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涉众型经济案事件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涉众型经济案事件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我要纠错】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发布时间:2013-12-25 15:40:36
潘建华
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囿于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有效满足;同时,由于产业资本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大量民间资金游离于产业而成为流动性资本,投资冲动极为强烈。基于此,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成为资本供需双方的次优选择。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下行影响,许多民营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债务纠纷等群体性事件。可以说,涉众型经济案件已成为当前影响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如何破解群体性债务矛盾亦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是民营经济先达地区,民营企业众多,外向依存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也较为深重。路桥区委、区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视角,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妥善处置了一系列涉众型经济案件,实现了维护法律权威和群众利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经验,现撰文如下,以资参考。
一、路桥区涉众型经济案件简析
(一)发案趋势。2008年以来,路桥区共发生千万元以上涉众型经济案(事)件28起。2008、2009年是案件集中爆发期,2008年发案9起,涉案5亿元;2009年发案7起,2010年减至2起,2011年又小幅上扬,2012年再度回落。从案件涉及行业看,2010年以前,涉众型经济案件主要集中在废旧金属拆解、货物联托运、民间融资等行业,2010年以后开始向其他产业扩散,如制造业、船舶修造业和汽配城等专业市场,体现了民间金融关系日益复杂的特点。
(二)主要特点。路桥区近几年爆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相比全国情况来看,有共性也有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涉及面广。民间融资手续不完备,且每个债权大户后面往往串着众多小户,导致每起涉众型经济案(事)件涉及受害人少则数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涉及区域甚至遍及省内外多个县市区,涉案金额动辄上千万元,乃至上亿元。二是许以高利。债务人往往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特别是非法集资案件,许诺的回报率通常高于金融机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三是追赃不易。大部分案件的爆发源于资金链断裂,此时债务人资产或消耗殆尽或转移,致使追赃困难、获偿率低。四是诉求激烈。因无法追回损失,债权人往往采取抱团上访形式,并通过各种途径给政府施压,极个别债权人甚至以过激行为威胁政府。五是界定困难。路桥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多数嫌疑人获取资金是用于日常经营、投资,如固废拆解行业中的“代拆解”、“期货点价”,货物联托运行业的“代收货款”等,都是约定俗成的经营惯例,案件定性较为困难。
(三)原因剖析。一是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资产质量不高等因素,多数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持比较谨慎态度,而民间融资从其诞生之初,就偏重于服务中小民营企业。二是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和国家货币政策从紧以及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多重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上银行抽资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时,一些企业因联保企业倒闭受到拖累,致使自身资金链断裂。三是部分行业经营不规范。部分行业新衍生的经营模式层出不穷,缺乏相应的行业自律机制,而监管部门则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如废旧金属拆解的“代拆解”模式和“期货点价”模式、货物联托运的代收货款模式、船舶修造业“无订单生产”模式等均存在较大的漏洞,一旦发生纠纷,很难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四是公众防范意识薄弱。路桥民资丰厚,群众投资意愿强烈,但风险防范意识较弱,特别在熟人社会中只凭口头约定就将资金交于对方使用。同时,一些“担保公司”、“理财公司”往往走“边缘路线”,一方面口头约定高额利息及付息时间,另一方面立下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字据来逃避打击,查处难度很大。
二、路桥区预防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工作实践
路桥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涉众型经济案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坚持“党政牵头、提前介入、权衡利弊、判断趋势、综合应对、适时处理、案结事了”方针,重排查、强帮扶、慎处置、促化解,将大量经济领域纠纷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整合资源,形成防范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事)件的政府合力。针对涉众型经济案(事)件涉及多部门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路桥专门建立了全区防范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事)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区委政法委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各镇(街道)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社会稳定工作动态预警机制,并实行稳定形势每月定期预警与涉稳信息即时预警相结合。其中,定期预警主要应用于维稳工作形势每月分析,即时预警则应用于重要涉稳信息专题研判,通过定量、定性手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预警等级,并强化“三色”预警响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2011年12月3日,峰江街道发生一私营企业主卢某某因经营不善负债逃匿。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介入,专案经营,集体会诊,公安、司法、街道等成员单位联动调处,并和当事人双方代表、司法所律师等反复进行磋商协调,最终仅用五天时间促使卢某某及其合伙人与债权人达成调解协议。
(二)因情施策,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处置涉众型经济犯罪政策敏感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在具体处置中,路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社会稳定最大化、案件追赃挽损最大化、资产处置最大化”为目标,严格把握政策,因情施策。一是主动进攻、快立快破。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基层派出所接触群众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及时搜集掌握辖区相关人员经商、贸易活动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经济违法动态。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金额巨大、携款潜逃或拒绝清退的,由区委政法委统一协调,公、检、法提前介入,统一共识,积极提供法律保障,及时立案侦查,快侦快破快诉。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及时控赃、积极追赃,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二是宽严相济、依法处理。正确处理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与保障企业稳定运行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涉嫌非法集资但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宽严相济,稳妥慎重处理,做到立案慎重、侦办方式慎重、强制措施慎重、扣押与冻结等侦查措施慎重,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处置泰恒废旧金属回收有限公司王某某负债事件中,在王某某已逃往日本且其名下资产大部分已转移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不断给王某某施加压力促使其从日本归来与债权人面对面协商,前后召开十几次协调会,宽严相济,促使该事件事发3年后成功达成协议。三是稳控为先、防止蔓延。专门制订涉众型经济犯罪涉稳问题应对处置预案,并严格落实群体性事件重大隐患专案经营机制,一旦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做到第一时间消除看点、防止聚集,尽最大努力将案件控制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严防事件蔓延升级,严防发生越级上访、上街堵路、哄抢财物等行为。同时,严格保密制度,避免引发群众猜疑和各方关注,特别是严防引发社会恐慌情绪。如每起此类案(事)件发生后,区里均及时召开紧急稳控工作会议,召集公安、法院、信访、维稳、宣传等部门和事发地镇(街道)对案(事)件进行反复分析,部署落实各项稳控措施,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力保不引发社会恐慌和骚乱。
(三)源头治理,依法强化对易引发涉众型经济案(事)件行业的整治。近年来,路桥先后重点加强了对联托运、金属再生、船舶修造、中介机构等行业的治理工作,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减少不稳定因素。一是加强联托运行业治理。组织交通、公安、司法、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开展联托运行业专项治理,引导企业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委托人和承运人签订委托运输合同,规范承运人代收货款行为;积极筹建联托运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约束和管理。二是加强金属再生行业治理。由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交易双方签订规范的买卖合同,尤其是对涉及欠款、借款的应出具欠条、借条等有效凭据,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船舶修造行业治理。由工业经济、公安、司法等部门会同船舶业重点镇金清镇,全面加强对船舶修造主体的监管,重点规范船舶修造合同和借款合同,加强对民间不规范集资行为的治理工作。四是加强中介行业治理。由工商、税务、审计、公安、司法等部门牵头,加强对各类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理财公司、咨询公司、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的监管,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合法平台开展非法集资活动,对超范围经营、非法集资、“放倒款”等违法行为依法给予打击,确保其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开展业务。
