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大纲)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基本简介: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具体有哪些风险?怎么管理和控制?
针对上述问题,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有关内容。书中不仅介绍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种类与特点,而且分别从投资者、从业者和管理者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网上银行等细分行业的具体风险,并且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作者结合当下各种实操案例编写相关章节,不仅体现出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实操性,而且会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相关内容。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适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者、从业人员、监管机构人员阅读,也适合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师生以及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课程大纲
第一章 金融风险与管理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
(二)金融风险的特征
二、金融风险的种类
(一)市场风险
(二)信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四)操作风险
(五)声誉风险
(六)法律风险
三、金融风险的对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四、金融风险的管理
(一)金融风险管理对经济的作用
(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三)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种类与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的种类
(一)P2P网络借贷
(二)移动支付
(三)互联网众筹
(四)大数据金融
(五)信息化金融机构
(六)互联网金融门户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别
(一)信用违约和欺诈风险
(二)互联网技术风险
(三)法律风险
(四)政策与监管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
(六)消费者权益被侵犯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的防范措施与监管意见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要严格守法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章 P2P公司面临的风险及风险控制
一、P2P的业务类型及风险点
(一)P2P的业务类型
(二)P2P不同业务类型的原理及风险控制点
二、P2P行业的风控挑战
(一)客户风险较高
(二)客户信用信息不全
(三)“羊毛党”的增多
(四)恶意欺诈投资者众多
(五)客户违约成本低,债务收回成本高
三、P2P平台对借款人的风险识别及防控方法
(一)网贷借款人经验及能力不足的风险及防控方法
(二)网贷借款人居住不稳定的风险及防控方法
(三)网贷借款人或家人的健康风险及防控方法
(四)网贷借款人信用风险及防控方法
(五)网贷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及防控
四、P2P平台债权转让的模式及风险防范
(一)P2P平台债权转让的模式
(二)P2P债权转让被禁止的原因
(三)专业放贷人模式的法律风险
(四)P2P平台债权转让的法律风险防范
五、P2P公司应建立科学的风控体系
(一)科学风控的重要性
(二)科学风控的划分
六、P2P公司对贷款企业进行风控分析的技巧
(一)给借款企业快速定位
(二)企业现金流水分析
(三)企业收入分析
七、P2P公司应实行审贷分离制度
(一)审贷分离的形式
(二)信贷业务岗与信贷审查岗的职责
(三)审查人员需遵守的原则
(四)审贷分离的实施要点
(五)审贷分离的意义
八、P2P公司风控人员必备的审核查询网站
(一)企业主体相关信息查询网站
(二)涉诉信息查询网站
(三)资产信息查询网站
(四)投融资信息查询网站
九、金融数据公司如何鉴别P2P平台的安全性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二)模型的整体预测及维度分析
第四章 P2P投资者的风险防范
一、P2P设立资金池的风险及防范
(一)资金池的形成方式
(二)资金池会产生的风险
(三)资金池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识别P2P平台是否会跑路的关键指标
(一)平台待收金额
(二)平台新增借款
(三)平台投资金额
(四)平台投资人数
三、如何识别P2P平台是否有假标
(一)制造假标的目的(二)假标的危害
(三)如何判断假标
四、如何看透风险准备金的“猫腻”
(一)注意信息披露状况
(二)谨慎考察平台
(三)注意风险准备金的使用规则
五、如何判断P2P平台的成交量是否合理
(一)成交量的局限性
(二)判断平台成交量是否合理的方法
六、辨别P2P资金存管与托管的区别
(一)什么是资金存管
(二)什么是资金托管
(三)资金存管与资金托管的本质区别
七、P2P平台提现困难的原因
(一)期限错配
(二)逾期坏账后无法“兜底”
(三)出现挤兑
(四)平台运营成本过高
(五)支付通道不畅
(六)非法集资
(七)平台跑路
八、网贷遇雷,投资者应当如何维权
(一)收集证据
(二)抱团维权 第五章 大数据信贷风控
一、大数据风控与传统风控的区别
(一)传统的风控流程
(二)大数据风控流程
二、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大数据风控的前提
(一)是否有数据源
(二)是否有专业技术团队
(三)关键需求是否真正萌发
三、大数据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一)大数据风控的代表性企业
(二)阿里巴巴的大数据风控流程
四、大数据风控的优势和劣势
(一)大数据风控的优势
(二)大数据风控的劣势
五、大数据如何防控恶意欺诈
(一)建立黑名单机制
(二)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三)利用自身风控模型机制
