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刘卫民事迹材料(共5篇)

时间:2019-05-13 14:3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大学-刘卫民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大学-刘卫民事迹材料》。

第一篇:苏州大学-刘卫民事迹材料

爱心如花绽芬芳

一路同行助成长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辅导员刘卫民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刘卫民,女,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10月生。1983年参加工作,2008年9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副调研员、2012级专职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2008年8月,苏州大学军训优秀指导员;

2011年6月,苏州大学2010年度优秀专职学生工作干部 ; 2011年9月,苏州大学军训优秀指导员;

2011年4月,获评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最喜爱的辅导员”,入围苏州大学“三星三最”之“大学生最喜爱的辅导员”候选人;

2012年1月,苏州大学2011年度教职工考核优秀; 2012年9月,苏州大学军训优秀指导员。

三、工作情况

一个选择:凤凰涅槃,第二次生命谱新篇

她曾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也是苏州大学女子七项全能记录的保持者;她曾患有甲状腺癌、骨癌并致残(四级残疾);她先后遭受了4次外科手术和数十次的放、化疗,但最终以顽强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战胜了病魔,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她,48岁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开启了她第二次的生命。她就是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专职辅导员——刘卫民。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时,她说:“我是一位母亲,懂得如何从父母的角度教育、关心孩子。上天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将全部的精力奉献给孩子们。”当时学院领导虽知刘老师对学生工作十分热爱,但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腿脚不便,当时年龄已接近50岁),担心繁重的日常工作会让她的身体累垮。然而当新生入学,刘老师在军训期间的表现很快就打消了院领导的顾虑。尽管腿脚不便,但是在每个天微亮的清晨,刘老师都会准时出现在军训场上;每个星满天的晚上,新生宿舍楼里也都会晃动着刘老师熟悉的身影。军训场上陪练,宿舍楼里谈心,食堂、教室里互动交流,刘老师很快跟这群好动活泼的体育新生们打成了一片,并在当年军训结束后当之无愧地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指导员”。

刘老师用行动和事实证明了自己可以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但是她并不满足于此。在转入学生工作之后,虽然曾经的专业知识对她开展工作帮助很大,但要想成为更称职的辅导员,她意识自己还需在辅导员专业理论和技能上更下功夫。她主动报名参加了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和课程考试。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在7月酷暑中看书、上课都已是一件费力耗神的事,更何况年近五十的刘老师。而且由于年龄的限制,即使通过了考

试,这对于她的职称评定也无多大裨益。但刘老师毅然放弃休息,奔赴南京参加培训和考试。“不管怎么样,我去学点东西也是好的。”经过两年的努力和坚持,她最终顺利通过了所有考试。

就这样,刘老师用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开启了与学生共成长的爱心之旅。

一本本子: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化指导

在刘老师办公室的一角,有一摞高高堆起的本子放在那里。翻开本子: “我学的是体育教育专业,我非常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英语、运动解剖以及体概的学习中,我都保持了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这在我期末复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学习方式还应继续保持下去。”

“听老师说,可能下学期会有书法比赛,我一定会努力争得荣誉的!” „„

这本本子是新生进入大学后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每个学期初同学都会在本子上写下新学年的规划、目标、实施措施等,由刘老师收回代为保管;在学期结束时,刘老师再将本子发还给大家,让学生结合计划对自己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做一个总结,并对接下来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这个本子将伴随同学们整个大学四年。毕业之时,这本密密麻麻写满自己大学四年记忆的本子,这本记录当初幼稚可笑的生活点滴和豪情万丈的誓言的本子,也将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手上。

2008级的一位毕业生在回忆起这本子的故事时说:“大学生活的点滴因为这个本子的出现而变得深刻,它会不时地督促我们去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去为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去为自己的成绩进行总结。”