(四)强化宣传,全面增强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重要环节来抓,大张旗鼓开展预警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犯罪意识。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媒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深刻揭露非法集资活动特别是资金掮客的惯用手段和伎俩,增强群众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群众认清风险、理性投资,从源头上挤压非法集资活动空间。二是加强警示宣传。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公开报道力度,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群众远离并自觉反对非法集资活动。三是加强风险预警。全面开展经营风险教育,视情发布预警提示,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侵害能力。
三、对涉众型经济案件防范和处置工作的几点思考
建立预防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的有效机制,对于维护经济秩序稳定和基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路桥区的处置实践,笔者认为,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要“预警得早”、“打击得准”、“化解得了”,恰当使用“宽严相济”原则,才能实现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效统一。
(一)必须着眼“预警得早”,完善预警机制。涉众型经济案件的爆发,往往都有苗头可循,特别是从最初的个别人反映到大规模的集体上访,期间会有一段酝酿期,而这段时间恰恰是案件处置最为关键的时间,关系着受害人最终的债权受偿情况。为此,必须要着眼“预警得早”,完善涉众型经济案件预警机制。一是加强情报信息搜集。建立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信息会商制度,加强苗头性信息的收集、共享、分析和研判,确保对企业的资金异常流动、对外非正常融资和企业经营恶化等及时预警预测。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尤其是驻村干部的信息收集作用,在涉众型经济案(事)件高发地区和行业开展排查,掌握民间非正常的投资动态,及时搜集掌握辖区相关人员经商、贸易活动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苗头性、深层次、预警性信息,提出对策建议。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金融监管部门以大额可疑资金核查工作机制为依托,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向动态监管网络,对重点单位及行业领域进行资金监控,一旦发生企业主有以高利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恶意拖欠职工工资、大额转移资产等迹象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严防由此引发群体性事件。畅通劳资投诉渠道,划分监察网格,完善用工单位信息数据库,对网格内各类用人单位进行日常巡查、实时监管,建立劳动违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劳动监察执法和预警机制,从源头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建立整顿预防机制。强化市场主体专项治理,对易发涉众型案件的行业进行治理整顿,规范经营户的经营行为,逐步构建“疏堵结合、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二)必须着眼“打击得准”,完善专业化的破案打击机制。涉众型经济犯罪侵害领域广,社会危害性大,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要加快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处置有力的应急体系,牢牢把握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动权。一是强化专案经营。对具有重大犯罪嫌疑、涉及人数众多、有经营价值的案件, 必须要一案一专班,落实专案经营, 早定性、早处理,真正做到打早、打小,精确打击,务求实效。二是防范和制止逃匿行为。增强“控制在先”和“抓捕为先”意识, 第一时间控制涉案嫌疑人员,坚决防止发生提款潜逃、资金非法转移、藏匿等行为。对已出逃并造成后果、涉嫌犯罪的企业主和其他非法集资人,要组织力量全力追逃。对重点对象的重要关系人也要落实相关措施,为后续追逃和劝返工作创造条件。三是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坚持查明犯罪事实与追赃挽损并重,始终把损失能否挽回作为评价办案效果的重要标准,对犯罪嫌疑人的非法所得要依法追查到底,最大限度地挽回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要做好涉案资产的评估核算、拍卖变现和清理偿付等工作,利用民事、刑事、行政、党纪等各种手段追缴非法所得, 尽量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三)必须着眼“化解得了”,完善危机处置机制。涉众型经济案件在处置过程中各方的目标利益是不同的。债权人的诉求主要是如何尽可能地收回债权和利息,在基本无法收回债权时,则诉求政法部门对债务人进行严厉的法律追究。债务人主要考虑如何使自己避免受到法律处罚或从轻处罚,如何使自己隐匿的剩余资产不被追偿或少被追偿。而党委政府的对涉众型经案件的处置考虑的是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债权人的权益、当地经济发展秩序、法律的尊严等多重目标。因此,在处置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以实现债权人损失最少化为目标,依靠法律惩处、行政管理、道德舆论等多种手段,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协商调处贯穿于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和利用双方的各种资源,找到双方的结合点,使债权人利益少受损失、债务人减轻处罚、社会面和经济秩序平稳有序,实现社会效果、经济效果、法律效果三者统一。一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牢固树立和积极实践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执法效益观,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要位置,特别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困难较多的现状下,坚持打击和防范并重,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原则,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二是坚持宽严相济。在不违背法律的总体框架下,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和综治措施,适时适度处理好涉众型经济案件,力求既体现政治效果,又讲究法律效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做到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和当事人满意。三是坚持因案制宜。要根据涉众型经济案(事)件产生的原因、表现的形式、涉及的规模、当事人诉求、案件的性质以及对经济社会稳定可能的影响程度,区别对待,认真研究工作对策、处置方法、舆论引导等,谨慎决策制定应对处置解决方案,依据案(事)件实况,一案一策,准确把握工作力度和节奏,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冲击。
(作者系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第二篇:涉众型经济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涉众型经济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处于“三期叠加”新阶段,经济发展中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必然靠法治推动和实现。在涉众型经济案件的预防和处置中,坚持法治逻辑,就是要求我们在依法维护好社会稳定的同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根源性问题,构建起良好的法治经济新生态。本文立足X市X区近三年来涉众型经济案件的实际情况,分析共性原因,并跳出区域进行深层次的法治思考,以期形成预防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的法治样本,推动法治建设工作走得更快、行得更稳。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的影响,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许多民营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群体性债务、恶意拖欠职工工资或工程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典型涉众型经济案件呈高发态势。可以说,涉众型经济案件已成为当前影响经济金融秩序、区域和谐稳定的突出诱因,如何科学处置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突出特点
所谓“涉众型经济案件”,通常是指涉及x人以上、数额较大或涉及金额x万以上、人数较多的经济纠纷或案件。通过基础数据上报、上门查阅案卷、开展实地调研等形式,对近三年来发生的涉众型经济案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实。综合分析,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受害主体类聚化。在涉众型经济案件中,同一纠纷和案件类型的受害群体呈类聚态势,如拖欠职工工资或工程款纠纷的侵害对象,通常为企业职工或工程承包人;传销活动的侵害对象往往是家庭境况较差且不安于现状的人,通常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居多;非法集资的侵害对象则主要针对的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投资愿望较强的退休老人或者家庭妇女,也包括部分急于寻找生活来源的下岗工人。在林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受害群众达x多人,主要为期望博取较高投资收益的老年人、下岗退休职工这类易感群体。
二是手段方式隐蔽化。在处理的事件中,夸大公司经营规模和前景的民间借贷有x起。在处理的案件中,x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x起集资诈骗案均以公司经营为幌子,利用合法经营形式掩盖非法活动;x起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均利用新的经济概念编造一些貌似合法的专业经济术语实施犯罪。如王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x年x月以来,王某等人在上海、x、浙江等x省市,假借有直销牌照的湖南绿之韵集团之名,以推销多慧商务终端机为由,拉人头成为绿之韵易凯集团会员。该案犯罪活动组织、策划、后勤等分工明确,带有极大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受害人很难理性辨析,案发时已层层发展会员
x余人,涉案金额x余万元。
