐的声音。如,一些外国游客由于受西方某些错误舆论的影响,或对中国有偏见,或在西藏地位问题上,常常对我们的导游说一些偏激的问题言论。而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的导游都会义正严词地给予驳斥。他们都会尽他们所能的维护国家的尊严。
尹:作为第3批援藏导游队的领队,你已经52岁了,是这一批援藏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我知道你的家人也都担心你的身体,纷纷劝阻。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要去西藏呢?
邓:当时国家旅游局调整了新班子,新班子面对导游援藏这个艰巨任务,非常慎重,当时领导找我谈话,说局党组要选派一名援藏导游总领队,让我去体检一下,如果身体行的话,就是你了。在国家利益面前,我没有犹豫,而是认为这是组织的信任,是自己难得的一次人生体验的机会……我通过了体检,领受了任务……最难忘的是,在援藏导游誓师大会上,我面对这批年轻的援藏队友大声说:“队友们,我已是‘知天命’之年了,你们大多都是20多岁年轻人,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这句话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于是纷纷站起来,说:“邓队,您放心,有我们呢!”而也正是我的这些队员们,带给我很多的感动……
尹:具体谈下。
邓:有一位很年轻的导游边军,带了一个49人的朝觐团要去转山、朝拜,不想在半路其中有一位游客因为高原反应,就永远地留在了去阿里的路上。而印度人有火葬的特殊习俗,可是这在5000米的人少物希的青藏高原上,哪里可以火葬呢?这位导游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借了牧民的一匹马,在路上找到了一些废弃的轮胎。用马把死者拖过了另一座山去火化。当时印度团里的游客都特别感动。这位导游还带头为他捐钱,因为他家里还有孤寡的妻儿。
还有一位台湾游客,身体不好,但是毕生的愿望就是要登上青藏高原,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没想到他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在翻越一座高峰时病故了。是我们的导游一直护送着这位台湾同胞的遗体回到了拉萨。那时已是半夜两点,我们的导游还一直都没有吃饭。没想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他的眼睛看不见了。我特别着急,动用了自己的关系,联系到了西藏军区医院,又订好了去云南的机票,把这位导游送去了昆明治疗。
我们有一个导游叫孙天宇,上去才20多天,她父亲就去世了。知道消息后,她自己坚持着要完成任务才回去,也没能为他父亲去送葬。直到晚上才把自己捂被窝里痛哭了一场。有一些西方游客由于对中国的不了解,常常说一些不利于西藏稳定的话,其中有一位名叫王记的导游温和而不失严正地告诉他们:自唐朝开始汉藏两族就开始通婚成为友邦,元朝时西藏并入了中国的版图。现在你们欧洲都在积极组成联合体,争相加入欧盟,我们中国好不容易才统一了,你们怎么还要让我们分裂?
他们的事迹太多太优秀,有一些导游一去西藏,就给那里患病的孩子捐了2000元。他们带给我的,是一个个惊喜与感动。在以后的几次援藏活动中,他们都积极地参加。很多人又再一次踏上了西藏这片热土。
尹:从你的字里行间,我看出来你和这些导游的感情都很深,都已经是忘年交了。
邓:是啊,从西藏回来后,他们把我当作像家人、好朋友一样。逢年过节收到他们的电话、短信不断,他们会经常寄一些家乡的特产给我,他们来北京会看我。包括他们谁结婚了,谁生了宝宝,还会把他们宝宝的照片发给我。谈到这次西藏之行最大的收获,除了在心灵上的净化,更难得的是生活中拥有了他们这样一群年轻的朋友,我期盼这种友情与生命同行……
尹:这半年在西藏,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邓: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援藏更强化了自己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西藏本是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许多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而我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就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把任务完成好。为了不让导游和游客贸然去珠峰、那曲等高危地区,我自己登上了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去体验,在雅鲁藏布江上考察,背着干粮步行往返6个多小时在巴松措深处的峡谷原始森林、冰川进行资源调查,到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留宿的那天,当地同志都劝我,说连那些“大鼻子”都很少在这里过夜,你更要慎重!可是为了导游和游客的安全掌握第一手资料,取得发言权,我还是尝试了。在穿越喜马拉雅山时,在这个钢笔水都会自动往外冒的地方,我坚持在路途中做笔记,记录下了这一路刻骨铭心的感受……
回到内地,我正慢慢地消化在西藏的经历和感受。对我来讲,一个人面对大自然、面对未来世界,他的心态,他在去西藏之前和去之后是不一样的。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很多不同身份的人怀着不同的目的去西藏,他们有一点感受是一样的,那就是:西藏博大而神秘!另外,这次去西藏,我也想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西藏的和平与稳定。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它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作为中华民族子孙,到了西藏,你会从内心自然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西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子孙要切尽全力维护西藏的安定与团结,这是我们的祖宗、是历史赋予的圣神使命和职责。
西藏水系之于中华
尹:在我们之前的谈话中,水一直是你谈到的最多的话题。
邓:是的。现在中国缺水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长江、黄河污染惊人,水的缺失与污染,这都是威胁中国未来发展和生存的大问题。我是带着一种环保理念去西藏的,这也是我们内地人的一种心态。在多数人想象中,西藏是一个没有被污染过的纯净之地。西藏之行的伊始我的感觉确实也是这样。可当我看到一些生态脆弱地带环保工作还不尽人意,让我感到意外。尤其是在珠峰,途中可以看到丢弃的白色垃圾,让人感到非常的担忧。为此,为了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国家旅游局、中央文明办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相信保护西藏这片纯净的土地不受污染能成为全体游客的自觉行动!