这本本子在帮助同学进行自我定位调整的同时,也成为了刘老师工作的“得力助手”。“今天下午三点在学术报告厅有出国留学的讲座,你可以去听一听。”2009级的小张时不时地会收到刘老师这样的短信,自从小张在自己本子上写下自己出国的打算之后,她经常会收到刘老师帮自己留心的各种出国信息。不仅是小张,英语薄弱的小刘在本子上写下自己学英语时的困惑之后,也会经常接到刘老师类似的电话和短信。

本子不大,但却见证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也见证了刘老师对每一位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

一条短信:以爱动人,百千学子心中牵

刘老师常说,老师对学生,要爱得深沉、真切、全面,在爱的基础上还要加上理解和尊重。学业上悉心指导,心灵上真诚交流,人生道路中倾心指点,日常生活里无私帮助——刘老师就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将她对教育工作的解读、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践行在日常工作中。

2013年1月24日放寒假回家的2012级新生吕亚震接到了刘老师的电话。原来小吕到家后,忘记给刘老师发短信了,刘老师没收到小吕报平安的短信,很担心,一个电话就打过来了。刘老师的学生每次假期回家要完成的第一份“假期作业”就是给刘老师发一条安全到家的平安短信。

平时,凡是学校、学院有重要通知,刘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将每一条通知亲自发短信给学生,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收到,如果学生因停机或换号等原因而未及时回复她,她定会亲自到宿舍当面告知他们。倘若有同学挂科,她便会亲自打电话,叮嘱他们做好复习工作并告知补考时间和地点。只要有空余时间,刘老师都会有针对性地找同学聊天,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一次次走访谈心,一遍遍电话,无数条短信„„那么多琐碎的事情,刘老师都是亲力亲为,刘老师的心里永远装着对孩子们的牵挂。你若见过刘老师面对学生时淡定温柔的笑容,一定不会惊讶学生们亲切地唤她“刘妈”。

一笔基金:倾情相助,帮扶助学促成长

刘老师所带的每一个班级里都有一笔关爱基金。这笔基金是在她的倡导下,同学们自发地捐出自己奖学金的10%而设立的,主要用于帮扶班上遇到困难情况的同学。这笔基金实现了“以优助贫”——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因为帮助他人而收获更多的快乐与充实,受资助的同学也因班级同学的友爱而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

不仅注重对班级里困难学生的帮扶,学院的贫困生评定工作也是刘老师工作的重点。每年的贫困生评定和审核期间都是刘老师最忙的时候,那段时间她都要加班到深夜12点多,时间久了,大楼里的每一位保安对她都很熟,都知道要在每学期的那几天晚上12点之后给体育学院的刘老师“留门”。

饮水思源,对于贫困生的帮扶,她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感恩教育。她利用《体育学院勤工助学导报》宣传先进事例,通过学院“勤助之星”评比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让学生懂得感恩。她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残疾人活动中心开展运动陪练、陪聊、表演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发挥体院学生运动指导、按摩、理疗、武术表演等专业特长。

在她的积极引导下,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卑不亢,心怀感恩,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每学年学院都有20多名学生荣获“精神文明”和“自强自立”等专项奖学金。多名学生毕业后选择到金阊残障学校和博爱康复学校等单位就业,立志终身从事社会福利事业。

一条红线:牵线搭桥 拓展渠道促就业

学生就业一直是体育学院学生工作的老大难,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一直徘徊在60%左右。

“自己的孩子,毕业了总归要有个好的去处,不能没个着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就业工作做好,哪怕花再多的功夫,下再大的力气。

“就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仅只是在大四的时候去做,更应该贯穿在学生大学四年的规划之中。”刘老师平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学院里每次举办高年级的公开课,她都会组织没课的同学去现场观摩;每年暑假,刘老师都要去跑体育馆、道馆、健身房,为学生联系救生员、教练等实习岗位,让学生有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所学;当周边有重大赛事时,她也会积极联系主办方,推荐学生去做赛事志愿者,让他们在平时就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她也经常鼓励学生多去考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在她和学院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苏州市体育局将裁判员培训班设在了体育学院,这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去接受系统的培训,帮助更多的学生考取了裁判员证。