三是维稳压力复杂化。主要表现为三大压力:处置难度大。涉众型经济案件的涉案群众上访闹事的初衷大都是要求挽回损失,但这类案件恰恰追赃挽损难度大,挽损诉求无法得到及时或全部满足,不利于案件的协调处理。社会影响大。一些企业病急乱投医,债务“滚雪球”崩断资金链,企业倒闭、职工失业、债权人血本无归,与企业有联系的上下游都受到影响。传销等案件涉及人数多,且参与者多为急盼改变现实境遇的群众,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仇富、仇官现象。秩序冲击大。涉案群众之间联络相对紧密,社会圈子固定,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发生串联上街道、堵大门、围企业,对区域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冲击。一些具有银行工作人员身份的非法集资人外逃,戳中银行内控软肋,降低了金融整体公信力。如某国有商业银行X新城支行工作人员顾某利用身份优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x多万元。后顾某因资金链断裂案发,一度造成x多名借款人围堵区公安局、检察院、政府的大门,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现该案虽已由法院判决,但维稳工作牵扯了党委、政府的大量精力。
二、原因分析
涉众型经济案件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更有法治原因。
一是公众趋利心理。一方面,受害群体缺乏投资理财和法律专业知识,无法判别其中超出常规、超出法律的问题漏洞,看不到高额回报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只考虑资金增值,不考虑资金安全性,盲目投资,从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公众拥有的闲散资金增多,投资获利愿望也相应增加,已不满足于银行储蓄、购买债券等常规理财渠道,寄希望于更加多元化、更加高利润化的渠道进行投资理财。市场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大与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之间的矛盾为犯罪者实施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社会公众在虚假宣传、高额回报利益的驱动下,被暂时假象和虚假繁荣所迷惑,客观上为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滋生提供了条件。
二是融资渠道不畅。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和国家货币政策从紧以及价格持续上涨等多重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销售订单数量下滑明显,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上银行抽资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同时,一些企业因联保担保受到拖累,致使自身资金链断裂。加之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资产质量不高等因素,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仍持比较谨慎的态度,银行放贷周期长、下款速度慢的情况仍然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慢的困境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企业为确保生产正常运转,转而采取许以高利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一旦资金链断裂,便出现企业主跑路、企业破产倒闭等情况,引发涉众型经济案件。
三是法治思维欠缺。一些部门和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法治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政策法纪观念缺乏、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依法行政意识不强等,引发群众不满;同时,“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尚未完全落到实处,在执法过程中习惯于就事情谈事情、就案件谈案件,忽略了以案释法、以案普法这一关键环节,没有形成处置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法治思维未在基层百姓中普遍生根发芽。
四是监管机制失范。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不协调,是导致涉众型经济案件多发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管理机制失调。涉众型经济案件,涉及多方监管职责,往往存在监管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从而导致监管职责主次不明,工作中相互推诿、无头管理等现象。另一方面,协调机制不畅。在预防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中,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虽然与其他职能部门间加强了协作,但围绕综合治理的整体布局,仍需亟待形成运行高效、协调到位的工作机制。尤其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对接上,行政执法机关的主动配合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法治思考
关于涉众型经济案件,大部分地方通过长期以来的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置和化解方式方法,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样的化解体系,过于注重末端治理,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生涉众型经济案件的深层次问题。我们认为,在预防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中,应当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的引领、服务、保障三大作用,用法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式、新举措,助推经济社会新发展,从而打造出一套融合源头治理、末端治理、依法治理、诚信治理的法治逻辑框架,形成依法善治、和谐共治新格局。
一是运用法治思维服务经济发展。良好的法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法治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抓好普法强基。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充分发挥执法人员的骨干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法治大讲堂”、法治广场系列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群众远离并自觉抵制非法集资、传销等活动。抓好政法护航。以“政法护航、服务发展”等为主题,组织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常态化开展服务重点园区、服务重点企业、服务重大项目等专题活动,并采取发送司法建议、编发风险提示、定期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努力从多层次、各领域、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准确把握调结构转方式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妥善审理涉众型经济案件,运用司法智慧创造性地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撑。
抓好源头治理。在引进重大项目、作出重大决策前,扎实开展决策合法性、制度廉洁性、社会稳定风险性等“三性”联动评估审查,从制度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推动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是运用法治理念引领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尤其首要的是换思路,增强市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法治活力。围绕增强市场活力,进一步清理有违公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打破融资、审批等环节中还部分存在的“弹簧门”现象,为企业减负增效,带来实在的法治红利,形成讲法治、有活力、促发展的市场环境,从源头上拧紧滋生涉众型经济案件的阀门。增强依法自觉。突出“法治与企业竞争力”主题,扎实开展“企业法治论坛”等活动,加强对企业的法治宣传,推动企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增强诚信意识。以“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诚信守法企业的社会面宣传,传递诚信正能量;及时向社会曝光和公示失信企业的相关信息,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三是运用法治方式保障经济发展。依法治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突出整治导向。组织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开展对各类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理财公司、咨询公司、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专项整治,打击不法分子披着“合法外衣”开展非法集资、传销等活动,对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违法行为依法取缔,确保规范经营。突出监管导向。公安局、人行、金融办等共同参与,规范化运行大额可疑资金核查工作机制,对信用等级低的重点企业进行常态化资金监控,一旦发生企业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恶意拖欠职工工资、大额转移资产等迹象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严防由此引发群体性案件。突出打击导向。增强稳控意识, 第一时间控制涉案嫌疑人员,坚决防止发生携款潜逃、资金转移、资金藏匿等行为。对已出逃并造成后果、涉嫌犯罪的企业主和其他非法集资人,启动追逃应急机制,尽力确保抓捕和款项冻结“双到位”。对相关嫌疑人的重要关系人同时落实稳控措施,为后续追逃和挽损工作创造条件。
中国式发展能不能可持续,关键是能否建成法治经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预防、控减、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必须从影响经济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发力,强化规则意识、法治思维、诚信理念,用法治为企业减负、为经济护航,提升市场经济的自身免疫力。唯此,企业减负增效,市场活力增加,法治全面贯穿,必将有效铲除涉众型经济案件的滋生温床,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
x作出更大的法治贡献。
第三篇: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办案要点1122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办案要点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民间借贷;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涉众型经济犯罪多涉及投资理财、私募股权、理财产品等领域,属资金密集型犯罪,通常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形式,其涉案金额大、受害对象多、波及范围广,涉众型经济犯罪一定要对案事件的性质进行准确梳理,区别对待,针对个案制定专门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危害性。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银根收紧与企业资金需求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