尹:原来西藏还有这么污染严重的事情。我感觉西藏都是圣洁的白色。
邓:是啊,这也是让我气愤的事情。我一直想强调说,人们去西藏,是为了追求一种心灵与自然的结合。可是很多游客一住进旅馆,就要开空调。这样他们的西藏之行不但丝毫没有意义,反而会给这里的环境带来压力。青藏铁路的开通,给西藏环境的承受力又带来一次重压。所以我们作为游客来讲,要尽自己的所能,来保护西藏。
尹:在你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一文中,提到过可以把雅鲁藏布江水引到内地来,缓解内地用水压力。
邓:对,我们国家缺水,这是大家都看到的一个问题。苏州河花了几个亿来治理,可依旧是劣四类水质。黄河在下游已经断流……但是在西藏,相当于12条黄河水流量的雅鲁藏布江水,每年白白的流到了东南亚。在那里,反而成为当地的灾害。从西藏回到内地的这几年里,我就一直在回味这个问题,于是我想到:如果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到内地来,这将是多大的一笔财富!所以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水贫困是中国的难题,水危机已逼近中国北方,而西藏每年却有相当于12条黄河的洁净水白白外流成为下游国家的水患。时下,郭开等专家喊出了“西藏之水救中国”的战略口号,提出了“大西线南水北调”治水之策――但愿这关系中华民族生存的宏伟蓝图能够早日成为现实!
从另一方面来讲,雅鲁藏布江紧扼中印边境。所以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上讲,战略位置都很重要,这里是需要我们加倍关注的地方。而引雅鲁藏布江的水入内地,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从而更重视那里的建设。我们内地同胞应多去看看,各尽所能,支援和投身到这个地区的全面建设!
你好,Mr.太极
尹:你曾经组织制订了《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邓:最初产生要制定一部游乐园国家标准想法的时候,是在1994年。那年,一个叫做“People to People”――美国人民对外友好交流协会的国际游乐业考察团以民间交流的形式来中国观光考察。他们是由30多个国家的与游乐场有关的旅游业内的人士组成。我作为陪同,通过与这批国外的业内人士半个月的相处,从而了解到制定一部游乐园国家标准的必要性。为了更好的与他们沟通,我每天早起,带着这一群外国人打太极,从6点打到7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之间的感情拉近了,此后,他们都不称呼我“邓先生”,而是都叫我Mr.太极,并邀请我访问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游乐园协会(IAAPA)。
尹:Mr.太极,这个称呼很受用。
邓:是的,我自己也很高兴。之后我收到了国际游乐园协会(IAAPA)执行主席John Graff先生邀请我访问美国的邀请函,他是美国游乐场界的领军人物。1995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后,我带队赴美考察。不想由于李登辉访美,使得中美两国之间很很多往来都中断了。而我这个考察团,是为数不多的被保留下来的。
我在美国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回国后,我根据这次在美国学习到的经验,并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组织编写了《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并于1997年正式颁布实施。同时,我将《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文本和我写的一篇访美散文,翻译成英文一并寄给了John Graff先生,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为此高兴不已。从此,国际游乐协会(IAAPA)积极支持中国的游乐事业,将相关机构和游乐项目(如浙江宁波的“兰德马克主题公园”)介绍给中国,并将国际游乐协会(IAAPA)亚洲区国际游乐设施展览会首次交由中国举办。直到现在,John Graff先生与我仍然保持着友好联系,最近他还将其刚出生不久的孙子和外孙的照片发给我。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国与国之间打交道,真诚是友谊的基石!