当毕业季到来时,关注和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就成了她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有相关的就业信息,她就及时告诉学生并鼓励他们去尝试,“不管行不行,总归还是要去试一下”。如果最后没有成功,她就会跟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并找机会让他们多锻炼。她还特别要求学生做好本科教学实习汇报展示,邀请学院的教授从教案设计、教学组织、教法等多方面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更好地完善自己。她还争取到学院支持,举办了多次“就业教育论坛”,成功邀请到了苏州及周边多个市县的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中学校长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解教师应聘的技巧和说课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们在就业中少走了不少弯路。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所带的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的60多名学生初次协议就业率就已经达到85%,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个都不能少:用心育人,桃李不言自成蹊

体育学院有一批特殊的学生——高水平运动员,他们自幼便进入专业体育队,高强度的训练、长年累月的比赛使他们不能够接受到常规的学校教育,导致了他们在文化课学习等方面有所欠缺。进入大学后,他们一方面为了保持运动水平要继续坚持训练,另外一方面还要系统地接受文化课教育。很多特长生觉得苦不堪言,有些甚至都想过放弃学业。针对这种情况,刘老师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请优秀毕业生做经验交流,帮助每一名特长生制定人生规划,还安排文化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和特长生结成“互助对子”,通过“老带新”、“强带弱”等方式帮助这些同学。她自己还经常去训练馆、田径场观看他们的训练,到教室去和他们一起上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去鼓舞他们。有位游泳特长生说,“要不是刘妈一直鼓励我,我自己都想放弃了。每次在泳池里、在教室里抬头看到刘妈,我就觉得自己咬牙也必须坚持下来,她都没放弃我,我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去放弃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特长生专业水平强,又在本科学习中得到了正确、适当的引导,毕业后就更受 4

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今这些工作在学校和专业体育机构中的高水平运动员们从不忘在逢年过节时给刘老师发来洋溢着感谢与祝福的短信。

她曾带着清肺的汤药到宿舍悉心照顾身一位患肺炎的学生,直至学生病愈;她曾在凌晨紧急打车赶往数十里地外的新区,因为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自己的学生和别人发生了争执,最终却发现是一个和自己班上同学重名重姓的学生;她曾冒着倾盆大雨四处寻找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症、离校出走的贫困生,在运河边上将他劝回,想尽各种办法为他筹措到医治所需的费用„„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刘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刘老师的心里,每个学生都是她的孩子。

结语

人们常说:女人的微笑是半开的花朵,里面不仅流溢着诗和画,还有无声的音乐。面对人间沧桑,刘老师总会嫣然一笑;面对财富和荣誉,却以一颗平常心泰然处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心态,在别人眼中,她总是那么年轻、时尚而美丽。她认为,人生难免会经历酸甜苦辣,但不论怎样都要以微笑去面对,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关键。工作中,她不停地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然后积极努力去实现,即便最终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没有如愿,她也会欣然接受,绝不怨天尤人。她常说:“我的心态很好,用现在流行词说叫不‘纠结’,目标没有达成,我就告诉自己是机会还不够成熟,自己还不够努力。”透过她的人生阅历,这是一位坚韧刚强的老师,更是一位爱心满溢的知性女子。

岁岁愿效熠熠生辉之烛,时时甘当默默领路之人——刘卫民老师就这样一路前行在学生工作的一线,用爱诠释着辅导员的责任与奉献。

第二篇:刘卫民简介

刘卫民简介

刘卫民,曾用名刘为民,出生于1955年,山东巨野人,教育工作者,自幼学习书法,习二王、汉隶,汲古临池历代诸碑、诸帖和现代书法,不断丰富自己的书作内涵。行书,从法二王,而又取势于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亦得益于祝、黄点法。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现为菏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华钢笔圆珠笔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巨野县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巨野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作品在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古风诗书画院、中国诗书画交流网联合举办的“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中,荣获“寅虎艺术奖”暨书法佳作一等。作品编入《中国当代诗书画印四绝大典》,同时还被授予“寅虎艺术奖·中华百强书画家”荣誉称号。荣获第二届“翰墨颂中华”全国书画艺术大赛金奖,作品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集》,授予“中华文化爱心使者”称号。作品在由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书画大家网、南京珠湖书画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中,荣获银奖,作品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集》,并授予“中华文化和谐使者”称号。作品在为纪念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题词发表60周年全国书画邀请展中荣获银奖,作品编入《全国书画作品汇赏》一书,并授予“讲团结促和谐艺术功臣”称号。