2010年以来国家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针对房地产开发、矿产挖掘等行业的政策利空较多,银行贷款政策收紧,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仍具有向大型及国有企业倾斜的传统下,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流动性易出现不足或资金链断裂。为应对临时性经营困难,部分企业选择通过民间集资来缓解燃眉之急。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近年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效益下滑情况下,房地产行业持续升温且获利丰厚,刺激了部分生产加工企业抽资,甚至通过民间借贷投资房地产开发,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在房屋销售不畅情况下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二)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与投资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闲置资金也在增加,个人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旺盛。但当前资本市场面向普通投资者提供的投资工具种类较少,普通投资者面临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折中选择,缺乏专业知识的人群或是偏好于高收益的投资者,在诸多不规范操作的引导下会选择将资金投于高收益的民间借贷,甚至是非法集资。此类投资者往往缺乏经济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不能区分合法和非法的界限,在发财心切情况下心存侥幸,面对犯罪分子打出高回报的幌子,往往抵挡不住诱惑而上当受骗。
(三)非法集资手段隐蔽与法律制度不健全之间的矛盾
涉众型经济犯罪隐蔽性强,如非法集资活动形式多样,违法犯罪主体往往以投资、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参与者通过熟人、亲戚、朋友层层介绍不断扩展,集资手段也逐步由传统方式向网络化发展。在资金链未发生断裂情况下难以及时发现。另一方面,防范、监控、预警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这方面法律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如其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民间借贷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现行刑法条款无法对其调整,导致一些民间融资项目的立项、广告宣传、资金筹集、流向等环节无法实现透明严格监管。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的领域多是投资理财、私募股权、理财产品等。表现为多种形式,应对其行为的真实目的进行判断分类,区别对待,根据其行为目的分类如下:
(一)、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1、所筹集资金流转至生产经营用途;
资金融通分为内源融通和外源融通,涉众型经济犯罪所涉及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外源融通,既是融资主体针对外部资源进行融资,且是针对社会大众进行的融资。融资主体是企业或者公司,或者是为融资而设立的关联公司,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危机,比如说,某家煤矿为技术改造、扩大生产量成立关联公司对社会大众进行融资,融资的形式多为股权融资;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融来资金是否获得收益是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控、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经营者的经营方式、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特定的因素有极大关联,比如2008年奥运会期间要求所有煤矿停止生产,会后又发生了特大煤矿事故,又造成煤矿开工复产的延迟,这些因素都造成了融资成本的大幅提高,就直接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投资客户也血本无归,继而把压力施加给政府,通过非常手段来引起政府的关注。政府会根据事态的发展通过职能部门运用行政法规、民法法规、刑法法规等进行调控,能够帮扶盘活的尽可能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不能盘活的影响恶劣的对融资企业或者公司主要责任人进行定罪量刑,对投资客户进行劝诫疏导,对涉案款物进行追缴拍卖进而兑付给投资客户。
2、所筹集资金挪为它用;
还有一部分企业或者公司把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筹集来的资金挪作它用,钱融到手了,预估到用于生产经营后的预期收益低或者低于其他投资项目赚取的收益,这种现象最后的结果有多种情况,可能是高收益也可能是资金断链。
3、所筹集资金用于个人挥霍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将融来的资金用与个人挥霍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也比比皆是,这种情况融来的资金根本就不会产生收益,解决这种情况只有依法从严惩处,加大追缴资金的力度,但往往效果不好。
(二)以赚取通道费为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这种现象在网络理财平台较为普遍,如某某平台,利用手机APP操作,关联银行账户,为规避形成资金池,直接将资金转入用钱企业或者公司,所筹集资金流转至生产经营用途,利用和用钱企业或者公司签订的协议收取手续费。
(三)以骗取资金为目的的,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设立投资担保公司,以高息利诱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融来的资金用于个人挥霍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设立网络理财平台骗取投资客户资金用于个人挥霍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四)非法传销案件,表面看似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案件形式不同,但是只要分析传销的真正目的就可以知道,传销是犯罪嫌疑人通过“拉人头、赚积分”的手段发展下线,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呈典型“金字塔”结构。形成资金流动最终是为了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
三、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定性至关重要,由于此类型犯罪涉及区域广,人员多,取证工作量大、难度大,信息量大,不易分类整理,想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条异常困难,必须将必要的证据提取到位才能够反映出案件的真实情况,之后才能对案件进行准确定性。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三流证据”,既是依照三条主线进行,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物流涉及原材料、半成品或者成品、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办公家具等有形物品;资金流涉及随着实物流转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信息流涉及随着实物流转和资金流转而产生的书面信息、电子信息等,资金应随实物流动,信息伴随实物和资金流动,正常的企业经营活动如图一所示:
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供应网络原核心企业分销网络采购客户服务最终客户材物流料生产 如果一种经济行为并没有按照以上次序进行,肯定是出了问题,通过侦查可以对问题进行分析,是经营失败,还是有目的而为之,是否构成犯罪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以资金流动为主线进行侦查
涉众型经济犯罪前期融资过程主要涉及资金流和信息流,资金使用中有实物的出现。资金的用途一般体现于犯罪主体推介的理财产品。私募股权推介的股票期货等产品、传销活动往往也伴随商品推介;资金从投资客户手中转入融资公司或者企业,由企业进行支配,资金的流动伴随产生大量相关信息如合同、转款凭证、收据、还款计划书、借据、聊天记录等,这些信息就能够证明资金流动的路径及最终目标,在侦查过程中,要紧追资金的流向,尽可能完整调取相关联的信息,最后制作资金流向图,作为主线,以方便整理卷宗、涉案资金的追缴。如三鑫担保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新明担保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海莹公司实际控制人集资诈骗案件等,均是紧追投资客户的资金流动路径,调取关联信息证据,查明资金去向,对资金适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的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个人非法占有资金的以集资诈骗定性,查明资金最终去向,进而进行资金追缴。
(二)以实物流作为主线
如百年租车公司案件,众多投资客户或者以自有资金投入该公司,或者以自有资金购买车辆投入该公司,公司或者将客户资金用于购买车辆用于转租、或者将客户车辆直接转租获取资金用于支付客户利息,涉及数千车辆。此类案件即以实物车辆为主线,查明车辆购置的资金来源,车辆的流转情况,伴随车辆的流转而产生的收益或者费用,伴随车辆和资金流转的信息是证明这一过程的充分而必要的证据。
(三)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其实就是为了查明被害人是如何损失了,前期初查、立案对案件的定性随着案件真相的揭露会有所改变,比如说海莹公司实际控制人集资诈骗案件,初期立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通过侦查后,发现该公司不具备偿还能力,以口口相传的方式、高息利诱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公众存款,后期吸收来的存款部分用来偿还前期客户的资金、部分偿还个人债务、还有部分资金通过取现转存的方式占为己有出借给朋友获取高额利息。此案件最终以集资诈骗案件定罪量刑。
四、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区域广、涉案资金庞大、涉及投资客户较多、资金流转路径复杂多样,需要提取的信息证据多而繁琐,不易梳理,容易造成办案人员心态出问题,近期发生的案件涉及客户动辄上千人,甚至上万人,每一客户都要建立证据档案,客户所分布的区域较广,往往波及省内全境大多数地市,工作量大、身体上的疲惫容易让办案人员产生畏惧感、为难情绪,进而影响办案思路、效率和进程,办案人员一定要有克难攻关的精神,合理调整工作与休息的节奏,使侦查办案有序进行。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证据种类繁多,证据链条多样,侦查周期长,需要固定办案人员,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更换办案人员。侦查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办案人员,兼有侦查员、材料内勤、检查机关公诉人员、律师多种责任,要懂得依法办案,还要懂得有技巧、规范的取证,要梳理证据链条、整理卷宗,还要对自己整理的案卷进行审核,还要本着为犯罪嫌疑人辩护的态度去看待案件,才能够使有罪的人受到惩罚,无罪的人不被冤枉。