(四)通过定位防范别恶意欺诈
六、国外大数据征信的发展情况
(一)ZestFinance--最热的大数据公司
(二)FICO--美国征信评分体系的制定者
(三)YODLEE--大数据征信的先行者
(四)First Access--利用手机数据源征信
(五)Visual DNA--运用心理学分析征信
第六章 股权众筹的风险防控
一、认识股权众筹
(一)股权众筹的分类
(二)股权众筹的参与主体
(三)股权众筹的运作流程
二、股权众筹运营的不同模式
(一)凭证式众筹
(二)会籍式众筹
(三)天使式众筹
三、股权众筹的主要风险分析
(一)非法集资的风险
(二)非法发行证券的风险
(三)非法经营的风险
(四)投资者审核的风险
(五)代持股的风险
(六)非标准化风险
(七)资金流的风险
(八)时间风险
(九)入资方式风险
四、股权众筹与非法集资的区别
(一)定义区别
(二)实质性区别
(三)对金融秩序影响的区别
(四)发行方式的区别
(五)风险控制的区别
(六)法律保护的区别
五、股权众筹机构的风险防控
(一)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及警示教育
(二)协助从业机构建立、完善相关风控制度
(三)起草、审核相关协议、文件
(四)针对具体业务事宜开展专项法律分析
(五)对特定风险事件及时开展危机应对工作
六、借股权众筹之名行违法犯罪之事的司法认定
(一)借股权众筹之名行集资诈骗之实
(二)借股权众筹之名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实
(三)借股权众筹之名行洗钱犯罪之实
七、股权众筹如何保护出资人的利益
(一)建立信任度
(二)增强安全性
(三)扩大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股权的转让或退出
八、国外股权众筹的法律监管
(一)美国JOBS法案
(二)英国《众筹监管规则》
第七章 移动支付的风险防范
一、认识移动支付
(一)移动支付的形式
(二)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构成二、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金融法律风险
(四)信誉风险
三、移动支付技术安全面临的风险
(一)客户端风险
(二)网络通信的安全风险
(三)应用服务端的安全风险
四、移动支付技术安全风险的应对意见
(一)客户端程序安全加固
(二)钓鱼应用和钓鱼网站的防护
(三)应用“清场”机制
(四)防自动化登录
(五)https安全
(六)网络入侵检测和应用监控
(七)对外接应用的审核、安全检测及应急切断
(八)其它传统风险的防护
五、国外移动支付的监管
(一)美国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二)英国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三)德国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四)澳大利亚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五)日本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六、移动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加快协同监管体系建设
(三)加强产业协作
(四)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五)健全移动支付律法体系
(六)加强移动支付服务和监管
第八章 互联网票据的风险及防范
一、互联网票据平台的作用
(一)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新的理财渠道
(三)更广泛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四)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
(五)促进均衡利率的发现
二、互联网票据理财的主要业务模式
(一)票据质押融资模式
(二)票据收益权转让模式
(三)衍生业务模式
三、互联网票据理财的风险
(一)质押票据的造假的风险
(二)票据质押的法律风险
(三)票据收益权转让的风险
(四)挂失止付和公示催告的法律风险
(五)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风险
四、互联网票据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明确票据的审验机制和责任
(二)完善票据质押手续
(三)杜绝利用票据重复融资
(四)引入第三方托管/存管机制
(五)防范恶意挂失和公示催告的风险
(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五、互联网票据相关立法及监管建议
(一)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融资性票据留下一定空间
(二)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将互联网票据理财纳入P2P网贷统一监管
(三)通过司法解释明确代理质押、共享质权的法律效力
(四)完善票据挂失止付监管规则,统一票据公示催告平台
第九章 互联网保险风险控制
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作用
(一)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
(二)互联网保险的作用
二、互联网保险的风险
(一)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风险
(二)产品开发不规范的风险
(三)信息安全的风险
(四)创新业务的风险
(五)恶意骗保的风险
(六)客户服务能力不足的风险
(七)风险评估和管理不到位的风险
三、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建议
(一)鼓励创新
(二)适度监管
(三)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消费者防范互联网保险诈骗的方法
(一)要仔细核对保费收款账户是否为保险公司
(二)核查保单真实性
(三)不要盲目相信高收益率和高额回扣
(四)遇骗及时报案
五、大数据对保险行业风险控制的作用
(一)大数据对风险评估的作用
(二)大数据对反理赔欺诈的作用
第十章 网上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安全防护措施
一、认识网上银行
(一)网上银行提供的服务
(二)网上银行的特点
二、网上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技术安全风险
(二)管理安全风险
(四)链接服务风险
(五)法律风险
三、防范网上银行风险的安全措施