获奖作品:

第三篇:刘宏民最美矿工事迹

最美矿工推荐材料

----张家峁矿业公司井下电钳工刘宏民侧记

刘宏民,男,1975年9月出生于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一个普通矿工家庭,1995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铜川煤矿、张家峁矿业公司从事井下电钳工、检修工、材料员等岗位。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员工、技术能手、成本管控标兵等荣誉称号。从小在矿区长大的他,继承了煤矿工人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坚毅性格,一参加工作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被工友们亲切的称为“ 刘‘能’”。

一、临危受命展豪情

在张家峁矿业公司15204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阶段,由于地质构造原因,放顶过程中地壳裂隙水大量涌入工作面,造成涌水量陡然增加,眼看就有淹没综采设备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虽然在初放之前就已经安装有大型排水设施,但是在突如其来的涌水面前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现有的设备排水能力明显不足。矿调度室下达紧急命令:“立即增设大型水泵,进行抢险”,区队在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人员,点名由刘宏民负责此次排水设备的安装。刘宏民临危受命在与区队领导简短沟通具体安装事项后,一方面组织工人领取安装所需的大型水泵、开关、电缆、排水管路;一方面组织工人装填200个沙包在工作面构筑临时挡水墙和引流渠。安排好所需的设备材料后,刘宏民带领班组成员及时赶到事发现场开展安装工作,谁知道工作面涌水情况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想,由于底板起伏的原因,最深处的积水已达1米左右,长度60余米,最近的电源接线处正好在这片积水区域内,考虑到工作面内63架处涌水量还有持续增大的趋势,为了加快安装进度刘宏民顾不了那么多,带上工具第一个趟入水中,一边指挥铲车将开关、水泵吊装到合适位置,一边开始对设备进行“压火接线”,班组其他成员也为敷设排水管路紧张有序的忙碌着。安装设备、吊挂电缆、接线、连接管路,刘宏民站在1米多深的水里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等到水泵安装完好,可以正常排水了,他来不及喘口气,倾倒一下胶靴内的积水,急忙带领着工人扛起沙包向着工作面走去„„扛、垒、夯,6个小时的奋战终于从工作面涌水处至排水点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引水渠,使涌水可以径直流向排水点,便于涌水的集中抽排;同时在工作面机头重要机电设备外构筑了临时挡水墙,避免了设备被水淹没的危险。宽阔的身躯拖着一身湿透的工装,看着积水水位逐渐下降,刘宏民露出了满足的表情。因为水泵的及时增设,工作面涌水得到及时抽排,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水灾。

二、善于创新展才情

从父辈们的讲述到自身的工作现状,刘宏民深深的体会到煤矿采掘从粗放的炮采和绞车运输到现在的大型机械化采掘和皮带运输,采掘技术的改革创新对于煤矿产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工作中他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把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为本职工作中的一部分。面对区队的支护类气动式工具:风镐、帮锚钻机、MQT-130/