(三)要注意维稳、追赃、办案三个目的的协调统一,在办案过程中,发现侦查对象有机会盘活,能为客户挽回更多的损失,就要及时制作方案,向办案指挥部汇报,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协调部署,及时调整方案,把整个案事件的处理向积极的方向推进,不能为了尽快办结案件而办理案件,不能仅仅为了打击犯罪而办理案件。
(四)犯罪“非法占有为目的”主观故意的认定和把握
涉众型经济犯罪中部分可以构成诈骗案件,诈骗案件最难认定的就是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刑法上的“非法占有”应当是指犯罪行为人以特定手段为掩护,意图使相对方失去或脱离对其财物的控制,而积极追求将该财物据为己有或非法支配以获取非法利益的不法心理状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是犯罪行为人一种抽象无形的心理状态。如何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不能断章取义、主观臆断地枉加罪责或放纵犯罪。
如何判断是否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应从以下六点进行证明。
1、有无欺诈行为
涉众型经济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欺诈行为,如利用虚假理财产品、虚构资金用途来欺骗客户投资,将资金挪为他用。
2、有无现实的履约行为
涉众型经济犯罪嫌疑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履约行为,或者没有履约的原因纯属主观意愿,而并非受客观因素的限制所致,或者以履行极少部分义务为诱饵,目的是为了诱骗对方履行全部义务的,一般应当认定行为人具有诈骗的主观故意。
3、没有履约的根本原因
如果涉众型经济犯罪嫌疑人根本就没有履约能力或者根本无意履约,只想无偿享有权利,主观上无意履约的,而客观上并未付诸履行的,就应当认定行为人具有实施诈骗的主观故意。
4、履约能力和义务是否相对应
涉众型经济犯罪嫌疑人没有履约能力,而承诺无力履行的约定。
5、对涉案资金的处理情况
涉众型经济犯罪嫌疑人对涉案资金的处理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出其实施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态度,收到对方款项全部或大部分用于个人挥霍,或者不按约定使用,而是将所收款项用于证券、期货交易或其他高风险投资,致使血本无归的,或者收取对方款物后,隐匿、销毁账目,意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或者搞假破产、假歇业、假离婚、假重组,意在逃避返还上述款项的,或者从事非法犯罪活动、用于偿还他人债务、携款逃匿、隐匿款物拒不返还、肆意处置他人财物等等情形,都应当认定行为人具有实施诈骗的主观故意。
6、行为人承担责任的行为表现
涉众型经济犯罪嫌疑人取得相对方款物后,采用躲避的方式使对方无法行使债权挽回经济损失的情形普遍存在,应当就个案的控辩证据和各种客观因素综合进行分析、判断,不应当一概而论,均认定为诈骗。
第四篇: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及侦查机制建设doc
目录
引言 …………………………………………………………………………2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以及犯罪类型 ………………………………2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以及趋势 ……………………………………2
三、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分析 ………………………………………3
(一)发现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3
(二)收集调取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难 ……………………………4
(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5
四、建立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 …………………………………6
(一)建立健全情报导侦机制建设 …………………………………………6
(二)建立健全取证机制 ……………………………………………………7
(三)建立健全侦查协作机制 ………………………………………………8
(四)完善经侦队伍专业化建设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分析及侦查机制建设
专业:经济犯罪侦查
学生:周家宏
指导教师:陈冯妤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众型经济犯罪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存在着发现难,取证难,打击难,多部门配合打击难等诸多难点,通过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难点研究并从情报导侦机制建设,取证机制建设,侦查机制建设,经侦队伍建设,经侦专业人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深入分析。最终达到进一步明确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工作重点以及进一步提高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能力。
【关键词】 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机制建设
Wade the model economy crime detection difficulties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harmony, due to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s in there, forensics found difficult, difficult, blow hard, many departments with difficult and so on many difficulties to wade through all the type, the economic crime investigation difficulties from gratitude research and procuratorial mechanisms, the police reports, the public security mechanism construction forensics cooper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crimes investigation team building, now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other aspects for further analysis.Eventually reach further clear blow all economic crime in the work of ke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ttack economic crimes.【Keywords】
wade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 investigation difficult economic;
mechanism construction
引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市场繁荣的刺激,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诸多投资者投资知识匮乏,投资渠道单一等特点导致了全国范围内涉众型经济犯罪呈高发态势,涉众型经济犯罪直接导致所涉群众财产损失,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以及犯罪类型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受害人多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1]2006年11月23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高峰首次在北京召开的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该概念。该概念并非由法律明文规定,而是由公安部门对某一类高发型经济犯罪进行总括的法律术语。涉众型经济犯罪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牟取不法利益。二该行为违反国家经济法规和刑事法律。三受害者众多,多为三人以上。四社会危害严重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公安部在此次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17种形态,具体分为四类即非法集资类,非法经营类,合同诈骗,其它类别。深入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犯罪类型,对有效的扼制经济犯罪案件高发的态势,对减少群众的损失以及社会的危害,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以及趋势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具体表现在集资诈骗、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等类型。涉案金额较大,少则上百多则上百亿,而且占经济犯罪涉案金额比重较大。受害群体越来越广,有很多知识分子参与其中。从整体上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整体呈上升态势,打击该类犯罪案件刻不容缓。
从发展趋势上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
第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手段进行犯罪。犯罪分子往往以合法的公司或者以合法的法人主体,以欺骗的手段或看似合法的工程项目为幌子,意图迷惑广大人民群众。如北京的“亿霖案”以销售林木为旗号,云南的“金座案”以养殖为假象。上述案件都有合法的工商登记,并成立合法的公司,投资者很难从公司的外在表现形式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严打涉众型经济犯罪[N] 企业导报.2006年11月
第二为获取群众信任对公司项目进行大肆宣传。首先.犯罪分子会以新闻媒体宣传的方式对其所从事的项目以及其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报道,提高其行为的可信度。如云南特大合同诈骗案“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的合同项目诈骗案。云南君信投资有限公司在春城晚报、云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合同项目,提高其影响力和可信度。其次犯罪分子还会以投资慈善等公益事业为假象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如“东阳吴英案”,吴英曾多次将非法集资所得投入慈善事业,提高良好信誉。云南金座非法集资案、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合同诈骗案,等都是进行投资慈善事业以求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再次犯罪分子歪曲政府政策进行宣传最终披上合法外衣。在云南特大合同诈骗案“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的项目中,擅自改动昆明市市委书记仇和的批文,然后大肆的加以宣传。通过利用政策等欺骗受害者的案件在涉众型经济案件中时有发生,在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过程中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三犯罪呈职业化。很多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犯罪人员多为有前科劣迹人员。在整个实施犯罪的过程中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和严密的分工,并做了大量的潜逃、销赃、毁证据的计划。有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员为整个犯罪提供专业的反侦查技术支持。