(一)加强系统安全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加强外包服务管理
(四)制定应急计划
(五)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防御机制
(六)增强客户操作风险防范
(七)对客户进行管理
(八)用户自身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四、网上银行风险案例分析
(一)钓鱼病毒相关案例
(二)虚假网站相关案例
(三)木马病毒相关案例
(四)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相关案例
第十一章 非法集资与金融传销
一、认识非法集资
(一)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
(二)非法集资活动的常见手段
(三)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
(四)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非法集资活动的新特征
(一)涉众更多、地域范围更广
(二)犯罪发生的速度更快、影响也加大
(三)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不再以普通熟人为主
(四)共同犯罪减少
(五)多发在P2P领域
三、非法集资的法律处罚
(一)集资诈骗罪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三)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四)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四、互联网金融传销风险防范
(一)认识互联网金融传销
(二)金融传销的特点
(三)如何规避互联网金融传销的风险
第十二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风险与防范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Lending Club造假
(一)未尽披露义务
(二)向机构投资者舞弊
(三)数据造假
二、英美的互联网金融监管
(一)英国--自律监管为主
(二)美国--政府立法与自律监管并行
三、美国对网贷的监管--美国网贷白皮书
(一)白皮书对网贷行业的看法和建议
(二)白皮书对联邦政府和私营部门参与者的建议
四、金融监管风险的表现
(一)监管不到位,发现不足
(二)风险成因复杂,非确定性因素多
(三)原则性不强,情感因素影响突出
五、金融监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要树立风险意识
(二)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三)要严格执行现场稽核捡查规程
(四)加强对监管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第十三章 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
一、中央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
(一)专项整治的三个阶段
(二)互联网金融广告的整治要求
二、各地方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
(一)北京市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
(二)上海市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
(三)深圳市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
(四)重庆市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
(五)江苏省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
第二篇:大数据挖掘助力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
大数据挖掘助力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
【赛迪网讯】10月15日消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已然成为 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否长大的魔咒,这个不争的事实像一座大山摆在众多互联网金融大佬与创业者的面前。为什么阿里金融能够将它的网络小贷不良率控制在不到 1%,有胆量再贷多点吗?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到底是什么关系?互联网金融将怎样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生态体系?本文将带你揭开大数据挖掘 与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神秘面纱。
最近互联网金融圈不仅自己玩的很开心,而且还拉上了金融界甚至央行的大佬们一起玩的很开心。尽管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头痛的问题——央行征信系统不对市场开放,仍然没有解决,但至少央行的态度明朗,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
生命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总能找到一个出口。作为新生事物的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在那扇门朝 他们关闭的同时,他们却找到了另外一扇窗。在亦步亦趋的探索中,他们中的大企业通过自身力量,小企业通过联合的力量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控制生态系 统,正朝着良性和有序的方向发展,正如凯文凯利在他的《失控》中描述的群氓智慧那只无形的手。
互联网金融掌握了可以颠覆传统金融的风控技术
在不依赖央行征信系统的情况下,市场自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险控制生态系统。大公司通过大数据挖掘,自建信用评级系统;小公司通过信息分享,借助第三方获得信用评级咨询服务。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控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类似于阿里的风控模式,他们通过自身系统大量的电商交易以及支付信息数据建立了封闭系统的信用评级和风控模型。另外一种则是众多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贡献数据给一个中间征信机构,再分享征信信息。