2、8气动顶锚钻机等使用时故障频发的情况,他认真研究,细心观察,琢磨试验,发现井下压风管路因为安装使用时间久,管路里的铁锈杂质较多,直接连接气动式工具,对工具内的精密配件损坏严重,造成工具故障频发,有的只能使用一个班就要进行清洗更换配件,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增加了施工成本。通过细心观察和反复试验,刘宏民设计制作出了压风滤清装置,在管路与风动工具之间用来过滤风管中的铁锈和杂质,并且此滤清装置内的过滤网格可以根据损耗情况进行更换,很好的解决了铁锈杂质对设备的损坏,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此项技术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工友们的广泛认可,在全矿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区队对于井下各类电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刘宏民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建立了区队电器设备管理台账,起草了设备点检、巡检相关制度,完善了检修人员操作标准,并结合实际把各岗位的:“三知、四会、五严”进一步明确细化,使管理方法更贴合实际应用,得到了区队领导的认可与好评。他还多次参与区队大型技术工程,在5-2煤自动化洗车硐室的设计安装工作中,通过优化管路设计,采取多孔同时补水,加装自制物理阀门,实现了蓄水箱的自动补水,确保了自动化洗车系统的可靠运行。刘“能”勤于动脑,思维活跃,对于自己的技术经验可是毫不藏着掖着,区队职工谁要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他总是热情的提出解决方法,分享宝贵经验,煤矿工作十余年他带出的徒弟,在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出类拔萃。

三、成本管控展热情

围绕降低吨煤成本,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材料消耗,加强修旧利废,针对区队业务范围,他想工作之所想,及工作之所及,不仅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现,在“勤俭持家”上也是一把好手,在担任区队材料员期间,大到设备工具、材料配件,小到一根铁管、一张铁锹,只要有再利用和修复的价值,他都会把它们拾起回收,进行维修复用。对材料的管理精打细算,按照业务分工对各班组材料费用实行定额管理,帮助班组将材料费用进一步细化到人,对于设备工具实行交旧领新、避免材料流失,规定了部分工具、设备的使用周期,按使用时间和易损程度折算费用进行考核,建立了材料使用制度,使区队的材料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库房的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定制、编码、看板、标识”四项管理技术,实现了库房各类材料、工具、设备一目了然,建立了材料领用台账,做到出库、库存心中有数;加强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对井下回收的各种废旧物资和设备配件分品种、分类型进行整理筛选,尽可能做到修旧复用,对设备的维修他总是遵循:能修复的绝不换件的原则。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他不仅从制度上规范了区队材料领用,细化了材料使用的每个管理环节,而且提高了各类材料、工具的修旧复用率,为区队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材料成本,在公司的历次考核中均达到了优秀水平。

十余年的煤矿工作,刘宏民换来了广大职工对他的一个称号:“刘能”,这种“能”倾注了他对专业技能的不断学习与总结,十几年扎根矿山勤奋踏实的写照;这种“能”体现出了一名普通煤矿工人的聪明才智、吃苦耐劳,更体现出他对煤矿工作的那份感情与热爱。放眼全国的煤炭行业,正是有了千万个普普通通的“刘能”,才能汇聚煤炭行业发展的动力,振兴祖国的能源产业。

(生产准备队)

第四篇:刘卫红模范事迹

模范事迹

刘卫红,女,蒙古族,43岁,乌海市蒙中医院蒙医科护士长,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农工党,市政协委员,曾在北京东直门医院进修。1996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优秀护士长,2010年被评为优秀护士长,2012年被评为全市优秀护士,多次被院内选为优秀工作者,发表论文六篇,无偿献血两次,乌海市电视台报道三次个人事迹。

她在从事护理工作20年里,从最初的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今天的一名护理骨干和一名护理管理者。由于她勤奋好学,团结友好,得到了科室同志及领导的一致好评。2002年被评为内科护士长。2010年6月医院成立了蒙医科,她被医院作为护理骨干抽调到蒙医科担任护士长。特别是在2002年担任护士长以来,为本院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政治坚定 旗帜鲜明

该同志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想活跃,开放。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少数民族护理骨干,特别注重个人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将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国家统一。

在党的长期教育下,该同志在思想深处,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特别是在当选为政协委员以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遵纪守法,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党的事业,坚定不移的走邓小平指明的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章的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在工作中善于发挥成绩,纠正不足,不断提高,干一行爱一行,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多年来,在多个岗位都作出了非凡的成绩。