第四犯罪嫌疑人善于利用法律空白,规避法律责任。涉众型经济犯罪有很多法律法规不完善,刑法犯罪成本低,案件性质认定难,打击犯罪难等特点。很多犯罪分子通过钻法律空子,通过打擦边球,避重就轻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该类犯罪高发态势往往是因为法律在的不完善导致的。
三、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分析
(一)发现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要求“打早打小”即在犯罪行为刚开始时或者犯罪危害比较小时进行合法有效的打击。然而在众多的经济领域,涉众型经济犯罪多数案件都披着合法的外衣,很难及时发现,较为隐蔽,只有多数受害人意识到被骗以后,犯罪行为才会败露。发
1、犯罪行为隐蔽性较强
涉众型经济犯罪发生于正常的经济活动中,犯罪分子利用现行的政策或歪曲领导的批示等进行大肆宣扬。同时,由于犯罪行为未暴露之前公安机关可以在工商、税务、卫生的部门查到其合法的登记记录,这导致了暴露过程较慢、潜伏期较长,在其资金链善为断裂之前,被害人很难发现犯罪行为。如典型的北京亿霖案长达两年多,东阳吴英案长达仅用一年多时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达38亿之多。
2、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交流不畅
难以及时发现犯罪,经济犯罪属新兴的高智商犯罪。而经侦队伍成立时间较晚(1998年10月),没有比较完善的情报系统。难以对重点行业、领域内秘密力量的布建,阵地控现犯罪难度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还不成熟。对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对情报资源、信息的共享还不完善。没有建立与工商、税务、银行、海关、证券等部门情报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导致了案件长时间不被发现,遗误了侦查时机。
3、受害人不愿意报案。
盲目的进行投资,没有对所投资的公司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轻易听信宣传。同时涉众型经济犯罪多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许诺以高利返还。很多受害者抱着侥幸心理冒险参与,贪心占便宜。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投机的心理,作案前期利用大量资金进行返利,以图获取更多投资者的信任。在公司资金链善为断裂之前,很多人为贪便宜,不愿意报案,更有甚者,受害人千方百计阻扰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嫌疑人,从而实现其发财的目的。受害人不愿意报案是涉众型经济犯罪发现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二)收集调取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难
经济活动的频繁,经济领域犯罪呈现出职业化、高科技犯罪相结合的特点。这就需要侦办民警拥有很全面的知识,如税务、会计、金融、计算机等方方面面知识。同时涉众型经济犯罪往往呈现出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较多,资金流动量较大等特点。这给侦办民警在侦办此类案件的取证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证工作量大而且质量不好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所涉及受害者人数众多。如非法集资、传销案件,非法经营案件、涉众型合同诈骗案等受害人多达上千人,而警力有限,要一一做笔录,问清大体情况难度较大。例如非法组织传销案件,民警通常寻找关键头目再通过头目寻找其下线,进一步确定受害者。该类案件花费时间长、涉及人员众多,但办案质量往往都不高。
2、财务账簿不规范严谨,被损毁严重
资金繁杂、财务账簿不规范严谨,财务账簿做得简单粗糙,或者财务账簿被损毁是涉众型经济犯罪中取证面临的难题。由于犯罪分子在作案之前就有准备逃避打击,故意将财务账簿做得不规范,甚至作假帐,让证据无法反映涉案资金的流向与用途。同时,很多犯罪案件发现得比较晚,公安机关的打击相对滞后,当犯罪嫌疑人发现其犯罪行为败露时有些犯罪分子还会将会计记录、凭证和账册等进行销毁。
3、电子证据的出现,取证难度增加
网络活动中许多电子证据容易被修改、灭失或者删除,整个操作简单不易被复原,不留痕迹等特点导致犯罪分子利特别喜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在侦办案件中电子证据取证难已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电子取证不仅仅是收取、固定证据难而且将其证据的内容转化为符合证据规则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很多犯罪涉及的资金多、人员多、项目多,在证据的内容转化过程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发案率比较高,而成功侦破案件的案件却很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难度较大,经贞民警相关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还不丰富。具体表现在犯罪的隐蔽性、犯罪呈职业化趋势、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较强、涉案金额大、破案时间长等方面。只有深入的分析其现象和原因,才能解决打击难度大的问题。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难度大主要表现在:
1、多部门协调配合难
犯罪分子多数有前科劣迹的,具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并且利用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程序复杂的特点长期流窜作案,跨省甚至涉外作案,给跨区抓捕、跨区域取证、跨区域配合等方面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金华金信”案件涉及浙江省11市和新疆、云南、广西、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还有其它许多的案例涉及到国外、需要国际刑警组织和公安部的支持与配合。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很多的职能部门的管理问题,如云南金座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到林业、农业、卫生、公安、税务等部门,而各职能部门往往从本为主义出发,思想认识不足,不能够上升到综合治理共同防范的高度,形成不了打击防范的合力。另一方面存在着一些沟通协调保障机制不健全和紧密协作关系不到位的现象,客观上给打击经济犯罪案件带来了难度,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违法犯罪活动坐大成势,造成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和其它恶性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2、办案经费投入不足
警务保障不足,办案经费不到位,一直是办理经济案件的老大难问题。许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办案经费的投入,特别是遇到涉案金额上亿的案件,需要的办案经费则需上百万之多。办案经费不足,主要影响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安的阵地控制、经侦情报信息的建设、网上追逃以及经侦特情建设。如果经费不足,则很难发挥情报导侦的作用。第二办案过程中需要涉及评估、估价、会计鉴定费等费用,其中会计鉴定费在整个办案中支付比例较大,每年全国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鉴定费用达上亿元。第三警务保障不足,很难完成跨区域办案、跨部门办案,严重影响经侦民警办案的积极性。
3、经侦力量薄弱
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杂性、隐蔽性、智能型、跨区域、跨行业的特点,实战部门公安民警长期处于高风险、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现有的经侦力量很难适应经侦工作。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犯罪对象处于高文化高素质人员,掌握比较深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这就要求经侦民警一方面拥有法律、金融、证券、期货、财政、税务、工商、会计、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另一方面要求侦办民警有很强的业务素质。经侦队伍组建时间不长,新人较多,而且业务素质不高,导致经侦民警素质“先天不足”无法应对繁杂多变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办要求。经侦力量的薄弱给打击经济犯罪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建立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
由于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不足,公安机关应树4立情报主导侦查的理念,加强阵地控制,提高预警能力并加强监管,积极与各部门各机构合作,提高对该类案信息的驾驭能力,同时加强经侦队伍建设,提高办理该类案件的能力,有效扼制该类案件高发的态势。公安机关要提高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能力,必须建立以下侦查机制:
(一)建立健全情报导侦机制建设
“随着情报活动领域的拓宽开始向政治、经济领域渗透其定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政法委书记***同志多次在关于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讲话中提到要树立情报主导侦查的理念,提高侦查工作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合法有效的建设情报主导侦查机制,解决经济犯罪案件发现难的问题呢?应当从三方面入手。
1、建立全国联网信息资料库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人员多、资金流动量大、跨区域流窜作案的特点,传统的侦查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侦查的要求,只有建立全国联网信息资料库,才能有效打击该类犯罪。具体的做法有将有前科劣迹的犯罪嫌疑人员、违法人员纳入专门管控;将重点地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的管理;将全国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归类管理,并分析研判案件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建立资料库,方便比对查询串并案件,建立全国联网信息资料库,工作量繁重公安机关应当高度重视,有效的发现犯罪行为。
2、各部门加强情报资源的共享
公安机关加强和其它部门联系,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通过情报信息汇总、交流共享、分析研判,有效的发现违法犯罪,及时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公安机关要开放有前科的违法人员,特别是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人员信息,保险行业开放其涉及的保险业务,工商部门开放公司企业的工商登记,林业部门开放林业政策和有关的林业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通过对各部重点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并及时将各类信息反馈给各部门,使各部门提高防控能力。同时公安内部各警种也应当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区域警务信息资源的利用。最终构建各类信息联网查询平台,以及涉众型经济犯罪情报信息预警平台。