央行的征信系统是通过商业银行、其它社会机构上报的数据,结合身份认证中心的身份审核,提供给银行系统信用查询和提供给个人信用报告。但对于其它征信机构和互联金融公司目前不提供直接查询服务。2006年1月开通运行的央行征信系统,至 2013年初,有大概8亿人在其中有档案。在这个8亿人当中,只有不到3亿人有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的记录,其中存在大量没有信贷记录的个人。
而这些人却有可能在央行征信系统外的其它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自己的数据系统中,存有相 应的信贷记录。市场上一些线下小贷公司、网络信贷公司对于借贷人的信用评级信息需求非常旺盛,也因此催生了若干市场化征信公司,目前国内较大的具有代表性 的市场化征信公司有几家:如北京安融惠众、上海资信、深圳鹏元等等。
从P2P网贷公司和一些线下小贷公司采集动态大数据,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重复借贷查询、不良用户信息查询、信用等级查询等多样化服务是目前这些市场化的征信公司正在推进的工作。而随着加入这个游戏规则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个由大量动态数据勾勒的信用图谱也将越来越清晰。
互联网海量大数据中与风控相关的数据
互联网大数据海量且庞杂,充满噪音,哪些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控制官钟爱的有价值的数据类型?下图为大家揭示了互联网海量大数据中与风控相关的数据,以及哪些企业或产品拥有这些数据。
(图)风控相关大数据及代表企业或产品 利用电商大数据进行风控,阿里金融对于大数据的谋划可谓非一日之功。在很多行业人士还在 云里雾里的时候,阿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数据挖掘系统。通过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积累的大量交易支付数据作为最基本的数据原料,再 加上卖家自己提供的销售数据、银行流水、水电缴纳甚至结婚证等情况作为辅助数据原料。所有信息汇总后,将数值输入网络行为评分模型,进行信用评级。
信用卡类网站的大数据同样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非常有价值。申请信用卡的年份、是否通 过、授信额度、卡片种类;信用卡还款数额、对优惠信息的关注等都可以作为信用评级的参考数据。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成立于2005年,最早开展网上代理 申请信用卡业务的“我爱卡”。其创始人涂志云和他的团队又在2013年推出了信用风险管理平台“信用宝”,利用“我爱卡”积累的数据和流量优势,结合其早 年的从事的FICO(费埃哲)风控模型,做互联网金融小微贷款。
利用社交网站的大数据进行网络借贷的典型是美国的Lending Club。Lending club于2007年5月24日在facebook上开张,通过在上面镶嵌的一款应用搭建借贷双方平台。利用社交网络关系数据和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聚合人 气。借款人被分为若干信用等级,但是却不必公布自己的信用历史。
在国内,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其用意给人很多遐想空间,获得社交大数据,阿里完善了大数据类型。加上淘宝的水电煤缴费信息、信用卡还款信息、支付和交易信息,已然成为了数据全能选手。
小贷类网站积累的信贷大数据包括信贷额度、违约记录等等。但单一企业缺陷在于数据的数量 级别低和地域性太强。还有部分小贷网站平台通过线下采集数据转移到线上的方式来完善信用数据。这些特点决定了如果单兵作战他们必定付出巨大成本。因此,贡 献数据,共享数据的模式正逐步被认可,抱团取暖胜过单打独斗。其中有数据统计的全国小贷平台有几百家,全国性比较知名的有人人贷、拍拍贷、红岭和信用宝 等。
第三方支付类平台未来的机遇在于,未来有可能基于用户的消费数据做信用分析。支付的方向、每月支付的额度、购买产品品牌都可以作为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数据。代表产品为易宝、财付通等。
生活服务类网站的大数据如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电话、网络费、物业费交纳平台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个人的基本信息,是信用评级中一类重要的数据类型。代表产品为平安的“一账通”。
互联网金融风控大数据加工过程
(图)大数据加工过程图解析 如上图所示,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对业务的理解、对数据的理解非常重要,这决定了要选取哪些数据原料进行数据挖掘,在进入“数据工厂”之前的工作量通常要占到整个过程的60%以上。
在数据原料方面,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在线动态大数据被添加进来。例如一个虚假的借款申请人 信息就可以通过分析网络行为痕迹被识别出来,一个真实的互联网用户总会在网络上留下蛛丝马迹。对征信有用的数据的时效性也非常关键,通常被征信行业公认的 有效的动态数据通常是从现在开始倒推24个月的数据。
通过获得多渠道的大数据原料,利用数学运算和统计学的模型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出借款者的 信用风险,典型的企业是美国的ZestFinance。这家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是数据科学家,他们并不特别地依赖于信用担保行业,用大数据分析进行风险控制 是ZestFinance的核心技术。他们的原始数据来源非常广泛。
他们的数据工厂的核心技术和机密是他们开发的10个基于学习机器的分析模型,对每位信贷申请人的超过1万条原始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超过7万个可对其行为做出测量的指标,而这一过程在5秒钟内就能全部完成。
事实上,在美国,征信公司或者大数据挖掘公司的产品不仅用于提供给相关企业用于降低金融信贷行业的风险,同时也用于帮助做决策判断和市场营销,后两者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内,但是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给我们很多启发。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风险源于什么?
互联网金融风险源于什么?