二、紧密团结各族干部群众

该同同志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能够和善于团结班子和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始终能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敢当重任,当好带头人,努力提高全科职工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目前,该同志首先把在单位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提高各族职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自觉性。在实践中特别注意把民族政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整治工作之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各种重大节日期间或职工家庭及个人遇到困难时,她都能热情主动地进行慰问,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

三.心系各族社会弱势群体 以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为乐 在本职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处处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为病人做好服务。有一次一位宁夏产妇失血过度生命危在旦夕,因为是稀有血型,找不到血源,从血站信息中找到她的血相符,她毫不犹豫就跑到血站献血,她自己身体很差,一直是心急供血不足,当时的血压65/45㎎,血站的工作人员很为难,这血压怎么抽?她说,救人要紧,快抽!。在一次吸痰中,因病人痰液较多加之病人激烈咳嗽,她为病人吸痰时大量的痰液喷射到他的脸上、眼睛上,她没有厌恶病人,后该患者抽血化验发现该患者是肺结核患者她仍然冒着职业暴露和被感染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安危,以满腔的热情为该患者服务。这样的感人事迹在她从事护理工作二十年中有很多很多,她这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视病人为亲人的精神体现了一个白衣天使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从一个普通护士成长为一个护士长的历程中,她深深体会到,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赢得信赖,做好民族团结,是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博爱之心是分不开的。作为护士长,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学习,教育职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通过学习,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提高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使科内医护团结一心,更要做好各民族的团结。一次,收治一位下壁心肌梗塞的回族患者,病情危重,但该患者脾气急躁,对医生、护士处置及其挑剔,但是,她天天都坚持守候在他床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并亲自为他打针、服药,做各项生活护理,就这样,通过她耐心的护理,使老人很受感动,几天后就服从了治疗,安心养病,出院时,家属激动说:“我们做儿女的夜做不到这一点呀!”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她和她的护理团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她们亲手护理康复痊愈的各民族病人,她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医院和广大患者的好评。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作为护士长,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她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把护理工作做的更好的同时要把民族团结工作进行到底。她说: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工作者,我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

2013年4月8日

第五篇:田卫民个人资料

附件3: 田卫民个人资料

1.个人简历

田卫民,男,彝族,1961年5月27日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承担《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3门本科生课程,《旅游管理学》、《国际旅游研究》2门硕士生课程,《旅游管理理论》、《旅游管理比较研究》2门博士生课程。曾获云南大学优秀主干课程奖、云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旅游饭店教育培训十大名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其他横向委托项目56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7篇,全文转载9篇;组织编写和出版旅游专业丛书三套(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和译著7部、主编教材9部,其中包括面向21教材、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获云南发展研究奖、云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云南省滇版图书奖、全国生态经济优秀论文奖、全国城市经济期刊优秀论文奖等。担任云南大学旅游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主持人,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旅游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旅游专家组成员,任《旅游管理》、《旅游科学》、《中国旅游研究》著名旅游专业杂志编委。

2.名师心得

从1988年参与编写第一本旅游书籍到今年刚好20年,我伴随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从专科到本科、从硕士到博士的历程,也将人生最珍贵的年华奉献给了充满激情和不懈努力的岁月。这其间,我既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也是这一历程的实践者,同时还是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者和身体力行的建设者。今天来看,可以欣慰地说:入对了门,走对了路。

旅游管理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它需要从事这一学科的学者得到双重认同:一是学界的认同,你需要去著书立说,发表论文,教授学生,评聘职称,成为一个学术界的教师、学者和教授;二是业界的认同,你需要去熟悉行业标准,知晓法律规范,掌握行业用语,成为产业界的实践者、行动者和专家。惟此,你才会感受到学术研究为社会需要的价值,人生价值在砺炼中的精彩,学者自尊在认同中的神圣。所以,在应用型学科领域,你不仅是一个旁观者,同时你也是一个实践者。