3、提高特情质量
经侦特情主要在各经济领域相关情报信息,提供有利于经济犯罪犯罪侦查的线索,协助经济犯罪侦查部门控制预谋犯罪;同时通过贴靠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了解活动内幕 2李蕤、任怡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多维思考[D].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11月第6期 获取重要犯罪证据,掌控重要犯罪嫌疑人行踪[3]。在实战过程中,经侦特情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而存在着特情质量不高、积极性不高、建而不用为了应付考核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情报主导侦查的作用。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第一特情建设缺乏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使用上往往有“行政化”的倾向;第二特情建设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很多民警建立特情只为了应付考核;第三警务保障投入不足,专项经费不够,往往导致特情工作积极性不高;第四特情的物建没有向多层次、不同领域发展,导致收集的情报单
一、缺乏质量。提高特情质量的具体方法是:第一对特情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减少过多的“行政化”管理和不规范的考核制度。第二加大警务保障投入,特别是重、特大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财政资金专项提入在预防打击上高度重视。第三在重点的行业领域多层次的布建特情,如非法集资、金融、行业协会、地下金融等行业,提高特情服务的质量。
(二)建立健全取证机制
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取证工作是一个及其重要的问题,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如取证工作量大,财务会计账簿不规范,以及大量电子证据的存在。导致了在定罪量刑等很多司法环节很难有效准确的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那么研究公安取证工作,就显得极有必要。
1、梳理证据,提高证据质量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范围广影响较大,需要梳理证据,提高证据质量。比如公安经侦部门搜查的证据可能和工商,税务,银行,农业等多个部门的业务有关。在搜查扣押有关证据时一定根据刑事诉讼中的有关规定对证据的性质进行划分,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由证据到人的侦查模式,讯问清楚具体证据在整个侦查办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公安机关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不仅要搜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搜集无罪的证据以及罪轻的证据。如“云南金座公司非法集资案”中公安机关搜集了金座公司的财务会计凭证,账册,银行对账单,成员名单,并将所搜集的证据进行了归类整理。有效的提高办案的效率。
2、聘请专业人员,彻底查清财务账簿
资金繁杂.财务账簿不规范,财务账簿做得简单粗糙是涉众型经济犯罪财务账簿容易出现的现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当事人故意做假账,做不规范的账簿以求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或者过于自信疏忽大意等原因使办理的财务会计账簿发生错误。公安经侦部门应当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会计或审计人员对不规范的财务账簿进行搜集,通过彻底检查,查清公司资金往来结算收支财务凭证,查清犯罪嫌疑人以及受害人的资金账户的收支情况,从而获取犯罪活动的证据。
3、搜集和固定电子证据
3湛艳清 防范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研究[D].四川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21卷第6期 涉众型经济犯罪往往通过网站募集资金,通过银行实现资金转账,通过电子文档记录公司财务信息。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已经趋向于无纸化。这也就决定了电子证据的重要性,在收集和固定电子证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电子证据的收集方法和收集方式。具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控制涉案的计算机,不允许犯罪嫌疑人接触。由于电子证据具有容易被更改,销毁,不易复原等特点。如果犯罪嫌疑人销毁了电子证据则对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第二 请专业人员予以确认是否存在程序炸弹。在以往的侦查过程中犯罪嫌5疑人为了逃避打击往往在计算机的程序中安装程序炸弹如果移动计算机或者切断电源时容易将文件损毁。计算机的查封扣押和移动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第三 搜集与案件有关的重要电子资料。比如犯罪嫌疑人的qq号码以及密码,博客。网络银行账号以及有关个人信息的相关资料一定要注意搜集。如果搜集到重要的信息则很有可能成为破案的突破口。第四“做好计算机证据内容的转化工作,使所有的证据资料都能够以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形式出现,保证其完备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4]
(三)建立健全侦查协作机制
当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发生,往往是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多个部门和多个地区,这就要求侦查部门经侦民警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完善的协调机制。在公安行业内部、行业外部以及扩地区进行侦查,有效解决打击难问题。
1、加强公安部门内部协作机制
加强派出所经侦联络员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加强与网监部门协调寻找网上可疑信息,并分析其具体IP,以及共同防范网络传销等案件,在侦查取证过程中,如果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取证,应积极和网监部门配合,加强与行动技术部门的情报协作交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实现情报交流渠道畅通,联手共同打击等。
2、加强和其它行业协作
许多该类犯罪是由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管不利或者相互配合协作机制的缺失,导致办案难度加大,办案费用增加。现阶段侦查中存在着法律规定很多案件需要其它部门得出结论后才可以立案,这就需要与其它部门协调与配合。如在公司企业进行工商登记时会有很多的信息,当公司企业犯罪时公安机关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提取相关信息材料,进一步查清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在公安民警与其它行业部门进行协调配合贯穿在侦查办案过程中。特别是情报资料的搜取、犯罪证据的调取,以及赃款赃物的查封扣押和冻结工作。
3、加强跨区域协调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人数多、范围广、跨区域甚至涉及到港澳台和国外。加强区 [4] 杨 威 新形势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N].湖北警官学院院报.2008.年5月第101卷第2期
域间的司法合作,特别是涉及到跨区域抓捕、跨区域取证、追赃等侦查难点时,一定要树立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的意识。同时提高经侦民警异地办案的能力。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经侦部门应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逐步建立海外抓捕、取证追赃机制和司法协作机制,降低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破案成本。
(四)完善经侦队伍专业化建设
在经侦实战过程,往往通过专业人员的组建和对经侦民警进行培训来提高经侦队伍的战斗。但是现有的专业人员的选拔制度以及培训制度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诸如经侦专业知识不足,综合知识能力不足,实战能力弱,选拔干部时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着经侦队伍作战能力的发挥。完善经侦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应当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完善的民警培训机制
“警察人力资源是警务活动中人的因素总称,研究开发配置警察人力资源,是增强警察队伍疑聚力和战斗力的先决”[5]从培训的模式上来说,首先明确培训的重点,通过对培训对象岗位需求存在的不足的针对现实问题作出针对训练。摆脱传统的仅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理念和模式。其次,培训的模式应该多样化。使用和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培训形式有多种多样,如短期脱产培训、专家教授讲座培训、案件研讨、竞赛考核、业务调研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再次,案例与教学相适应,强调知识的灵活性、使用性。教学内容源于实战,贴近实战,生动、浅显易懂、提高培训的效率。从培训的资源层面上来说首先应着力提高培训者的素质,优化培训教师资源。如将实战部门中拥有丰富经验的民警抽调出来作培训师;将许多在专业领域有很强业务素质的专家、教授请到培训队伍中,整体提高学员的业务素质。再次建立经侦部门、经济行政执法部门、教学科研部门的协作制度,这是经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经济犯罪本身独有的经济性,复杂性,隐蔽性等专业特点决定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必须走专业化的路子.”[6]经侦队伍正规化建设必然要求培养专业人才,适应当前复杂的经侦工作。具体的培养方法如下第一加强长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财务会计、证券票据、计算机等知识。第二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专门人才进行交流与合作,特别加强内部人员、异地侦查人员的交流与学习。第三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邀请全省甚至全国的经侦技术骨干参加,提高整体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5〔西班牙〕马怒.埃尔.怒涅斯.佩德拉萨:《公安管理与犯罪防范》[M].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 6韦振团
浅谈经侦工作的专业化及专业人才的培养[D].关系公安干部管理学报2001年第2期
结语