随着互联网金融相关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从野蛮生长时代过渡到洗牌阶段。那么随着市场的发展,这场优胜劣汰的战争,互联网金融风险源于什么?下面相关人士作出解释。互联网金融风险
源于资产质量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逾期风险,80%来自于资产端的项目质量,项目是否优质直接决定了平台的逾期和坏账情况。
梳理过去两年P2P问题平台的情况会发现,因为资产质量下滑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提现困难等,正在成为平台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在这些“问题”平台中,有些是从外部“批发资产”,与小贷、担保、保理等公司合作引入他们的债权资产,这部分平台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把好第一道准 入关,急于获取资产,忽视了对合作公司的审核和监督;另外一部分平台是自建资产开发团队,通过线下获取个人或者中小企业的借款项目,自己实施风控和贷后管 理。由于团队和规模盲目扩张,以及国内个人征信体的不完善,逾期率、坏账率过高。
因此,P2P平台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资产的质量。优质资产的获取和筛选是P2P行业风险把控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做好后续风险控制和平台稳健运营的基础。
多位P2P行业人士表示,资产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次级资产会导致平台经营难以为继,所以需要更加严格地把握资产端的风控。资产端成互联网金融平台争夺焦点
简单来看,P2P有资产端和理财端两大业务板块。然而,长期以来,整个P2P行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理财端,大部分平台比拼的是产品设计和营销获客能力。互联网金融新规出台后,平台定位于信息中介属性,资产本身成为核心,细分行业的资产类别或将得到迅猛发展。
相关业内人士称,垂直细分领域的P2P平台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优质资产的获取能力、风控把关能力将成为决定平台成败的关键因素。
目前,P2P网贷正面临转型困惑,尤其是在资产端。优质资产的获取越来越激烈,有的P2P转型为理财超市,涉足基金、保险、信托的销售,有的P2P则深耕垂 直细分领域,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资产质量已成为衡量平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资产质量较差的平台,其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甚至有可能被提前淘汰出局。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P2P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来自理财端的投资人,而是源于资产端优质借款项目的严重匮乏。在他们看来,未来P2P平台的竞争,拼的不是资金也不是风投,而是平台的资产质量。拥有优质资产的P2P平台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更强,也更易受到投资人和借款人的青睐。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风险表现
互联网金融风险表现
当国内互联网金融的负面声音与现象层出不穷时,国外的P2P网络借贷却发展得如火如荼。网贷之家首席运营官石鹏峰从美国东部时间5月5日举办的全球顶级P2P网络借贷行业峰会——LendIt 2014上发现,与国内P2P以散户居多的现象有所不同,欧美已出现有一定实力的机构投资人,并出现了数量不少的围绕网贷平台和机构投资人的外围服务提供商。前来参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中,包括行业研究机构(如Lend Academy),还有专门提供P2P相关法律服务的机构,专门提供资金服务的银行,为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咨询的公司,提供软件系统服务的公司等。诸多迹象表明,当前欧美的P2P网贷行业,也正处于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中。
再回观我国,互联网金融近年来确实吸引了无数眼球,效应明显,在P2P借贷领域更是以每年3倍的态势上扬。然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与其独特的网络优势不可分离,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技术优势使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方式更加快捷、方便、准确,能为客户提供更自主灵活的金融体验。但是,由于初期处于监管空白,很多模式只是探索,存在很大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
一是外溢风险:因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已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一定程度冲击,加剧了银行间竞相抬升利率,并改变负债结构。所以,银行的反冲击也将会带来风险,这方面主要来自货币的影响。
二是市场的风险:具有一般市场风险的同时,互联网金融还具有期限错配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特殊市场风险,所以,时间期限、范围和安全都在市场内存在。
三是监管上的风险: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模式,所以混业经营给分业监管带来了风险。跨行业、跨部门、业务交叉性强等特征,这是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业务普遍具有的,这形成了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深度融合和交叉的模式。例如当前的国金证券联合腾讯推出“佣金宝”;中国平安推出移动支付平台“壹钱包”;“余额宝”也出现保险版。
四是认知上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传统金融的功能和本质,创新之处在于创造了新的业务技术、交易渠道和方式,主要功能仍是资金融通、价格发现、支付清算等方面,没有超越现有金融体系范畴。金融行业的经久不衰的主题就是:资金和风险,所以,投资者需对本质加强认识,加强风险意识。
第五篇: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带来便捷和效率的同时,也蕴含着更为复杂多变的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应充分认识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完善监管规制,构建高效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科学选择适应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模式。可借鉴发达国家“监管前置”的管理经验,重新梳理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实施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取缔不符合要求的金融平台,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可以借鉴国际上管理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先行、监管随后跟进”的经验,研究成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特别是制定互联网金融公平交易规则,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引导互联网金融机构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征信系统,夯实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业务开展的社会信用基础。
此外,还要强化信息披露和消费者保护。这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引擎,行业协会应尽快出台信息披露的规范和管理办法,坚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动态性,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营造干净透明的良好市场环境。强化消费者保护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需要加快制定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承担、金融机构信息披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资金第三方托管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互联网金融参与各方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同时,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教育,提高其网络信息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