旅游学科是一门融科技理性、感性审美和生活时尚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要求你将研究对象放在精密测算方法、审美怡情想象和直观形象表现等的多维视野中进行分析,既要审视研究对象的经济回馈价值,又要关联社会公平价值,还要兼顾可持续发展的永续价值。因此,将想象与可行、唯美与实用、感性与理性等多种思维维度整合在一个主题上,寻求多样性的统一,是旅游学科的魅力所在。

3.名师寄语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对自己而言,做一个市场眼界与学问境界相和谐的学者;对学生而言,做一个知识传承的良师与智慧启迪的益友;对家庭而言,做一个开心与体贴的亲人;在单位而言,做一个亲切而又可靠的同事。

4.名师名言

学者志——不做旁观者 实践行——与自然相连 教授心——教书又育人

5.所属学科、学校文字介绍

田卫民教授所从事的教学科研领域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二级学科旅游管理学。作为新兴学科的旅游管理学,是云南大学最具特色、影响较大的的优势学科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云南大学就创办了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90年代以旅游管理系及之后旅游管理学院成立为标志,系列旅游管理丛书的出版,在各类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在区域旅游规划等领域的作为,使云南大学成为全国旅游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进入21世纪,云南大学率先以独立二级 2 学科获得旅游管理博士授权,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博士培养资格的院校,最早建立了旅游管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旅游产业经济、生态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研究三大学科研究方向,在上述三个研究方向上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国际接轨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规模最大、旅游管理领域获奖最多、原创性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旅游管理教育、研究机构。

云南大学创建于1923年,是中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大学,并于1946年入选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最著名的15所大学之一。云南大学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国家“西部大开发”省部共建综合性大学,形成了包括文、史、哲、经、管、法、理、工、教育等学科门类和专业较齐全,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5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15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以及MPA、MBA、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硕士授权、69个本科专业的大学;在校本科生12500人、研究生7000人。目前,云南大学正在向着“西部一流、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大学迈进。

6、名师先进事迹

田卫民教授为国内知名的旅游专家和学者,在旅游专业建设、旅游科学研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国际学术交流等领域,为推动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和旅游学科建设投入了满腔热忱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云南大学旅游专业建设和旅游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田卫民教授现任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旅游管理建设项目主持人、旅游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带头人,并担任云南大学学位委员会管理分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时任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旅游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旅游专家组成员;还担任《旅游管理》(北京)、《旅游科学》(上海)、《中国旅游研究》(香港)等著名旅游专业杂志编委;并被厦门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教授。

置身于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最迅速的时代,田卫民教授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旅游高等教育的实践中。从1988年以来,先后为本科生开设《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3门课程,为硕士生开设《旅游管理学》、《国际旅游研究》2门课程,为博士生开设《旅游管理理论》、《旅游管理比较研究》2门课程。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如在课堂讨论中分组团队对抗、期中考核中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业训练中解决方案设计、课堂讲授中案例分析等,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提高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探索,使田卫民教授的课堂教学得到学生好评和同行肯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注重教材建设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素材,是田卫民教授长期的追求。其先后与其他教授联合主持出版了多套旅游系列教材,如云南大学出版社“现代旅游经济文化系列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旅游管理本科系列教材”、科学出版社“旅游专业教材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高校旅游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旅游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云南大学出版社翻译版“旅游新境界丛书”等。田卫民教授所主编的《旅游经济学》就列为九五面向21世纪教材、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并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成为国内同类教材中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本科教材,为全国100多所高校、70多个旅游培训机构所使用,发行量突破20万册。