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难点,而针对上述难点需要更加完善的措施予以解决,本文通过情报主导侦查机制建设,取证机制建设,侦查协作机制建设,民警培训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这将会在公安实战部门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最终有效的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严打涉众型经济犯罪[N] 企业导报.2006年11月
[2]李蕤、任怡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多维思考[D]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11月第6期
[3]湛艳清 防范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研究[D] 四川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21卷第6期
[4]杨 威 新形势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N].湖北警官学院院报.2008.[5]马怒 埃尔 怒涅斯 佩德拉萨:公安管理与犯罪防范 [M].外文出版社 1998年版 [6]韦振团 浅谈经侦工作的专业化及专业人才的培养[D].关系公安干部管理学报2001年第2期
[7]李大欣 涉众型犯罪探析[D] 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9卷第3期
[8]唐祥生 秦小斌 对当前我省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12月第19卷第6期
[9]陈荣飞 涉众型经济犯罪之特征,成因及防控措施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报[D]2008年10月第5期
[10]王俊家 经济犯罪侦查的难点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D]2008年第4期
致谢
在论文撰写过程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及多次的修改才最终定稿,其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教师陈冯妤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她工作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始终感染着我和激励着我,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没有陈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在此,我衷心感谢她的帮助,希望陈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我的父母,几十年的读书生涯将告一段落,这几十年以来都是父母一直在物质上精神上支持着我鼓励着我,最终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感谢以前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诸多老师,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与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发展。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记住你们的教诲,不辜负你们对我的希望。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第五篇:涉恐案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夏邑县教育体育局
涉恐案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及时、妥善地处置涉校恐怖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确保我县学校安全稳定,按照县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我县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近期关于反恐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特别是4月底视察新疆时提出的“必须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的指示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反暴力恐怖斗争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暴力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深化学校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反恐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我县学校安全稳定。
二、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
2、本预案适用于全县学校发生的恐怖分子入校袭扰事件、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事件以及火灾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校舍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校园伤害事件等。
三、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工作职责
1、领导机构
县教体局成立学校反恐工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县学校反恐工作。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组 长:隋永法 副组长:李厚金
成 员:县教体局各股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县教体局负责全县学校反恐工作的组织领导、信息报送以及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负责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现场控制、人员救治以及善后处理等相关工作。负责全系统的安全、法制教育,对多发、易发的安全部位和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信访股。办公室具体负责反恐工作情况的整理、上报、协调以及督查工作。
2、基层组织机构
各学校(幼儿园)成立相应机构,校(园)长任本单位反恐工作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各学校具体负责组织师生员工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以及事故的上报、处理和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原则。一旦发生涉校安全或恐怖事件,各单位要在15分钟内上报当地反恐工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1小时内上报书面材料。涉及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的重大事件可直接向县教体局学校反恐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主动抢险、迅速处理原则。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救援。
3、生命第一原则。事件发生后,要把救护师生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4、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原则。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要迅速判断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源,避免应急处理过程中再次发生人员伤亡。
5、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原则。在实施救援过程中,要尽可能对现场进行有效保护,收集有关证据,为公安等部门查找原因,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五、事故处理程序及办法
1、恐怖分子入校袭扰师生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发生恐怖分子闯入校园袭扰师生事件,学校要立即启动预案,第一时间向110指挥中心以及县教体局反恐工作应急处置小组报告(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同),并迅速组织师生转移,等待救援。
2、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要立即向公安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同时迅速组织学校师生紧急疏散,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3、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理办法。发现学校饮用水污染,要紧急对水源进行有效隔离,并立即向卫生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校园爆炸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发生爆炸事件后,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并立即向公安等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迅速疏散师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要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物证搜寻、排除险情工作,防止再次发生爆炸事故。
5、火灾事故处理办法。学校发生火灾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全力组织师生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立即向119指挥中心和领导小组报告,安排人员配合消防部门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工作。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受伤人员。
6、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向卫生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将中毒者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并对食堂炊管人员进行监控,对食堂进行隔离管理,等待有关部门进行采样化验。
此外,发生房屋、围墙、厕所等建筑物倒塌事故,楼梯间拥挤踩踏、校园交通、大型活动事故,外出组织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事故,校园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地震等自燃灾害事故等的处理办法,参照《夏邑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事项
1、本预案是县教体局针对学校(幼儿园)可能发生的涉校安全和恐怖事件,在组织实施、紧急救援以及事故处理工作中的指导性意见,各单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2、各单位必须要制定本单位的反恐工作应急预案,并上报县教体局备案。
3、本预案为特定时期的应急预案,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演练,确保演练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