第二篇:教案。青藏高原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这条主线,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才能较好地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审美教育。所以整堂课的设计我从“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充分运用教学中各种环节,通过“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另外,我的引导、启发、提问都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将学生领入音乐情景之中,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体现了新课程的基
本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青臧高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
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
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
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2、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
曲。
3、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
合作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电脑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
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
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
具有“合”部的特征。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示意图:
情景创设(引情)
新歌学唱(入情)
欣赏歌曲(动情)
课堂小结(激情)
教学过程:
一、课间曲
1、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2、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
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二、导入
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曲——《青藏高原》(多媒体显
示)
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3、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新歌学唱
1、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碟片,整体把握藏族山歌的音乐
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三部分跟录音哼唱。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
构。(带引子的二段体)
4、欣赏另外一名歌手演唱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位歌手的演唱,为什么?(李娜的演唱能将个人风格、歌唱技
巧及时代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藏族风格十分鲜明,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强。而另外歌手的演唱虽然声音挺美,但藏族风格不明显,缺乏应有的感染力)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①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②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青藏高
原》?”
7、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朗诵、舞蹈、器乐、歌唱相结合的形式,有表情地演唱。
四、歌曲欣赏
1、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歌唱家才旦卓玛高超的演唱技巧及独特的音色,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使学生联想到藏区的生产、生活及藏胞在奴隶制下牛马不如悲惨历史,入情、入境
地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欣赏歌曲《公仆赞》,并讲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的感人故事。
五、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第三篇:《青藏高原》有感
柔美的女声,从远处渐进,宛如天籁之音。脑海中的画面打开,带我进入梦中的青藏高原。我没去过青藏高原,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样的景象。地理书上说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只形容了它的海拔高,不过去看看中国的山脉地图,你会发现,那里的山不只是高,也是连绵数千里的,正如歌词中所唱。此时此刻,脑海里出现了一片绵延的雪山,让我顿生肃穆之情。《青藏高原》旋律深情而高亢,表达了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神往和极力赞颂。这首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渗透着长调的韵味。长调虽无语言意义,也不具备语言能力,仅仅只有 “呀、啦、索、哎”等几个字音,却能表达一种久远的意境,一种对天、地、佛深切地呼唤和期盼。因此,长调可称为无言的歌,无言的歌表达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歌曲使人仿佛看见了蓝天、白云、雪山、清净透明的空气、安详质朴的人民……歌声感受到某种接近于生命真实的精神内涵。
第四篇:青藏高原音乐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青臧高原》
——青藏之旅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地貌,风景,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
2、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3、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4、通过对青藏高原的游览观光,启发学生树立“长大后能够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工作当中”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2、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
曲。
3、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电脑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
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
具有“合”部的特征。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示意图:
视频短片(引情)新歌学唱(入情)
欣赏歌舞、视频短片(动情)
课堂小结(激情)
教学过程:
一、课间曲
1、播放歌曲《天路》。
2、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
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二、导入
1、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那首歌?(天路)
2、《天路》这首歌唱的是哪一条路啊?同学们肯定都知道,请大
家一起回答:(青藏铁路)
3、对,今天啊,咱们今天就沿着这条青藏铁路到青藏高原去游览一番,那再去之前,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青藏高原知道多少?
4、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屏显高原简介)
5、观看青藏高原风光剪辑视频片段。(看了这段视频你是不是有想要歌唱的欲望?)
三、新歌学唱
1、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碟片,整体把握藏族山歌的音乐
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作者简介:(屏显)
3、屏显青藏高原乐谱(师范唱)
4、分析青藏高原特点:情绪,节拍、节奏、旋律、曲式结构,表达情感
5、分三部分跟录音哼唱。
6、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7、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青藏高
原》?”
8、欣赏藏族舞蹈
四、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沿着青藏铁路浏览了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学唱了《青藏高原》这首歌,也了解了藏族的民间舞蹈,相信美丽的青藏高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次青藏之旅,在我们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你有什么感
触?