总结教育实践与研究教学规律,是田卫民教授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所探索的问题。其所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27204021)并以同名出版的《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内第一部研究旅游高等教育的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排名第一)。该项研究成果中,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三个标准规范: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标准、旅游管理专业合格评估方案、旅游管理专业优秀评价方案;对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人才素质要求、人才需求类型、层次结构、空间布局、课程质量、教材体系、教学实习、师资队伍、试验室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北美、欧洲、日本、新加坡、泰国等的旅游教育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提出了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和方法。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为全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从事应用型学科研究的学者,探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力、分析环境的旅游承载力、研究旅游的社会经济效应等重大学术问题是田卫民教授的使命。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排名第二)、国家社会科 4 学基金1项、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1项、世界旅游组织项目1项(中方专家)、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项目1项、云南省政府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38篇,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6篇;出版《生态旅游》、《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现代旅游理论与实践》、《云南旅游经济发展探索》等学术著作4部;翻译著作2部;主编论文集2部;主编教材6部。并先后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云南发展研究奖、全国城市经济期刊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生态经济优秀论文二等奖、云南省滇版图书二等奖、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个人贡献奖、昆明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扎根于云南旅游大省建设事业之中,走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之路是田卫民教授最突出的学术风格。无论是在云南省旅游业发达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腾冲等,还是在旅游业正在起步的思茅、临沧、昭通、文山等,都有田卫民教授撒下的汗水和规划的项目。其所主持编制的昆明、大理、思茅、临沧、昭通、文山等旅游发展规划,主持完成的盈江虎跳石、丽江拉市海、大理石门关、昆明轿子山、南伞跨国溶洞、双江太阳湖等旅游区总体规划,以及主持规划设计的翁丁佤族村落、大理地热国、剑川玉女峰、洱源西湖湿地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20多个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等,都体现出将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化知识智慧为经济财富的理念。旅游产业界的朋友将田卫民教授称之为“左手拿理论,右手拿实践“的教授。

不断推进开展国际交流,开拓教学科研视野,是田卫教授所着力推动的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合作成果。一是组织云南大学牵头制订中美教育合作“1+2+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作为中国与美国双方参与项目的学校所共同认定的教学计划,在全国30多所大学和美国16所共同执行,以推动旅游管理本科层次的学生交换。二是组织参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SM)远程教育课程开发,并由云南大学开发三门国际课程(英语):旅游的社会影响、旅游经济、生态旅游,上述课程将在中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共同分享。三是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芬兰兰莆莱德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学术会议机制,每年主 5 办或者参与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以提升云南大学旅游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使云南大学旅游学科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特色学科。

7.详细联系方式

姓名:田卫民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650091

电话:0871-5031860(办)0871-3513055(宅)***(移动)电子邮件:tianwm@ynu.edu.cn 6

下载苏州大学-刘卫民事迹材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大学-刘卫民事迹材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机电-心态 成功的关键-刘卫民

    心态 成功的关键 安全管理更需要健康的心态 当与朋友每次聊起家常,一个出现频次最高的字眼就是“累”。还有一句出现频次次之的语句就是“活儿倒是不累,就是心累”。人为什么......

    学习王卫民

    向王卫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大力宣传王卫民同志的优秀品质,传递正能量,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推动耀州教育持续、均衡、快速发展,耀州区在全区教育系......

    台机电-主动消除隐患 保证安全提升-刘卫民

    主动消除隐患 保证提升安全 大台机电科顺利完成东井提升钢丝绳的更换任务 经过两天的努力工作,大台机电科顺利完成了东井提升钢丝绳的更换任务,延续了提升系统的安全局面。 按......

    刘翔事迹

    刘翔事迹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获得金牌。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奥......

    刘建华事迹(范文大全)

    南亨中心小学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用责任筑起生命的钢铁长城! ------刘建华 在这一年来的政教工作中,政教处全体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我校的政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

    刘大铭事迹

    刘大铭的相关学习资料昨日,兰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向刘大铭同学学习的倡议书》,倡议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向刘大铭同学学习,学习他勇于抗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学习他刻苦学习......

    张基民事迹心得

    学习张基民通知事迹心得 坞东小学张健 张基民同志恪守“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清清白白为官”的信条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青春也实践着自己的林业梦想。在30载林业工作......

    个人学期工作总结(钟卫民)

    个人学期工作总结 钟卫民 2010年1月10日转眼期末已到,现在把个人一学期以来的情况做一总结。教育行业,是自己由衷热爱的行业,自己的工作热情得到发挥。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