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下课)
藏族服饰的特点是宽松的腰部、两支可触及地面的长袖、宽大以近构成的长袍。由于藏区高寒、早晚温差大,这种服装的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可脱出一个臂膀,调节体温,夜间和衣而眠时又可以当被子。久而久之,脱一支袖子的装束便成了藏族服装的着装特点。
第五篇:青藏高原(音乐教案)
《青藏高原》教案
一、导入
1、自我介绍(新学期第一节课)(语言要求幽默、活泼、充满爱心)二0?号音乐航班——机长——第一站——
2、播放电影《红河谷》片头 提问: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哪个地区?哪个民族?故事中的人物提到了哪三大河流?故事发生在哪一河流?
3、模仿具有当地特色的动作或典型的舞蹈动作
4、学生:说说心中的西藏
(播放幻灯片)教师从地理、民族、珍稀动物、信仰几方面总结
5、从《红河谷》4片段《朝拜》的背景音乐过渡到歌曲《青藏高原》
二、新授(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在新授方面将不安排大篇幅)
1、听范唱
2、学生唱
3、分析作品,解决重难点
B段
从歌词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句式的递增(不对称的美)——“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仿佛是摄影时焦距的拉近,青藏高原圣洁伟岸的形象渐次展现在眼帘。
从旋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另一层规律——乐句的变化再现(双胞胎)(对称美)。A段 从歌词发现歌曲的美——“远古的呼唤”、“千年的呼唤”、“无言的歌”、“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4、激发情感,变换形式演唱。
5、结合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开通,听赏韩虹的《天路》
谈谈青藏铁路开通的意义,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6、听赏由青年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藏歌《高原红》,讨论藏歌的特点: 大多采用羽调式,旋律跌宕起伏、节奏疏密相间、曲调高亢嘹亮。
7、过渡。内容:蒙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航班第二站 模仿蒙古的运动竞技项目:摔交(请学生上台表演)简介蒙古民族
8、听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9、比较两地不同的音乐风格,并评价 蒙——宽广悠远 藏——高亢嘹亮
<<嘎达梅林>>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掌握歌曲的音乐特点,学唱歌曲旋律.二:了解不同风格和版本的<<嘎达梅林>>,体会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三:了解内蒙音乐的特点,感受内蒙原始音乐唱法的独特魅力.教材分析: 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讲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向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的事迹。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1892~1931年),又名那达木德,汉名孟青山,生于科尔沁左翼中旗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925年任王府军务梅林。1929年,奉系军阀同达尔罕王相互勾结,对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肆意掠夺,王爷出卖旗地,军阀侵吞人民的土地和牲畜。他代表旗民的利益到奉天告状,被率众起义,提出“打倒测量局,不许掠夺民财”的口号。起义后,他坚持武装斗争,转占昭乌达盟(赤峰市)、哲里木盟(通辽市)一带,队伍很快就扩大到千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1931年,嘎达梅林战死在科尔沁草原黄花敖包的乌力吉木仁河。这次起义打击了达尔罕王和东北军阀的反动统治,阻止了对“西夹荒”和“辽北荒”的开垦。
马头琴 : 马头琴,蒙古人称之为“莫琳胡儿”,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也具有构造精细、携带方便的特点:一棵高傲的马头挺立在上方,细长的琴杆连着梯形的共鸣箱,两支弦轴分立 在马头的左右,紧拉着两根琴弦,还有一把与琴体分离的琴弓。正面看去琴体犹如一匹马变了形的半身像。马头琴的音色纯朴、浑厚,极贴近人声。演奏时采用坐势,将共鸣箱夹在两腿之间。早期的马头琴主要担当史诗说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马头琴曲,人声起便可琴声合.教学顺序: 导入
欣赏马头琴版本的<<嘎达梅林>> 设问:乐曲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请哼唱乐曲的主旋律.答:马头琴.出示幻灯马头琴
师:简介马头琴,介绍马头琴演奏大师齐宝力高
出示歌曲曲谱幻灯,学唱歌曲.(采用哼唱的方法学唱)介绍歌曲:第一版本(腾格尔)欣赏歌曲.设问:歌手演唱有什么特点 答:声音压抑等等
师:介绍这种演唱方法,采用了内蒙古老的演唱技巧(呼麦)欣赏呼麦片段,介绍呼麦的艺术价值.欣赏第二版本(廖昌永)介绍廖昌永的成长道路和瞩目成就.欣赏歌曲 学唱歌曲 教师演唱.观看<<嘎达梅林>>电影片段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